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過去三天,李聿再次看到那件被宋雙榕哭濕的襯衫,仍能感受到和他唿吸同頻的痛苦,宋雙榕每抽噎一聲,李聿的心就跟著抽痛一下。
但在當時,他的大腦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能讓宋雙榕停止悲傷,隻能手足無措地幫他拭去眼淚,又把他環抱進懷中。
眼淚浸透襯衫,傳來源源不斷的涼意時,李聿先是想到一條河。
兩人在一起的那個冬天過去之後,三月份的某天,宋雙榕邀請李聿去一座公園見麵,公園離學校不遠,但李聿結束會議趕到時,仍是遲了五分鍾。
他向宋雙榕道歉,宋雙榕答沒關係,又小聲說“怎麽今天還要加班啊”。李聿不明白那天較以往有何特別之處,問宋雙榕約他出來什麽事,宋雙榕笑眯眯地,說“沒事啊,就是突然很想跟你約會,所以叫你來”。
李聿在北華大學讀書數年,卻從未踏足過那座公園,倒是宋雙榕很熟悉的樣子,快李聿兩步,走在前麵,不停介紹園區裏花和樹的品種。
工作日遊客並不多,到人很少的一條小巷時,宋雙榕停下了,轉過身看著李聿,春日的陽光從樹葉的間隙中落下來,映得他的眼睛很亮。
宋雙榕叫李聿的名字,並不嚴肅地質問他:“你怎麽不來牽我的手?”
李聿一愣,掠過地上的樹影,走向他,說:“我以為你不想。”
“怎麽可能。”宋雙榕還是笑,主動拉過李聿的手,像幼兒園列隊的小朋友那樣,握得端莊,走出幾步,又一前一後地晃起來。
孩童時期,李聿因為身高和寡言,總是單獨排在隊尾的那一個,沒有人與他並肩,但他想,宋雙榕小的時候,應該是最受歡迎的小孩,誰都想和他搭檔,因為他總是握得很用力,和他牽手的人,一定不會走丟。
他們走到公園深處的一條河邊,宋雙榕說走累了,要求停下休息,於是兩人席地而坐,草坪半綠半黃,春季迴暖,河麵的冰幾乎全部融化了,水流聲清脆延綿。
宋雙榕撿了一條長草,低著頭,不知道在編什麽,他編好後,握在掌心裏,指向麵前的河流,突然問李聿:“我考考你,一條河的源頭到出口之間的實際長度和直接距離之比是多少?”
這是李聿小學時期就知道的常識,但看著宋雙榕睜大的眼睛,他沒有迴答,反問:“多少?”
宋雙榕馬上報出:“約等於3.14,接近數π的值。”
“我看了一點你的數學書,”他洋洋得意地告訴李聿,又做出幸災樂禍的口吻,“你怎麽連這個都不記得了,小心被數學學院開除。”
宋雙榕生動的模樣,讓李聿連日來的科研壓力得到舒緩,也嚐試著和他開玩笑,“我被開除,你考進去嗎?”
“那倒不用,”宋雙榕當即拒絕了,又承認道:“我其實也沒有看很多,就睡著了。”
“還看了什麽?”李聿問他。
宋雙榕想了想,向李聿解釋,是愛因斯坦首先提出了河流形成環形路徑的因素,但更具體的原因,他說不清了,隻總結道:“最後得出的平均值,就是3.14,啊,和他的生日一樣。”
李聿“嗯”一聲,表示認同。
“我還有一個發現,”宋雙榕又神秘地說,“你和愛因斯坦是同一天生日,都是今天。”
李聿坐直了一些,轉過頭看著他,沒有說話。
“怎麽能連生日也忘記了啊。”宋雙榕再次不怎麽嚴肅地批評李聿,又送上祝福。
他張開手掌,向李聿展示用草編就的、看不出是魚的魚,跑到河邊,把它放進水中,說“祝你擁有更廣闊的海洋”,然後讓它乘浪飄遠了。
兩年後,宋雙榕哭的時候,李聿就像又一次地站在了那條河邊,水汽撲麵而來。
宋雙榕的眼淚的流速一定小於河,但李聿還是迅速被淹沒了。
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李聿幾乎失去了生理機能,隻感受到宋雙榕因壓抑哭聲而激起的抽搐,於是他連“別哭”都說不出來了。
李聿把襯衫拿在手上,握了五分鍾,才下床開啟新一天的工作。
中午十二點時,他接到母親發來的消息,詢問是否有時間通話,李聿迴撥過去,她向李聿打聽放假的時間。父母退休之後,在南方的一座海島上購置了房產,李聿每年寒暑假前往兩次看望他們。
他告訴母親:“今年春節不能去了。”
母親問:“怎麽了,暑假的時候不是說這次會帶伴侶來?”
李聿不太想答,隻說:“有工作。”
兩人又聊了幾句,才掛斷電話。李聿收起手機,拒絕了同事的午飯邀約,獨自朝餐館走去-
春節將近,宋雙榕的劇本工作進行得還算順利,初稿完成後,他請幾位在行的同學過目,收獲了不錯的評價和中肯的意見,於是馬上開始進行二次打磨。
北華市的冬天日漸蕭索,天空時常是灰白色的,宋雙榕有時坐在電腦前,從天亮到下一個天亮,文檔中不斷變化的字句,成為了度量時間的唯一依據。
在又一天準備靠外賣度日的中午,陳北燕打來電話,言簡意賅地說明,有一位和宋雙榕同鄉的出品人,在看完劇本的雛形後,想找他聊一聊,宋雙榕記下對方的聯係方式,準備下午的工作時間再主動聯係。
關閉對話框,他上下翻了翻,手指停在李聿的名字上。
自那晚分別後,雖沒有再見麵,但李聿幾乎每天都聯係宋雙榕,也並無要事,通常在中午問他是吃飯了,晚上問有沒有時間通話。
宋雙榕專注於劇本中,看到消息時總是已經間隔很久,昨晚他提前設置了提示音,在李聿發來消息後,迴撥了過去,通話聲響了幾秒,李聿才接起來,卻不說話。
“李聿?”宋雙榕開口。
他“嗯”一聲,問:“今天不忙嗎?”
宋雙榕迴答:“還好。”
他還沒有想好下一句話,李聿又說:“我今天去看了你的畢業影片。”
“還在播啊?”宋雙榕頗感意外。
“在播,”李聿停頓了好一會兒,才像是盡力地想出了一句讚美,“很好看,很……深刻。”
宋雙榕不認為他真的看懂了,覺得好笑,也有些許動容,說:“謝謝。”
他們並沒有聊很久,結束通話前,李聿忽然叫了宋雙榕一聲,問他:“電影最後,那個人坐火車走了,是因為太失望了嗎?”
他問得像是很認真,宋雙榕不知道該怎麽迴答,一邊思考,一邊告訴李聿,“每個人對作品都有不同的理解,結尾並沒有標準答案。”
“但是,”他猶豫了一下,還是說:“我拍的時候,沒有那麽想。”
通話結束後,宋雙榕起身,走到床邊,從枕頭下拿出李聿給他的鑰匙,看了很久,又握了握,才放迴原位,繼續修改劇本。
中午接到陳北燕的來電之前,宋雙榕也準時收到了李聿的短信,照舊問他吃午飯沒有,宋雙榕迴“準備訂餐”,李聿說“好的”。
簡短的對話,宋雙榕反複看了幾遍,忽然想出門走走,他穿好外套,下了樓。
室外的風長長地刮起,校園內的街道空蕩,隻有枯枝迎風招搖,但正午的溫度尚可忍受。宋雙榕隔著圍巾,唿吸了幾口新鮮的空氣,朝校外走。
在校門口,偶遇一位北華市當地的同班同學,對方迴學校取資料,得知宋雙榕春節不迴家,盛情邀約他參加跨年夜的派對。
宋雙榕原本想婉拒,同學又稱許多同院係的好友都會到場。他最終還是應下了,因為並不想一個人孤零零地過年。
告別同學,宋雙榕準備到常去的餐館吃午飯,隔著一條馬路,他看見靠窗的座位上的身影有些熟悉,等走近了再看,真的是李聿。
他半垂著頭,有條不紊地夾菜,咀嚼,下頜線舒展又繃緊,他的黑色的羽絨服搭在椅背上。
宋雙榕的腳步停下了,與此同時,李聿轉過頭來,和他的視線撞在一起時,手中的筷子忽然頓住了,他用另一隻手對宋雙榕揮了一下。
“不是訂餐了嗎?”宋雙榕坐下後,李聿問他。
“難道不應該我問你嗎,”宋雙榕反問,“你怎麽會來這裏吃飯?”
依照往年的放假安排,李聿的研究所要值班到春節的前兩天,他的午飯通常在食堂解決,很少外食,更不可能出現在南校區附近的餐館中,吃普通的套餐。
“你上次帶我來,我覺得好吃,所以又來了。”李聿簡單地解釋。
“是嗎,”宋雙榕頗感無奈,“但你過來很遠,下午不會遲到嗎?”
“不遠。”李聿說。
宋雙榕來得晚,餐上來時,李聿已經吃好了,他堅持不會遲到,安靜地坐在對麵,看著宋雙榕。
被他看得不自在,宋雙榕吃得很急,想盡快結束午飯,快吃完時,李聿起身,從暖櫃中拿了一瓶熱的豆奶,打開後插上吸管,放在宋雙榕手邊。
像是欲言又止,他的手放在桌麵上,幾番握緊又鬆開,最終還是開口了,“宋雙榕,你還是要好好吃飯。”
“你又瘦了。”他說。
近幾天,宋雙榕的確飲食混亂,也累瘦了一點,他不知道李聿是從哪裏看出來的,指腹在筷頭停頓著,摩挲著,忽然就又有了想流淚的衝動。
他不明白為什麽,以前被李聿管束與詰責時,從來沒有想哭過,反而是李聿說著柔軟的話,他的心卻像是被摁下去了深深淺淺的坑窪,滲出許多水。
宋雙榕抓起玻璃瓶,猛地吞咽幾下後,才壓下眼底的熱意,抬起頭,輕聲說“嗯”。
次日中午,宋雙榕和出品人聯係後,看了一眼時間,正準備訂外賣時,手停下了。猶豫再三,他還是抓起羽絨服下了樓。
天氣較前一天明朗了幾分,不再那麽陰晦沉悶,空氣中甚至還有淡淡的臘梅的香氣。
宋雙榕走進前一天光顧過的餐館,果然又見到李聿。他端坐在同樣的位置,桌麵上隻有一瓶豆奶,不知道是還沒有來得及點餐,又或是正在等人。
但在當時,他的大腦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能讓宋雙榕停止悲傷,隻能手足無措地幫他拭去眼淚,又把他環抱進懷中。
眼淚浸透襯衫,傳來源源不斷的涼意時,李聿先是想到一條河。
兩人在一起的那個冬天過去之後,三月份的某天,宋雙榕邀請李聿去一座公園見麵,公園離學校不遠,但李聿結束會議趕到時,仍是遲了五分鍾。
他向宋雙榕道歉,宋雙榕答沒關係,又小聲說“怎麽今天還要加班啊”。李聿不明白那天較以往有何特別之處,問宋雙榕約他出來什麽事,宋雙榕笑眯眯地,說“沒事啊,就是突然很想跟你約會,所以叫你來”。
李聿在北華大學讀書數年,卻從未踏足過那座公園,倒是宋雙榕很熟悉的樣子,快李聿兩步,走在前麵,不停介紹園區裏花和樹的品種。
工作日遊客並不多,到人很少的一條小巷時,宋雙榕停下了,轉過身看著李聿,春日的陽光從樹葉的間隙中落下來,映得他的眼睛很亮。
宋雙榕叫李聿的名字,並不嚴肅地質問他:“你怎麽不來牽我的手?”
李聿一愣,掠過地上的樹影,走向他,說:“我以為你不想。”
“怎麽可能。”宋雙榕還是笑,主動拉過李聿的手,像幼兒園列隊的小朋友那樣,握得端莊,走出幾步,又一前一後地晃起來。
孩童時期,李聿因為身高和寡言,總是單獨排在隊尾的那一個,沒有人與他並肩,但他想,宋雙榕小的時候,應該是最受歡迎的小孩,誰都想和他搭檔,因為他總是握得很用力,和他牽手的人,一定不會走丟。
他們走到公園深處的一條河邊,宋雙榕說走累了,要求停下休息,於是兩人席地而坐,草坪半綠半黃,春季迴暖,河麵的冰幾乎全部融化了,水流聲清脆延綿。
宋雙榕撿了一條長草,低著頭,不知道在編什麽,他編好後,握在掌心裏,指向麵前的河流,突然問李聿:“我考考你,一條河的源頭到出口之間的實際長度和直接距離之比是多少?”
這是李聿小學時期就知道的常識,但看著宋雙榕睜大的眼睛,他沒有迴答,反問:“多少?”
宋雙榕馬上報出:“約等於3.14,接近數π的值。”
“我看了一點你的數學書,”他洋洋得意地告訴李聿,又做出幸災樂禍的口吻,“你怎麽連這個都不記得了,小心被數學學院開除。”
宋雙榕生動的模樣,讓李聿連日來的科研壓力得到舒緩,也嚐試著和他開玩笑,“我被開除,你考進去嗎?”
“那倒不用,”宋雙榕當即拒絕了,又承認道:“我其實也沒有看很多,就睡著了。”
“還看了什麽?”李聿問他。
宋雙榕想了想,向李聿解釋,是愛因斯坦首先提出了河流形成環形路徑的因素,但更具體的原因,他說不清了,隻總結道:“最後得出的平均值,就是3.14,啊,和他的生日一樣。”
李聿“嗯”一聲,表示認同。
“我還有一個發現,”宋雙榕又神秘地說,“你和愛因斯坦是同一天生日,都是今天。”
李聿坐直了一些,轉過頭看著他,沒有說話。
“怎麽能連生日也忘記了啊。”宋雙榕再次不怎麽嚴肅地批評李聿,又送上祝福。
他張開手掌,向李聿展示用草編就的、看不出是魚的魚,跑到河邊,把它放進水中,說“祝你擁有更廣闊的海洋”,然後讓它乘浪飄遠了。
兩年後,宋雙榕哭的時候,李聿就像又一次地站在了那條河邊,水汽撲麵而來。
宋雙榕的眼淚的流速一定小於河,但李聿還是迅速被淹沒了。
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李聿幾乎失去了生理機能,隻感受到宋雙榕因壓抑哭聲而激起的抽搐,於是他連“別哭”都說不出來了。
李聿把襯衫拿在手上,握了五分鍾,才下床開啟新一天的工作。
中午十二點時,他接到母親發來的消息,詢問是否有時間通話,李聿迴撥過去,她向李聿打聽放假的時間。父母退休之後,在南方的一座海島上購置了房產,李聿每年寒暑假前往兩次看望他們。
他告訴母親:“今年春節不能去了。”
母親問:“怎麽了,暑假的時候不是說這次會帶伴侶來?”
李聿不太想答,隻說:“有工作。”
兩人又聊了幾句,才掛斷電話。李聿收起手機,拒絕了同事的午飯邀約,獨自朝餐館走去-
春節將近,宋雙榕的劇本工作進行得還算順利,初稿完成後,他請幾位在行的同學過目,收獲了不錯的評價和中肯的意見,於是馬上開始進行二次打磨。
北華市的冬天日漸蕭索,天空時常是灰白色的,宋雙榕有時坐在電腦前,從天亮到下一個天亮,文檔中不斷變化的字句,成為了度量時間的唯一依據。
在又一天準備靠外賣度日的中午,陳北燕打來電話,言簡意賅地說明,有一位和宋雙榕同鄉的出品人,在看完劇本的雛形後,想找他聊一聊,宋雙榕記下對方的聯係方式,準備下午的工作時間再主動聯係。
關閉對話框,他上下翻了翻,手指停在李聿的名字上。
自那晚分別後,雖沒有再見麵,但李聿幾乎每天都聯係宋雙榕,也並無要事,通常在中午問他是吃飯了,晚上問有沒有時間通話。
宋雙榕專注於劇本中,看到消息時總是已經間隔很久,昨晚他提前設置了提示音,在李聿發來消息後,迴撥了過去,通話聲響了幾秒,李聿才接起來,卻不說話。
“李聿?”宋雙榕開口。
他“嗯”一聲,問:“今天不忙嗎?”
宋雙榕迴答:“還好。”
他還沒有想好下一句話,李聿又說:“我今天去看了你的畢業影片。”
“還在播啊?”宋雙榕頗感意外。
“在播,”李聿停頓了好一會兒,才像是盡力地想出了一句讚美,“很好看,很……深刻。”
宋雙榕不認為他真的看懂了,覺得好笑,也有些許動容,說:“謝謝。”
他們並沒有聊很久,結束通話前,李聿忽然叫了宋雙榕一聲,問他:“電影最後,那個人坐火車走了,是因為太失望了嗎?”
他問得像是很認真,宋雙榕不知道該怎麽迴答,一邊思考,一邊告訴李聿,“每個人對作品都有不同的理解,結尾並沒有標準答案。”
“但是,”他猶豫了一下,還是說:“我拍的時候,沒有那麽想。”
通話結束後,宋雙榕起身,走到床邊,從枕頭下拿出李聿給他的鑰匙,看了很久,又握了握,才放迴原位,繼續修改劇本。
中午接到陳北燕的來電之前,宋雙榕也準時收到了李聿的短信,照舊問他吃午飯沒有,宋雙榕迴“準備訂餐”,李聿說“好的”。
簡短的對話,宋雙榕反複看了幾遍,忽然想出門走走,他穿好外套,下了樓。
室外的風長長地刮起,校園內的街道空蕩,隻有枯枝迎風招搖,但正午的溫度尚可忍受。宋雙榕隔著圍巾,唿吸了幾口新鮮的空氣,朝校外走。
在校門口,偶遇一位北華市當地的同班同學,對方迴學校取資料,得知宋雙榕春節不迴家,盛情邀約他參加跨年夜的派對。
宋雙榕原本想婉拒,同學又稱許多同院係的好友都會到場。他最終還是應下了,因為並不想一個人孤零零地過年。
告別同學,宋雙榕準備到常去的餐館吃午飯,隔著一條馬路,他看見靠窗的座位上的身影有些熟悉,等走近了再看,真的是李聿。
他半垂著頭,有條不紊地夾菜,咀嚼,下頜線舒展又繃緊,他的黑色的羽絨服搭在椅背上。
宋雙榕的腳步停下了,與此同時,李聿轉過頭來,和他的視線撞在一起時,手中的筷子忽然頓住了,他用另一隻手對宋雙榕揮了一下。
“不是訂餐了嗎?”宋雙榕坐下後,李聿問他。
“難道不應該我問你嗎,”宋雙榕反問,“你怎麽會來這裏吃飯?”
依照往年的放假安排,李聿的研究所要值班到春節的前兩天,他的午飯通常在食堂解決,很少外食,更不可能出現在南校區附近的餐館中,吃普通的套餐。
“你上次帶我來,我覺得好吃,所以又來了。”李聿簡單地解釋。
“是嗎,”宋雙榕頗感無奈,“但你過來很遠,下午不會遲到嗎?”
“不遠。”李聿說。
宋雙榕來得晚,餐上來時,李聿已經吃好了,他堅持不會遲到,安靜地坐在對麵,看著宋雙榕。
被他看得不自在,宋雙榕吃得很急,想盡快結束午飯,快吃完時,李聿起身,從暖櫃中拿了一瓶熱的豆奶,打開後插上吸管,放在宋雙榕手邊。
像是欲言又止,他的手放在桌麵上,幾番握緊又鬆開,最終還是開口了,“宋雙榕,你還是要好好吃飯。”
“你又瘦了。”他說。
近幾天,宋雙榕的確飲食混亂,也累瘦了一點,他不知道李聿是從哪裏看出來的,指腹在筷頭停頓著,摩挲著,忽然就又有了想流淚的衝動。
他不明白為什麽,以前被李聿管束與詰責時,從來沒有想哭過,反而是李聿說著柔軟的話,他的心卻像是被摁下去了深深淺淺的坑窪,滲出許多水。
宋雙榕抓起玻璃瓶,猛地吞咽幾下後,才壓下眼底的熱意,抬起頭,輕聲說“嗯”。
次日中午,宋雙榕和出品人聯係後,看了一眼時間,正準備訂外賣時,手停下了。猶豫再三,他還是抓起羽絨服下了樓。
天氣較前一天明朗了幾分,不再那麽陰晦沉悶,空氣中甚至還有淡淡的臘梅的香氣。
宋雙榕走進前一天光顧過的餐館,果然又見到李聿。他端坐在同樣的位置,桌麵上隻有一瓶豆奶,不知道是還沒有來得及點餐,又或是正在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