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硯亦湊到近前,見蘭玨所觸,是銜芝仙鶴旁的雲紋。
“墨聞兄請看,這些雲都不成朵。”
王硯哦了一聲,那些石刻的雲紋,的確都是一縷縷的,類似水紋般的道道,不過這種雲紋在畫卷雕刻中甚常見。
蘭玨道:“這種雲紋樣式始於楚朝康帝之後。康帝之母梁惠妃夜夢一朵祥雲入懷,後有孕誕下康帝。康帝的小名便叫祥雲兒。康帝登基之後,避其名諱,雲紋便不成朵,皆繪做流散水波模樣。”
待楚亡而前朝立,成朵的祥雲方才複用。
蘭玨再指向旁側的蝙蝠刻紋:“而這些蝙蝠的翅上又托著日月,前朝太宗名昭成,登基前乃福王。”
那麽前朝太宗之後也可以排除了。
“石刻雕工並非近代手法,若非有人刻意做舊,可以斷為是楚朝後期之物。”
王硯咧嘴:“佩之好眼力,幫了我大忙了!”
蘭玨道:“不敢不敢,辨形斷代這些我不大懂,隻能憑花紋推測。不過,這口石槨樣式大小,乃王侯所用……”
王硯摸摸下巴:“我不好看那些史書之類的。那個楚朝的皇帝是不是很能生來著?而且那一朝喜歡神神道道的也挺多。”
蘭玨頷首,楚朝盛行道術,尚養氣論玄,尋方煉藥。不少皇室宗親都與道流來往,並自號某某道人,某某居士。且皇室人丁興旺,單康帝就有三十多個皇子,封王並活到七十多歲的快有二十個,這些皇子又生了一堆兒女,這堆皇孫皇孫女複又生出一堆……後來天下土地都不夠封,百姓養不起宗室,民亂頻起,邊疆又戰亂不斷,終至覆亡。
前朝滅那麽快,與楚朝皇室遺脈太多也有關係,跟地裏的小韭菜一樣,隔一段時間就冒出一大片來頂著“反順複楚”的名號鬧一鬧,撲完一波又出一波,綿綿不絕。前朝皇帝恨而稱之為“楚虱”。
楚朝自康帝到楚朝亡,約八九十年,這些年裏,好道術又配用這種棺材的人,至少有一百以上。
而且……
蘭玨繼續打量石棺:“此若為槨,樣式卻不大對。楚朝因好道術,尤講究墓葬,木棺石槨,取木生石養之理,以棺身為地,棺蓋做天,或天分地合,或天合地分,必得有其一。也就是木棺的棺身或棺蓋,必須得有一樣與石槨嵌合。”
可這口石槨的內裏非常光滑,槨身或蓋都沒有槽溝和鑲嵌痕跡。
王硯皺眉:“什麽意思,這東西不是槨?”
蘭玨道:“以我愚見,這看來是口疑棺,並非真正存放屍首所用。但蓋上詩句又甚玄妙,不大像單純隻為跟盜墓賊開個玩笑。”
王硯盯著石棺摸了摸下巴:“這東西真是越來越讓人迷糊了。不要緊,那具女屍,甚至姚家,肯定都和這石棺有聯係,再挖挖別的線索,串起來,就有答案了。”
蘭玨道:“可惜不在京城。楚朝用得上這種葬儀又可能葬在京城附近的,史料上應能查到。有了名字,再加上其他線索,或者真相便出來了。”
王硯道:“我這就讓人迴京城查。佩之,真是多謝多謝,下山後咱們一道吃酒去。”
蘭玨委婉道:“天已不早,還是快些迴縣衙為上。”
王硯請客,肯定是花自己的錢,但席麵排場必不會差。若被有心人參上一本在這樣要命的時刻大吃大喝,就算王太師同是他二人的親老子,恐怕也護不住。
王硯道:“嗯,也是。老馮都去跟兵部借人防止番子行刺玳王了,你這裏更得多操心。”
蘭玨一怔:“什麽?”
王硯挑眉:“你不知道?還當你這次過來就是為這事來和老馮碰頭,敢情他沒告訴你?”
蘭玨詫異:“馮大人怎會說起番邦行刺玳王?”
王硯道:“這等隱秘公務,我就不知道了。隻聽聞前兩天馮邰去了趟兵部詢問番邦事。”
蘭玨愈發納悶,朝廷與他國往來事務,皆歸禮部和鴻臚寺管,但一些邊關敵情之類兵戈陰謀事,就歸在兵部,直接上報皇上。
塔赤是小國,一向仰仗天朝護佑,都爾古都和察布察裏克都在爭取朝廷的支持,怎麽突然牽扯到了兵部?
若真有什麽,也該是宗正府查,皇上必也要告知,為何是馮邰這裏辦?
蘭玨便道:“京兆府事務眾多,或是馮大人另外有什麽要緊公務。”
王硯道:“但我過來的時候,我爹還囑咐了一句,到了豐樂,凡事小心仔細。”
蘭玨滿頭霧水,馮邰去了兵部的事,王硯必然也是從王太師那裏得知。
若不是跟豐樂有關係,王太師不會這麽交待兒子。
蘭玨越琢磨越覺得蹊蹺,急急爬上軟梯出了暗室,與王硯一道趕迴縣衙。
縣衙這廂,馮邰又嚴厲詢問了張屏一通關於丁威的事。
玳王鬧下的禍事張屏都不知道,也不明白為什麽馮邰判斷番邦會行刺玳王。
他仍覺得,丁威是為了姚員外和姥姥廟來到了豐樂。
丁威與同夥放火燒縣衙,是要拖延查案,目的還是在女屍和石棺隱藏的秘密上。
他將所有看出的都如實稟報,一些證據不足之處,馮邰難得地沒有斥為臆想,隻道:“罷了,你速速出去,令人把守好牢室,任何人不得出入。但不要將此事泄露半分。丁威你不必再審,亦萬勿讓其看出你疑心他是番邦人的端倪破綻。稍後本府再親自去看一看。”
張屏領命,又稍稍抬頭:“下官想請教大人,可是大人驗看姚員外屍首時,發現姚員外之死與番邦有關?”
馮邰臉色鐵青地盯著了他片刻方才道:“待蘭侍郎與王侍郎迴來,本府再一並說清此事,到時會讓爾在場。”
張屏行禮退出了門。
廊外晚霞正好,他按照馮邰的交代吩咐了屠捕頭與眾衙役,剛打算去卷宗庫瞧瞧,謝賦又袖著一本冊子匆匆而來。
“挖出石棺的破屋原主已經查著了,很是奇怪,此屋本朝之前便歸這戶人家所有,但除此之外,這家人的生死婚姻出丁記錄,一概全無。”
“墨聞兄請看,這些雲都不成朵。”
王硯哦了一聲,那些石刻的雲紋,的確都是一縷縷的,類似水紋般的道道,不過這種雲紋在畫卷雕刻中甚常見。
蘭玨道:“這種雲紋樣式始於楚朝康帝之後。康帝之母梁惠妃夜夢一朵祥雲入懷,後有孕誕下康帝。康帝的小名便叫祥雲兒。康帝登基之後,避其名諱,雲紋便不成朵,皆繪做流散水波模樣。”
待楚亡而前朝立,成朵的祥雲方才複用。
蘭玨再指向旁側的蝙蝠刻紋:“而這些蝙蝠的翅上又托著日月,前朝太宗名昭成,登基前乃福王。”
那麽前朝太宗之後也可以排除了。
“石刻雕工並非近代手法,若非有人刻意做舊,可以斷為是楚朝後期之物。”
王硯咧嘴:“佩之好眼力,幫了我大忙了!”
蘭玨道:“不敢不敢,辨形斷代這些我不大懂,隻能憑花紋推測。不過,這口石槨樣式大小,乃王侯所用……”
王硯摸摸下巴:“我不好看那些史書之類的。那個楚朝的皇帝是不是很能生來著?而且那一朝喜歡神神道道的也挺多。”
蘭玨頷首,楚朝盛行道術,尚養氣論玄,尋方煉藥。不少皇室宗親都與道流來往,並自號某某道人,某某居士。且皇室人丁興旺,單康帝就有三十多個皇子,封王並活到七十多歲的快有二十個,這些皇子又生了一堆兒女,這堆皇孫皇孫女複又生出一堆……後來天下土地都不夠封,百姓養不起宗室,民亂頻起,邊疆又戰亂不斷,終至覆亡。
前朝滅那麽快,與楚朝皇室遺脈太多也有關係,跟地裏的小韭菜一樣,隔一段時間就冒出一大片來頂著“反順複楚”的名號鬧一鬧,撲完一波又出一波,綿綿不絕。前朝皇帝恨而稱之為“楚虱”。
楚朝自康帝到楚朝亡,約八九十年,這些年裏,好道術又配用這種棺材的人,至少有一百以上。
而且……
蘭玨繼續打量石棺:“此若為槨,樣式卻不大對。楚朝因好道術,尤講究墓葬,木棺石槨,取木生石養之理,以棺身為地,棺蓋做天,或天分地合,或天合地分,必得有其一。也就是木棺的棺身或棺蓋,必須得有一樣與石槨嵌合。”
可這口石槨的內裏非常光滑,槨身或蓋都沒有槽溝和鑲嵌痕跡。
王硯皺眉:“什麽意思,這東西不是槨?”
蘭玨道:“以我愚見,這看來是口疑棺,並非真正存放屍首所用。但蓋上詩句又甚玄妙,不大像單純隻為跟盜墓賊開個玩笑。”
王硯盯著石棺摸了摸下巴:“這東西真是越來越讓人迷糊了。不要緊,那具女屍,甚至姚家,肯定都和這石棺有聯係,再挖挖別的線索,串起來,就有答案了。”
蘭玨道:“可惜不在京城。楚朝用得上這種葬儀又可能葬在京城附近的,史料上應能查到。有了名字,再加上其他線索,或者真相便出來了。”
王硯道:“我這就讓人迴京城查。佩之,真是多謝多謝,下山後咱們一道吃酒去。”
蘭玨委婉道:“天已不早,還是快些迴縣衙為上。”
王硯請客,肯定是花自己的錢,但席麵排場必不會差。若被有心人參上一本在這樣要命的時刻大吃大喝,就算王太師同是他二人的親老子,恐怕也護不住。
王硯道:“嗯,也是。老馮都去跟兵部借人防止番子行刺玳王了,你這裏更得多操心。”
蘭玨一怔:“什麽?”
王硯挑眉:“你不知道?還當你這次過來就是為這事來和老馮碰頭,敢情他沒告訴你?”
蘭玨詫異:“馮大人怎會說起番邦行刺玳王?”
王硯道:“這等隱秘公務,我就不知道了。隻聽聞前兩天馮邰去了趟兵部詢問番邦事。”
蘭玨愈發納悶,朝廷與他國往來事務,皆歸禮部和鴻臚寺管,但一些邊關敵情之類兵戈陰謀事,就歸在兵部,直接上報皇上。
塔赤是小國,一向仰仗天朝護佑,都爾古都和察布察裏克都在爭取朝廷的支持,怎麽突然牽扯到了兵部?
若真有什麽,也該是宗正府查,皇上必也要告知,為何是馮邰這裏辦?
蘭玨便道:“京兆府事務眾多,或是馮大人另外有什麽要緊公務。”
王硯道:“但我過來的時候,我爹還囑咐了一句,到了豐樂,凡事小心仔細。”
蘭玨滿頭霧水,馮邰去了兵部的事,王硯必然也是從王太師那裏得知。
若不是跟豐樂有關係,王太師不會這麽交待兒子。
蘭玨越琢磨越覺得蹊蹺,急急爬上軟梯出了暗室,與王硯一道趕迴縣衙。
縣衙這廂,馮邰又嚴厲詢問了張屏一通關於丁威的事。
玳王鬧下的禍事張屏都不知道,也不明白為什麽馮邰判斷番邦會行刺玳王。
他仍覺得,丁威是為了姚員外和姥姥廟來到了豐樂。
丁威與同夥放火燒縣衙,是要拖延查案,目的還是在女屍和石棺隱藏的秘密上。
他將所有看出的都如實稟報,一些證據不足之處,馮邰難得地沒有斥為臆想,隻道:“罷了,你速速出去,令人把守好牢室,任何人不得出入。但不要將此事泄露半分。丁威你不必再審,亦萬勿讓其看出你疑心他是番邦人的端倪破綻。稍後本府再親自去看一看。”
張屏領命,又稍稍抬頭:“下官想請教大人,可是大人驗看姚員外屍首時,發現姚員外之死與番邦有關?”
馮邰臉色鐵青地盯著了他片刻方才道:“待蘭侍郎與王侍郎迴來,本府再一並說清此事,到時會讓爾在場。”
張屏行禮退出了門。
廊外晚霞正好,他按照馮邰的交代吩咐了屠捕頭與眾衙役,剛打算去卷宗庫瞧瞧,謝賦又袖著一本冊子匆匆而來。
“挖出石棺的破屋原主已經查著了,很是奇怪,此屋本朝之前便歸這戶人家所有,但除此之外,這家人的生死婚姻出丁記錄,一概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