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懷塵,單姓一個解字,與謝同音。


    我的工作是一名普通的大學教授,講著平凡的大學物理——那些不及物理學萬分之一的皮毛。


    實際上,我還是一名宇宙學家。


    您一定想象不到,這個看上去窮困、不修邊幅,甚至有些落魄氣息的小老師,會與那浩瀚無垠的宇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我也是這樣想的。


    我相貌平平,授課刻板又程序化,枯燥無味。我的課堂上除了竊竊私語就是鼾聲連天,沒有學生會喜歡我的課。


    那又有什麽關係?我上課拿錢,下課走人。何況我也不喜歡他們,更不需要誰來喜歡我。


    人的生存靠的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油脂、水和無機鹽,不是誰的喜歡。


    所謂情與愛,不過是腎上腺素與荷爾蒙的作用產物。


    人的一生都是受激素所支配的。


    不過,我也並不是對這個世界毫無興趣。或者說,我對整個世界、整個星係、乃至整座宇宙,都很感興趣。


    我自然沒什麽所謂理科生的浪漫,更不會文科生那套華麗的辭藻。我隻是覺得它很美,很漂亮,這是一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感情。


    但公式可以。


    您又要覺得我莫名其妙了。


    無妨,我也並不在意。


    我連自己也不在意,這五十多平米的廉租房就是我全部的家。


    我通常都呆在實驗室裏,更方便些。偶爾迴家,都需要先簡單地掃掃灰塵。


    並不是沒有錢,我用論文與講座的報酬,即使買五百平米的房子也沒有問題。但我更傾向於購置一些實驗器械,比如……大型強子對撞機。


    但這還不夠——我需要的資金和器械,都不夠。


    遠遠不夠。


    我站在鏡子前,看著那個有些頹然的麵貌。


    在廣袤的銀河係中,第三旋臂邊緣有一顆微小的藍色塵埃,在這塵埃之上的一枚更渺小的碳基微粒,正在思考著自己的存在。


    真有趣。


    我自嘲地笑了笑,簡單地洗漱後,拎著公文包向實驗室動身了。


    我一直一個人生活,隻有同事,沒什麽朋友,更沒有戀人,甚至父母也沒有。


    在我這個年紀,正是到了盡孝的最佳時期。


    但我無疑是不幸的,因為我的父母正是那樣不幸的。


    我從來沒有見過我的父親,我隻知道,他是一名宇宙物理學研究者。這還是我在長大些的時候,從櫃子深處翻出他的榮譽證書,才得知的事實。


    在那之前,母親一直隱瞞著我,說他隻是一名普通的國企員工。


    據說,在他們剛剛得知了我的存在,尚未體會為人父母的喜悅之時,一場由於操作失誤導致的實驗意外奪去了父親年輕的生命。


    自那以後,母親對他的事閉口不談。


    並非是她不愛了。恰恰是因為愛的太深,以至於有關他的一切都變得如此沉重不堪。


    愈美好的記憶,愈是負擔。


    於她而言,父親的死是巨大的打擊。即使補償了再多的撫恤金,也無法抹平她心中這道深深的溝壑。以至於在她的眼中,整個科學都成了她的敵人。


    在我小學的時候,母親沉迷於一種神秘的宗教。它們的隱蔽性很強,影響力卻很大,專門對她這種科學的犧牲品下手,宣揚著一套匪夷所思的神創論。


    因而,當兒時的我對浩瀚的宇宙表示出濃厚的興趣時,母親的臉色很難看。


    “神主在看著你!”


    母親總是這樣嚇唬我。所以,我對這個宗教並沒什麽好感。就像其他孩子所敬畏的鬼神或大灰狼之流,所謂的神主成了震懾我的東西。


    母親搬出這句話來,我就知道她生氣了。這隻是一種信號。


    她有時很嚴厲,有時又很溫柔。她的情緒反複無常,陰晴不定,偏執、極端又神經質。從小,我就在這樣苦澀的愛的澆灌下成長。


    因為一直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我並沒有覺得哪裏不妥。直到中學後認識了更多活潑開朗的同學,我才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這樣的。


    至少,他們的家庭是健全的。


    我一直都在一種沉重的、自作多情的同情中生活著。這份多餘的感情時常壓得我喘不過氣——難不成他們以為這份關懷可以取代我缺失的父愛嗎?那未免也太廉價了。


    笑著接受是常理才是,可我不想。


    而我越是表現出這種對幫扶與同情的排斥,越是會引來更多的可憐與同情。


    人類就是這樣喜歡自討沒趣的生物。我討厭他們的抱怨,他們的不滿足。


    欲望是一道無底的深淵。沒有經曆過苦難與失去的人,從來不會想自己有什麽,而總是在想自己沒有什麽。


    不過,對他們家庭的自由與開放的那份羨慕,倒是真的。


    我想,直到現在我那內向、沉默、避世的性格,以及些許的社交恐懼,都與母親長期以來的壓迫有關。


    但我知道她深愛著我。在這個世界上,她隻有我一個人了。


    我不得不迴應著,這沉重苦澀的愛。


    實際上,她年輕、勤勞、美麗、善良,雖然那份天真是一種容易被人利用的愚蠢,但總而言之,她是我見過的人類中所認可的最美麗的一個。


    然而,不幸再度降臨在這個美麗的女人身上。


    這次她的神主要帶走她最後的美了。


    那是一種特殊的病症,病魔會加速她的衰老,並在這短暫的時間內迅速地剝離她的音容笑貌,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量老年病。


    與此同時,病魔還在瘋狂地蠶食著我們微薄的存款。


    像是在高速快進的影像中,我看到她的生命在分秒中流逝。


    鮮花凋零,果實腐爛,燭火熄滅,露珠消亡。


    心髒停止跳動是如此緩慢的過程嗎?


    她的身體加快了氧化的速率。


    如此好麵子的我的母親,在不堪的醜陋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她所信仰的神主沒有來救她,而教會的人以莫須有的理由榨幹了她最後的錢財。


    所以除了美麗迅速凋零的畫麵,她什麽也沒給我留下。


    這麽說來,不幸的人是我才對。


    那時,我隻是小學畢業而已。


    在社會福利與遠房親戚的幫助下,我受盡了別人的臉色,一無所有地成長。懷揣著一顆冷漠的心,與對疑難雜症的深惡痛絕,我走進了醫學院的大門。


    我想,我的初衷已經變了。


    我隻是為了救人而救人,僅此而已。


    不過我深知錢的可貴,因此用錢換來的學習機會,我絲毫不敢鬆懈。再加上我平時嚴謹到連試管都要洗的幹幹淨淨的作風,幸運之神還是稍稍看了我一眼。


    我被一位老教授選中。他勸我考研究生時換一個方向。


    宇宙天文學。


    已經沒有人幹涉我的選擇了。


    我想,這或許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對母親的反抗。


    在名師的指點下,我的學習效率突飛猛進,遙遙領先於同院的其他學生。


    我很感激他,這種感激直到他老人家壽終正寢,也從未減退一分。


    那是我第二次直麵死亡。


    我不禁開始思索,人為什麽要活著?


    既然死亡是注定的,那麽誕生也是必要的嗎?


    中間的過程,對於這廣闊天地,蒼茫宇宙,又有什麽意義嗎?


    隻有宇宙自身是永恆的。


    在尊敬的導師去世後,我變得更加無助了。


    或者,其實使我煩惱的,是衰老的過程。


    我將自己浸泡在他留下的資料與論文中,像魚把腮泡在水裏,努力過濾著貧瘠的氧氣。


    我已經成年,並留校當上老師。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了幾年,一些沒頭沒尾的小論文引起學術界的重視。


    而正是這些無關緊要的東西,使我得到了些許充沛的資金,以及與之相稱的地位。


    可我的壓力仍與日俱增。


    我越來越能明白,當代許多自殺的女孩的心態。


    她們並不畏懼死亡,她們和我一樣畏懼衰老。與其這樣,不如在最美的花季永遠定格自己的生命。


    學校分配給我一位學生。但他也很不幸,家裏臨時出現了重大變故。


    生命是如此短暫的事物,不知災禍哪天便會降臨——就像我那短命的父母。


    那時,我正巧在學術研究中遇到了瓶頸,再加上學校的各項指標任務、論文需求,我所繼承老教授的意誌而帶領的團隊,各方麵都停滯不前。


    最終,項目叫停,團隊也遣散了。


    大概,是我太無能了。


    在那之後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活在自責之中。自我厭惡的泥潭束縛了我,令我緩緩下沉,無法自拔。


    若要我親眼見證美麗的事物消亡的過程,這太殘忍了,我無法接受。而我身邊的一切都在流逝,我卻無能為力。


    一個周末,我駕車去了碼頭。


    那是一個深沉的夜,沒有星星,也看不到月亮。隻有無止息的帶著些許腥味的海風,在浪與岸之間徘徊。


    我將手撐在欄杆上,靜靜地凝視著輕輕動蕩的海麵。


    滄海桑田,日月變遷。


    我想,總有一天,這片海也會蒸發,幹涸,或是在各種氣候與地質作用下,被填平,被堆砌成高聳的山峰。


    無法想象——畢竟我無緣見證了。


    雖然我隻是滄海一粟,但這點感傷的權力,我想我還是有的。


    -tobecontinued-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詭語喪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厭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厭白並收藏詭語喪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