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朝雲才升,曦光覆至琉璃瓦上,玉水橋下汩汩東流水。
一品定國夫人已著了大妝進入宮苑,直往寧安宮去。
龍涎香初燃,靄靄沉沉,寧安宮正殿本就裹素,如此越發透出凝重。
“娘娘,何事急召妾來?”
定國夫人霍氏乃是沈芝同母兄弟沈殷之妻,沈太後連夜讓人往家裏遞信,急得霍氏上來問過安,就問起緣由。
侍者皆退至外間,殿中隻剩兩人。
“陛下捉了不少前朝餘孽,裏頭有崇德太子僅留的血脈。”沈芝不忿開口,言詞陰鬱。
定國夫人聽得一驚,“廢太孫李逸?!竟還沒死嗎?”
“何止沒死,陛下已經傳了旨意,要施恩於這些前朝餘孽,這都不用再藏頭躲尾的了。”
“娘娘!這……”霍氏不敢說皇帝的不是,可表情就顯得十分誠實了。
“你也覺得皇帝此事辦得不甚妥吧。”沈芝長歎一口氣道:“珩兒這才多大,已經不肯聽我的了。這樣明擺著放虎歸山的事,如何做的。”
事已至此,霍氏亦非尋常婦人,先穩了穩心神,再行勸慰道:“娘娘不必過於憂心,陛下尚年幼,一時不察也是有的。”想了想又接著道:“娘娘可曾尋攝政王討過主意?或許,能有所補救。”
不提還罷,一提沈芝越發氣大了,“陛下問他討來的主意,就是攛掇著陛下一起擬的旨意!”
“竟會是如此。肅王於政事上可從來是精諳得很,怎得此番會支持陛下的主張?”霍氏亦頗感奇怪。
沈芝不說話,隻撚著佛珠,抬頭看寧國夫人。
霍氏一個激靈,輕啊一聲,“那位不安好心!”
沈芝這才緩緩接道:“早早就知道要提防,可狼子野心提防得住嗎?咱們娘兒幾個如今勢弱,不過比他多占了個名分。唉,這事一時也是無法,且邊走邊看吧。”
霍氏剛吊起的心又放下,幸好太後不是來找家裏商量怎麽對付攝政王的,不然她還真應對不了。
沈芝又繼續道:“我叫你來,原不是為了攝政王。事有輕重緩急,先要解決前朝餘孽之事,這是頭一等動搖社稷國本之患。”
說白了,趙淵那是內部矛盾,李逸則是外部矛盾,先該穩住內部,一致對外解決了外部矛盾,以防腹背受敵。
霍氏聽明白了沈芝的思路,接口道:“依妾看,娘娘所言及時。李逸必是要想法除掉的。隻如今陛下已經降旨,人都已經放出去了,不知娘娘還有什麽好法子?”
沈芝眼迸寒光道:“放出來了,也未必不是好事……你們在外頭,神不知鬼不覺,可比我在這宮裏能想的法子多。”
霍氏聰慧,當即就明白了沈芝的意思。
這可不是,人要是沒福分起來,那小命輕鬆交代了的可多了去了,得了急病的,不慎落水的,家中起火的,哪樣都容易死人啊。
本就是前朝餘孽,能有什麽好命,這是陛下給了聖恩,都福薄受不起。
迴到府中,霍氏把要事與定國公商議妥當,第二日,國公府就派出人手,悄悄去打探李逸的下落。
定國公沈殷是有軍功在身的人,絕非什麽紈絝之輩。
趙氏一族既然早有稱霸之心,聯姻之家自是選了又選。沈家乃中原望族,先賢之後,因躲避戰亂才遷居至滇南,雖也已安居一隅百年,卻始終保有著龐大私兵和塢堡自足。
沈殷這支是主支,在滇南王軍東西征戰中,立下過不少功勞。
沈家的斥候自也不是吃幹飯的,周義當然更不是了。
周義安排的京郊小院,原是十分穩妥的,為避人耳目,一則和攝政王府八竿子打不到一處,二則外表看來十分簡樸,出入看似鬆弛,實則嚴謹。且李逸與平安自進了這宅子後,壓根就沒出來過,原該十分安全。
卻不想李逸當日被接走時,已是盡快上了牛車,然就這一轉眼的功夫,還是被前後腳跟出來的“獄友”見著了。
這些人自然是認得李逸的,沈家的就是先摸到了這些人身上,也不必使什麽強硬法子,沈家乃當今太後的娘家,報出號來,客氣的許些金銀,不客氣的,被問之人也一樣得言無不盡。
這就能順藤摸瓜,再排查當日幾個城門的車馬出入記錄,多少有了些眉目。
沈家這頭得了消息正緊鑼密鼓追查到底,諸王那頭自然也已聽聞此事。
景王照例又和兩個弟弟湊在了一處,這幾人的關注點又與沈家不同,更忌憚的是趙淵。
“他趙淵這是在想什麽?!那可是縱虎歸山!”景王從來是個沉不住氣的,他一時沒想出個頭緒來,便直接將弟弟們聚到了府裏。
景王爺麵上雖不認,心裏卻知道老三寧王從來主意多,老八延王人小鬼精,如今大家都與老五不對付,自然是同坐一條船。
果然寧王先就道:“這其中必有緣故,隻說一件,你們何時看過老五心慈手軟,他那殺伐決斷可不比你二哥差到哪去。”
寧王麵上說得好聽,心裏卻想景王那性子說不好聽些該叫魯莽。
延王亦在旁道:“五哥做事從不留後患,如今竟留了這等國事上的後患,頗不似他所為。”
“你們別隻說疑點,說說道理啊。”真是急死景王了。
“二哥,這琢磨緣故,可不就是有了疑點,然後再往下推斷,理出個頭緒。弟弟們這正思索推斷著呢。”
寧王安撫了景王,又轉向了延王,“八弟,我還有一處覺得蹊蹺。今上此事倒算是辦得妥當,可他趙淵就大大不對了。”
景王又被寧王弄糊塗了,這兩人做的不都是同一件事嗎?還在同一道詔書上蓋了印呢。
“我說三弟,你這是什麽意思?”
延王替寧王解釋道:“三哥的意思是,今上和肅王‘身居不同位,自謀不同事’。陛下這麽做,那是大義,是明麵。可五哥他可不是天子,是攝政王。今上既唱了這個紅臉,為了社稷,他就該唱黑臉。
奇怪的是,五哥竟不曾暗地裏派人做掉李逸,而讓他活著出了大牢,這麽一來簡直暗示天下人,陛下並非做做樣子,而是真的要保他。
需知旁的那些宗室留著不過是個擺設,隻有這廢太孫不同,弄死了李逸,才是為社稷福。
等人死了,今上再出來做個撫恤,安一安士人民心即可。”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寧王手敲桌案,“真有朝野非議,他趙淵就該擔下這黑鍋。說句不敬的話,先帝留了老五他做攝政王,權勢都給了,可不就是要他來背這等鍋的?”
景王此時算是徹底弄明白了,甚而難得聰明了一迴道:“這麽論起來,豈不是能推出,老五他心可有些大啊。”
“嗬嗬,二哥,這迴可叫你說著了。”寧王看了眼延王,兩人交換了個默契眼神,“老五他隻怕圖謀不小。”
“哦,怎麽個圖法?”要緊事都擺到跟前了,景王很能放下身段不恥下問。
寧王道:“先借亂,趁機尋今上大錯,末了上位。”
景王一時聽了,竟有些被驚著了,下意識道:“這可不能吧。”
延王在旁道:“怎麽就不能了,這是何等的深伏妙計,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若李逸異動於三年後,恰是歸政今上之時呢?此時他趙淵先帶兵平定叛亂,又有此前三年勵精圖治,必至朝野聲望最隆之時。
今上呢,若被他按上放虎歸山的大錯,豈不就能廢帝自立。”
“這不對啊,今日這旨意可也是蓋了他攝政王的監國寶印的,他如何能全推給今上?”景王大唿不解。
寧王搖頭,就差脫口景王愚笨了,“哎呦,我的好哥哥,你還真計較那個。到那時他趙淵不過是明麵上要給今上尋個錯處,這就是個鐵鑄的大錯,若再列上三年細心羅織的累累劣跡,不就能名正言順的廢了不堪大寶的兒皇帝。
此外,你莫忘了,趙淵可與別的不同,往前史書上也沒得與他相同的攝政王,他可是與先帝同胎而生,論血統,隻怕比今上還正些。”
“當日可不是沒人提過肅王即位,而是不少。二哥,你不還曾考慮要不要支持他趙淵。”延王亦忍不住提醒道。
“他媽的,早知他老五包藏禍心,他坐得那位置,我坐不得?我還居長呢!
絕不能讓這廝有登極大寶的一日。”景王恨道,“若到那時,你我兄弟別說好果子了,能不能安穩到頭都得兩說。”
“正是這理。此事不得不防。
決不能叫他趙淵再趁機做大,這三年必要削了他的勢。”
“兩位哥哥,咱們商議著來。”
三人此番議事既有了大致論斷,便就此散去。
寧王與延王結伴出來,一路上迴廊敞亮,四處來人皆看得清清楚楚,前後從人則被遣得遠遠的。
“八弟,你怎麽看?”
寧王突然來一句,延王還真就給他接上了。
“我觀二哥,竟有些不自量力想取五哥而代之的意思。”
寧王聞言笑起來,“果然和聰明人說話省力。怎麽樣,今後跟著哥哥如何?”
延王亦麵色輕鬆,“三哥說笑了,我何時不跟著哥哥了。三哥的意思呢?”
“坐山觀虎鬥,這山裏老虎還不止一隻。
二哥他,宮裏的兩位,自然都是要籠絡咱們的,除卻他們,他趙淵難道就樂意咱們倒向別個,給他添堵?既然人人有求於咱們,咱們呢隻管跟在後頭攪混了這裏頭的水,自然就有不少好處可撈。
這天下是個啥,不過是個虛殼,今日你來,明日他坐,坐在上頭的人,守著個虛的,還得被下麵人蒙騙。
還不如撈些實的。實的是什麽,這裏頭的人,財,物,百姓都是魚肉,肉食者謀之。”
“哥哥至理。咱們才要做那真漁翁,隨他們前頭愛怎麽拚個你死我活,怎麽拚去。如今已經是趙氏天下,管他換了誰,都少不了咱兄弟的。
不趁此多攬些天底下實的在手裏,難不成還讓給沈家那幫外戚,將來那沒影的皇後家?”
“哈哈,不虧是八弟,說到我心坎裏。”寧王撫掌大笑。
至此,趙淵因著李逸的事,已被眾人認定了狼子野心,隻礙著他攝政王勢大,一時無人敢輕舉妄動。
反觀李逸的處境則大大不同,他身在京郊院中,時已入秋,花黃零落,殘葉簌簌,滿目所見盡顯肅殺之意。
一品定國夫人已著了大妝進入宮苑,直往寧安宮去。
龍涎香初燃,靄靄沉沉,寧安宮正殿本就裹素,如此越發透出凝重。
“娘娘,何事急召妾來?”
定國夫人霍氏乃是沈芝同母兄弟沈殷之妻,沈太後連夜讓人往家裏遞信,急得霍氏上來問過安,就問起緣由。
侍者皆退至外間,殿中隻剩兩人。
“陛下捉了不少前朝餘孽,裏頭有崇德太子僅留的血脈。”沈芝不忿開口,言詞陰鬱。
定國夫人聽得一驚,“廢太孫李逸?!竟還沒死嗎?”
“何止沒死,陛下已經傳了旨意,要施恩於這些前朝餘孽,這都不用再藏頭躲尾的了。”
“娘娘!這……”霍氏不敢說皇帝的不是,可表情就顯得十分誠實了。
“你也覺得皇帝此事辦得不甚妥吧。”沈芝長歎一口氣道:“珩兒這才多大,已經不肯聽我的了。這樣明擺著放虎歸山的事,如何做的。”
事已至此,霍氏亦非尋常婦人,先穩了穩心神,再行勸慰道:“娘娘不必過於憂心,陛下尚年幼,一時不察也是有的。”想了想又接著道:“娘娘可曾尋攝政王討過主意?或許,能有所補救。”
不提還罷,一提沈芝越發氣大了,“陛下問他討來的主意,就是攛掇著陛下一起擬的旨意!”
“竟會是如此。肅王於政事上可從來是精諳得很,怎得此番會支持陛下的主張?”霍氏亦頗感奇怪。
沈芝不說話,隻撚著佛珠,抬頭看寧國夫人。
霍氏一個激靈,輕啊一聲,“那位不安好心!”
沈芝這才緩緩接道:“早早就知道要提防,可狼子野心提防得住嗎?咱們娘兒幾個如今勢弱,不過比他多占了個名分。唉,這事一時也是無法,且邊走邊看吧。”
霍氏剛吊起的心又放下,幸好太後不是來找家裏商量怎麽對付攝政王的,不然她還真應對不了。
沈芝又繼續道:“我叫你來,原不是為了攝政王。事有輕重緩急,先要解決前朝餘孽之事,這是頭一等動搖社稷國本之患。”
說白了,趙淵那是內部矛盾,李逸則是外部矛盾,先該穩住內部,一致對外解決了外部矛盾,以防腹背受敵。
霍氏聽明白了沈芝的思路,接口道:“依妾看,娘娘所言及時。李逸必是要想法除掉的。隻如今陛下已經降旨,人都已經放出去了,不知娘娘還有什麽好法子?”
沈芝眼迸寒光道:“放出來了,也未必不是好事……你們在外頭,神不知鬼不覺,可比我在這宮裏能想的法子多。”
霍氏聰慧,當即就明白了沈芝的意思。
這可不是,人要是沒福分起來,那小命輕鬆交代了的可多了去了,得了急病的,不慎落水的,家中起火的,哪樣都容易死人啊。
本就是前朝餘孽,能有什麽好命,這是陛下給了聖恩,都福薄受不起。
迴到府中,霍氏把要事與定國公商議妥當,第二日,國公府就派出人手,悄悄去打探李逸的下落。
定國公沈殷是有軍功在身的人,絕非什麽紈絝之輩。
趙氏一族既然早有稱霸之心,聯姻之家自是選了又選。沈家乃中原望族,先賢之後,因躲避戰亂才遷居至滇南,雖也已安居一隅百年,卻始終保有著龐大私兵和塢堡自足。
沈殷這支是主支,在滇南王軍東西征戰中,立下過不少功勞。
沈家的斥候自也不是吃幹飯的,周義當然更不是了。
周義安排的京郊小院,原是十分穩妥的,為避人耳目,一則和攝政王府八竿子打不到一處,二則外表看來十分簡樸,出入看似鬆弛,實則嚴謹。且李逸與平安自進了這宅子後,壓根就沒出來過,原該十分安全。
卻不想李逸當日被接走時,已是盡快上了牛車,然就這一轉眼的功夫,還是被前後腳跟出來的“獄友”見著了。
這些人自然是認得李逸的,沈家的就是先摸到了這些人身上,也不必使什麽強硬法子,沈家乃當今太後的娘家,報出號來,客氣的許些金銀,不客氣的,被問之人也一樣得言無不盡。
這就能順藤摸瓜,再排查當日幾個城門的車馬出入記錄,多少有了些眉目。
沈家這頭得了消息正緊鑼密鼓追查到底,諸王那頭自然也已聽聞此事。
景王照例又和兩個弟弟湊在了一處,這幾人的關注點又與沈家不同,更忌憚的是趙淵。
“他趙淵這是在想什麽?!那可是縱虎歸山!”景王從來是個沉不住氣的,他一時沒想出個頭緒來,便直接將弟弟們聚到了府裏。
景王爺麵上雖不認,心裏卻知道老三寧王從來主意多,老八延王人小鬼精,如今大家都與老五不對付,自然是同坐一條船。
果然寧王先就道:“這其中必有緣故,隻說一件,你們何時看過老五心慈手軟,他那殺伐決斷可不比你二哥差到哪去。”
寧王麵上說得好聽,心裏卻想景王那性子說不好聽些該叫魯莽。
延王亦在旁道:“五哥做事從不留後患,如今竟留了這等國事上的後患,頗不似他所為。”
“你們別隻說疑點,說說道理啊。”真是急死景王了。
“二哥,這琢磨緣故,可不就是有了疑點,然後再往下推斷,理出個頭緒。弟弟們這正思索推斷著呢。”
寧王安撫了景王,又轉向了延王,“八弟,我還有一處覺得蹊蹺。今上此事倒算是辦得妥當,可他趙淵就大大不對了。”
景王又被寧王弄糊塗了,這兩人做的不都是同一件事嗎?還在同一道詔書上蓋了印呢。
“我說三弟,你這是什麽意思?”
延王替寧王解釋道:“三哥的意思是,今上和肅王‘身居不同位,自謀不同事’。陛下這麽做,那是大義,是明麵。可五哥他可不是天子,是攝政王。今上既唱了這個紅臉,為了社稷,他就該唱黑臉。
奇怪的是,五哥竟不曾暗地裏派人做掉李逸,而讓他活著出了大牢,這麽一來簡直暗示天下人,陛下並非做做樣子,而是真的要保他。
需知旁的那些宗室留著不過是個擺設,隻有這廢太孫不同,弄死了李逸,才是為社稷福。
等人死了,今上再出來做個撫恤,安一安士人民心即可。”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寧王手敲桌案,“真有朝野非議,他趙淵就該擔下這黑鍋。說句不敬的話,先帝留了老五他做攝政王,權勢都給了,可不就是要他來背這等鍋的?”
景王此時算是徹底弄明白了,甚而難得聰明了一迴道:“這麽論起來,豈不是能推出,老五他心可有些大啊。”
“嗬嗬,二哥,這迴可叫你說著了。”寧王看了眼延王,兩人交換了個默契眼神,“老五他隻怕圖謀不小。”
“哦,怎麽個圖法?”要緊事都擺到跟前了,景王很能放下身段不恥下問。
寧王道:“先借亂,趁機尋今上大錯,末了上位。”
景王一時聽了,竟有些被驚著了,下意識道:“這可不能吧。”
延王在旁道:“怎麽就不能了,這是何等的深伏妙計,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若李逸異動於三年後,恰是歸政今上之時呢?此時他趙淵先帶兵平定叛亂,又有此前三年勵精圖治,必至朝野聲望最隆之時。
今上呢,若被他按上放虎歸山的大錯,豈不就能廢帝自立。”
“這不對啊,今日這旨意可也是蓋了他攝政王的監國寶印的,他如何能全推給今上?”景王大唿不解。
寧王搖頭,就差脫口景王愚笨了,“哎呦,我的好哥哥,你還真計較那個。到那時他趙淵不過是明麵上要給今上尋個錯處,這就是個鐵鑄的大錯,若再列上三年細心羅織的累累劣跡,不就能名正言順的廢了不堪大寶的兒皇帝。
此外,你莫忘了,趙淵可與別的不同,往前史書上也沒得與他相同的攝政王,他可是與先帝同胎而生,論血統,隻怕比今上還正些。”
“當日可不是沒人提過肅王即位,而是不少。二哥,你不還曾考慮要不要支持他趙淵。”延王亦忍不住提醒道。
“他媽的,早知他老五包藏禍心,他坐得那位置,我坐不得?我還居長呢!
絕不能讓這廝有登極大寶的一日。”景王恨道,“若到那時,你我兄弟別說好果子了,能不能安穩到頭都得兩說。”
“正是這理。此事不得不防。
決不能叫他趙淵再趁機做大,這三年必要削了他的勢。”
“兩位哥哥,咱們商議著來。”
三人此番議事既有了大致論斷,便就此散去。
寧王與延王結伴出來,一路上迴廊敞亮,四處來人皆看得清清楚楚,前後從人則被遣得遠遠的。
“八弟,你怎麽看?”
寧王突然來一句,延王還真就給他接上了。
“我觀二哥,竟有些不自量力想取五哥而代之的意思。”
寧王聞言笑起來,“果然和聰明人說話省力。怎麽樣,今後跟著哥哥如何?”
延王亦麵色輕鬆,“三哥說笑了,我何時不跟著哥哥了。三哥的意思呢?”
“坐山觀虎鬥,這山裏老虎還不止一隻。
二哥他,宮裏的兩位,自然都是要籠絡咱們的,除卻他們,他趙淵難道就樂意咱們倒向別個,給他添堵?既然人人有求於咱們,咱們呢隻管跟在後頭攪混了這裏頭的水,自然就有不少好處可撈。
這天下是個啥,不過是個虛殼,今日你來,明日他坐,坐在上頭的人,守著個虛的,還得被下麵人蒙騙。
還不如撈些實的。實的是什麽,這裏頭的人,財,物,百姓都是魚肉,肉食者謀之。”
“哥哥至理。咱們才要做那真漁翁,隨他們前頭愛怎麽拚個你死我活,怎麽拚去。如今已經是趙氏天下,管他換了誰,都少不了咱兄弟的。
不趁此多攬些天底下實的在手裏,難不成還讓給沈家那幫外戚,將來那沒影的皇後家?”
“哈哈,不虧是八弟,說到我心坎裏。”寧王撫掌大笑。
至此,趙淵因著李逸的事,已被眾人認定了狼子野心,隻礙著他攝政王勢大,一時無人敢輕舉妄動。
反觀李逸的處境則大大不同,他身在京郊院中,時已入秋,花黃零落,殘葉簌簌,滿目所見盡顯肅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