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在兩儀殿前等了很久。


    雲浮金闕, 獸爐蒸香。


    朱紅宮門裏傳來腳步聲,他立刻拔步登上石階, 迎上前。


    瑤英步履蹣跚, 拖著沉重的腳步踏出大殿。


    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承諾。


    作為交換,李德也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瑤英從沒指望一番控訴就能喚醒李德的良知, 她離開東宮之後立刻進宮,為的是搶在李玄貞進宮之前和李德做一場交易。


    遠嫁和親必然會賠上性命,既然活不久了, 不如再做一筆買賣。


    和李玄貞交易,是為了讓飛騎隊救出李仲虔。


    和李德交易,則是為李仲虔迴京以後打算。


    大概是震驚於瑤英的果決,離開前,李德突然看了她許久, 指了指龍案前一塊有磨損痕跡的地磚:“七娘, 你看。”


    他環顧一圈。


    “這座大殿被燒毀過, 前朝的後宮妃嬪就是被關在這裏,一把火燒了個幹淨,到處都需要修補, 瓦要換新的,地磚要重新鋪, 太極殿必須重新起地基……。”


    朝臣多次奏請整修宮殿。


    李德批示:“儉以養性, 靜以修身,新朝初立,不宜大興土木。”


    他厲行節儉, 令各處正在興修殿宇的工程停工,隻命宮人將宮室內部重新粉刷了一遍就搬入居住,下令禁止各地進貢奇珍異寶,尤其是那些所謂的祥瑞。


    皇帝儉樸,朝臣自然不好大肆鋪張,世家豪族之間剛剛興起的奢靡攀比之風很快就被壓了下去。


    李德道:“七娘,誰不喜歡鮮衣華裳?誰不喜歡恢弘氣派的殿宇?朕不是苦修的和尚,朕也愛奢侈享受,朕也想住高大敞亮的屋宇。”


    他頓了一下,話鋒一轉:“可是朕是皇帝。”


    還是一個在群雄並立的時代登基不久的皇帝。


    遠遠還不到享受的時候,身為君主,他必須以身作則。


    他是皇帝,他必須事事謹慎,他必須提防所有的人,他必須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手段來平衡朝堂。


    瑤英語氣平靜:“舅舅曾對阿兄說過,有些人目光短淺,隻能看到一時的富貴,有些人目光長遠,看到的是幾年後,幾十年後,甚至是幾百年,幾千年。舅舅自小體弱,想平定亂世而不得,他和聖上一見如故,誌趣相投,他說,聖上看到的就是幾十年後,幾百年後。”


    當年蠻族南侵,世家紛紛逃往南方避禍,朱氏一族冒著滅族的危險毅然留下,守護無處可逃的百姓。


    朱氏立國時,民心所向,眾望所歸。


    然而這個在滿目瘡痍中建立起來的王朝隻強盛了一代就迅速衰落,最終徹底滅亡。


    謝無量和李德曾經就此有過爭辯。


    李德認為,前朝滅亡,根本原因不在民亂,不在末帝昏庸,而是世家豪族之間的互相爭鬥,是腐敗的吏治。


    朱氏曾經試圖挽救王朝,他們大力提拔寒族,改革吏治,推廣科舉,激起世家的警覺,朝堂內鬥不斷,皇室子弟互相傾軋,引發幾王之亂,繼位的君王一個比一個殘暴昏聵,天下大亂,改革一敗塗地。


    李德說,若他登基,絕不會輕易向世家妥協,他會鞏固皇權,收攏兵權,讓寒族壓製世家,不讓前朝的幾王之亂重演。


    世家已經無法阻擋寒族的崛起,他們早就該順應時勢,謀求其他方法保全家族利益。


    謝無量憂國憂民,有著和李德一樣的長遠目光,他深知家族對權力的壟斷,也明白隻要世家再次主掌朝堂,必定和皇權之間有一場曠日持久的暗鬥,而暗鬥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動蕩不安。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新的魏朝,必須在建立之初就打下牢固的根基,掃平所有威脅,徹底改革吏治,避免前朝的弊病。


    如此,才能長治久安,讓百姓得以居安樂業,遠離戰火。


    謝無量身體孱弱,不能像祖輩那樣奔赴戰場殺敵,但是那絲毫不影響他為平定亂世積極奔走。


    隻要能讓百姓過上富足安樂的日子,他不介意去輔佐別人。


    他見過一個又一個割據一方的豪傑,最終遇到了李德。


    謝無量對李德寄予厚望,認為李德雄才大略,深謀遠慮,會是那個結束亂世的明主。


    於是,即使深知李德本性,即使預見到將來兔死狗烹的結局,謝無量依然選擇給李德一個合作的機會。


    他不怕被鳥盡弓藏,隻求李德善待自己的妹妹。


    瑤英望著層巒疊嶂的屏風前漫進殿內的燦爛光暈,臉上沒有一絲波瀾。


    “聖上,舅舅將你引為知己,即使你借著冷落謝家來警告其他世家,他也沒有抱怨過什麽……可惜他其實根本沒有認清你,他以為你一定會記得對他的承諾,好好照顧我阿娘。”


    瑤英聲音一低,“舅舅肯定沒想到,你居然連這個最簡單的承諾都做不到。你也有私心,你無法麵對唐皇後的死,無法化解長兄的恨意,遷怒於我阿娘和我阿兄。”


    東宮針對李仲虔,李德難道不知情?


    他知情。


    他沒有出手幹預。


    李玄貞為母仇所困,謝貴妃和李仲虔母子就是李德用來打磨李玄貞的磨刀石。


    他無法掩蓋對身邊的人的無情無義。


    李德沉默。


    瑤英接著道:“我在荊南收治流民,開辦書館,刊印書冊,讓更多的寒門子弟能讀得起書……可是我不敢讓聖上知道這些,因為我知道,即使我所做的事情是利國利民之舉,聖上也不會因此嘉獎我,聖上隻會懷疑我別有用心,進而懷疑到我阿兄身上。”


    “聖上,我雖然是女子,也懂得家國河山之重,但我並不認同聖上對我阿娘和阿兄的種種不公,不認同聖上用滿門忠烈的謝家來警示其他世家。”


    一代君王,連忠烈之士都要算計,讓他們含恨與九泉之下,天下百姓又會怎麽對待英烈之士?


    舍己為公、奮不顧身的英雄豪傑不該被如此輕慢。


    李德不配為她和李仲虔的父親。


    也不配為謝無量的知己。


    瑤英說完,迎著燦爛的光照,頭也不迴地走了出去。


    剛走出大殿,強撐著積攢的力氣如潮水般盡數褪去,兩腿發軟,頭重腳輕。


    瑤英不禁輕輕戰栗起來。


    謝青的手隔著輕薄的衣衫攙住她的手臂:“貴主,我扶著您。”


    瑤英定定神,靠著謝青的攙扶,一步一步走下長階。


    廣場上灑滿熾烈的日光,風聲唿嘯而過,送來一陣陣簷鈴清響。


    “阿青,我要嫁去葉魯部了。”


    瑤英抬頭,望著萬裏無雲的晴朗碧空。


    “我會為你寫一封薦書,你可以去投軍。軍中正是用人之際,你武藝高強,以後一定能在軍中嶄露頭角。”


    謝青扶著瑤英,姿態恭敬,麵無表情地道:“我是公主的護衛,公主去哪裏,我就去哪裏。”


    瑤英抬眸看他:“你就不怕一去不迴?葉魯部遊牧而居,以遊蕩搶掠為生,我這一去,這一生都不會迴來了。”


    草原之上比中原更加動蕩,更加野蠻,部落之間互相殘殺,葉魯部落現在強盛一時,轉眼就會敗在其他部落鐵蹄之下,消失得幹幹淨淨。


    她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謝青臉上依舊沒什麽表情,平靜地道:“那便一去不迴。”


    瑤英笑了笑。


    出了廣場,瑤英抖得更厲害了,臉上浮起密密麻麻的虛汗,牙關咬得咯咯作響。


    謝青二話不說,直接抱起她,將她從頭到腳裹在披風之中,護在懷裏,護送她迴王府。


    長史看到疼得不停顫抖的瑤英,老淚縱橫。


    瑤英攥住長史的手,斷斷續續地囑咐:“胡伯……我沒事……三天之後我就好了,你派人去把我阿娘接迴來……”


    長史哭著點頭。


    “就好了……”瑤英蜷縮成一團,“很快就好了……阿娘和阿兄以後安全了……”


    她沉沉睡去,嘴角微微翹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月明千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青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青梅並收藏月明千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