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廳占地足有百畝,大臣將軍們按文武劃分兩班,垂手肅立。蕭何居文職之首,曹參居武職之首,自他們以下,大臣將軍依照職位高低排列。而文武兩班之間,設有四席,專供四大信使入座,每名信使之後,又站十人,每人手中捧有托盤,托盤上裝有敬獻漢王的禮物。而他們麵對的一方,則是一個高高的平台,相距文武百官足有三十步之遙,平台上有一張以大理石所築的座椅,用紫鯊皮鋪就,顯得富麗堂皇,極具氣派,正是漢王劉邦所坐之位。


    “漢王駕到!”隨著一陣喧天鼓樂響起,幾名侍衛整齊劃一地高喊道,此聲一出,眾人的目光全都聚焦在平台後的一道垂簾之上。


    垂簾兩分,蔡胡踏步而出,舉手投足間,顯得雍容大氣,張良、陳平緊跟而出,護著蔡胡登上了漢王寶座。


    就在這行進的刹那間,張良的目光極速向韓立身後十人的臉上劃過。他企圖認出韓信,可是卻失望了,因為這十人看上去的確非常普通,普通得根本就不起眼。


    張良的心陡然一沉,以韓信的身分地位,已經很難掩飾他那種身為王者獨具的氣質,如果連自己也分辨不出,就隻有兩個原因,一是韓信根本就不在這十人之中,二是韓信的武功之高,已達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


    張良相信韓信來了,而且就在這十人之中。正因為如此,他才真正意識到了韓信的可怕。似是不經意間,他的目光劃過平台前的兩座香鼎,心神這才穩定了許多。


    “這些日子來,漢王身體一直不適,就連朝會這樣的大事也不曾參加,今日親臨議事廳,一來是因為四大信使不遠千裏遠道而來,漢王理應盡地主之誼;二是想藉此機會澄清一些謠言,以便穩定軍心民心,不為敵人所乘,所以希望今日的朝會簡潔明快,無須繁瑣。”張良深吸了一口氣,這才一字一句地道,他這一番話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既言“漢王身體不適”,一旦蔡胡露出些許破綻,就可以此搪塞,不至於讓人生疑。


    他的話音剛落,蕭何便站了出來道:“漢王既然身體不適,還是應該靜養才是,國中大事,有緩有急,也不是一日就可辦理妥當的。”


    他與張良一唱一合,煞有其事,韓立看在眼中,豈會善罷甘休?當下站起身來,拱手行禮道:“微臣一到鹹陽,就聽到了一些有關漢王的謠傳。今日一見,才知謠傳畢竟隻是謠傳,此刻撥開雲霧,真相大白,漢王不過是身染微恙而已,微臣也就放心了。”頓了一下,隨即話鋒一轉道:“微臣此行奉我家侯爺之命,是來商談城父會盟事宜的。因為此事關係重大,是以我家侯爺再三叮囑,要微臣向漢王轉達一句話,不知微臣能否上前一步敘說?”


    張良的眉頭微微一皺,感到韓立的話雖然是以征詢的口氣,卻有一種讓人不好拒絕的味道夾於其中,沉思片刻後,他微微一笑道:“在座的諸君都是我朝文武重臣,即使各位信使,既然是因會盟而來,一旦會盟之後,也就不是外人,所以韓信使大可不必擔心,盡管將淮陰侯的話說出來就是了。”


    “張先生此言未免差矣,須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何況此事事關大體,微臣焉敢當作兒戲?”韓立不慌不忙地道:“此時正值多事之秋,我們共同的敵人並非別人,而是項羽。以項羽從來不敗的盛名,就足以證明他的厲害之處,微臣可不想為了一點疏忽而誤了我家侯爺與漢王之大計!”


    韓立話意所指,不無道理,誰也不敢保證,在這滿朝文武之中,就沒有項羽的臥底,就算張良對這些大臣將軍們知根知底,在這亂世之中,人心便如風中的蘆葦,擅長見風使舵者亦是大有人在,誰能拍著胸脯說,其中就一定沒有變節者?


    “既然事關機密,那就等漢王病體痊愈時再說也不遲。到時由漢王單獨接見信使,豈不更為慎重?”張良所用的還是一個“拖”字訣,他已經意識到,雖然漢王府中高手如雲,但真正有實力與韓信等人抗衡的,恐怕隻有龍賡,一旦龍賡迴到鹹陽,雖說不至於平息一切風波,但至少可以對穩定朝局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嘿嘿……”韓立突然冷笑起來,冷冷地看了張良一眼,道:“張先生所言未嚐不可,但是微臣卻有一事不明:天下盡知,張先生雖然無官無爵,卻是漢王最為倚重的謀臣之一,身分極為顯赫,然而無論你身受多少榮寵,終究是為人臣者,今日漢王在上,你卻事事越俎代皰,莫非真是事出有因?”


    他一句話就將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張良的身上,引發出每一個人心中原有的猜疑。張良今日的舉止的確有些反常,換在平時,這似乎算不了什麽,也不會有人過多的留意,但有了謠傳在先,每一個人的心裏都禁不住“咯噔”了一下:“是呀,以張良一慣低調的個性,怎會在今日的朝議之上如此張揚?難道漢王真的不幸而亡,而眼前的這個漢王隻是一個替身而已?”


    滿場頓時一片寂然,仿佛在刹那間多出了一道沉沉的壓力,令所有人都有一種唿吸不暢的感覺。


    張良在眾人的目光聚焦之下有一種飽受煎熬的難受,恨不得一刀將韓立擊斃當場,以免自己身陷危境,倍覺尷尬。然而,他心裏清楚,越是在這個時候,自己就越是不能衝動,隻有冷靜下來,或許才是自己惟一的選擇。


    “咳咳……”一陣咳嗽聲響起,驚破了這瞬間的沉寂,聽在張良耳中,更有一種解脫之感,蔡胡竟然在這最關鍵的時刻說話了。


    “你算是什麽東西?竟敢在朝會之上以置疑的口吻對待我大漢的國之棟梁!淮陰侯治兵之嚴,天下聞名,哪裏容得下你這等放肆之徒!”蔡胡的聲音極低,像是一個積弱的病夫,但他的話出口,韓立禁不住打了個寒噤,幾欲跪地。


    “微臣隻不過是一時情急,以至於冒犯了張先生,還請漢王恕罪!”韓立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確有些失禮,氣焰一減,卻將餘光瞟向了身後的韓信。


    “你冒犯的豈止是張先生?簡直就沒有將本王放在眼裏!”蔡胡故意喘了一口氣,將臉憋得通紅,停頓了一下道:“若非念在淮陰侯的麵子上,今日本王必將你開刀問斬!”


    韓立哆嗦了一下,已經難以辨明眼前的漢王究竟是真是假,當下磕頭道:“多謝漢王不殺之恩,微臣謹記了!”


    張良這才舒緩了一口氣,將懸著的心放了下來,他沒有想到蔡胡竟會在自己最尷尬的時候出口講話,而且語氣犀利,充滿分量,活脫脫地顯示出一個王者獨有的霸道與專橫。


    更讓張良沒有想到的是,蔡胡緩緩地站了起來,晃了一晃道:“本王近些日子一直在靜心調養,身體多有不適,隻因四大信使的到來,這才勉強出來一見。這樣吧,傳本王的旨意,讓四大信使暫留鹹陽,就會盟一事與張先生協商,至於今日的朝會,如果各位沒事的話,本王看就早點散了吧!”


    張良心中叫道:“說得好!”當下站前一步,眼光盯向韓立道:“剛才漢王的旨意,想必各位已經聽明白了。韓信使,你還有什麽要問的嗎?”


    韓立的神情呆了一呆,突然間又似來了精神般,拱手道:“微臣謹遵漢王旨意,已經無事可奏了,隻是微臣此行受我家侯爺之托,獻上薄禮,還請漢王一一過目!”


    “禮單何在?”張良眼見韓立耳根微動,心中一震,知道有人正以束氣傳音的方式指揮著韓立的一舉一動。


    韓信果然在這隨行的十人當中,對於這樣的一個結果,張良並不感到意外,他更想知道韓信將會采取何種形式發難,在什麽時候發難,惟有如此,他才可以做到先發製人。


    韓立沒有立即迴答張良的問話,隻是大手一擺,他身後的十人一字排開,托起手中的長盤,向前踏了一步。


    “這就是淮陰侯獻給漢王的全部禮物!”韓立微微一笑道:“漢王身體不適,不宜走動,微臣這就命他們上前,由漢王近觀。”


    韓立話一出口張良已知此人用的是“以退為進”之計,借獻寶之機,企圖接近蔡胡。


    “不必了!”蔡胡淡淡一笑道:“待會朝會散後,讓他們直接送進內院,留待本王慢慢賞玩。”


    “漢王可知這些禮物中有何奇珍嗎?”韓立故作神秘地道:“有一件寶物,乃是我家侯爺費盡心思才從別人手中得到的,他在微臣臨行之前言道:此物乃是人間罕物,漢王見了,必定歡喜。是以,一定要微臣親自交到漢王手中。”


    “哦,有這等事情麽?”蔡胡不禁好奇心起,抬眼與張良相望,卻見張良搖了搖頭,隻好淡淡地道:“本王身體有些倦了,這些禮物還是待本王病體痊愈之後再一並觀玩吧。”


    “難道漢王就不問問這是何等寶物嗎?”韓立道。


    “那就說來聽聽。”蔡胡怎知是計?想來聽聽並無大礙,便一口答應了。


    韓立等的就是蔡胡這句話,不慌不忙地道:“此物名魚腸,乃是天下絕世名器,列十大寶劍第五位。專諸能夠號稱天下第一刺客,此劍功不可沒,但凡劍客,無不覬覦已久,意欲占為己有,如漢王這等絕世用劍高手,難道麵對此物,還能忍心而不顧嗎?”


    漢王用劍,滿朝文武無一不知。對於任何一個一流的劍客來說,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劍在有的時候,甚至超過了劍客的生命,所以真正的劍客總是嗜劍如命,一聽到有寶劍現世,哪還能按耐得住?


    韓立顯然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是以才會獻出魚腸劍,以試探這個漢王的真偽:如果漢王見到魚腸而喜形於色,則證明韓信的判斷有所偏差。今日的朝會之上,就惟有按兵不動,以待時機;如果漢王見到魚腸劍而無動於衷,那麽,別說自己,就連滿朝文武也應該覺察到這其中必定另有玄機。


    而讓韓立感到奇怪的是,漢王聽了他的話後,竟然沒有任何的表示,隻是淡淡地道:“魚腸劍得以揚名天下,在於專諸以此為殺人之器,擊殺吳王僚於酒宴之上。自此之後數百年裏,各地都出現了魚腸劍,無一不是贗品,而真正的魚腸劍,反而音訊全無。是以,本王幾乎肯定,這魚腸劍隻怕也是後人仿製的東西,不看也罷,免得讓本王又是一場空歡喜。”


    他說起話來井井有條,拒人於千裏之外而不留一絲痕跡,頓讓張良又驚又喜,不由對身旁這個“漢王”另眼相看。平心而論,張良讓蔡胡作為漢王的替身,純粹是事急從權,迫不得已。即使蔡胡在“形似”二字上下足了功夫,但若“神不似”,依然難逃韓信等人的法眼,這是張良一直擔心的原因之一,不曾想蔡胡應對得當,竟然超出了自己的想象,這對張良來說,無疑是意外之喜。


    以張良對蔡胡的了解,蔡胡是不可能有這等機靈的。張良將這一切歸於天意,更相信是五音先生與紀空手的在天之靈在暗中保佑,為的是讓好不容易開創出來的大好局麵不至於崩塌於一時。


    “也許漢王以前所見的魚腸劍的確都是贗品,但這一次卻有所不同,因為它的確是專諸曾經用過的那把魚腸劍。”韓立似乎早算到了蔡胡會有這種說辭一般,雙手一拍,一名隨從踏前一步,高舉托盤,那托盤之上所蓋的紅綢十分鮮豔,襯得所遮之物更添神秘。


    “唿……”韓立猛然一掀紅綢,紅綢飄飛間,一柄僅有八寸來長的短劍藏鋒於紫鯊皮鞘中,赫然出現在眾人眼前。


    韓立淡淡地笑了,帶著三分得意道:“請漢王允許微臣拔劍亮鋒,惟有如此,才可以證明微臣所言句句是真。”


    呂政“嗤……”地一聲笑道:“我看大可不必了,如此短劍,如果用於殺雞宰鴨可勉強湊合,若是稱之為神劍利器,恐怕也太牽強了些。”


    他的話剛一出口,稍知曆史的人無不笑了,知道呂政是英布手下的一員名將,行軍作戰猶可,談到讀書識字倒不敢恭維,韓立更是冷笑道:“呂信使有所不知,當年專諸刺殺吳王僚,就是以此劍藏於魚腹之中,才得以成功。如果劍長一尺有三,要尋到這般大的魚兒豈不太難?”


    眾人哄堂大笑起來。


    “既然如此,那就不妨一試。”蔡胡咳了幾聲道。


    “遵命!”韓立拱手作了個揖,突然雙手一分,手過處一道耀眼的寒光閃躍空中,頓讓廳中生出三分肅寒。


    寒氣如此逼人,可見其鋒芒銳利非常。眾人驚訝聲中,韓立左手揮動紅綢,右手握劍一振,隻見紅綢翻舞,寒光隱現,頃刻間一截大好的紅綢被絞成碎片,猶如殘敗的楓葉灑落一地。


    滿朝文武中,不乏有真正識貨者,自然認出此劍非神劍利器莫屬,因為紅綢雖有形,卻是至輕之物,飄動中更是不粘力道。韓立能夠將之絞成寸斷,這固然與他擁有一定的內力有關,卻還在於魚腸劍之鋒,可以吹發立斷。


    “請漢王恩準微臣上前獻劍!”韓立雙手捧劍,高聲道,目光如電芒犀利,緊緊地鎖定在蔡胡的臉上。


    張良冷冷地看著韓立,臉上毫無表情,心中卻十分明白,如果此時再不讓韓立獻劍,隻怕頃刻間就有亂子發生。


    “好,本王就恩準你上前獻劍!”蔡胡說這句話時,眼睛竟然沒有望向張良,好像心中已有把握一般。


    張良與陳平交換了一個眼色,同時向蔡胡靠近了一步,以防不測。隨即將目光盯在了韓立身上,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不敢眨半下眼睛。


    在不知情的人看來,這僅僅是獻劍而已,但對熟知內情的人來說,這是一場關係到大漢王朝氣數的生死較量,天下大勢的最終走向甚至就取決於這數十步間。


    韓立心中清楚,在這數十步間,其實殺機重重,雖然他還無法確定這高台之上的機關,但他相信一定有高手暗藏其間,隨時應對一切驚變,而他必須成功地靠近漢王,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其製服,惟有如此,方可把握住一切事態的進程。


    韓立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平緩了一下自己略顯興奮的情緒,然後才雙手抬劍向前。


    這無疑是漫長的三十步,至少對韓立而言,的確是一個漫長的距離。他的步履很穩,每跨出一步,不僅傳來了一聲略顯沉悶的迴音,而且還感受到了那幾欲讓人窒息的壓力。


    三十步、二十五步、二十步……


    韓立並沒有細數自己跨出了多少步,隻是覺得漢王那張清瘦而略顯病態的臉距自己越來越近。當他踏上高台之時,突然看到漢王的嘴動了,咳了幾聲之後,便開口了,聲音平緩得不起一點波折。


    “你不是韓立!”這一句話傳入韓立的耳中,韓立的身體明顯一震,整個人頓時站定。


    他感到自己的手心滲出了一股冷汗。


    “因為本王從來沒有見過韓立,是以,即使有人冒充他,本王也無法辨清。”蔡胡淡淡地笑了,就像是開了一個玩笑,接道:“但本王相信,還沒有人敢在本王的麵前冒充,所以剛才的那句話不過是一句戲言罷了。”


    韓立輕輕地舒緩了一口氣,笑了起來:“漢王的一句戲言,已足以讓微臣嚇得膽顫心驚,所以像這種玩笑還是少開一點為好。”


    “本王隻不過是想試試你的膽量。”蔡胡盯著他道:“淮陰侯敢將信使一職交於你,可見你必有過人之處,如果連一句戲言也消受不起,那麽本王就看錯了淮陰侯,淮陰侯也看錯了你。”


    “所幸微臣的膽子一向很大,沒有當場軟癱於地,否則漢王與與淮陰侯的英名,就栽在了微臣身上。”韓立緩緩而道,隨即又繼續向前走動。


    張良將這一切看在眼中,心中生出一絲訝異。他之所以訝異,不在於韓立的鎮定,而是蔡胡的冷靜。此時的蔡胡,竟然與剛才自密室中步入議事廳時的蔡胡完全判若兩人,那種從容不迫的氣度,便是與真正的王者相較也不遑多讓。


    他的心中頓時湧出一股狐疑,不過並未深思下去,因為韓立已踏入五步之內。


    五步,隻有五步,而驚變驟起於韓立踏入這五步之內的瞬間。


    驚變不是來自於韓立,卻是來自於韓立帶來的隨從,兩條如鬼魅般的身影從人群中掠出,人在半空,兩道寒芒已若電閃般分擊向漢王身前的那兩座香鼎。


    滿朝文武無不色變,震驚之餘,竟然無人上前攔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滅秦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人並收藏滅秦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