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藝偉不想因為自家親戚的事,去麻煩易青,這倒不是因為什麽麵子不麵子的,也不是因為付藝偉這個人心冷,而是,她覺得不合適。
她雖然是個新時代的女性,但是,從小受到的教育,讓她一直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已經嫁為人婦的她,如果因為娘家的親戚去麻煩自己的男人,那就是不賢惠。
當然了,或許這種傳統思想沒那麽根深蒂固,但顯然,付藝偉也受到了一些影響。
大姨家裏生活的困難,這是付藝偉早就知道的,可她怎麽都沒想到,她的親大姨,家裏居然已經困難到了這種程度。
這兩年她都沒迴東北,逢年過節的,也都是拜托自家母後大人代為將禮物送過去,大姨家裏過得怎麽樣?
付藝偉還是之前的記憶呢!
因為付藝偉的大姨,大姨夫都是國企工廠的工人,雙職工的家庭,應該生活的非常好,至少夠得上一般小康水平才對,可真的走進家門,她才知道,自己沒迴來的這兩年,很多事情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下崗!?大姨!您是說,您和我大姨夫都下崗了!?”
付藝偉當然知道什麽是下崗,就是在京城,也有很多國企單位因為經營不善,企業虧損,已經沒辦法再保證生產,那些工人也紛紛下崗。
易青在旁邊聽著,沒急著插嘴,之前一直沒關注過這件事,大概是因為“下崗”這種事,距離他們家太遙遠了。
現在聽付藝偉的大姨提起,他才反應過來,國內企業的下崗潮可不就是從90年代初期開始的。
原本的鐵飯碗一下子也變得不那麽瓷實了,旱澇保收的一個群體不得不開始為了生活奔波辛勞。
下崗工人在當下也算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了,當然,在全國各地區的叫法也各有差異,最開始的時候不叫下崗,有的地方叫“停薪留職”,有的地方叫“廠內待業”,還有些地區叫“放長假”、“兩不找”等等。
但是總體的意義就是,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很多國有企業開始改製,國企正式員工與原單位解除勞動關係,俗稱買斷工齡,轉為靈活就業的人員,也就是成為人們所熟知的下崗工人。
一直到易青重生的那個年代,依然還有企業因為各種原因停止經營,導致員工被迫下崗的。
那個時候,經常會出現下崗工人“鬧事”,上.訪,總之,每一次下崗,伴隨而來的都會有小小的動蕩。
但是,聽付藝偉大姨所說的,他們這一批下崗工人,非但沒有鬧起來,反而都是老老實實的接受了這種命運,集體選擇了沉默。
當然了,仔細想想,這也並不奇怪,畢竟時代不一樣,人們的思想也不一樣。
首先,很多地區出、台的政策是“規定性較強”的政策,多數人對於這樣的政策,沒有一點兒辦法,隻能按照相關的待遇履行,這也是出現大規模下崗的主要原因。
其次,就是這個時候的人對於維權的意識相對比較淡薄,等到想起了要維權的時候,卻也不知道該怎樣進行,這也就導致了很多下崗工人,產生了逆來順受的想法。
最後,就是原來的國有企業,真正的倒閉停產,導致了很多人直接看到了改革的本質,也就順應當時的政策,為今後的日子早做打算。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90年代,全國國有企業下崗工人總數達到了2000萬人,這樣的龐大群體,在幾年間迅速湧入了社會,在各行各業從頭開始。
一些人運氣好,膽子大,創業經商,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更多的一些人則沒有把握好商機,虧得血本無歸。
付藝偉的大姨一家運氣就是不好的那一批,兩口子拿著單位給的安置費,開了一家小飯店,結果,沒經營半年就黃了。
現在這老兩口子隻能靠著打零工來維持生活。
而且,這老兩口子自尊心還特別強,付媽眼看著自家大姐受苦,自然不願意坐視不管,可就算是她想接濟,但大姨不願意接受,付媽也隻能看著幹著急。
這次大姨家裏要請客,按照付媽的意思是不想讓易青他們去的,畢竟大姨家什麽情況,付媽最清楚。
還是付藝偉勸說,讓易青過去幫著想想辦法,再加上大姨自尊心那麽強,如果別人家都去,就把大姨家落下,就好像看不起人家似的,付媽聽著也覺得有道理,再加上她也知道,自家女婿是個有大本事的人,說不定真的能幫著大姨家裏擺脫困境,這才點頭了,還做主把大姨家放在了第一個。
易青和付藝偉到了大姨家裏,一進門,立刻就體會到了,什麽叫無產階級。
這麽說或許有些誇張,但是付藝偉大姨家裏的窘迫,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一家六口人就住在一個不到四十平米的小房子裏,屋裏也沒什麽家具,一台老式的收音機,還有小的不能再小的黑白電視機,大概就是家裏最值錢的家當了。
易青和付藝偉來的時候,大姨和表嫂正在外麵搭出來的廚房裏做飯。
看著案板上擺著的雞鴨魚肉,可想而知,這一頓用來招待易青這個門前貴客的宴席,肯定花費不菲,說不定會讓大姨家裏原本就拮據的日子更加窘迫。
易青被大姨父,還有表哥迎進了屋裏,付藝偉則去了廚房幫忙。
易青就是廚藝再怎麽高明,今天這場合也沒法賣弄,否則就是在打主人家的臉。
付藝偉的大表哥是個老師,不過這年頭老師的待遇可並不高,一個月,幾十塊錢的收入,已經是全家人的主力軍了。
今天為了招待易青,特意跟學校請了假。
表嫂也在學校,不過不是正式職工,隻是在學校的幫著打掃衛生,賺個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費。
大姨家裏還有個女孩兒,今天上學去了。
“大姨,我媽都和您說了好幾次了,我家原來的老房子空著也是空著,你們一家人搬過去,也能住的鬆快一些。”
廚房裏,付藝偉小聲勸著。
但大姨卻不為所動:“沒這個道理,哪有大姨姐住到妹夫家的道理,大姨知道你媽是好心,可大姨不能這麽幹,真要是住過去了,迴頭讓人笑話,不光笑話我,還得笑話你大姨父和大表哥,再說了,大姨家裏的房子是小,還老,可破家值萬貫,大姨在這裏住了大半輩子,你要讓我搬,我還不樂意呢。”
付藝偉聽著,也是無奈,她這個大姨掐尖要強了一輩子,再難也是自己硬挺著。
“你們這姐幾個都一樣,倔!”
大姨笑了:“我這不是倔,這叫要強,行了,你也別說了,你再這樣,今天這頓飯可吃不好,你們兩口子能來,大姨就知足了,知道你是好意,小時候,大姨沒白疼你。”
“您要是真疼我,就該聽我的,我日子過的再好,您過的不好,我這心裏也不舒坦。”
付藝偉說完,放下手裏的活,離開廚房進屋去了。
房子本來就小,又給大表哥他們一家三口隔出來了一小間屋子,就更狹窄了,付藝偉進來,感覺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隻能坐在了床上。
大姨父正在詢問易青家裏的一些情況,然後又說起來孩子。
本來就不熟,也沒什麽好聊的,就跟例行公事一樣。
“大姨父。”
付藝偉在大姨那邊沒能做通工作,隻能又轉到了這邊。
房子的事沒敢再提,她知道,這個大姨父的性格更加要強。
“我聽我媽說,您和我大姨下崗之後,廠裏就給了一筆安置費,然後就沒有其它的了?”
大姨父一愣,幹笑著說:“不都是這樣嗎?廠裏都維持不下去了,還能想著給咱安置費,這就不錯了。”
易青在一旁聽著,真是要感歎現在人的思想境界真不是後來人們能比的。
集體利益永遠高於個人。
可問題是,自己該爭取的利益為什麽不爭取。
像後來某個小品演員在春晚舞台上喊出來的:“工人要替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
這句話一說,不知道全國上下多少下崗工人跳著腳的罵大街。
“大姨父,我不知道我這麽說對不對,您能這麽想,其實也很正常,但是,我聽小偉說,您在工廠工作了一輩子,現在生活的這麽困難,您也還替自己想想了。”
易青已經盡可能的委婉了,畢竟來之前,付藝偉也反複的交代,她大姨和大姨父這老兩口子都是自尊心max的存在。
這個時候,付藝偉的大表哥說話了:“小易,其實也不是沒找過,可廠子都黃了,雖然還剩下一些人,但是找過去根本就沒用。”
易青也知道,現在好些企業自身都難保,哪裏還顧得上下崗的工人,就算是想管,那也是有心無力。
“唉……”
大姨父歎了口氣。
“先這麽將就過著吧,總不至於餓死。”
易青聞言,和付藝偉對視了一眼。
“大姨父,我要是給您和我大姨找份工作,您總不至於也拒絕吧?”
:
她雖然是個新時代的女性,但是,從小受到的教育,讓她一直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已經嫁為人婦的她,如果因為娘家的親戚去麻煩自己的男人,那就是不賢惠。
當然了,或許這種傳統思想沒那麽根深蒂固,但顯然,付藝偉也受到了一些影響。
大姨家裏生活的困難,這是付藝偉早就知道的,可她怎麽都沒想到,她的親大姨,家裏居然已經困難到了這種程度。
這兩年她都沒迴東北,逢年過節的,也都是拜托自家母後大人代為將禮物送過去,大姨家裏過得怎麽樣?
付藝偉還是之前的記憶呢!
因為付藝偉的大姨,大姨夫都是國企工廠的工人,雙職工的家庭,應該生活的非常好,至少夠得上一般小康水平才對,可真的走進家門,她才知道,自己沒迴來的這兩年,很多事情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下崗!?大姨!您是說,您和我大姨夫都下崗了!?”
付藝偉當然知道什麽是下崗,就是在京城,也有很多國企單位因為經營不善,企業虧損,已經沒辦法再保證生產,那些工人也紛紛下崗。
易青在旁邊聽著,沒急著插嘴,之前一直沒關注過這件事,大概是因為“下崗”這種事,距離他們家太遙遠了。
現在聽付藝偉的大姨提起,他才反應過來,國內企業的下崗潮可不就是從90年代初期開始的。
原本的鐵飯碗一下子也變得不那麽瓷實了,旱澇保收的一個群體不得不開始為了生活奔波辛勞。
下崗工人在當下也算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了,當然,在全國各地區的叫法也各有差異,最開始的時候不叫下崗,有的地方叫“停薪留職”,有的地方叫“廠內待業”,還有些地區叫“放長假”、“兩不找”等等。
但是總體的意義就是,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很多國有企業開始改製,國企正式員工與原單位解除勞動關係,俗稱買斷工齡,轉為靈活就業的人員,也就是成為人們所熟知的下崗工人。
一直到易青重生的那個年代,依然還有企業因為各種原因停止經營,導致員工被迫下崗的。
那個時候,經常會出現下崗工人“鬧事”,上.訪,總之,每一次下崗,伴隨而來的都會有小小的動蕩。
但是,聽付藝偉大姨所說的,他們這一批下崗工人,非但沒有鬧起來,反而都是老老實實的接受了這種命運,集體選擇了沉默。
當然了,仔細想想,這也並不奇怪,畢竟時代不一樣,人們的思想也不一樣。
首先,很多地區出、台的政策是“規定性較強”的政策,多數人對於這樣的政策,沒有一點兒辦法,隻能按照相關的待遇履行,這也是出現大規模下崗的主要原因。
其次,就是這個時候的人對於維權的意識相對比較淡薄,等到想起了要維權的時候,卻也不知道該怎樣進行,這也就導致了很多下崗工人,產生了逆來順受的想法。
最後,就是原來的國有企業,真正的倒閉停產,導致了很多人直接看到了改革的本質,也就順應當時的政策,為今後的日子早做打算。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90年代,全國國有企業下崗工人總數達到了2000萬人,這樣的龐大群體,在幾年間迅速湧入了社會,在各行各業從頭開始。
一些人運氣好,膽子大,創業經商,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更多的一些人則沒有把握好商機,虧得血本無歸。
付藝偉的大姨一家運氣就是不好的那一批,兩口子拿著單位給的安置費,開了一家小飯店,結果,沒經營半年就黃了。
現在這老兩口子隻能靠著打零工來維持生活。
而且,這老兩口子自尊心還特別強,付媽眼看著自家大姐受苦,自然不願意坐視不管,可就算是她想接濟,但大姨不願意接受,付媽也隻能看著幹著急。
這次大姨家裏要請客,按照付媽的意思是不想讓易青他們去的,畢竟大姨家什麽情況,付媽最清楚。
還是付藝偉勸說,讓易青過去幫著想想辦法,再加上大姨自尊心那麽強,如果別人家都去,就把大姨家落下,就好像看不起人家似的,付媽聽著也覺得有道理,再加上她也知道,自家女婿是個有大本事的人,說不定真的能幫著大姨家裏擺脫困境,這才點頭了,還做主把大姨家放在了第一個。
易青和付藝偉到了大姨家裏,一進門,立刻就體會到了,什麽叫無產階級。
這麽說或許有些誇張,但是付藝偉大姨家裏的窘迫,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一家六口人就住在一個不到四十平米的小房子裏,屋裏也沒什麽家具,一台老式的收音機,還有小的不能再小的黑白電視機,大概就是家裏最值錢的家當了。
易青和付藝偉來的時候,大姨和表嫂正在外麵搭出來的廚房裏做飯。
看著案板上擺著的雞鴨魚肉,可想而知,這一頓用來招待易青這個門前貴客的宴席,肯定花費不菲,說不定會讓大姨家裏原本就拮據的日子更加窘迫。
易青被大姨父,還有表哥迎進了屋裏,付藝偉則去了廚房幫忙。
易青就是廚藝再怎麽高明,今天這場合也沒法賣弄,否則就是在打主人家的臉。
付藝偉的大表哥是個老師,不過這年頭老師的待遇可並不高,一個月,幾十塊錢的收入,已經是全家人的主力軍了。
今天為了招待易青,特意跟學校請了假。
表嫂也在學校,不過不是正式職工,隻是在學校的幫著打掃衛生,賺個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費。
大姨家裏還有個女孩兒,今天上學去了。
“大姨,我媽都和您說了好幾次了,我家原來的老房子空著也是空著,你們一家人搬過去,也能住的鬆快一些。”
廚房裏,付藝偉小聲勸著。
但大姨卻不為所動:“沒這個道理,哪有大姨姐住到妹夫家的道理,大姨知道你媽是好心,可大姨不能這麽幹,真要是住過去了,迴頭讓人笑話,不光笑話我,還得笑話你大姨父和大表哥,再說了,大姨家裏的房子是小,還老,可破家值萬貫,大姨在這裏住了大半輩子,你要讓我搬,我還不樂意呢。”
付藝偉聽著,也是無奈,她這個大姨掐尖要強了一輩子,再難也是自己硬挺著。
“你們這姐幾個都一樣,倔!”
大姨笑了:“我這不是倔,這叫要強,行了,你也別說了,你再這樣,今天這頓飯可吃不好,你們兩口子能來,大姨就知足了,知道你是好意,小時候,大姨沒白疼你。”
“您要是真疼我,就該聽我的,我日子過的再好,您過的不好,我這心裏也不舒坦。”
付藝偉說完,放下手裏的活,離開廚房進屋去了。
房子本來就小,又給大表哥他們一家三口隔出來了一小間屋子,就更狹窄了,付藝偉進來,感覺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隻能坐在了床上。
大姨父正在詢問易青家裏的一些情況,然後又說起來孩子。
本來就不熟,也沒什麽好聊的,就跟例行公事一樣。
“大姨父。”
付藝偉在大姨那邊沒能做通工作,隻能又轉到了這邊。
房子的事沒敢再提,她知道,這個大姨父的性格更加要強。
“我聽我媽說,您和我大姨下崗之後,廠裏就給了一筆安置費,然後就沒有其它的了?”
大姨父一愣,幹笑著說:“不都是這樣嗎?廠裏都維持不下去了,還能想著給咱安置費,這就不錯了。”
易青在一旁聽著,真是要感歎現在人的思想境界真不是後來人們能比的。
集體利益永遠高於個人。
可問題是,自己該爭取的利益為什麽不爭取。
像後來某個小品演員在春晚舞台上喊出來的:“工人要替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
這句話一說,不知道全國上下多少下崗工人跳著腳的罵大街。
“大姨父,我不知道我這麽說對不對,您能這麽想,其實也很正常,但是,我聽小偉說,您在工廠工作了一輩子,現在生活的這麽困難,您也還替自己想想了。”
易青已經盡可能的委婉了,畢竟來之前,付藝偉也反複的交代,她大姨和大姨父這老兩口子都是自尊心max的存在。
這個時候,付藝偉的大表哥說話了:“小易,其實也不是沒找過,可廠子都黃了,雖然還剩下一些人,但是找過去根本就沒用。”
易青也知道,現在好些企業自身都難保,哪裏還顧得上下崗的工人,就算是想管,那也是有心無力。
“唉……”
大姨父歎了口氣。
“先這麽將就過著吧,總不至於餓死。”
易青聞言,和付藝偉對視了一眼。
“大姨父,我要是給您和我大姨找份工作,您總不至於也拒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