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步弓齊射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 作者:物語00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兆基三千步兵列於陣前,前三排都是長槍兵,後麵是刀盾兵,在刀盾兵後麵還有幾百騎兵,這幾百騎兵乃是遼東總兵劉兆基的家丁。
在明末真正能戰之兵基本上都是家丁,吳三桂能崛起也是靠他麾下三千家丁。
這三千家丁培養經費並不是吳家出,全部來自拖欠克扣普通士兵的軍餉,其實就是用普通士兵的血饅頭,來培養他們自己的親信軍隊。
這些家丁隻忠於他們的主人,主人讓他們做什麽,他們就做什麽,就算是背叛自己的國家都不在意,因為他們心裏沒有國家隻有主人。
多爾袞一聲令下,他們麾下正白旗蒙軍騎兵立即催馬而出,三千騎兵氣勢洶洶衝向明軍前陣遼東軍。
“噠噠噠……”
雖然隻有三千騎兵,但是一起衝鋒的威勢同樣震撼著遼東軍的心靈,他們緊握手中長槍,雙腿卻有些發抖。
多少年來,遼東軍都是在城裏防守,根本不敢出城和建奴野戰,今日麵對建奴騎兵的衝擊,他們真的沒有什麽信心。
劉兆基知道麾下將士心裏想法,他高聲叫道:
“將士們,建奴和我們一樣都是人,什麽八旗滿萬不可敵,都是他媽是騙人的鬼話,他們在護國軍麵前如同土雞瓦狗一般。
和我遼東將士相比,他們隻是更野蠻一些而已,他們搶了你們的土地,他們殺害了你們的親人,你們難道不想奪迴土地衛親人報仇嗎?
如今明軍在神武皇帝率領下已經強勢崛起,明軍在神武皇帝指揮下肯定要光複遼東,收複我們的故土。
遼東之戰勝利後,朝廷會重新分配土地給你們,那時你們可以帶著自己的家人無憂無慮的耕種自己的土地。
為了給親人報仇,為了奪迴自己的土地,為了日後安穩的生活,為了立功封賞,今日我遼東軍死戰不退,將士們,準備殺敵!”
心裏很是緊張的遼東兵,在他們總兵劉兆基的激勵下,頓時感覺人血沸騰,建奴在他們眼中似乎也沒有那麽可怕了。
為了被建奴殘害的家人,為了日後安穩的生活,他們要和建奴拚命,大不了戰死,戰死後還能進忠魂祠。
如果說以前他們看不到希望,可現在已經不同,神武皇帝禦駕親征遼東,在二十多萬護國軍的打擊下,他們相信建奴必然被殺滅。
三千遼東軍手握長槍和刀盾,他們一步向前踏出,口中齊唿:
“殺殺殺……”
還別說,高喊殺殺殺的時候,他們感覺自己的力量和士氣似乎瞬間暴漲,手中長槍更加渴望狠狠捅進建奴的身體……
聽到前陣遼東兵的呐喊,後陣的祖大壽和吳三桂都感覺有些怪異,麵對建奴的衝殺,遼東兵何時有如此氣勢……
“噠噠噠……”
看到建奴衝進陣前五十步左右,遼東軍長槍手立即挺起長槍,一排排閃亮的槍尖對準蒙軍衝來的戰馬。
誰知蒙軍騎兵卻在五十步左右的地方,突然向兩翼散開,並且向遼東軍射出一陣陣箭雨:
“嗖嗖嗖……”
蒙軍騎兵都是輕弓,如果是護國軍或者關寧軍騎兵重甲,蒙軍這種角弓很難對他們造成傷害。
可遼東軍卻不行,他們除了幾百家丁外,其他士兵身上基本都是一層鐵甲或者棉甲,這種甲胄很難防禦蒙軍箭矢。
“噗噗噗……”
麵對突然從天而降的箭雨,不少遼東軍紛紛中箭,有人眼睛中箭,有人喉嚨被一箭貫穿……
一時間遼東軍陣中慘叫聲響成一片,在猛擊連續不斷射擊下,至少有兩百多人中箭倒地……
“刀盾兵,快上前保護……”
劉兆基見狀,急忙命令刀盾兵上前保護。
接到命令,後陣刀盾兵立即上前,用他們手中盾牌遮擋蒙軍射來的箭矢,人多盾牌少,還是有士兵不停中箭,長槍陣也很快露出破綻。
但建奴並未為乘勝衝擊,建奴睿親王多爾袞看出明軍不敢主動出擊,他一聲令下,五千步弓手立即下馬上前列陣。
五千步弓手在陣前列陣,不但劉兆基眉頭緊皺,連祖大壽和吳三桂目光中都露出極大忌憚。
在人們習慣的印象中,明末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建州女真人是靠騎射起家,最終入關南下、定鼎中原。
騎射無敵也在很多文學作品或影視劇中被表現得神乎其神,似乎更堅定了我們對於八旗軍騎射本領高超的固有印象。
在入關之前的諸多戰役,特別是後金建國前後的戰役中,八旗軍最為倚重的,其實是步戰。
眾所周知,建州衛女真屬於山地部族,在明時本就是盛產優良重步兵的地方,大名鼎鼎的鐵頭子步兵便是其中的代表。
建州女真所處的地理位置在今天遼寧省的東部山區,其間多被密林及雪原所覆蓋,並沒有大規模培養騎兵的有利場所。
而且,那裏廣袤的山嶺與林海,使得女真人習慣於在群山之中徒步穿梭,與冰天雪地鬥、與豺狼虎豹鬥,所以其步戰自然有過人之處。
盡管八旗軍在草創之初就擁有不少馬匹,但其大多數將士卻稱不上騎兵,而更像是屬於歐洲龍騎兵一類性質的騎馬步兵,即通過乘馬進行長距離機動以節省體力,投入戰鬥時則下馬步戰。
在關外的曆次對壘中,習慣於和北方遊牧民族交手的明軍,經常會在陣前利用大車和拒馬形成野戰工事來抵禦對手的衝擊。
很顯然,麵對這樣的陣地,直接以騎兵實施縱馬突襲是難以擊破的,薩爾滸之戰中,八旗軍最後是驅趕大量牛羊衝破拒馬,再以步兵衝鋒抵近廝殺才擊敗對手。
和對戰明軍時一樣,努爾哈赤在其統一女真的過程中,麵對其餘女真部族的軍隊,八旗軍也往往依靠步戰取勝。
征服烏拉部時:布占太率三萬兵步行,列陣以待,兩軍相距百步,滿洲兵亦下馬進戰。
見兩軍之矢如風發雪落,聲如群蜂,殺氣衝天,諸王臣軍士皆奮勇衝擊,兀喇兵遂敗,十損六七,滿洲兵乘勢飛奔奪門,遂取其城。
由此可見,八旗軍的步戰能力是相當強悍的。
所以說到八旗兵,其本職乃是步兵,騎馬不過是行軍方式,下馬步戰才是本行。
從薩爾滸之戰後,八旗軍逐漸總結出一套成熟的打法,即以楯車居前,重甲步兵隨後跟進,再跟以弓箭手對敵實施火力壓製。
結合史料,八旗軍中弓箭手所使用的是拉力較大的步弓,這些步弓並不適合騎射。
八旗軍的弓箭手基本不像明軍使用火器那樣進行濫射,一般他們在楯車之後很少妄動,直到距明軍很近,甚至五步時才會射擊,這樣就大大提升了準確率。
相比於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其對頭海西女真倒是更善於騎射,海西女真的馬匹多購置於蒙古,采用農耕民族的圈養方式,不是遊牧民族的放養方式。
但即便如此,其騎射水平也令努爾哈赤十分忌憚。
直到努爾哈赤吞並海西四部後,將其民遷入建州,入籍編旗,變成了自己的臣民,正式建立滿洲八旗後,其麾下才有了一支頗為可觀的騎兵部隊。
後來八旗軍又通過征伐蒙古,得到了科爾沁東蒙古的加盟,獲得了良馬、大批草場和真正的草原騎兵。
並將之編為蒙古八旗,這才使得後金乃至清軍的騎兵實力和騎射水平大大提高。
所以人們習慣上說的八旗鐵騎騎射無敵,指的其實是這一部分八旗軍,而並非是女真起家時期的部隊。
八旗勁旅擅騎射,其實隻是對後來蒙古八旗的部分寫照而已。
在起兵後相當一段時期內,八旗軍完全是憑借重甲步兵下馬交戰打硬仗的法子,外加火炮帶來的戰力加成來克敵製勝的。
至於很多人說八旗軍是靠騎射起家,這實際不過是建奴統治者以騎射為例,號召國人不忘尚武精神而已。
古代日本也是以善不善騎射,來作為選拔優秀將領的必要條件,但能說日本武士是靠騎射打天下嗎?
所以說,重視騎射與是靠騎射起家、打天下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果不能夠看清這一點,就很容易被建奴篡改的曆史代入誤區。
……
孔友德不但把火炮和火炮製造技術帶到建奴,還把孫元化麾下一些葡萄牙人帶到建奴,建奴的火炮打造技術,正是來自這些西方人。
可以說孔友德投降建奴,讓建奴這種打法更加成熟,他們利用火炮轟擊和步戰結合,對明軍幾乎沒有敗績。
因為明軍完全擋不住火炮轟擊加建奴步戰,步弓這種吃力的戰術逐漸變少,很多關寧軍都不曾遇到過。
曆史上李自成和吳三桂在一片石大戰,最後建奴就是用步弓齊射加上重甲步兵贏得勝利。
在朱慈烺穿越後,他加大火器打造的力度,不但製造出燧發槍,還打造出射程更遠的線膛槍,甚至性能更好的步槍也已經開始列裝護國軍。
建奴步弓齊射的威力,在遇到護國軍和朱慈烺嫡係軍隊時,由於射程原因被明軍完爆。
但麵對沒有列裝火銃的關寧軍,步弓齊射威力很快會體現出來。
“步弓,齊射!”
多爾袞一聲令下,五千步弓手開始向關寧軍和遼東軍齊射:
“嗖嗖嗖……”
五千步弓手齊射,五千支箭矢激射向明軍,建奴這次目標乃是覆蓋整個明軍軍陣,並非單單針對劉兆基麾下遼東士兵。
一瞬間箭雨飛蝗,有盾牌抵擋的好一些,沒有盾牌在手的將士,後陣的關寧軍紛紛中箭落馬,瞬間倒下一大片……
當然,劉兆基麾下遼東軍首當其衝,在建奴步弓打擊下傷亡更大,沒有被盾牌保護的將士成片中箭倒下……
在建奴步弓不停齊射的同時,蒙軍騎射也在進行,對著明軍射箭的建奴和蒙軍達到八千人左右,對明軍打擊是致命的。
關寧軍雖然沒有燧發槍和火神槍,但他們有一些三眼銃,三眼銃可以當做騎兵武器,關寧軍並未放棄不用。
看到麾下不停有人中箭落馬,躲在盾牌下的吳三桂急了,慌忙對同樣躲在盾牌下的祖大壽叫道:
“大舅,這樣被動吃箭肯定不行,馬上把三眼銃集中起來打擊建奴步弓手,不然傷亡無法承受。”
祖大壽二話不說,立即命令麾下,把所有三眼銃集中起來歸吳三桂指揮,希望吳三桂能解決眼前問題。
在建奴射箭的同時,關寧軍也在和建奴對射,但他們射術明顯不如建奴,射程問題,導致箭矢極少命中建奴,命中率慘不忍睹,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關寧軍總共五百多支三眼銃,在吳三桂的提示下,很快在箭雨下集中起來。
不過他們並未使用,而是送到劉兆基麾下遼東軍手中,意思很明顯,讓遼東軍和建奴對轟。
劉兆基盡管對祖大壽和吳三桂不滿,但此時他更願意用三眼銃轟擊建奴為麾下傷亡將士報仇。
遼東總兵劉兆基在乳峰山之戰時,曾親眼看到護國軍用火銃方陣擊潰建奴。
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安排五百火銃兵,並把五百人分成兩排,然後又派一千人為五百火銃手裝填彈藥,準備利用五百支三眼銃狠狠打擊一下建奴弓箭手。
弓箭和火銃相比,射速上麵要方便的多,一分鍾可以射六箭左右,但比較消耗臂力。
就算強壯的建奴士兵,正常情況下射二十箭基本上會退出戰鬥,他們的臂力已經無法支撐繼續用冷兵器殺敵。
而火銃在消耗體力上麵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隻要有人裝填彈藥,火銃手可以一直發射……
建奴步弓手每人大約射十箭左右,他們暫停下來,休息片刻,看到明軍陣型還未潰亂,建奴再次開始射箭。
“嗖嗖嗖……”
又是一陣箭雨襲來,明軍陣中又有幾百人中箭倒下,劉兆基剛集結的火銃兵也出現十幾人傷亡,他急忙又派十幾人上去填補。
建奴這一輪建奴發射結束,第二輪齊射還未完全拉開弓弦,遼東軍五百三眼銃手前麵盾牌突然被撤去,三眼銃開始發射:
“砰砰砰……”
在明末真正能戰之兵基本上都是家丁,吳三桂能崛起也是靠他麾下三千家丁。
這三千家丁培養經費並不是吳家出,全部來自拖欠克扣普通士兵的軍餉,其實就是用普通士兵的血饅頭,來培養他們自己的親信軍隊。
這些家丁隻忠於他們的主人,主人讓他們做什麽,他們就做什麽,就算是背叛自己的國家都不在意,因為他們心裏沒有國家隻有主人。
多爾袞一聲令下,他們麾下正白旗蒙軍騎兵立即催馬而出,三千騎兵氣勢洶洶衝向明軍前陣遼東軍。
“噠噠噠……”
雖然隻有三千騎兵,但是一起衝鋒的威勢同樣震撼著遼東軍的心靈,他們緊握手中長槍,雙腿卻有些發抖。
多少年來,遼東軍都是在城裏防守,根本不敢出城和建奴野戰,今日麵對建奴騎兵的衝擊,他們真的沒有什麽信心。
劉兆基知道麾下將士心裏想法,他高聲叫道:
“將士們,建奴和我們一樣都是人,什麽八旗滿萬不可敵,都是他媽是騙人的鬼話,他們在護國軍麵前如同土雞瓦狗一般。
和我遼東將士相比,他們隻是更野蠻一些而已,他們搶了你們的土地,他們殺害了你們的親人,你們難道不想奪迴土地衛親人報仇嗎?
如今明軍在神武皇帝率領下已經強勢崛起,明軍在神武皇帝指揮下肯定要光複遼東,收複我們的故土。
遼東之戰勝利後,朝廷會重新分配土地給你們,那時你們可以帶著自己的家人無憂無慮的耕種自己的土地。
為了給親人報仇,為了奪迴自己的土地,為了日後安穩的生活,為了立功封賞,今日我遼東軍死戰不退,將士們,準備殺敵!”
心裏很是緊張的遼東兵,在他們總兵劉兆基的激勵下,頓時感覺人血沸騰,建奴在他們眼中似乎也沒有那麽可怕了。
為了被建奴殘害的家人,為了日後安穩的生活,他們要和建奴拚命,大不了戰死,戰死後還能進忠魂祠。
如果說以前他們看不到希望,可現在已經不同,神武皇帝禦駕親征遼東,在二十多萬護國軍的打擊下,他們相信建奴必然被殺滅。
三千遼東軍手握長槍和刀盾,他們一步向前踏出,口中齊唿:
“殺殺殺……”
還別說,高喊殺殺殺的時候,他們感覺自己的力量和士氣似乎瞬間暴漲,手中長槍更加渴望狠狠捅進建奴的身體……
聽到前陣遼東兵的呐喊,後陣的祖大壽和吳三桂都感覺有些怪異,麵對建奴的衝殺,遼東兵何時有如此氣勢……
“噠噠噠……”
看到建奴衝進陣前五十步左右,遼東軍長槍手立即挺起長槍,一排排閃亮的槍尖對準蒙軍衝來的戰馬。
誰知蒙軍騎兵卻在五十步左右的地方,突然向兩翼散開,並且向遼東軍射出一陣陣箭雨:
“嗖嗖嗖……”
蒙軍騎兵都是輕弓,如果是護國軍或者關寧軍騎兵重甲,蒙軍這種角弓很難對他們造成傷害。
可遼東軍卻不行,他們除了幾百家丁外,其他士兵身上基本都是一層鐵甲或者棉甲,這種甲胄很難防禦蒙軍箭矢。
“噗噗噗……”
麵對突然從天而降的箭雨,不少遼東軍紛紛中箭,有人眼睛中箭,有人喉嚨被一箭貫穿……
一時間遼東軍陣中慘叫聲響成一片,在猛擊連續不斷射擊下,至少有兩百多人中箭倒地……
“刀盾兵,快上前保護……”
劉兆基見狀,急忙命令刀盾兵上前保護。
接到命令,後陣刀盾兵立即上前,用他們手中盾牌遮擋蒙軍射來的箭矢,人多盾牌少,還是有士兵不停中箭,長槍陣也很快露出破綻。
但建奴並未為乘勝衝擊,建奴睿親王多爾袞看出明軍不敢主動出擊,他一聲令下,五千步弓手立即下馬上前列陣。
五千步弓手在陣前列陣,不但劉兆基眉頭緊皺,連祖大壽和吳三桂目光中都露出極大忌憚。
在人們習慣的印象中,明末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建州女真人是靠騎射起家,最終入關南下、定鼎中原。
騎射無敵也在很多文學作品或影視劇中被表現得神乎其神,似乎更堅定了我們對於八旗軍騎射本領高超的固有印象。
在入關之前的諸多戰役,特別是後金建國前後的戰役中,八旗軍最為倚重的,其實是步戰。
眾所周知,建州衛女真屬於山地部族,在明時本就是盛產優良重步兵的地方,大名鼎鼎的鐵頭子步兵便是其中的代表。
建州女真所處的地理位置在今天遼寧省的東部山區,其間多被密林及雪原所覆蓋,並沒有大規模培養騎兵的有利場所。
而且,那裏廣袤的山嶺與林海,使得女真人習慣於在群山之中徒步穿梭,與冰天雪地鬥、與豺狼虎豹鬥,所以其步戰自然有過人之處。
盡管八旗軍在草創之初就擁有不少馬匹,但其大多數將士卻稱不上騎兵,而更像是屬於歐洲龍騎兵一類性質的騎馬步兵,即通過乘馬進行長距離機動以節省體力,投入戰鬥時則下馬步戰。
在關外的曆次對壘中,習慣於和北方遊牧民族交手的明軍,經常會在陣前利用大車和拒馬形成野戰工事來抵禦對手的衝擊。
很顯然,麵對這樣的陣地,直接以騎兵實施縱馬突襲是難以擊破的,薩爾滸之戰中,八旗軍最後是驅趕大量牛羊衝破拒馬,再以步兵衝鋒抵近廝殺才擊敗對手。
和對戰明軍時一樣,努爾哈赤在其統一女真的過程中,麵對其餘女真部族的軍隊,八旗軍也往往依靠步戰取勝。
征服烏拉部時:布占太率三萬兵步行,列陣以待,兩軍相距百步,滿洲兵亦下馬進戰。
見兩軍之矢如風發雪落,聲如群蜂,殺氣衝天,諸王臣軍士皆奮勇衝擊,兀喇兵遂敗,十損六七,滿洲兵乘勢飛奔奪門,遂取其城。
由此可見,八旗軍的步戰能力是相當強悍的。
所以說到八旗兵,其本職乃是步兵,騎馬不過是行軍方式,下馬步戰才是本行。
從薩爾滸之戰後,八旗軍逐漸總結出一套成熟的打法,即以楯車居前,重甲步兵隨後跟進,再跟以弓箭手對敵實施火力壓製。
結合史料,八旗軍中弓箭手所使用的是拉力較大的步弓,這些步弓並不適合騎射。
八旗軍的弓箭手基本不像明軍使用火器那樣進行濫射,一般他們在楯車之後很少妄動,直到距明軍很近,甚至五步時才會射擊,這樣就大大提升了準確率。
相比於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其對頭海西女真倒是更善於騎射,海西女真的馬匹多購置於蒙古,采用農耕民族的圈養方式,不是遊牧民族的放養方式。
但即便如此,其騎射水平也令努爾哈赤十分忌憚。
直到努爾哈赤吞並海西四部後,將其民遷入建州,入籍編旗,變成了自己的臣民,正式建立滿洲八旗後,其麾下才有了一支頗為可觀的騎兵部隊。
後來八旗軍又通過征伐蒙古,得到了科爾沁東蒙古的加盟,獲得了良馬、大批草場和真正的草原騎兵。
並將之編為蒙古八旗,這才使得後金乃至清軍的騎兵實力和騎射水平大大提高。
所以人們習慣上說的八旗鐵騎騎射無敵,指的其實是這一部分八旗軍,而並非是女真起家時期的部隊。
八旗勁旅擅騎射,其實隻是對後來蒙古八旗的部分寫照而已。
在起兵後相當一段時期內,八旗軍完全是憑借重甲步兵下馬交戰打硬仗的法子,外加火炮帶來的戰力加成來克敵製勝的。
至於很多人說八旗軍是靠騎射起家,這實際不過是建奴統治者以騎射為例,號召國人不忘尚武精神而已。
古代日本也是以善不善騎射,來作為選拔優秀將領的必要條件,但能說日本武士是靠騎射打天下嗎?
所以說,重視騎射與是靠騎射起家、打天下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果不能夠看清這一點,就很容易被建奴篡改的曆史代入誤區。
……
孔友德不但把火炮和火炮製造技術帶到建奴,還把孫元化麾下一些葡萄牙人帶到建奴,建奴的火炮打造技術,正是來自這些西方人。
可以說孔友德投降建奴,讓建奴這種打法更加成熟,他們利用火炮轟擊和步戰結合,對明軍幾乎沒有敗績。
因為明軍完全擋不住火炮轟擊加建奴步戰,步弓這種吃力的戰術逐漸變少,很多關寧軍都不曾遇到過。
曆史上李自成和吳三桂在一片石大戰,最後建奴就是用步弓齊射加上重甲步兵贏得勝利。
在朱慈烺穿越後,他加大火器打造的力度,不但製造出燧發槍,還打造出射程更遠的線膛槍,甚至性能更好的步槍也已經開始列裝護國軍。
建奴步弓齊射的威力,在遇到護國軍和朱慈烺嫡係軍隊時,由於射程原因被明軍完爆。
但麵對沒有列裝火銃的關寧軍,步弓齊射威力很快會體現出來。
“步弓,齊射!”
多爾袞一聲令下,五千步弓手開始向關寧軍和遼東軍齊射:
“嗖嗖嗖……”
五千步弓手齊射,五千支箭矢激射向明軍,建奴這次目標乃是覆蓋整個明軍軍陣,並非單單針對劉兆基麾下遼東士兵。
一瞬間箭雨飛蝗,有盾牌抵擋的好一些,沒有盾牌在手的將士,後陣的關寧軍紛紛中箭落馬,瞬間倒下一大片……
當然,劉兆基麾下遼東軍首當其衝,在建奴步弓打擊下傷亡更大,沒有被盾牌保護的將士成片中箭倒下……
在建奴步弓不停齊射的同時,蒙軍騎射也在進行,對著明軍射箭的建奴和蒙軍達到八千人左右,對明軍打擊是致命的。
關寧軍雖然沒有燧發槍和火神槍,但他們有一些三眼銃,三眼銃可以當做騎兵武器,關寧軍並未放棄不用。
看到麾下不停有人中箭落馬,躲在盾牌下的吳三桂急了,慌忙對同樣躲在盾牌下的祖大壽叫道:
“大舅,這樣被動吃箭肯定不行,馬上把三眼銃集中起來打擊建奴步弓手,不然傷亡無法承受。”
祖大壽二話不說,立即命令麾下,把所有三眼銃集中起來歸吳三桂指揮,希望吳三桂能解決眼前問題。
在建奴射箭的同時,關寧軍也在和建奴對射,但他們射術明顯不如建奴,射程問題,導致箭矢極少命中建奴,命中率慘不忍睹,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關寧軍總共五百多支三眼銃,在吳三桂的提示下,很快在箭雨下集中起來。
不過他們並未使用,而是送到劉兆基麾下遼東軍手中,意思很明顯,讓遼東軍和建奴對轟。
劉兆基盡管對祖大壽和吳三桂不滿,但此時他更願意用三眼銃轟擊建奴為麾下傷亡將士報仇。
遼東總兵劉兆基在乳峰山之戰時,曾親眼看到護國軍用火銃方陣擊潰建奴。
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安排五百火銃兵,並把五百人分成兩排,然後又派一千人為五百火銃手裝填彈藥,準備利用五百支三眼銃狠狠打擊一下建奴弓箭手。
弓箭和火銃相比,射速上麵要方便的多,一分鍾可以射六箭左右,但比較消耗臂力。
就算強壯的建奴士兵,正常情況下射二十箭基本上會退出戰鬥,他們的臂力已經無法支撐繼續用冷兵器殺敵。
而火銃在消耗體力上麵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隻要有人裝填彈藥,火銃手可以一直發射……
建奴步弓手每人大約射十箭左右,他們暫停下來,休息片刻,看到明軍陣型還未潰亂,建奴再次開始射箭。
“嗖嗖嗖……”
又是一陣箭雨襲來,明軍陣中又有幾百人中箭倒下,劉兆基剛集結的火銃兵也出現十幾人傷亡,他急忙又派十幾人上去填補。
建奴這一輪建奴發射結束,第二輪齊射還未完全拉開弓弦,遼東軍五百三眼銃手前麵盾牌突然被撤去,三眼銃開始發射:
“砰砰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