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章為石頭046963772和alf77r492khxmn84加更,謝謝支持)


    我們也不知道師伯會去怎麽考慮,在茶室坐了一會兒後,就由海昌師兄帶著我們三人去遊了一下山,感受了一下青城山的風景。


    青城山一山都是故事傳說,但有名的還是這山名的說法,但也不是傳說,唐朝有據可查的,這詔書也在山上立碑可見的。


    青城山原名清城山,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微,天帝所居”,這裏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名清城山;後來,老祖以清城山為基地創立天師道,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的教義,與清城仙都的意思一致,山名也沒有變。


    到唐朝時,佛教發展較快,清城山上就發了佛道間的地盤之爭,當時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地盤之爭的官司最後就打到了皇帝那兒,也就量當時唐玄宗,唐朝都是非常重視道教的,這唐玄宗也不例外,究其因非常之簡單,老子的名字叫李耳,而老子又是公認的道家的教主,而唐家姓什麽,也姓李,事情就是這麽簡單,唐玄宗認為天下一個李,本為一家。


    於是這案就斷了,唐玄宗就親自下了詔書,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這不,道家就打贏了官司,可是詔書卻寫錯了字,把清城山寫為了青城山,這下道家也就順勢把山名改為青城山。


    我們在上清宮門口,細細的打量著上清宮,十分雄偉的建築,這也是道教中保存較好的地方。


    在上清宮右側,有兩口井,一方一圓,旁邊有一石碑,為書法大家張大千先生手書“鴛鴦井”三個大字。


    兩井相距不到一米,左方右圓,占地約一平方丈,井深約為一丈,兩井位置等高,深度一樣,且井中之水為同一源頭。


    圓井為鴛井也就是雄井,方井為鴦井也就是雌井,兩井中水雖然同源,但卻並不一樣,方井水清澈見底,溫度低;圓井水渾濁,溫度高;而且兩井的水位均不保持一致,時而圓井高於方井,時而圓井低於方井。


    此井也沒有介紹何人所建,也沒有相關的傳承介紹,但生在道家,而且也暗合太極的陰陽魚眼,故爾一方一圓,一陰一陽,一清一濁,一冷一曖,非常符合太極的陰陽法則。


    這兩口井一直是個秘,沒誰能介紹得清楚是怎麽迴事。


    我們三人也走到井邊觀看了起來,師兄和李陽則走到了圓井那邊,我則一人走到方井這邊,則見水清澈見底,十分的清爽。


    水平靜不動,我觀得十分的出神,忽見水麵浮出畫麵來,一位身著宋朝鎧甲的人騎在馬上,手揮一根齊眉棍,號令軍令往前,畫麵一轉,前方同雄山俊嶺,而立於兩山壁間是一座關樓台,有一匾,書寫有劍閣二字,此乃劍門關。


    看到此後我也知道這場戰役是宋太祖破蜀的戰役,為劍門關之戰,當時後蜀主孟昶命命王昭遠為北麵行營都統率兵上萬扼守劍門關和利州等(今四川廣元)等關隘,結果不到一年,宋太祖破劍門而入,活捉了王昭遠,一路下來,獲得蜀地。


    但為什麽在這口井裏能看到這樣的畫麵呢,難道師兄他們也有所收獲,不知道他們看到的是什麽。


    我在方井邊是看得出神入化的,完全就不知道師兄他們已經走到了我身邊來,也朝井裏看去,師兄見我怪異的表情,伸頭往井裏看去,結果是什麽也沒有看到。


    師兄拍了拍我的肩膀問到:“師弟,不就一口井麽,你還看得如此出神。”


    我猛地一驚,水井中畫麵消失,才發現師兄已經來到我身邊了。


    我也沒有給師兄說什麽,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說,難道讓我給他們說,我在井裏看見了什麽嗎?可能他們也不太相信。


    我就默默的走到了圓井旁,伸頭也往井裏看去,隻見井是十分的渾濁,根本就看不清楚裏麵的景象,我想剛才在方井裏能看見畫麵,那圓井會不會給我顯示什麽呢。


    可是我呆了近五分鍾,癡癡的望著圓井,卻沒有一點反應,還是那渾濁的水在井裏。


    在迴去的路上我一直想著剛才井裏的事,這也太懸乎了些吧,一口井怎麽會顯示以前的畫麵呢,而且還是宋朝的。


    入夜後,師伯設宴執待我們三人,宴也不錯,山上的野味,伴有小菜,十分的精美,看來這青城山的資源還是不錯的。


    但我也是沒怎麽精神去品嚐,主要還是在想井的事,何故我能在方井裏看到畫麵,而圓井也沒有,師兄他們幾個是否也看到了呢,他們又看見些什麽呢。


    這個想起來是沒有什麽道理的事吧。


    師伯見我是心事重重的樣子,就問了一下我們下午的卻了哪些地方,海昌師兄說我們去過了鴛鴦井,師伯一聽就大驚,心裏也明白了一些事。


    就端起酒杯和我說到:“師侄,有些事也是往事,見到也不必掛懷,今天晚上我們好生的喝酒就是了。”


    我見師伯端起酒杯來,就急忙的把身前的酒杯端了起來,雙手捧杯,略低於師伯的杯子。


    聽此一言,我心裏又是一驚,難道師伯知道我在方井裏看到了什麽?這話也說得十分的明顯了,意思就是我見到的都是過去的事,這不很明顯的說就是我在方井裏的所見麽。


    看來這青城山上好東西不少,現在我隻是見識了這麽一口井而已,不知道還有一些什麽存在。


    當夜,他們怎麽調和,我的氣氛就是不高,因為我心裏也確實有事,師伯這樣講了後我心裏也更加的迷惑。


    難道看到的那個畫麵與我在關,我聯係了一下我幾次見到的畫麵,很有可能這些事有聯係,與我有一定的關係,先是一個客棧裏麵救出一女子的畫麵,再是亡川河畔那跳下河的女子和橋上過的人,再就是今天所見的破劍門關。


    可這三個畫麵並沒有什麽關聯,都是單獨的三個,難道畫麵的男人為一個人?


    我默默的迴到房裏,泡了一壺茶,就呆坐著想這中間的事,要是三個畫麵中的男人都是一個人的話,那不就是說的宋太祖趙匡胤了嗎?


    可第一個畫麵客棧救人和趙匡胤有什麽關係,第二個畫麵難道是趙匡胤死後的畫麵?


    越來越想不通了,越想越糊塗。


    忽然,敲門聲響起,我開門一看,是師伯。


    把師伯迎進屋後,給他倒了一杯茶,師伯端著茶杯喝了一口才緩緩的說道。


    “師侄你還在為今天看到的事發愁?”


    “師伯你可知道我看見了什麽?”


    “我不知道你看見了什麽,但看你的表情我就知道你應該是在方井看到了東西。”


    我覺得神奇了,師伯如何知道我是在方井裏看到了東西呢,難道我就不能為別的事犯愁麽。


    “師侄,你不用不相信,我直接的告訴你吧,那口井外麵傳方著不明白,但我們知道,那兩口井我們稱為前世來生,方井是看前世,圓井是看來生,但是真正從井裏看到的沒有超過五個人。”


    這下我心裏才是真正的一驚,前世,來生,怎麽可能從一口井看到,這也太神奇了點吧,弄得我一點都不相信。


    “可我從圓井裏什麽也沒有看到,隻在方井裏看到了一些畫麵。”


    “這個我就解釋不清楚了,反正我是在兩口井裏什麽也沒有看到,但有人是同時都在兩口井裏看見過的。”


    我笑了笑,那就是我的前世麽?我覺得有點好笑,我的前世竟然就是那一千多年的皇帝,我真的覺得這事不太可能,一千多年都不知道轉世多少次了。


    師伯見我笑了笑,覺得我是不相信裏麵的事,便又說道:“師侄,你現在可以不相信,但有一天事情會揭露出來的,有些事是改變不了的。”


    現在不是我接受不接受的問題,主要是這事情太過於詭異了,讓人接受不了,僅憑這樣說的這井時能看到前生來世,我還真的不相信,但是為什麽他們又看不見呢。


    師伯在我房裏把這事給說了後,就離開了,仍舊留下我一個人在房裏呆呆的想。


    不一會兒,師兄也來到了我房間,也和我談起了這件事,不過師兄談得更多,讓我想想我們為什麽會收下何幻珊,而且當初我下山的時候他給我的吩咐,帶何幻珊一起!


    我徹底的懵了,師兄也不明說,這事又關何幻珊什麽事?就算那個什麽皇帝是我的前世,何幻珊在中間又是什麽樣的角色?


    難道那個跳下亡川河的就是何幻珊?慢,跳下河的是何幻珊,那客棧中救的女子也是何幻珊了,這樣,事情就有聯係了,而且師兄三番五次的認定何幻珊是我媳婦。


    我慢慢的頭腦中有了點思路了,趙匡胤當初在一客棧中救下一女子,千裏護送,然後那女子暗生情愫,但趙匡胤卻一事無成就裝作不知,然後趙京娘自縊身亡,死後魂魄跟隨趙匡胤,難道趙京娘有執念,跳下了亡川河,千年等待投胎轉世的趙匡胤。


    !


    </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士軼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水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水和尚並收藏道士軼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