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碗就碎在她腳邊,平樂一時愣住,終於安靜了。
宗政去疾抱拳躬身道,“皇上息怒,公主也是無心。我確實是知公主已有夫家,隻是對公主又是一見過後念念不忘,無法從心裏割舍去。我也曉得皇上為難,在扶戚,若是兩個男子同時欽慕一名女子,便會為那女子比試,勝出者自然抱的美人歸。我聽聞貴國倒也有女子比武招親,不曉得皇上是否允諾我和元狀元比武?”
元帝儀笑道,“我聽王子這說法,倒是想起有些平民百姓閑暇無聊時也會設下賭金來比掰手腕。”那平樂相當多少賭金?一兩還是十兩?
皇帝婉轉的拒絕了,“公主的婚事若也像百姓打擂台招親,有失體統。”
宗政去疾道,“皇上若是怕事情傳揚出去會影響公主名聲,我與狀元私下比試就好,誰輸誰贏全憑本事天意。若我敗了,那便是上天注定,我與公主無緣,我自然也會死心了。”
“狀元不懂武。”皇帝本想以此把這提議推了。
誰曉得元帝儀下一句卻是接道,“我本不該插嘴,但是不說唯恐犯了欺君之罪,牧笙小時體弱,我就為他找了一個會武功的師父。雖說他武功不高,三腳貓的功夫還是會點的。”
皇帝沉默,顯然是一時不曉得怎麽作答。
宗政去疾想了想,道,“這樣吧。我聽聞元大人高中時,騎馬遊街很是氣宇軒昂,他該是懂得騎術的,不比武功,比騎術也可。此次來皇都,除了要進獻給陛下的珍寶,我還帶了幾匹扶戚的駿馬,如今就養在湛王府裏,狀元爺可自行挑選馬匹,若都看不上的,為求公平,到湛王府挑選我帶來的馬匹比試也可。我與狀元比兩場,隻要是有一場輸了,我都打消念頭。”
宗政去疾看著是執意要比試了,皇帝看了看元帝儀手裏拿著的那碗枸杞甲魚湯,突然也不急著迴絕了,“王子的提議,朕會好好想想的。”他看向平樂道,“你仗著寵愛,越來越不把朕的旨意放心裏了。你殿裏的宮女太監勸不住你,也是他們失職,罰半年的奉銀,再杖打三十。”
平樂急了,張年急忙上前,橫了手攔著低聲勸了平樂,“公主,老奴先送公主迴去吧。”
平樂抹了眼角掛著的淚珠子,哭著跑出去了。宗政去疾抬眼,見元帝儀捧著那碗半涼的湯,繼續悠哉的喝著。
她離宮時經過長廊,拐彎時見到平樂和那負責送平樂迴寢殿的張年在出口那等著。張年本應該是把人送迴宮了,卻是因為在皇帝跟前侍奉多年,看著平樂長大,經不住平樂哀求,心一軟就答應了平樂見過元帝儀再迴去。
張年彎下腰,對平樂道了一句,“奴才為公主把風,公主可要記得長話短說。”他終還是要把平樂送迴去,再對服侍平樂的奴才行杖刑,隻是送晚些,應該也不至於釀成什麽大禍,這才答應了平樂。
張年退下,平樂上前開口就是責怪,“你為何不幫我說話!你不是口口聲聲說牧笙是你兒子麽,你就這般見不得他的婚事。”
明明她現在說一句,勝過別人說千句萬句,隻要她剛才為她說話,父皇或許就會迴絕了扶戚王子。
元帝儀實在是覺得好笑,為何要幫她說話,這是她的責任還是義務?“牧笙成親,我做娘的當然高興。我把元府裏裏外外都布置好了,隻是我高興是因為我兒子要娶兒媳婦了,跟他娶的是誰,沒關係。”
平樂氣結,“你……”
她慢條斯理道,“我什麽?你不是從來不把我當婆婆麽,這時候倒是想起我是牧笙的娘了。你是來求我的,還是來找我吵架?”
平樂從沒打算低聲下氣求她,“你不幫我,自然有其他人會幫我。”
元帝儀抱著手道,“教過你幾年的大學士鳳靡初,還是你好朋友陸夢憐的哥哥陸存熙?你就從來沒自己先動動腦子想想辦法麽?還是你習慣了遇到麻煩就趾氣高揚吩咐別人幫你解決?從前是叫皇上和太後幫你收拾爛攤子,現在皇上和太後不幫你了,你就開始去命令別人了?你連人家對你是真心假意都分不清楚。”
“他們才不像你表裏不一,他們是真心疼我為我好,你不幫,他們會幫。”平樂咬了咬嘴唇,鼻孔對著她重重的哼了一聲就走了。
她對這種比小孩子鬧脾氣好不到哪的反抗方式置之一笑,這宮中最是容不下天真和幼稚了,太後的寵溺都不知是愛還是害。
……
元牧笙跟她說起皇帝早朝時居然是同意了平樂的親事,改由他和宗政去疾比試來定,元帝儀那時正拿著一本三十六計溫故知新,笑了笑,知道那一****借著那碗湯借題發揮是有功效了。
“那不是好了,你一直頭疼怎麽推了平樂的婚事。現在方法有了,你輸給宗政去疾,別輸得這麽顯而易見,別人也無話可說。”
反正是皇帝老頭下的旨,他輸了,也隻能說一句天意,才會快到手的媳婦被人搶了。到時嘲笑或許是有的,但也總比娶了一個不鍾意的老婆對著一輩子苦的強。
元牧笙猶豫道,“我輸了,平樂就要嫁去扶戚。”
元帝儀隻覺得他管得寬,不懂得怎麽退親時他煩惱,現在有法子了他還在煩惱。她最是見不慣這樣的了,涼涼說道,“這世上的事,要不就苦自己,要不就苦別人。你若可憐芸芸眾生,倒是可以娶了平樂禍害自己來成全別人。”
“我隻是覺得宗政去疾娶平樂不單純。”
“隻有平樂麽?那皇帝老頭底下哪一個兒子女兒的婚事是單純的?受寵的嫁妝豐厚些,不受寵的,嫁妝少一些。”
在她看來那差別最多也就像平樂的嫁衣,在袖子那裏多鑲幾顆東珠。隻是平樂倒也為那幾顆珠子歡天喜地,沒想過蓋了紅布的燒豬和不蓋紅布的燒豬一樣都是燒豬,用來奉神的貢品。
元牧笙道,“其實我想這些也沒用,聽聞那宗政王子武藝高強,師承扶戚第一勇士。”
元帝儀陰陽怪氣道,“那你就是說我教得不好,不是名師,所以出不了高徒了是麽?”她笑盈盈的看著元牧笙,把三十六計合上,往茶幾一扔。元牧笙自知說錯,借口還有公事處理,溜迴書房了。
元帝儀喃了一句,“膽小鬼。”隻是想起元牧笙最後那句第一勇士,嘴角揚起興味。“扶戚第一麽……”
宗政去疾抱拳躬身道,“皇上息怒,公主也是無心。我確實是知公主已有夫家,隻是對公主又是一見過後念念不忘,無法從心裏割舍去。我也曉得皇上為難,在扶戚,若是兩個男子同時欽慕一名女子,便會為那女子比試,勝出者自然抱的美人歸。我聽聞貴國倒也有女子比武招親,不曉得皇上是否允諾我和元狀元比武?”
元帝儀笑道,“我聽王子這說法,倒是想起有些平民百姓閑暇無聊時也會設下賭金來比掰手腕。”那平樂相當多少賭金?一兩還是十兩?
皇帝婉轉的拒絕了,“公主的婚事若也像百姓打擂台招親,有失體統。”
宗政去疾道,“皇上若是怕事情傳揚出去會影響公主名聲,我與狀元私下比試就好,誰輸誰贏全憑本事天意。若我敗了,那便是上天注定,我與公主無緣,我自然也會死心了。”
“狀元不懂武。”皇帝本想以此把這提議推了。
誰曉得元帝儀下一句卻是接道,“我本不該插嘴,但是不說唯恐犯了欺君之罪,牧笙小時體弱,我就為他找了一個會武功的師父。雖說他武功不高,三腳貓的功夫還是會點的。”
皇帝沉默,顯然是一時不曉得怎麽作答。
宗政去疾想了想,道,“這樣吧。我聽聞元大人高中時,騎馬遊街很是氣宇軒昂,他該是懂得騎術的,不比武功,比騎術也可。此次來皇都,除了要進獻給陛下的珍寶,我還帶了幾匹扶戚的駿馬,如今就養在湛王府裏,狀元爺可自行挑選馬匹,若都看不上的,為求公平,到湛王府挑選我帶來的馬匹比試也可。我與狀元比兩場,隻要是有一場輸了,我都打消念頭。”
宗政去疾看著是執意要比試了,皇帝看了看元帝儀手裏拿著的那碗枸杞甲魚湯,突然也不急著迴絕了,“王子的提議,朕會好好想想的。”他看向平樂道,“你仗著寵愛,越來越不把朕的旨意放心裏了。你殿裏的宮女太監勸不住你,也是他們失職,罰半年的奉銀,再杖打三十。”
平樂急了,張年急忙上前,橫了手攔著低聲勸了平樂,“公主,老奴先送公主迴去吧。”
平樂抹了眼角掛著的淚珠子,哭著跑出去了。宗政去疾抬眼,見元帝儀捧著那碗半涼的湯,繼續悠哉的喝著。
她離宮時經過長廊,拐彎時見到平樂和那負責送平樂迴寢殿的張年在出口那等著。張年本應該是把人送迴宮了,卻是因為在皇帝跟前侍奉多年,看著平樂長大,經不住平樂哀求,心一軟就答應了平樂見過元帝儀再迴去。
張年彎下腰,對平樂道了一句,“奴才為公主把風,公主可要記得長話短說。”他終還是要把平樂送迴去,再對服侍平樂的奴才行杖刑,隻是送晚些,應該也不至於釀成什麽大禍,這才答應了平樂。
張年退下,平樂上前開口就是責怪,“你為何不幫我說話!你不是口口聲聲說牧笙是你兒子麽,你就這般見不得他的婚事。”
明明她現在說一句,勝過別人說千句萬句,隻要她剛才為她說話,父皇或許就會迴絕了扶戚王子。
元帝儀實在是覺得好笑,為何要幫她說話,這是她的責任還是義務?“牧笙成親,我做娘的當然高興。我把元府裏裏外外都布置好了,隻是我高興是因為我兒子要娶兒媳婦了,跟他娶的是誰,沒關係。”
平樂氣結,“你……”
她慢條斯理道,“我什麽?你不是從來不把我當婆婆麽,這時候倒是想起我是牧笙的娘了。你是來求我的,還是來找我吵架?”
平樂從沒打算低聲下氣求她,“你不幫我,自然有其他人會幫我。”
元帝儀抱著手道,“教過你幾年的大學士鳳靡初,還是你好朋友陸夢憐的哥哥陸存熙?你就從來沒自己先動動腦子想想辦法麽?還是你習慣了遇到麻煩就趾氣高揚吩咐別人幫你解決?從前是叫皇上和太後幫你收拾爛攤子,現在皇上和太後不幫你了,你就開始去命令別人了?你連人家對你是真心假意都分不清楚。”
“他們才不像你表裏不一,他們是真心疼我為我好,你不幫,他們會幫。”平樂咬了咬嘴唇,鼻孔對著她重重的哼了一聲就走了。
她對這種比小孩子鬧脾氣好不到哪的反抗方式置之一笑,這宮中最是容不下天真和幼稚了,太後的寵溺都不知是愛還是害。
……
元牧笙跟她說起皇帝早朝時居然是同意了平樂的親事,改由他和宗政去疾比試來定,元帝儀那時正拿著一本三十六計溫故知新,笑了笑,知道那一****借著那碗湯借題發揮是有功效了。
“那不是好了,你一直頭疼怎麽推了平樂的婚事。現在方法有了,你輸給宗政去疾,別輸得這麽顯而易見,別人也無話可說。”
反正是皇帝老頭下的旨,他輸了,也隻能說一句天意,才會快到手的媳婦被人搶了。到時嘲笑或許是有的,但也總比娶了一個不鍾意的老婆對著一輩子苦的強。
元牧笙猶豫道,“我輸了,平樂就要嫁去扶戚。”
元帝儀隻覺得他管得寬,不懂得怎麽退親時他煩惱,現在有法子了他還在煩惱。她最是見不慣這樣的了,涼涼說道,“這世上的事,要不就苦自己,要不就苦別人。你若可憐芸芸眾生,倒是可以娶了平樂禍害自己來成全別人。”
“我隻是覺得宗政去疾娶平樂不單純。”
“隻有平樂麽?那皇帝老頭底下哪一個兒子女兒的婚事是單純的?受寵的嫁妝豐厚些,不受寵的,嫁妝少一些。”
在她看來那差別最多也就像平樂的嫁衣,在袖子那裏多鑲幾顆東珠。隻是平樂倒也為那幾顆珠子歡天喜地,沒想過蓋了紅布的燒豬和不蓋紅布的燒豬一樣都是燒豬,用來奉神的貢品。
元牧笙道,“其實我想這些也沒用,聽聞那宗政王子武藝高強,師承扶戚第一勇士。”
元帝儀陰陽怪氣道,“那你就是說我教得不好,不是名師,所以出不了高徒了是麽?”她笑盈盈的看著元牧笙,把三十六計合上,往茶幾一扔。元牧笙自知說錯,借口還有公事處理,溜迴書房了。
元帝儀喃了一句,“膽小鬼。”隻是想起元牧笙最後那句第一勇士,嘴角揚起興味。“扶戚第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