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逼到那地步,不願意也得願意了。”阿娃說:“我自然舍不得我叔叔,但我也知道,非要割舍得下,才能救我叔叔,否則,他要流落在長安,我如果不是遇見姥姥,也可能會遭遇更壞的命運。”
“那時你十二歲?”
“十二歲。”
“十二歲的女孩子,看事這樣真切,決斷這樣明快,可真了不起!”
對於鄭徽的讚語,阿娃恍若未聞。她的眼光落入迷茫的記憶之中,仿佛一個孤獨的行人,經曆過若幹崎嶇,在中途一處平坦的地點歇腳迴顧艱難辛苦的來路,展望雲水蒼茫的前途,渾然不辨悲喜一樣。
“你剛才說,如果不是遇見姥姥,命運會更壞,這表示姥姥待你很不錯?”鄭徽又問。
“嗯!”阿娃收攏眼光——眼中有種特異的神情,感激和虔敬,但也不免有哀傷的成分,“姥姥用五年的時間來培植我,教我歌、教我舞、教我識字讚詩、教我應酬談吐和籠絡男人的方法,最要緊的是教了我一句話……”
“怎麽一句話?”
“她說:就是太平盛世也不見得每一個人都能過好日子。所以,一切都要靠自己。”
“這話讓我們藉祖宗餘蔭的人慚愧。”鄭徽不自然地笑了一下又說:“你再講下去!”
“姥姥的兒子,就是替崔駙馬生的那一個,早就死了——據說是被安陽公主虐待死的——親生骨肉,從未見過麵就再也看不到了,你可以想像得到她心裏的滋味!就因為這樣,她對我另有一份寄托的感情。那幾年她帶我一床睡,有時候——”阿娃忽然頓住,眼中流露出難以言說的恐怖,然後急促地說,“她會半夜裏把我弄醒,對我說:‘阿娃,你發誓,在我沒有死以前,你決不離開我。說,說啊!’她那眼睛、那一頭亂披著的白發,在半夜裏,在半暗不明的燈下,可怕極了!但是,”她喘口氣又說下去,“可怕的還在後麵,隻要我迴答得慢一點,她就會用雙手掐我的脖子,死掐住不放,‘你不肯,是不是?’她咬牙切齒地說:‘與其讓你拋下我,不如我先弄死你!’真有幾次,差一點把我弄死,你沒有看見姥姥心狠的時候,真是好狠噢……”
顯然的,那是阿娃心靈上的一大烙痕,那永難消除的餘悸,使她一想起來就會激動得發狂,她的眼光發直,嘴唇上一點血色都沒有,大口地喘著氣,胸脯激烈地起伏著,而整個身體有著支持不住的傾向。
鄭徽知道她這時候需要的是什麽——她需要的是男性的安撫,溫柔的但也應該是有力的。
於是他用右手摟抱著她,讓她躲在他的胸中;他用左手輕輕摸著她的臉和頭發,使她安靜下來。
“阿娃!”他以低沉清晰的聲音說:“不要想得太多,那已經過去了。”
“是的。每一次我也都是這樣對我自己說。每一次鬧完了,我哭,她也哭;摟著我,哄我,跟我不知道說多少好話——這不是過去了嗎?可是不知道哪一天,她又要照樣來一次。直到三年前……我一個人搬到這西堂來住,才算是真的過去了!可是,”阿娃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不知怎麽,我一想起來,好像周身的血都聚到腦子裏去了,迷迷糊糊地隻想……”
“隻想什麽?”
“唉,別提了。”
“阿娃!”鄭徽覺得不能不勸她,“姥姥總有待你好的地方,你也應該想到。”
“自然。”她很快地接口,“如果我不想想姥姥的好處,我怎麽能在這裏待得下去?憑良心說,姥姥真是像自己親生的一樣疼我,有好東西,總是先盡我吃,東市出了什麽新花樣的衣料、首飾,三曲之中總是我第一個上身。如果我有點病痛,像她那麽倔強不服輸的人,也會淌眼淚。這些都是叫我忘不了的。”
“對了,一個人應該隻記愛,不記恨。”
“嗯。”阿娃忽然傘仰著臉問:“你喜歡我嗎?”
“傻話!”他笑著在她頰上親一下。
她滿足地微笑著,雙手抱著他的腰,仍又把她的頭半偏著伏在他的胸前,像隻小綿羊似的馴順。鄭徽也輕輕地摟住她,一動都不敢動,就像深怕驚擾了她似地。
“嗯,就這樣很好!”她半閉著眼,聲音柔膩如酪,“我要人這樣輕輕的,靜靜的喜歡我,像姥姥那樣喜歡我,可讓人受不了。”
她這樣一說,鄭徽更不敢動了。但那是他心甘情願的,她的溫暖柔軟的軀體,她的不知發自何處的香味,她的恬靜滿足,寄以完全的信賴的神態,都足以使鄭徽神迷心醉的。
不知過了多少時間,隱隱有鍾聲響了——五更五點,是大明宮百官待漏,開始入朝的鍾聲;然後較近的是西麵太極宮太極門前,和東麵興廢宮大同殿前的鍾聲;然後更近的是平康坊菩提寺的鍾聲,————,沉洪遲重的一聲聲,隨著曉風,度越牆垣和帷幕,送到偎倚著的鄭徽和阿娃的耳邊。
“啊!”阿娃坐直了身子,“快破曉了。”她奇怪地自問:“我們談了一夜?”
“可不是談了一夜。”
“好笑不?”她揉著惺忪的倦眼,嬌慵地伸了個懶腰。
“去睡吧!你倦了。”
阿娃的雙頰,忽然出現了羞澀的紅暈,水汪汪的雙眼望著鄭徽,欲語不語地;好久,她隻輕輕地問了兩個字:“你呢?”
鄭徽恍然意會,心神搖蕩,答道:“我送你去。”
阿娃嫣然一笑,迴身擎起燭台;他扶著她,出一重帷幕,又進一重帷幕……
鍾聲還在響著,但在他們是聽而不聞了!
一連十天,鄭徽步門不出。在他的感覺中,西堂以外,別無天地;西堂以內,則幾乎把日子都忘記了。
這一天的天氣特別好,晴朗、溫暖而無風。阿娃坐在東窗下梳妝,鄭徽在一旁看著。她的頭發極長,坐在那裏,發梢幾乎垂及地麵;映著滿窗朝日,那閃閃生光的一頭黑發,就像披著一匹緞子。
“這麽好的天,到什麽地方去走走吧?”阿娃說。
“好啊!”鄭徽欣然答道,“我想到慈恩寺去看看大雁塔,迴頭再到大業坊太平觀去瞻仰瞻仰姥姥出家的地方。”
“你可別跟姥姥說要到太平觀去,她不願意讓人知道她過去的那些傷心的事!”
“我知道。”鄭徽點點頭,“我知道你跟我說的那些話,都是你不肯跟別人說的。”
“對了!這算是你知道了我的心。”阿娃很滿意地說。
她梳的發髻很費事,鄭徽極有耐心地在一旁伺候著——在阿娃的妝台旁邊,他現在代替了繡春的職務,而且很熟練了,知道什麽時候要施膏沐,什麽時候才用釵簪,一樣一樣準確無誤地遞給她。妝成以後,又拿一麵銅鏡,用他的衣袖擦拭得纖塵不染,站在她身後,讓她前後照看,直到她認為完全妥帖,才把銅鏡放下。這時往往手都酸了。然而他絲毫不以為苦。
為了要出遊,阿娃特意換著了當時宮女所喜歡的胡服——窄袖紫色短衣,高腰羊皮靴,戴一頂貂皮胡帽,那又另有一種嫵媚的韻味了。
“我今天要騎馬。”阿娃說,宮女喜歡穿胡服,原是為了從駕時騎馬方便,也隻有在馬上才能顯出胡服的俏麗。
鄭徽在江南,絕少看到女人騎馬,更沒有見過穿了胡服的女人騎馬;所以對於她的主意,覺得很有趣。但他又怕她不善於控禦,會從馬上摔下來,因而躊躇著不敢表示意見。
阿娃卻覺察到了,“你以為我不會騎馬?”她問。
“要摔了下來,可不是鬧著玩的。”
“你沒有聽說:‘南人乘船,北人騎馬?’”
“好吧!”他同意了:“牛五的那匹小川馬很馴良………”
“那時你十二歲?”
“十二歲。”
“十二歲的女孩子,看事這樣真切,決斷這樣明快,可真了不起!”
對於鄭徽的讚語,阿娃恍若未聞。她的眼光落入迷茫的記憶之中,仿佛一個孤獨的行人,經曆過若幹崎嶇,在中途一處平坦的地點歇腳迴顧艱難辛苦的來路,展望雲水蒼茫的前途,渾然不辨悲喜一樣。
“你剛才說,如果不是遇見姥姥,命運會更壞,這表示姥姥待你很不錯?”鄭徽又問。
“嗯!”阿娃收攏眼光——眼中有種特異的神情,感激和虔敬,但也不免有哀傷的成分,“姥姥用五年的時間來培植我,教我歌、教我舞、教我識字讚詩、教我應酬談吐和籠絡男人的方法,最要緊的是教了我一句話……”
“怎麽一句話?”
“她說:就是太平盛世也不見得每一個人都能過好日子。所以,一切都要靠自己。”
“這話讓我們藉祖宗餘蔭的人慚愧。”鄭徽不自然地笑了一下又說:“你再講下去!”
“姥姥的兒子,就是替崔駙馬生的那一個,早就死了——據說是被安陽公主虐待死的——親生骨肉,從未見過麵就再也看不到了,你可以想像得到她心裏的滋味!就因為這樣,她對我另有一份寄托的感情。那幾年她帶我一床睡,有時候——”阿娃忽然頓住,眼中流露出難以言說的恐怖,然後急促地說,“她會半夜裏把我弄醒,對我說:‘阿娃,你發誓,在我沒有死以前,你決不離開我。說,說啊!’她那眼睛、那一頭亂披著的白發,在半夜裏,在半暗不明的燈下,可怕極了!但是,”她喘口氣又說下去,“可怕的還在後麵,隻要我迴答得慢一點,她就會用雙手掐我的脖子,死掐住不放,‘你不肯,是不是?’她咬牙切齒地說:‘與其讓你拋下我,不如我先弄死你!’真有幾次,差一點把我弄死,你沒有看見姥姥心狠的時候,真是好狠噢……”
顯然的,那是阿娃心靈上的一大烙痕,那永難消除的餘悸,使她一想起來就會激動得發狂,她的眼光發直,嘴唇上一點血色都沒有,大口地喘著氣,胸脯激烈地起伏著,而整個身體有著支持不住的傾向。
鄭徽知道她這時候需要的是什麽——她需要的是男性的安撫,溫柔的但也應該是有力的。
於是他用右手摟抱著她,讓她躲在他的胸中;他用左手輕輕摸著她的臉和頭發,使她安靜下來。
“阿娃!”他以低沉清晰的聲音說:“不要想得太多,那已經過去了。”
“是的。每一次我也都是這樣對我自己說。每一次鬧完了,我哭,她也哭;摟著我,哄我,跟我不知道說多少好話——這不是過去了嗎?可是不知道哪一天,她又要照樣來一次。直到三年前……我一個人搬到這西堂來住,才算是真的過去了!可是,”阿娃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不知怎麽,我一想起來,好像周身的血都聚到腦子裏去了,迷迷糊糊地隻想……”
“隻想什麽?”
“唉,別提了。”
“阿娃!”鄭徽覺得不能不勸她,“姥姥總有待你好的地方,你也應該想到。”
“自然。”她很快地接口,“如果我不想想姥姥的好處,我怎麽能在這裏待得下去?憑良心說,姥姥真是像自己親生的一樣疼我,有好東西,總是先盡我吃,東市出了什麽新花樣的衣料、首飾,三曲之中總是我第一個上身。如果我有點病痛,像她那麽倔強不服輸的人,也會淌眼淚。這些都是叫我忘不了的。”
“對了,一個人應該隻記愛,不記恨。”
“嗯。”阿娃忽然傘仰著臉問:“你喜歡我嗎?”
“傻話!”他笑著在她頰上親一下。
她滿足地微笑著,雙手抱著他的腰,仍又把她的頭半偏著伏在他的胸前,像隻小綿羊似的馴順。鄭徽也輕輕地摟住她,一動都不敢動,就像深怕驚擾了她似地。
“嗯,就這樣很好!”她半閉著眼,聲音柔膩如酪,“我要人這樣輕輕的,靜靜的喜歡我,像姥姥那樣喜歡我,可讓人受不了。”
她這樣一說,鄭徽更不敢動了。但那是他心甘情願的,她的溫暖柔軟的軀體,她的不知發自何處的香味,她的恬靜滿足,寄以完全的信賴的神態,都足以使鄭徽神迷心醉的。
不知過了多少時間,隱隱有鍾聲響了——五更五點,是大明宮百官待漏,開始入朝的鍾聲;然後較近的是西麵太極宮太極門前,和東麵興廢宮大同殿前的鍾聲;然後更近的是平康坊菩提寺的鍾聲,————,沉洪遲重的一聲聲,隨著曉風,度越牆垣和帷幕,送到偎倚著的鄭徽和阿娃的耳邊。
“啊!”阿娃坐直了身子,“快破曉了。”她奇怪地自問:“我們談了一夜?”
“可不是談了一夜。”
“好笑不?”她揉著惺忪的倦眼,嬌慵地伸了個懶腰。
“去睡吧!你倦了。”
阿娃的雙頰,忽然出現了羞澀的紅暈,水汪汪的雙眼望著鄭徽,欲語不語地;好久,她隻輕輕地問了兩個字:“你呢?”
鄭徽恍然意會,心神搖蕩,答道:“我送你去。”
阿娃嫣然一笑,迴身擎起燭台;他扶著她,出一重帷幕,又進一重帷幕……
鍾聲還在響著,但在他們是聽而不聞了!
一連十天,鄭徽步門不出。在他的感覺中,西堂以外,別無天地;西堂以內,則幾乎把日子都忘記了。
這一天的天氣特別好,晴朗、溫暖而無風。阿娃坐在東窗下梳妝,鄭徽在一旁看著。她的頭發極長,坐在那裏,發梢幾乎垂及地麵;映著滿窗朝日,那閃閃生光的一頭黑發,就像披著一匹緞子。
“這麽好的天,到什麽地方去走走吧?”阿娃說。
“好啊!”鄭徽欣然答道,“我想到慈恩寺去看看大雁塔,迴頭再到大業坊太平觀去瞻仰瞻仰姥姥出家的地方。”
“你可別跟姥姥說要到太平觀去,她不願意讓人知道她過去的那些傷心的事!”
“我知道。”鄭徽點點頭,“我知道你跟我說的那些話,都是你不肯跟別人說的。”
“對了!這算是你知道了我的心。”阿娃很滿意地說。
她梳的發髻很費事,鄭徽極有耐心地在一旁伺候著——在阿娃的妝台旁邊,他現在代替了繡春的職務,而且很熟練了,知道什麽時候要施膏沐,什麽時候才用釵簪,一樣一樣準確無誤地遞給她。妝成以後,又拿一麵銅鏡,用他的衣袖擦拭得纖塵不染,站在她身後,讓她前後照看,直到她認為完全妥帖,才把銅鏡放下。這時往往手都酸了。然而他絲毫不以為苦。
為了要出遊,阿娃特意換著了當時宮女所喜歡的胡服——窄袖紫色短衣,高腰羊皮靴,戴一頂貂皮胡帽,那又另有一種嫵媚的韻味了。
“我今天要騎馬。”阿娃說,宮女喜歡穿胡服,原是為了從駕時騎馬方便,也隻有在馬上才能顯出胡服的俏麗。
鄭徽在江南,絕少看到女人騎馬,更沒有見過穿了胡服的女人騎馬;所以對於她的主意,覺得很有趣。但他又怕她不善於控禦,會從馬上摔下來,因而躊躇著不敢表示意見。
阿娃卻覺察到了,“你以為我不會騎馬?”她問。
“要摔了下來,可不是鬧著玩的。”
“你沒有聽說:‘南人乘船,北人騎馬?’”
“好吧!”他同意了:“牛五的那匹小川馬很馴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