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李南山和唐二蛋
唐二爺講我爺爺的故事,我心中滿是期待,不過我心裏卻也在迴味著他之前說的三句話。
第一句是他說散陽子身上之所以有天道之力,然後才會成為蕎麥石碾的鑰匙。
第二句是他說散陽子的遺體被他親自火化了,然後開啟蕎麥石碾的鑰匙消失了。
第三句他又說天道之力的力量留了下來,就等於散陽子的遺體留了下來,這三句話後兩句怎麽聽都是相互矛盾的,是唐二爺表述上出了錯誤,還是說這裏麵另有什麽隱情呢,又或者說唐二爺的某句話是謊話?
心裏雖然這麽想,可我也知道關於這些事兒,他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是暫時不會說的,所以隻好滿心期待地聽他講爺爺的事兒。
提及爺爺的事兒,唐二爺往車座上一靠,他緩緩閉上眼,思緒飛迴了當年。
爺爺和唐二爺小的時候,全國幾乎都抗戰,戰爭中最不缺地就是各種各樣的家庭慘劇,那一年冬天河北順德府城門下來了兩個小孩,他們大冬天卻穿著單衣,腳下的鞋也是露趾頭的。
大一點的孩子九歲,小一點的才七歲,他們不是河北人,而是來自河南。
那一年是1943年。
因為頻發洪災,導致大片的土地荒蕪,那一年又爆發了蝗災,漫天的蝗蟲吃光了農民田地裏最後的希望。
在1942年到1943年河南因為這次災禍,三百萬人被餓死,又有三百萬向西出潼關過了流民。
當然還有一部分因為逃錯了方向。
隻不過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冬天,隻有一身單衣的兩個孩子又餓又冷,他們已經走不動了,所以他們隻能卷縮在城門下,等著死亡對他們招手。
就在兩個人就要死了的時候,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夥子抱著一團破棉被走過來給兩人蓋上,還給了他們一人一個窩窩頭,還有一些水。
那是這兩個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食物了。
窩窩頭雖然是凉的,可他們的心卻是熱的。
吃著窩窩頭,他倆就打量了一下那個年輕人,他身上穿著也是十分的破爛,不過好賴也是棉衣。
那年輕人看著兩個小孩兒就道:“我叫張子洋,這是我師兄,你們叫他散陽子就好了,不過熟悉他的人都叫他散大嘴,嘴大,話多。”
說完那個叫張子洋的小夥子就“哈哈”笑了起來,他的臉很黑,不過牙卻很白,笑起來格外的溫暖。
也是經過張子洋的介紹,兩個小孩子才發現他的身後還站著一個男人,大概三十歲左右,穿著一身鼓鼓的棉道袍,頭發淩亂,嘴的確不小。
散陽子笑了笑,那嘴就更大了,不過他笑的卻很溫柔。
散陽子問兩個小男孩兒:“你們叫什麽啊?”
其中較大的那個男孩兒就道:“我叫李南山,他叫唐二蛋,我們是河南來的,我們家去了好多的蝗蟲和鬼子。”
聽到李南山說鬼子,張子洋上去捂住李南山的嘴道:“你不想活了,這裏可是日占區,還是城門口!”
散陽子笑笑說:“不打緊,不打緊,童言無忌,童言無忌。”
就這樣,散陽子便把這兩個小男孩兒收在了身邊做了徒弟,還把他們帶上了山。
而在迴山上的路上,散陽子還親手把那破棉被加上了幾塊破布,改成了兩件棉衣,這樣李南山和唐二蛋也就避免了被凍死。
至於棉鞋暫時沒有料,散陽子和張子洋就把自己的破棉鞋脫下給兩個孩子,然後他們自己換上了單鞋。
一路上李南山也是知道,散陽子並不是一個要飯的,而是一個大門派的掌門人,他之所以混跡在順德城中,是因為他算到這兩年他會在這裏收兩個得意門生。
聽到這裏李南山就問散陽子,他的收徒是不是他和唐二蛋。
散陽子說:“還不知道,先領迴去試試,如果是,那就是,不是了,我也不會攆你們走,你們跟著我,再迴順德府等等看。”
上了山,它們就看到一個巨大的石碾,散陽子就告訴李南山和唐二蛋說:“這是我們淨古一派的標誌,也是我們淨古派要守護的東西,你倆看看能感覺到什麽不?”
李南山和唐二蛋站到那石頭下,伸出小手去摸了一下那巨大而冰涼的碾盤。
在李南山摸到那碾盤的一刻,天空中就忽然飄起了大雪,1943年入冬後的第一場雪。
散陽子先問唐二蛋:“你感覺到什麽?”
唐二蛋說:“冷!”
散陽子搖頭又問李南山,李南山想了一會兒:“也是冷,想尿尿!”
散陽子愣了一下咧著大嘴“哈哈”大笑了起來說:“有個性,有個性,不過這石碾是咱們門派的寶貝,你在這裏撒尿是要遭報應的,走,離遠點,咱們幾個一起撒泡尿,看誰尿的遠。”
他們上了山,就在半山腰上發現了一個不小的道觀,雖然破舊,可好賴氣勢還在,李南山就想,裏麵應該會有師兄弟吧。
可進了這裏他才發現這偌大的道觀隻有它們四個人,散陽子,小師叔張子洋,他,以及唐二蛋。
翌日,散陽子把李南山和唐二蛋叫到一個大廳,大廳裏供著三清神像,當然那個時候李南山和唐二蛋根本不知道什麽是三清。
散陽子先問最小的唐二蛋:“我若教你本事,你最想學什麽?”
唐二蛋說:“不用挨餓的,可以吃飽飯,不用受苦的。”
散陽子點頭,然後又問李南山:“你呢?”
李南山看著散陽子便道:“我想學算命的本事,這樣我就知道你要找的徒弟是不是我了。”
散陽子愣了一下笑了笑道:“好,我也知道了,不過在教你學本事之前,我先給你們起倆名字,李南山,你以後就叫李義仁吧。”
李南山點頭,他覺得散陽子的名字要比自己的好聽。
接著散陽子又對唐二蛋說:“你的名字先叫唐義懷吧,之後你自己可能給自己改次名字,我也不知道你要改成啥,所以就先這麽叫著吧。”
這兩個小男孩兒,一個叫李義仁,一個唐義懷,他們在那一天正式地拜入了散陽子門下。
而這兩人正是我爺爺和唐二爺,至於那個張子洋,不出意外,就是穹宇道人了。
說到這裏的時候,唐二爺忽然微笑著停了下來,他的迴憶是溫暖的,我不忍心打斷他。
笑了一會兒唐二爺忽然轉頭問我:“現在想象那些事兒,仿佛都是昨天發生事兒呢,這時間還真是彈指一揮間啊。”
唐二爺自顧自地說了一會兒,又問我:“初一,你有沒有覺得失望,我講我和你爺爺小時候的事兒,是不是會覺得很無聊?”
我搖頭道:“唐二爺,看您說的,我怎麽會覺得無聊呢,你們的每一件事兒,我都想知道,您慢慢講,我會一字不落地全聽進去的。”
唐二爺點頭說:“好,隻要你不覺得無聊,那我就繼續給你講。”
李南山和唐二蛋拜入淨古派後,並沒有立刻開始學本事,而是先開始從《三字經》學認字,然後再學《弟子規》,之後再是《道德經》。
而在學這些的時候,散陽子還教了他們很多生活上的技能,比如如何掌握時節播種農作物,如何縫製破了之後的衣物,如何采麻製線,然後再織成布。
他們的日子過的很清苦,不過卻是前所未有的充實。
轉眼便六年時間過去了,李南山和唐二蛋也長成了一個半大的小子,他們也正式開始用自己的官名,李義仁和唐義懷。
這一年散陽子又把他們叫到三清神像,他再次問唐義懷:“如果我現在要教你本事,你想學什麽?”
唐義懷想了一下說:“我想認更多的字,我想跟師父一樣教書育人,我還想能夠吃飽飯。”
散陽子笑著說:“好,那從今天起我就教你道法,隻不過這道法你能學得幾成,通曉幾種就看你的造化了。”
再接著散陽子又問李義仁:“你呢,你現在想學什麽本事,你小師叔的那些本事你也見過一些吧,很厲害吧。”
這六年裏李義仁的確見張子洋用過了很多厲害的道術本事,心裏自然也是佩服的很。
不過他心中想學的卻依舊不是這些,所以他道:“我還是想學算卦的本事,我想知道未來的事兒,如果我能算出未來的事兒,那我就可以阻止很多不好的事情發生,我就可以不用失去我的親人,我也就能知道,我會不會和師父分開。”
散陽子聽了李義仁的話“哈哈”一笑道:“好,那我今天起就把命、相、卜三術傳授給你,等你學會了這三種本事,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做到你說的那些。”
唐二爺講我爺爺的故事,我心中滿是期待,不過我心裏卻也在迴味著他之前說的三句話。
第一句是他說散陽子身上之所以有天道之力,然後才會成為蕎麥石碾的鑰匙。
第二句是他說散陽子的遺體被他親自火化了,然後開啟蕎麥石碾的鑰匙消失了。
第三句他又說天道之力的力量留了下來,就等於散陽子的遺體留了下來,這三句話後兩句怎麽聽都是相互矛盾的,是唐二爺表述上出了錯誤,還是說這裏麵另有什麽隱情呢,又或者說唐二爺的某句話是謊話?
心裏雖然這麽想,可我也知道關於這些事兒,他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是暫時不會說的,所以隻好滿心期待地聽他講爺爺的事兒。
提及爺爺的事兒,唐二爺往車座上一靠,他緩緩閉上眼,思緒飛迴了當年。
爺爺和唐二爺小的時候,全國幾乎都抗戰,戰爭中最不缺地就是各種各樣的家庭慘劇,那一年冬天河北順德府城門下來了兩個小孩,他們大冬天卻穿著單衣,腳下的鞋也是露趾頭的。
大一點的孩子九歲,小一點的才七歲,他們不是河北人,而是來自河南。
那一年是1943年。
因為頻發洪災,導致大片的土地荒蕪,那一年又爆發了蝗災,漫天的蝗蟲吃光了農民田地裏最後的希望。
在1942年到1943年河南因為這次災禍,三百萬人被餓死,又有三百萬向西出潼關過了流民。
當然還有一部分因為逃錯了方向。
隻不過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冬天,隻有一身單衣的兩個孩子又餓又冷,他們已經走不動了,所以他們隻能卷縮在城門下,等著死亡對他們招手。
就在兩個人就要死了的時候,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夥子抱著一團破棉被走過來給兩人蓋上,還給了他們一人一個窩窩頭,還有一些水。
那是這兩個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食物了。
窩窩頭雖然是凉的,可他們的心卻是熱的。
吃著窩窩頭,他倆就打量了一下那個年輕人,他身上穿著也是十分的破爛,不過好賴也是棉衣。
那年輕人看著兩個小孩兒就道:“我叫張子洋,這是我師兄,你們叫他散陽子就好了,不過熟悉他的人都叫他散大嘴,嘴大,話多。”
說完那個叫張子洋的小夥子就“哈哈”笑了起來,他的臉很黑,不過牙卻很白,笑起來格外的溫暖。
也是經過張子洋的介紹,兩個小孩子才發現他的身後還站著一個男人,大概三十歲左右,穿著一身鼓鼓的棉道袍,頭發淩亂,嘴的確不小。
散陽子笑了笑,那嘴就更大了,不過他笑的卻很溫柔。
散陽子問兩個小男孩兒:“你們叫什麽啊?”
其中較大的那個男孩兒就道:“我叫李南山,他叫唐二蛋,我們是河南來的,我們家去了好多的蝗蟲和鬼子。”
聽到李南山說鬼子,張子洋上去捂住李南山的嘴道:“你不想活了,這裏可是日占區,還是城門口!”
散陽子笑笑說:“不打緊,不打緊,童言無忌,童言無忌。”
就這樣,散陽子便把這兩個小男孩兒收在了身邊做了徒弟,還把他們帶上了山。
而在迴山上的路上,散陽子還親手把那破棉被加上了幾塊破布,改成了兩件棉衣,這樣李南山和唐二蛋也就避免了被凍死。
至於棉鞋暫時沒有料,散陽子和張子洋就把自己的破棉鞋脫下給兩個孩子,然後他們自己換上了單鞋。
一路上李南山也是知道,散陽子並不是一個要飯的,而是一個大門派的掌門人,他之所以混跡在順德城中,是因為他算到這兩年他會在這裏收兩個得意門生。
聽到這裏李南山就問散陽子,他的收徒是不是他和唐二蛋。
散陽子說:“還不知道,先領迴去試試,如果是,那就是,不是了,我也不會攆你們走,你們跟著我,再迴順德府等等看。”
上了山,它們就看到一個巨大的石碾,散陽子就告訴李南山和唐二蛋說:“這是我們淨古一派的標誌,也是我們淨古派要守護的東西,你倆看看能感覺到什麽不?”
李南山和唐二蛋站到那石頭下,伸出小手去摸了一下那巨大而冰涼的碾盤。
在李南山摸到那碾盤的一刻,天空中就忽然飄起了大雪,1943年入冬後的第一場雪。
散陽子先問唐二蛋:“你感覺到什麽?”
唐二蛋說:“冷!”
散陽子搖頭又問李南山,李南山想了一會兒:“也是冷,想尿尿!”
散陽子愣了一下咧著大嘴“哈哈”大笑了起來說:“有個性,有個性,不過這石碾是咱們門派的寶貝,你在這裏撒尿是要遭報應的,走,離遠點,咱們幾個一起撒泡尿,看誰尿的遠。”
他們上了山,就在半山腰上發現了一個不小的道觀,雖然破舊,可好賴氣勢還在,李南山就想,裏麵應該會有師兄弟吧。
可進了這裏他才發現這偌大的道觀隻有它們四個人,散陽子,小師叔張子洋,他,以及唐二蛋。
翌日,散陽子把李南山和唐二蛋叫到一個大廳,大廳裏供著三清神像,當然那個時候李南山和唐二蛋根本不知道什麽是三清。
散陽子先問最小的唐二蛋:“我若教你本事,你最想學什麽?”
唐二蛋說:“不用挨餓的,可以吃飽飯,不用受苦的。”
散陽子點頭,然後又問李南山:“你呢?”
李南山看著散陽子便道:“我想學算命的本事,這樣我就知道你要找的徒弟是不是我了。”
散陽子愣了一下笑了笑道:“好,我也知道了,不過在教你學本事之前,我先給你們起倆名字,李南山,你以後就叫李義仁吧。”
李南山點頭,他覺得散陽子的名字要比自己的好聽。
接著散陽子又對唐二蛋說:“你的名字先叫唐義懷吧,之後你自己可能給自己改次名字,我也不知道你要改成啥,所以就先這麽叫著吧。”
這兩個小男孩兒,一個叫李義仁,一個唐義懷,他們在那一天正式地拜入了散陽子門下。
而這兩人正是我爺爺和唐二爺,至於那個張子洋,不出意外,就是穹宇道人了。
說到這裏的時候,唐二爺忽然微笑著停了下來,他的迴憶是溫暖的,我不忍心打斷他。
笑了一會兒唐二爺忽然轉頭問我:“現在想象那些事兒,仿佛都是昨天發生事兒呢,這時間還真是彈指一揮間啊。”
唐二爺自顧自地說了一會兒,又問我:“初一,你有沒有覺得失望,我講我和你爺爺小時候的事兒,是不是會覺得很無聊?”
我搖頭道:“唐二爺,看您說的,我怎麽會覺得無聊呢,你們的每一件事兒,我都想知道,您慢慢講,我會一字不落地全聽進去的。”
唐二爺點頭說:“好,隻要你不覺得無聊,那我就繼續給你講。”
李南山和唐二蛋拜入淨古派後,並沒有立刻開始學本事,而是先開始從《三字經》學認字,然後再學《弟子規》,之後再是《道德經》。
而在學這些的時候,散陽子還教了他們很多生活上的技能,比如如何掌握時節播種農作物,如何縫製破了之後的衣物,如何采麻製線,然後再織成布。
他們的日子過的很清苦,不過卻是前所未有的充實。
轉眼便六年時間過去了,李南山和唐二蛋也長成了一個半大的小子,他們也正式開始用自己的官名,李義仁和唐義懷。
這一年散陽子又把他們叫到三清神像,他再次問唐義懷:“如果我現在要教你本事,你想學什麽?”
唐義懷想了一下說:“我想認更多的字,我想跟師父一樣教書育人,我還想能夠吃飽飯。”
散陽子笑著說:“好,那從今天起我就教你道法,隻不過這道法你能學得幾成,通曉幾種就看你的造化了。”
再接著散陽子又問李義仁:“你呢,你現在想學什麽本事,你小師叔的那些本事你也見過一些吧,很厲害吧。”
這六年裏李義仁的確見張子洋用過了很多厲害的道術本事,心裏自然也是佩服的很。
不過他心中想學的卻依舊不是這些,所以他道:“我還是想學算卦的本事,我想知道未來的事兒,如果我能算出未來的事兒,那我就可以阻止很多不好的事情發生,我就可以不用失去我的親人,我也就能知道,我會不會和師父分開。”
散陽子聽了李義仁的話“哈哈”一笑道:“好,那我今天起就把命、相、卜三術傳授給你,等你學會了這三種本事,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做到你說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