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呐古文,向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以前還嗔之以鼻來著的, 如今一寫了,發現咱就一文盲。
其實個人還蠻推崇古代文化的,蠻喜歡的。
服飾、言語、禮儀等等,各種心儀向往有木有!其實真心覺得古代的發型發飾首飾服裝要比現代的好看嚶嚶~以前小時候還經常幹把被子裹在身上,裹成古代女子一樣的衣裙,充當皇宮中的娘娘來著的。
還有就是拿那種又長又細的筆之類的橫木當做發髻倒騰頭發來著的。
還常常沾沾自喜,對著鏡子笑得傻氣。
別笑啊,敢說你沒幹過?
咳,扯遠了呢,好吧,咱說正題。
文裏出現了蠻多古代的時間名詞的,別說你們傻傻弄不清楚,其實俺也是來著的。
但是寫的是今穿古嘛,沒辦法滴,隻能用古時詞匯唄。
所以為了方便大家閱讀,在這裏向大家介紹一下文文中常用的古時時間名詞,以方便親們閱讀(^-^)v
1:“一炷香”:指一個小時;“半炷香”:就是半個小時(30分鍾)啦~
2:“一刻鍾”:百度百科裏麵說不清楚,有人說是15分鍾,有人說是30分鍾。說15分鍾的人占多數,因此文中出現的“一刻鍾”就全部是指代15分鍾啦~
3:“十二個時辰”:1古時的一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個小時。
2【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醜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注:以上均摘自百度百科,有錯還請指出~}
以前還嗔之以鼻來著的, 如今一寫了,發現咱就一文盲。
其實個人還蠻推崇古代文化的,蠻喜歡的。
服飾、言語、禮儀等等,各種心儀向往有木有!其實真心覺得古代的發型發飾首飾服裝要比現代的好看嚶嚶~以前小時候還經常幹把被子裹在身上,裹成古代女子一樣的衣裙,充當皇宮中的娘娘來著的。
還有就是拿那種又長又細的筆之類的橫木當做發髻倒騰頭發來著的。
還常常沾沾自喜,對著鏡子笑得傻氣。
別笑啊,敢說你沒幹過?
咳,扯遠了呢,好吧,咱說正題。
文裏出現了蠻多古代的時間名詞的,別說你們傻傻弄不清楚,其實俺也是來著的。
但是寫的是今穿古嘛,沒辦法滴,隻能用古時詞匯唄。
所以為了方便大家閱讀,在這裏向大家介紹一下文文中常用的古時時間名詞,以方便親們閱讀(^-^)v
1:“一炷香”:指一個小時;“半炷香”:就是半個小時(30分鍾)啦~
2:“一刻鍾”:百度百科裏麵說不清楚,有人說是15分鍾,有人說是30分鍾。說15分鍾的人占多數,因此文中出現的“一刻鍾”就全部是指代15分鍾啦~
3:“十二個時辰”:1古時的一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個小時。
2【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醜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注:以上均摘自百度百科,有錯還請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