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城位處帝國東部,是沿海城市,古稱‘靖海城’。
從籍貫上看,葉修是雍州人,所以封號為‘靖海子’。這也意味著,從今以後,雍州地區就是他的封地。
葉修雖然是現代人,但對於爵位還是很了解的。東華帝國的爵位製,和華夏古代也沒什麽區別,同樣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級。公爵上麵還有王爵,但那是皇族的專利,東華帝國異性是不能封王的。
當然也有一個例外。
因為當今聖上是女帝,如果她娶了男人,那麽那個男人必然會封‘王爵’。這是當今天下最厲害的‘裙帶關係’了。
隻要女帝公開宣布讓葉修入宮,那麽他立馬就可以封王,沒有人會有異議。
但女帝真的很了解葉修,她知道,以葉修的脾性,是不可能入宮的。
雖然她很想讓葉修入宮陪伴自己,但她同樣也認為,葉修是個非常優秀的人才。從他在雍州城的表現就可以輕易地下結論,他對帝國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東華帝國皇室有祖訓,後宮不能幹政。
葉修如果入了宮,雖然可以馬上封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也等於廢了他的才華。因為他不可以幹政。
所以女帝思慮再三,還是不能公開她和葉修的關係。
沒有這層關係,封爵也就隻能從低位開始了。
女帝覺得爵位低了,但對於金鑾殿上的官員來說,這可是晴天霹靂。
爵位,也是隨便就能封的嗎?那得是對社稷江山有大功的人,才能封爵。如果隨著帝王心情,想封誰封誰,對於這些為帝國鞠躬盡瘁的大臣來說,豈不是很不公平?
一等子爵,還是世襲罔替,憑什麽給這個小白臉?
他對帝國的貢獻,有金鑾殿內任何一位官員大嗎?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內閣首富溫禮仁和明王薑譽。
“陛下,”溫禮仁躬身施禮,朗聲道:“封爵一事,萬萬不可!”
“啪”,女帝拿起印台摔在了龍案上,怒道:“溫禮仁,你是不是管得太寬了?”
“陛下息怒,且聽老臣闡述理由,”溫禮仁不慌不忙地說道:“雖然封爵是陛下的權利,做臣子的不好妄加指責。但關於這一塊也有成文的條例,必須是對社稷江山有大功的臣子,才能有封爵的資格。而這位……葉北冥,請問,他是誰?什麽身份?做了什麽有功於社稷的事情?老臣對此一無所知,你們大家知道嗎?”
溫首輔環視了大殿一圈。
“不知道!”整齊劃一的聲音。
雖然大殿上也不乏女帝的心腹,但他們也不知道葉修究竟是何許人,有什麽了不得的履曆,即便想幫腔,也不知從何幫起。
所以隻能暫時選擇觀望。
“你們不知道,不代表他就真的什麽都沒做過,”新任的帝都府尹花慕蘭朗聲道:“如果你們去過雍州城,提起東麓學院的葉北冥院長,即便是三歲嬰孩,都知道他是位了不起的大豪傑!”
這位巾幗英雄,性格是真的剛。
即便明知道這麽說會得罪滿朝文武,對她在帝都的工作不利。但她依然義無反顧地站出來力挺葉修。
同樣從葉修身上得利的白玉京,卻選擇了沉默。
花慕蘭這麽一說,溫禮仁知道了,陛下要封爵的這位年輕人,就是恩師孟冠清口中那位自帶‘龍興之相’的葉北冥。
原來是你!
“嗬嗬,如果是雍州城的事,那就不必說了。奇技淫巧,嘩眾取寵而已,除了勞民傷財,於江山社稷無益!”溫禮仁肅然道。
“敢問這位大人是……”葉修不動聲色地問道。
“內閣首輔,溫禮仁。”
“那我就要請教請教了,哪些事情才是對江山社稷有利的?”
“如今我東華帝國,看似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實則危機四伏!北方蠻夷年年來犯,侵吞我疆土無數,西秦帝國也一直想把西角域十九國並為己有,頻頻發動邊境衝突!中原帝國更是一直以正統自居,總想著讓我東華俯首稱臣;南紹國,近些年來也蠢蠢欲動,和中原帝國走得很近。目前帝國最大的困境,在於外部。如果誰能化解這些危機,才是真正地有功於社稷。隻是搞些嘩眾取寵的東西,有什麽作用呢?外敵來犯的時候,你的自來水,洗衣機,太陽能熱水器,能用來禦敵嗎?”
“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葉修朗聲道:“翻遍史書,所有創造過輝煌的帝國,最終都是毀在自己的子民手裏,鮮有被外敵吞並的。這說明什麽?說明老百姓才是當政者首先要善待的人群。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枉你們個個都飽讀詩書,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
“大逆不道!此等大逆不道之言,也敢在朝堂之上胡亂出口?來人啊,給我拿下!”溫禮仁須發戟張,怒目圓睜。
居然有人當著聖上的麵,說‘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這種妄言?
規矩何在?體統何在?
女帝一雙眼睛,冷漠地看著溫禮仁。
溫禮仁立馬一激靈,這可是金鑾殿,陛下還在呢,哪裏輪得到他發號施令?
“臣,惶恐……”溫禮仁急忙躬身作揖。
“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女帝喃喃地重複這兩句話,說道:“醒世恆言啊,朕要把它寫下來,掛在華清宮中,時刻警醒自己,要對子民好一些……”
“陛下,可是……”溫禮仁正要說話,被女帝攔腰打斷了。
“可是什麽?朕覺得葉院長的話振聾發聵,非常有道理。枉你們個個都是飽學宿儒,論認知格局,還不如道門之人……”
這就是女帝夾帶私貨,故意在打壓儒門了。
實際上,葉修說的話,也是儒家的言論。隻是另一個世界的儒家而已,從哲學邏輯上說,兩個世界的儒家是相通的。隻是有些言論並不一樣。
溫禮仁也不再糾結這件事了,人家當著你麵說‘民為貴,君為輕’,我本來是想維護你的權威的,既然你都不在意,我還支棱什麽?
“陛下,”見溫禮仁被女帝打壓了下去,明王薑譽適時站了出來,“臣有話說。”
“明王,有話請講。”女帝對這位前太子,明顯要客氣許多。
畢竟也是她同父異母的兄長。
“葉北冥,巧舌如簧啊,”明王薑譽微微一笑,“朝廷每年撥大量的惠民款,對百姓不可謂不盡心。可他們的確也解決不了帝國的外部困局,這是事實。對百姓好,固然重要,但並不算什麽大功。”
平時太子黨和清流勢不兩立,可是在這件事情上,兩票人罕見地站在同一戰壕。
這就是孟冠清的應對。
“明王殿下此言差矣。”葉修肅容道。
所有人目瞪口呆。
這小白臉也太剛了吧?連王爺都敢懟?
“哦?”明王薑譽挑了挑眉毛,沉聲道:“那你倒說說,本王哪裏說錯了?”
“正所謂‘倉廩實而知榮辱’,老百姓生活殷實,才會打心眼裏熱愛自己的國家。外敵入侵時,必定奮起反抗,因為現在的日子太好了,誰不讓他們過好日子,他們就會和誰玩命。如果你讓老百姓食不果腹,沒有尊嚴,那麽外敵入侵的時候,先打開城門的,可能就是自己人。對於雍州城的一切,我不想說什麽,但我敢保證,如果東華帝國所有城池都被圍攻,雍州城一定是最晚被攻破的一個。個中道理,相信不用我說,明王也明白。”
葉修侃侃而談,麵對一位王爺也毫無懼色。
“好一句‘倉廩實而知榮辱’,葉院長所言,句句經典。”女帝忍不住脫口讚道。
這小色批……居然有這等才華,簡直字字珠璣啊。
“朝堂上的諸位大人,相信也有不少出身寒門。底層百姓的生活有多苦,你們比誰都清楚。為何身居高位之後,滿腦子想的都是江山社稷,都是建功立業,卻很少想一想,如何幫你們的父老鄉親脫貧致富,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呢?所謂江山,是億萬百姓的江山,所謂社稷,是億萬百姓的社稷。
“帝王將相,不事生產,是黎民百姓交上來的稅糧供養你們,從實際上來說,他們才是你們的衣食父母。無論你們判斷功業的標準是什麽,於我而言,為民即是為國,誰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有大功於社稷。其他的,等閑次之。”
葉修這一番話,石破天驚,大大超出了這個世界的認知。
對這幫王侯將相而言,草民就是草民,交稅納糧是天經地義的。怎麽能是衣食父母呢?他們配嗎?
“一派胡言!”明王薑譽怒道:“葉北冥,你大逆不道!居然敢說那幫草民是本王的衣食父母?”
“我說錯了嗎?”葉修沉聲道:“請問,你每日鍾鳴鼎食,有一粒米是自己種的嗎?不是老百姓養著你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如果你不是皇室子弟,就像你這樣的,在村子裏,連個媳婦都娶不上!”
“你……”明王薑譽從來沒見過膽子這麽大的人,居然敢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羞辱他。
“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連君王尚且排在黎民百姓後麵,請問明王,你比陛下還尊貴嗎?”
葉修這話,就有點蝦仁豬心了。
明王是前太子,本來對這種事就很忌諱。聽葉修這麽一說,急忙躬身作揖,解釋道:“陛下,臣不是這個意思。”
“無妨。”女帝擺了擺手,麵無表情。
實則內心都要笑開花了。
哈哈哈哈……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如果你不是皇室子弟,在村子裏連個媳婦都娶不上……
再看明王的臉,都塊成黑炭了。
過癮,太過癮了。
不行了不行了,快忍不住了,就是想笑怎麽辦。
“葉院長,你還是沒說,該怎麽解決目前帝國的外部困境,”溫禮仁說道:“隻是一味地發展民生,可不能讓北戎退兵,讓西秦讓步,讓中原帝國絕了吞並天下的念頭。”
“那就是你們這幫帝國精英的問題了,老百姓交糧納稅養著你們,不就是想讓你們在關鍵時刻保家衛國的嗎?不然圖你們什麽?圖你們臉大?平時騎在人家頭上作威作福,關鍵時刻也得做點貢獻吧。”
溫禮仁氣抖冷。
這小子,不安牌理出牌啊。
偏偏他說的話,又是這老家夥的知識盲區,想反駁,暫時還找不到好的切入點。
這時候,清流和太子黨的黨羽們,聯合出手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開始攻擊葉修所說的話。
這幫官員個個飽讀詩書,都是詭辯的高手,但葉修也不是吃素的。他可是擁有兩個世界的知識儲備,在見識格局上,領先他們太多,妥妥地降維打擊。
無論他們說什麽,總能被葉修從容化解,而且用一種令他們瞠目結舌的方式,強勢反擊。
鏡山候狄英,用極端崇拜的眼神,看著葉修舌戰群儒且不落下風。
這特釀滴是個人才啊。
從今天起,大家就是好朋友。
沒別的,我就是看你懟的這幫老東西直翻白眼,覺得爽。
葉修引經據典,罵人不帶髒字,嬉笑怒罵間,把朝堂上的這幫好大喜功的士大夫們噴的狗血淋頭!
包括明王在內的皇室貴族,都絲毫不給麵子。
女帝本來是仲裁者,最後索性支起香腮,瞪大眼睛欣賞愛郎的震撼表演了!
爽啊,太爽了,都是朕平時想罵但罵不出來的話!
你說他怎麽就這麽可愛呢。
不過,罵的爽歸爽,明王和溫禮仁等人,就是死咬著不鬆口,說葉修在雍州城做的那些事,不算有大功於社稷,封爵是萬萬不行的。
而且字裏行間也在暗示女帝,更別想在帝都推行那種城建模式。勞民傷財,不可取。有那麽多錢,還不如多養點兵馬,多造點武器裝備。
吵到後來,保皇黨的大臣們也加入進來,三票人擼袖子係頭巾,唾沫星子橫飛,隨時都會打起來的樣子。
這時候,禮部右侍郎錢謙率領主客清吏司以及會同四譯館的官員,陪同兩位高鼻深目,栗色頭發的‘歪果仁’,要求進殿麵聖。
這個插曲,讓殿內的紛爭暫時平息。
從籍貫上看,葉修是雍州人,所以封號為‘靖海子’。這也意味著,從今以後,雍州地區就是他的封地。
葉修雖然是現代人,但對於爵位還是很了解的。東華帝國的爵位製,和華夏古代也沒什麽區別,同樣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級。公爵上麵還有王爵,但那是皇族的專利,東華帝國異性是不能封王的。
當然也有一個例外。
因為當今聖上是女帝,如果她娶了男人,那麽那個男人必然會封‘王爵’。這是當今天下最厲害的‘裙帶關係’了。
隻要女帝公開宣布讓葉修入宮,那麽他立馬就可以封王,沒有人會有異議。
但女帝真的很了解葉修,她知道,以葉修的脾性,是不可能入宮的。
雖然她很想讓葉修入宮陪伴自己,但她同樣也認為,葉修是個非常優秀的人才。從他在雍州城的表現就可以輕易地下結論,他對帝國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東華帝國皇室有祖訓,後宮不能幹政。
葉修如果入了宮,雖然可以馬上封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也等於廢了他的才華。因為他不可以幹政。
所以女帝思慮再三,還是不能公開她和葉修的關係。
沒有這層關係,封爵也就隻能從低位開始了。
女帝覺得爵位低了,但對於金鑾殿上的官員來說,這可是晴天霹靂。
爵位,也是隨便就能封的嗎?那得是對社稷江山有大功的人,才能封爵。如果隨著帝王心情,想封誰封誰,對於這些為帝國鞠躬盡瘁的大臣來說,豈不是很不公平?
一等子爵,還是世襲罔替,憑什麽給這個小白臉?
他對帝國的貢獻,有金鑾殿內任何一位官員大嗎?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內閣首富溫禮仁和明王薑譽。
“陛下,”溫禮仁躬身施禮,朗聲道:“封爵一事,萬萬不可!”
“啪”,女帝拿起印台摔在了龍案上,怒道:“溫禮仁,你是不是管得太寬了?”
“陛下息怒,且聽老臣闡述理由,”溫禮仁不慌不忙地說道:“雖然封爵是陛下的權利,做臣子的不好妄加指責。但關於這一塊也有成文的條例,必須是對社稷江山有大功的臣子,才能有封爵的資格。而這位……葉北冥,請問,他是誰?什麽身份?做了什麽有功於社稷的事情?老臣對此一無所知,你們大家知道嗎?”
溫首輔環視了大殿一圈。
“不知道!”整齊劃一的聲音。
雖然大殿上也不乏女帝的心腹,但他們也不知道葉修究竟是何許人,有什麽了不得的履曆,即便想幫腔,也不知從何幫起。
所以隻能暫時選擇觀望。
“你們不知道,不代表他就真的什麽都沒做過,”新任的帝都府尹花慕蘭朗聲道:“如果你們去過雍州城,提起東麓學院的葉北冥院長,即便是三歲嬰孩,都知道他是位了不起的大豪傑!”
這位巾幗英雄,性格是真的剛。
即便明知道這麽說會得罪滿朝文武,對她在帝都的工作不利。但她依然義無反顧地站出來力挺葉修。
同樣從葉修身上得利的白玉京,卻選擇了沉默。
花慕蘭這麽一說,溫禮仁知道了,陛下要封爵的這位年輕人,就是恩師孟冠清口中那位自帶‘龍興之相’的葉北冥。
原來是你!
“嗬嗬,如果是雍州城的事,那就不必說了。奇技淫巧,嘩眾取寵而已,除了勞民傷財,於江山社稷無益!”溫禮仁肅然道。
“敢問這位大人是……”葉修不動聲色地問道。
“內閣首輔,溫禮仁。”
“那我就要請教請教了,哪些事情才是對江山社稷有利的?”
“如今我東華帝國,看似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實則危機四伏!北方蠻夷年年來犯,侵吞我疆土無數,西秦帝國也一直想把西角域十九國並為己有,頻頻發動邊境衝突!中原帝國更是一直以正統自居,總想著讓我東華俯首稱臣;南紹國,近些年來也蠢蠢欲動,和中原帝國走得很近。目前帝國最大的困境,在於外部。如果誰能化解這些危機,才是真正地有功於社稷。隻是搞些嘩眾取寵的東西,有什麽作用呢?外敵來犯的時候,你的自來水,洗衣機,太陽能熱水器,能用來禦敵嗎?”
“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葉修朗聲道:“翻遍史書,所有創造過輝煌的帝國,最終都是毀在自己的子民手裏,鮮有被外敵吞並的。這說明什麽?說明老百姓才是當政者首先要善待的人群。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枉你們個個都飽讀詩書,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
“大逆不道!此等大逆不道之言,也敢在朝堂之上胡亂出口?來人啊,給我拿下!”溫禮仁須發戟張,怒目圓睜。
居然有人當著聖上的麵,說‘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這種妄言?
規矩何在?體統何在?
女帝一雙眼睛,冷漠地看著溫禮仁。
溫禮仁立馬一激靈,這可是金鑾殿,陛下還在呢,哪裏輪得到他發號施令?
“臣,惶恐……”溫禮仁急忙躬身作揖。
“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女帝喃喃地重複這兩句話,說道:“醒世恆言啊,朕要把它寫下來,掛在華清宮中,時刻警醒自己,要對子民好一些……”
“陛下,可是……”溫禮仁正要說話,被女帝攔腰打斷了。
“可是什麽?朕覺得葉院長的話振聾發聵,非常有道理。枉你們個個都是飽學宿儒,論認知格局,還不如道門之人……”
這就是女帝夾帶私貨,故意在打壓儒門了。
實際上,葉修說的話,也是儒家的言論。隻是另一個世界的儒家而已,從哲學邏輯上說,兩個世界的儒家是相通的。隻是有些言論並不一樣。
溫禮仁也不再糾結這件事了,人家當著你麵說‘民為貴,君為輕’,我本來是想維護你的權威的,既然你都不在意,我還支棱什麽?
“陛下,”見溫禮仁被女帝打壓了下去,明王薑譽適時站了出來,“臣有話說。”
“明王,有話請講。”女帝對這位前太子,明顯要客氣許多。
畢竟也是她同父異母的兄長。
“葉北冥,巧舌如簧啊,”明王薑譽微微一笑,“朝廷每年撥大量的惠民款,對百姓不可謂不盡心。可他們的確也解決不了帝國的外部困局,這是事實。對百姓好,固然重要,但並不算什麽大功。”
平時太子黨和清流勢不兩立,可是在這件事情上,兩票人罕見地站在同一戰壕。
這就是孟冠清的應對。
“明王殿下此言差矣。”葉修肅容道。
所有人目瞪口呆。
這小白臉也太剛了吧?連王爺都敢懟?
“哦?”明王薑譽挑了挑眉毛,沉聲道:“那你倒說說,本王哪裏說錯了?”
“正所謂‘倉廩實而知榮辱’,老百姓生活殷實,才會打心眼裏熱愛自己的國家。外敵入侵時,必定奮起反抗,因為現在的日子太好了,誰不讓他們過好日子,他們就會和誰玩命。如果你讓老百姓食不果腹,沒有尊嚴,那麽外敵入侵的時候,先打開城門的,可能就是自己人。對於雍州城的一切,我不想說什麽,但我敢保證,如果東華帝國所有城池都被圍攻,雍州城一定是最晚被攻破的一個。個中道理,相信不用我說,明王也明白。”
葉修侃侃而談,麵對一位王爺也毫無懼色。
“好一句‘倉廩實而知榮辱’,葉院長所言,句句經典。”女帝忍不住脫口讚道。
這小色批……居然有這等才華,簡直字字珠璣啊。
“朝堂上的諸位大人,相信也有不少出身寒門。底層百姓的生活有多苦,你們比誰都清楚。為何身居高位之後,滿腦子想的都是江山社稷,都是建功立業,卻很少想一想,如何幫你們的父老鄉親脫貧致富,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呢?所謂江山,是億萬百姓的江山,所謂社稷,是億萬百姓的社稷。
“帝王將相,不事生產,是黎民百姓交上來的稅糧供養你們,從實際上來說,他們才是你們的衣食父母。無論你們判斷功業的標準是什麽,於我而言,為民即是為國,誰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有大功於社稷。其他的,等閑次之。”
葉修這一番話,石破天驚,大大超出了這個世界的認知。
對這幫王侯將相而言,草民就是草民,交稅納糧是天經地義的。怎麽能是衣食父母呢?他們配嗎?
“一派胡言!”明王薑譽怒道:“葉北冥,你大逆不道!居然敢說那幫草民是本王的衣食父母?”
“我說錯了嗎?”葉修沉聲道:“請問,你每日鍾鳴鼎食,有一粒米是自己種的嗎?不是老百姓養著你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如果你不是皇室子弟,就像你這樣的,在村子裏,連個媳婦都娶不上!”
“你……”明王薑譽從來沒見過膽子這麽大的人,居然敢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羞辱他。
“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連君王尚且排在黎民百姓後麵,請問明王,你比陛下還尊貴嗎?”
葉修這話,就有點蝦仁豬心了。
明王是前太子,本來對這種事就很忌諱。聽葉修這麽一說,急忙躬身作揖,解釋道:“陛下,臣不是這個意思。”
“無妨。”女帝擺了擺手,麵無表情。
實則內心都要笑開花了。
哈哈哈哈……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如果你不是皇室子弟,在村子裏連個媳婦都娶不上……
再看明王的臉,都塊成黑炭了。
過癮,太過癮了。
不行了不行了,快忍不住了,就是想笑怎麽辦。
“葉院長,你還是沒說,該怎麽解決目前帝國的外部困境,”溫禮仁說道:“隻是一味地發展民生,可不能讓北戎退兵,讓西秦讓步,讓中原帝國絕了吞並天下的念頭。”
“那就是你們這幫帝國精英的問題了,老百姓交糧納稅養著你們,不就是想讓你們在關鍵時刻保家衛國的嗎?不然圖你們什麽?圖你們臉大?平時騎在人家頭上作威作福,關鍵時刻也得做點貢獻吧。”
溫禮仁氣抖冷。
這小子,不安牌理出牌啊。
偏偏他說的話,又是這老家夥的知識盲區,想反駁,暫時還找不到好的切入點。
這時候,清流和太子黨的黨羽們,聯合出手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開始攻擊葉修所說的話。
這幫官員個個飽讀詩書,都是詭辯的高手,但葉修也不是吃素的。他可是擁有兩個世界的知識儲備,在見識格局上,領先他們太多,妥妥地降維打擊。
無論他們說什麽,總能被葉修從容化解,而且用一種令他們瞠目結舌的方式,強勢反擊。
鏡山候狄英,用極端崇拜的眼神,看著葉修舌戰群儒且不落下風。
這特釀滴是個人才啊。
從今天起,大家就是好朋友。
沒別的,我就是看你懟的這幫老東西直翻白眼,覺得爽。
葉修引經據典,罵人不帶髒字,嬉笑怒罵間,把朝堂上的這幫好大喜功的士大夫們噴的狗血淋頭!
包括明王在內的皇室貴族,都絲毫不給麵子。
女帝本來是仲裁者,最後索性支起香腮,瞪大眼睛欣賞愛郎的震撼表演了!
爽啊,太爽了,都是朕平時想罵但罵不出來的話!
你說他怎麽就這麽可愛呢。
不過,罵的爽歸爽,明王和溫禮仁等人,就是死咬著不鬆口,說葉修在雍州城做的那些事,不算有大功於社稷,封爵是萬萬不行的。
而且字裏行間也在暗示女帝,更別想在帝都推行那種城建模式。勞民傷財,不可取。有那麽多錢,還不如多養點兵馬,多造點武器裝備。
吵到後來,保皇黨的大臣們也加入進來,三票人擼袖子係頭巾,唾沫星子橫飛,隨時都會打起來的樣子。
這時候,禮部右侍郎錢謙率領主客清吏司以及會同四譯館的官員,陪同兩位高鼻深目,栗色頭發的‘歪果仁’,要求進殿麵聖。
這個插曲,讓殿內的紛爭暫時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