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奪聽後,不由又打量了一下,“莫非,藏鼎在秦境的山穀,入口卻在魏境這邊?”
吳大誌微笑頷首,“這倒是有可能。而且,長城的修建,絕非短時間內完成的;這一段,不知道什麽時候修建的,若是在修建之時······”
大家齊齊看向吳大誌。
若是這幫奇人異士混進修建長城的“隊伍”裏,在修建長城的同時,建造藏鼎“工程”,好像還真有可能。
吳大誌說到這裏,卻又緩緩搖頭,“隻是這個難度很大,要瞞過那麽多監工和其他民夫,不容易。”
“不管怎麽樣,就算是有通道穿山而過,也總得有個入口。”吳奪說道。
“山穀之中,還是得去探查一下;與山穀平行的山嶺這邊的地帶,更是必須探查一下。”吳大誌想了想,“咱們先在這邊看,而後再去那邊山穀。”
葛亮開口,“山穀從這邊下去難度很大,怕是得從另一邊的丘陵地帶過去,而且不太容易行進,人多不如人少。”
吳奪接口,“就我和葛亮是年輕的爺們兒,我倆過去吧!”
吳大誌應道,“先不忙決定。今天咱們先一起探查這邊,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再做決定。明天若是需要兵分兩路再說。”
隨後,他們六個人便從箭樓所在的山頭下了山,來到了和山穀“梨形區域”平行的山嶺的、這一側。
山嶺的這一側,有一處麵積很大的緩坡,有一部分還給整平了,種的是一片板栗。
板栗林邊上,還有個小屋,應該是種植戶為了勞作休息和看護林木所建。
板栗林所在的山坡南北兩側,山勢較陡,邊緣地帶的地勢高低不平,沒有被開墾。
而板栗林的東側,就是村西的平地了,主要是菜地。菜地和板栗林之間,隔著一條不深的旱溝,旱溝最窄的地方,也就是兩米來寬,還搭建了一座簡易石橋。
吳大誌重點看了看板栗林的南北兩側。南側倒沒什麽特別的,北側不遠處,有一個近似三麵包圍的山坳所在。
之前在箭樓上遠眺,吳大誌就注意到了這個地方,隻是看不太真切。
而他們現在站在板栗林北邊這麽往北看,大致也能看出是個山坳。因為這處山坳南側的山頭比北側的山頭更低一些、往東延伸的也更少一些,而且兩處山頭的東側,基本上就是平地了。
“走,去那處山坳裏頭看看!”吳大誌抬手一指。
直接過去不好走,他們先往東過了架在旱溝上的石橋,而後沿著村邊的路往北走。
走到與山坳平行的地方,旱溝明顯變寬變淺了,幾乎成了大麵積的窪地,直接就走過去了。
“怎麽這麽多人?”過了窪地,吳奪往山坳方向一看,裏麵居然聚集著很多村民,粗粗看去,怎麽也得十幾個人。
同時,吳奪也看明白了,這處山坳,還挺特別,三麵的山體都比較陡峭,地麵卻很平,大致形狀是半圓形,很容易讓人一下子想到“港灣”這個詞兒。
這處山坳的麵積倒是不大,目測也就是百八十平方米。
吳大誌皺了皺眉,“這麽多人,可能是發現什麽東西了。”
正說著,又有一個四十歲左右的漢子和一個十歲左右的半大小子,像是父子倆,從他們身後跑過來。漢子扛著鋤頭,半大小子居然也扛著小鐵鍁。
漢子跑到他們身邊,明顯停了停,但是半大小子依然很興奮,“達,真能挖出寶貝嗎?”
當地人叫爸叫“達”。漢子咳嗽兩聲,“少說話,快走。”
他倆從一行人身邊匆匆跑過。
吳大誌當即拿出手機,給龐統打了個電話,說明情況,而後才和大家一起過去了。
到了山坳,吳奪看到村民們圍在了一處“洞口”周圍,這是個磚洞,磚洞在土層下頂多半米深。這說明地下是有建築的,現在頂部塌陷了。
洞口不規則,如同“爆破”出來的,最寬處有個兩米左右。
還有人拿著手電筒往下照,但是下麵並不深,也就是一米多不到兩米。能看出下麵是個圓形的所在,直徑在三米左右。
除了四周的磚壁和塌落的青磚,也看不出什麽,底部積了土,也看不清是不是磚底。
村民們雖然都帶著“工具”,卻暫時還都沒有進一步的舉動,圍著“洞口”議論紛紛。
對於吳大誌他們的到來,有個四十多歲的微胖農婦率先發問,“你們是幹啥的?”
吳大誌不徐不疾,“我們是來進行魏國古長城考古調研的,沿著山勢查看,正好走到這兒了。”
話音一落,人群中立即出現了議論。
“哎?是有考古隊來了,就住在老小學裏頭哩。”
“對,村支書給安排的。”
“這個墓,不屬於古長城吧?”
······
而微胖農婦聽了之後,原本質問的神情立時變得有點兒怯了,“領導,我們可沒有動裏頭的東西啊,正在看哩!可不是盜墓。”
這些村民,都把這個磚洞當成墓葬的開口了。
“嗯,我看到了,沒事兒,這也沒東西啊!”吳大誌嗬嗬一笑,隨口說道,“說不定就是個古時候的空地窖。”
隨後,吳大誌趁機問了問情況。
原來,這處山坳,平時常有村裏的孩子來玩,但一直也沒發現有這麽個情況。
今天周六,有幾個上初中的孩子在這裏玩起了“三國”。
一路是“諸葛亮”帶隊,一路是“司馬懿”帶隊,模擬“上方穀之戰”。
“諸葛亮”軍有兩個孩子爬上了較矮的山頭,往山坳裏扔石頭。當然,“司馬懿”軍是不會在山坳裏等著挨砸的,他們已經“突圍”出去了。
結果,山頭上的這兩個孩子發現居高臨下扔石頭非常過癮,兩人後來居然一起合力搬起了一塊老大的石頭,扔了下去。
這塊大石頭就把這個“磚洞”給砸出來了。
“喏,就是這塊。”微胖農婦還指了指一旁的那塊大石頭。她的兒子,就是扔石頭的其中一個孩子。
這塊大石頭並沒有在砸塌磚頂的同時落進磚洞,而是滾到了一邊;這說明,此處磚頂即便麵臨如此有衝擊力的一下子,也不是應聲而塌,而是稍微緩了緩才塌落。
即便有地麵土層的緩衝,那也說明這個磚頂十分堅固。
“領導,這個不算古長城的遺址吧?”人群中又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發問。
“應該不算。不過,這也涉及到文物保護方麵的事情啊。而且大家都看到了,沒什麽寶貝。”吳大誌應聲。
這個小夥子看著有點兒精,他又問道,“領導,你們考古隊,應該是帶著證件吧?”
吳大誌微笑頷首,“這倒是有可能。而且,長城的修建,絕非短時間內完成的;這一段,不知道什麽時候修建的,若是在修建之時······”
大家齊齊看向吳大誌。
若是這幫奇人異士混進修建長城的“隊伍”裏,在修建長城的同時,建造藏鼎“工程”,好像還真有可能。
吳大誌說到這裏,卻又緩緩搖頭,“隻是這個難度很大,要瞞過那麽多監工和其他民夫,不容易。”
“不管怎麽樣,就算是有通道穿山而過,也總得有個入口。”吳奪說道。
“山穀之中,還是得去探查一下;與山穀平行的山嶺這邊的地帶,更是必須探查一下。”吳大誌想了想,“咱們先在這邊看,而後再去那邊山穀。”
葛亮開口,“山穀從這邊下去難度很大,怕是得從另一邊的丘陵地帶過去,而且不太容易行進,人多不如人少。”
吳奪接口,“就我和葛亮是年輕的爺們兒,我倆過去吧!”
吳大誌應道,“先不忙決定。今天咱們先一起探查這邊,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再做決定。明天若是需要兵分兩路再說。”
隨後,他們六個人便從箭樓所在的山頭下了山,來到了和山穀“梨形區域”平行的山嶺的、這一側。
山嶺的這一側,有一處麵積很大的緩坡,有一部分還給整平了,種的是一片板栗。
板栗林邊上,還有個小屋,應該是種植戶為了勞作休息和看護林木所建。
板栗林所在的山坡南北兩側,山勢較陡,邊緣地帶的地勢高低不平,沒有被開墾。
而板栗林的東側,就是村西的平地了,主要是菜地。菜地和板栗林之間,隔著一條不深的旱溝,旱溝最窄的地方,也就是兩米來寬,還搭建了一座簡易石橋。
吳大誌重點看了看板栗林的南北兩側。南側倒沒什麽特別的,北側不遠處,有一個近似三麵包圍的山坳所在。
之前在箭樓上遠眺,吳大誌就注意到了這個地方,隻是看不太真切。
而他們現在站在板栗林北邊這麽往北看,大致也能看出是個山坳。因為這處山坳南側的山頭比北側的山頭更低一些、往東延伸的也更少一些,而且兩處山頭的東側,基本上就是平地了。
“走,去那處山坳裏頭看看!”吳大誌抬手一指。
直接過去不好走,他們先往東過了架在旱溝上的石橋,而後沿著村邊的路往北走。
走到與山坳平行的地方,旱溝明顯變寬變淺了,幾乎成了大麵積的窪地,直接就走過去了。
“怎麽這麽多人?”過了窪地,吳奪往山坳方向一看,裏麵居然聚集著很多村民,粗粗看去,怎麽也得十幾個人。
同時,吳奪也看明白了,這處山坳,還挺特別,三麵的山體都比較陡峭,地麵卻很平,大致形狀是半圓形,很容易讓人一下子想到“港灣”這個詞兒。
這處山坳的麵積倒是不大,目測也就是百八十平方米。
吳大誌皺了皺眉,“這麽多人,可能是發現什麽東西了。”
正說著,又有一個四十歲左右的漢子和一個十歲左右的半大小子,像是父子倆,從他們身後跑過來。漢子扛著鋤頭,半大小子居然也扛著小鐵鍁。
漢子跑到他們身邊,明顯停了停,但是半大小子依然很興奮,“達,真能挖出寶貝嗎?”
當地人叫爸叫“達”。漢子咳嗽兩聲,“少說話,快走。”
他倆從一行人身邊匆匆跑過。
吳大誌當即拿出手機,給龐統打了個電話,說明情況,而後才和大家一起過去了。
到了山坳,吳奪看到村民們圍在了一處“洞口”周圍,這是個磚洞,磚洞在土層下頂多半米深。這說明地下是有建築的,現在頂部塌陷了。
洞口不規則,如同“爆破”出來的,最寬處有個兩米左右。
還有人拿著手電筒往下照,但是下麵並不深,也就是一米多不到兩米。能看出下麵是個圓形的所在,直徑在三米左右。
除了四周的磚壁和塌落的青磚,也看不出什麽,底部積了土,也看不清是不是磚底。
村民們雖然都帶著“工具”,卻暫時還都沒有進一步的舉動,圍著“洞口”議論紛紛。
對於吳大誌他們的到來,有個四十多歲的微胖農婦率先發問,“你們是幹啥的?”
吳大誌不徐不疾,“我們是來進行魏國古長城考古調研的,沿著山勢查看,正好走到這兒了。”
話音一落,人群中立即出現了議論。
“哎?是有考古隊來了,就住在老小學裏頭哩。”
“對,村支書給安排的。”
“這個墓,不屬於古長城吧?”
······
而微胖農婦聽了之後,原本質問的神情立時變得有點兒怯了,“領導,我們可沒有動裏頭的東西啊,正在看哩!可不是盜墓。”
這些村民,都把這個磚洞當成墓葬的開口了。
“嗯,我看到了,沒事兒,這也沒東西啊!”吳大誌嗬嗬一笑,隨口說道,“說不定就是個古時候的空地窖。”
隨後,吳大誌趁機問了問情況。
原來,這處山坳,平時常有村裏的孩子來玩,但一直也沒發現有這麽個情況。
今天周六,有幾個上初中的孩子在這裏玩起了“三國”。
一路是“諸葛亮”帶隊,一路是“司馬懿”帶隊,模擬“上方穀之戰”。
“諸葛亮”軍有兩個孩子爬上了較矮的山頭,往山坳裏扔石頭。當然,“司馬懿”軍是不會在山坳裏等著挨砸的,他們已經“突圍”出去了。
結果,山頭上的這兩個孩子發現居高臨下扔石頭非常過癮,兩人後來居然一起合力搬起了一塊老大的石頭,扔了下去。
這塊大石頭就把這個“磚洞”給砸出來了。
“喏,就是這塊。”微胖農婦還指了指一旁的那塊大石頭。她的兒子,就是扔石頭的其中一個孩子。
這塊大石頭並沒有在砸塌磚頂的同時落進磚洞,而是滾到了一邊;這說明,此處磚頂即便麵臨如此有衝擊力的一下子,也不是應聲而塌,而是稍微緩了緩才塌落。
即便有地麵土層的緩衝,那也說明這個磚頂十分堅固。
“領導,這個不算古長城的遺址吧?”人群中又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發問。
“應該不算。不過,這也涉及到文物保護方麵的事情啊。而且大家都看到了,沒什麽寶貝。”吳大誌應聲。
這個小夥子看著有點兒精,他又問道,“領導,你們考古隊,應該是帶著證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