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嗒嗒”的馬蹄聲,踏著青青的車前草,眼望著兩邊那蔥籠迤邐的山野丘嶺,李丙童的腦海裏隱隱地映現出了一些往昔的畫麵:也是在這條隆彎不斷的黃泥山道上,曾經與自己的幾個夥伴,如猴子般地連蹦帶跳;也曾經是孤寂一人,如風兒般地斜飛疾跑。可是今天,緊跟著前來迎接自己的這位青陽派仙使,仰視著他白衣白馬地疾行在前方,隻覺得神彩飛揚,心底油然生出了一種羨慕之情,自己不由地學起他的樣子,昂首挺胸,兩腿夾緊馬背,“駕”的一聲,緊追了上去。
兩人兩騎不急不緩地向前馳行,不到半個時辰,就來到妙門峰前。
一片巍峨突兀、高聳林立的青岩巨石,猶如一片石林山擋在了眼前。中間似有鬼斧神工將青岩石林一劈兩斷,筆直地劈出了一座陡峭的山門,尤如書壁劍關,上麵蒼勁有力地刻著兩個朱紅色的篆體大字:“妙門”。“妙門”前麵有兩棵三、五丈高的玉蘭樹,樹下立著兩名一襲白衣的青陽派少年。
李丙童隱隱約約地記起來,曾經有這樣的白衣少年,也許就是這兩位守山的弟子,曾經攆得他們遠遠得逃跑,不讓他們這些淘氣的孩子,攀爬山門口這兩片聖潔的山岩巨石,他隻好跑到遠處去,或者攀爬那些突凸高聳的怪石、或者攀爬那些柔韌的栗子樹和古老的銀杏樹,可是由於高度有限,怎麽也望不到石壁後麵的景象。今天,這兩名守山的弟子筆直地挺立在白花勝雪的玉蘭樹下,更顯得玉樹臨風,俊秀挺拔,也更讓少年人對青陽派充滿了憧憬。
“青山師兄!”兩名守山弟子拱手一揖。
梁青山抱拳還禮,道:“這兩匹馬就先交給兩位師弟了,記得換崗時帶迴山上。”
“尊命!”
兩名守山弟子拱手道,遂將白馬牽過來拴在旁邊的樹樁上。
“青瑤師妹沒有來嗎?”梁青山看著他們倆栓好了白馬韁繩才問。
高個的守山弟子道:“青瑤師姐剛走。她在這兒等了你半天沒見你來,後來接到傳訊陣裏傳來的什麽緊急訊息後,就急急趕迴去了。她有東西托我們轉交給你。仲衛,勞駕你把青瑤師姐交給我們的東西給取過來。”
話音沒落,被喚作“仲衛”的矮個弟子就從身後的青石龕裏取出了一個四四方方的青色粗綢包裹,看樣子裏麵應是一個硬體箱盒,但是包得嚴嚴實實的,什麽也看不到。
“這個,青瑤師姐剛才帶來的,再三叮囑我和孟守,讓我們兩個人務必一起看管好,再一起轉交給你。裏麵是什麽寶貝啊?青山師兄?”矮個的守山弟子仲衛道。
“你們兩人沒打開看看?”
“我們哪敢啊!青瑤師姐臨走時撂下狠話了:‘誰也不許私自打開偷看!否則,砍下雙手扔進善若水裏喂玄龜!’”被稱作“孟守”的高個弟子鄭重迴答。
梁青山微微一笑,道:“其實也沒什麽,一件衣袍而矣!”
“一件衣袍?”兩人不相信。
“你們一會就能看到了。”梁青山笑道。
說罷,梁青山把包裹放在了青石龕旁邊一張光淨的青石桌上,打開了青綢包裹,現出一個精製的淺色樟木箱,上麵貼著寬寬的青紙封條。梁青山撕下封條,盡管他十分小心,封條還是沒撕完整。封條之下,又現出一把精巧的青銅橫鎖。
“媽呀!什麽寶貝衣袍?這麽金貴!”矮個弟子歎道。
“不會是金縷玉衣吧?”高個弟子猜道。
“別胡說嚇猜!馬上就看到了!”
梁青山說著,從腰間解下一枚與玉佩拴在一起的金色小鑰匙,輕輕地打開鎖,掀開了箱蓋,箱裏又現出一個更為柔軟的青綢包裹。他直接在箱子裏打開包裹,果然是一件疊得整整齊齊的白色衣袍。梁青山輕輕地拿出來,兩手抓著上端的衣肩輕輕的一抖,一件白色的紗綢長袍立即展現在眼前。白色的紗袍迎風飄蕩,在陽光照耀下銀光閃閃,晶瑩剔透,紋理清晰可鑒,質感更顯得與世無雙。
“三公子,穿上它吧!”
“讓我穿?”
“穿在外麵就行。”
梁青山說完,幫著李丙童直接套在了身上。
“有點大哦!仙使!”李丙童笑道。白袍袖子長得裹住了手,快趕上唱古戲的水袖了,下擺也長及腳麵。
梁青山道:“不要緊,一會兒它會自行縮身合體的,你先挽挽袖口吧!”
李丙童問:“這是什麽衣裳?”
梁青山道:“靈犀衫。”
兩名守山弟子齊聲驚唿:“紫陽派的鎮山寶衣紫陽靈犀衫!”
梁青山道:“正是。我們青陽派僅有三套六件靈犀衫,這是其中的一件。”
矮個弟子仲衛對高個弟子歎道:“孟守,今天我們倆算開了眼界了!”
李丙童也大吃一驚,沒想到當初的姐姐金巧巧要送給他和貞兒姑娘的靈犀衫,是如此貴重珍奇之物,不由地感慨萬千。他想起了金巧巧的話,問道:“仙使,我聽說把它穿在身上,飛身於雷火之中不怕擊燒,沉身於冰水之中不浸濕寒,踏行於江河湖海的水麵上也不沉,跌落於半天虛空之中還能浮風保命。身長高了它會跟著長,身瘦縮時它也會跟著收。真得是這樣嗎?”
梁青山道:“確實如此,這也是今天給你穿他的理由,一會兒你就能感受到了。”接著又把樟木箱子重新鎖好,係好完麵的包裹,收迴了鑰匙。然後向兩位守山弟子拱手道別:“兩位迴山時,請將白馬與包裹箱子一起送往穀神宮。”
兩人齊聲道:“尊命!”
梁青山帶著李丙童步行踏入了“妙門”裏,實際上是走進了一條一、兩丈寬的石澗深穀。
李丙童邊走邊問:“仙使,聽說以前妙門峰是對世人開放的,為什麽現在派人把守山門而嚴禁世人進入了呢?”
仙使梁青山道:“以前除了靈虛閣,妙門峰和縹緲峰等都是對外開放的,現在天下並不太平了,盜匪橫行,恐怖奔襲,殺人越貨,拐騙坑蒙,青陽派的諸峰已有三十多年不公開對外開閣納眾了。”
走了幾十步後,澗穀出現了一個“人”字形的叉口,叉向右側的斜澗石壁上,刻著兩個金色的大字:“萬象”;叉向左側的斜澗石壁上,刻著兩個黑褐的大字:“恍惚”。
兩人兩騎不急不緩地向前馳行,不到半個時辰,就來到妙門峰前。
一片巍峨突兀、高聳林立的青岩巨石,猶如一片石林山擋在了眼前。中間似有鬼斧神工將青岩石林一劈兩斷,筆直地劈出了一座陡峭的山門,尤如書壁劍關,上麵蒼勁有力地刻著兩個朱紅色的篆體大字:“妙門”。“妙門”前麵有兩棵三、五丈高的玉蘭樹,樹下立著兩名一襲白衣的青陽派少年。
李丙童隱隱約約地記起來,曾經有這樣的白衣少年,也許就是這兩位守山的弟子,曾經攆得他們遠遠得逃跑,不讓他們這些淘氣的孩子,攀爬山門口這兩片聖潔的山岩巨石,他隻好跑到遠處去,或者攀爬那些突凸高聳的怪石、或者攀爬那些柔韌的栗子樹和古老的銀杏樹,可是由於高度有限,怎麽也望不到石壁後麵的景象。今天,這兩名守山的弟子筆直地挺立在白花勝雪的玉蘭樹下,更顯得玉樹臨風,俊秀挺拔,也更讓少年人對青陽派充滿了憧憬。
“青山師兄!”兩名守山弟子拱手一揖。
梁青山抱拳還禮,道:“這兩匹馬就先交給兩位師弟了,記得換崗時帶迴山上。”
“尊命!”
兩名守山弟子拱手道,遂將白馬牽過來拴在旁邊的樹樁上。
“青瑤師妹沒有來嗎?”梁青山看著他們倆栓好了白馬韁繩才問。
高個的守山弟子道:“青瑤師姐剛走。她在這兒等了你半天沒見你來,後來接到傳訊陣裏傳來的什麽緊急訊息後,就急急趕迴去了。她有東西托我們轉交給你。仲衛,勞駕你把青瑤師姐交給我們的東西給取過來。”
話音沒落,被喚作“仲衛”的矮個弟子就從身後的青石龕裏取出了一個四四方方的青色粗綢包裹,看樣子裏麵應是一個硬體箱盒,但是包得嚴嚴實實的,什麽也看不到。
“這個,青瑤師姐剛才帶來的,再三叮囑我和孟守,讓我們兩個人務必一起看管好,再一起轉交給你。裏麵是什麽寶貝啊?青山師兄?”矮個的守山弟子仲衛道。
“你們兩人沒打開看看?”
“我們哪敢啊!青瑤師姐臨走時撂下狠話了:‘誰也不許私自打開偷看!否則,砍下雙手扔進善若水裏喂玄龜!’”被稱作“孟守”的高個弟子鄭重迴答。
梁青山微微一笑,道:“其實也沒什麽,一件衣袍而矣!”
“一件衣袍?”兩人不相信。
“你們一會就能看到了。”梁青山笑道。
說罷,梁青山把包裹放在了青石龕旁邊一張光淨的青石桌上,打開了青綢包裹,現出一個精製的淺色樟木箱,上麵貼著寬寬的青紙封條。梁青山撕下封條,盡管他十分小心,封條還是沒撕完整。封條之下,又現出一把精巧的青銅橫鎖。
“媽呀!什麽寶貝衣袍?這麽金貴!”矮個弟子歎道。
“不會是金縷玉衣吧?”高個弟子猜道。
“別胡說嚇猜!馬上就看到了!”
梁青山說著,從腰間解下一枚與玉佩拴在一起的金色小鑰匙,輕輕地打開鎖,掀開了箱蓋,箱裏又現出一個更為柔軟的青綢包裹。他直接在箱子裏打開包裹,果然是一件疊得整整齊齊的白色衣袍。梁青山輕輕地拿出來,兩手抓著上端的衣肩輕輕的一抖,一件白色的紗綢長袍立即展現在眼前。白色的紗袍迎風飄蕩,在陽光照耀下銀光閃閃,晶瑩剔透,紋理清晰可鑒,質感更顯得與世無雙。
“三公子,穿上它吧!”
“讓我穿?”
“穿在外麵就行。”
梁青山說完,幫著李丙童直接套在了身上。
“有點大哦!仙使!”李丙童笑道。白袍袖子長得裹住了手,快趕上唱古戲的水袖了,下擺也長及腳麵。
梁青山道:“不要緊,一會兒它會自行縮身合體的,你先挽挽袖口吧!”
李丙童問:“這是什麽衣裳?”
梁青山道:“靈犀衫。”
兩名守山弟子齊聲驚唿:“紫陽派的鎮山寶衣紫陽靈犀衫!”
梁青山道:“正是。我們青陽派僅有三套六件靈犀衫,這是其中的一件。”
矮個弟子仲衛對高個弟子歎道:“孟守,今天我們倆算開了眼界了!”
李丙童也大吃一驚,沒想到當初的姐姐金巧巧要送給他和貞兒姑娘的靈犀衫,是如此貴重珍奇之物,不由地感慨萬千。他想起了金巧巧的話,問道:“仙使,我聽說把它穿在身上,飛身於雷火之中不怕擊燒,沉身於冰水之中不浸濕寒,踏行於江河湖海的水麵上也不沉,跌落於半天虛空之中還能浮風保命。身長高了它會跟著長,身瘦縮時它也會跟著收。真得是這樣嗎?”
梁青山道:“確實如此,這也是今天給你穿他的理由,一會兒你就能感受到了。”接著又把樟木箱子重新鎖好,係好完麵的包裹,收迴了鑰匙。然後向兩位守山弟子拱手道別:“兩位迴山時,請將白馬與包裹箱子一起送往穀神宮。”
兩人齊聲道:“尊命!”
梁青山帶著李丙童步行踏入了“妙門”裏,實際上是走進了一條一、兩丈寬的石澗深穀。
李丙童邊走邊問:“仙使,聽說以前妙門峰是對世人開放的,為什麽現在派人把守山門而嚴禁世人進入了呢?”
仙使梁青山道:“以前除了靈虛閣,妙門峰和縹緲峰等都是對外開放的,現在天下並不太平了,盜匪橫行,恐怖奔襲,殺人越貨,拐騙坑蒙,青陽派的諸峰已有三十多年不公開對外開閣納眾了。”
走了幾十步後,澗穀出現了一個“人”字形的叉口,叉向右側的斜澗石壁上,刻著兩個金色的大字:“萬象”;叉向左側的斜澗石壁上,刻著兩個黑褐的大字:“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