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之後,宮中趙德的病情又嚴重起來,幾位皇子皇妃輪流侍疾。
“說起來,我以前去宮中都是參加個什麽宴會狩獵的,像這樣還是頭一次。”
“父皇也是頭一次宣我侍疾。”
屏風內,趙錫非常自然張開雙手,宋清明忙上忙下,替他穿履,係了圓領袍衫的衣帶,又抬手帶上紗帽,末了,兩手還捂著趙錫的太陽穴,貼近了往那微抿著的薄唇上啄一口。
趙錫瞥下眼,宋清明的裏衣總穿不好,半耷微開著,露出精壯的胸膛。
“真放肆。”
“被您給慣的呢。”
宋清明鬆開手,非常好心情地眯了眼,趙錫伸手按在他胸膛上,微微推開,大步往外走去。
“趕緊穿戴完,免得誤了入宮的時辰。”
“好嘞。”宋清明望著趙錫離開的背影,愈發覺得比起作將軍,自己好像還是在佞臣這方麵更有天賦一點。
梁郡王入宮侍疾,帶個侍衛不過順手的事。郡王府的馬車四平八穩地行駛在道上,宋清明靠在墊背上無聊地掀起簾子看,街頭人來人往,倒也沒集市那麽熱鬧,他瞧見寧步青牽著馬一閃而過的身影。
“步青?”
果然是寧步青,他扭過頭朝宋清明揚起馬鞭打招唿,馬車停了下來。
“你這是要和梁郡王進宮啊?——這是我堂兄寧榮,今日剛迴京,說是要騎著馬四處轉轉先,我們的馬車還在後頭呢。”
“哦?”宋清明抬起眼,對上晨曦下騎在馬上那人的身影,三十多歲的樣子,傳言中的浪蕩才子,一雙桃花眼含情目,果真風流模樣,還以為日日眠花宿柳是個被酒色掏空的主,如今瞧著倒是身形高大,倒不輸軍中男兒。
寧榮望去,與掀起簾頭的宋清明堪堪打了個照麵。
“還不走麽?”趙錫清冽的聲音從馬車中傳出,車夫忙不迭地趕起了馬,宋清明放下車簾,坐了迴來。
如今正是七月,寧京又是冬冷夏熱的,宋清明在馬車中又是擼起袖子,又是提起褲腿,也不知曉趙錫是如何能耐得住這熱,一點汗都沒出。隻是到了宮門,宋清明又得再收拾一番行頭。
他二人一路隨著小宦官往裏走,一直到趙德的寢宮,宋清明也隻能候在外頭。
“陛下,梁郡王爺到了。”
趙錫進去,打起珠簾,轉過屏風,看到躺在龍塌上形容枯槁的趙德,縱使他,也不禁微微一怔。
“父皇……”
趙德聽到聲響,緩緩睜開了渾濁的眼。他開始急促唿吸著,喉間像是憋著一口濃痰,唿吸間嗬嗬地響。他就被人扶了起來,坐在床頭,開始狠命地咳嗽起來,直到吐出那一口血痰。
“父皇,”趙錫在床頭跪了下來為他順氣,伸手接過王大監遞來的湯藥,那淚水就這樣擠出來,在眼眶中打轉。“您會好起來的父皇,兒臣,兒臣喂您吃藥。”
“……好。”
趙德一口一口喝下趙錫湯勺中盛著的藥湯,隻眼睛眨也不眨地盯著他長開了的兒子,他的這個兒子,模樣生得像極了當初陰家的小女兒,那個被他納進宮的女人,隻有三分氣質像他,一樣的寡情與冷厲。
喝到最後,趙德有了些力氣,顫著手接過剩餘的湯藥一飲而盡。
“好孩子,陪父皇說說話吧。”
“諾。”趙錫垂下眼簾,替趙德掖了掖被角。
“你上月剛過完生辰禮,隻恐怕,朕是不能見你及冠的那日了。”
“父皇休說這話,小十四上次還說要讓您看著他的孩子承歡膝下呢。”趙錫麵上微怔。
趙德想起小十四的童言,枯黃的麵上帶了笑意,“他自己也是個孩子呢。”
“所以您日子還長著……”
趙德搖搖頭。“朕的身體朕知道,如今唯一擔心著的隻有那幾個蠢蠢欲動的藩王。如今朕將要走,反叫他們激起野心啊。”
趙錫垂下眼。先帝與父皇這幾十年,也算勵精圖治,開創安寧盛世了。
在趙德以先,大武朝一直在休養生息,甚至被迫與混夷屢次議和,而到如今,百姓賦稅一降再降,國庫裏仍堆滿了糧食,隻是大武雖然有了抵禦外侮之力,卻也把鎮守各地的藩王養得兵強馬壯。
這一點,趙德在幾年前就已經意識到了,當他開始著手削藩,各地藩王反對之勢甚大,拖拉至今,趙德病重,削藩之策仍未見得成效。
趙錫開口道:“朝廷有魏國公等人在,料他們隻有賊心,沒有賊膽。”
“朕看如今,康王晉王與吳王倒是走得密切…難保他們不會聯合起來。”趙德皺著眉頭開始咳嗽起來,“朕……不放心啊。”
趙錫忙給他順氣,垂眸道:“聽聞吳王庶子進京,如今吳王最看重的便是此人,可以將他扣在宮中,直到太子根基穩固。”
“錫兒,忘了康王世子是怎麽死的?”
趙錫一愣,兩年前,康王世子來京,陪侍太子左右,卻被太子隨手從高空丟下的金缶意外砸死,雖然這件事最終以趙德賜下財物封地的結局而落下帷幕,但從此康王就記恨上太子趙瑾。
如今,吳王決計不會讓類似的事情再度上演,扣人這種事,他們一定是提防在心。
“那麽父皇再對康王下一道削藩旨意,康王近年愈發猖狂,抓住他的把柄,他莫敢不從。”
趙德忙揮了揮手,“適得其反,適得其反。”
趙錫的心咯噔一聲,麵上仍是不動聲色,“如今晉王的妹妹安和郡主進京,雖同為皇族但血脈相疏,如果太子能迎娶佳人,勢必破了三方聯合之勢。”
“是個主意。”趙德的眉頭又深深擰了起來,“可是,朕還是想再妥帖些啊。”
於是趙錫往後退了幾步,俯身跪拜。“兒臣願為父皇效勞。”
“錫兒,你今年也十八了。”
“是。”
“尋常皇子,束發時賜封,及冠時前往封地,咳咳……你的封地,是在梁郡吧。”
“確實如此,父皇。”
“正橫亙在寧京與康王封地之間呢。”趙德喃喃道,“若他們真有造反之心,勢必是要經過你封地的。”
趙錫的汗沿著額頭滴了下來,他的瞳孔驟然收縮,連著心一下刺痛,拳頭攥緊。
果然,他的父皇,存的是這個心思嗎。
而他,退無可退,萬劫不複。
“錫兒十八歲了是嗎……也該前往封地的,早兩年……咳咳,也沒什麽……”趙德看著似乎有些疲乏,渾濁的眼中瞧不出神情。
“父皇,”趙錫再度跪拜,以額觸地,唿吸間姿態極低。“可是錫兒也是您的孩子。”
“趙錫!”趙德帝忽然開始急喘起來,一旁小宦官忙幫他順氣拍背,一番折騰後,他嗬嗬著嗓子,啞聲道,“別忘了……被流放的陰家族人。”
“父皇。”趙錫猛然抬起頭,不可置信地望著。“您——”
“……朕乏了。”
小宦官上前,抽掉了聖人背後的墊背,扶著他躺下。寂靜的寢殿裏,隻剩下趙德艱難的唿吸聲,冰鑒遠遠擺著,四圍卻陰涼無比。
趙錫在原地筆直跪了許久,直到王大監揮揮手,憐憫地看了他一眼,示意趙錫小聲出去。趙錫就默不作聲地站了起來,轉身往後走去。
宋清明躲在樹蔭下乘涼,看見他的時候,臉色冷得嚇人。
“怎麽了……”
趙錫對上他眼,冷意好像融化了些。
“說話呀。”宋清明湊過去。
“我們,迴家吧。”
宋清明微怔,點了點頭。
宋清明敏銳察覺到了不對,小宦官又領著他們一路出去。宋清明與趙錫並肩而行時,有一瞬間借著大袖的掩蓋,牢牢抓住了他的手,袖下,五指相扣。
一切,還有我。
趙錫靜靜坐在書房裏。
太子趙瑾過來的時候,看見他的臉龐隱沒在昏暗中,沒有像往常那樣起身迎接,甚至沒有抬起臉看他一眼。
“六弟。”趙瑾輕輕歎一口氣。
“皇兄。”
“父皇也有自己的算計。多王起兵共同造反是最壞的打算,但它不一定會發生。”
“各地藩王異動,何曾逃過父皇與皇兄的眼線,父皇既如此說,便已經有八成可能在其中了。”趙錫緩緩抬起頭,淡漠看著。
天子心中的聖策顯露無疑,假若藩王共同舉事,是要讓他拿命擋在梁郡,借他的封地他的力量,磨掉康王大軍的銳氣,耗損他們的將士,好讓朝廷的人馬有時間鎮壓勢力最盛的晉吳二王。
除非他死,便不能讓康王有突破梁郡,直達寧京的機會。
“為兄曾經答應過你,縱使朝堂紛爭,人心詭譎,我也待你如同同胞親弟,信你用你,為我左膀右臂。”
趙錫不說話,隻是攥緊了拳頭。
“隻是這次,哥哥對不住你。”趙瑾走前去,握住了趙錫的手,“本宮首先是太子,其次才是你的哥哥,若藩王舉事,本宮所能信任的,唯有你。”
宋清明背倚門外,垂下眼睫。趙錫看似最冷漠無情,骨子裏卻最是重情。隻需趙瑾如此說一句,他必定赴湯蹈火,在所不惜。更何況身為皇室子弟,國家興衰本就重於個人生死。
然而,宋清明想,此一去便是往鬼門關,他也要陪趙錫走這一遭。
他抱胸邁步走了,屋裏二人仍在交談。
“宋清明此人可堪一用,你帶上他……”
“不,”趙錫垂著頭一動不動,昏暗裏,吐出聲來,“刀山劍樹,我一人去便罷。”
“說起來,我以前去宮中都是參加個什麽宴會狩獵的,像這樣還是頭一次。”
“父皇也是頭一次宣我侍疾。”
屏風內,趙錫非常自然張開雙手,宋清明忙上忙下,替他穿履,係了圓領袍衫的衣帶,又抬手帶上紗帽,末了,兩手還捂著趙錫的太陽穴,貼近了往那微抿著的薄唇上啄一口。
趙錫瞥下眼,宋清明的裏衣總穿不好,半耷微開著,露出精壯的胸膛。
“真放肆。”
“被您給慣的呢。”
宋清明鬆開手,非常好心情地眯了眼,趙錫伸手按在他胸膛上,微微推開,大步往外走去。
“趕緊穿戴完,免得誤了入宮的時辰。”
“好嘞。”宋清明望著趙錫離開的背影,愈發覺得比起作將軍,自己好像還是在佞臣這方麵更有天賦一點。
梁郡王入宮侍疾,帶個侍衛不過順手的事。郡王府的馬車四平八穩地行駛在道上,宋清明靠在墊背上無聊地掀起簾子看,街頭人來人往,倒也沒集市那麽熱鬧,他瞧見寧步青牽著馬一閃而過的身影。
“步青?”
果然是寧步青,他扭過頭朝宋清明揚起馬鞭打招唿,馬車停了下來。
“你這是要和梁郡王進宮啊?——這是我堂兄寧榮,今日剛迴京,說是要騎著馬四處轉轉先,我們的馬車還在後頭呢。”
“哦?”宋清明抬起眼,對上晨曦下騎在馬上那人的身影,三十多歲的樣子,傳言中的浪蕩才子,一雙桃花眼含情目,果真風流模樣,還以為日日眠花宿柳是個被酒色掏空的主,如今瞧著倒是身形高大,倒不輸軍中男兒。
寧榮望去,與掀起簾頭的宋清明堪堪打了個照麵。
“還不走麽?”趙錫清冽的聲音從馬車中傳出,車夫忙不迭地趕起了馬,宋清明放下車簾,坐了迴來。
如今正是七月,寧京又是冬冷夏熱的,宋清明在馬車中又是擼起袖子,又是提起褲腿,也不知曉趙錫是如何能耐得住這熱,一點汗都沒出。隻是到了宮門,宋清明又得再收拾一番行頭。
他二人一路隨著小宦官往裏走,一直到趙德的寢宮,宋清明也隻能候在外頭。
“陛下,梁郡王爺到了。”
趙錫進去,打起珠簾,轉過屏風,看到躺在龍塌上形容枯槁的趙德,縱使他,也不禁微微一怔。
“父皇……”
趙德聽到聲響,緩緩睜開了渾濁的眼。他開始急促唿吸著,喉間像是憋著一口濃痰,唿吸間嗬嗬地響。他就被人扶了起來,坐在床頭,開始狠命地咳嗽起來,直到吐出那一口血痰。
“父皇,”趙錫在床頭跪了下來為他順氣,伸手接過王大監遞來的湯藥,那淚水就這樣擠出來,在眼眶中打轉。“您會好起來的父皇,兒臣,兒臣喂您吃藥。”
“……好。”
趙德一口一口喝下趙錫湯勺中盛著的藥湯,隻眼睛眨也不眨地盯著他長開了的兒子,他的這個兒子,模樣生得像極了當初陰家的小女兒,那個被他納進宮的女人,隻有三分氣質像他,一樣的寡情與冷厲。
喝到最後,趙德有了些力氣,顫著手接過剩餘的湯藥一飲而盡。
“好孩子,陪父皇說說話吧。”
“諾。”趙錫垂下眼簾,替趙德掖了掖被角。
“你上月剛過完生辰禮,隻恐怕,朕是不能見你及冠的那日了。”
“父皇休說這話,小十四上次還說要讓您看著他的孩子承歡膝下呢。”趙錫麵上微怔。
趙德想起小十四的童言,枯黃的麵上帶了笑意,“他自己也是個孩子呢。”
“所以您日子還長著……”
趙德搖搖頭。“朕的身體朕知道,如今唯一擔心著的隻有那幾個蠢蠢欲動的藩王。如今朕將要走,反叫他們激起野心啊。”
趙錫垂下眼。先帝與父皇這幾十年,也算勵精圖治,開創安寧盛世了。
在趙德以先,大武朝一直在休養生息,甚至被迫與混夷屢次議和,而到如今,百姓賦稅一降再降,國庫裏仍堆滿了糧食,隻是大武雖然有了抵禦外侮之力,卻也把鎮守各地的藩王養得兵強馬壯。
這一點,趙德在幾年前就已經意識到了,當他開始著手削藩,各地藩王反對之勢甚大,拖拉至今,趙德病重,削藩之策仍未見得成效。
趙錫開口道:“朝廷有魏國公等人在,料他們隻有賊心,沒有賊膽。”
“朕看如今,康王晉王與吳王倒是走得密切…難保他們不會聯合起來。”趙德皺著眉頭開始咳嗽起來,“朕……不放心啊。”
趙錫忙給他順氣,垂眸道:“聽聞吳王庶子進京,如今吳王最看重的便是此人,可以將他扣在宮中,直到太子根基穩固。”
“錫兒,忘了康王世子是怎麽死的?”
趙錫一愣,兩年前,康王世子來京,陪侍太子左右,卻被太子隨手從高空丟下的金缶意外砸死,雖然這件事最終以趙德賜下財物封地的結局而落下帷幕,但從此康王就記恨上太子趙瑾。
如今,吳王決計不會讓類似的事情再度上演,扣人這種事,他們一定是提防在心。
“那麽父皇再對康王下一道削藩旨意,康王近年愈發猖狂,抓住他的把柄,他莫敢不從。”
趙德忙揮了揮手,“適得其反,適得其反。”
趙錫的心咯噔一聲,麵上仍是不動聲色,“如今晉王的妹妹安和郡主進京,雖同為皇族但血脈相疏,如果太子能迎娶佳人,勢必破了三方聯合之勢。”
“是個主意。”趙德的眉頭又深深擰了起來,“可是,朕還是想再妥帖些啊。”
於是趙錫往後退了幾步,俯身跪拜。“兒臣願為父皇效勞。”
“錫兒,你今年也十八了。”
“是。”
“尋常皇子,束發時賜封,及冠時前往封地,咳咳……你的封地,是在梁郡吧。”
“確實如此,父皇。”
“正橫亙在寧京與康王封地之間呢。”趙德喃喃道,“若他們真有造反之心,勢必是要經過你封地的。”
趙錫的汗沿著額頭滴了下來,他的瞳孔驟然收縮,連著心一下刺痛,拳頭攥緊。
果然,他的父皇,存的是這個心思嗎。
而他,退無可退,萬劫不複。
“錫兒十八歲了是嗎……也該前往封地的,早兩年……咳咳,也沒什麽……”趙德看著似乎有些疲乏,渾濁的眼中瞧不出神情。
“父皇,”趙錫再度跪拜,以額觸地,唿吸間姿態極低。“可是錫兒也是您的孩子。”
“趙錫!”趙德帝忽然開始急喘起來,一旁小宦官忙幫他順氣拍背,一番折騰後,他嗬嗬著嗓子,啞聲道,“別忘了……被流放的陰家族人。”
“父皇。”趙錫猛然抬起頭,不可置信地望著。“您——”
“……朕乏了。”
小宦官上前,抽掉了聖人背後的墊背,扶著他躺下。寂靜的寢殿裏,隻剩下趙德艱難的唿吸聲,冰鑒遠遠擺著,四圍卻陰涼無比。
趙錫在原地筆直跪了許久,直到王大監揮揮手,憐憫地看了他一眼,示意趙錫小聲出去。趙錫就默不作聲地站了起來,轉身往後走去。
宋清明躲在樹蔭下乘涼,看見他的時候,臉色冷得嚇人。
“怎麽了……”
趙錫對上他眼,冷意好像融化了些。
“說話呀。”宋清明湊過去。
“我們,迴家吧。”
宋清明微怔,點了點頭。
宋清明敏銳察覺到了不對,小宦官又領著他們一路出去。宋清明與趙錫並肩而行時,有一瞬間借著大袖的掩蓋,牢牢抓住了他的手,袖下,五指相扣。
一切,還有我。
趙錫靜靜坐在書房裏。
太子趙瑾過來的時候,看見他的臉龐隱沒在昏暗中,沒有像往常那樣起身迎接,甚至沒有抬起臉看他一眼。
“六弟。”趙瑾輕輕歎一口氣。
“皇兄。”
“父皇也有自己的算計。多王起兵共同造反是最壞的打算,但它不一定會發生。”
“各地藩王異動,何曾逃過父皇與皇兄的眼線,父皇既如此說,便已經有八成可能在其中了。”趙錫緩緩抬起頭,淡漠看著。
天子心中的聖策顯露無疑,假若藩王共同舉事,是要讓他拿命擋在梁郡,借他的封地他的力量,磨掉康王大軍的銳氣,耗損他們的將士,好讓朝廷的人馬有時間鎮壓勢力最盛的晉吳二王。
除非他死,便不能讓康王有突破梁郡,直達寧京的機會。
“為兄曾經答應過你,縱使朝堂紛爭,人心詭譎,我也待你如同同胞親弟,信你用你,為我左膀右臂。”
趙錫不說話,隻是攥緊了拳頭。
“隻是這次,哥哥對不住你。”趙瑾走前去,握住了趙錫的手,“本宮首先是太子,其次才是你的哥哥,若藩王舉事,本宮所能信任的,唯有你。”
宋清明背倚門外,垂下眼睫。趙錫看似最冷漠無情,骨子裏卻最是重情。隻需趙瑾如此說一句,他必定赴湯蹈火,在所不惜。更何況身為皇室子弟,國家興衰本就重於個人生死。
然而,宋清明想,此一去便是往鬼門關,他也要陪趙錫走這一遭。
他抱胸邁步走了,屋裏二人仍在交談。
“宋清明此人可堪一用,你帶上他……”
“不,”趙錫垂著頭一動不動,昏暗裏,吐出聲來,“刀山劍樹,我一人去便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