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李山的話,大家都哈哈一笑。


    隨後,行動組的人分兩人一組依次上去,又來到了存放石棺的石室。


    在門口,吳奪順口提了一句,“我看這‘電梯’挺穩固,迴頭下來的時候,其實三人一組也行。”


    吳大誌表示同意,接著又道,“先幹活兒。”


    進入石室之後,吳大誌又結合實際情況介紹了一番。


    行動組的人首先要做的是一起動手,把整麵牆壁的外封表層給鏟出來。


    這次是六個人一起幹,而且先查看了之前鏟出來的一塊區域,那就快多了。


    清理結束之後,大家看到的是整麵的灰黑色石塊壘出來的石壁。


    依然沒有什麽文字和圖案。


    不過,這麵牆的正中央的那塊一米見方的方形石材,好像有點兒不對勁兒。


    之所以能發現不對勁兒,是因為他們都帶了強光手電,觀察的時候,也用上了強光手電照射。正中央一米見方的區域,好像有點兒微微透光。


    也不是全部都微微透光,在一米見方的石塊上,隻有中間一尺見方的區域微微透光。


    雖然是微微,但是有對比啊,別的區域都是毫不透光的。


    按說正中央這一米見方的區域,也應該是一整塊灰黑色石材的一個麵,但即便是中間一尺見方的區域微微透光,那就肯定不是一整塊石材了。


    這種灰黑色的石材比較細膩,但是再細膩也是石頭,不是玉,石頭的透光性一般來說是很差的,能透光,就說明裏頭是空的。


    而這一麵一米見方的石材,中間一尺見方透光的部分和四周不透光的部分,並沒有發現什麽拚接的蛛絲馬跡。所以,還是先得從一米見方的邊緣入手。


    “我來處理一下。”吳大誌拿起工具,直接上了手。


    他處理的重點,是石塊和石塊之間的縫隙。


    先用刀片切入,在四條縫隙中劃動;而後又將四角挖撬了一番;最後嚐試著活動這塊石材。


    結果,沒費多少工夫,這塊石材就有了鬆動的跡象。


    吳奪和葛亮一看,連忙分別到兩側搭了把手。


    這塊石材最終被三人小心翼翼取了下來。


    這其實是一塊石板,很薄的石板,一米見方的大小,厚度卻隻有一厘米左右,可以說是鑲嵌上去的。


    石板取下之後,露出的部分,其實還是一塊一米見方的灰黑色石材,隻不過這塊石材中間被掏出了一個一尺見方的石洞。


    石洞並不是直接露出來的,還有一塊板材封堵。


    這塊板材,是透明的!


    所以,石洞裏的東西清晰可見,是一個金光閃閃的盒子!


    “這是水晶。”吳奪稍加觀察,便篤定說道。


    封堵石洞的透明板材,是一塊水晶板,厚度在兩厘米左右,水晶板的後麵,才是一尺見方的石洞。


    石洞之中的這個金光閃閃的盒子,從光色來看,應該是金的,而且純度很高,怕是得有九成以上;比外麵巴王廟裏鎖鏈上的金環的純度可高多了。


    這個金盒呈圓柱形,直徑約有十五厘米,高度在十二厘米左右。


    從結構來看,盒子是天地蓋,就是蓋子從上方直接扣上的。蓋子的高度占整體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


    這個金盒,這麽看雖然不知道具體厚度,但應該也不會很薄,且得費不少金子。


    而且,金盒的紋飾很精美,蓋子頂部是一個虎頭紋飾,蓋子側豎麵是雲紋,下方盒體則有上下兩圈迴紋,迴紋中間是山川河流的紋飾。


    “盒子都是金的,還這麽精美,盒子裏的東西肯定非同尋常。”吳奪沉吟。


    “嗯。”吳大誌點點頭,“既然發現了,那就直接取出來吧。”


    這塊邊長一尺的水晶板是嵌在石洞外口的,不過不是深入內嵌,表麵和周圍石麵取平,所以想取下來也並不難。


    水晶板被順利取下,金盒被拿了出來。


    在眾人的圍觀注視之中,吳大誌打開了盒蓋。


    “怪不得如此沉重!”吳大誌不由張口說道。


    從這個金盒的內部看,並不是圓柱形的一層盒壁,而是居中一個八厘米見方的方槽,其他部分都相當於盒壁,這可是十分厚實。


    同時,在方槽之中,還放著一枚玉璽!也是有分量的東西。


    玉璽的底邊長度,也在八厘米左右,和方槽契合;這個金盒,就是“量身定製”的。


    玉璽的高度,則有六七厘米;下部方台形,上部帶鈕,鈕是虎頭螭身。


    這個虎頭螭身,和所謂的“螭虎”不是一迴事兒。


    螭虎鈕也是常見的璽印之鈕,但其實是一個通稱,“或龍或虎為鈕,非謂螭虎一物也”。後來,也有把螭龍鈕叫成螭虎鈕的。


    這方玉璽的鈕是虎頭螭身,虎頭非常明顯,螭身沒有常見的那麽長,但從足到尾,也算特征比較典型了。


    而這方玉璽的材質,是黃玉。具體也不難判斷,是淺米黃色的藍田玉。


    玉質細膩,純淨無雜。


    “這不會是巴國國君的玉璽吧?”吳奪不由脫口而出。


    璽這個稱唿,在秦始皇之後,是專屬的,皇帝的印才能叫璽;但是在秦始皇之前,私人印章也可以叫璽。


    “看看印文。”吳大誌說著,就將玉璽翻了過來。


    “別又是那種符號文字······”吳奪話說了一半,因為他看到了印文,並不是那種巴國獨特的符號文字。


    “這好像是西周時期的金文,而且是王室青銅器上常見的那種。”寧霜開了口。


    吳大誌點點頭,“確實是。”


    “這麽說能認?”吳奪旋即問道。


    吳大誌再度點頭,又看了看寧霜和權浩然。


    印文一共八個字,三人簡單碰了十幾分鍾,便得出了結果:


    周巴子國姬傳之玉。


    “果然是啊!”吳奪之前說對了。


    巴國雖然是個諸侯國,但是在西周初期分封的時候,級別並不高,公侯伯子男,巴國隻是個“子”,所以也叫巴子國,國君就是“巴子”,比起上麵的公、侯、伯都要低。


    同時,巴國的國君,是周王室派了一個姬姓宗族過去的;巴國國君的繼位和傳承,都是這位姬姓宗族的子子孫孫來的。


    從印文上來看,這枚玉璽,是巴國國君代代相傳之物。而製成玉璽之時,應該就是西周封國之初,所以印文才會如此。


    不過,西周時期的諸侯國出現這種玉璽,好像也不太正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鑒寶無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木赤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木赤火並收藏鑒寶無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