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兩日,趙宇龍都是未曾下令出擊,而交趾城也都是處於一個戰備狀態,同樣未曾出兵尋麻煩。這迴倒是有趣了不少。向來都是攻城方主動得跟個小夥子似的,這一迴反倒是如同姑娘家靦腆了。


    不過就在第三天,一支五萬人的大軍從大營之中走了出來,麵朝交趾城。


    為首的將領隻有一人,正是趙宇羅,遠遠看著交趾城樓之上,卻是一言不發。


    城牆之上的人也都是見到了這一支五萬人的大軍,心下也是明白了這一戰的規模不大,不過倒也還是下了城牆,通報了一聲不遠處的安南國師。


    “哦?確定隻有一人領軍?”安南國師有些驚訝,原先他還以為無論如何趙宇龍總是會隨軍而來,沒想到這一次居然隻是坐鎮軍中,看來是還有其其他他的一些原因了。


    那士卒聞言,連忙行禮而道:“屬下句句屬實,不敢欺瞞國師!”


    沉思片刻,那安南國師便是拍案而起,下令道:“走,點兵三萬,出城!”


    “是!”士卒應了一聲,身旁也是數位將軍起身,隨著安南國師出了營帳。此次大戰,他們定然也要跟隨。


    一行數人起


    了身,點全了士卒,便是領軍出了城。此次三萬大軍已經是用上了交趾城裏不少的兵力了。交趾城作為安南國的國都,卻也隻有十萬人守備。也幸好當初入侵大器時候並未用上交趾城的兵,否則就今日一戰,恐怕趙宇龍已經下令全軍攻城,而非當下這般慢悠悠地五萬人叫陣了。


    五萬人對上三萬人,若是野外之戰,定是一場廝殺,可當下趙宇羅隻是要與這交趾城來一場試探性的交手,自然也就不會選擇全力以赴。不過在這五萬人中還是有一支萬人的輕騎兵立於前方,中間則是一些盾牌兵與降兵,最後才是步戰之軍。


    這般陣型,表明了就是想試探試探,並不會有什麽實質性的接觸,更不會大戰到什麽境地。不過嘛,這畢竟是兩軍的第一次交戰,麵子上的事肯定也是要做得好看一些的,故而明爭暗鬥上自然也是不會少的。


    “來者何人?膽敢犯我安南交趾城?!”出了城門,在安南國師的示意下,大將軍直接是開了嗓子,斥吼著麵前這五萬趙宇羅所率領的軍隊。


    “我為何人,汝何不知?”相比於對方,趙宇羅的迴複十分


    簡潔,連語氣上也不帶一點兒起伏波瀾,與那將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過氣勢上趙宇羅倒事未曾因為語調平淡而弱了半分,反倒是因為淡然模樣而使得全軍的士氣更是加上了不少。


    “膽敢辱我安南者,殺無赦!”又是一名將軍在安南國師的示意下駕馬出了陣營,馬蹄迅速踏了幾下,又是於陣前立住,卻是見得那將軍抬起手中大戟,問道,“可有誰敢與我一戰?!”


    “既是安南國守將之一,某便給足你麵子。”正說著,趙宇羅便是駕著馬緩步來到陣前,舉起手中長槍,迴道,“想要鬥將,我大器從不懼怕,來戰。”


    趙宇羅蔑視的模樣令得那將軍渾身難受,正巧著也是較為粗的人,受不得趙宇羅嘲諷,便是一夾馬腹,直接是挺著一杆大戟向著趙宇羅而來,意與趙宇羅決一死戰!


    趙宇羅自是不會擔憂半分,一上戰場,他隻覺得危險較高之人在於坐鎮中軍之人與其右側那人,不過右側之人氣息並不如趙宇龍,倒也還好,隻是那正中之人,發號施令是他,隻怕會是最難纏的對手!至於其他人,全然不在趙宇羅的考慮範圍


    之內。


    彈丸之地,焉有強手?


    倒不是自負,而是的確如此。安南國作為南疆之地,時常作為大器乃至無數前朝的藩屬國甚至是屬地,都是因為實力遠不如大器的這片土地。在大器之中,人傑地靈,能人異士無數,可壓製於全安南者,放眼望去,足有十之三四。


    兩人槍戟相對,直接是造出了清脆的響聲。角力之下,兩人更是添了不少戰火。


    雖說不如趙宇羅,但終究還是安南國的一員大將,初次交鋒,倒也是沒有落入下風。


    角力一番,趙宇羅自是覺得不該如此糾纏,便是借了個巧力,將大戟挑起,緊隨其後,又是長槍舞動,直取那安南大將的心口。


    實力並未趙宇羅多少的安南大將自然是不會就此讓趙宇羅拿下,手中大戟舞動,同時駕著馬一陣躲閃,將趙宇羅的這一槍攔了下來,又是看了一眼趙宇羅,手中大戟先是將長槍逼退,又是舞動一番,向著趙宇羅而去,目標便是趙宇羅的性命!


    不過也都說了趙宇羅的實力尚在此人之上,單打獨鬥下,隻要不出錯,不大意,趙宇羅自是不會弱了那安南大將。


    隻見得趙宇


    羅麵對這一擊卻是並未有什麽驚慌失措的表現,而是淡然舞動手中長槍,直接是挑開了安南將軍的大戟,同時手中長槍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又一次向著安南大將的心口而去!


    同樣的招式,不同的出招速度,終是能取得不同的效果。趙宇羅這一擊比先前快了一些,那安南將軍自然也是有些慌了神,手中大戟舞動著,就是要擋住趙宇羅的這一擊,以便於保住自己的性命。


    然而想歸想,做卻是歸做,能否取得好的收獲,可就不一定了。大戟終究還是大開大合的,在靈活度上終究還是不如長槍的。哪怕趙宇羅走的是大開大合的路線,在靈巧方麵也是要比大戟要強上一些。


    用戟之人,多數是力大的,就比如西楚霸王,就好比三國溫侯,都是走的大開大合的路線。不為其他,就因為大戟根本就走不了靈巧的路。用戟之人,需要力大才可舞動,也便是造就了當下情形。


    盡力擋下,卻是難以招架趙宇羅的下一擊。長槍舞動,最後又是向著那安南大軍的脖頸而去。


    一槍劃過,便是一道血箭而起,隨後屍體落地,戰鬥結束!


    (本章完)


    </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紫微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風折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風折葉並收藏武紫微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