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後,易青是第一次來長沙,前世倒是來過幾次,那個時候來這邊是參加廚藝大賽,這次再來,是為了送何情進組拍戲。
從南京出發之前,易青就給歐陽打了電話,到了地方之後,直接帶著何情就去了湖南廣電。
等易青見到歐陽的時候,更讓他意外的是,還在這裏見到了一個意料之外的人。
這不是瓊大媽啊!
易青前世也隻是在網上看到過瓊大媽的照片,說不上多漂亮,至少和她筆下描寫的那些女主角相比,她的顏值也就算一般,給人的感覺倒是透著一種知性美,不然的話,憑什麽去小三兒逼宮?
算起來,這會兒瓊大媽都五十多了啊,還能保養的這麽好,真不愧是真正隻愛自己的老太太!
“易總,我來你介紹一下,這位就是寶島來的瓊瑤女士,瓊瑤女士,這一位就是我剛剛和您提到過的易青,易總。”
瓊大媽看著易青,突然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本來對於和內地這邊的人接觸,她是帶著疏離的,但是,見到易青,卻不知道為什麽,自動放下了這一層防備。
“您好!”
易青迴過神來,第一次見著這位腐文鼻祖,他還真有點兒小激動。
“您好!您好!久仰您的大名。”
易青都忍不住失神,就更別說跟著他一起進來的何情了。
尼瑪!這可是偶像啊!
說起來,何情也算是內地第一批瓊大媽作品的拜讀者了,對於瓊大媽筆下的美好愛情,充滿了向往,對於作者本尊那就更是需要頂禮膜拜了。
瓊大媽的作品早在70年代就開始流入內地,隻不過那個時候,內地正處在特殊時期,她的那些作品都是被列入到批判行列的,不過就算是被定性成了反動文學,照樣阻擋不了她的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小年輕們的手中四處流傳。
正式被引入內地,則是在80年代初,雖然那個時候已經不是違禁出版物,但瓊大媽的絕對是那個年代老師、家長人人喊打的毒草。
一直到80年代末,瓊大媽來到內地拍片,她的以電視劇的形式出現在內地觀眾麵前時,毒草的惡名才減輕了一點。
盡管對於瓊大媽的三觀,一直飽受質疑,但是,總的來說,她絕對稱得上是言情的大家。
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瓊大媽就是言情的唯一代名詞,讀言情就是讀瓊大媽的。
她的作品第一次正式被引入內地,當時內地民眾剛剛走出特殊時期的夢魘,柔情似水的愛情如同甘霖,播灑在民眾長期荒蕪的心田。
可以說,在80年代禁止談性說愛的大時代背景下,瓊大媽不經意地開啟了人性的複蘇。
必須要提到的一點是,內地讀者能夠讀到瓊大媽,要歸功於改革開放。
早在60年代,瓊大媽就在寶島出版多部,成為知名作家,那個時候的內地民眾還在忙著批這個批那個。
正是改革開放,才讓內地的老百姓有了讀到瓊大媽的可能,雖然仍被視作毒草,但畢竟能看到毒草長什麽樣,並且批判性閱讀它們。
後來,內地的某雜誌還曾做過一項統計,當時緊在廣州一地,就有超過70%的學生讀過瓊大媽的。
而在當時,寶島還未解嚴,內地並未正式引進瓊大媽,理論上當時的內地讀者看的都是盜版。
隨著80年代後期,瓊大媽的開始以影視的形式進入到內地,到了90年代,幾十部瓊大媽劇以每年幾部的頻率開始轟炸內地電視圈,從《幾度夕陽紅》到《還珠格格》,十年裏無數人成為瓊大媽的粉絲。
從禁書作者到文化偶像,瓊大媽在內地完成了華麗的逆襲。
而由她的改編的電視劇之所以能在90年代紅遍大江南北,主要俱是因為當時三股力量碰巧同時爆發。
第一股力量是已在寶島放映過的電視劇,在寶島解嚴之前,瓊大媽的早已在港台被大量翻拍為影視劇,並且捧出來了一大批瓊男郎、瓊女郎,這些明星已經在寶島家喻戶曉。
《幾度夕陽紅》、《煙雨》、《庭院深深》、《在水一方》等劇已火遍寶島,等兩岸交流的大門一開,這些劇幾乎在同一時間就湧進內地,一時間,每個台都能看見哭哭啼啼的癡男怨女。
第二股力量則是內地改編的電視劇,1986年,上海台就將《月朦朧鳥朦朧》改編為電視劇。
因當時內地尚無正版的瓊大媽,上海台那邊是拿著一本從美國輾轉流傳進內地的寶島繁體字版本改編的,隨後沒過幾年,又將《幾度夕陽紅》搬上了熒屏。
第三股力量就是瓊大媽自己改編的劇本,自己跟隨攝製組拍攝的電視劇,這也是後來最主要的瓊式愛情劇來源。
說起瓊大媽的愛情劇,人們往往不會提及導演是誰,即便是有些名氣的演員,也會被冠以“瓊大媽劇主角”之類的名號。
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瓊大媽對由其作品改編的電視劇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其地位遠非編劇那麽簡單。
正是在瓊大媽這樣的親力親為之下,六個夢係列《婉君》、《啞妻》、《三朵花》等、梅花三弄係列、《新月格格》、《煙鎖重樓》、《一簾幽夢》都獲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同時也捧出了很多哭泣派、嘶吼派的眾多明星,直至後來製作播出的《還珠格格1、2、3》,使內地電視劇最蓬勃的90年代,直接被打上了深深的瓊大媽烙印。
再後來,進入21世紀,瓊大媽掀起的風潮漸落,可她本人卻屢屢被抬進大雅之堂,多次進入讀者最喜愛的作家排行榜前列,更有甚者,將其列為文化偶像,頂禮膜拜。
早些年被斥為沒文化的瓊大媽作品,居然也被尊為經典範本,成了被抄襲的對象。
從2001年的《情深深雨》之後,瓊式愛情劇就開始逐漸轉淡,互聯網的興起讓年輕人有了更多娛樂的方式,看電視劇、讀,都不再是第一選擇。
人們對瓊大媽的稱謂也從“阿姨”過渡到有些惡搞的“奶奶”。
雖然,阿姨、奶奶都是用來尊重的,但年輕人誰願意聽阿姨的訓導,奶奶的嘮叨呢?
但是,與此同時,瓊大媽作為家,乃至文學家的地位,卻逐漸高大起來。
後來,某網站曾舉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20世紀中國十大文化偶像的評選,其中,瓊大媽的名字赫然在列,與迅哥、巴老、錢大家等人的名字列在一起,也不知道那些文學巨匠知道了自己名字旁邊多了一個帶著酸腐氣味兒的老娘們兒,會作何感想。
雖然最後,瓊大媽未能被選入十大文化偶像,但僅僅入圍提名名單,已經引起了軒然大波。
從文學的角度看,瓊大媽絕對不值得被抬到如此高度,她的手法就是煽情,乃至矯情,中人物多數三觀不正,是典型的以吸引人眼球為主要目的的通俗讀物。
但是,瓊大媽畢竟出生於書香門第,文學造詣和功底還是沒的說,看看她那些作品的書名,《在水一方》來自《詩經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庭院深深》來自李清照的《臨江仙梅》:“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幾度夕陽紅》來自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甚至“瓊大媽”的筆名都來自《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可能這樣的詩文功底讓瓊大媽的文字,在敘述小情小愛之餘,多了一份文學韻味,多年以後,言情家紅了一批又一批,但提起這個門類,人們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她。
正所謂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需求。
在瓊大媽那個年代,全世界都在高唿集體、政治,沒有人關心個體的生存狀態。
而瓊大媽的愛情,對個人的情感重視就直接向社會開了一炮。
瓊大媽強化了愛情的力量,她認為隻要兩個人相愛,就沒有什麽可以顧忌可以阻擋,愛情能戰勝一切。
這在當時引起了年輕人巨大的共鳴,許多年輕人都躲在被窩裏偷偷看瓊大媽的,對於他們來說,瓊大媽不僅是一個作家,更是一個知心大姐姐。
幻想的內容是假的,但是對幻想的需求是真的。
瓊大媽的確是在造夢,但對當時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他們非常渴望一個不需要考慮別人目光隻要考慮自己的夢。
所以,盡管易青打心裏膩歪瓊大媽的那些酸腐,但是卻也不得不承認,時勢造英雄,瓊大媽所掀起的這一股風潮,帶來的巨大影響力,任何人都不能忽視,哪怕心裏再怎麽膩歪。
:
從南京出發之前,易青就給歐陽打了電話,到了地方之後,直接帶著何情就去了湖南廣電。
等易青見到歐陽的時候,更讓他意外的是,還在這裏見到了一個意料之外的人。
這不是瓊大媽啊!
易青前世也隻是在網上看到過瓊大媽的照片,說不上多漂亮,至少和她筆下描寫的那些女主角相比,她的顏值也就算一般,給人的感覺倒是透著一種知性美,不然的話,憑什麽去小三兒逼宮?
算起來,這會兒瓊大媽都五十多了啊,還能保養的這麽好,真不愧是真正隻愛自己的老太太!
“易總,我來你介紹一下,這位就是寶島來的瓊瑤女士,瓊瑤女士,這一位就是我剛剛和您提到過的易青,易總。”
瓊大媽看著易青,突然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本來對於和內地這邊的人接觸,她是帶著疏離的,但是,見到易青,卻不知道為什麽,自動放下了這一層防備。
“您好!”
易青迴過神來,第一次見著這位腐文鼻祖,他還真有點兒小激動。
“您好!您好!久仰您的大名。”
易青都忍不住失神,就更別說跟著他一起進來的何情了。
尼瑪!這可是偶像啊!
說起來,何情也算是內地第一批瓊大媽作品的拜讀者了,對於瓊大媽筆下的美好愛情,充滿了向往,對於作者本尊那就更是需要頂禮膜拜了。
瓊大媽的作品早在70年代就開始流入內地,隻不過那個時候,內地正處在特殊時期,她的那些作品都是被列入到批判行列的,不過就算是被定性成了反動文學,照樣阻擋不了她的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小年輕們的手中四處流傳。
正式被引入內地,則是在80年代初,雖然那個時候已經不是違禁出版物,但瓊大媽的絕對是那個年代老師、家長人人喊打的毒草。
一直到80年代末,瓊大媽來到內地拍片,她的以電視劇的形式出現在內地觀眾麵前時,毒草的惡名才減輕了一點。
盡管對於瓊大媽的三觀,一直飽受質疑,但是,總的來說,她絕對稱得上是言情的大家。
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瓊大媽就是言情的唯一代名詞,讀言情就是讀瓊大媽的。
她的作品第一次正式被引入內地,當時內地民眾剛剛走出特殊時期的夢魘,柔情似水的愛情如同甘霖,播灑在民眾長期荒蕪的心田。
可以說,在80年代禁止談性說愛的大時代背景下,瓊大媽不經意地開啟了人性的複蘇。
必須要提到的一點是,內地讀者能夠讀到瓊大媽,要歸功於改革開放。
早在60年代,瓊大媽就在寶島出版多部,成為知名作家,那個時候的內地民眾還在忙著批這個批那個。
正是改革開放,才讓內地的老百姓有了讀到瓊大媽的可能,雖然仍被視作毒草,但畢竟能看到毒草長什麽樣,並且批判性閱讀它們。
後來,內地的某雜誌還曾做過一項統計,當時緊在廣州一地,就有超過70%的學生讀過瓊大媽的。
而在當時,寶島還未解嚴,內地並未正式引進瓊大媽,理論上當時的內地讀者看的都是盜版。
隨著80年代後期,瓊大媽的開始以影視的形式進入到內地,到了90年代,幾十部瓊大媽劇以每年幾部的頻率開始轟炸內地電視圈,從《幾度夕陽紅》到《還珠格格》,十年裏無數人成為瓊大媽的粉絲。
從禁書作者到文化偶像,瓊大媽在內地完成了華麗的逆襲。
而由她的改編的電視劇之所以能在90年代紅遍大江南北,主要俱是因為當時三股力量碰巧同時爆發。
第一股力量是已在寶島放映過的電視劇,在寶島解嚴之前,瓊大媽的早已在港台被大量翻拍為影視劇,並且捧出來了一大批瓊男郎、瓊女郎,這些明星已經在寶島家喻戶曉。
《幾度夕陽紅》、《煙雨》、《庭院深深》、《在水一方》等劇已火遍寶島,等兩岸交流的大門一開,這些劇幾乎在同一時間就湧進內地,一時間,每個台都能看見哭哭啼啼的癡男怨女。
第二股力量則是內地改編的電視劇,1986年,上海台就將《月朦朧鳥朦朧》改編為電視劇。
因當時內地尚無正版的瓊大媽,上海台那邊是拿著一本從美國輾轉流傳進內地的寶島繁體字版本改編的,隨後沒過幾年,又將《幾度夕陽紅》搬上了熒屏。
第三股力量就是瓊大媽自己改編的劇本,自己跟隨攝製組拍攝的電視劇,這也是後來最主要的瓊式愛情劇來源。
說起瓊大媽的愛情劇,人們往往不會提及導演是誰,即便是有些名氣的演員,也會被冠以“瓊大媽劇主角”之類的名號。
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瓊大媽對由其作品改編的電視劇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其地位遠非編劇那麽簡單。
正是在瓊大媽這樣的親力親為之下,六個夢係列《婉君》、《啞妻》、《三朵花》等、梅花三弄係列、《新月格格》、《煙鎖重樓》、《一簾幽夢》都獲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同時也捧出了很多哭泣派、嘶吼派的眾多明星,直至後來製作播出的《還珠格格1、2、3》,使內地電視劇最蓬勃的90年代,直接被打上了深深的瓊大媽烙印。
再後來,進入21世紀,瓊大媽掀起的風潮漸落,可她本人卻屢屢被抬進大雅之堂,多次進入讀者最喜愛的作家排行榜前列,更有甚者,將其列為文化偶像,頂禮膜拜。
早些年被斥為沒文化的瓊大媽作品,居然也被尊為經典範本,成了被抄襲的對象。
從2001年的《情深深雨》之後,瓊式愛情劇就開始逐漸轉淡,互聯網的興起讓年輕人有了更多娛樂的方式,看電視劇、讀,都不再是第一選擇。
人們對瓊大媽的稱謂也從“阿姨”過渡到有些惡搞的“奶奶”。
雖然,阿姨、奶奶都是用來尊重的,但年輕人誰願意聽阿姨的訓導,奶奶的嘮叨呢?
但是,與此同時,瓊大媽作為家,乃至文學家的地位,卻逐漸高大起來。
後來,某網站曾舉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20世紀中國十大文化偶像的評選,其中,瓊大媽的名字赫然在列,與迅哥、巴老、錢大家等人的名字列在一起,也不知道那些文學巨匠知道了自己名字旁邊多了一個帶著酸腐氣味兒的老娘們兒,會作何感想。
雖然最後,瓊大媽未能被選入十大文化偶像,但僅僅入圍提名名單,已經引起了軒然大波。
從文學的角度看,瓊大媽絕對不值得被抬到如此高度,她的手法就是煽情,乃至矯情,中人物多數三觀不正,是典型的以吸引人眼球為主要目的的通俗讀物。
但是,瓊大媽畢竟出生於書香門第,文學造詣和功底還是沒的說,看看她那些作品的書名,《在水一方》來自《詩經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庭院深深》來自李清照的《臨江仙梅》:“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幾度夕陽紅》來自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甚至“瓊大媽”的筆名都來自《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可能這樣的詩文功底讓瓊大媽的文字,在敘述小情小愛之餘,多了一份文學韻味,多年以後,言情家紅了一批又一批,但提起這個門類,人們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她。
正所謂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需求。
在瓊大媽那個年代,全世界都在高唿集體、政治,沒有人關心個體的生存狀態。
而瓊大媽的愛情,對個人的情感重視就直接向社會開了一炮。
瓊大媽強化了愛情的力量,她認為隻要兩個人相愛,就沒有什麽可以顧忌可以阻擋,愛情能戰勝一切。
這在當時引起了年輕人巨大的共鳴,許多年輕人都躲在被窩裏偷偷看瓊大媽的,對於他們來說,瓊大媽不僅是一個作家,更是一個知心大姐姐。
幻想的內容是假的,但是對幻想的需求是真的。
瓊大媽的確是在造夢,但對當時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他們非常渴望一個不需要考慮別人目光隻要考慮自己的夢。
所以,盡管易青打心裏膩歪瓊大媽的那些酸腐,但是卻也不得不承認,時勢造英雄,瓊大媽所掀起的這一股風潮,帶來的巨大影響力,任何人都不能忽視,哪怕心裏再怎麽膩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