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ck,duck,duck,duck,duck,duck,duck,goose.”
“it,duck,duck,duck,duck,duck,duck,goose.”
“it,millie.”
“millie goose.”
“it is millie.”
“millie is it.”
“millie——!you are it——!!!”
米莉做了一個夢,夢裏她在做小時候的遊戲 duckduckgoose 。遊戲的玩法是小朋友們圍成一個圈,坐在地上,一個小朋友當“它”,在其他小朋友身後走,走到哪個小朋友身後,就用手摸摸那個小朋友的頭,同時說“鴨子”,當在某一個小朋友身後時,“它”沒有說“鴨子”,而是說“鵝”,那這個小朋友就需要起身去追“它”,如果“它”在被追上前就坐到了原本“鵝”的位置,那麽“鵝”就是新的“它”;如果“鵝”追上了“它”,那麽“鵝”就恢複成了“鴨子”,而“它”繼續,指定下一個“鵝”。
小時候的米莉每次玩這個遊戲都很認真,而她跑步很快,所以她迴迴當“鵝”,都能追上“它”。漸漸地,“它”不再指定米莉當“鵝”了,在這個遊戲中,米莉永遠坐在地上,唯一的作用,就是成為圓圈的裏的一個點。再後來,小朋友們玩 duckduckgoose,都不會帶上米莉了。
可是她很渴望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於是,她故意不追上“它”,隻有這樣,才會有小朋友願意和她玩。
米莉揉揉刺痛的顳部,怎麽會做起這樣的夢來。她起床,去醫療室看了會兒,其實主要是為了陪陪鄔百靈。和剛經曆打擊就病重的人相比,剛經曆打擊還需要硬撐起責任照顧別人的人,更需要陪伴,米莉是這樣覺得的,當然,也可能是出於她對沈宣墨的偏見。
她從小就把沈宣墨當成競爭對手,這個大她十多歲的人,自她有記憶以來,就一直以異常優秀的形象出現在別人口中。米莉天生爭強好勝,所以她夢想有朝一日能超過他。他畫畫,她學理,他濫交,她從不戀愛,他三十六歲臥床不起沒有自主能力,她二十一歲身體健康獨自在異國上學創業。
在同齡人裏她一定是優秀的,米莉敢保證,並且等到自己三十六歲的時候,她一定比現在這個沈宣墨要更清醒。她心裏對沈宣墨的暗暗較勁,促使她在很多想要放棄的時刻咬牙挺了下來。
然而,除了她,沒有人會把她和他當成對手。
每當她向父母說起,自己的結業考試成績比沈宣墨當年要高,諸如此類的話時,她的父母不會引以為傲,而是用一種心知肚明的眼神看著她,仿佛在說:我們知道你為什麽這麽關注沈宣墨,做得好寶貝。
也有人在假想中給米莉樹起了敵人,但不是沈宣墨,而是沈宣墨身邊的其他年輕且麵貌姣好的人,尤其是家庭出身不錯的女人。
這樣一來,米莉所做的所有努力,都不是為了超越沈宣墨,而是為了成為沈宣墨最優的選擇。
米莉痛恨,恨她無論怎麽優秀,都無法證明她比沈宣墨更好,相反她會被投以與父母相同的心知肚明的目光,被自以為是地了解她這樣做的緣由。
她痛恨,然而這並不令她害怕。令她害怕的,是自己心裏始終有一道聲音,鬼影一般地在她身體裏響起,用她自己的音色告訴她,你會輸。
因為這道聲音,她在很多時刻沒有辦法清醒決絕地做出選擇,就如父母去北歐前的那一次,這是她拖延父母催婚的絕佳機會,而她臨到頭居然退縮了,甚至是沈宣墨勸說的她。她當時想做什麽?她想把結婚與否的選擇權交給沈宣墨!她在印證他人心知肚明的目光,她在否認過去自己做的一切!
至今米莉仍然想不清楚自己當時為何那樣,麵對千載難逢的機會,唯一的阻礙竟會是她自己。她究竟在害怕什麽,如同一堵透明的牆立在她麵前,她怕的也許不是撞到那麵牆後遍體鱗傷,她怕的是不確定那裏是否有一道牆。
米莉注視著病床上的沈宣墨。沈宣墨向鄔百靈伸手,說:“tong……tong……”鄔百靈以為他很痛,忙拿來止痛藥,沈宣墨搖搖頭,搖頭時需要整個上半身一起動,他說:“tong……水,多,桶……”鄔百靈理解片刻,終於明白沈宣墨想要排泄,他忘了廁所怎麽說,隻記得馬桶裏的“桶”字。於是鄔百靈扶他去廁所,而米莉就看著這一切。
柳醫生向鄔百靈交代,他會給沈宣墨做輸液治療,如果仍然沒什麽效果,那很有可能沈宣墨的狀態就無法再好轉了。他們對著沈宣墨的腦電圖又說了許多。
現在沈宣墨是個廢人了,為了風風光光死去而申請的展覽館也被拒了,想要自己的畫盡快被展出,他就隻能把畫捐了,到頭來他畫了一輩子的畫,卻落得個這樣的結局。
米莉沒有說出來,其實她有辦法幫助到他。不幫,不幫!這時候不幫,她就贏了,對吧?看誰還會認為,她傾心於沈宣墨?別去幫他,別心軟,你就會贏的!
可是她害怕的莫名的憂慮感又襲來了,她真的會滿足於此嗎?她真的不會後悔嗎?她這樣做真的是對自己最好的選擇嗎?很顯然沒有人能迴答她。
米莉痛苦地叫了出聲,兩隻手拉扯發根,鄔百靈和柳醫生急忙關心她,沈宣墨則依舊是那副不明白在發生什麽,仿佛醉漢的神情。柳醫生對她說狀態不穩定的話最好不要再守著了,去做些與此無關的事,散散心吧。
雖然她失控的原因並非如此,但她的確需要離開。她去花園曬曬太陽,碰見了小妹,小妹跑過來拉她的手,說想她,她有氣無力地笑笑,跟著小妹去找小日向了。
小妹想要玩一個叫“丟手絹”的遊戲,她說這個遊戲需要大家圍成一個圈,然而就算加上小白,不,白白,不,伊麗莎白,她們總共也才四個人,要圍成圈,至少得要六至八人。小妹毫無苦惱之意,拿來幾個她編好的大花環,充當人丁。小妹告訴她,“丟手絹”這個遊戲,要有一個人當鬼,在其他人身後走,鬼會悄悄把手絹丟在一個人的身後,等那個人發現後,就要追鬼,鬼就要跑,追上了,鬼就繼續當鬼,沒追上,那個人就當新的鬼。
當小妹唱起“丟、丟、丟手絹”的童謠,繞著圍起的圈蹦蹦跳跳時,米莉驚覺這就是她小時候玩的 duckduckgoose 。
原來中國版本不用喊鴨子、鵝,悄悄丟手絹就行了,米莉這麽想道。“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麵,大家不要告訴她——”米莉百無聊賴地看小妹轉了好幾圈,突然,小妹唱歌的聲音裏有了笑意,她看見小妹在偷笑,隨即注意到小妹的手上已經沒有手絹了,這時她才想起來看看自己的身後,赫然有一條手絹。
她拿起來,追小妹,她當然也不能用全力去追。為了讓小妹覺得好玩,她也會偶爾追上幾迴,而小日向不懂中文,不知道遊戲規則,於是丟手絹成了小妹和米莉兩個人的遊戲。
遊戲持續了一小時,她們倆就跑了一小時,米莉喘著氣問小妹不累嗎,小妹說有一點,不過好玩!米莉便求助般看向小日向,小日向接收到她的信息,裝出嚴厲的樣子對小妹說:“time to study!stop the game!”
小妹沮喪地撿起了手絹,跟著小日向走,走了一會兒她迴頭,衝著米莉說:“下次再玩!我要多當鬼,做好多條假手絹騙你!”
米莉被她逗笑了,對她揮揮手,笑著笑著,米莉笑不出來了。
“騙你,騙你,騙你,騙你,騙你……”
她本來覺得中國版的 duckduckgoose 很陰暗,要神不知鬼不覺地選擇“goose”,還得“大家不要告訴她”。然而,因為這個設計,“it”成為了這個遊戲裏趣味性最高的角色,正如小妹所說,她想要多當鬼。
為什麽她小時候大家都不願意成為“it”?為什麽她那個版本裏,“it”要規定每個人是“duck”還是“goose”,“goose”要想盡辦法恢複“duck”身份?
“millie is it!”
在米莉為了融入而選擇放水後,孩子們無比開心地說了這句話。
米莉突然想清楚了。她是他們眼裏的“it”,是“它”,是異類,“it”就是“goose”。而數量眾多的“duck”們編織了一個謊言,哄騙“goose”渴望成為“duck”。
她心裏一直存在的,說她會輸的那道聲音,就是“duck”們編織的謊言。
沈宣墨的輸液治療已經完成,柳醫生看著各項指標,抿緊了嘴唇。
效果甚微。
鄔百靈的狀態很糟糕,但他還得幫沈宣墨擦身體換床單,因為沈宣墨剛剛由於抽搐而嘔吐了。
“我就不在這裏礙事了,”米莉笑著說,“我走啦!”她的笑容在低沉的氣氛裏,顯得幸福過頭了。不過,她並不是幸災樂禍,而是偷偷準備給他們一個驚喜。
我還有一輩子的時間可以去追趕,盡管讓沈宣墨取得輝煌的成績,我不怕。
米莉走後約兩小時,一封信送到了都夷斯文化局,這封信來自英格蘭藝術協會。當晚,心力交瘁的鄔百靈堪堪想起打開信箱收信,發現信箱裏有一封文化局寄來的信件。他疑惑著打開來看,驚訝地得知他們的申請被批準了。
與此同時,柳醫生心事重重地查看著沈宣墨的檢查結果,病床上的沈宣墨動了動,他前去查看,沈宣墨隻睜開了眼睛,在柳醫生的詫異中,他叫道:“鄔百靈。”眼底一片清明。
“it,duck,duck,duck,duck,duck,duck,goose.”
“it,millie.”
“millie goose.”
“it is millie.”
“millie is it.”
“millie——!you are it——!!!”
米莉做了一個夢,夢裏她在做小時候的遊戲 duckduckgoose 。遊戲的玩法是小朋友們圍成一個圈,坐在地上,一個小朋友當“它”,在其他小朋友身後走,走到哪個小朋友身後,就用手摸摸那個小朋友的頭,同時說“鴨子”,當在某一個小朋友身後時,“它”沒有說“鴨子”,而是說“鵝”,那這個小朋友就需要起身去追“它”,如果“它”在被追上前就坐到了原本“鵝”的位置,那麽“鵝”就是新的“它”;如果“鵝”追上了“它”,那麽“鵝”就恢複成了“鴨子”,而“它”繼續,指定下一個“鵝”。
小時候的米莉每次玩這個遊戲都很認真,而她跑步很快,所以她迴迴當“鵝”,都能追上“它”。漸漸地,“它”不再指定米莉當“鵝”了,在這個遊戲中,米莉永遠坐在地上,唯一的作用,就是成為圓圈的裏的一個點。再後來,小朋友們玩 duckduckgoose,都不會帶上米莉了。
可是她很渴望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於是,她故意不追上“它”,隻有這樣,才會有小朋友願意和她玩。
米莉揉揉刺痛的顳部,怎麽會做起這樣的夢來。她起床,去醫療室看了會兒,其實主要是為了陪陪鄔百靈。和剛經曆打擊就病重的人相比,剛經曆打擊還需要硬撐起責任照顧別人的人,更需要陪伴,米莉是這樣覺得的,當然,也可能是出於她對沈宣墨的偏見。
她從小就把沈宣墨當成競爭對手,這個大她十多歲的人,自她有記憶以來,就一直以異常優秀的形象出現在別人口中。米莉天生爭強好勝,所以她夢想有朝一日能超過他。他畫畫,她學理,他濫交,她從不戀愛,他三十六歲臥床不起沒有自主能力,她二十一歲身體健康獨自在異國上學創業。
在同齡人裏她一定是優秀的,米莉敢保證,並且等到自己三十六歲的時候,她一定比現在這個沈宣墨要更清醒。她心裏對沈宣墨的暗暗較勁,促使她在很多想要放棄的時刻咬牙挺了下來。
然而,除了她,沒有人會把她和他當成對手。
每當她向父母說起,自己的結業考試成績比沈宣墨當年要高,諸如此類的話時,她的父母不會引以為傲,而是用一種心知肚明的眼神看著她,仿佛在說:我們知道你為什麽這麽關注沈宣墨,做得好寶貝。
也有人在假想中給米莉樹起了敵人,但不是沈宣墨,而是沈宣墨身邊的其他年輕且麵貌姣好的人,尤其是家庭出身不錯的女人。
這樣一來,米莉所做的所有努力,都不是為了超越沈宣墨,而是為了成為沈宣墨最優的選擇。
米莉痛恨,恨她無論怎麽優秀,都無法證明她比沈宣墨更好,相反她會被投以與父母相同的心知肚明的目光,被自以為是地了解她這樣做的緣由。
她痛恨,然而這並不令她害怕。令她害怕的,是自己心裏始終有一道聲音,鬼影一般地在她身體裏響起,用她自己的音色告訴她,你會輸。
因為這道聲音,她在很多時刻沒有辦法清醒決絕地做出選擇,就如父母去北歐前的那一次,這是她拖延父母催婚的絕佳機會,而她臨到頭居然退縮了,甚至是沈宣墨勸說的她。她當時想做什麽?她想把結婚與否的選擇權交給沈宣墨!她在印證他人心知肚明的目光,她在否認過去自己做的一切!
至今米莉仍然想不清楚自己當時為何那樣,麵對千載難逢的機會,唯一的阻礙竟會是她自己。她究竟在害怕什麽,如同一堵透明的牆立在她麵前,她怕的也許不是撞到那麵牆後遍體鱗傷,她怕的是不確定那裏是否有一道牆。
米莉注視著病床上的沈宣墨。沈宣墨向鄔百靈伸手,說:“tong……tong……”鄔百靈以為他很痛,忙拿來止痛藥,沈宣墨搖搖頭,搖頭時需要整個上半身一起動,他說:“tong……水,多,桶……”鄔百靈理解片刻,終於明白沈宣墨想要排泄,他忘了廁所怎麽說,隻記得馬桶裏的“桶”字。於是鄔百靈扶他去廁所,而米莉就看著這一切。
柳醫生向鄔百靈交代,他會給沈宣墨做輸液治療,如果仍然沒什麽效果,那很有可能沈宣墨的狀態就無法再好轉了。他們對著沈宣墨的腦電圖又說了許多。
現在沈宣墨是個廢人了,為了風風光光死去而申請的展覽館也被拒了,想要自己的畫盡快被展出,他就隻能把畫捐了,到頭來他畫了一輩子的畫,卻落得個這樣的結局。
米莉沒有說出來,其實她有辦法幫助到他。不幫,不幫!這時候不幫,她就贏了,對吧?看誰還會認為,她傾心於沈宣墨?別去幫他,別心軟,你就會贏的!
可是她害怕的莫名的憂慮感又襲來了,她真的會滿足於此嗎?她真的不會後悔嗎?她這樣做真的是對自己最好的選擇嗎?很顯然沒有人能迴答她。
米莉痛苦地叫了出聲,兩隻手拉扯發根,鄔百靈和柳醫生急忙關心她,沈宣墨則依舊是那副不明白在發生什麽,仿佛醉漢的神情。柳醫生對她說狀態不穩定的話最好不要再守著了,去做些與此無關的事,散散心吧。
雖然她失控的原因並非如此,但她的確需要離開。她去花園曬曬太陽,碰見了小妹,小妹跑過來拉她的手,說想她,她有氣無力地笑笑,跟著小妹去找小日向了。
小妹想要玩一個叫“丟手絹”的遊戲,她說這個遊戲需要大家圍成一個圈,然而就算加上小白,不,白白,不,伊麗莎白,她們總共也才四個人,要圍成圈,至少得要六至八人。小妹毫無苦惱之意,拿來幾個她編好的大花環,充當人丁。小妹告訴她,“丟手絹”這個遊戲,要有一個人當鬼,在其他人身後走,鬼會悄悄把手絹丟在一個人的身後,等那個人發現後,就要追鬼,鬼就要跑,追上了,鬼就繼續當鬼,沒追上,那個人就當新的鬼。
當小妹唱起“丟、丟、丟手絹”的童謠,繞著圍起的圈蹦蹦跳跳時,米莉驚覺這就是她小時候玩的 duckduckgoose 。
原來中國版本不用喊鴨子、鵝,悄悄丟手絹就行了,米莉這麽想道。“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麵,大家不要告訴她——”米莉百無聊賴地看小妹轉了好幾圈,突然,小妹唱歌的聲音裏有了笑意,她看見小妹在偷笑,隨即注意到小妹的手上已經沒有手絹了,這時她才想起來看看自己的身後,赫然有一條手絹。
她拿起來,追小妹,她當然也不能用全力去追。為了讓小妹覺得好玩,她也會偶爾追上幾迴,而小日向不懂中文,不知道遊戲規則,於是丟手絹成了小妹和米莉兩個人的遊戲。
遊戲持續了一小時,她們倆就跑了一小時,米莉喘著氣問小妹不累嗎,小妹說有一點,不過好玩!米莉便求助般看向小日向,小日向接收到她的信息,裝出嚴厲的樣子對小妹說:“time to study!stop the game!”
小妹沮喪地撿起了手絹,跟著小日向走,走了一會兒她迴頭,衝著米莉說:“下次再玩!我要多當鬼,做好多條假手絹騙你!”
米莉被她逗笑了,對她揮揮手,笑著笑著,米莉笑不出來了。
“騙你,騙你,騙你,騙你,騙你……”
她本來覺得中國版的 duckduckgoose 很陰暗,要神不知鬼不覺地選擇“goose”,還得“大家不要告訴她”。然而,因為這個設計,“it”成為了這個遊戲裏趣味性最高的角色,正如小妹所說,她想要多當鬼。
為什麽她小時候大家都不願意成為“it”?為什麽她那個版本裏,“it”要規定每個人是“duck”還是“goose”,“goose”要想盡辦法恢複“duck”身份?
“millie is it!”
在米莉為了融入而選擇放水後,孩子們無比開心地說了這句話。
米莉突然想清楚了。她是他們眼裏的“it”,是“它”,是異類,“it”就是“goose”。而數量眾多的“duck”們編織了一個謊言,哄騙“goose”渴望成為“duck”。
她心裏一直存在的,說她會輸的那道聲音,就是“duck”們編織的謊言。
沈宣墨的輸液治療已經完成,柳醫生看著各項指標,抿緊了嘴唇。
效果甚微。
鄔百靈的狀態很糟糕,但他還得幫沈宣墨擦身體換床單,因為沈宣墨剛剛由於抽搐而嘔吐了。
“我就不在這裏礙事了,”米莉笑著說,“我走啦!”她的笑容在低沉的氣氛裏,顯得幸福過頭了。不過,她並不是幸災樂禍,而是偷偷準備給他們一個驚喜。
我還有一輩子的時間可以去追趕,盡管讓沈宣墨取得輝煌的成績,我不怕。
米莉走後約兩小時,一封信送到了都夷斯文化局,這封信來自英格蘭藝術協會。當晚,心力交瘁的鄔百靈堪堪想起打開信箱收信,發現信箱裏有一封文化局寄來的信件。他疑惑著打開來看,驚訝地得知他們的申請被批準了。
與此同時,柳醫生心事重重地查看著沈宣墨的檢查結果,病床上的沈宣墨動了動,他前去查看,沈宣墨隻睜開了眼睛,在柳醫生的詫異中,他叫道:“鄔百靈。”眼底一片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