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後的一個早上,依然是早飯後,李青童跟在五師兄梁青山、九師兄許青江和十二師兄鍾青火身後,從膳食堂往後院走,可是路過道堂時,誰都沒有停步。
“師兄,今天不煉功了?”李青童問。
“十七,今天改煉文功了。”許青江笑道,一臉燦爛的笑容。
“文功?”李青童疑惑了。
“今天去‘閣經閣’看書,查看功法,探究‘道’理,這是‘兩層皮’的最愛。”鍾青火皺著眉說完,又嘟囊起來。“功夫憑的就是內力、動作、速度、反應和爆發力,光看書有個鳥用?理論再好,空口誇誇其談,難道能用嘴皮子把對手給說死?”
李青童這才想起來前些日子師尊玄極子的話,這三個月來五師兄十天傳一套劍法,跟流水似的急湧而至,自己一門心思全集中在劍上,師尊的那句話早忘到九霄雲外了。
“我說‘食為天’,就憑你那一肚子的糙米濫飯,也配談理論?”許青江駁然不悅。
“誰談理論了?我談的是功夫,不服的晚上去山下比試比試!”
“就你那兩下子,還功夫?我看你是吃飯的功夫吧?”
“別說沒用的,我們晚上去山下鬥一把,你答不答應吧?”
“鬥就鬥,誰怕誰啊?”
“好!一言為定!十七,你晚上去做見證人!”
梁青山遠遠地走在前麵,沒有接話,顯然在想心事。李青童也沒接太多的話,前世被父母逼著讀書都讀煩了,今生對讀書也沒有什麽特別的興趣。
在許青江和鍾青火的吵鬧之間,一行四人一會就來到了中庭的“藏經閣”。
“藏經閣”是整個縹緲峰上最特異的一座建築,其他所有的建築都丹牆翠瓦,而“藏經閣”卻是金光閃閃的琉璃磚和金光閃閃的琉璃瓦,兩層的樓閣外麵看著不是很高大,但是卻猶如一座金壁輝煌的精製金屋,進得門來卻感覺到很是敞亮。門裏擺著一張黃花梨的桌子,桌子後麵則坐著一個金發玉顏一襲白衣的漂亮女弟子,桌子上擺著一個“登記台”的金色木牌,卻沒有筆墨紙冊,隻是擺了一個金色的圓鏡。沒有筆墨如何登記呢?李青童正納悶之間,卻見梁青山掏出隨身所戴的玉玦往鏡子麵前一照,令人驚奇的是,鏡子竟然“說話”了。
“身份相符,請進!”
許青江和鍾青火皆是玉壁,如法炮製,皆暢通無阻。李青童大為好奇,才想起自己沒有玉佩。
“我沒有玉佩,奈何?”
李青童在後麵喊道。師兄們才想起這檔子事。
“沒有玉佩,有臉沒?”
金發玉顏的姑娘冷顏問道。
“什麽話啊?”李青童也生氣了,“沒帶臉,屁股帶來了,行不?”
“對不起!我不是這個意思!”金發玉顏登時滿麵緋紅,也不好意思了,語氣急忙變得客氣起來。“請站到金鏡前麵,雙目直視金鏡,請等候刷臉。”
“顏麵盡失,拒簽!顏麵盡失,拒簽!……”金色魔鏡不停地輕“喊”了三遍。
“什麽意思?美女?”梁青山返身問道。
“哦!是五師兄啊!魔鏡裏沒有這位公子的‘麵書’備份。”金發玉顏客客氣氣地說。
“怎麽可能?他是我們的十七師弟啊?”鍾青火道。
“什麽時候來的?”
“大約四、五年前吧?”許青江說。
“你也知道,咱們青陽山的弟子,無論何時入山的,都會在穀神殿門口,自動照下鑒別身份的‘麵書’入鏡的。”
“是啊!怎麽會事呢?”梁青山疑問道,忽然間恍然大悟。“對了!我想起來了!他入山後不幾天,由於功法上的變故,發生了巨幅的變容,師尊為他‘三丹還陽’後,發生了脫骨換胎的變化,所以‘麵書’對不上了。”
“你肯定?”
“我為他擔保!”梁青山道。
“那既然有五師兄作擔保,我們就通過了,麻煩你在這兒簽個字吧。簽完給他補個‘麵書’,就一了百了了。”金發玉顏討好地說。
“沒問題。”梁青山道。
好事多磨,終算進來了。
“如今總算是有臉之人了。”李青童苦笑道。
赫!這書還真不少!僅一樓的八排金色書架上,就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線裝書籍。圖書按類別分成了四個區域,兩排一區,中間夾著一張黃花梨的實木長桌和兩排黃花梨的單椅。但看書的人著實不多,以至於顯得冷冷清清。
梁青山解釋道:“這座‘藏經閣’,是掌門師尊為了充實弟子們的知識而特建的,我入山後多少年一直都沒有,一直到十年前才建起來。可是樓閣建起來後並沒有書籍,一座空閣又有何用?掌門師尊就又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人力和財力,花了七、八年的時間,才弄到這些古今內外的道藏典籍,並規定,弟子們評品入階後,每月都要抽出四、五天的時間來‘藏經閣’閱讀。咱們這四峰的弟子還好,但普通的記名弟子就不太好管了。關鍵是眾人都不喜歡讀書,大都象老十二一樣,認為學武在於煉功,學法在於傳術,與讀書無關。所以終究還是讀者寥寥無幾。”
李青童對讀書本無特殊的嗜好,就從前麵開始一排排地瀏覽起來。
前兩排是道家經典,有《老子》、《莊子》、《列子》、《管子》、《金丹妙訣》等。李青童先抽了一本《老子》看了起來,還別說,前世媽媽給他打的古文底子還真用上了,洋洋五千言,半個時辰看完了一遍,基本上看明白了字麵的意思。他突然發現,自己的記憶力,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已經發生了逆天般的變化,一本大書,不但一目十行,而且過目不忘,雙目如攝象頭,大腦如存儲器,看書竟變成了往裏裝書。從前世到今世,從彼岸到此岸,短短一年的時間,變故是如此之多,曆經藍魅星石的輻射、混沌洞的洗滌、鎮山三丹的還生和師尊們功法的救助,他也不知道是哪個環節改變了他的記憶力。
三四排是是功夫典籍,有《紫陽拳》、《紫陽劍》、《六合拳》、《五形拳》、《連山掌》、《八卦掌》、《刀槍劍戟》、《蚩尤功法》、《銅頭鐵臂》等。他原先家裏有一套“中國遠古神話故事”的連環畫,他都看爛了,對“黃帝大戰蚩尤”這一節早就爛熟於心,根本就沒有什麽蚩尤功法嘛!不由地抽出這一本就如饑似渴地看起來。全書共分十卷:第一卷是“神娃出世”,第二卷是“百煉成鋼”,接下來依次是“君臨南國”、“逐鹿中原”、“雖敗猶榮”、“死而複生”、“洞庭傳功”、“銅頭鐵臂”、“天下武祖”、“禦龍升天”。書寫得真好,比以前讀得連環畫可是生動細致豐富了千萬倍。接著他又揀起旁邊的《銅頭鐵臂》一書細看起來。前一本更像是武神蚩尤的傳記,這一本才是係統講武神的武術功法。李青童縱然現在腦子如同植入了閱讀神器,也用了整整一個時辰,才將兩本書結合在一起對比著讀完。
五六排是修真典籍,有《黃帝內經》、《歸藏》、《遠古星經》、《棄體如換衣》、《彭祖手記》、《女媧長春功》等。由於他辭彼來此的星跡經曆,他順手就抽出了那本《遠古星經》先看起來,顯然是講星座星圖的,但名稱都很奇怪,與他在前世接觸到的不一樣,他又用了半個時辰從頭到尾翻閱了一遍,大都看不太懂,隻是不停往記憶裏裝。但裏麵有一篇講到的“藍魅星石”及其相關的修煉方法,倒是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裝完之後又迴頭仔細的閱讀了一遍。
書中說,世人都知道,上天的威力是無窮的,比如說天雷閃電,其威力之猛之大,盡人皆知。但天上的巨星宏石,其能其力卻更為巨大,而且比起雷電之力,可以說是大得無可比量。因為這些星石,壽起渾沌,曆經洪荒,與天同生,與地同在,至少都有上萬年上億年的壽命了;天然巨星宏石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宇宙的造化和自然的修煉,積萬年億年之功,你想,這能量會有多大?可惜這些絕大部分的星石之力,由於太過剛猛,無論是草木、靈獸、肉身、仙體、甚至是鬼怪,一般也是吸納不了的。但有一種藍色的巨星宏石,能發出能量巨大的藍光,由於其放射和緩,發出的光氣性如溫玉,且靈性十足,故能被世間的修真之體所吸納,不僅能轉化成自身的元氣、提升內力和修為,還能循經修脈、愈傷療體。書中將這種藍色星石,稱之為“藍魅星石”;將這“藍魅星石”所發出的藍色光氣,稱之“藍能真氣”。隻是這種“藍魅星石”,絕非尋常之星體,極為罕見,百年難遇,即使幾百歲上千歲的修真道仙,也不一定能遇上一次,隻能憑機緣巧合了。但這藍色的星際天石,遇上一次,被其藍光輻射一次,至少能增加常人百年的修煉之力;照射兩次至少能增加兩百年以上的功力;依次類推。
“這說得不就是我遇到的現象嗎?如此說來,我身上至少有三百年的修煉功力了?”李青童大為驚異,不由地內心暗問自己。“當初醫伯先生說我身上突增了百年功力,現在總算明白了,看來大師伯能掐會算,雖然不是很精確,但還是推算出來了。還真是個半仙啊!”他接著往下看。
遨遊天宇的“藍魅星石”遇不到怎麽辦?世人自有世人的修練方法,除了選擇風水好的秀山清川等地方、便於靜坐修練時與大自然心息相通外,大凡修練之人,往往都要借助山巔、涵洞、石屋、岩澗等做為修練的居所,還要借助於天鑽、隕石、奇珠、瑰玉等寶物。其實這些修練方法的根本宗旨都圍繞著一個目標,要麽是選擇的地方便於偶遇天際星石,要麽是在模擬天際間“藍魅星石”上的環境,要麽就是選擇“藍魅星石”隕熔的餘物、殘骸、碎片,或此等的模似物,反正都是想得到“藍魅星石”的藍色生命之光——“藍能真氣”,那怕隻是一點點的餘光或宇外泄來的一絲微氣也好,當然,後者即使得到了也是微乎其微的。正因為是微乎其微,所以就要堅持常年修練,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用延長時日的方法,來積聚這微乎其微的自然神力。大凡修練之人,根據修練時間的長短大致分成了四類。修練幾十年是尋常的事情,這些人一般被稱謂常人或凡人;修練百年以上的人,稱之為異人或半仙;修練五百年以上的人,能稱之為仙人或仙;修練千年以上的就直接成神了。
“原來我也早已是半仙之體了,隻是我這個半仙之人不象大師伯一樣能掐會算啊!要是也能預知未來就好了。”李青童想著這些,心中興奮異常,接著往下看。
“藍能真氣”雖然能帶給人數以百年計的功力提升,但人的身體必須有足夠堅強的筋骨血脈才能供“藍能真氣”來運化,否則就會遭遇強橫的反噬,真氣一動,就會如雷擊體,擊碎身上的骨骼骨髓,震斷體內的七經八脈,輕者昏迷,重者死亡,再重者焦化氣化,瞬間蒸發消失,無蹤無跡。僥幸不死不亡之人,則因“藍能真氣”充體,身體膨脹,氣衝化熱化火,體內火亂智昏,致人走火如魔,瘋傻難測,體痛難忍,自殘自虐,心性迷失,為禍世間,人如幽鬼邪魔。所以,普通的修真習武之人尚且築基,修煉天石之人,更要在築基的基礎上苦煉強基,先煉內外家功夫,把人體煉成銅頭鐵臂;同時堅持內修,煉精煉氣煉神,內修金丹護體,這時方能接受和控製“藍能真氣”在體內自如地運化修煉,然後才能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內外亨通無敵,身成仙神之體。內容大概就隻有這些。
李青童看完此書,總算對自己入世以來的種種遭遇有所明白了。幸運的是自己遇上了神醫醫伯,被度上青陽,三位師尊精心調治,為自己規化了築基強基的修真之道,雖然不知悉內情細節,但讀完此書,心中豁然開朗,感念油然而生。想到自己幾年來煉體修真,功夫大成,反噬而導致的魔病雖未盡去,但也漸行漸愈了,內心不由地暗自歡喜。又想起奈何城裏那個溫柔的娘親和那個嚴肅的父侯將軍,心底湧起了一縷徐徐的溫暖。隻是不知貞兒怎麽樣了?她在青城山還好嗎?還曾想起青陽山的這個童兒哥哥?
“師兄,今天不煉功了?”李青童問。
“十七,今天改煉文功了。”許青江笑道,一臉燦爛的笑容。
“文功?”李青童疑惑了。
“今天去‘閣經閣’看書,查看功法,探究‘道’理,這是‘兩層皮’的最愛。”鍾青火皺著眉說完,又嘟囊起來。“功夫憑的就是內力、動作、速度、反應和爆發力,光看書有個鳥用?理論再好,空口誇誇其談,難道能用嘴皮子把對手給說死?”
李青童這才想起來前些日子師尊玄極子的話,這三個月來五師兄十天傳一套劍法,跟流水似的急湧而至,自己一門心思全集中在劍上,師尊的那句話早忘到九霄雲外了。
“我說‘食為天’,就憑你那一肚子的糙米濫飯,也配談理論?”許青江駁然不悅。
“誰談理論了?我談的是功夫,不服的晚上去山下比試比試!”
“就你那兩下子,還功夫?我看你是吃飯的功夫吧?”
“別說沒用的,我們晚上去山下鬥一把,你答不答應吧?”
“鬥就鬥,誰怕誰啊?”
“好!一言為定!十七,你晚上去做見證人!”
梁青山遠遠地走在前麵,沒有接話,顯然在想心事。李青童也沒接太多的話,前世被父母逼著讀書都讀煩了,今生對讀書也沒有什麽特別的興趣。
在許青江和鍾青火的吵鬧之間,一行四人一會就來到了中庭的“藏經閣”。
“藏經閣”是整個縹緲峰上最特異的一座建築,其他所有的建築都丹牆翠瓦,而“藏經閣”卻是金光閃閃的琉璃磚和金光閃閃的琉璃瓦,兩層的樓閣外麵看著不是很高大,但是卻猶如一座金壁輝煌的精製金屋,進得門來卻感覺到很是敞亮。門裏擺著一張黃花梨的桌子,桌子後麵則坐著一個金發玉顏一襲白衣的漂亮女弟子,桌子上擺著一個“登記台”的金色木牌,卻沒有筆墨紙冊,隻是擺了一個金色的圓鏡。沒有筆墨如何登記呢?李青童正納悶之間,卻見梁青山掏出隨身所戴的玉玦往鏡子麵前一照,令人驚奇的是,鏡子竟然“說話”了。
“身份相符,請進!”
許青江和鍾青火皆是玉壁,如法炮製,皆暢通無阻。李青童大為好奇,才想起自己沒有玉佩。
“我沒有玉佩,奈何?”
李青童在後麵喊道。師兄們才想起這檔子事。
“沒有玉佩,有臉沒?”
金發玉顏的姑娘冷顏問道。
“什麽話啊?”李青童也生氣了,“沒帶臉,屁股帶來了,行不?”
“對不起!我不是這個意思!”金發玉顏登時滿麵緋紅,也不好意思了,語氣急忙變得客氣起來。“請站到金鏡前麵,雙目直視金鏡,請等候刷臉。”
“顏麵盡失,拒簽!顏麵盡失,拒簽!……”金色魔鏡不停地輕“喊”了三遍。
“什麽意思?美女?”梁青山返身問道。
“哦!是五師兄啊!魔鏡裏沒有這位公子的‘麵書’備份。”金發玉顏客客氣氣地說。
“怎麽可能?他是我們的十七師弟啊?”鍾青火道。
“什麽時候來的?”
“大約四、五年前吧?”許青江說。
“你也知道,咱們青陽山的弟子,無論何時入山的,都會在穀神殿門口,自動照下鑒別身份的‘麵書’入鏡的。”
“是啊!怎麽會事呢?”梁青山疑問道,忽然間恍然大悟。“對了!我想起來了!他入山後不幾天,由於功法上的變故,發生了巨幅的變容,師尊為他‘三丹還陽’後,發生了脫骨換胎的變化,所以‘麵書’對不上了。”
“你肯定?”
“我為他擔保!”梁青山道。
“那既然有五師兄作擔保,我們就通過了,麻煩你在這兒簽個字吧。簽完給他補個‘麵書’,就一了百了了。”金發玉顏討好地說。
“沒問題。”梁青山道。
好事多磨,終算進來了。
“如今總算是有臉之人了。”李青童苦笑道。
赫!這書還真不少!僅一樓的八排金色書架上,就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線裝書籍。圖書按類別分成了四個區域,兩排一區,中間夾著一張黃花梨的實木長桌和兩排黃花梨的單椅。但看書的人著實不多,以至於顯得冷冷清清。
梁青山解釋道:“這座‘藏經閣’,是掌門師尊為了充實弟子們的知識而特建的,我入山後多少年一直都沒有,一直到十年前才建起來。可是樓閣建起來後並沒有書籍,一座空閣又有何用?掌門師尊就又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人力和財力,花了七、八年的時間,才弄到這些古今內外的道藏典籍,並規定,弟子們評品入階後,每月都要抽出四、五天的時間來‘藏經閣’閱讀。咱們這四峰的弟子還好,但普通的記名弟子就不太好管了。關鍵是眾人都不喜歡讀書,大都象老十二一樣,認為學武在於煉功,學法在於傳術,與讀書無關。所以終究還是讀者寥寥無幾。”
李青童對讀書本無特殊的嗜好,就從前麵開始一排排地瀏覽起來。
前兩排是道家經典,有《老子》、《莊子》、《列子》、《管子》、《金丹妙訣》等。李青童先抽了一本《老子》看了起來,還別說,前世媽媽給他打的古文底子還真用上了,洋洋五千言,半個時辰看完了一遍,基本上看明白了字麵的意思。他突然發現,自己的記憶力,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已經發生了逆天般的變化,一本大書,不但一目十行,而且過目不忘,雙目如攝象頭,大腦如存儲器,看書竟變成了往裏裝書。從前世到今世,從彼岸到此岸,短短一年的時間,變故是如此之多,曆經藍魅星石的輻射、混沌洞的洗滌、鎮山三丹的還生和師尊們功法的救助,他也不知道是哪個環節改變了他的記憶力。
三四排是是功夫典籍,有《紫陽拳》、《紫陽劍》、《六合拳》、《五形拳》、《連山掌》、《八卦掌》、《刀槍劍戟》、《蚩尤功法》、《銅頭鐵臂》等。他原先家裏有一套“中國遠古神話故事”的連環畫,他都看爛了,對“黃帝大戰蚩尤”這一節早就爛熟於心,根本就沒有什麽蚩尤功法嘛!不由地抽出這一本就如饑似渴地看起來。全書共分十卷:第一卷是“神娃出世”,第二卷是“百煉成鋼”,接下來依次是“君臨南國”、“逐鹿中原”、“雖敗猶榮”、“死而複生”、“洞庭傳功”、“銅頭鐵臂”、“天下武祖”、“禦龍升天”。書寫得真好,比以前讀得連環畫可是生動細致豐富了千萬倍。接著他又揀起旁邊的《銅頭鐵臂》一書細看起來。前一本更像是武神蚩尤的傳記,這一本才是係統講武神的武術功法。李青童縱然現在腦子如同植入了閱讀神器,也用了整整一個時辰,才將兩本書結合在一起對比著讀完。
五六排是修真典籍,有《黃帝內經》、《歸藏》、《遠古星經》、《棄體如換衣》、《彭祖手記》、《女媧長春功》等。由於他辭彼來此的星跡經曆,他順手就抽出了那本《遠古星經》先看起來,顯然是講星座星圖的,但名稱都很奇怪,與他在前世接觸到的不一樣,他又用了半個時辰從頭到尾翻閱了一遍,大都看不太懂,隻是不停往記憶裏裝。但裏麵有一篇講到的“藍魅星石”及其相關的修煉方法,倒是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裝完之後又迴頭仔細的閱讀了一遍。
書中說,世人都知道,上天的威力是無窮的,比如說天雷閃電,其威力之猛之大,盡人皆知。但天上的巨星宏石,其能其力卻更為巨大,而且比起雷電之力,可以說是大得無可比量。因為這些星石,壽起渾沌,曆經洪荒,與天同生,與地同在,至少都有上萬年上億年的壽命了;天然巨星宏石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宇宙的造化和自然的修煉,積萬年億年之功,你想,這能量會有多大?可惜這些絕大部分的星石之力,由於太過剛猛,無論是草木、靈獸、肉身、仙體、甚至是鬼怪,一般也是吸納不了的。但有一種藍色的巨星宏石,能發出能量巨大的藍光,由於其放射和緩,發出的光氣性如溫玉,且靈性十足,故能被世間的修真之體所吸納,不僅能轉化成自身的元氣、提升內力和修為,還能循經修脈、愈傷療體。書中將這種藍色星石,稱之為“藍魅星石”;將這“藍魅星石”所發出的藍色光氣,稱之“藍能真氣”。隻是這種“藍魅星石”,絕非尋常之星體,極為罕見,百年難遇,即使幾百歲上千歲的修真道仙,也不一定能遇上一次,隻能憑機緣巧合了。但這藍色的星際天石,遇上一次,被其藍光輻射一次,至少能增加常人百年的修煉之力;照射兩次至少能增加兩百年以上的功力;依次類推。
“這說得不就是我遇到的現象嗎?如此說來,我身上至少有三百年的修煉功力了?”李青童大為驚異,不由地內心暗問自己。“當初醫伯先生說我身上突增了百年功力,現在總算明白了,看來大師伯能掐會算,雖然不是很精確,但還是推算出來了。還真是個半仙啊!”他接著往下看。
遨遊天宇的“藍魅星石”遇不到怎麽辦?世人自有世人的修練方法,除了選擇風水好的秀山清川等地方、便於靜坐修練時與大自然心息相通外,大凡修練之人,往往都要借助山巔、涵洞、石屋、岩澗等做為修練的居所,還要借助於天鑽、隕石、奇珠、瑰玉等寶物。其實這些修練方法的根本宗旨都圍繞著一個目標,要麽是選擇的地方便於偶遇天際星石,要麽是在模擬天際間“藍魅星石”上的環境,要麽就是選擇“藍魅星石”隕熔的餘物、殘骸、碎片,或此等的模似物,反正都是想得到“藍魅星石”的藍色生命之光——“藍能真氣”,那怕隻是一點點的餘光或宇外泄來的一絲微氣也好,當然,後者即使得到了也是微乎其微的。正因為是微乎其微,所以就要堅持常年修練,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用延長時日的方法,來積聚這微乎其微的自然神力。大凡修練之人,根據修練時間的長短大致分成了四類。修練幾十年是尋常的事情,這些人一般被稱謂常人或凡人;修練百年以上的人,稱之為異人或半仙;修練五百年以上的人,能稱之為仙人或仙;修練千年以上的就直接成神了。
“原來我也早已是半仙之體了,隻是我這個半仙之人不象大師伯一樣能掐會算啊!要是也能預知未來就好了。”李青童想著這些,心中興奮異常,接著往下看。
“藍能真氣”雖然能帶給人數以百年計的功力提升,但人的身體必須有足夠堅強的筋骨血脈才能供“藍能真氣”來運化,否則就會遭遇強橫的反噬,真氣一動,就會如雷擊體,擊碎身上的骨骼骨髓,震斷體內的七經八脈,輕者昏迷,重者死亡,再重者焦化氣化,瞬間蒸發消失,無蹤無跡。僥幸不死不亡之人,則因“藍能真氣”充體,身體膨脹,氣衝化熱化火,體內火亂智昏,致人走火如魔,瘋傻難測,體痛難忍,自殘自虐,心性迷失,為禍世間,人如幽鬼邪魔。所以,普通的修真習武之人尚且築基,修煉天石之人,更要在築基的基礎上苦煉強基,先煉內外家功夫,把人體煉成銅頭鐵臂;同時堅持內修,煉精煉氣煉神,內修金丹護體,這時方能接受和控製“藍能真氣”在體內自如地運化修煉,然後才能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內外亨通無敵,身成仙神之體。內容大概就隻有這些。
李青童看完此書,總算對自己入世以來的種種遭遇有所明白了。幸運的是自己遇上了神醫醫伯,被度上青陽,三位師尊精心調治,為自己規化了築基強基的修真之道,雖然不知悉內情細節,但讀完此書,心中豁然開朗,感念油然而生。想到自己幾年來煉體修真,功夫大成,反噬而導致的魔病雖未盡去,但也漸行漸愈了,內心不由地暗自歡喜。又想起奈何城裏那個溫柔的娘親和那個嚴肅的父侯將軍,心底湧起了一縷徐徐的溫暖。隻是不知貞兒怎麽樣了?她在青城山還好嗎?還曾想起青陽山的這個童兒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