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東征,大敗紂王之師於牧野,紂王在朝歌,登露台而自焚。
“‘四路諸侯推武王為天子。
“‘武王迴到西岐,聽說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上,十分痛惜。便下了天子詔令,免首陽山尊王之責,永不為周土。
“‘後世各朝之君都以武王為範,王土不納首陽山。
“‘因此首陽山數千年來,都在道統之外。這就是所謂絕道統之意。
“‘再者,玄教修行,不同於道教。道門雖廣布天下,卻有出家入世之分。而玄門雖跼促於孤山,但並無出家入世之分。修玄之人,可樂享人倫,並無損於玄法之進益。
“‘這便是不斷人倫之意。
“‘隻是自第一代孤竹公以來,曆代孤竹公都遵成例,不婚配,也不遺子嗣。’
“我問道:‘既然曆代孤竹公都無子嗣,那孤竹公之位如何傳承?’
“孤竹公說:‘剛剛我也講過,夷齊姓氏,不以血脈相傳,而是以玄緣相傳。孤竹公之位,也是一樣。
“‘從規儀上講,自古都是師徒相傳。
“‘但玄門之內,師徒關係,都由玄緣而定。有緣雖相隔千裏,年歲倒懸,都可為師徒;無緣雖居於山中,年如父子,也不可為師徒。
“‘我雖年近八旬,但七十歲之前,從沒收過一個徒弟,皆是玄緣未到。
“‘十年前才收了衝兒為徒。也是玄緣所牽。’
“聽到這裏,我才恍然大悟。
“千百年來,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的事跡在世間廣為流傳,但沒人知道這背後還隱藏著如此曲折離奇的故事。而玄教之名,世間更是聞所未聞。
“但轉念一想,我剛剛入得山來,山主為何將本門秘事和盤托出,講給我這外人聽。
“於是問道:‘我本是外鄉人,逃難到了山上,卻蒙仙長如此看重,將尊教之事悉數垂述,就不怕晚輩他日在外搬弄口舌嗎?’
“孤竹公聽罷,仰天大笑。
“我以為說錯話了,內心忐忑不安。
“孤竹公理了理長髯說道:‘我不是什麽仙長,仙長之稱,乃是道門之例。我玄門之內,隻以師徒相稱。有外客入山,也隻是以先生相稱。你若不嫌老朽我尊大,也可隨衝兒一道,叫我師祖。我自十年前收徒以來,山中眾徒見我與他們年歲懸殊,不願以師父相稱,執意要稱師祖,我執拗不過,隻要由他們去了,如今這已成為山中的習慣。’
“我聽完受寵若驚,起身行禮道:‘老先生如此抬愛,晚輩實在惶恐。如蒙不棄,我願拜在門下,不知道老先生可承愚魯否?’
“說完麵朝孤竹公,單膝跪於地上。
“孤竹公起身下了寶座,雙手將我攙起,笑容滿麵地說:‘不知道剛剛你從峽穀經過,有沒有聽到異樣聲響?’
“我答道:‘我跟著衝哥從峽穀過,走到一半的時候,看到有個黑洞。黑洞裏像有金器自鳴的聲音,但不知道是何物。’
“孤竹公說:‘那自鳴之物,正是縉雲神劍。此劍是我玄門聖物,但有玄緣之人,經過峽穀,都會聽到劍鳴之聲。你能聽到,說明與我玄門有緣。
“‘上月旱魃人燃裳苴到我這裏,曾提起過你。我當時即占一卦,就知道你將與我玄門結緣。
“‘昨日我算到你二人在渭源城中受難,恰巧同一地點有魔祟之事,便派衝兒前去搭救,順便除了亡屍之魔。
“‘原以為你二人在外遊曆幾年才會到我山上,想不到,今天一早就來了。
“‘剛才我怕唐突,沒有直接提出要收你為徒之事,你既生了此念,老朽喜猶不及,怎會不肯。
“‘與你同來的年輕人,天象未顯玄緣。今天看你的麵子,老朽就破這千年之例一迴,也收他為徒。
“‘隻是他與你有別,你入了我玄門,可跟隨我修煉玄法,他因沒有法緣慧根,卻不能修習玄法。我這幾十年來,自創了一套強健體魄的拳法,可以傳授於他,以後下山也可在武學上有些建樹。你看怎樣?’
“我聽完喜出望外,忙雙膝跪地,拜道:‘多謝師祖為我二人如此周全籌劃。這是再好不過了。’
“師祖複又將我扶起,笑著說道:‘這裏不是拜師的地方,我會讓衝兒擇日安排拜師典禮。可有一點,你要記住,我玄教之事,及玄門古今傳續曆史,切不可讓你同伴知之分毫,不然於他天命不利。’
“我複道:‘謹遵師命。’
“祖師複歸於石頭寶座,說道:‘你先迴玄元宮吧。去看看你同伴,我知道你心中掛念他。’
“我先前並不知道玄元宮在哪兒,聽了師祖的話,心想應該就是我蘇醒之處的那座宮院。
“於是別了師祖,迴到了玄元宮。
“存禮已經蘇醒,隻是全身上下都被包紮得嚴嚴實實,還不能動。
“他看到我,雙眼全是淚,想說話,但滿臉綁的都是紗布,沒法開口。
“我附到他耳邊說道:‘你好好將息,不要著急。這山中師祖已經為你配了靈藥,衝哥想必已經喂你吃過,外傷也已敷了藥膏,很快就會好的。’
“存禮費勁地點了點頭。
“我又安慰他道:‘你別動。師祖已經答應收我們兩個為徒了,他畢生鑽研的拳法,都會教授給你,你就放心吧,以後我們就紮根在這兒了。不用再想著去什麽安或少林寺了。’
“存禮眼中放出了喜悅的光芒。
“這時夷齊衝走了進來,手裏拿著一個布包。
“他走到我跟前,說:‘恭喜師弟了,從此以後你二人就成我首陽山中人了。’
“我說:‘衝哥,師祖答應收我們為徒,但還沒有正式拜師呢。’
“夷齊衝說:‘你該改口了。’
“我愣了一下,然後笑著說:‘這壁廂給師兄行禮了。’
“夷齊衝也笑了起來,把手中的布包遞到我手上。
“我問:‘這是什麽?’
“夷齊衝說:‘你打開看看。’
“我打開布包一看,喜出望外。
“布包裏正是我那把手槍。
“我連忙行禮道:‘太感謝師兄了,這是怎麽找到的?’
“夷齊衝把我拉到門外,說:‘昨天晚上,我和你們分別之後,想到監獄中可能會有其他人看到亡屍作祟的事情,就又返迴了監獄。進去查看了一番,裏麵的犯人一個個都睡得跟死豬一般,我才放了心。返身要走的時候,我看到審訊室裏的這把槍,我想肯定是你的,就順手拿了出來。’
“我重新謝過夷齊衝,正要將槍收起,發現槍上有兩行字。
“看完那字,我驚出一身冷汗。”
“‘四路諸侯推武王為天子。
“‘武王迴到西岐,聽說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上,十分痛惜。便下了天子詔令,免首陽山尊王之責,永不為周土。
“‘後世各朝之君都以武王為範,王土不納首陽山。
“‘因此首陽山數千年來,都在道統之外。這就是所謂絕道統之意。
“‘再者,玄教修行,不同於道教。道門雖廣布天下,卻有出家入世之分。而玄門雖跼促於孤山,但並無出家入世之分。修玄之人,可樂享人倫,並無損於玄法之進益。
“‘這便是不斷人倫之意。
“‘隻是自第一代孤竹公以來,曆代孤竹公都遵成例,不婚配,也不遺子嗣。’
“我問道:‘既然曆代孤竹公都無子嗣,那孤竹公之位如何傳承?’
“孤竹公說:‘剛剛我也講過,夷齊姓氏,不以血脈相傳,而是以玄緣相傳。孤竹公之位,也是一樣。
“‘從規儀上講,自古都是師徒相傳。
“‘但玄門之內,師徒關係,都由玄緣而定。有緣雖相隔千裏,年歲倒懸,都可為師徒;無緣雖居於山中,年如父子,也不可為師徒。
“‘我雖年近八旬,但七十歲之前,從沒收過一個徒弟,皆是玄緣未到。
“‘十年前才收了衝兒為徒。也是玄緣所牽。’
“聽到這裏,我才恍然大悟。
“千百年來,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的事跡在世間廣為流傳,但沒人知道這背後還隱藏著如此曲折離奇的故事。而玄教之名,世間更是聞所未聞。
“但轉念一想,我剛剛入得山來,山主為何將本門秘事和盤托出,講給我這外人聽。
“於是問道:‘我本是外鄉人,逃難到了山上,卻蒙仙長如此看重,將尊教之事悉數垂述,就不怕晚輩他日在外搬弄口舌嗎?’
“孤竹公聽罷,仰天大笑。
“我以為說錯話了,內心忐忑不安。
“孤竹公理了理長髯說道:‘我不是什麽仙長,仙長之稱,乃是道門之例。我玄門之內,隻以師徒相稱。有外客入山,也隻是以先生相稱。你若不嫌老朽我尊大,也可隨衝兒一道,叫我師祖。我自十年前收徒以來,山中眾徒見我與他們年歲懸殊,不願以師父相稱,執意要稱師祖,我執拗不過,隻要由他們去了,如今這已成為山中的習慣。’
“我聽完受寵若驚,起身行禮道:‘老先生如此抬愛,晚輩實在惶恐。如蒙不棄,我願拜在門下,不知道老先生可承愚魯否?’
“說完麵朝孤竹公,單膝跪於地上。
“孤竹公起身下了寶座,雙手將我攙起,笑容滿麵地說:‘不知道剛剛你從峽穀經過,有沒有聽到異樣聲響?’
“我答道:‘我跟著衝哥從峽穀過,走到一半的時候,看到有個黑洞。黑洞裏像有金器自鳴的聲音,但不知道是何物。’
“孤竹公說:‘那自鳴之物,正是縉雲神劍。此劍是我玄門聖物,但有玄緣之人,經過峽穀,都會聽到劍鳴之聲。你能聽到,說明與我玄門有緣。
“‘上月旱魃人燃裳苴到我這裏,曾提起過你。我當時即占一卦,就知道你將與我玄門結緣。
“‘昨日我算到你二人在渭源城中受難,恰巧同一地點有魔祟之事,便派衝兒前去搭救,順便除了亡屍之魔。
“‘原以為你二人在外遊曆幾年才會到我山上,想不到,今天一早就來了。
“‘剛才我怕唐突,沒有直接提出要收你為徒之事,你既生了此念,老朽喜猶不及,怎會不肯。
“‘與你同來的年輕人,天象未顯玄緣。今天看你的麵子,老朽就破這千年之例一迴,也收他為徒。
“‘隻是他與你有別,你入了我玄門,可跟隨我修煉玄法,他因沒有法緣慧根,卻不能修習玄法。我這幾十年來,自創了一套強健體魄的拳法,可以傳授於他,以後下山也可在武學上有些建樹。你看怎樣?’
“我聽完喜出望外,忙雙膝跪地,拜道:‘多謝師祖為我二人如此周全籌劃。這是再好不過了。’
“師祖複又將我扶起,笑著說道:‘這裏不是拜師的地方,我會讓衝兒擇日安排拜師典禮。可有一點,你要記住,我玄教之事,及玄門古今傳續曆史,切不可讓你同伴知之分毫,不然於他天命不利。’
“我複道:‘謹遵師命。’
“祖師複歸於石頭寶座,說道:‘你先迴玄元宮吧。去看看你同伴,我知道你心中掛念他。’
“我先前並不知道玄元宮在哪兒,聽了師祖的話,心想應該就是我蘇醒之處的那座宮院。
“於是別了師祖,迴到了玄元宮。
“存禮已經蘇醒,隻是全身上下都被包紮得嚴嚴實實,還不能動。
“他看到我,雙眼全是淚,想說話,但滿臉綁的都是紗布,沒法開口。
“我附到他耳邊說道:‘你好好將息,不要著急。這山中師祖已經為你配了靈藥,衝哥想必已經喂你吃過,外傷也已敷了藥膏,很快就會好的。’
“存禮費勁地點了點頭。
“我又安慰他道:‘你別動。師祖已經答應收我們兩個為徒了,他畢生鑽研的拳法,都會教授給你,你就放心吧,以後我們就紮根在這兒了。不用再想著去什麽安或少林寺了。’
“存禮眼中放出了喜悅的光芒。
“這時夷齊衝走了進來,手裏拿著一個布包。
“他走到我跟前,說:‘恭喜師弟了,從此以後你二人就成我首陽山中人了。’
“我說:‘衝哥,師祖答應收我們為徒,但還沒有正式拜師呢。’
“夷齊衝說:‘你該改口了。’
“我愣了一下,然後笑著說:‘這壁廂給師兄行禮了。’
“夷齊衝也笑了起來,把手中的布包遞到我手上。
“我問:‘這是什麽?’
“夷齊衝說:‘你打開看看。’
“我打開布包一看,喜出望外。
“布包裏正是我那把手槍。
“我連忙行禮道:‘太感謝師兄了,這是怎麽找到的?’
“夷齊衝把我拉到門外,說:‘昨天晚上,我和你們分別之後,想到監獄中可能會有其他人看到亡屍作祟的事情,就又返迴了監獄。進去查看了一番,裏麵的犯人一個個都睡得跟死豬一般,我才放了心。返身要走的時候,我看到審訊室裏的這把槍,我想肯定是你的,就順手拿了出來。’
“我重新謝過夷齊衝,正要將槍收起,發現槍上有兩行字。
“看完那字,我驚出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