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用周末換取了老爹爹的身世秘密之後,每到星期天都要把原本肆意快樂的時光交給六爺操控。蹲馬步、壓腿、劈叉、甩腰、壓肩等種種折磨,成了我那段時間的夢魘。
每周的時間都過得很快,上學的六天往往一晃就到了周末。本來應該過得很快的星期天現在卻是度日如年。如果我是一棵樹,一定會長出非常分明的年輪,不,應該是“周輪”。
不知長了多少圈“周輪”,盛夏悄悄來臨了。
一天,在度過了一個漫長的上午之後,我和哥哥跟著六爺和六奶奶在院子裏吃中飯。突然六爺放下碗筷,站起身來朝門口說:“二哥來了,快過來坐下吃點。”
我迴頭一看,來的是我爺。
“我吃過了。我來叫小元,下午跟我上山去搭窩棚。”我爺說著接過六爺遞過來的旱煙盒,坐在房簷下的長凳上開始卷煙。
“豆子開花了,是要看著點,山上人的頭口討厭得很,昨天我上山轉了一圈,你們家豆子地倒了一大片,田埂上全是馬蹄子印。”
六爺說的山上人,是我們莊南邊半山上一個莊子,叫泉裏莊。
當年西北地區大小軍閥混戰,土匪橫行,不管是軍閥還是土匪,到哪個莊就搶哪個莊,老百姓叫作遭賊。當時附近幾個莊的人為了跑賊[注1]在山上建了寨子,遇到有賊來,老幼婦孺都躲在寨子裏,男人們組成鄉勇在寨外抗拒;賊走之後,再各自下山生活,眾人下山後,每個莊都會留幾戶人家在山上看寨子。解放以後,寨子失去了原有作用,原來看管寨子的幾戶人家選擇繼續在山上居住,形成一個村莊,因為莊子邊有兩眼大泉,所以起名叫泉裏莊,附近山下的人一般都不叫這個名字,直接稱作山上,泉裏莊的人被叫做山上人。
我莊的土地有一半在川裏,一半在山上,山上的土地最遠的就在泉裏莊人的腳下。
當初各莊留在寨子的人都是些膽大兇狠,敢於和賊對抗的亡命之徒。雖然經過兩三代的繁衍,泉裏莊的人身上還是帶著一股子蠻橫氣,一向我行我素,不喜歡自我約束。平時牛馬豬羊都是隨手一放,到處亂竄,經常會跑到川裏人的地裏糟蹋莊稼。更有一些壞了心肺的,時不時會故意牽著牲口到川裏人的地裏吃莊稼。川裏人對此頭疼不已。
本地處在秦嶺和青藏高原的交匯之地,自然條件屬高寒陰濕,可種植的作物有限。傳統作物主要是小麥、青稞、土豆和蠶豆。
小麥和青稞遭了牲口踐踏會倒伏,倒伏之後也會抽穗結粒,即使被牲口吃掉一些,也對收成影響不大,隻是倒地的不好收割。
土豆主要長在地下,地麵的莖葉被踩踏和吃掉一些,也沒多大問題。
蠶豆就不一樣,進入花期後,如果有騾馬在裏麵打了滾,植株倒地之後基本上就會顆粒無收。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大家都不說出口,那就是山上人會偷了青豆煮著吃或拿到城裏去賣。
所以莊裏誰家如果在靠近泉裏莊的地裏種了蠶豆的,都要在開花時在地邊搭窩棚守護,直到收割。
我爺的到來,對我來說是救贖。
“我先去幫我爸裝車。”還沒等他抽完一卷旱煙,我就三口兩口吃完了飯,放下碗筷,飛一樣逃出了六爺的院子。
跑到門口果然見我爸已經套上了騾車,正在往車上裝小椽頭、麥草、油布等搭窩棚的物料。
“怎麽是你,你哥呢?”見我滿頭大汗跑過來,我爸問道。
“我爺叫的我,沒叫我哥。”
“看你爺把你慣成啥樣了。”
我懂我爸的意思。我爺疼小孫子是大家都知道的。當初六爺找到我爸要讓我們兄弟倆練武,我爸同意,我不想練,但我的意見在我爸眼裏是無足輕重的,當時是我爺出麵才遂了我的願。
後來我又自己跑去找六爺練。我爺知道原因後說:“你這個娃,操心操到暹羅國去了,這些事跟你有啥關係。想知道咋不來問我?”知道我心裏不想練武,就時不時找機會幫我逃班。
我爺對我的這種寵愛,在我爸眼裏是在害我。但那個年代在農村普遍存在的內熱外冷的親子關係之外,我爺的寵愛讓我體會到了可以直接觸摸到的溫情。以至於很多年之後,我遊離他鄉,在夜深人靜之時,縈繞在心頭的固然有對千裏之外父母和兄姊的牽掛,但更多的是對祖父的深深思念。不管是他在世時,還是故去後,夢中無數次出現的都是那和藹的麵容。這是後話。
在我和我爸裝好車之後,我爺也迴來了。祖孫三人趕著騾車沿著上山的路,一直到了我家的豆子地。
在地旁的一塊荒草地上,我們用椽頭架起了兩個人字形的支架,兩個支架頂端搭上一根橫梁,形成了一個框架。框架之上,橫豎綁了許多木條。然後把紮成排的麥草從下往上一層層固定在上麵,外麵蓋上一整塊油布,油布的三個邊各壓上一排大石頭,留一邊的人字支架空著,作為出入口。最後在裏麵先鋪上油布,再蓋一層麥草,上麵鋪上竹席。一個窩棚就搭好了,既可遮雨,也可禦寒。對就是禦寒,因為在這高原地帶,晝夜溫差很大,雖是夏天,晚間的氣溫也可低到十幾度。
那天吃過晚飯,我爺提著煤油燈,拿著手電筒準備上山去窩棚裏。
那時候農村的孩子,沒聽過夏令營,也不知道什麽是露營。但莊裏的每個小孩都體驗過漫天繁星之下,滿地綠浪之中,躺在窩棚中的奇妙感受。我和我哥也不例外。
在我爺還沒出門前,我倆早已等在大門外。
“大元你明天不上學了?快進來睡覺去。”任何事都逃不過我爸的掌控,但他隻喊了我哥的名字,並沒有喊我,因為他知道在我爺的專寵之下,他的權威對我早就形同虛設了。
從此之後,我成了那座窩棚的半個主人,幾乎每天都跟著我爺上山去睡。
我哥對此憤恨不已,但他每周也有一次入住窩棚的特許,那就是星期六晚上。對我而言,有他在的時間,卻是最快樂的。因為人在麵對任何事物時,都會經曆三個階段,從開始的新奇,到平常,到最後的無趣。
當我對睡窩棚失掉了最初的新鮮勁之後,又不好意思向那麽寵我的爺爺提出拒絕時,每個星期六的晚上就成了我最期盼的時間。
在我連續睡了兩個星期窩棚之後的一天傍晚,我和我爺照舊提著煤油馬燈、打著手電筒來到了窩棚地。
我爺在裏麵整理被褥,我站在田埂上數燈。四周望去,附近的山坡上微弱的燈光星星點點,忽明忽暗,一點燈就是一個窩棚。
忽然,我看見離我們的窩棚三壟地遠處,多了一點燈光。
“爺,那邊是誰家地?”
“佛爺代家的。”我爺頭伸出窩棚朝我指的地方瞟了一眼說。
我的心顫了一下。
從那天在山梁上看見過老爹爹之後,已經有兩個多月在莊裏沒見過他了。
在這平靜安寧的小村莊裏,人們各自忙活各自的前程,或許並不在意一個鰥夫的存亡,但在一個心裏裝了滿滿疑惑的少年看來,這是一件天大的奇案。
今天,他又出現了,至少他的窩棚出現了。怎能不讓人興奮。
我三步並作兩步朝他的窩棚跑去,根本沒聽見我爺在身後的喊叫聲。
當我走近了窩棚,小心翼翼朝裏望去,隻見一盞煤油燈掛在窩棚橫梁上,為了省油,燈焾子調得很短,發出昏黃微弱的光。
窩棚裏空無一人。
注1:跑賊就是為了躲避軍閥和土匪劫村,老百姓自發組織的抵抗和逃避行動。
交流請入群:714918925
每周的時間都過得很快,上學的六天往往一晃就到了周末。本來應該過得很快的星期天現在卻是度日如年。如果我是一棵樹,一定會長出非常分明的年輪,不,應該是“周輪”。
不知長了多少圈“周輪”,盛夏悄悄來臨了。
一天,在度過了一個漫長的上午之後,我和哥哥跟著六爺和六奶奶在院子裏吃中飯。突然六爺放下碗筷,站起身來朝門口說:“二哥來了,快過來坐下吃點。”
我迴頭一看,來的是我爺。
“我吃過了。我來叫小元,下午跟我上山去搭窩棚。”我爺說著接過六爺遞過來的旱煙盒,坐在房簷下的長凳上開始卷煙。
“豆子開花了,是要看著點,山上人的頭口討厭得很,昨天我上山轉了一圈,你們家豆子地倒了一大片,田埂上全是馬蹄子印。”
六爺說的山上人,是我們莊南邊半山上一個莊子,叫泉裏莊。
當年西北地區大小軍閥混戰,土匪橫行,不管是軍閥還是土匪,到哪個莊就搶哪個莊,老百姓叫作遭賊。當時附近幾個莊的人為了跑賊[注1]在山上建了寨子,遇到有賊來,老幼婦孺都躲在寨子裏,男人們組成鄉勇在寨外抗拒;賊走之後,再各自下山生活,眾人下山後,每個莊都會留幾戶人家在山上看寨子。解放以後,寨子失去了原有作用,原來看管寨子的幾戶人家選擇繼續在山上居住,形成一個村莊,因為莊子邊有兩眼大泉,所以起名叫泉裏莊,附近山下的人一般都不叫這個名字,直接稱作山上,泉裏莊的人被叫做山上人。
我莊的土地有一半在川裏,一半在山上,山上的土地最遠的就在泉裏莊人的腳下。
當初各莊留在寨子的人都是些膽大兇狠,敢於和賊對抗的亡命之徒。雖然經過兩三代的繁衍,泉裏莊的人身上還是帶著一股子蠻橫氣,一向我行我素,不喜歡自我約束。平時牛馬豬羊都是隨手一放,到處亂竄,經常會跑到川裏人的地裏糟蹋莊稼。更有一些壞了心肺的,時不時會故意牽著牲口到川裏人的地裏吃莊稼。川裏人對此頭疼不已。
本地處在秦嶺和青藏高原的交匯之地,自然條件屬高寒陰濕,可種植的作物有限。傳統作物主要是小麥、青稞、土豆和蠶豆。
小麥和青稞遭了牲口踐踏會倒伏,倒伏之後也會抽穗結粒,即使被牲口吃掉一些,也對收成影響不大,隻是倒地的不好收割。
土豆主要長在地下,地麵的莖葉被踩踏和吃掉一些,也沒多大問題。
蠶豆就不一樣,進入花期後,如果有騾馬在裏麵打了滾,植株倒地之後基本上就會顆粒無收。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大家都不說出口,那就是山上人會偷了青豆煮著吃或拿到城裏去賣。
所以莊裏誰家如果在靠近泉裏莊的地裏種了蠶豆的,都要在開花時在地邊搭窩棚守護,直到收割。
我爺的到來,對我來說是救贖。
“我先去幫我爸裝車。”還沒等他抽完一卷旱煙,我就三口兩口吃完了飯,放下碗筷,飛一樣逃出了六爺的院子。
跑到門口果然見我爸已經套上了騾車,正在往車上裝小椽頭、麥草、油布等搭窩棚的物料。
“怎麽是你,你哥呢?”見我滿頭大汗跑過來,我爸問道。
“我爺叫的我,沒叫我哥。”
“看你爺把你慣成啥樣了。”
我懂我爸的意思。我爺疼小孫子是大家都知道的。當初六爺找到我爸要讓我們兄弟倆練武,我爸同意,我不想練,但我的意見在我爸眼裏是無足輕重的,當時是我爺出麵才遂了我的願。
後來我又自己跑去找六爺練。我爺知道原因後說:“你這個娃,操心操到暹羅國去了,這些事跟你有啥關係。想知道咋不來問我?”知道我心裏不想練武,就時不時找機會幫我逃班。
我爺對我的這種寵愛,在我爸眼裏是在害我。但那個年代在農村普遍存在的內熱外冷的親子關係之外,我爺的寵愛讓我體會到了可以直接觸摸到的溫情。以至於很多年之後,我遊離他鄉,在夜深人靜之時,縈繞在心頭的固然有對千裏之外父母和兄姊的牽掛,但更多的是對祖父的深深思念。不管是他在世時,還是故去後,夢中無數次出現的都是那和藹的麵容。這是後話。
在我和我爸裝好車之後,我爺也迴來了。祖孫三人趕著騾車沿著上山的路,一直到了我家的豆子地。
在地旁的一塊荒草地上,我們用椽頭架起了兩個人字形的支架,兩個支架頂端搭上一根橫梁,形成了一個框架。框架之上,橫豎綁了許多木條。然後把紮成排的麥草從下往上一層層固定在上麵,外麵蓋上一整塊油布,油布的三個邊各壓上一排大石頭,留一邊的人字支架空著,作為出入口。最後在裏麵先鋪上油布,再蓋一層麥草,上麵鋪上竹席。一個窩棚就搭好了,既可遮雨,也可禦寒。對就是禦寒,因為在這高原地帶,晝夜溫差很大,雖是夏天,晚間的氣溫也可低到十幾度。
那天吃過晚飯,我爺提著煤油燈,拿著手電筒準備上山去窩棚裏。
那時候農村的孩子,沒聽過夏令營,也不知道什麽是露營。但莊裏的每個小孩都體驗過漫天繁星之下,滿地綠浪之中,躺在窩棚中的奇妙感受。我和我哥也不例外。
在我爺還沒出門前,我倆早已等在大門外。
“大元你明天不上學了?快進來睡覺去。”任何事都逃不過我爸的掌控,但他隻喊了我哥的名字,並沒有喊我,因為他知道在我爺的專寵之下,他的權威對我早就形同虛設了。
從此之後,我成了那座窩棚的半個主人,幾乎每天都跟著我爺上山去睡。
我哥對此憤恨不已,但他每周也有一次入住窩棚的特許,那就是星期六晚上。對我而言,有他在的時間,卻是最快樂的。因為人在麵對任何事物時,都會經曆三個階段,從開始的新奇,到平常,到最後的無趣。
當我對睡窩棚失掉了最初的新鮮勁之後,又不好意思向那麽寵我的爺爺提出拒絕時,每個星期六的晚上就成了我最期盼的時間。
在我連續睡了兩個星期窩棚之後的一天傍晚,我和我爺照舊提著煤油馬燈、打著手電筒來到了窩棚地。
我爺在裏麵整理被褥,我站在田埂上數燈。四周望去,附近的山坡上微弱的燈光星星點點,忽明忽暗,一點燈就是一個窩棚。
忽然,我看見離我們的窩棚三壟地遠處,多了一點燈光。
“爺,那邊是誰家地?”
“佛爺代家的。”我爺頭伸出窩棚朝我指的地方瞟了一眼說。
我的心顫了一下。
從那天在山梁上看見過老爹爹之後,已經有兩個多月在莊裏沒見過他了。
在這平靜安寧的小村莊裏,人們各自忙活各自的前程,或許並不在意一個鰥夫的存亡,但在一個心裏裝了滿滿疑惑的少年看來,這是一件天大的奇案。
今天,他又出現了,至少他的窩棚出現了。怎能不讓人興奮。
我三步並作兩步朝他的窩棚跑去,根本沒聽見我爺在身後的喊叫聲。
當我走近了窩棚,小心翼翼朝裏望去,隻見一盞煤油燈掛在窩棚橫梁上,為了省油,燈焾子調得很短,發出昏黃微弱的光。
窩棚裏空無一人。
注1:跑賊就是為了躲避軍閥和土匪劫村,老百姓自發組織的抵抗和逃避行動。
交流請入群:714918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