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走了一刻鍾來到了一座古樸簡小的廟宇前麵,但見門額上題著“盤王廟”三個金色大字。
“盤王廟”坐落在一個突兀的山丘上,前麵隔著一片闊野、麵對著遠方的層層疊峰;後麵背對天池碧水、與鳥危峰和無跡峰遙遙相望。
進得廟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剛才看到的銀頂上那半扣半開的盤鍋造型的建築一座,猶如一個啟開了兩、三丈高間隙的銀白色的巨大河蚌,如果不看頂上題寫的“盤王殿”三個金色大字,很難想象這就是一座殿宇。河蚌形的“盤王殿”外麵銀白,內呈灰褐色,正中立著一個兩丈多高渾身赤紅、短發粗獷的巨人,雙臂猛擎著象征天宇的上半個蚌殼式殿頂,雙腳力踩著象征大地的下半個蚌殼式殿底,口中吐著白雲般的氣息,眼睛眨放著閃電般的光芒。灰褐色的殿頂上雕刻著金色的星月,同樣灰褐色的殿底突凹不平,猶如山巒起伏,上麵雕刻著綠色的小樹小草、和白色的溪流。
兩側的廂房裏木門鐵鎖,透過縫隙倒是能看到一些起居用的物品——鍋碗瓢盆,還有掃把鐵鍬,顯然還是有人在廟內守著且生活著,但是廟內殿內空無一人,四下靜寂無聲。
眾人從兩側的小扉門走向殿後,但見後院樹木蔥籠,中間有一塊平坦的凸台式廣場,凸台廣場與“盤王殿”之間立有一塊未加雕飾的天然石壁,上龍飛鳳舞地書刻“修真壇”三個紫色大字。
“修真壇”正中,盤坐著一位老者,兩手撫膝,雙目微閉,猶如坐定一般,隻是打著輕輕的鼾聲。
壇後直對的就是天池,沒有後牆,圓壇有鋪砌的白色石台直接突入天池中,臨水有小亭一座,題名曰“望天台”,台下的天池水麵上,係著一葉木舟在水麵上隨波浮蕩。
四人放輕放緩了腳步,唯恐驚醒了打盹的老者,便站在側麵凝視著他,但見他一身緇衣樸舊,一頭白發蓬肩,白胡短茬有些淩亂,黃麵鬆紋泛顯世道滄桑,就連撫放在膝蓋上的雙手也是骨節嶙峋,如裸露在地麵上的枯樹老根一般。
老者背對石壁和“盤王殿”,麵朝瑤池和那一對高峰。整個廟宇,包括這後麵的“修真壇”和“望天台”,皆處在燦爛陽光的沐浴裏,而遠望的鳥危峰和無跡峰,卻是雲霧繚繞,隻能望見瀑布,聽到水聲,那雪峰銀頂、盤鍋神器,皆隱失在紫色的雲霧裏。
“萬大哥,我感覺到周圍有豐沛的真氣在流動哦!”孟薑輕聲對萬青葉說。
“是嗎?我隻感覺到有陽光燦爛,空氣清新,真氣卻
是沒有感受到。”萬青葉茫然道。
“孟薑本身是世間少有的玲瓏體,她也許能感覺到的。”梁青山輕聲道。
“玲瓏體?何謂玲瓏體?”祝英台驚奇地問。
“有三種體質的人是不用後天開脈築基的,其中有一種就叫做玲瓏體,這種人外表瞅著弱不禁風,實則筋脈內透,先天柔韌寬通,又對真氣具有極高的敏感性,可直接聚吸天地間的靈氣真氣,化入體內,煉功習武時半功倍。”梁青山解釋道。
“那另外兩種體質的人呢?”祝英台接著問。
“一種叫作異源體,一種叫作神應體,他們與玲瓏體有些相似之處,都是先天通脈築基之體,煉功的基礎極好。”
四人凝聲屏氣的沉聲輕語,還是驚醒了老者。隻聽他打了個嗬欠,緩緩睜開了眼睛,望向了他們。
“原來有稀客來臨。”
梁青山急忙走上前去恭身一禮,道:“打擾老先生了。”
老人緩緩的擺了擺右手,道:“不妨事,不妨事,人老了,愛犯困。四位少年從何方來?到何方去?”
“我等從東方海濱的青陽山來,欲往西邊的紫陽山去,途經寶地,沒想驚擾了老先生的清修。”梁青山恭聲應道。
“哦——,怪不得我夢中有一團碧色的輕霧從東邊飄來,飄到東邊變成了紫色呢?原來都是那個青衣牧童的後輩啊!”
“青衣牧童?青衣牧童是誰啊?”萬青葉反問道。
“你們紫陽派和青陽派的老祖宗是誰啊?”老者問著,這才站起身來。
“你是問我們紫陽派和青陽派的開派老祖青道道尊?”祝英台問。
“什麽開派老祖?不就是這湖邊的一個放牛童子嗎?”老者不屑地撇了撇嘴道。
“這瑤池邊上的放牛童子?你怎麽知道的?”祝英台問。
“因為那個放牛的童子,還是我陪著師傅一起召來的。”老者眼望著遠方,眼色迷離。
“啊!”四人不由地一起發出了一聲驚唿。這麽說,眼前這個不起眼的村夫一樣的老者,至少是一位一千多歲的老壽星!一個一千多歲的仙俠!
“當時啊!我們也是師徒四個人,三個少年、一個小姑娘,比你們都還小。我是老大,負責最危險的事——打獵捕魚;老二負責山坳裏那一塊地的耕種;小姑娘是老三,負責織布洗衣、摘果做飯;最小的負責放牛、砍柴、采摘山果。”緇衣老者悠悠地迴憶起往事。
“你們是怎麽
到這兒的?”孟薑好奇地問。
“我們都是很小的時候就先後到這兒來的。據師傅講,是因為我們的氏族因受盤古王的保護保佑,整個氏族免受的族亡的大劫後,被氏家氏族作為‘還願’的‘靈禮’而送來的。剛來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拜師,而是跟著廟宇的主持,幹些雜活,共同守護著這‘盤王殿’。後來主持又將我們收為徒弟,閑著沒事時,師傅就教我們一些修煉之術,修身煉體。”
“如此一晃十幾年過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師弟最先受不了這空山之中的寂寞,率先跨出這山禁之中,後來聽說去了紫陽山,開山創派,自成一宗。”
“十年以後,紫陽派的盛名傳進了這‘盤王廟’,三師妹看見這個往日不屑一顧的放牛娃出去都開山立派了,也決定出去闖蕩一番,最後到了青城山落下腳來,掛起了‘青城派’的門牌。”
“如此又過了十年,二師弟最終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性,也出去遊曆四方,最後去了青雲山開派立宗。”
“最後師傅也開始攆我了。我說別攆了,我這一輩子就留在這山側水畔,守著‘盤王廟’終老世間了。師傅坐化飛升之前,將那把掃把和那根銀棍傳給了我,從此我就成了這廟宇裏的主持,接過為盤古王守神守魂的職責,一直守到今天。”
老人也許是真有點寂寞了,淘淘不絕地把上麵的故事自言自語般地講述了一遍。
“前輩,”梁青山恭身道,“您既是一位活神仙,肯定也是一位天神般地武者和修真者,你就沒有收徒傳藝?”
“五百年前我曾收過兩名童子,後來年齡越來越大,心也懶散了,看到有緣者難免指教一些,卻再也沒有正式收徒。”
“前輩,鳥危峰和無跡峰雙峰巔頂上那個偶爾一現的大盤鍋是怎麽迴事啊?”萬青葉好奇地問。
“你們看到了?”老者也很驚訝。
“是的,前輩,我們看到了,隻是轉眼之間它又被雲霧吞沒,再也看不見了。”
“知足吧!你們這就夠幸運的了,別說一般人都攀不上來,找不到這兒,就是找到這兒,一般也沒有親眼目睹的福氣。因為那個神跡一年顯示不了兩三次,幾乎始終都迷失在那雲遮霧罩裏。”
“前輩!那神器是什麽時候開始出現的?”
“這個我就無從知曉了,上千前?還是上萬年?也許更久,更遙遠。”
“前輩!您就沒有爬上那峰頂看一看摸一摸?”祝英台問。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盤王廟”坐落在一個突兀的山丘上,前麵隔著一片闊野、麵對著遠方的層層疊峰;後麵背對天池碧水、與鳥危峰和無跡峰遙遙相望。
進得廟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剛才看到的銀頂上那半扣半開的盤鍋造型的建築一座,猶如一個啟開了兩、三丈高間隙的銀白色的巨大河蚌,如果不看頂上題寫的“盤王殿”三個金色大字,很難想象這就是一座殿宇。河蚌形的“盤王殿”外麵銀白,內呈灰褐色,正中立著一個兩丈多高渾身赤紅、短發粗獷的巨人,雙臂猛擎著象征天宇的上半個蚌殼式殿頂,雙腳力踩著象征大地的下半個蚌殼式殿底,口中吐著白雲般的氣息,眼睛眨放著閃電般的光芒。灰褐色的殿頂上雕刻著金色的星月,同樣灰褐色的殿底突凹不平,猶如山巒起伏,上麵雕刻著綠色的小樹小草、和白色的溪流。
兩側的廂房裏木門鐵鎖,透過縫隙倒是能看到一些起居用的物品——鍋碗瓢盆,還有掃把鐵鍬,顯然還是有人在廟內守著且生活著,但是廟內殿內空無一人,四下靜寂無聲。
眾人從兩側的小扉門走向殿後,但見後院樹木蔥籠,中間有一塊平坦的凸台式廣場,凸台廣場與“盤王殿”之間立有一塊未加雕飾的天然石壁,上龍飛鳳舞地書刻“修真壇”三個紫色大字。
“修真壇”正中,盤坐著一位老者,兩手撫膝,雙目微閉,猶如坐定一般,隻是打著輕輕的鼾聲。
壇後直對的就是天池,沒有後牆,圓壇有鋪砌的白色石台直接突入天池中,臨水有小亭一座,題名曰“望天台”,台下的天池水麵上,係著一葉木舟在水麵上隨波浮蕩。
四人放輕放緩了腳步,唯恐驚醒了打盹的老者,便站在側麵凝視著他,但見他一身緇衣樸舊,一頭白發蓬肩,白胡短茬有些淩亂,黃麵鬆紋泛顯世道滄桑,就連撫放在膝蓋上的雙手也是骨節嶙峋,如裸露在地麵上的枯樹老根一般。
老者背對石壁和“盤王殿”,麵朝瑤池和那一對高峰。整個廟宇,包括這後麵的“修真壇”和“望天台”,皆處在燦爛陽光的沐浴裏,而遠望的鳥危峰和無跡峰,卻是雲霧繚繞,隻能望見瀑布,聽到水聲,那雪峰銀頂、盤鍋神器,皆隱失在紫色的雲霧裏。
“萬大哥,我感覺到周圍有豐沛的真氣在流動哦!”孟薑輕聲對萬青葉說。
“是嗎?我隻感覺到有陽光燦爛,空氣清新,真氣卻
是沒有感受到。”萬青葉茫然道。
“孟薑本身是世間少有的玲瓏體,她也許能感覺到的。”梁青山輕聲道。
“玲瓏體?何謂玲瓏體?”祝英台驚奇地問。
“有三種體質的人是不用後天開脈築基的,其中有一種就叫做玲瓏體,這種人外表瞅著弱不禁風,實則筋脈內透,先天柔韌寬通,又對真氣具有極高的敏感性,可直接聚吸天地間的靈氣真氣,化入體內,煉功習武時半功倍。”梁青山解釋道。
“那另外兩種體質的人呢?”祝英台接著問。
“一種叫作異源體,一種叫作神應體,他們與玲瓏體有些相似之處,都是先天通脈築基之體,煉功的基礎極好。”
四人凝聲屏氣的沉聲輕語,還是驚醒了老者。隻聽他打了個嗬欠,緩緩睜開了眼睛,望向了他們。
“原來有稀客來臨。”
梁青山急忙走上前去恭身一禮,道:“打擾老先生了。”
老人緩緩的擺了擺右手,道:“不妨事,不妨事,人老了,愛犯困。四位少年從何方來?到何方去?”
“我等從東方海濱的青陽山來,欲往西邊的紫陽山去,途經寶地,沒想驚擾了老先生的清修。”梁青山恭聲應道。
“哦——,怪不得我夢中有一團碧色的輕霧從東邊飄來,飄到東邊變成了紫色呢?原來都是那個青衣牧童的後輩啊!”
“青衣牧童?青衣牧童是誰啊?”萬青葉反問道。
“你們紫陽派和青陽派的老祖宗是誰啊?”老者問著,這才站起身來。
“你是問我們紫陽派和青陽派的開派老祖青道道尊?”祝英台問。
“什麽開派老祖?不就是這湖邊的一個放牛童子嗎?”老者不屑地撇了撇嘴道。
“這瑤池邊上的放牛童子?你怎麽知道的?”祝英台問。
“因為那個放牛的童子,還是我陪著師傅一起召來的。”老者眼望著遠方,眼色迷離。
“啊!”四人不由地一起發出了一聲驚唿。這麽說,眼前這個不起眼的村夫一樣的老者,至少是一位一千多歲的老壽星!一個一千多歲的仙俠!
“當時啊!我們也是師徒四個人,三個少年、一個小姑娘,比你們都還小。我是老大,負責最危險的事——打獵捕魚;老二負責山坳裏那一塊地的耕種;小姑娘是老三,負責織布洗衣、摘果做飯;最小的負責放牛、砍柴、采摘山果。”緇衣老者悠悠地迴憶起往事。
“你們是怎麽
到這兒的?”孟薑好奇地問。
“我們都是很小的時候就先後到這兒來的。據師傅講,是因為我們的氏族因受盤古王的保護保佑,整個氏族免受的族亡的大劫後,被氏家氏族作為‘還願’的‘靈禮’而送來的。剛來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拜師,而是跟著廟宇的主持,幹些雜活,共同守護著這‘盤王殿’。後來主持又將我們收為徒弟,閑著沒事時,師傅就教我們一些修煉之術,修身煉體。”
“如此一晃十幾年過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師弟最先受不了這空山之中的寂寞,率先跨出這山禁之中,後來聽說去了紫陽山,開山創派,自成一宗。”
“十年以後,紫陽派的盛名傳進了這‘盤王廟’,三師妹看見這個往日不屑一顧的放牛娃出去都開山立派了,也決定出去闖蕩一番,最後到了青城山落下腳來,掛起了‘青城派’的門牌。”
“如此又過了十年,二師弟最終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性,也出去遊曆四方,最後去了青雲山開派立宗。”
“最後師傅也開始攆我了。我說別攆了,我這一輩子就留在這山側水畔,守著‘盤王廟’終老世間了。師傅坐化飛升之前,將那把掃把和那根銀棍傳給了我,從此我就成了這廟宇裏的主持,接過為盤古王守神守魂的職責,一直守到今天。”
老人也許是真有點寂寞了,淘淘不絕地把上麵的故事自言自語般地講述了一遍。
“前輩,”梁青山恭身道,“您既是一位活神仙,肯定也是一位天神般地武者和修真者,你就沒有收徒傳藝?”
“五百年前我曾收過兩名童子,後來年齡越來越大,心也懶散了,看到有緣者難免指教一些,卻再也沒有正式收徒。”
“前輩,鳥危峰和無跡峰雙峰巔頂上那個偶爾一現的大盤鍋是怎麽迴事啊?”萬青葉好奇地問。
“你們看到了?”老者也很驚訝。
“是的,前輩,我們看到了,隻是轉眼之間它又被雲霧吞沒,再也看不見了。”
“知足吧!你們這就夠幸運的了,別說一般人都攀不上來,找不到這兒,就是找到這兒,一般也沒有親眼目睹的福氣。因為那個神跡一年顯示不了兩三次,幾乎始終都迷失在那雲遮霧罩裏。”
“前輩!那神器是什麽時候開始出現的?”
“這個我就無從知曉了,上千前?還是上萬年?也許更久,更遙遠。”
“前輩!您就沒有爬上那峰頂看一看摸一摸?”祝英台問。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