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上,端紀手握大刀暴戾恣睢,若非有三分理智早已衝下樓去與侯南峪一絕死戰,他咬牙落淚看向身旁寒氣逼人的少年,“二公子,李帥多年追隨玉王,立下汗馬功勞,一代英雄怎能......怎能受此折辱?”
玉寒的五指一直緊摳身前的城磚,剛才李易拚著最後的餘力洪鍾大喊叫破侯南峪的算計,拚著一死無非是想告訴他們此刻侯軍不會急著攻城,他們尚有時日可爭取。也正因此,他要嚴守城防,不能因一時意氣而輕易出兵,否則,就白費了他與那兩萬將士的性命。
侯南峪插迴佩劍,得意笑看城樓,“怎麽樣?玉二公子,上京城中除了李易與端紀,早已無將可用,如今已經折損其一,城中兵力也僅剩五萬,兵少將寡憑端紀一人隻怕也玩不轉,是你們自動開城投降,還是讓本將攻進去?”
“父親和大哥不在,本公子就是上京守帥!”玉寒之聲如虎嘯四野,傳至四處,他展臂如鷹拔出腰間長劍直向長空,寒冰般的聲音道出:“玉家男兒,隻會戰死,絕不潰逃,有本公子在一日,絕不讓你一兵一卒觸步上京!”
被這少年凜然氣勢所驚,侯南峪臉色更加陰翳,若非現在不至時候,他非要攻下上京讓這小子知道厲害不可!陰鷙的眼神掃向垂垂欲死卻在得意冷笑的李易,侯南峪一甩韁繩,道:“既然如此,那本將就先拿李帥祭旗,也全他一世英名,二公子權且看著,他的今日就是你的明日!來人,架火把!”
端紀瞠目望著城下,“混蛋,他要幹什麽?”
玉寒靜靜閉上了雙眼,再睜開時李易身旁已經柴木成架,油火在前,夕陽餘暉慘烈如血照在這個大將已經沒了血色的臉龐,他一身狼狽眼睛卻分外明亮,殷紅流淌的嘴唇蠕動著似在急切地說著什麽,直到一個秀麗的青色人影走上城樓,他臉上出現一陣古怪的笑意。
落日流輝灑在四野茫茫,在少女的周身驟射一圈金光,如墨青絲在漸涼的秋風中流轉飄搖,一身青衣也染成了金黃色,青蓮出水方綻放的秀美姿容透出些許淒冷,臨風而立令人久久未能移開目光。
許久,她隱忍開口:“李帥,你追隨我父南征北戰浴血半生,年過半百卻無兒無女孑然一身,今日遭此淒涼場景俱是我玉家所累,此役若了,我必會為你陳情君父階前,追祿功德!待你故去,你家中老母玉家定會全心贍養,請你安心。你身後無兒無女,靈機與二弟願請躬孝,為你陳器捧靈,祭祀香火,權做兒女之道!”
瑟瑟風聲將少女隱忍悲痛的聲音傳遍城上城下,聞者無不感之,下一刻千軍萬馬隻看到那個柔弱少女於城門之上竟拉弓如滿月,流矢疾速飛馳而去的時候,她烈如火的嗓音變得無力而低啞:“師傅,徒兒送您一程,黃泉路上,請您好走!”
“嗤拉”血脈噴薄,長箭止處正中李易心口,他的瞳孔逐漸渙散,隻始終盯著城樓的方向,咽氣前他的嘴角帶著笑意漸漸扯動,無聲卻可辨識,惟有三字——“謝郡主!”
玉子衿緊緊閉著眼睛不去看前方,收臂時漸漸轉身背對後方千軍萬馬,弓落,淚落,她舉步下了城門。
很久所有人才逐漸迴神,意識到剛剛發生了什麽。
兩軍相峙三天,一方叫戰挑釁,一方死守城防,侯南峪將一方衣帶詔做成旗幟標立於兩軍陣前,紋章繡底上書討賊詔文,加蓋天子寶印,隻一眼就能看出此物所來非虛。
這一舉動徹底將亂臣賊子之名冠在了玉策頭上,守衛上京的五萬禁軍與兩萬長從衛雖是玉策所控,但原氏皇朝正統的地位仍是數百年來軍民心中所向,兵戈未動,上京軍心已亂。
若非玉寒及時挽救,假天子詔書斥侯南康偽造聖命有不臣之心,此刻上京怕是早已不戰而降。
如今雙方各執一詞,俱斥對方為亂臣賊子,侯南峪也不怕自己沒理,索性策馬來到城下笑問:“敢問玉二公子,你說本將偽造聖命,那本將又如何得知你的不是偽造的呢?既然你我都口口聲聲為陛下盡忠,你不妨將陛下請出來,將原氏宗親請出來,叫他們說說,咱們到底誰才是真正地忠心為主,誰才是亂臣賊子!”
玉寒神情依然,目無一切望著半空,好似眼前根本沒有侯南峪這個人。
“怎麽?莫不是陛下與宗室皇親俱被二公子軟禁關押,如今卻連一個人都不敢讓大夥見了?”
玉子衿步上城樓,冰冷目光直射樓下軍陣。
侯南峪揚鞭仔細觀摩著這個像極了玉策的女娃娃,不由冷笑:“久聞玉王最是疼寵靈機郡主,前日一見果有乃父之風,當是巾幗不讓須眉啊!”
對他的稱讚不以為意,玉子衿一個多餘的眼神也未給,接連在這姐弟倆這裏碰了軟釘子,侯南峪沒了氣性,索性帶動叫陣求陛下一見。
數萬人齊齊唿喊,城中雷動,若無宗室親口昭明,隻恐玉家清白難洗,可如今狀況明顯是原業裏通外合了侯南康,原氏宗親縱使早已離心離德內鬥許久,可兄弟鬩於牆,外禦其辱,又有誰會在這時違叛宗室,來為獨攬大權的玉家正名呢?
山唿不止,其聲愈震,不知何時一陣悲涼透徹的洞簫聲從不知名的角落漸漸響起,似遊子遠走萬裏騰升而出的思家愁緒,如孤鴻縹緲斷翅墜空的哀感頑豔,表達的孤苦流離是那樣鮮明淺顯,在這秋風時節令所聽所感者莫不悲從中來,胸悶鬱結。
侯軍的唿喊聲漸漸停止,所有人屏息聽著這一曲愈加清晰愈加濃厚的古樸蕭聲。那是泊南當地流傳最廣的思鄉樂曲《征夫調》,慣以二胡演奏,這些在泊南土生土長的將士還是第一次聽到洞簫演奏這首古調,意境貼切甚是淒涼,比之二胡猶甚,讓他們不禁想起家中老母,婚別新妻,嗷嗷幼子......很多人忍不住落下淚來。
侯南峪睨一眼有些躁動的將士,環顧四周怒道:“什麽人?出來!”
無視他的聲音,洞簫聲仍在毫無波動一音不錯地響著,直至有侯軍將士嚎啕而哭,直至一曲悲涼古調斷腸結束,有人輕帶雪袍,容澤似玉,持碧玉蕭,引白鬃馬,雲淡風輕,從容而出。
城樓正門前,他勒馬停駐,人馬潔白不染俗塵停駐在萬軍陣前,身後是壯哉帝都,巨石磚牆,他仰麵視前,似足以一人一馬之力抵這萬千虎狼之師,而無一人能向前涉足一步。
雪色一點對峙烏黑萬叢,登高而觀視覺衝擊尤其鮮明。
城樓上,玉子衿屏息失神。
“你是何人?”侯南峪皺著眉頭發問。
“將軍不是要見原氏宗族以證玉王清白嗎?不知孤的話可能力證?”信手一圈把玩指尖蕭,玉指潔白拈碧綠蒼翠,那個動作他做來甚是賞心悅目。
侯南峪暗暗將手握上劍柄,怒視前人,“原氏宗親俱在城中,你是哪門子的冒牌貨?竟敢來此挑釁本將軍,信不信本將頃刻可取你首級?”
“將軍不信?”一手將蕭收入廣袖,他潔白的雙手移向胸口,溫潤笑意中顯露烈日光芒直視侯南峪,“不知這樣將軍可信?”
雪衣袒露,呈現出少年白皙而雄健的完美胸膛,心口處,有紅蓮一朵,血色妖嬈,櫻瓣綻放,深植骨肉。
這是原氏皇族特有的族徽,且是最尊貴的嫡脈血蓮!
原氏祖先出身江北豪族,數百年前,世家豪族多以族花為記紋烙子弟之身作為家族印記,原氏的族花便是紅蓮,故子嗣降世便在胸口刺以紅蓮為記。太祖皇帝立國後,更明旨將這一古老的規矩延留至今,以示子孫血脈尊崇。
同為紅蓮印記,嫡庶尊卑不同的子孫心口的紅蓮卻是不同程度的紅色。嫡尊為血色,庶脈旁支僅為嫣紅。
王朝末日,原氏凋零。
嫡尊之血屈指可數。
“你......你是?”
“孤乃仁寧帝嫡孫,清河王嫡子,清河世子原倚風!”
一字一句自報家門,侯南峪徹底變了臉。
清河世子這個身份雖然未必有多大的權勢,但在數百年來以嫡庶論尊卑的原氏皇族卻有足夠的地位。
當今聖上原業雖然登基稱帝,卻是妾生子,若非其父先武陽王正妃無子,將其收於名下撫養,原業根本就無緣嫡脈之尊,縱使當初玉策重兵在握,強行扶持原業上位,他也絕不會得到原氏族人認可。
也是因此,原業登基後大肆打壓原氏嫡脈,倚重旁支,嫡脈庶支之爭風雲不斷,結果卻是原氏因內鬥日漸孱弱。
幾百年的規矩俗成深烙人心,豈是那麽好更改的?原業比起原倚風這些本就是純正血脈的嫡尊王子依然是矮了半個頭。況且原倚風多年遊走四海,結交遍天下,“煙雨公子”之名更素來為文人墨客所推崇,於本朝聲名極佳。
換言之,原倚風此刻說出的話可能比現在的皇帝還要有用些。
想到這點,侯南峪神色輕緩,鞭策坐騎上前幾步,客氣道:“原是世子,末將有禮。世子且聽末將一言,常言說‘兄弟鬩於牆,外禦其辱’,往年之事確是皇上做的不該,可如今原氏大權旁落,玉策狼子野心防不勝防,世子身為原氏宗親,當事事以家族血脈利益為重,豈能因一時之氣壞聖上苦心經營,累祖宗百年基業?”
玉寒的五指一直緊摳身前的城磚,剛才李易拚著最後的餘力洪鍾大喊叫破侯南峪的算計,拚著一死無非是想告訴他們此刻侯軍不會急著攻城,他們尚有時日可爭取。也正因此,他要嚴守城防,不能因一時意氣而輕易出兵,否則,就白費了他與那兩萬將士的性命。
侯南峪插迴佩劍,得意笑看城樓,“怎麽樣?玉二公子,上京城中除了李易與端紀,早已無將可用,如今已經折損其一,城中兵力也僅剩五萬,兵少將寡憑端紀一人隻怕也玩不轉,是你們自動開城投降,還是讓本將攻進去?”
“父親和大哥不在,本公子就是上京守帥!”玉寒之聲如虎嘯四野,傳至四處,他展臂如鷹拔出腰間長劍直向長空,寒冰般的聲音道出:“玉家男兒,隻會戰死,絕不潰逃,有本公子在一日,絕不讓你一兵一卒觸步上京!”
被這少年凜然氣勢所驚,侯南峪臉色更加陰翳,若非現在不至時候,他非要攻下上京讓這小子知道厲害不可!陰鷙的眼神掃向垂垂欲死卻在得意冷笑的李易,侯南峪一甩韁繩,道:“既然如此,那本將就先拿李帥祭旗,也全他一世英名,二公子權且看著,他的今日就是你的明日!來人,架火把!”
端紀瞠目望著城下,“混蛋,他要幹什麽?”
玉寒靜靜閉上了雙眼,再睜開時李易身旁已經柴木成架,油火在前,夕陽餘暉慘烈如血照在這個大將已經沒了血色的臉龐,他一身狼狽眼睛卻分外明亮,殷紅流淌的嘴唇蠕動著似在急切地說著什麽,直到一個秀麗的青色人影走上城樓,他臉上出現一陣古怪的笑意。
落日流輝灑在四野茫茫,在少女的周身驟射一圈金光,如墨青絲在漸涼的秋風中流轉飄搖,一身青衣也染成了金黃色,青蓮出水方綻放的秀美姿容透出些許淒冷,臨風而立令人久久未能移開目光。
許久,她隱忍開口:“李帥,你追隨我父南征北戰浴血半生,年過半百卻無兒無女孑然一身,今日遭此淒涼場景俱是我玉家所累,此役若了,我必會為你陳情君父階前,追祿功德!待你故去,你家中老母玉家定會全心贍養,請你安心。你身後無兒無女,靈機與二弟願請躬孝,為你陳器捧靈,祭祀香火,權做兒女之道!”
瑟瑟風聲將少女隱忍悲痛的聲音傳遍城上城下,聞者無不感之,下一刻千軍萬馬隻看到那個柔弱少女於城門之上竟拉弓如滿月,流矢疾速飛馳而去的時候,她烈如火的嗓音變得無力而低啞:“師傅,徒兒送您一程,黃泉路上,請您好走!”
“嗤拉”血脈噴薄,長箭止處正中李易心口,他的瞳孔逐漸渙散,隻始終盯著城樓的方向,咽氣前他的嘴角帶著笑意漸漸扯動,無聲卻可辨識,惟有三字——“謝郡主!”
玉子衿緊緊閉著眼睛不去看前方,收臂時漸漸轉身背對後方千軍萬馬,弓落,淚落,她舉步下了城門。
很久所有人才逐漸迴神,意識到剛剛發生了什麽。
兩軍相峙三天,一方叫戰挑釁,一方死守城防,侯南峪將一方衣帶詔做成旗幟標立於兩軍陣前,紋章繡底上書討賊詔文,加蓋天子寶印,隻一眼就能看出此物所來非虛。
這一舉動徹底將亂臣賊子之名冠在了玉策頭上,守衛上京的五萬禁軍與兩萬長從衛雖是玉策所控,但原氏皇朝正統的地位仍是數百年來軍民心中所向,兵戈未動,上京軍心已亂。
若非玉寒及時挽救,假天子詔書斥侯南康偽造聖命有不臣之心,此刻上京怕是早已不戰而降。
如今雙方各執一詞,俱斥對方為亂臣賊子,侯南峪也不怕自己沒理,索性策馬來到城下笑問:“敢問玉二公子,你說本將偽造聖命,那本將又如何得知你的不是偽造的呢?既然你我都口口聲聲為陛下盡忠,你不妨將陛下請出來,將原氏宗親請出來,叫他們說說,咱們到底誰才是真正地忠心為主,誰才是亂臣賊子!”
玉寒神情依然,目無一切望著半空,好似眼前根本沒有侯南峪這個人。
“怎麽?莫不是陛下與宗室皇親俱被二公子軟禁關押,如今卻連一個人都不敢讓大夥見了?”
玉子衿步上城樓,冰冷目光直射樓下軍陣。
侯南峪揚鞭仔細觀摩著這個像極了玉策的女娃娃,不由冷笑:“久聞玉王最是疼寵靈機郡主,前日一見果有乃父之風,當是巾幗不讓須眉啊!”
對他的稱讚不以為意,玉子衿一個多餘的眼神也未給,接連在這姐弟倆這裏碰了軟釘子,侯南峪沒了氣性,索性帶動叫陣求陛下一見。
數萬人齊齊唿喊,城中雷動,若無宗室親口昭明,隻恐玉家清白難洗,可如今狀況明顯是原業裏通外合了侯南康,原氏宗親縱使早已離心離德內鬥許久,可兄弟鬩於牆,外禦其辱,又有誰會在這時違叛宗室,來為獨攬大權的玉家正名呢?
山唿不止,其聲愈震,不知何時一陣悲涼透徹的洞簫聲從不知名的角落漸漸響起,似遊子遠走萬裏騰升而出的思家愁緒,如孤鴻縹緲斷翅墜空的哀感頑豔,表達的孤苦流離是那樣鮮明淺顯,在這秋風時節令所聽所感者莫不悲從中來,胸悶鬱結。
侯軍的唿喊聲漸漸停止,所有人屏息聽著這一曲愈加清晰愈加濃厚的古樸蕭聲。那是泊南當地流傳最廣的思鄉樂曲《征夫調》,慣以二胡演奏,這些在泊南土生土長的將士還是第一次聽到洞簫演奏這首古調,意境貼切甚是淒涼,比之二胡猶甚,讓他們不禁想起家中老母,婚別新妻,嗷嗷幼子......很多人忍不住落下淚來。
侯南峪睨一眼有些躁動的將士,環顧四周怒道:“什麽人?出來!”
無視他的聲音,洞簫聲仍在毫無波動一音不錯地響著,直至有侯軍將士嚎啕而哭,直至一曲悲涼古調斷腸結束,有人輕帶雪袍,容澤似玉,持碧玉蕭,引白鬃馬,雲淡風輕,從容而出。
城樓正門前,他勒馬停駐,人馬潔白不染俗塵停駐在萬軍陣前,身後是壯哉帝都,巨石磚牆,他仰麵視前,似足以一人一馬之力抵這萬千虎狼之師,而無一人能向前涉足一步。
雪色一點對峙烏黑萬叢,登高而觀視覺衝擊尤其鮮明。
城樓上,玉子衿屏息失神。
“你是何人?”侯南峪皺著眉頭發問。
“將軍不是要見原氏宗族以證玉王清白嗎?不知孤的話可能力證?”信手一圈把玩指尖蕭,玉指潔白拈碧綠蒼翠,那個動作他做來甚是賞心悅目。
侯南峪暗暗將手握上劍柄,怒視前人,“原氏宗親俱在城中,你是哪門子的冒牌貨?竟敢來此挑釁本將軍,信不信本將頃刻可取你首級?”
“將軍不信?”一手將蕭收入廣袖,他潔白的雙手移向胸口,溫潤笑意中顯露烈日光芒直視侯南峪,“不知這樣將軍可信?”
雪衣袒露,呈現出少年白皙而雄健的完美胸膛,心口處,有紅蓮一朵,血色妖嬈,櫻瓣綻放,深植骨肉。
這是原氏皇族特有的族徽,且是最尊貴的嫡脈血蓮!
原氏祖先出身江北豪族,數百年前,世家豪族多以族花為記紋烙子弟之身作為家族印記,原氏的族花便是紅蓮,故子嗣降世便在胸口刺以紅蓮為記。太祖皇帝立國後,更明旨將這一古老的規矩延留至今,以示子孫血脈尊崇。
同為紅蓮印記,嫡庶尊卑不同的子孫心口的紅蓮卻是不同程度的紅色。嫡尊為血色,庶脈旁支僅為嫣紅。
王朝末日,原氏凋零。
嫡尊之血屈指可數。
“你......你是?”
“孤乃仁寧帝嫡孫,清河王嫡子,清河世子原倚風!”
一字一句自報家門,侯南峪徹底變了臉。
清河世子這個身份雖然未必有多大的權勢,但在數百年來以嫡庶論尊卑的原氏皇族卻有足夠的地位。
當今聖上原業雖然登基稱帝,卻是妾生子,若非其父先武陽王正妃無子,將其收於名下撫養,原業根本就無緣嫡脈之尊,縱使當初玉策重兵在握,強行扶持原業上位,他也絕不會得到原氏族人認可。
也是因此,原業登基後大肆打壓原氏嫡脈,倚重旁支,嫡脈庶支之爭風雲不斷,結果卻是原氏因內鬥日漸孱弱。
幾百年的規矩俗成深烙人心,豈是那麽好更改的?原業比起原倚風這些本就是純正血脈的嫡尊王子依然是矮了半個頭。況且原倚風多年遊走四海,結交遍天下,“煙雨公子”之名更素來為文人墨客所推崇,於本朝聲名極佳。
換言之,原倚風此刻說出的話可能比現在的皇帝還要有用些。
想到這點,侯南峪神色輕緩,鞭策坐騎上前幾步,客氣道:“原是世子,末將有禮。世子且聽末將一言,常言說‘兄弟鬩於牆,外禦其辱’,往年之事確是皇上做的不該,可如今原氏大權旁落,玉策狼子野心防不勝防,世子身為原氏宗親,當事事以家族血脈利益為重,豈能因一時之氣壞聖上苦心經營,累祖宗百年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