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弟們當中,也隻有他馬青河敢高聲叫梁青山“老五”。但他平時也不是這樣的,也是叫“五師兄”或“青山師兄”的,而且他平時是一個沉默寡言、言輕聲微的人,而且有點與世無爭的味道,可見今天也酒意濃濃了。
“我說不是,它就不是!”梁青山還真是有點酒意了,“為什麽這麽說呢?各位還記得剛才開吃前,我說過的兩句話吧?為什麽師祖?為什麽青陽真人要搞這樣一個‘開葷節’呢?為什麽不搞個什麽‘禁葷節’?為什麽不叫‘開齋節’呢?我想啊,他老人家讓我們殺掉‘四害三兇’,讓我們吃掉‘四害三兇’,因為師祖是想借用這種方式來告誡我們:尊道首在行善,除惡不忌殺生。六生雖有善念,三界皆有惡行,揚善除惡乃吾輩之本分。傳道授法,武行天下,是因為天下從來就不太平;害起滅害,兇起殺兇,莫以修真忘真宗。抱元首一,素食辟穀,從來就不是我們修真的宗旨,隻是修真者各自選擇的方式罷了,所以,各位,莫以修真而遠離天下啊!”
“說得好!老五!”馬青河高聲讚道,“我知道你為什麽這麽聰明了?因為我知道了你的前生。”
眾人聞言,舉座皆驚,一道道愕然的目光集射到了馬青河身上,霎時寂靜無聲。
“我的前生是什麽?”梁青山也被他一句話給蒙住了,急忙問。
“你的前生、是一條蟲!”馬青河一字一句鄭重地說。
“老六!你憑什麽說我的前生是一條蟲?”梁青山歪頭盯著他氣乎乎地問。
“是的!你的前生是一條蟲!是師祖青陽真人肚子裏的一條蟲!”馬青河道。
“哈哈哈!”梁青山聽罷,放聲大笑,“我倒渴望是師祖爺他老人家肚裏的青蟲轉生而來的啊!這樣就能吃透他老人家的思想,還能消化他老人家的功法,還能廣傳他老人家的使命。莫以修真而遠天下啊!”
眾人皆靜靜地聽著,隻感到五師兄言辭透達,直抒胸意,卻又一時無言可對可接。
“莫以修真而遠天下!五師兄說得好!但我還想接一句。”楚青台道。
“但說無妨!十四師弟!”梁青山道。
楚青台朗聲道:“莫以天下而遠修行。足行千裏,行俠仗義,滄海一笑,快意恩仇,猶記得修身自省,莫以天下而遠修行。”
“好!青台師弟說得好!天行健,君子當以自強不息!”梁青山擊掌道。
“但是——”楚青台明亮的雙目凝視著梁青山,話峰一轉,“但是,飲食人間,皆有六欲七情,赤子生而有感,誰說太上忘情?行雲流水皆有意,道法自然情自生。”
“莫以修真而遠天下,莫以天下而遠修行。行雲流水皆有意,道法自然情自生。”梁青山喃喃地重複道。
午膳用完,已經快到申時了。
楚青台也沒喝多少酒,就帶著林青榭,去縹緲峰的各處勝景妙地賞秋遊玩去了。剩下五人都是酒足飯飽了,打著飽嗝,溢著酒氣,懶睡之蟲油然心生,就順著膳食堂的長廊穿迴了“穀神宮”的後院。
梁青山邊走邊給他介紹:“青陽派的記名弟子不分峰脈,平時都在縹緲峰練功修真,各位師尊輪留前來教習功法。你上午看到的環廊大院就是他們住的一個地方。一階二階弟子四人一個小院落,三階兩人一院,四階和四階以上一人一院。我們正式弟子,大宗的四脈,在縹緲峰都安排了住處,基本上都是按兩人一個小院安排的,室內院內的器具用品布置與記名弟子並無二樣,都遵循簡樸實用的原則,就咱們這十六、七個人,眼下都集中安排在一個大院裏,房院從右向左轉圈排了編號,人員大致是按入山的順序進駐的。”
說話之間來到了後院右側最裏麵的一座拱門,跨進拱門,眼前出現的迴形院落與上午看到的幾乎一樣,東西狹長,連帶的環形走廊和裏麵結構都如複製的一般,也有十六個小拱門帶著十六個小院落。不同的是從東到西生長著一排一丈寬的茂密青竹,從而給整個的院落裏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梁青山道:“從右邊這排開始向裏編號,這第一個鎖著的小拱門是一號,是大師兄的,往裏依次是二號二師兄的,三號三師兄,三個院落都常年鎖著,但定期有人前來打掃保潔。”
李青童仰頭看去,隻見一號的小拱門上鑲著一塊青木牌,上麵題寫著三個蒼勁的大字:“遙滄館”。再望裏看了看二號三號,同樣的青木牌,同樣題寫了名,依次是“遠海宮”、“夏桑園”。
“三位大師兄從小就是極有報負的人,也都很有情趣,當年他們住在這兒,明明就是兩間普通的磚瓦小房加上一片巴掌大的小院,可他們就突發奇想地給它起了一個個意蘊深長的名字,還用青木橫匾題掛了上去,境界頓生。以至於後來的師弟們競相模仿,雖然後來改成了兩人一院,但是不論誰先住了進來,第一件事都是先給住處起個可心的名字,如今連記名弟子的房院也是如此,這都成了我們縹緲峰上的一道獨特風景。這竹子也是當初三位大師兄種的。”梁青山道。
“果然有趣得很!”李青童點頭道。
“再往裏,四號‘商田舍’本是四師兄住的、後來的老十周師弟加了進來,五號‘山河窯’是我和老六馬師弟的,六號‘萬江碧透’是老九許師弟和老八萬師弟的,七號‘焰火飛天’是十二‘食為天’和小十五花師弟的。橫拐過來的這兩個是八號和九號,一個是水房更衣間,另一個是器具雜物庫。”
梁青山一邊介紹著,一邊帶著他們從右麵橫拐過來,再轉到左邊沿著環廊往外走。
“拐到左麵了,先是師姐師妹們的房間,裏麵第一個是十號‘青瑤閣’,是七師妹薑師妹和和後來的十一江師妹的。向外排去,十一號‘陶亭木榭’是十三陶師妹和小石榴青榭小師妹的,原來叫‘陶然亭’,陶師妹看到‘小石榴’進來後,見她總是想家,就給改了個名。十二號暫空,為後來的師妹預留著。十三號‘楚雲台’眼下隻有楚師弟一人,我剛才已經和他打招乎了,他一會兒直接迴梅香峰,今天不迴來了,你就在十三號和楚師弟同住吧。”
一行五人踏進了十三號小院。打開房門,裏外兩間,各有一床一櫃,一桌一凳,一壺一盆等簡單的生活用品。
“裏間是楚師弟住著,你就住外間吧!勞累了大半天了,今天你先歇著。明天我再給你講些本派門規戒律和基本的入門功法。”
梁青山說完,諸人告退,李青童也確實累了,倒在床上,一會就唿唿睡著了。
“我說不是,它就不是!”梁青山還真是有點酒意了,“為什麽這麽說呢?各位還記得剛才開吃前,我說過的兩句話吧?為什麽師祖?為什麽青陽真人要搞這樣一個‘開葷節’呢?為什麽不搞個什麽‘禁葷節’?為什麽不叫‘開齋節’呢?我想啊,他老人家讓我們殺掉‘四害三兇’,讓我們吃掉‘四害三兇’,因為師祖是想借用這種方式來告誡我們:尊道首在行善,除惡不忌殺生。六生雖有善念,三界皆有惡行,揚善除惡乃吾輩之本分。傳道授法,武行天下,是因為天下從來就不太平;害起滅害,兇起殺兇,莫以修真忘真宗。抱元首一,素食辟穀,從來就不是我們修真的宗旨,隻是修真者各自選擇的方式罷了,所以,各位,莫以修真而遠離天下啊!”
“說得好!老五!”馬青河高聲讚道,“我知道你為什麽這麽聰明了?因為我知道了你的前生。”
眾人聞言,舉座皆驚,一道道愕然的目光集射到了馬青河身上,霎時寂靜無聲。
“我的前生是什麽?”梁青山也被他一句話給蒙住了,急忙問。
“你的前生、是一條蟲!”馬青河一字一句鄭重地說。
“老六!你憑什麽說我的前生是一條蟲?”梁青山歪頭盯著他氣乎乎地問。
“是的!你的前生是一條蟲!是師祖青陽真人肚子裏的一條蟲!”馬青河道。
“哈哈哈!”梁青山聽罷,放聲大笑,“我倒渴望是師祖爺他老人家肚裏的青蟲轉生而來的啊!這樣就能吃透他老人家的思想,還能消化他老人家的功法,還能廣傳他老人家的使命。莫以修真而遠天下啊!”
眾人皆靜靜地聽著,隻感到五師兄言辭透達,直抒胸意,卻又一時無言可對可接。
“莫以修真而遠天下!五師兄說得好!但我還想接一句。”楚青台道。
“但說無妨!十四師弟!”梁青山道。
楚青台朗聲道:“莫以天下而遠修行。足行千裏,行俠仗義,滄海一笑,快意恩仇,猶記得修身自省,莫以天下而遠修行。”
“好!青台師弟說得好!天行健,君子當以自強不息!”梁青山擊掌道。
“但是——”楚青台明亮的雙目凝視著梁青山,話峰一轉,“但是,飲食人間,皆有六欲七情,赤子生而有感,誰說太上忘情?行雲流水皆有意,道法自然情自生。”
“莫以修真而遠天下,莫以天下而遠修行。行雲流水皆有意,道法自然情自生。”梁青山喃喃地重複道。
午膳用完,已經快到申時了。
楚青台也沒喝多少酒,就帶著林青榭,去縹緲峰的各處勝景妙地賞秋遊玩去了。剩下五人都是酒足飯飽了,打著飽嗝,溢著酒氣,懶睡之蟲油然心生,就順著膳食堂的長廊穿迴了“穀神宮”的後院。
梁青山邊走邊給他介紹:“青陽派的記名弟子不分峰脈,平時都在縹緲峰練功修真,各位師尊輪留前來教習功法。你上午看到的環廊大院就是他們住的一個地方。一階二階弟子四人一個小院落,三階兩人一院,四階和四階以上一人一院。我們正式弟子,大宗的四脈,在縹緲峰都安排了住處,基本上都是按兩人一個小院安排的,室內院內的器具用品布置與記名弟子並無二樣,都遵循簡樸實用的原則,就咱們這十六、七個人,眼下都集中安排在一個大院裏,房院從右向左轉圈排了編號,人員大致是按入山的順序進駐的。”
說話之間來到了後院右側最裏麵的一座拱門,跨進拱門,眼前出現的迴形院落與上午看到的幾乎一樣,東西狹長,連帶的環形走廊和裏麵結構都如複製的一般,也有十六個小拱門帶著十六個小院落。不同的是從東到西生長著一排一丈寬的茂密青竹,從而給整個的院落裏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梁青山道:“從右邊這排開始向裏編號,這第一個鎖著的小拱門是一號,是大師兄的,往裏依次是二號二師兄的,三號三師兄,三個院落都常年鎖著,但定期有人前來打掃保潔。”
李青童仰頭看去,隻見一號的小拱門上鑲著一塊青木牌,上麵題寫著三個蒼勁的大字:“遙滄館”。再望裏看了看二號三號,同樣的青木牌,同樣題寫了名,依次是“遠海宮”、“夏桑園”。
“三位大師兄從小就是極有報負的人,也都很有情趣,當年他們住在這兒,明明就是兩間普通的磚瓦小房加上一片巴掌大的小院,可他們就突發奇想地給它起了一個個意蘊深長的名字,還用青木橫匾題掛了上去,境界頓生。以至於後來的師弟們競相模仿,雖然後來改成了兩人一院,但是不論誰先住了進來,第一件事都是先給住處起個可心的名字,如今連記名弟子的房院也是如此,這都成了我們縹緲峰上的一道獨特風景。這竹子也是當初三位大師兄種的。”梁青山道。
“果然有趣得很!”李青童點頭道。
“再往裏,四號‘商田舍’本是四師兄住的、後來的老十周師弟加了進來,五號‘山河窯’是我和老六馬師弟的,六號‘萬江碧透’是老九許師弟和老八萬師弟的,七號‘焰火飛天’是十二‘食為天’和小十五花師弟的。橫拐過來的這兩個是八號和九號,一個是水房更衣間,另一個是器具雜物庫。”
梁青山一邊介紹著,一邊帶著他們從右麵橫拐過來,再轉到左邊沿著環廊往外走。
“拐到左麵了,先是師姐師妹們的房間,裏麵第一個是十號‘青瑤閣’,是七師妹薑師妹和和後來的十一江師妹的。向外排去,十一號‘陶亭木榭’是十三陶師妹和小石榴青榭小師妹的,原來叫‘陶然亭’,陶師妹看到‘小石榴’進來後,見她總是想家,就給改了個名。十二號暫空,為後來的師妹預留著。十三號‘楚雲台’眼下隻有楚師弟一人,我剛才已經和他打招乎了,他一會兒直接迴梅香峰,今天不迴來了,你就在十三號和楚師弟同住吧。”
一行五人踏進了十三號小院。打開房門,裏外兩間,各有一床一櫃,一桌一凳,一壺一盆等簡單的生活用品。
“裏間是楚師弟住著,你就住外間吧!勞累了大半天了,今天你先歇著。明天我再給你講些本派門規戒律和基本的入門功法。”
梁青山說完,諸人告退,李青童也確實累了,倒在床上,一會就唿唿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