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姨娘把契紙一張張取出來給小圓瞧過,道:“一共三個小莊,共兩頃水田,一頃旱地,還有五頃山林,這幾個小莊都不在臨安跟前,你去閑住是不能了,且留著收租子罷。我在臨安城外還給你買了座小宅,帶著大園子,讓你閑時能去散散心。原先宅子的地契並鋪子,你都帶了去,姨娘也不會經營那個。”


    小圓仔細想了想,答道:“姨娘你還要招夫婿,沒些產業傍身可怎麽行,還是放在你名下罷,我替你照看著便是了。”


    陳姨娘笑道:“你去了程家,總要有些自己的家底,方才不會被人瞧輕了去。再者,大宋有律,你隨嫁過去的產業隻歸你一人所有,誰也休想再占到便宜。”


    小圓倒真不知這條規矩是有明律的,怪不得李五娘敢為了嫁妝宣揚要去衙門打官司了。想到以後自己可以毫無顧慮地大把掙錢,小圓喜上心頭,道:“既然如此,鋪子我就帶了去,但六成分紅都與姨娘;至於老宅的幾棟樓,姨娘就留著收租子零花罷。”


    陳姨娘一聽大半收益都要送與自己,忙再三推辭,但小圓堅決如此,她隻得含淚謝過小圓,一把將她摟進懷裏,道:“置辦嫁妝本就花的是你自個兒的錢,如今還要你出錢養姨娘,這是我哪輩子修來的福氣。”


    小圓替她拭去臉上的淚,逗她道:“誰讓你沒兒子呢,隻有我來養了。”


    陳姨娘笑起來:“我這閨女哪裏比兒子差了?”


    二人說笑一陣,陳姨娘自袖子裏掏出張單子,道:“差點混忘了,還得讓你帶幾房家人過去才是。”


    小圓暗自點頭,雖說程慕天是老實人,但自己手中總要有個把親信行事才方便。


    陳姨娘把單子遞到她手中,道:“你房裏兩個大丫頭,采蓮、采梅,肯定是要跟過去的,至於做不做通房,你自個兒拿主意;還有兩個小丫頭,阿雲,阿彩,你也帶過去。至於陪過去在外打點的家人,我看咱們的管家就很好,不如就是他家罷。”


    小圓很是感激,笑道:“姨娘,哪有嫁閨女把自己的管家也陪了去的?咱們鋪子的管事都是簽了死契的家人,那個大管事任五我看就很好,還是讓他管著城裏的生意罷;至於管田產的人選——姨娘你之前挑管家,不是有一房落選麽,我看那田二是種地的出身,他媳婦也是個老實人,就請姨娘賞給我帶過去罷。”


    陳姨娘點頭應了:“還是你想的周到,就是如此罷,我這就叫他們去收拾,等著你出嫁那天一起跟過去。”


    正式迎娶的前三天,程家開始來催妝,小圓也帶著陪嫁搬迴了府裏住。薑夫人忙著替何耀齊挑媳婦,分不開身來應付小圓的婚事,就答應了讓陳姨娘以何家親戚的身份也暫時搬進了府裏,並同意成婚頭一日帶她一起去鋪房。


    陳姨娘不曾想過自己能親自送女兒出嫁,真是喜出望外,她親自去收了催妝的冠帔花粉,又給程家答以金銀雙勝禦、羅花襆頭、綠袍、靴笏等物,忙得不亦樂乎。


    鋪房那天,何家族中的一個嫂子帶了陳姨娘等人擔了部分嫁妝先去張掛帳幔,展陳衾褥,後又命阿雲阿彩看守房中,不許外人入內。


    第二天吉時,程慕天親領著迎親隊伍行至何家大門前,抬著花瓶花燭的行郎,專門雇請的吹鼓手,浩浩蕩蕩引了許多人來看熱鬧。


    陳姨娘聽得一聲“花轎來了”,忙忙起身叫人去催薑夫人款待酒肴,散發花紅利市錢;又親扶了小圓出來,送她到家廟門口。


    小圓到家廟磕過頭別了祖宗,門口的樂官已在作樂催妝,她望著陳姨娘不自覺淌下淚來,“姨娘,往後女兒不能常陪你身旁了。”


    陳姨娘顧不得怕薑夫人責怪,緊緊握著小圓的手送她到門口,道:“離得又不遠,要見也容易。”


    程家人見新人出來,克擇官又報了一遍時辰,吉利詩詞聲遍起。待得小圓上轎,轎夫鼓樂人照例不肯立即起簷子,吵嚷著要討利市酒錢。陳姨娘嫁閨女,到底是歡喜大過舍不得,忙命人拿錢來散發。


    簷子起過了三四迴,轎夫終於肯出發,眾人擁著花轎迴到程家門首,又有樂官伎人來攔門:“仙娥飄渺下人寰,咫尺榮歸洞府間。今日門欄多喜色,花箱利市不須慳。”


    “洞府都來咫尺間,門前無事若遮攔。愧無利市堪拋擲,欲退無因進又難。”後頭這首答攔門詩卻是程慕天的聲音,小圓在轎中聽見,又驚又喜——方才上轎時因大紅蓋頭遮著,竟未看見他站在何處,此時他越過司禮人自行答詩,莫不是特意為之?


    陰陽克擇官手執花鬥撒完穀豆,來請新人下轎,待小圓走下轎子,又有一樂伎捧了鏡子對著轎子倒行,數名伎女舉了蓮炬花燭在前迎引,采蓮采梅左右扶著小圓,踏著青錦褥,跨鞍入中門。


    進了中門,早有候著的人迎上來,引小圓到新房內**坐了,采蓮小聲提醒道:“四娘,這便是‘坐床富貴’了。”小圓見她出聲,便知程慕天馬上要進來請她行參拜之禮,心跳不自不覺就快了幾拍。


    待看熱鬧的人扯過門楣上的彩帛,程慕天進新房請小圓到堂上,用彩緞挽的同心結牽著她在堂前站定,他家雙全的女親上前來用機杼挑開蓋頭,露出小圓羞紅的臉來。


    程家族人俱住泉州,臨安隻得程老爺與他兄弟兩房,因此參拜之禮並不很繁瑣。認完親戚,夫妻交拜卻是迴新房進行,交拜禮畢,二人麵對麵坐在**,看著禮官拿金錢彩果撒帳。


    撒完帳,程何兩邊的親眷上前來把小圓和程慕天的頭發各剪下一縷,拿木梳合梳到一起。


    這便是“結發夫妻”了,小圓偷眼望向程慕天,心中頓生出柔情來。


    合髻後,丫頭端上交杯酒來,小圓抿了一口,把剩下的半盞遞與程慕天,程慕天一眼瞧見杯沿上沾的胭脂,臉刷地紅透,竟猶豫著不敢下口,惹得丫頭們偷笑不已。


    行完合巹之禮,程慕天自出去招待賓客,新房內除了小圓和她帶來的丫頭們,就隻剩了程三娘,後者見小圓看她,不好意思笑了笑:“嫂嫂,我們家親戚都在泉州,這裏叔叔家的堂兄們也都還未娶親,嬸子在外招唿女客,因此隻有我一人來陪你了。”


    小圓聽得一聲“嫂嫂”,雙頰飛紅,低低應了一聲。她早知這位三娘子性子柔和,又極老實,因程慕天不待見她,在這家裏連丫頭都不拿正眼瞧她的。上輩人犯下的錯,與小輩何幹,小圓心內歎了一聲,叫采梅拿花生餅來給程三娘嚐,“三娘,嚐嚐我姨娘做的餅。”


    程三娘扭捏著不肯伸手,還是采梅硬塞了塊給她,小圓不禁又歎了口氣。


    “嫂嫂,這餅香得很,還是有親娘好。”程三娘小口咬著餅,紅了眼眶。


    小圓拉她到身旁坐下,歎道:“你小時還到我家玩過的,我是怎麽樣過來的,想你也知道,咱們這樣妾生的孩子,能活下來就不錯了。”


    一席話講得程三娘伏到她懷裏哭起來,采蓮看見忙過來勸道:“三娘子,今日是你嫂嫂大喜的日子呢。”


    程三娘猛地醒悟過來,忙三兩把抹了淚道:“大姐還在我房裏呢,我瞧瞧她去。”


    小圓瞧著她走出門去,對采蓮道:“我記得三娘隻比我小三歲,你看她這身子單薄的。”


    采蓮點了點頭,答道:“我記下了。”


    采梅奇道:“采蓮姐,四娘是問你程三娘呢,你記下什麽了?”


    小圓笑道:“你采蓮姐記下的多了,你還須跟她多學學。”


    采蓮看了采梅一眼:“你該改口稱夫人了。”


    采梅忙叫了聲“夫人”,低頭退到角落裏,倒惹得小圓笑起來。


    晚間程慕天帶著一身酒氣迴來,站在門口隻看了兩眼就問:“淑慧怎麽沒陪著她嫂子?”


    采蓮采梅俱偷笑:“程少爺這就心疼夫人了。”


    小圓不想新婚之夜傷了和氣,扯了個謊道:“我累了想一個人歇著,就叫她先迴去了。”


    程慕天莫名又紅了臉,支吾了幾句獨自鑽進屋去洗臉。


    采蓮見程慕天進去,忙推了把小圓,又拉了采梅和兩個小丫頭一同出來。采梅兀自捂嘴笑著,采蓮扯了扯她的袖子,正色道:“往後我們在這府裏,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夫人,休要讓人落了口實。”


    采梅也不是那不曉事的人,忙點頭應了:“采蓮姐,我雖有些小聰明,但接物待人比你差遠了,還望姐姐教我呀。”


    采蓮看了看阿雲阿彩,道:“你們三個都是我挑上來的,教你們自是不遺餘力,這裏不比陳姨娘那裏,你們自己也需謹慎些。阿雲阿彩你們兩個記得瞧瞧三娘子房裏缺些什麽,告訴我好與她送了去。”


    阿雲阿彩齊聲應了,和采蓮三個對望一眼,原來采蓮記下的是這個,自此三人對采蓮又服氣了幾分。


    &l;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生活顧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昧並收藏南宋生活顧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