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多了,你的眼力我還不了解麽?我就是突然想起來問一句。”權浩然這才問道,“什麽好東西?”


    其實,權浩然就是金老板說的意思,你自己說好東西,未必真的好,先敲打一句。


    不料,金老板卻道:


    “兮甲盤!”


    金老板此言一出,權浩然愣住了,吳奪也愣住了。


    接著,兩人都忍不住笑起來。


    “老金,你這個玩笑有點兒大。”權浩然笑著說的時候,連稱唿都改了;他一直叫“金老板”,現在改成了“老金”。


    數年前,在華夏國內一場著名的春拍上,有一件青銅盤引發了舉國上下強烈的關注。


    起拍價1.2億。


    競爭卻依然很激烈。


    除了場內的報價,還有場外電話委托報價。


    最終,場內1.85億落槌,加上傭金等費用,最後成交價2.13億!


    這件青銅盤,就是兮甲盤。


    兮甲盤,是目前已知的國內拍賣市場的拍品中銘文最多、曆史著述最多、級別最高的青銅器。


    宋代出土,南宋宮廷舊藏,後流落輾轉,卻一直基本上能保持傳承記述,一直到這場春拍。


    如此國寶級重器,吳奪是看過大量的圖片和資料的。


    兮甲盤,圓形,盤沿外侈,內底趨平,有雙耳。盤高約11.7厘米,雙耳距離約47厘米,內底鑄有銘文133字。因為南宋以來就成了傳世品,所以皮殼黑亮,幾無鏽跡。


    青銅器的銘文,是決定青銅器價值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指標。


    兮甲盤內133字的銘文,大體意思是:


    周宣王五年三月庚寅日,北伐玁狁(嚴允),兮甲(尹吉甫)克敵執俘凱旋,立下戰功,周宣王賞賜他馬匹和車輛。而後周宣王又讓兮甲去掌管成周(洛陽),責令四方繳納糧賦;若是違反法令者,處以刑罰。而周王朝的諸侯和百姓從事商貿,應該在規定的市場,不能到蠻荒之地做生意,不能接納蠻夷的商家。特作此盤記載,子子孫孫“永寶”。


    這個周宣王,是西周倒數第二個王,也就是“烽火戲諸侯”那位周幽王他爹。


    周宣王執政時期,大致還是可以的,開啟了一定時間的“盛世”。銘文記載的“北伐玁狁”,就是北伐匈奴。國家博物館還有一件“虢季子白盤”,也是周宣王時期的,同樣記載了北伐之戰。


    兮甲呢,他是兮氏,名甲,字吉甫。因為他被封於尹,所以後世多稱唿他為尹吉甫。


    尹吉甫文武全才。他是周宣王時期的太師,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同時呢,他還是《詩經》的編纂者,被後世尊稱為“中華詩祖”。


    不過,等到周宣王的兒子周幽王即位,任用奸佞小人,倒行逆施,尹吉甫卻在絕望之中告老還鄉,鬱鬱而終。


    銘文中的“周宣王”和“尹吉甫”,也是衡量兮甲盤價值的關鍵。


    兮甲盤,涉及的人物級別太高了。


    青銅器有很多,有銘文的畢竟隻是一部分;就在有銘文的這一部分中,能有這麽高級別的人物的,也是屈指可數。


    不過,這件國寶級的兮甲盤,其實並不是一件完整器。


    而是一件殘器。


    底部的圈足沒了。


    吳奪也立即想到了這一點。


    實際上,吳奪還看過一本名叫《困學齋雜錄》的書,上麵記載了兮甲盤的底足是咋沒的。


    元代初年的一天,一個名叫李順甫的官員,來到家附近的市場上,突然在一個攤子上發現了一件青銅盤。


    這件青銅盤,又大又厚實,還挺好看。


    李順甫問:這個盤子是做什麽用的?


    攤主說:“這是我從一處廢墟裏撿來的,完整無缺,用料紮實,做工還不錯,所以就拿來賣了。


    李順甫就用幾個小錢買下了這件青銅盤。


    這件青銅盤,就是兮甲盤。


    就是因為李順甫,兮甲盤才變成了一件殘器。


    李順甫將兮甲盤帶迴家中,他老婆一看,哎?這玩意兒烙餅挺合適,就拿來烙餅吧!


    不過,這個青銅盤子,底下有圈足,不好用。


    於是折斷底足。


    很顯然,李順甫和家人們,沒有認識上麵的銘文的。


    沒文化真可怕。


    一件西周的青銅重器,被折斷了底部的圈足,當成了餅鐺。


    史上最貴餅鐺。


    要不是後麵出現的一個偶然的機會,有個懂行的人出現,兮甲盤怕就會在火苗和大餅的夾擊中就此廢掉了。


    這個懂行的人,是李順甫的上司:鮮於樞。


    李順甫寂寂無名,鮮於樞卻是赫赫有名。大書法家鮮於樞,在元代是和趙孟頫齊名的。


    鮮於樞一次來到了李順甫家中,碰巧見到了兮甲盤。


    細細一看,一口老血差點兒沒噴出來。


    暴殄天物啊!


    就此,兮甲盤又被鮮於樞妥善收藏。《困學齋雜錄》就是鮮於樞撰寫的,記載了這件事。


    鮮於樞去世之後,兮甲盤一直傳承有序,輾轉於各大收藏家之手。


    清初,兮甲盤被收於保定官府的官庫。


    清末,兮甲盤又來到了金石學家陳介祺手中。


    從南宋到清末,這個過程當中,不僅傳承有序,而且有大量的著述記載了兮甲盤。


    王國維曾經評價兮甲盤說:此種重器,其足羽翼經史,更在毛公諸鼎之上。


    可惜的是,兮甲盤在清末民國的這個時間段,流出了國門。一度杳無音訊。


    直到2010年,一場海外的拍賣會上,又出現了它的身影。


    就此迴流到了國內。


    ······


    “將哥,我不是開玩笑。”金老板正色應道。


    權浩然一聽,眉頭微皺,“難道,當年拍下兮甲盤的人是你?”


    “將哥,我哪有那麽雄厚的資金實力啊!一把拿出兩個億?”金老板接口,“要說之前的那次倒手······”


    權浩然仿佛勾起了迴憶,“兮甲盤在2010年海外拍賣會上,拍價很低,因為是遺產拍賣,據說落槌價隻有幾百美金。後來迴流國內,2012年出現在燕京的一家古玩城,竟以區區十幾萬的價格賣了出去。再後來,就是2017年那場著名的春拍了······”


    “將哥這麽清楚?不是在海外就是重金收購麽?後來迴流國內,因為種種陰差陽錯,有人是三十萬撿漏?”金老板接口問道。


    “你就當我說的是江湖傳聞吧。”權浩然淡淡一笑,“無所謂了,總之現在已經是兩億多的身價了。好了,說說你的兮甲盤吧,到底怎麽迴事?”


    金老板卻反問,“將哥,在燕京的古玩城,為什麽賣這麽低呢?”


    “因為當時所有人都說是宋仿······”權浩然忽而一頓,“你的這件,也是宋仿?”


    金老板終於點了點頭,“當年的宋仿賣不上價兒,拍出兩億多之後的宋仿可就不一樣了!而且,宋仿和宋仿還不一樣,我這件,是南宋宮廷的仿品!”


    權浩然沉吟,“兮甲盤是在南宋內府中保存過的,南宋末年才流落民間······不過,你何以為據?”


    “將哥,咱倆認識這麽多年了,合作一直很愉快。後來你不常出來走動,咱們老哥倆隔幾年才見一次。實話實說,這東西我也是剛得來不久,這就是個緣分,正好你又來長安了,要有興趣的話,待會兒一起看看?”


    權浩然沒有立即表態,吳奪卻已經心癢癢。


    權浩然看了看吳奪,才對金老板說道:“也罷,今天就叨擾你一天了。”


    “將哥這話說的!按說我該給你鑒定費才對。”


    “嗬嗬。”


    兩人相視一笑,盡在不言中。


    飯後,小金開車,但是並沒有迴素金閣,而是拉著三人到了一個小區。


    這個小區看似平平無奇,但是門崗卻很嚴。


    金老板解釋,這是某單位的家屬院,而且嚴禁對外部人員轉賣,不過金老板的老伴兒,退休前就在這個單位工作,沒退休的時候買的。現在老兩口就住在這裏。


    “我媽不在家,去我家裏看孫子去了。”到了家門口,小金說了一句。小金的孩子剛滿兩歲,老太太一天不見就想得慌。


    客廳落座。


    屋裏的陳設很簡單,多是木質家具,沙發也是老式布藝沙發,燈具也是老式燈具,除了一台液晶電視,真有種迴到九十年代的居家陳設的感覺。


    金老板從裏屋拿出了一個碩大的竹製盒子,放到了沙發前的茶幾上。這個盒子很新,一看就是依據“兮甲盤”的尺寸定製的。


    而沙發前的茶幾,則是那種很大的正方形茶幾,板材厚實,茶幾腿兒也特別粗,看著就有種特穩的感覺。茶幾上鋪了一層厚厚的桌布。


    “兮甲盤”被從竹盒中取出,又被擺到了茶幾上。


    吳奪上眼一瞧,大致和看到的真品兮甲盤的圖片差不多。


    也有兩處不同。


    第一是這件“兮甲盤”有底足;第二不同的就是皮殼的色澤,這一件,要淺一些,有點兒顯褐色。


    宋代仿上三代的青銅器,是非常普遍的,官民皆興。


    而北宋徽宗和南宋高宗,更是宮廷仿青銅器的熱衷者,宋徽宗時還有著錄豐富的《宣和博古圖》。


    同時,宮廷所仿青銅器,大多會附增銘文,加以“說明”。


    權浩然在,吳奪自是不能先上手。


    而權浩然上手之後,先是翻看了盤底。


    真正的兮甲盤的銘文,是在盤心的,盤底沒有銘文。


    而這件“兮甲盤”的盤底,卻有銘文。


    金老板之前不說如何認定是南宋宮廷之仿品,同時權浩然沒有在其他部位看到附增銘文,所以猜想可能在底部有“說明”。


    果然如此。


    “佳紹興丁卯十月庚寅,帝命作盤,賜師臣檜,唯予永世用享。”權浩然順勢就讀了出來。


    字不多,吳奪聽了之後,大致也就明白了意思。


    這是南宋高宗紹興年間,皇帝命宮廷匠人仿了內府所藏的“兮甲盤”,然後賜給了“師臣”,他可以“永世享用”。


    這個“師臣”是誰呢?檜。


    太師秦檜。


    賞賜“兮甲盤”給秦檜,足見宋高宗趙構對秦檜的重視和喜愛,這有點兒把秦檜比作兮甲的意思。實際上,宋高宗賞賜給秦檜的宮廷青銅器不止一件,比如還有著名的“紹興豆”。


    秦檜卻又是華夏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南宋紹興丁卯年,應該是紹興十七年,也就是1147年,這一年,秦檜還被封了“益國公”。


    實際上這一年也挺有意思,因為與南宋的相鄰的一些國家,似乎都有大事發生。


    北邊的金蒙議和了,金國連年討伐蒙古,卻一直幹不掉,這一年經過數次交涉,雙方始和。


    西南的大理國王段譽禪位為僧。段譽在位長達39年,算是比較有作為的君主,而且和宋朝一直維持不錯的友好關係。


    權浩然讀完盤底銘文之後又道,“這銘文的內容,倒是沒什麽問題。”


    金老板微微一笑,“雖然是宋仿,但終究是宮廷之物,而且和兮甲盤一樣,也涉及了君主和重臣。將哥,說重器不為過吧?”


    “我隻說銘文內容沒什麽問題,到底是不是南宋宮廷所仿,還沒細看呢!”權浩然直接應道。


    金老板也不急,“是啊,這樣的東西,是得細看。”


    再看其他細節的時候,權浩然就沒有看底部銘文那麽專注了,一邊看一邊說道,“關於兮甲盤,仿品可不少呢!”


    從兮甲盤從民國時期“消失”到2010年現身,如此長的時間段內,確實出現了不少仿品,而且有的“仿品事件”還挺有名。


    比如上個世紀中期,有消息稱,倭國的一家博物館藏有兮甲盤,後來經過多方權威鑒定,這是一件民國時期的仿品。


    再比如,上個世紀後期又傳出了消息,說港島某大學藏有兮甲盤。但專家鑒定之後,發現也是一件仿品。這件仿品還挺高明,盤身是西周的一隻青銅盤,但是銘文卻是後來偽造的。


    因為兮甲盤一直傳承有序,所以銘文是不難找的。不過那隻“兮甲盤”上偽造的銘文使用強酸腐蝕出來的,而且字口風韻肯定差了意思。


    權浩然看的時候,吳奪雖然不能上手,但也在一旁一直盯著審視。


    他隱隱感覺,這隻青銅盤,好像,有點兒過於精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鑒寶無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木赤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木赤火並收藏鑒寶無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