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清明,高粱還未種完,又要收筍,人手便不夠了。(.好看的小說)
田大向小圓建議道:“少夫人,山那邊的村子今年遭災,桑樹害病,許多人想謀別的出路呢,不如雇幾個來幫忙收筍。”小圓歎道:“看來養蠶風險比咱們種地風險更大。”又問:“你們可曾雇過,怎麽算工錢?”田大答道:“雇過一迴,從正月雇到九月,每月一石高粱,兩季衣裳各一套,外加一雙皮靴。”
小圓又問:“若是缺勤怠工,如何?”田大答道:“缺勤一天扣兩鬥;若是患病,按天數扣報酬;刀、竹筐甚麽的丟了或壞了,得照價賠償。”
小圓敲了敲桌子,道:“咱們僅雇一季,衣裳隻春天的;至於皮靴,我憐惜他們遭了災,也與他們。”田大應道:“少夫人心好,必有好報。高粱還是照舊給?”小圓搖頭道:“你使人編幾個一樣大小的竹筐,裝滿筍子稱稱重量,再來報與我。”田大不解其意,但還是答道:“咱們的竹筐都是一樣大,以前就稱過,一筐筍大略是十斤。”
小圓取了算盤來撥,道:“雇工每采一筐,按一文錢折算高粱給他,若是咱們莊上的莊戶,則多給一文。”田大笑道:“照少夫人這般工錢,他們定要爭搶著多幹活。”小圓含笑點頭,命他下去招工。
田大隔日就領了幾個莊稼漢迴來,因山路來迴不便,小圓便命人將茅草屋騰了一間出來讓他們暫住,又叫了個半大的丫頭專門負責做飯,每日與他們送到山上去。
自實行了新的工錢製度,收筍一天的效率就提高了一倍,小圓心下歡喜,親自到廚房向廚娘討教一番,炒了個清清爽爽的小竹筍,端來慰勞苦讀農書的程慕天。程慕天見了那盤竹筍,還未伸筷子就起身往外跑,急道:“已在收筍了,趕緊叫他們莫要朝外賣。”小圓舍不得看他焦急,先使人去通過田大暫停運筍竹筏,再才問緣由。
程慕天拉她坐下,取了本《筍譜》翻開給她看:
一、藏法:《食經》雲:淡竹安鹽中一宿,煮糠令冷,藏之,再出別煮糠,加鹽藏之,五日可食。
二、生藏法:將陶器一口可受一石者,選肥筍覆之,密泥塞之,勿令風入,到無筍時揭器,則宛轉器中,取其弱處剪之,勿令見風,入湯便瀹後方脫皮。一將筍截其尖銳,用鹽湯煮之,停冷入瓶,用前冷鹽湯同封瓶口,令密後沉於井底,至九月,井水暖,早取出,如生,五味治之而食。
三、幹法:將大筍生去尖銳頭中折之,多鹽漬,停久曝幹。用時,久浸易水而漬,作羹如新筍也。脯法:作熟脯,捶碎薑酢漬之,火焙燥後,盎中藏,無令風犯。會稽箭筍幹法:多將小筍蒸後,以鹽酢焙幹。凡筍宜蒸味全,令越箭幹為美啖也。
四、結筍幹法:泰隴以來,出筍纖長,土人用土鹽鹽幹結之,市於山東道,浸而為霍菜,甚美。
五、取麻法:南方作績、作扇、作鞋,取篁竹、麻竹,當其正月,新竹上表,獨是筍下已成竹,逐節斷重,重起已,入湯煮。柔韌作績,纖疏作鞋,隨意可也。
原來是五種不同的儲藏方法,小圓明白了,所謂物以稀為貴,如今春筍大量上市,自然賣不起價錢,但若將筍子保存起來,留到無筍的季節去賣,必能賣個高價,這同反季菜蔬,乃異曲同工之妙。沒有現代農業知道也無妨,古人智慧乎想象,她興致勃勃地取了張紙,將那五條方法抄錄下來,同程慕天湊到一處仔細討論。程慕天指了“藏法”道:“竹筍放在鹽水中泡一個晚上,再用涼開水泡一泡,拿出來把水擠幹,然後加鹽醃製,五天以後就可以吃,這法子不錯。”
小圓拿筆杆敲了敲他的手背,道:“咱們五個月後賣的,不是五天後。”
程慕天縮了縮手,又指那“生藏法”,問道:“一個是用泥封裝了筍的壇子,待殼子脫落再取出來;一個是將筍子和鹽水一同密封後沉到井底,哪個好?”
小圓托腮想了想,道:“後一個不行,咱們這麵山缺水,哪裏來的井?前頭一個倒值得一試。”程慕天便取了筆,在這條後頭作了個記號,道:“‘結筍幹法’和‘取麻法’便罷了,‘幹法’中的頭一個法子,倒可一試,你覺著如何?”他見小圓點頭,拿筆又做了個記號。
商議完畢,他們怕按圖索驥出問題,便未立即付諸行動,而是先叫了田大媳婦來問:“咱們想做鹽醃筍幹,是不是先將筍去殼,切作兩截,再加鹽醃些日子,然後取出來暴曬幹,吃的時候就拿水泡?”田大媳婦笑道:“做筍幹的法子我聽說過,不必這般麻煩,將筍子剝了殼,放到鹽水裏煮熟,再曬幹就是。”
小圓笑道:“這法子果然簡單,且使人先做些來嚐嚐。”程慕天又將壇子密封筍子的法子來問她,這個她卻是不知。他兩口子商量一陣,喚來個廚娘,教了她方法,先封了一壇子做個試驗。
程慕天埋頭鑽研這些天,雖還未見到成效,但也算小有收獲,他心中歡喜,便同小圓兩個商量,放孩子們一天假,帶他們去城中逛一逛。官人主動邀約,小圓又驚又喜,自然是連連點頭,親自到學堂上與袁夫子講了,領迴午哥,問他想去哪裏頑。
程慕天笑道:“不必問了,這時候官府正開煮新酒,咱們去瞧‘點呈’的熱鬧。”
小圓和午哥齊齊問道:“甚麽叫‘點呈’?”程慕天故意賣關子:“去了便知曉。”
二日,小圓起了個大早,梳妝打扮完畢,替兩個孩子換上新衣,又使人請了程四娘來,一家子做了輛大車,往臨安城裏去。
官造酒庫前,人頭攢動,全伸長了脖子朝門口看,原來那裏排了長長一隊的官伎,各執花鬥鼓兒,或捧著龍阮琴瑟,真是衣著映照,樂器並擎,娉婷嫵媚,相得益彰。程慕天見人多,把小圓朝自己這邊攬了攬,指了那穿紅大有,戴特大髻的幾個伎女,講解道:“作那般打扮的,是行,乃官伎中之佼佼者。”小圓仔細再看了看,果然伎女雖多,卻隻分了三類裝束,除了那大紅的行,再就是珠翠飾頭頂,穿銷金衫兒、裙兒的和頂冠花,著衫子襠褲的,想必不同服色,等級地位各有不同。
那些官伎身旁,還有些服侍她們的姑嫂,也喬妝成市井中的繡體浪兒,為她們牽引著繡鞍勒駿騎。還有許多官員子弟,托著諸色果子蜜餞,親自執杯頻頻勸酒,欲博那美人兒一笑。
小圓輕輕把程慕天撞了一下,問道:“你是否也來勸過酒?”程慕天惱道:“早曉得你胡鬧,不帶你來的。那些伎女本就是雇來賣酒的,自然有人花錢來吃。”還是那般不經逗,小圓撇了撇嘴,正欲哄他,卻見眼前那支官伎隊伍行進起來。隻見她們,前有借請來的宅院諸司人家的虞候押番為之開路,後有手擎羅扇衣笈的浮浪閑客衛護,浩浩蕩蕩沿街而行,引動得成千上萬的人密密排列街頭觀看。程慕天見小圓看得入神,笑道:“不過是為官府賣酒造勢,咱們瞧個熱鬧而已。”原來是美酒形象代言人,小圓笑道:“看那些老爺少爺們的殷勤勁兒,想必生意不錯,隻不知她們賣的是些甚麽酒。”
程慕天沒有迴答,自袖子裏掏出一張單子,遞給她自己瞧。小圓接過來一看,才曉得他為何不直接作答,原來上頭的酒名兒實在太多,密密麻麻――玉練槌、思堂春、皇都春、中和堂、珍珠泉、有美堂、雪腴、太常、和酒、夾和、步司小槽、宣賜碧香、內庫流香、殿司鳳泉、供給酒、瓊花露、蓬萊春、黃華堂、六客堂、江山一、蘭陵、龍遊、慶遠堂、清白堂、藍橋風月、薔薇露、齊雲清露……
其中有幾種酒,還用朱砂筆標出了記號,小圓問程慕天這是作甚,他卻又賣起了關子,稱日後便見分曉。
看完熱鬧,他們怕天黑前趕不迴去,午飯也沒吃,買了些糕餅點心便上車趕路,還未出得臨安城,午哥指著簾子外叫道:“袁夫子和阿雲。”小圓湊過去一看,果然是他們兩個,正朝著一間酒樓而去,想必是才看完官伎賣酒,要去吃飯。午哥待要叫他們,小圓忙攔住他道:“小孩子沒眼沒耳,你當作沒看見。”
她雖這樣說孩子,自己卻好奇難耐,迴到家便去問阿彩,但阿彩口風極嚴,任她如何問也不吐一字,她又不好意思去探袁夫子,隻得將這份好奇暫且壓下,等阿雲迴來取月錢時再打聽。過了幾日,田大媳婦拿鹽水煮的筍子曬好,端了一盤來與小圓看,又將這筍幹現泡現炒,做了個筍幹炒肉來。小圓同程慕天嚐了嚐,味道尚可,問過田大媳婦,得知這種筍幹留到無筍時節去賣決計壞不了,二人大喜,當即喚來田大,命他另雇人去種高粱,挪了二十個媳婦子出來,剝筍做筍幹。
接連幾日,小圓牽著辰哥的手在曬場上晃悠,口中念念有詞:“深加工,須得深加工。”一個媳婦子見她自言自語,還道她是嫌這筍幹不好,便道:“臨安人都好吃醃菜的,少夫人何不做個醃筍?”小圓忙問:“你可會做?”那媳婦子笑道:“會倒是會,隻不知中不中吃,不如我先醃一壇子來少夫人嚐嚐呀?”小圓歡喜點頭,問她所需材料,命人取了與她送到家裏去。
過了些日子,那媳婦子的醃筍做好送了來,廚娘們都來瞧,小圓讓她們一人拿了雙筷子嚐了嚐,問這筍子味道如何。廚房管事娘子道:“我估摸著她隻放了鹽,若是再加些茴香和幹薑等物,味道必定更好。”小圓道:“這些家中都有,你且做來。”廚房娘子依言醃了一壇子,眾人再嚐,果然味道更佳,且這個醃筍與鮮筍風味迥異,不必等到無筍時再賣,立時就能換錢。
小圓取來算盤,命阿彩捧了賬本子報那些佐料的價格,劈哩啪啦撥了一時,喜道:“使得。”她一聲令下,程福帶了幾個小廝,自城裏拖迴半車佐料,再從高粱地裏挪出二十名媳婦子,加上家中廚娘,齊齊上陣醃竹筍。
一個月下來,田大來報賬,若是直接賣鮮筍,收入是七百文,這個月賣了十幾壇子醃筍,收入四百文,田大略有些沮喪,小圓安慰他道:“莫要隻看眼前,咱們還有幹筍,等到鮮筍下市,咱們賺的必是更多。”
田大猶豫了半晌,道:“倒不是不相信賺不到錢,隻是莊戶們都鬧著要去收筍哩。”小圓一愣,明白過來,笑道:“做醃筍和幹筍的媳婦子,叫她們稍安勿躁,我自有安排。至於種高粱的莊戶,那是他們自己的口糧,若不給錢就不種,我可不管;雇來種地的雇工,按著原告的價錢給,但你得規定個期限,若是逾期,就要扣錢。”田大道:“使得,我盡量每家每戶往各行當裏各挑一行,那樣想來就沒甚麽意見了。”小圓讚許點頭,命他趕緊去安排。程慕天自裏間轉出來,笑問:“你能有甚麽好安排?”小圓笑道:“三娘子能開作坊,我開不得?”
過了幾日,兩間新的茅草屋搭起,一間製幹筍,一間做醃筍,同采筍一樣計件付錢。那做幹筍的媳婦子,本因為不能立時見到現錢,幹勁兒不足,待到進了作坊做工,月月也能掙個鹽錢,個個都恨不得不睡覺,日夜曬筍。
程慕天陪著小圓到作坊看了一迴,見她眉間還是有愁意,不解問道:“你這作坊開得這般容易,為何還不高興?”小圓唉聲歎氣道:“開得容易,那是因為賺得少,這一項掙得的錢,還是不夠養活全莊人,更別提攢錢給咱們兒子。”程慕天神神秘秘一笑:“你可曉得我為何要帶你去看‘點呈’?”
田大向小圓建議道:“少夫人,山那邊的村子今年遭災,桑樹害病,許多人想謀別的出路呢,不如雇幾個來幫忙收筍。”小圓歎道:“看來養蠶風險比咱們種地風險更大。”又問:“你們可曾雇過,怎麽算工錢?”田大答道:“雇過一迴,從正月雇到九月,每月一石高粱,兩季衣裳各一套,外加一雙皮靴。”
小圓又問:“若是缺勤怠工,如何?”田大答道:“缺勤一天扣兩鬥;若是患病,按天數扣報酬;刀、竹筐甚麽的丟了或壞了,得照價賠償。”
小圓敲了敲桌子,道:“咱們僅雇一季,衣裳隻春天的;至於皮靴,我憐惜他們遭了災,也與他們。”田大應道:“少夫人心好,必有好報。高粱還是照舊給?”小圓搖頭道:“你使人編幾個一樣大小的竹筐,裝滿筍子稱稱重量,再來報與我。”田大不解其意,但還是答道:“咱們的竹筐都是一樣大,以前就稱過,一筐筍大略是十斤。”
小圓取了算盤來撥,道:“雇工每采一筐,按一文錢折算高粱給他,若是咱們莊上的莊戶,則多給一文。”田大笑道:“照少夫人這般工錢,他們定要爭搶著多幹活。”小圓含笑點頭,命他下去招工。
田大隔日就領了幾個莊稼漢迴來,因山路來迴不便,小圓便命人將茅草屋騰了一間出來讓他們暫住,又叫了個半大的丫頭專門負責做飯,每日與他們送到山上去。
自實行了新的工錢製度,收筍一天的效率就提高了一倍,小圓心下歡喜,親自到廚房向廚娘討教一番,炒了個清清爽爽的小竹筍,端來慰勞苦讀農書的程慕天。程慕天見了那盤竹筍,還未伸筷子就起身往外跑,急道:“已在收筍了,趕緊叫他們莫要朝外賣。”小圓舍不得看他焦急,先使人去通過田大暫停運筍竹筏,再才問緣由。
程慕天拉她坐下,取了本《筍譜》翻開給她看:
一、藏法:《食經》雲:淡竹安鹽中一宿,煮糠令冷,藏之,再出別煮糠,加鹽藏之,五日可食。
二、生藏法:將陶器一口可受一石者,選肥筍覆之,密泥塞之,勿令風入,到無筍時揭器,則宛轉器中,取其弱處剪之,勿令見風,入湯便瀹後方脫皮。一將筍截其尖銳,用鹽湯煮之,停冷入瓶,用前冷鹽湯同封瓶口,令密後沉於井底,至九月,井水暖,早取出,如生,五味治之而食。
三、幹法:將大筍生去尖銳頭中折之,多鹽漬,停久曝幹。用時,久浸易水而漬,作羹如新筍也。脯法:作熟脯,捶碎薑酢漬之,火焙燥後,盎中藏,無令風犯。會稽箭筍幹法:多將小筍蒸後,以鹽酢焙幹。凡筍宜蒸味全,令越箭幹為美啖也。
四、結筍幹法:泰隴以來,出筍纖長,土人用土鹽鹽幹結之,市於山東道,浸而為霍菜,甚美。
五、取麻法:南方作績、作扇、作鞋,取篁竹、麻竹,當其正月,新竹上表,獨是筍下已成竹,逐節斷重,重起已,入湯煮。柔韌作績,纖疏作鞋,隨意可也。
原來是五種不同的儲藏方法,小圓明白了,所謂物以稀為貴,如今春筍大量上市,自然賣不起價錢,但若將筍子保存起來,留到無筍的季節去賣,必能賣個高價,這同反季菜蔬,乃異曲同工之妙。沒有現代農業知道也無妨,古人智慧乎想象,她興致勃勃地取了張紙,將那五條方法抄錄下來,同程慕天湊到一處仔細討論。程慕天指了“藏法”道:“竹筍放在鹽水中泡一個晚上,再用涼開水泡一泡,拿出來把水擠幹,然後加鹽醃製,五天以後就可以吃,這法子不錯。”
小圓拿筆杆敲了敲他的手背,道:“咱們五個月後賣的,不是五天後。”
程慕天縮了縮手,又指那“生藏法”,問道:“一個是用泥封裝了筍的壇子,待殼子脫落再取出來;一個是將筍子和鹽水一同密封後沉到井底,哪個好?”
小圓托腮想了想,道:“後一個不行,咱們這麵山缺水,哪裏來的井?前頭一個倒值得一試。”程慕天便取了筆,在這條後頭作了個記號,道:“‘結筍幹法’和‘取麻法’便罷了,‘幹法’中的頭一個法子,倒可一試,你覺著如何?”他見小圓點頭,拿筆又做了個記號。
商議完畢,他們怕按圖索驥出問題,便未立即付諸行動,而是先叫了田大媳婦來問:“咱們想做鹽醃筍幹,是不是先將筍去殼,切作兩截,再加鹽醃些日子,然後取出來暴曬幹,吃的時候就拿水泡?”田大媳婦笑道:“做筍幹的法子我聽說過,不必這般麻煩,將筍子剝了殼,放到鹽水裏煮熟,再曬幹就是。”
小圓笑道:“這法子果然簡單,且使人先做些來嚐嚐。”程慕天又將壇子密封筍子的法子來問她,這個她卻是不知。他兩口子商量一陣,喚來個廚娘,教了她方法,先封了一壇子做個試驗。
程慕天埋頭鑽研這些天,雖還未見到成效,但也算小有收獲,他心中歡喜,便同小圓兩個商量,放孩子們一天假,帶他們去城中逛一逛。官人主動邀約,小圓又驚又喜,自然是連連點頭,親自到學堂上與袁夫子講了,領迴午哥,問他想去哪裏頑。
程慕天笑道:“不必問了,這時候官府正開煮新酒,咱們去瞧‘點呈’的熱鬧。”
小圓和午哥齊齊問道:“甚麽叫‘點呈’?”程慕天故意賣關子:“去了便知曉。”
二日,小圓起了個大早,梳妝打扮完畢,替兩個孩子換上新衣,又使人請了程四娘來,一家子做了輛大車,往臨安城裏去。
官造酒庫前,人頭攢動,全伸長了脖子朝門口看,原來那裏排了長長一隊的官伎,各執花鬥鼓兒,或捧著龍阮琴瑟,真是衣著映照,樂器並擎,娉婷嫵媚,相得益彰。程慕天見人多,把小圓朝自己這邊攬了攬,指了那穿紅大有,戴特大髻的幾個伎女,講解道:“作那般打扮的,是行,乃官伎中之佼佼者。”小圓仔細再看了看,果然伎女雖多,卻隻分了三類裝束,除了那大紅的行,再就是珠翠飾頭頂,穿銷金衫兒、裙兒的和頂冠花,著衫子襠褲的,想必不同服色,等級地位各有不同。
那些官伎身旁,還有些服侍她們的姑嫂,也喬妝成市井中的繡體浪兒,為她們牽引著繡鞍勒駿騎。還有許多官員子弟,托著諸色果子蜜餞,親自執杯頻頻勸酒,欲博那美人兒一笑。
小圓輕輕把程慕天撞了一下,問道:“你是否也來勸過酒?”程慕天惱道:“早曉得你胡鬧,不帶你來的。那些伎女本就是雇來賣酒的,自然有人花錢來吃。”還是那般不經逗,小圓撇了撇嘴,正欲哄他,卻見眼前那支官伎隊伍行進起來。隻見她們,前有借請來的宅院諸司人家的虞候押番為之開路,後有手擎羅扇衣笈的浮浪閑客衛護,浩浩蕩蕩沿街而行,引動得成千上萬的人密密排列街頭觀看。程慕天見小圓看得入神,笑道:“不過是為官府賣酒造勢,咱們瞧個熱鬧而已。”原來是美酒形象代言人,小圓笑道:“看那些老爺少爺們的殷勤勁兒,想必生意不錯,隻不知她們賣的是些甚麽酒。”
程慕天沒有迴答,自袖子裏掏出一張單子,遞給她自己瞧。小圓接過來一看,才曉得他為何不直接作答,原來上頭的酒名兒實在太多,密密麻麻――玉練槌、思堂春、皇都春、中和堂、珍珠泉、有美堂、雪腴、太常、和酒、夾和、步司小槽、宣賜碧香、內庫流香、殿司鳳泉、供給酒、瓊花露、蓬萊春、黃華堂、六客堂、江山一、蘭陵、龍遊、慶遠堂、清白堂、藍橋風月、薔薇露、齊雲清露……
其中有幾種酒,還用朱砂筆標出了記號,小圓問程慕天這是作甚,他卻又賣起了關子,稱日後便見分曉。
看完熱鬧,他們怕天黑前趕不迴去,午飯也沒吃,買了些糕餅點心便上車趕路,還未出得臨安城,午哥指著簾子外叫道:“袁夫子和阿雲。”小圓湊過去一看,果然是他們兩個,正朝著一間酒樓而去,想必是才看完官伎賣酒,要去吃飯。午哥待要叫他們,小圓忙攔住他道:“小孩子沒眼沒耳,你當作沒看見。”
她雖這樣說孩子,自己卻好奇難耐,迴到家便去問阿彩,但阿彩口風極嚴,任她如何問也不吐一字,她又不好意思去探袁夫子,隻得將這份好奇暫且壓下,等阿雲迴來取月錢時再打聽。過了幾日,田大媳婦拿鹽水煮的筍子曬好,端了一盤來與小圓看,又將這筍幹現泡現炒,做了個筍幹炒肉來。小圓同程慕天嚐了嚐,味道尚可,問過田大媳婦,得知這種筍幹留到無筍時節去賣決計壞不了,二人大喜,當即喚來田大,命他另雇人去種高粱,挪了二十個媳婦子出來,剝筍做筍幹。
接連幾日,小圓牽著辰哥的手在曬場上晃悠,口中念念有詞:“深加工,須得深加工。”一個媳婦子見她自言自語,還道她是嫌這筍幹不好,便道:“臨安人都好吃醃菜的,少夫人何不做個醃筍?”小圓忙問:“你可會做?”那媳婦子笑道:“會倒是會,隻不知中不中吃,不如我先醃一壇子來少夫人嚐嚐呀?”小圓歡喜點頭,問她所需材料,命人取了與她送到家裏去。
過了些日子,那媳婦子的醃筍做好送了來,廚娘們都來瞧,小圓讓她們一人拿了雙筷子嚐了嚐,問這筍子味道如何。廚房管事娘子道:“我估摸著她隻放了鹽,若是再加些茴香和幹薑等物,味道必定更好。”小圓道:“這些家中都有,你且做來。”廚房娘子依言醃了一壇子,眾人再嚐,果然味道更佳,且這個醃筍與鮮筍風味迥異,不必等到無筍時再賣,立時就能換錢。
小圓取來算盤,命阿彩捧了賬本子報那些佐料的價格,劈哩啪啦撥了一時,喜道:“使得。”她一聲令下,程福帶了幾個小廝,自城裏拖迴半車佐料,再從高粱地裏挪出二十名媳婦子,加上家中廚娘,齊齊上陣醃竹筍。
一個月下來,田大來報賬,若是直接賣鮮筍,收入是七百文,這個月賣了十幾壇子醃筍,收入四百文,田大略有些沮喪,小圓安慰他道:“莫要隻看眼前,咱們還有幹筍,等到鮮筍下市,咱們賺的必是更多。”
田大猶豫了半晌,道:“倒不是不相信賺不到錢,隻是莊戶們都鬧著要去收筍哩。”小圓一愣,明白過來,笑道:“做醃筍和幹筍的媳婦子,叫她們稍安勿躁,我自有安排。至於種高粱的莊戶,那是他們自己的口糧,若不給錢就不種,我可不管;雇來種地的雇工,按著原告的價錢給,但你得規定個期限,若是逾期,就要扣錢。”田大道:“使得,我盡量每家每戶往各行當裏各挑一行,那樣想來就沒甚麽意見了。”小圓讚許點頭,命他趕緊去安排。程慕天自裏間轉出來,笑問:“你能有甚麽好安排?”小圓笑道:“三娘子能開作坊,我開不得?”
過了幾日,兩間新的茅草屋搭起,一間製幹筍,一間做醃筍,同采筍一樣計件付錢。那做幹筍的媳婦子,本因為不能立時見到現錢,幹勁兒不足,待到進了作坊做工,月月也能掙個鹽錢,個個都恨不得不睡覺,日夜曬筍。
程慕天陪著小圓到作坊看了一迴,見她眉間還是有愁意,不解問道:“你這作坊開得這般容易,為何還不高興?”小圓唉聲歎氣道:“開得容易,那是因為賺得少,這一項掙得的錢,還是不夠養活全莊人,更別提攢錢給咱們兒子。”程慕天神神秘秘一笑:“你可曉得我為何要帶你去看‘點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