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過後, 風漸漸停了,層雲散去, 露出湛藍蒼穹, 山巒巍峨聳立,宛若一頂巨大的銀冠。
畢娑一行人的身影已經看不見了。
緣覺迴到怪石堆下, 怕昏睡的瑤英被凍著了,往篝火裏添了些幹馬糞,搓了搓手, 抬頭細看她的臉色,視線正好和另一道凝視的目光撞上。
蘇丹古盤坐著,碧眸低垂,看著身旁的瑤英,目光在她臉上停留了很久。
雖然他眸中清清淡淡, 沒有一絲波瀾, 仿佛隻是隨意盯著瑤英在出神, 緣覺卻覺得他的眼神和平時有些不一樣。
攝政王不該有這種柔和的神色,他應當殺伐決斷,無欲無求。
隻有這樣, 他們這些知情人才能分得清佛子和攝政王。
緣覺有些失神。
仁慈高潔的佛子和雙手沾滿血腥的攝政王是一個人。
從前,他們都還小的時候, 他和畢娑常常分不清佛子和蘇丹古, 明明是同一個人,隻是換了個身份,有什麽分別?
他們年輕氣盛, 驕傲,自負,認為自己是天底下對佛子最忠心的人。
後來,當他們看到被功法反噬的蘇丹古時,馬上就把他們當成了兩個人。
他們愛戴佛子,畏懼攝政王。
麵對佛子時,他們敬仰崇拜他。
麵對攝政王時,他們小心翼翼,渾身緊繃,手一刻不敢鬆開刀柄。
久而久之,他們真的把佛子和攝政王當成了兩個人。
殊不知,他們就是一個人。
身為佛子的近衛,對佛子忠心耿耿,眼看著佛子自小忍受痛苦折磨,他們尚且無法接受攝政王這一重身份,文昭公主對這一切一無所知,卻能理解攝政王,相信攝政王。
文昭公主會不會真像傳說裏的那樣,是佛陀送來佛子身邊的?
中原和王庭隔著萬裏之遙,一個漢人公主居然能流落至王庭,因緣巧合,動人心魄。
這段緣最後會是善緣,還是惡緣?
緣覺忍不住胡思亂想。
篝火裏發出一聲輕輕的爆響。
緣覺迴過神,褐色眼睛望著瑤英,張了張嘴巴,想起雪崩前的一刹那瑤英知道來不及逃走、果斷緊緊抱住蘇丹古時臉上的堅毅和平靜,心中仍然震顫不已,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麽。
半晌後,他看向蘇丹古,幹巴巴地低喊一聲:“王……”
蘇丹古眼簾抬起,淡淡地掃他一眼,一語不發,身上隱隱帶著一種與身俱來的壓迫人的氣勢。
緣覺下意識繃起腰背,心裏一陣緊張,這才是他熟悉的攝政王的目光。
他改了稱唿:“攝政王,屬下和阿史那將軍四處看過了,山上的殺手大多被大雪掩埋,隻有幾人逃脫,阿史那將軍還沒來得及審問他們,他們服藥自盡了。”
救出蘇丹古和瑤英後,他們檢查過殺手的屍首,沒找到什麽能證明他們身份的物件,隻能從一些人虎口的繭子、盔帽勒出來的痕跡推測他們是軍漢。兩人找了一大圈,救出幾個重傷的殺手,剛想審問,那幾人竟吞藥自決。
蘇丹古聽他說完,道:“是各府豢養的死士。”
緣覺仔細迴想,拍一下腦袋,“確實像死士。”
蔥嶺腳下各個部落間互相征戰,許多戰敗的勇士淪為奴隸,被世家大族豢養招納,成為死士。據說世家大族往往有控製死士的手段,假如死士背叛主家,會受到殘酷的折磨,讓他們生不如死,所以死士都十分忠誠,寧死不降。
緣覺接著稟報了幾件事,看一眼篝火旁的瑤英,聲音壓低了些,問:“攝政王,我先去通知文昭公主的親兵,讓他們過來接公主?”
蘇丹古搖搖頭,虛弱地道:“現在送她下山不安全,他們的目標是整支隊伍,等天黑了,你送公主下山。”
緣覺呆了呆,略一思索,恍然大悟,點頭應是。
攝政王出使高昌的事情隻有少數幾個人知道,幕後下殺手的人既然埋伏在沙城之外,說明他們已經探查出攝政王出城的目的,知道他這幾天迴城。
山下的商隊就是他們殺的,為了掩人耳目,除去可能的知情人,他們不僅要殺攝政王,還對所有從高昌返迴的商隊下毒手,這樣一來他們不僅能神不知鬼不覺除掉王最信任的近衛,斬除王的臂膀,到時候還可以把攝政王和近衛的死全都嫁禍到盜匪身上,當真是心狠手辣!
想到這裏,緣覺心裏湧起一陣愧疚。
看到山道上那些屍首,他和畢娑還以為攝政王發狂殺人了,他甚至下定決心完成自己的誓言,卻不知道那時候攝政王身負重傷,正被殺手層層包圍。
好在有驚無險,現在攝政王安然無恙,畢娑偽裝成他的樣子下山,肯定會帶走山下所有親兵,以吸引殺手的注意,借機揪出幕後指使的人,找到真正的兇手。
現在可能還有人在山下盯梢,這時候送文昭公主下山,不僅不安全,還會被人懷疑,若是引起兇手的警覺就不好了。
等天黑了再說。
緣覺一點點理清思路,眼神閃爍了一下,偷偷看一眼蘇丹古。
其實最好的辦法是讓畢娑帶走文昭公主,讓文昭公主和他一起充當誘餌,引幕後真兇上鉤。
不過攝政王絕不會允許畢娑這麽做。
緣覺按下這個一閃而過的念頭。
眼下,文昭公主最好隱藏身份,和她的親兵待在一起,等他們秘密返迴王城,解決城中的不軌之徒,公主就安全了。
篝火靜靜燃燒。
火光映在瑤英秀麗的臉龐上,雪白雙頰似染了一抹淡淡的胭脂色。
蘇丹古俯身,手指拉開瑤英身上蓋著的披風,動作輕柔,隻拉開一條小小的細縫,不讓冷風灌進去,指頭卷起她的衣袖,指腹在她凝脂般的皓腕上輕輕按壓。
她脈搏平穩,手心漸漸有了些熱乎氣,皮膚細滑溫暖,不像撲在他身上時那麽冰涼。
……
雪瀑奔瀉而下時,轟隆隆的巨響震天動地,那時蘇丹古就醒了。
瑤英第一個反應過來,原本可以丟下他自己逃生,可她沒有丟下他,她不是習武之人,力氣那麽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隻能勉強拖動他。飛雪漫天飄灑,腳下的雪地在顫動,她急得渾身發抖,指甲掐進他肩膀,使勁拖他拽他拉他,情急之下小聲嘟囔了幾句漢文方言,聽上去不像是文雅之語。
那一刻,蘇丹古意識模糊,心裏卻異常清醒。
在雪崩到來之際,拖著他的人,隻是個十幾歲的小娘子。
自始至終,瑤英沒有鬆開他。
最後她試圖把他推向畢娑,讓畢娑能及時帶他離開,雪浪轉眼及至,畢娑和緣覺的身影被飛雪吞噬。
她歎息一句:“我見不到阿兄了……”
山崩地裂,巨浪咆哮,瑤英低頭,毫不猶豫地地張開雙臂抱緊蘇丹古,弱小的身軀擋在他身前。
她柔軟的胳膊環了上來,貼在蘇丹古身上,一股淡淡的甜香縈繞。
蘇丹古恢複意識,雙手摸索著摁住她的後腦勺,把她護在懷裏,帶著她幾個滾身,躲到了巨石下。
雪嶺崩塌,地覆天翻後,天地間隻剩下一片素裹冰封。
蘇丹古懷抱著被飛雪拍暈過去的瑤英,探了探她的鼻息。
那時她身上冰涼,氣若遊絲,像掌心裏的一捧初雪,待日光一照,便會化為融水。
……
電光朝露,萬象無常,世間種種,是生滅法,終將歸於寂滅。
蘇丹古看淡生死。
瑤英想活下去,卻會在生死關頭奮不顧身地救他。
蘇丹古收迴手指,給瑤英攏好披風,輕輕壓了壓。
他傷勢很重,為瑤英搭完脈,繼續閉目打坐。
緣覺看看他,再看看瑤英,視線在他們身上打了個轉,從懷裏掏出硬得像石頭一樣的幹糧,架在火堆上烘烤。
幹硬的饢餅漸漸散發出淡淡的麥香。
緣覺時不時抬眼看一下蘇丹古和瑤英,不知道過了多久,他啊了一聲,驚喜地道:“攝政王,文昭公主醒了!”
篝火映照在瑤英臉上,她雙眉輕蹙,眼睫輕輕顫動,緩緩睜開眼睛。
入目是一雙盛滿歡喜的褐色眼睛。
緣覺看著瑤英,圍著她打轉,高興地道:“公主,你頭疼不疼?身上有沒有哪裏難受?”
瑤英神情茫然,出了一會兒神,慢慢清醒過來,想起昏厥前的場景,試著動了動手腳。
還好,手腳知覺都還在,鋪天蓋地的大雪衝下來的時候,她還以為要葬身冰雪了。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瑤英後怕不已,心裏默默安慰自己,掙紮著坐起身,嗓子又幹又癢,幹咳了幾聲,問:“蘇將軍呢?”
緣覺微怔。
她醒過來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問這個。
緣覺咳嗽兩聲,覺得迴答也不是,不迴答也不是,伸出一根手指,怯怯地朝旁邊指了指。
瑤英頭暈目眩,咳個不停,揉了揉酸脹的腦袋,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
身旁一道靜坐的身影。
蘇丹古盤腿而坐,一聲不吭,碧眸正靜靜地看著她,不知道看了多久。
換成其他人,早就嚇得一蹦而起了。
瑤英卻隻是愣了片刻,視線落到蘇丹古胸前的傷口上,見傷口已經包紮起來了,如釋重負地吐了一口氣,笑逐顏開,“將軍好些了?”
蘇丹古垂眸,嗯了一聲,拿起水囊遞給她。
瑤英正覺得嗓子難受,接過水囊,想拔開塞子,雙臂綿軟無力,試了幾下,沒拔動。
一隻戴著黑色皮套的手伸了過來,手指替她撥開了木塞。
瑤英感激地朝蘇丹古一笑,舉起水囊喝水。
水剛滑入喉嚨,她怔了怔。
水是熱的,不太燙口,也不冰涼,正好是最適合的溫度,滋潤她幹疼嘶啞的嗓子。
瑤英慢慢咽下溫水,渾身熨帖。
蘇丹古沉默不語,等她喝了水,臉色恢複了點,道:“王庭朝中紛爭,連累公主卷入其中,公主受累了。”
瑤英笑了笑,輕描淡寫地說:“將軍言重了,佛子和將軍是我的救命恩人,何來連累之說?”
旁邊的緣覺看著她,心裏暗暗點頭。
蘇丹古挪開視線,抬眸。
緣覺一直等著他吩咐,見他看過來,立馬打起精神。
蘇丹古低頭,從袖中取出一枚卷雲紋銀符。
“畢娑行事急躁,隻能在明處。你跟上去,告知各城城主,王寺禁衛軍要重新招募近衛,讓他們上報這半年來所有人馬調動,中軍、右軍、左軍、前軍、後軍五軍的輪值調用,擬好名冊。記住,不要驚動軍中參將、文書。”
緣覺聽出他的話外之意,冷汗涔涔,應喏,恭敬地接過銀符。
“屬下定會謹慎從事。”
攝政王懷疑朝中大臣和軍中將領互相勾結,所以直接越過軍隊,從各城城主那裏調查五軍是否私自調動過軍隊,以此來推測哪些人嫌疑最大。
各城城主雖然不是統領軍隊的將領,但是畢竟管理一方庶務和人丁,必定留意過治下駐防的兵馬調動,詢問他們更為妥帖,不僅能得到如實的匯報,還不會打草驚蛇,每次王寺禁衛軍招募近衛都是先讓各城城主發布告示、推舉人才,各軍將領早就習以為常。
蘇丹古吩咐完,看一眼瑤英。
瑤英朝他眨了眨眼睛,等著他開口。
他和緣覺剛才交談用的是梵語,她沒聽懂,不過能從兩人談話的語氣猜出現在情勢緊張,緣覺的眉頭皺得能當旗杆用了。
蘇丹古看著瑤英,半天沒出聲,似乎不知道該怎麽安置她。
瑤英不想給他添麻煩,主動問:“我能幫上攝政王的忙嗎?攝政王若有用得著我的地方,盡管開口。我受佛子庇護,當為佛子分憂。”
蘇丹古看著她,她從昏睡中蘇醒,麵容還有些憔悴,眼圈微青,攏著披風的雙手凍得通紅。
剛剛蘇醒就能這麽鎮靜,可見她常常過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
蘇丹古頓了一下,道:“等天黑了,緣覺會送公主下山。”
瑤英一愣,問:“那蘇將軍呢?”
蘇丹古眉頭輕擰。
畢娑一行人的身影已經看不見了。
緣覺迴到怪石堆下, 怕昏睡的瑤英被凍著了,往篝火裏添了些幹馬糞,搓了搓手, 抬頭細看她的臉色,視線正好和另一道凝視的目光撞上。
蘇丹古盤坐著,碧眸低垂,看著身旁的瑤英,目光在她臉上停留了很久。
雖然他眸中清清淡淡, 沒有一絲波瀾, 仿佛隻是隨意盯著瑤英在出神, 緣覺卻覺得他的眼神和平時有些不一樣。
攝政王不該有這種柔和的神色,他應當殺伐決斷,無欲無求。
隻有這樣, 他們這些知情人才能分得清佛子和攝政王。
緣覺有些失神。
仁慈高潔的佛子和雙手沾滿血腥的攝政王是一個人。
從前,他們都還小的時候, 他和畢娑常常分不清佛子和蘇丹古, 明明是同一個人,隻是換了個身份,有什麽分別?
他們年輕氣盛, 驕傲,自負,認為自己是天底下對佛子最忠心的人。
後來,當他們看到被功法反噬的蘇丹古時,馬上就把他們當成了兩個人。
他們愛戴佛子,畏懼攝政王。
麵對佛子時,他們敬仰崇拜他。
麵對攝政王時,他們小心翼翼,渾身緊繃,手一刻不敢鬆開刀柄。
久而久之,他們真的把佛子和攝政王當成了兩個人。
殊不知,他們就是一個人。
身為佛子的近衛,對佛子忠心耿耿,眼看著佛子自小忍受痛苦折磨,他們尚且無法接受攝政王這一重身份,文昭公主對這一切一無所知,卻能理解攝政王,相信攝政王。
文昭公主會不會真像傳說裏的那樣,是佛陀送來佛子身邊的?
中原和王庭隔著萬裏之遙,一個漢人公主居然能流落至王庭,因緣巧合,動人心魄。
這段緣最後會是善緣,還是惡緣?
緣覺忍不住胡思亂想。
篝火裏發出一聲輕輕的爆響。
緣覺迴過神,褐色眼睛望著瑤英,張了張嘴巴,想起雪崩前的一刹那瑤英知道來不及逃走、果斷緊緊抱住蘇丹古時臉上的堅毅和平靜,心中仍然震顫不已,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麽。
半晌後,他看向蘇丹古,幹巴巴地低喊一聲:“王……”
蘇丹古眼簾抬起,淡淡地掃他一眼,一語不發,身上隱隱帶著一種與身俱來的壓迫人的氣勢。
緣覺下意識繃起腰背,心裏一陣緊張,這才是他熟悉的攝政王的目光。
他改了稱唿:“攝政王,屬下和阿史那將軍四處看過了,山上的殺手大多被大雪掩埋,隻有幾人逃脫,阿史那將軍還沒來得及審問他們,他們服藥自盡了。”
救出蘇丹古和瑤英後,他們檢查過殺手的屍首,沒找到什麽能證明他們身份的物件,隻能從一些人虎口的繭子、盔帽勒出來的痕跡推測他們是軍漢。兩人找了一大圈,救出幾個重傷的殺手,剛想審問,那幾人竟吞藥自決。
蘇丹古聽他說完,道:“是各府豢養的死士。”
緣覺仔細迴想,拍一下腦袋,“確實像死士。”
蔥嶺腳下各個部落間互相征戰,許多戰敗的勇士淪為奴隸,被世家大族豢養招納,成為死士。據說世家大族往往有控製死士的手段,假如死士背叛主家,會受到殘酷的折磨,讓他們生不如死,所以死士都十分忠誠,寧死不降。
緣覺接著稟報了幾件事,看一眼篝火旁的瑤英,聲音壓低了些,問:“攝政王,我先去通知文昭公主的親兵,讓他們過來接公主?”
蘇丹古搖搖頭,虛弱地道:“現在送她下山不安全,他們的目標是整支隊伍,等天黑了,你送公主下山。”
緣覺呆了呆,略一思索,恍然大悟,點頭應是。
攝政王出使高昌的事情隻有少數幾個人知道,幕後下殺手的人既然埋伏在沙城之外,說明他們已經探查出攝政王出城的目的,知道他這幾天迴城。
山下的商隊就是他們殺的,為了掩人耳目,除去可能的知情人,他們不僅要殺攝政王,還對所有從高昌返迴的商隊下毒手,這樣一來他們不僅能神不知鬼不覺除掉王最信任的近衛,斬除王的臂膀,到時候還可以把攝政王和近衛的死全都嫁禍到盜匪身上,當真是心狠手辣!
想到這裏,緣覺心裏湧起一陣愧疚。
看到山道上那些屍首,他和畢娑還以為攝政王發狂殺人了,他甚至下定決心完成自己的誓言,卻不知道那時候攝政王身負重傷,正被殺手層層包圍。
好在有驚無險,現在攝政王安然無恙,畢娑偽裝成他的樣子下山,肯定會帶走山下所有親兵,以吸引殺手的注意,借機揪出幕後指使的人,找到真正的兇手。
現在可能還有人在山下盯梢,這時候送文昭公主下山,不僅不安全,還會被人懷疑,若是引起兇手的警覺就不好了。
等天黑了再說。
緣覺一點點理清思路,眼神閃爍了一下,偷偷看一眼蘇丹古。
其實最好的辦法是讓畢娑帶走文昭公主,讓文昭公主和他一起充當誘餌,引幕後真兇上鉤。
不過攝政王絕不會允許畢娑這麽做。
緣覺按下這個一閃而過的念頭。
眼下,文昭公主最好隱藏身份,和她的親兵待在一起,等他們秘密返迴王城,解決城中的不軌之徒,公主就安全了。
篝火靜靜燃燒。
火光映在瑤英秀麗的臉龐上,雪白雙頰似染了一抹淡淡的胭脂色。
蘇丹古俯身,手指拉開瑤英身上蓋著的披風,動作輕柔,隻拉開一條小小的細縫,不讓冷風灌進去,指頭卷起她的衣袖,指腹在她凝脂般的皓腕上輕輕按壓。
她脈搏平穩,手心漸漸有了些熱乎氣,皮膚細滑溫暖,不像撲在他身上時那麽冰涼。
……
雪瀑奔瀉而下時,轟隆隆的巨響震天動地,那時蘇丹古就醒了。
瑤英第一個反應過來,原本可以丟下他自己逃生,可她沒有丟下他,她不是習武之人,力氣那麽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隻能勉強拖動他。飛雪漫天飄灑,腳下的雪地在顫動,她急得渾身發抖,指甲掐進他肩膀,使勁拖他拽他拉他,情急之下小聲嘟囔了幾句漢文方言,聽上去不像是文雅之語。
那一刻,蘇丹古意識模糊,心裏卻異常清醒。
在雪崩到來之際,拖著他的人,隻是個十幾歲的小娘子。
自始至終,瑤英沒有鬆開他。
最後她試圖把他推向畢娑,讓畢娑能及時帶他離開,雪浪轉眼及至,畢娑和緣覺的身影被飛雪吞噬。
她歎息一句:“我見不到阿兄了……”
山崩地裂,巨浪咆哮,瑤英低頭,毫不猶豫地地張開雙臂抱緊蘇丹古,弱小的身軀擋在他身前。
她柔軟的胳膊環了上來,貼在蘇丹古身上,一股淡淡的甜香縈繞。
蘇丹古恢複意識,雙手摸索著摁住她的後腦勺,把她護在懷裏,帶著她幾個滾身,躲到了巨石下。
雪嶺崩塌,地覆天翻後,天地間隻剩下一片素裹冰封。
蘇丹古懷抱著被飛雪拍暈過去的瑤英,探了探她的鼻息。
那時她身上冰涼,氣若遊絲,像掌心裏的一捧初雪,待日光一照,便會化為融水。
……
電光朝露,萬象無常,世間種種,是生滅法,終將歸於寂滅。
蘇丹古看淡生死。
瑤英想活下去,卻會在生死關頭奮不顧身地救他。
蘇丹古收迴手指,給瑤英攏好披風,輕輕壓了壓。
他傷勢很重,為瑤英搭完脈,繼續閉目打坐。
緣覺看看他,再看看瑤英,視線在他們身上打了個轉,從懷裏掏出硬得像石頭一樣的幹糧,架在火堆上烘烤。
幹硬的饢餅漸漸散發出淡淡的麥香。
緣覺時不時抬眼看一下蘇丹古和瑤英,不知道過了多久,他啊了一聲,驚喜地道:“攝政王,文昭公主醒了!”
篝火映照在瑤英臉上,她雙眉輕蹙,眼睫輕輕顫動,緩緩睜開眼睛。
入目是一雙盛滿歡喜的褐色眼睛。
緣覺看著瑤英,圍著她打轉,高興地道:“公主,你頭疼不疼?身上有沒有哪裏難受?”
瑤英神情茫然,出了一會兒神,慢慢清醒過來,想起昏厥前的場景,試著動了動手腳。
還好,手腳知覺都還在,鋪天蓋地的大雪衝下來的時候,她還以為要葬身冰雪了。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瑤英後怕不已,心裏默默安慰自己,掙紮著坐起身,嗓子又幹又癢,幹咳了幾聲,問:“蘇將軍呢?”
緣覺微怔。
她醒過來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問這個。
緣覺咳嗽兩聲,覺得迴答也不是,不迴答也不是,伸出一根手指,怯怯地朝旁邊指了指。
瑤英頭暈目眩,咳個不停,揉了揉酸脹的腦袋,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
身旁一道靜坐的身影。
蘇丹古盤腿而坐,一聲不吭,碧眸正靜靜地看著她,不知道看了多久。
換成其他人,早就嚇得一蹦而起了。
瑤英卻隻是愣了片刻,視線落到蘇丹古胸前的傷口上,見傷口已經包紮起來了,如釋重負地吐了一口氣,笑逐顏開,“將軍好些了?”
蘇丹古垂眸,嗯了一聲,拿起水囊遞給她。
瑤英正覺得嗓子難受,接過水囊,想拔開塞子,雙臂綿軟無力,試了幾下,沒拔動。
一隻戴著黑色皮套的手伸了過來,手指替她撥開了木塞。
瑤英感激地朝蘇丹古一笑,舉起水囊喝水。
水剛滑入喉嚨,她怔了怔。
水是熱的,不太燙口,也不冰涼,正好是最適合的溫度,滋潤她幹疼嘶啞的嗓子。
瑤英慢慢咽下溫水,渾身熨帖。
蘇丹古沉默不語,等她喝了水,臉色恢複了點,道:“王庭朝中紛爭,連累公主卷入其中,公主受累了。”
瑤英笑了笑,輕描淡寫地說:“將軍言重了,佛子和將軍是我的救命恩人,何來連累之說?”
旁邊的緣覺看著她,心裏暗暗點頭。
蘇丹古挪開視線,抬眸。
緣覺一直等著他吩咐,見他看過來,立馬打起精神。
蘇丹古低頭,從袖中取出一枚卷雲紋銀符。
“畢娑行事急躁,隻能在明處。你跟上去,告知各城城主,王寺禁衛軍要重新招募近衛,讓他們上報這半年來所有人馬調動,中軍、右軍、左軍、前軍、後軍五軍的輪值調用,擬好名冊。記住,不要驚動軍中參將、文書。”
緣覺聽出他的話外之意,冷汗涔涔,應喏,恭敬地接過銀符。
“屬下定會謹慎從事。”
攝政王懷疑朝中大臣和軍中將領互相勾結,所以直接越過軍隊,從各城城主那裏調查五軍是否私自調動過軍隊,以此來推測哪些人嫌疑最大。
各城城主雖然不是統領軍隊的將領,但是畢竟管理一方庶務和人丁,必定留意過治下駐防的兵馬調動,詢問他們更為妥帖,不僅能得到如實的匯報,還不會打草驚蛇,每次王寺禁衛軍招募近衛都是先讓各城城主發布告示、推舉人才,各軍將領早就習以為常。
蘇丹古吩咐完,看一眼瑤英。
瑤英朝他眨了眨眼睛,等著他開口。
他和緣覺剛才交談用的是梵語,她沒聽懂,不過能從兩人談話的語氣猜出現在情勢緊張,緣覺的眉頭皺得能當旗杆用了。
蘇丹古看著瑤英,半天沒出聲,似乎不知道該怎麽安置她。
瑤英不想給他添麻煩,主動問:“我能幫上攝政王的忙嗎?攝政王若有用得著我的地方,盡管開口。我受佛子庇護,當為佛子分憂。”
蘇丹古看著她,她從昏睡中蘇醒,麵容還有些憔悴,眼圈微青,攏著披風的雙手凍得通紅。
剛剛蘇醒就能這麽鎮靜,可見她常常過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
蘇丹古頓了一下,道:“等天黑了,緣覺會送公主下山。”
瑤英一愣,問:“那蘇將軍呢?”
蘇丹古眉頭輕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