在所有四路隊伍都出發之後,陸平川也迴到了陣地指揮所。其他隊友都在夜行奮戰,他作為指揮自然也沒有倒頭睡覺的資格,在吩咐冰兒準備了些提神的點心食物之後,陸平川便把自己紮在了指揮所內的中央電腦操作台前。
偌大的電子屏幕內,除了監控著陣地前後門和營地內狀況的四個攝像頭,還有兩塊大屏幕大致顯示著四隊人馬的行動情況——雖然看不到具體的坐標位置,但此次內測的後台係統和第四屆內測基本相似,主隊陣營指揮可以通過每個陣營成員身上的生命體征傳感係統獲知他們大致的位置。隻要屏幕上那些代表著不同成員的亮點還在閃爍,陸平川便能夠感到稍稍安心。
從電子屏幕上四支隊伍的移動方向上來看,司徒南是帶著人向河道進發的,速度相對來說有些慢,但也沒辦法,他們隊的8個人都帶著製作漂流筏必需的木材,負荷較重;而夏嫣的第二路行動速度卻是異軍突起,沒過多久便已經朝著2號哨堡的目標位置邁進了一大截,真是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夏嫣那疾如風侵如火一般的行事風格。
四支隊伍中,陸平川最不放心的反倒是鍾銘所率領的第三路,相對其他幾人來說,鍾銘欠缺指揮經驗,為人也較寬厚木訥,並不是善於服眾的類型,而第三路的任務恰恰需要指揮者充分掌握與另外幾路的配合和對時機的把握。陸平川斟酌了許久才最終決定把第三路指揮權交給鍾銘,原本想把冰兒派去給他當助手,卻被鍾銘拒絕了,如今陸平川的體力尚未恢複,即便是在陣地中值守,他身邊也的確需要最基本的防禦力量。
雖然對鍾銘的忠於職守從未表示過懷疑,但看著代表第三路隊伍的光點漸漸往地方陣地控製範圍的方向深入,陸平川還是沒來由地感到陣陣自責和不安。所幸隊伍的推進看起來還比較有節奏,速度不快,但在幾個關鍵的地形位置上,光點停留的時間都恰到好處,既沒冒進也不猶疑,這種穩紮穩打的挺進風格,給了陸平川些許信心與安慰。
最後目光所及的,便是薑藍帶領的第四路。
雖然之前薑藍一直三緘其口,但到了宏觀的路線地圖上,他的行進方向還是透露了些許他的戰術想法——和陸平川預測的一樣,薑藍帶著陳默笛是筆直地朝著克拉蘇主陣地的方向去的。然而雖然猜到了薑藍的大致動向,陸平川卻依舊無法參透薑藍悶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麽藥。即便薑藍的確是把目標定在了對方陣地內,可他到底是要用什麽方法,僅用兩個人就能讓對方退出此次的哨堡爭奪呢?
雖然出於信任和尊重,陸平川在隊伍出發前並沒有檢查每個人的行軍裝備,但在踐行出發的時候,他還是特地留意了薑藍的裝備——作為上一屆內測最出色的狙擊手,薑藍這次卻沒有背狙擊槍,甚至連主武器都似乎沒有攜帶。既然放棄了遠程狙擊的威脅力,再參考他鼓鼓囊囊的背包,陸平川得出了一個初步判斷:薑藍這一次的神秘行動,所要實施應該是一次戰術爆破。
在正麵戰場上要對手放棄前線得利主動退出,最有效的方法無異於“圍魏救趙”——即威脅敵方大本營。陸平川心裏有了眉目,但有想法和有實施計劃,卻完全是兩迴事。他能夠猜到薑藍此行的目的地和作戰手段,卻不代表他能像薑藍一樣,僅帶著兩個人就有把握將對方陣營整個逼出任務競爭……這其中看似並不起眼的區別,就是戰術思路和實戰經驗上赤裸裸的差距。
對於薑藍這樣一名特殊的隊友,陸平川早已沒了之前單純的競爭和對抗意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敬佩和信賴。刨除身份和性格導致的習慣性表情及語氣風格,薑藍實際上是個非常為隊友著想的好人,他的善意體現在他對每個任務都盡心盡責全力以赴的態度上,也體現在盡可能保證陣地內每一名成員生存概率的理想主義精神中。
倘若僅僅隻看重戰術戰略,那麽當陸平川被餓得半死不活扔到隊伍中時,薑藍就應該果斷將他舍棄並取而代之了。但薑藍卻是第一個站出來替他說話的人,這種表態卻是連陸平川自己都未曾想到的。這種即時反應,絕對不能夠看做是權衡利弊後得出的審慎考量,或者是簡單的示好行為,而是最本真的人格體現。陸平川暗自感到慶幸——雖然在上一屆中是為宿敵,但好歹這一屆,自己能有緣成為薑藍的隊友。
偌大的電子屏幕內,除了監控著陣地前後門和營地內狀況的四個攝像頭,還有兩塊大屏幕大致顯示著四隊人馬的行動情況——雖然看不到具體的坐標位置,但此次內測的後台係統和第四屆內測基本相似,主隊陣營指揮可以通過每個陣營成員身上的生命體征傳感係統獲知他們大致的位置。隻要屏幕上那些代表著不同成員的亮點還在閃爍,陸平川便能夠感到稍稍安心。
從電子屏幕上四支隊伍的移動方向上來看,司徒南是帶著人向河道進發的,速度相對來說有些慢,但也沒辦法,他們隊的8個人都帶著製作漂流筏必需的木材,負荷較重;而夏嫣的第二路行動速度卻是異軍突起,沒過多久便已經朝著2號哨堡的目標位置邁進了一大截,真是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夏嫣那疾如風侵如火一般的行事風格。
四支隊伍中,陸平川最不放心的反倒是鍾銘所率領的第三路,相對其他幾人來說,鍾銘欠缺指揮經驗,為人也較寬厚木訥,並不是善於服眾的類型,而第三路的任務恰恰需要指揮者充分掌握與另外幾路的配合和對時機的把握。陸平川斟酌了許久才最終決定把第三路指揮權交給鍾銘,原本想把冰兒派去給他當助手,卻被鍾銘拒絕了,如今陸平川的體力尚未恢複,即便是在陣地中值守,他身邊也的確需要最基本的防禦力量。
雖然對鍾銘的忠於職守從未表示過懷疑,但看著代表第三路隊伍的光點漸漸往地方陣地控製範圍的方向深入,陸平川還是沒來由地感到陣陣自責和不安。所幸隊伍的推進看起來還比較有節奏,速度不快,但在幾個關鍵的地形位置上,光點停留的時間都恰到好處,既沒冒進也不猶疑,這種穩紮穩打的挺進風格,給了陸平川些許信心與安慰。
最後目光所及的,便是薑藍帶領的第四路。
雖然之前薑藍一直三緘其口,但到了宏觀的路線地圖上,他的行進方向還是透露了些許他的戰術想法——和陸平川預測的一樣,薑藍帶著陳默笛是筆直地朝著克拉蘇主陣地的方向去的。然而雖然猜到了薑藍的大致動向,陸平川卻依舊無法參透薑藍悶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麽藥。即便薑藍的確是把目標定在了對方陣地內,可他到底是要用什麽方法,僅用兩個人就能讓對方退出此次的哨堡爭奪呢?
雖然出於信任和尊重,陸平川在隊伍出發前並沒有檢查每個人的行軍裝備,但在踐行出發的時候,他還是特地留意了薑藍的裝備——作為上一屆內測最出色的狙擊手,薑藍這次卻沒有背狙擊槍,甚至連主武器都似乎沒有攜帶。既然放棄了遠程狙擊的威脅力,再參考他鼓鼓囊囊的背包,陸平川得出了一個初步判斷:薑藍這一次的神秘行動,所要實施應該是一次戰術爆破。
在正麵戰場上要對手放棄前線得利主動退出,最有效的方法無異於“圍魏救趙”——即威脅敵方大本營。陸平川心裏有了眉目,但有想法和有實施計劃,卻完全是兩迴事。他能夠猜到薑藍此行的目的地和作戰手段,卻不代表他能像薑藍一樣,僅帶著兩個人就有把握將對方陣營整個逼出任務競爭……這其中看似並不起眼的區別,就是戰術思路和實戰經驗上赤裸裸的差距。
對於薑藍這樣一名特殊的隊友,陸平川早已沒了之前單純的競爭和對抗意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敬佩和信賴。刨除身份和性格導致的習慣性表情及語氣風格,薑藍實際上是個非常為隊友著想的好人,他的善意體現在他對每個任務都盡心盡責全力以赴的態度上,也體現在盡可能保證陣地內每一名成員生存概率的理想主義精神中。
倘若僅僅隻看重戰術戰略,那麽當陸平川被餓得半死不活扔到隊伍中時,薑藍就應該果斷將他舍棄並取而代之了。但薑藍卻是第一個站出來替他說話的人,這種表態卻是連陸平川自己都未曾想到的。這種即時反應,絕對不能夠看做是權衡利弊後得出的審慎考量,或者是簡單的示好行為,而是最本真的人格體現。陸平川暗自感到慶幸——雖然在上一屆中是為宿敵,但好歹這一屆,自己能有緣成為薑藍的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