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地牢裏,陰寒層層滲透進來,安和圍著披風蜷縮在門旁,看守的士卒趴桌上打盹。酒壇子咕嚕嚕滾到其中一人腳下,那人猛然驚醒。
“誰!”
安和手攥著檻欄,努力張望去。“這位小哥,可否,可否麻煩你過來下。”
士卒看看四周,握著刀柄猶疑地走了過去。
“什麽事?”
“你再過來些,”安和伸手去探,“我有樣東西要給你。”
“哦,是什麽好東西?”
士卒料想是些私藏的金銀物件,進來的貴人們無非是想以此收買,於是樂嗬過去了,他蹲下身子伸出手,下一刻,身子沉悶一聲倒在地上。
鉤著褲帶的鑰匙清脆撞擊,白嫩如柔荑的手拽著,一把扯了過來。
鐵鎖咣當落地,牢門吱呀一聲被推開,另一個還在打盹的士卒抬頭迷糊睜眼,隻看見嫋嫋婷婷的人影走來,隨即便不省人事。
安和揚起唇角,輕快拋著手裏鑰匙,把玩出門的那刻一抬手,向後拋在了桌上。
天色瞳朦,沾著薄寒。廊廡下燈籠隨風微微晃動著,散發柔和光暈。
她拐過牆角,看見秦守。
秦守就這樣靜靜地立在陰暗交界處,半張臉隱沒在黑暗中。從昨晚事發到如今,這是安和第一次見到她,不過安和知道,地牢裏的那條鬥篷是她,也隻會是她吩咐人送來。
“怎麽,你也是來抓我的嗎?”安和歪頭輕鬆一笑,背著的雙手搗鼓著東西。
“出於私情,我或許應該放了你。”秦守開口,緩緩走上前來,“可站在大局上,我希望你能說出你哥哥和吳王的謀劃。”
“這算不算你在對我使美人計?”
秦守挑著眉點點頭,“如果我在你這算美人的話。”
“你知道有些事,即便把我下在詔獄裏嚴刑拷打,我也不會說出來,”安和的手指輕輕貼上秦守麵頰,“不過事到如今已經太遲,或許告訴你也無妨。”
唿吸縈繞糾纏,安和的指尖帶著涼意,秦守平靜地看著她,蜷指微顫,“你說。”
“打從幾年前開始削藩,各地藩王早已心生不滿,籌謀舉事的又何止我哥哥與吳王。你們不就是想要確定這些人嗎?”
“那你知道,還有誰?”
“還有……”安和的唇湊得極近,直至一下落在秦守唇上,笑嘻嘻地鬆開了手。
秦守忽然一陣眩暈,半跪在地上。
“抱歉啦。”安和收起笑,低頭看著秦守舔舔唇,“說實話,天下大亂,生民塗炭的,與我又有何幹係呢。”
安和繞過她就要離開,秦守手撐著地,一把拽住裙擺,額間冒著冷汗。“……可我在乎。醫者所求,無非救這天下人。”
這天下人所盼,無非政治清明。她雖非這天下之人,可既已入這天下,她想,老天爺將她送到這裏來,總是有什麽使命需要她去完成的。
“秦大夫。”安和歎了口氣,沉默半餉,蹲下身子握住她的手,“那就給你們一句忠告吧,我所知不多,但齊越之地,不得不防。”
秦守瞳孔猛然一縮。
安和抽掉秦守的手起身來,正要往前走,猛然身子一麻向後跌去,倒入懷裏。她半睜著眼動彈不得,正對上秦守的眼。
“你——”
“對不住,安和。”秦守拔掉身上銀針,“但也要謝謝你,信任我。”
她背起安和,往來時的路走去。
勤政殿中,一張巨大的輿圖鋪在地磚之上,趙錫轉動著手間的扳指,又一次不經意地望向殿外。
“朕替你數著,這是第一百三十五次。”趙瑾坐在龍椅上,一身明黃龍袍,望向趙錫的目光中幾分揶揄。“想不到啊,朕冷心冷情的皇弟還有這樣一麵。”
趙錫轉過頭來,拱手作揖,正欲動唇說些什麽,外麵忽然傳來通報,說是宋侍衛,並金吾衛上將軍,禁衛軍統領一並來了。
“瞧瞧,到的這樣整齊,想是這仗打得也不錯。”趙瑾倒是沒有絲毫擔憂,抬手宣他們進來。
幾人半跪行禮,“陛下聖明,景曜門、通化門叛賊已盡數剿滅。”
“上將軍這幾日在獄中委屈了。”趙瑾頷首,“金吾衛倒有不少人這幾日下在獄中,登基大典過後,皆有重賞。”
上將軍連忙行禮,“謝陛下,臣感念陛下厚德,不覺委屈。”
兩人都匯報完畢,領賞下去了,宋清明卻被留下。
宋清明起身,盔甲還未脫掉,沾著斑駁血跡。趙錫默默盯了會兒,宋清明忙搖搖頭指指自己並未受傷。
不久,寧步青他爹千牛衛大將軍,壯武將軍,以及歸德和懷化兩位大將軍都被宣了進來,都是朝中三品以上的老將,宋清明預感聖人就要有大動作,卻不知他為何獨獨留下自己。他向趙錫眨眨眼。
“都來看看吧,”趙瑾手拿長杖起身來。大監端著一盤旗幟跟上前,他的杖一一落下,“安和說的齊越之地——宋清明,你來說說,有什麽見解?”
宋清明忙不迭收迴目光,趙瑾竟伸手遞杖來。“拿著。”
他的心猛烈搏動起來,深吸一口氣,在一幹老臣的凝視中接過杖,緩緩走到輿圖前。
好戲開演,他與趙錫與諸將軍,皆是戲子。
“臣愚見,”宋清明以杖頭指點輿圖,“齊越之地連同賢王梁地,一同護衛京畿。以吳晉二王藩地所屬,各地郡王聯合作亂,或兵分三路,甚至於勾結混夷,至京畿則匯如洪流,勢頭難擋。若臣等算出諸藩王進攻路線,分而破之,則勢如散沙。”
趙瑾頷首,不置可否,“繼續。”
宋清明抬起頭看著趙錫,許久,從他眼中得到了答案,宋清明緩緩繼續道:“自河西至京畿,走此路會有桐關大軍與京畿而來的援軍共同圍堵,所以吳晉二王不會走此地。”
“此路多高山險阻,物資運送困難,也不通。”
“唯有從梁地過,梁地一破,則吳晉二王可直率大軍逼向寧京,勢如破竹。”權杖落下,顯眼旗幟直插梁地,宋清明的手微微發顫。“而梁地,是賢王封地。”
四圍安靜至針落可聞,大殿柱旁,寧榮淡淡看著宋清明,拳頭悄然緊握。他忽然開口,“以暗哨消息可知,膠東王趙倜,膠西王趙厲,淄川王趙窨,濟南王趙符皆有異動,自四年前朝廷頒布削藩令起,他們就有諸多不滿。如想作亂,此時隨同吳晉二王打出旗號是最好選擇,這也是安和郡主所說齊越之地之因。微臣認為若以齊王——”
“寧榮,”趙瑾皺眉打斷他。“朕沒讓你開口。”
“因此微臣愚見,”宋清明眼都不抬,沉聲道,“以齊王之力,在齊地攔住淄川王等藩王進攻步伐,在越地擋住濟南王,在梁地……在梁地擋住吳晉二王,靜候朝廷救援,分而破之,是最佳之法。”
“宋清明!”千牛衛大將軍寧長英忽然怒斥道,“你如此說,又將賢王、齊王與越王置於何地!且不說賢王尚在此處,齊王與越王和陛下乃一母同胞,一旦封地城破,你又該如何與陛下交代!”
“陛下,宋清明此人居心叵測,分明有離間之意。”
“陛下,臣願帶兵速速前往齊地,鎮壓叛軍!斷不讓齊王有性命之難!”
“臣願前往越地,為陛下分憂!”
旗幟一麵接著一麵落下,宋清明屈膝半跪,他知道,這不是他想說之話,卻是趙瑾想聽到的答案,也是趙瑾把權杖交在他手中的深意。
如今新帝初初登基,或有七王之亂,風雨飄搖之時,朝廷分身乏術,若不能聯合三王之力阻擋叛軍,斷無活路。
因此趙瑾需要一個親口說出此話的將領,但不能是趙瑾自己,因他是九五至尊,是齊越二王的親兄弟,他要牢牢握住這天下,也不能讓藩王寒心。所以就讓宋清明來,將他們此前的布局當作他個人的見解一一道出,試探眾將軍的心思,再讓趙錫作為藩王之一,率先表率態度。
“宋清明之法可行,”趙錫嗓音清冷,終於拱手行禮。“臣願意帶兵堅守梁地,除非臣死,斷不讓吳晉叛軍有挺進寧京之日。”
“陛下明鑒,臣願隨同賢王一起,堅守梁地。”宋清明抱拳。
許久,殿內無聲,眾人猶疑著不敢抬頭。終於,趙瑾一步步登上台階,在椅上坐下。
“那麽朕便派歸德懷化二位大將軍,各領一萬兵,前往齊地與越地。”
“微臣領命。”
“賢王不日動身,前往梁地。與河西錢庭大軍會合。”
“諾。”
“封宋清明為雲麾將軍,隨同千牛衛大將軍寧長英一道,鎮壓叛軍。”
“陛下——”宋清明猛然抬頭,跟從千牛衛大將軍,那便是與趙錫分二路而行,就算錢庭會趕往梁地,可如果吳王聯合混夷,錢庭勢必要分散主力,趙錫一人怎能守住梁地。
他正要開口,趙錫一聲清咳。
宋清明聲音一頓,低下頭來。“……臣,臣領旨。”
眾人皆領命退下了,宋清明起身退下時,與趙錫目光相交,他平靜而從容,像是早就知道。
大殿上隻留下他二人,趙瑾撐著頭,淡漠把玩手中的旗幟,趙錫依舊站在那裏,雲淡風輕,好像被推出去送死的不是自己。
“你可怨朕?”
“朝堂大局,並非兒女私情之地,縱使兄弟情深,也要有所割舍。”
“朕以身試毒逼出安和,就是想讓你明白,為這天下,朕自己一命死不足惜,你也一樣。”趙瑾折斷旗幟,鋒利木屑割開指腹,沁出血珠,“我們都是皇家子,享受這份尊崇的同時,也擔著這天下人的安危。”
趙錫恍然想起那日先皇在寢殿召他,說出今日之計劃。那時的太子趙瑾來找他,對他說,你是我唯一的兄弟。
他們都知道啊,齊王與越王膽小怕事,強逼他們硬扛叛軍攻勢,最終奏疏上不過投降二字。唯有趙錫,那自幼同太子一起長大的人,最為趙瑾所熟識。
眾藩王都會反,唯趙錫不會,因他心有蒼生,甘願背下一切。
“如果以朝廷之力,齊越梁三地隻能保下兩地,那便推臣出去吧。”趙錫拱手行禮告退,勾起唇角,“因為陛下,你所能信任的唯有臣。”
作者有話說:
500收藏了!!!我好開心!!!
“誰!”
安和手攥著檻欄,努力張望去。“這位小哥,可否,可否麻煩你過來下。”
士卒看看四周,握著刀柄猶疑地走了過去。
“什麽事?”
“你再過來些,”安和伸手去探,“我有樣東西要給你。”
“哦,是什麽好東西?”
士卒料想是些私藏的金銀物件,進來的貴人們無非是想以此收買,於是樂嗬過去了,他蹲下身子伸出手,下一刻,身子沉悶一聲倒在地上。
鉤著褲帶的鑰匙清脆撞擊,白嫩如柔荑的手拽著,一把扯了過來。
鐵鎖咣當落地,牢門吱呀一聲被推開,另一個還在打盹的士卒抬頭迷糊睜眼,隻看見嫋嫋婷婷的人影走來,隨即便不省人事。
安和揚起唇角,輕快拋著手裏鑰匙,把玩出門的那刻一抬手,向後拋在了桌上。
天色瞳朦,沾著薄寒。廊廡下燈籠隨風微微晃動著,散發柔和光暈。
她拐過牆角,看見秦守。
秦守就這樣靜靜地立在陰暗交界處,半張臉隱沒在黑暗中。從昨晚事發到如今,這是安和第一次見到她,不過安和知道,地牢裏的那條鬥篷是她,也隻會是她吩咐人送來。
“怎麽,你也是來抓我的嗎?”安和歪頭輕鬆一笑,背著的雙手搗鼓著東西。
“出於私情,我或許應該放了你。”秦守開口,緩緩走上前來,“可站在大局上,我希望你能說出你哥哥和吳王的謀劃。”
“這算不算你在對我使美人計?”
秦守挑著眉點點頭,“如果我在你這算美人的話。”
“你知道有些事,即便把我下在詔獄裏嚴刑拷打,我也不會說出來,”安和的手指輕輕貼上秦守麵頰,“不過事到如今已經太遲,或許告訴你也無妨。”
唿吸縈繞糾纏,安和的指尖帶著涼意,秦守平靜地看著她,蜷指微顫,“你說。”
“打從幾年前開始削藩,各地藩王早已心生不滿,籌謀舉事的又何止我哥哥與吳王。你們不就是想要確定這些人嗎?”
“那你知道,還有誰?”
“還有……”安和的唇湊得極近,直至一下落在秦守唇上,笑嘻嘻地鬆開了手。
秦守忽然一陣眩暈,半跪在地上。
“抱歉啦。”安和收起笑,低頭看著秦守舔舔唇,“說實話,天下大亂,生民塗炭的,與我又有何幹係呢。”
安和繞過她就要離開,秦守手撐著地,一把拽住裙擺,額間冒著冷汗。“……可我在乎。醫者所求,無非救這天下人。”
這天下人所盼,無非政治清明。她雖非這天下之人,可既已入這天下,她想,老天爺將她送到這裏來,總是有什麽使命需要她去完成的。
“秦大夫。”安和歎了口氣,沉默半餉,蹲下身子握住她的手,“那就給你們一句忠告吧,我所知不多,但齊越之地,不得不防。”
秦守瞳孔猛然一縮。
安和抽掉秦守的手起身來,正要往前走,猛然身子一麻向後跌去,倒入懷裏。她半睜著眼動彈不得,正對上秦守的眼。
“你——”
“對不住,安和。”秦守拔掉身上銀針,“但也要謝謝你,信任我。”
她背起安和,往來時的路走去。
勤政殿中,一張巨大的輿圖鋪在地磚之上,趙錫轉動著手間的扳指,又一次不經意地望向殿外。
“朕替你數著,這是第一百三十五次。”趙瑾坐在龍椅上,一身明黃龍袍,望向趙錫的目光中幾分揶揄。“想不到啊,朕冷心冷情的皇弟還有這樣一麵。”
趙錫轉過頭來,拱手作揖,正欲動唇說些什麽,外麵忽然傳來通報,說是宋侍衛,並金吾衛上將軍,禁衛軍統領一並來了。
“瞧瞧,到的這樣整齊,想是這仗打得也不錯。”趙瑾倒是沒有絲毫擔憂,抬手宣他們進來。
幾人半跪行禮,“陛下聖明,景曜門、通化門叛賊已盡數剿滅。”
“上將軍這幾日在獄中委屈了。”趙瑾頷首,“金吾衛倒有不少人這幾日下在獄中,登基大典過後,皆有重賞。”
上將軍連忙行禮,“謝陛下,臣感念陛下厚德,不覺委屈。”
兩人都匯報完畢,領賞下去了,宋清明卻被留下。
宋清明起身,盔甲還未脫掉,沾著斑駁血跡。趙錫默默盯了會兒,宋清明忙搖搖頭指指自己並未受傷。
不久,寧步青他爹千牛衛大將軍,壯武將軍,以及歸德和懷化兩位大將軍都被宣了進來,都是朝中三品以上的老將,宋清明預感聖人就要有大動作,卻不知他為何獨獨留下自己。他向趙錫眨眨眼。
“都來看看吧,”趙瑾手拿長杖起身來。大監端著一盤旗幟跟上前,他的杖一一落下,“安和說的齊越之地——宋清明,你來說說,有什麽見解?”
宋清明忙不迭收迴目光,趙瑾竟伸手遞杖來。“拿著。”
他的心猛烈搏動起來,深吸一口氣,在一幹老臣的凝視中接過杖,緩緩走到輿圖前。
好戲開演,他與趙錫與諸將軍,皆是戲子。
“臣愚見,”宋清明以杖頭指點輿圖,“齊越之地連同賢王梁地,一同護衛京畿。以吳晉二王藩地所屬,各地郡王聯合作亂,或兵分三路,甚至於勾結混夷,至京畿則匯如洪流,勢頭難擋。若臣等算出諸藩王進攻路線,分而破之,則勢如散沙。”
趙瑾頷首,不置可否,“繼續。”
宋清明抬起頭看著趙錫,許久,從他眼中得到了答案,宋清明緩緩繼續道:“自河西至京畿,走此路會有桐關大軍與京畿而來的援軍共同圍堵,所以吳晉二王不會走此地。”
“此路多高山險阻,物資運送困難,也不通。”
“唯有從梁地過,梁地一破,則吳晉二王可直率大軍逼向寧京,勢如破竹。”權杖落下,顯眼旗幟直插梁地,宋清明的手微微發顫。“而梁地,是賢王封地。”
四圍安靜至針落可聞,大殿柱旁,寧榮淡淡看著宋清明,拳頭悄然緊握。他忽然開口,“以暗哨消息可知,膠東王趙倜,膠西王趙厲,淄川王趙窨,濟南王趙符皆有異動,自四年前朝廷頒布削藩令起,他們就有諸多不滿。如想作亂,此時隨同吳晉二王打出旗號是最好選擇,這也是安和郡主所說齊越之地之因。微臣認為若以齊王——”
“寧榮,”趙瑾皺眉打斷他。“朕沒讓你開口。”
“因此微臣愚見,”宋清明眼都不抬,沉聲道,“以齊王之力,在齊地攔住淄川王等藩王進攻步伐,在越地擋住濟南王,在梁地……在梁地擋住吳晉二王,靜候朝廷救援,分而破之,是最佳之法。”
“宋清明!”千牛衛大將軍寧長英忽然怒斥道,“你如此說,又將賢王、齊王與越王置於何地!且不說賢王尚在此處,齊王與越王和陛下乃一母同胞,一旦封地城破,你又該如何與陛下交代!”
“陛下,宋清明此人居心叵測,分明有離間之意。”
“陛下,臣願帶兵速速前往齊地,鎮壓叛軍!斷不讓齊王有性命之難!”
“臣願前往越地,為陛下分憂!”
旗幟一麵接著一麵落下,宋清明屈膝半跪,他知道,這不是他想說之話,卻是趙瑾想聽到的答案,也是趙瑾把權杖交在他手中的深意。
如今新帝初初登基,或有七王之亂,風雨飄搖之時,朝廷分身乏術,若不能聯合三王之力阻擋叛軍,斷無活路。
因此趙瑾需要一個親口說出此話的將領,但不能是趙瑾自己,因他是九五至尊,是齊越二王的親兄弟,他要牢牢握住這天下,也不能讓藩王寒心。所以就讓宋清明來,將他們此前的布局當作他個人的見解一一道出,試探眾將軍的心思,再讓趙錫作為藩王之一,率先表率態度。
“宋清明之法可行,”趙錫嗓音清冷,終於拱手行禮。“臣願意帶兵堅守梁地,除非臣死,斷不讓吳晉叛軍有挺進寧京之日。”
“陛下明鑒,臣願隨同賢王一起,堅守梁地。”宋清明抱拳。
許久,殿內無聲,眾人猶疑著不敢抬頭。終於,趙瑾一步步登上台階,在椅上坐下。
“那麽朕便派歸德懷化二位大將軍,各領一萬兵,前往齊地與越地。”
“微臣領命。”
“賢王不日動身,前往梁地。與河西錢庭大軍會合。”
“諾。”
“封宋清明為雲麾將軍,隨同千牛衛大將軍寧長英一道,鎮壓叛軍。”
“陛下——”宋清明猛然抬頭,跟從千牛衛大將軍,那便是與趙錫分二路而行,就算錢庭會趕往梁地,可如果吳王聯合混夷,錢庭勢必要分散主力,趙錫一人怎能守住梁地。
他正要開口,趙錫一聲清咳。
宋清明聲音一頓,低下頭來。“……臣,臣領旨。”
眾人皆領命退下了,宋清明起身退下時,與趙錫目光相交,他平靜而從容,像是早就知道。
大殿上隻留下他二人,趙瑾撐著頭,淡漠把玩手中的旗幟,趙錫依舊站在那裏,雲淡風輕,好像被推出去送死的不是自己。
“你可怨朕?”
“朝堂大局,並非兒女私情之地,縱使兄弟情深,也要有所割舍。”
“朕以身試毒逼出安和,就是想讓你明白,為這天下,朕自己一命死不足惜,你也一樣。”趙瑾折斷旗幟,鋒利木屑割開指腹,沁出血珠,“我們都是皇家子,享受這份尊崇的同時,也擔著這天下人的安危。”
趙錫恍然想起那日先皇在寢殿召他,說出今日之計劃。那時的太子趙瑾來找他,對他說,你是我唯一的兄弟。
他們都知道啊,齊王與越王膽小怕事,強逼他們硬扛叛軍攻勢,最終奏疏上不過投降二字。唯有趙錫,那自幼同太子一起長大的人,最為趙瑾所熟識。
眾藩王都會反,唯趙錫不會,因他心有蒼生,甘願背下一切。
“如果以朝廷之力,齊越梁三地隻能保下兩地,那便推臣出去吧。”趙錫拱手行禮告退,勾起唇角,“因為陛下,你所能信任的唯有臣。”
作者有話說:
500收藏了!!!我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