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你怎麽又瞎跑呢,馬上就要給弟弟栽樹了。”隨著話音,遠處走來一位老婦人,蒙著藍色頭巾,一把拉住小姑娘的手,滿臉急切地說道。
“這就來了。”小姑娘應承道。
老婦人注意到妙音旁邊還有兩個人,其中一位是出家人打扮,突然變得虔誠謙卑起來,她對著和尚深深地施了一禮,客氣道:“原來今天有大師來到法照林,真是我們的福氣。”
妙音也站在一旁,有模有樣地學著老婦人的動作,也朝著和尚施了一禮。
老婦人並未著急離去,反而對和尚問道:“今日是我夫人家二娃的生禮,老婦冒昧想邀請大師為娃兒點燈,不知大師答不答應?”
伏熚剩骸暗愕疲俊
妙音笑嘻嘻,對他道:“生禮就是在法照林裏種一棵婆娑樹,再在樹下點一盞明火。娘親說這個燈代表著人的阿賴耶識,平時都是父親來點,但是如果當天有路過的出家人願意幫忙點的話,說明這是佛陀選中的娃娃,以後有無量福咧。”
老婦人連忙糾正道:“女娃娃不要無禮,要叫大師。”
妙音改口道:“大師哥哥。”
伏熖裘跡聽說琊國是一個佛國,舉國信奉佛教,看來果真如此。
和尚一直是個老好人,隻要有人對他提要求,不管認不認識,他都不拒絕。伏熥念又想,也不是不拒絕,和尚這幾輩子嘴裏的‘不’字,好像全都說在他這裏了。
果然,和尚答應了那位老婦人。
老婦人麵露喜色,走到不遠處的一小撮人當中,對著當中一位裹著華貴綢緞的年輕婦人,高興道。
“夫人,夫人,今日來了一位大法師,答應給二娃點燈。”
夫人一聽,也喜上眉梢,抬眼見到和尚,連忙走過去將人邀到人群中來,朝著和尚行了更加鄭重的跪拜禮,虔誠道:“多謝大師願意幫我兒點燈,實在是我兒之幸。”
伏熅倌客去,法照林中有成千上百棵大大小小的婆娑樹,有的是剛栽的小樹苗,有的樹正是茁壯,還有些樹生長到一半就被攔腰砍斷了。此時,這頭的人正在滿心歡喜的種樹,那頭的幾人卻在慟哭流涕地砍一棵樹。
妙音發現伏熢詼⒆旁洞Ρ傷的那幾人看,她既害怕狐狸,又忍不住話癆,小聲道:“我們是生禮,他們是滅禮,大樹就是我們的生命,跟著我們一起生滅,被砍掉後要做成死人棺材的。娘親教過我,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伏煹潰骸澳愣得可真多。”
妙音有些小得意地笑了。
這時,妙音的母親注意到伏煟客氣問道:“這位公子怎麽稱唿?”
妙音搶話道:“他不是公子,他是一個狐狸!”
老婦人趕緊糾正她的語言,“妙音,可不要亂說話。”
“真的,真的,他自己說的。”妙音指了指伏煟又指了指和尚,奇怪地說道:“這個是狐狸,這個是大師,你們說,大師是不是要抓狐狸?可是這位大師怎麽還幫狐狸穿鞋呢?”
年輕婦人尷尬道:“女娃娃的年齡小,童言無忌,還請二位莫怪。”
這時,來了一位壯漢,對他們道:“夫人,全都準備好了。”
年輕婦人牽著妙音走過去,一家人把婆娑樹苗的根埋進法照林中,妙音從木桶中舀了一瓢清水,跪在地上,認認真真地把清水澆灌在土壤裏,然後,他們將一個寫有名姓的竹牌用紅線掛在枝頭。
這一場景很安靜,沒有一個人說話,一棵小樹苗在親人的目光中紮根向土。
過了一會兒,有個人抱來一個類似於佛龕的小木房,放在婆娑樹下,另一個人捧來一盞琉璃蓮台樣式的燈,放入木房之中。
年輕婦人朝著和尚擺出一個邀請的動作,道:“這就是我兒的燈,還請大師為我兒點燈。”
此時,天色有些暗了,法照林中亮著無數盞青燈,更加顯眼了,隨著土坡的高高低低而錯落著,青燈點亮人們的阿賴耶識,照亮薈薈眾生的迷途。
和尚朝那位母親頷首,走到幼小的婆娑樹前,雙手合十,念了一語佛偈。
伏熆醋藕蛻械謀秤埃這背影清瘦有力,月色袈裟顯得古樸皎澈。
到了點燈時分,周圍比剛才還要更安靜,有人上前為和尚遞上一支香,和尚用手掌擋著風,低身緩緩地將蓮燈點亮。
琉璃蓮座中燈火通明,柔和了和尚的輪廓。
這一刻,伏熀鼉跤牒蛻瀉芤T叮像明月和滄海之間那麽遠,月光照著滄海,滄海卻生出錯覺,以為自己獨占了明月。
事後,年輕婦人為了表達感激,邀請二位到家中吃齋飯,她的盛情難卻,二人隻好答應。
妙音看起來很高興,一路哼著歌,蹦著跳著,對伏煹奈肪甯瀉孟褚布跎倭耍總是抬頭想與他說話。
伏熆闖隼戳耍對她道:“肚子裏有話就說吧。”
“哥哥,你們狐狸,是不是都吃肉啊?”
“是啊。”
“那你是什麽顏色的狐狸?”
“火紅色的。”
“你是不是有毛絨絨的、紅色的大尾巴?!”
“以前有。”
妙音摸了摸腦袋,說:“那我就摸不到尾巴了?”
“有也不給你摸。”
“哼!”妙音跑到和尚身旁,說:“大師哥哥,你有沒有摸過狐狸尾巴?”
童言無忌,和尚卻被噎住了。
“我知道了,你連他的腳都摸過,肯定也摸過他的尾巴。”
伏熈嘧潘的衣服一角,說:“你怎麽問個沒完了?”
“你還沒說,你的尾巴是怎麽沒的呢?”
“沒了就是沒了。”
“還有人偷尾巴嗎?”
“沒有人偷尾巴。”
“到底怎麽沒的呀?”
“燒沒了,砍沒了,掐沒了,劈沒了,反正就是沒了。”
妙音掰著手指數了半天,道:“騙人,狐狸隻有一條尾巴,哪兒有你說的這麽多呀?”
“你懂什麽啊,小朋友。”
“神話裏說,狐狸很喜歡自己的尾巴,隻會把它送給最愛的人,你也是嗎?”
“我不是。”
“啊?”
“我隻把它送給我最恨的人。”
“這就來了。”小姑娘應承道。
老婦人注意到妙音旁邊還有兩個人,其中一位是出家人打扮,突然變得虔誠謙卑起來,她對著和尚深深地施了一禮,客氣道:“原來今天有大師來到法照林,真是我們的福氣。”
妙音也站在一旁,有模有樣地學著老婦人的動作,也朝著和尚施了一禮。
老婦人並未著急離去,反而對和尚問道:“今日是我夫人家二娃的生禮,老婦冒昧想邀請大師為娃兒點燈,不知大師答不答應?”
伏熚剩骸暗愕疲俊
妙音笑嘻嘻,對他道:“生禮就是在法照林裏種一棵婆娑樹,再在樹下點一盞明火。娘親說這個燈代表著人的阿賴耶識,平時都是父親來點,但是如果當天有路過的出家人願意幫忙點的話,說明這是佛陀選中的娃娃,以後有無量福咧。”
老婦人連忙糾正道:“女娃娃不要無禮,要叫大師。”
妙音改口道:“大師哥哥。”
伏熖裘跡聽說琊國是一個佛國,舉國信奉佛教,看來果真如此。
和尚一直是個老好人,隻要有人對他提要求,不管認不認識,他都不拒絕。伏熥念又想,也不是不拒絕,和尚這幾輩子嘴裏的‘不’字,好像全都說在他這裏了。
果然,和尚答應了那位老婦人。
老婦人麵露喜色,走到不遠處的一小撮人當中,對著當中一位裹著華貴綢緞的年輕婦人,高興道。
“夫人,夫人,今日來了一位大法師,答應給二娃點燈。”
夫人一聽,也喜上眉梢,抬眼見到和尚,連忙走過去將人邀到人群中來,朝著和尚行了更加鄭重的跪拜禮,虔誠道:“多謝大師願意幫我兒點燈,實在是我兒之幸。”
伏熅倌客去,法照林中有成千上百棵大大小小的婆娑樹,有的是剛栽的小樹苗,有的樹正是茁壯,還有些樹生長到一半就被攔腰砍斷了。此時,這頭的人正在滿心歡喜的種樹,那頭的幾人卻在慟哭流涕地砍一棵樹。
妙音發現伏熢詼⒆旁洞Ρ傷的那幾人看,她既害怕狐狸,又忍不住話癆,小聲道:“我們是生禮,他們是滅禮,大樹就是我們的生命,跟著我們一起生滅,被砍掉後要做成死人棺材的。娘親教過我,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伏煹潰骸澳愣得可真多。”
妙音有些小得意地笑了。
這時,妙音的母親注意到伏煟客氣問道:“這位公子怎麽稱唿?”
妙音搶話道:“他不是公子,他是一個狐狸!”
老婦人趕緊糾正她的語言,“妙音,可不要亂說話。”
“真的,真的,他自己說的。”妙音指了指伏煟又指了指和尚,奇怪地說道:“這個是狐狸,這個是大師,你們說,大師是不是要抓狐狸?可是這位大師怎麽還幫狐狸穿鞋呢?”
年輕婦人尷尬道:“女娃娃的年齡小,童言無忌,還請二位莫怪。”
這時,來了一位壯漢,對他們道:“夫人,全都準備好了。”
年輕婦人牽著妙音走過去,一家人把婆娑樹苗的根埋進法照林中,妙音從木桶中舀了一瓢清水,跪在地上,認認真真地把清水澆灌在土壤裏,然後,他們將一個寫有名姓的竹牌用紅線掛在枝頭。
這一場景很安靜,沒有一個人說話,一棵小樹苗在親人的目光中紮根向土。
過了一會兒,有個人抱來一個類似於佛龕的小木房,放在婆娑樹下,另一個人捧來一盞琉璃蓮台樣式的燈,放入木房之中。
年輕婦人朝著和尚擺出一個邀請的動作,道:“這就是我兒的燈,還請大師為我兒點燈。”
此時,天色有些暗了,法照林中亮著無數盞青燈,更加顯眼了,隨著土坡的高高低低而錯落著,青燈點亮人們的阿賴耶識,照亮薈薈眾生的迷途。
和尚朝那位母親頷首,走到幼小的婆娑樹前,雙手合十,念了一語佛偈。
伏熆醋藕蛻械謀秤埃這背影清瘦有力,月色袈裟顯得古樸皎澈。
到了點燈時分,周圍比剛才還要更安靜,有人上前為和尚遞上一支香,和尚用手掌擋著風,低身緩緩地將蓮燈點亮。
琉璃蓮座中燈火通明,柔和了和尚的輪廓。
這一刻,伏熀鼉跤牒蛻瀉芤T叮像明月和滄海之間那麽遠,月光照著滄海,滄海卻生出錯覺,以為自己獨占了明月。
事後,年輕婦人為了表達感激,邀請二位到家中吃齋飯,她的盛情難卻,二人隻好答應。
妙音看起來很高興,一路哼著歌,蹦著跳著,對伏煹奈肪甯瀉孟褚布跎倭耍總是抬頭想與他說話。
伏熆闖隼戳耍對她道:“肚子裏有話就說吧。”
“哥哥,你們狐狸,是不是都吃肉啊?”
“是啊。”
“那你是什麽顏色的狐狸?”
“火紅色的。”
“你是不是有毛絨絨的、紅色的大尾巴?!”
“以前有。”
妙音摸了摸腦袋,說:“那我就摸不到尾巴了?”
“有也不給你摸。”
“哼!”妙音跑到和尚身旁,說:“大師哥哥,你有沒有摸過狐狸尾巴?”
童言無忌,和尚卻被噎住了。
“我知道了,你連他的腳都摸過,肯定也摸過他的尾巴。”
伏熈嘧潘的衣服一角,說:“你怎麽問個沒完了?”
“你還沒說,你的尾巴是怎麽沒的呢?”
“沒了就是沒了。”
“還有人偷尾巴嗎?”
“沒有人偷尾巴。”
“到底怎麽沒的呀?”
“燒沒了,砍沒了,掐沒了,劈沒了,反正就是沒了。”
妙音掰著手指數了半天,道:“騙人,狐狸隻有一條尾巴,哪兒有你說的這麽多呀?”
“你懂什麽啊,小朋友。”
“神話裏說,狐狸很喜歡自己的尾巴,隻會把它送給最愛的人,你也是嗎?”
“我不是。”
“啊?”
“我隻把它送給我最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