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奪沉吟,聲音不大,但是大家卻都安靜下來,聽他說。
“這麽說起來,九鼎被劫失蹤的時間點,和李冰任蜀郡太守的時間點相吻合。”吳大誌在吳奪暫停之時接口道,“而且,這幫奇人異士秘藏梁州鼎的地點,當年也在李冰的管轄範圍內。”
“對,而且李冰任蜀郡太守,是從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51年,好幾年呢;建造秘藏梁州鼎的水下工程的時間足夠了。”吳奪接口。
“你不會懷疑,秘藏梁州鼎的水下工程是李冰主持建造的吧?”龐統不等吳奪迴答,接著自己就搖頭否定並分析起來:
“不太可能······
這幫奇人異士,是周王室的忠實擁躉,可算得上秦國的敵人。而李冰是秦國的蜀郡太守,就算和這幫奇人異士中的某個人相交,也不敢冒如此大不韙,直接幫他們幹活兒。
再者,李冰任蜀郡太守期間,忙著在開發水利工程,除了著名的都江堰,還有在諸多水係開鑿險灘、疏通航道、測量水位、引水灌溉,還有修索橋、開鹽井等等,忙得不可開交。
而這個水下工程,就算再快,怎麽也得一年半載,他沒有這個時間。”
吳奪點點頭,“龐局您分析得很到位,我也沒有懷疑是李冰主持的這個水下工程。您看啊,四個刻字的稱唿是‘秦蜀守冰’,加了國別,加了官職,也就是並沒有把他當自己人。”
龐統也點點頭,“那你的意思是?”
吳奪笑道,“我還沒什麽意思呢,我是一邊梳理,一邊說出來。結果您先把一個可能性給排除了。”
“哈哈哈哈。”龐統也不由大笑,“還有什麽要補充的麽?”
“還有一點,是在剛才的交流中想到的。”吳奪接著又道,“雖然李冰不太可能主持這個水下工程,但會不會······比如已知此事卻假裝不知;甚至,李冰作為水利專家,有沒有可能暗中指點一二?”
“這就不好說了。”龐統也沉吟起來。
大家就此又開始了一輪討論。
不過討論隻是個慣性,也沒有持續太久。
散會後大家吃飯,飯後休息片刻,吳大誌便和寧霜、權浩然兩個人一起,開始研究這些刻字。
······
李山迴來的時候,他們早就吃完午飯了。除了研究刻字的三人,其他人便陪著李山吃了飯,而李山也邊吃邊邊介紹了一些情況,主要是水下無人機下到洞內“深井”的情況。
井下的結構其實比較簡單。數米之下,竟打穿了一個洞口,洞口不規則,直徑大概兩米多,但是穿過洞口進入內部,卻是一個很大的地下溶洞,足有一個足球場大小。
這個溶洞肯定是天然形成的,其間還有很多形狀不規則的石柱支撐。
這個溶洞還有另一個很大的天然“出口”,像是地下隧道一般,貌似很深。
結構雖然簡單,但是這個溶洞卻有兒奇怪。井下打開的洞口之內,吸力很大,水下無人機進去之後,沒能返航;因為水下無人機的動力,無法抵抗洞口的向內的“吸力”,進去之後出不來了。
但是,井口的吸力卻沒有那麽大,吸力隻在從洞口進入溶洞之後。
“自然界的怪力,咱們了解的遠遠不夠。”李山歎了口氣,“而當年建造工程的人能發現並利用這個溶洞,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能獲得這些影像資料,就可以了,畢竟咱們的重點是九鼎。”龐統又問,“水下無人機脫離控製之後,最後進入了‘地下隧道’?”
李山點點頭,“是朝著那個方向去的,但是還沒進去,就沒有數據傳輸了。”
“好,這事兒先放一放,也不要聲張,等九鼎之事完成之後,再和相關部門通氣。”龐統就此安排。
······
吳大誌、寧霜、權浩然研究那六十幾個金文刻字,進展很順利。
當晚九點,結果就出來了。
開會。
這六十幾個字,是完整的一篇短文。
首先大家先慶賀了一番。
因為這篇短文,確實是秘藏梁州鼎的奇人異士所刻!從內容中能看出來。
不管主體內容是什麽,起碼地方找對了!這下子,就不用再費神重新在黿山“開疆拓土”了。
慶賀之餘,主體內容自然也是要討論的。
這篇短文,確實和李冰有關:
秦蜀守冰,秦之幸也。其所重者,在乎民也。吾屬於蜀地行險事,冰之所為,水利農事,百姓樂用。嚐以學冰之術,用之鼎事也。元弗念小節,然以冰匪知,銘之以為欠,亦為敬也。
因為短,而且表達比較直接,所以大家看了文字,意思也就很明確了。
秘藏梁州鼎的“小分隊”,到了蜀地之後,對於李冰的作為,是很敬佩的。他們還學了李冰的水利技術,偷偷用來在此地秘密建造藏鼎工程。
本來呢,成大事不拘小節,但是李冰這樣的人被蒙在鼓裏,他們覺得有些不妥,所以就刻下了這份文字“聲明”;道歉、感謝、敬佩於一體。
也就此告訴後來取鼎之人,與李冰有關的這個情況。
“原來他們跟李冰學過水利技術啊!”吳奪說道,“看這意思,可能是假冒什麽身份到過李冰身邊,詳細學習過很多啊!”
“應該是這樣,要是間接學習或者隻是簡單學習,就不必多此一舉了。”吳大誌點頭。
吳奪歎道,“一個秦國的官吏,能讓反抗暴秦的團隊敬佩,這說明,李冰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啊!”
“造福百姓的人,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會讓人敬佩,讓人銘記。”龐統也跟著歎了一句。
······
這件事情討論結束之後,會議內容轉向下一步的探查工作。
現在,路徑已經很明確了,下水進入洞中,而後上浮到懸梯,進入石室,最後進入石室中的通道口。
吳奪還提出了一個建議。
因為在洞中有水流影響,而且從水中上到懸梯再攀爬進石室也不是很容易;他也算輕車熟路了,所以這次他可以攜帶工具先進去,在石室中打個螺栓,然後固定繩索,將繩索從石室中順到下麵洞中,而後再連接重物沉底。
這樣大家就可以抓著繩索行進,更為便利。
“這麽說起來,九鼎被劫失蹤的時間點,和李冰任蜀郡太守的時間點相吻合。”吳大誌在吳奪暫停之時接口道,“而且,這幫奇人異士秘藏梁州鼎的地點,當年也在李冰的管轄範圍內。”
“對,而且李冰任蜀郡太守,是從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51年,好幾年呢;建造秘藏梁州鼎的水下工程的時間足夠了。”吳奪接口。
“你不會懷疑,秘藏梁州鼎的水下工程是李冰主持建造的吧?”龐統不等吳奪迴答,接著自己就搖頭否定並分析起來:
“不太可能······
這幫奇人異士,是周王室的忠實擁躉,可算得上秦國的敵人。而李冰是秦國的蜀郡太守,就算和這幫奇人異士中的某個人相交,也不敢冒如此大不韙,直接幫他們幹活兒。
再者,李冰任蜀郡太守期間,忙著在開發水利工程,除了著名的都江堰,還有在諸多水係開鑿險灘、疏通航道、測量水位、引水灌溉,還有修索橋、開鹽井等等,忙得不可開交。
而這個水下工程,就算再快,怎麽也得一年半載,他沒有這個時間。”
吳奪點點頭,“龐局您分析得很到位,我也沒有懷疑是李冰主持的這個水下工程。您看啊,四個刻字的稱唿是‘秦蜀守冰’,加了國別,加了官職,也就是並沒有把他當自己人。”
龐統也點點頭,“那你的意思是?”
吳奪笑道,“我還沒什麽意思呢,我是一邊梳理,一邊說出來。結果您先把一個可能性給排除了。”
“哈哈哈哈。”龐統也不由大笑,“還有什麽要補充的麽?”
“還有一點,是在剛才的交流中想到的。”吳奪接著又道,“雖然李冰不太可能主持這個水下工程,但會不會······比如已知此事卻假裝不知;甚至,李冰作為水利專家,有沒有可能暗中指點一二?”
“這就不好說了。”龐統也沉吟起來。
大家就此又開始了一輪討論。
不過討論隻是個慣性,也沒有持續太久。
散會後大家吃飯,飯後休息片刻,吳大誌便和寧霜、權浩然兩個人一起,開始研究這些刻字。
······
李山迴來的時候,他們早就吃完午飯了。除了研究刻字的三人,其他人便陪著李山吃了飯,而李山也邊吃邊邊介紹了一些情況,主要是水下無人機下到洞內“深井”的情況。
井下的結構其實比較簡單。數米之下,竟打穿了一個洞口,洞口不規則,直徑大概兩米多,但是穿過洞口進入內部,卻是一個很大的地下溶洞,足有一個足球場大小。
這個溶洞肯定是天然形成的,其間還有很多形狀不規則的石柱支撐。
這個溶洞還有另一個很大的天然“出口”,像是地下隧道一般,貌似很深。
結構雖然簡單,但是這個溶洞卻有兒奇怪。井下打開的洞口之內,吸力很大,水下無人機進去之後,沒能返航;因為水下無人機的動力,無法抵抗洞口的向內的“吸力”,進去之後出不來了。
但是,井口的吸力卻沒有那麽大,吸力隻在從洞口進入溶洞之後。
“自然界的怪力,咱們了解的遠遠不夠。”李山歎了口氣,“而當年建造工程的人能發現並利用這個溶洞,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能獲得這些影像資料,就可以了,畢竟咱們的重點是九鼎。”龐統又問,“水下無人機脫離控製之後,最後進入了‘地下隧道’?”
李山點點頭,“是朝著那個方向去的,但是還沒進去,就沒有數據傳輸了。”
“好,這事兒先放一放,也不要聲張,等九鼎之事完成之後,再和相關部門通氣。”龐統就此安排。
······
吳大誌、寧霜、權浩然研究那六十幾個金文刻字,進展很順利。
當晚九點,結果就出來了。
開會。
這六十幾個字,是完整的一篇短文。
首先大家先慶賀了一番。
因為這篇短文,確實是秘藏梁州鼎的奇人異士所刻!從內容中能看出來。
不管主體內容是什麽,起碼地方找對了!這下子,就不用再費神重新在黿山“開疆拓土”了。
慶賀之餘,主體內容自然也是要討論的。
這篇短文,確實和李冰有關:
秦蜀守冰,秦之幸也。其所重者,在乎民也。吾屬於蜀地行險事,冰之所為,水利農事,百姓樂用。嚐以學冰之術,用之鼎事也。元弗念小節,然以冰匪知,銘之以為欠,亦為敬也。
因為短,而且表達比較直接,所以大家看了文字,意思也就很明確了。
秘藏梁州鼎的“小分隊”,到了蜀地之後,對於李冰的作為,是很敬佩的。他們還學了李冰的水利技術,偷偷用來在此地秘密建造藏鼎工程。
本來呢,成大事不拘小節,但是李冰這樣的人被蒙在鼓裏,他們覺得有些不妥,所以就刻下了這份文字“聲明”;道歉、感謝、敬佩於一體。
也就此告訴後來取鼎之人,與李冰有關的這個情況。
“原來他們跟李冰學過水利技術啊!”吳奪說道,“看這意思,可能是假冒什麽身份到過李冰身邊,詳細學習過很多啊!”
“應該是這樣,要是間接學習或者隻是簡單學習,就不必多此一舉了。”吳大誌點頭。
吳奪歎道,“一個秦國的官吏,能讓反抗暴秦的團隊敬佩,這說明,李冰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啊!”
“造福百姓的人,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會讓人敬佩,讓人銘記。”龐統也跟著歎了一句。
······
這件事情討論結束之後,會議內容轉向下一步的探查工作。
現在,路徑已經很明確了,下水進入洞中,而後上浮到懸梯,進入石室,最後進入石室中的通道口。
吳奪還提出了一個建議。
因為在洞中有水流影響,而且從水中上到懸梯再攀爬進石室也不是很容易;他也算輕車熟路了,所以這次他可以攜帶工具先進去,在石室中打個螺栓,然後固定繩索,將繩索從石室中順到下麵洞中,而後再連接重物沉底。
這樣大家就可以抓著繩索行進,更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