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的相關新聞看下來,都能揣度出當年媒體的心理。  獵奇、從眾、博眼球。  無論是恐怖作品提名,還是推理列表,都會出現《燭火之謎》的名字。  並且附帶點評:“雖然故事本身簡單,推理生硬,但是背後的血色才是它最為耐人尋味的地方。”  平庸作品,經曆了血案就會在普通人心中封神。  網絡發達之後更是如此。  任何提到恐怖、驚悚、懸疑、推理的帖子,都會驟然出現《燭火之謎》,刷新存在感,加強大眾對這部背負慘案作品的印象。  翻完資料,若滄深深懷疑,他感受到的怨氣與憤怒,不僅僅源於作者本身。  應當還有數十年的輿論風氣,造就的獨特磁場。  來路不明的吹捧,諱莫如深的畏懼,匯聚於《燭火之謎》這部作品上,承載了數以萬計讀者、觀眾的陰暗情緒。  以物寄靈,便成邪靈。  當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不再是作者或者劇組能夠控製的東西了。  《燭火之謎》的年代久遠,兇手也都執行了死刑。  要想了解原委,還得靠官方的專題節目。  於是,歐執名從酒店外迴來,就見到若滄坐在沙發上看電視。  熟悉的配樂,熟悉的旁白。  解說員聲音低沉磁性的說道:“根據黃某交代,他的作案工具是客廳裏擺放的水果刀,最初他把水果刀拿在手裏的目的,隻是為了壯膽。”  大晚上的,歐執名聽得精神一震,問道:“你在看什麽?”  若滄頭也沒抬,迴道:“《今日說法》。”  作者有話要說:  既然大家都覺得害怕,我給你們推薦一個不怕的辦法。去我的wb,搜“跳大神”,當你完整看完那段視頻,一定會和我一樣露出唯物主義的凝視,成為小朋友的許多問號。第29章   無論是什麽重大要案, 感情糾葛, 上了《今日說法》,官方就會以最為理智的角度, 剖析兇案發生原因。  林家五條人命,算得上轟動一時的特大刑事案件。  兇手在逃四年後捉拿歸案,其中警方遭遇的波折和付出的努力, 全都在專題節目裏。  節目拍攝的時候, 辦案刑警的年齡又漲一輪。  但是不妨礙他們條理清晰,目光如炬的說道:“黃某及其同夥, 確實是沒有預謀的衝動作案。他們和林家沒有矛盾,更沒有接觸,不存在外界傳言的雇兇殺人或者尋釁報複。”  若滄對官方辦案和記錄, 有著絕對的信任。  他甚至還做了筆記, 寫清了整個來龍去脈,以及林家五口的死亡情況。  他看得專注, 歐執名也不好打擾,隻能跟著坐下來, 一起看林家案件始末。  殘忍的兇殺案,在理性視角裏,成為了犯罪研究案例。  血淋淋的事實擺在麵前, 最終歸為一堆卷宗, 寫滿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  若滄看完節目,思維放空許久。  刑警們的遇到平靜而客觀,極力從理性角度澄清兇殺案的真相, 依然可以讓觀眾感受到人性的可怕,與命運的無常。  違法亂紀的人,導致遵紀守法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恐怕是這起案件之中,最難叫人釋懷的地方。  節目播完,屏幕迴歸了投影前的主界麵。  若滄卻沒有動。  他握著筆,一言不發。  歐執名視線掠過寫滿字跡的紙麵,都能感受到他的難過。  歐執名想了想,安慰道:“兇手都已經判了死刑,他也算是得到了報應。”  “報應不是這麽算的。”若滄放下筆,難受的歎息,“每個人生來平等的東西,隻有一條命。無論貧窮富貴,都會經曆生老病死,逃脫不掉。”  若滄合上記事本,轉頭看他,“這起案子看起來像是黃某得到了報應,事實上,林風聲一家的血債,算不清。”  歐執名發現,若滄真的跟他想象中的道士不一樣。  身為道士,不談什麽死後地獄、因果輪迴,斬釘截鐵的說黃某血債算不清。  真情實意的,為了三十多年前的陌生死者歎息。  歐執名不禁想問:“那你覺得,怎麽才叫算清?”  “安撫亡魂怨氣,超度他們往生,黃某及其共犯還得碾過竹橋,受扒皮抽筋之苦,不得輪迴。”  若滄語氣平靜,卻聽得歐執名心裏一緊。  他忽然想起了自己某個夢境。  在夢裏,他悲憤嘶吼,在竹製的長橋路上,漸漸淪為螻蟻。  如果有什麽前世今生,他會不會也是走過竹橋的惡人,才會有若滄所說的陰損氣運。  歐執名沉默不言。  若滄撐著臉,鬱鬱的說:“不過,誰又知道黃某死刑之後有沒有在地獄贖罪,林家又有沒有真正的安息。”  畢竟,那本《燭火之謎》字裏行間的哀怨,絕不是單純輪迴往生的魂魄,能夠留下來的氣息。  “難道你不能點香通靈,問問他們有沒有安息,犯人有沒有贖罪嗎?”  歐執名的單純提問,惹得若滄詫異看他。  “這怎麽可能。”  若滄視線澄澈坦然,“我們都不是一個次元了,根本不可能把他們召請到陽間。”  會從若滄嘴裏聽到“次元”概念,歐執名才是最詫異的那個人。  他還以為若滄隨時都能召請鬼神,溝通陰陽,與死者對話。  “為什麽不可能?”歐執名求知欲爆棚。  若滄捧著臉,用筆蓋輕輕劃過記事本封麵。  他說:“我所知的鬼魂、怨氣的概念和你所定義的鬼魂不同。它們不是逝者存在的另一種形式,它們隻是一種磁場,是死者留下的記憶和痕跡。”  “記憶和痕跡不是人,隻是人存在過的證明。”  歸根結底,人死魂散,留下來的怨氣聚集為邪祟,並不能稱之為有思想的生靈,隻能稱之為能夠影響活人認知的磁場。  天地人,陰陽生,哪怕是若滄,也沒有親眼見過地獄六橋,鬼魂轉生。  他用法陣符籙驅散、超度的,不過是時時刻刻縈繞在人類身邊的特殊物質。  按照經文法典所說,讓他們各歸所屬。  這樣的物,也許是執念,也許是怨恨,也許是悲痛,也許是狂喜。  人世間殘存的七情六欲,無法以人類語言去溝通、交談,因為它們隻會不斷重複死前行為,沒有了作為人應具有的思考能力。  歐執名眉目舒展了些,露出一個古怪的笑意,“你這理論,還挺科學。”  “科學是一種認知自然的方式,道教依附道學而生,同樣是認知自然的方式。”  若滄短暫的人生,接受的是獨屬於道教的理論。  他所見所感所悟,與自然萬物息息相關。  他的聲音平靜,令歐執名感到安寧。  能夠親眼見到人體五運六氣,外界殘魂陰晦鬼神的人,竟然一點也不介意所謂的唯物主義無神論者。  “我還以為,你會駁斥科學論呢。”歐執名抬手捋過額發,“畢竟方仲山的事情之後,我都開始不信科學了。”  若滄撐著臉,仔細解釋,“方仲山會性情暴戾,雖然受了邪祟影響,爆發出來的情緒其實依舊是自己的憤怒。”  人類是有理智的生物,無論是憤怒怨恨悲傷,都會受製於自身理智,將負麵情緒壓抑化解。  在若滄看來,撞鬼的人,依舊是原原本本的人。  隻是他們行為不再受理智控製,與鬼祟情緒產生共鳴。  若滄嘴角勾起淺淡笑意,因為兇殺案導致的低落,稍稍平複了些。  他聲音清淺,帶著淡然從容的腔調,道出《韓詩外傳》的詞句。  “鬼者,歸也。其精氣歸於天,肉歸於地,血歸於水,脈歸於澤,聲歸於雷,動作歸於風,眼歸於日月,骨歸於木,筋歸於山,齒歸於石,油膏歸於露,毛發歸於草,唿吸之氣化為亡靈而歸於幽冥之間。”  他的視線擁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歐執名覺得自己的一切心思都暴露在若滄目光之下,清白透徹,無處可藏。  “若有鬼魂邪祟不願歸,就輪到我們這些能看到鬼的道士來超度了。”  若滄隻是一笑,“外人隻用相信他願意相信的事情就好。”  深夜寂靜,歐執名沒有關燈。  電腦屏幕亮著幽光,凝滯不前許久的劇本,終於有了新的台詞。  “關度:鬼者,歸也。”  他視線銳利,掩不住激動,逐字逐句的敲下若滄說的話。  腦海裏浮現出的,是身著深藍色道袍,頭頂挽著發髻的關度。  關度有著少年人的跳脫,也有青年人的穩重。  狠厲、決絕,對神棍下手從不輕饒。  所有妖魔鬼怪,通通伏誅法律。  來者皆受科學道教觀管束,不得隨意成精。  寫著寫著,歐執名手指一頓……  他好像,寫出來的關度根本沒有當初堅定不移的唯物無神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愛豆家裏有道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言朝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言朝暮並收藏愛豆家裏有道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