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非嫉其才,恨其不能為東吳所用


    還是因為周瑜的人設!


    易青聽了也就不奇怪王福林給他打電話,非要讓他過來一趟參與劇本討論了。


    現在參與劇本改編的眾多編劇,傾向於按照《三國演義》當中,羅貫中對於周瑜這個人物的描寫來塑造這位東吳的大將軍,而曆史學家則偏向於正史當中那個風流儒雅,雅量高致的周公瑾。


    王福林現在也是舉棋不定,建組的時候,雖然已經定下了要以演義為基礎,正史為參考的改編方針,但是周瑜這麽一個重要的人物該怎麽塑造,他一時半會兒也是決定不了。


    易青當初曾和王福林一起討論過周瑜這個人物,王福林想起來就把易青也給叫了過來。


    對於編劇們的想法,易青能理解,畢竟《三國演義》的主導思想就是抑曹揚劉,以劉漢為正統。


    劉備集團的人物自然都是正麵角色,而與周瑜相對應的諸葛亮,其地位的重要性,甚至要超過關張,所以,貶低周瑜,正好可以襯托諸葛亮,讓諸葛亮的形象顯得更加高大。


    “其實,我倒是覺得大家考慮的不無道理,就是有些偏了,要襯托諸葛亮,也不一定要貶低周瑜。”


    這怎麽說?


    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要是不貶低周瑜的話,這些情節怎麽拍?


    要知道整部《三國演義》,關於赤壁之戰這一部分,最精彩就是諸葛亮與周瑜之間的鬥法,連曹老板都成了陪襯。


    “我的意思是,大家可以跳出這些原著當中的故事,隻是單純的想一下,周瑜之所以幾次三番的要加害諸葛亮,真的隻是因為他嫉妒諸葛亮的才華?”


    什麽叫一語點醒夢中人,易青一句話,這些天為了周瑜人設問題爭論得不可開交,腦袋都暈乎乎的編劇和專家們,頓時有了一絲明悟。


    對啊!


    為什麽一定要單純從周瑜氣量狹小,嫉妒臥龍之才來考慮呢?


    “其實原著中有過描述,諸葛亮也曾對劉備說過:人言周公瑾嫉吾之才遠勝於他,非也,其所恨乃亮之才不能為東吳所用耳。”


    現在民間流傳的故事,都是說周瑜嫉賢妒能,因為諸葛亮才高誌廣,心生嫉恨,這才屢次加害,還把“既生瑜,何生亮”給解讀成,周公瑾臨死還是不能放下心中的怨恨。


    暫且拋開正史,隻看演義當中的描述。


    羅貫中筆下的周瑜真的隻是因為妒賢嫉能,就去加害共同抗曹的盟友嗎?


    當然不是。


    否則,當初他就不會讓諸葛瑾勸說諸葛亮歸順東吳,他隻是恨諸葛亮之才智不能為東吳所用。


    與其說周瑜對諸葛亮是嫉妒,不如說是擔憂諸葛亮的才華會妨礙到孫吳勢力的發展,所以,周瑜和諸葛亮兩雄相爭,水火不容,隻是不深入了解的人看到的表麵。


    其實“既生瑜,何生亮”這一聲感歎,也隻是各有其誌,各為其主罷了。


    再迴到正史當中,周瑜與諸葛亮一樣的才智卓絕,一樣的風雅絕倫,一樣的國之柱石,最重要的,一樣的英雄之誌,一樣的孤獨與壯誌未酬。


    周瑜有全據長江、二分天下的宏圖,為此他矢誌不渝奪取荊州、西川,最終病逝於征途。


    諸葛亮有三分天下、興複漢室的理想,為此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同樣病逝於征途。


    周瑜和諸葛亮,都為各自國家奮鬥到生命最後一刻,同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如此人物之死,如星殞落,讓天下英雄同悲。


    周瑜風雅超群,卻壯誌未酬,《三國演義》當中,羅貫中筆下的“丈夫歌”可見周瑜的胸襟和豪情。


    先是丈夫處世,立功名,而立的是什麽樣的功名呢?


    是“王業成”的功名。


    要立建設的功名,而不是破壞的功名,要建立一個遵從王業的,與霸道不同的王朝。


    在這個過程中,周瑜也相信自己可以在曆史的長河中激出朵朵浪花,將名聲留於後人。


    他甚至說“功名既立兮,王業成”,自己功名得立的那一天,也就是王業得成的時候,這是何等自信和豪壯。


    不僅如此,隻是惦記個人的功名和主公的王業的那個人,還不是真正的周瑜,他接著唱出“王業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的詞來。


    王業既成,四海偃兵,天下太平,於是百姓得以安,士大夫得以安樂,暢快平生,文臣武將各得其所。


    這個時候的周郎呢?


    夙願得償,痛快地喝上幾杯酒,已經是“吾將醉”了。


    醉了也還沒完,“吾將醉兮,舞霜鋒”,把人生最後的心思,天下太平後與摯友孫策贈送的佩劍霜鋒劍相伴的想法也說了出來。


    乘著酒意“舞霜鋒”,將無止境的豪氣與兄弟情化作劍氣縱橫天地間,此等丈夫歌,就算是滴酒不沾之人,聞之亦可痛飲三大白。


    而毛宗崗修訂版的《三國演義》,卻把周瑜“丈夫歌”中的誌向止於“立功名”,雖有醉後發狂吟之語可壯豪氣,但也可以想象發的是何等狂吟,無非是還要立更大的功名而已,反而掉入了立功名慰平生的怪圈。


    按照賈寶玉的話,這樣的周瑜簡直成了一個祿蠹,絲毫不見大英雄胸懷天下的豪邁氣概。


    前世央視版的《三國演義》選的就是毛宗崗版的“丈夫歌”,這一點,是個敗筆。


    另外,演義中,孫策臨終前曾囑托孫權,以後在軍國大事的處理上,“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郎。”


    應該源自於曆史上對戀人跟的評價:賓禮名賢而張昭為之雄,交禦豪俊而周瑜為之傑。


    這兩句話雖然根本意思不能盡數相同,但確實反應了一個主內,一個主外的優勢所在。


    其實不論是演義還是正史,周瑜都有吸收能人的心思,演義中他想收攏諸葛亮,正史中想收攏關羽張飛。


    演義正史同樣文武全才的周瑜,都是青年之時就征伐四方,為孫策集團確立版圖立下汗馬功勞,後又親冒矢石為東吳開拓荊州,這都是相同的記載,無外乎在細節上有所差異。


    誌向上周瑜獨具一種朝氣,一種銳意進取自信豪邁的英霸之氣,這點正史的萬人之英,演義的丈夫歌都表達了出來。


    現在編劇們糾結於該怎麽定位周瑜這個人物,其實本身就有些狹隘了,但是無奈,《三國演義》這部書側重點不是東吳集團,對於周瑜這個人物的描寫,也僅限於赤壁之戰這一環節,人物形象根本沒辦法展開。


    所以,就隻能通過諸葛周瑜鬥智來塑造人物了,那麽迴到爭論點,該不該把周瑜描寫成一個氣量狹小,嫉賢妒能的小人呢?


    這一點,易青是堅決反對的,拍《楊家將》可以把北宋名將潘美塑造成奸邪潘仁美,那是因為民間流傳甚廣,而且正史中潘美也的確應該為楊業的死承擔一定的責任。


    但周瑜和潘美不一樣,這個人物是三國這段曆史當中最為璀璨的大英雄,將其描寫成一個嫉賢妒能的小人,易青心裏過不去這道坎。


    所以,能夠挽救這個人物的,也就隻能著手於周瑜屢次加害諸葛亮的動機。


    非嫉其才,恨其不能為東吳所用!


    立足於這個出發點,那麽一切也就解釋的通了。


    王福林也沒想到易青這一次沒從正史記載當中周瑜的事跡,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而是立足於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用一首原著當中的“丈夫歌”來破局。


    對於周公瑾這首本命歌,王福林也非常喜歡,他當初拍《紅樓夢》的時候,就喜歡引用曹雪芹的詩詞來做插曲,這首“丈夫歌”自然也得了他的心。


    之前討論劇本的時候,他就建議將這首“丈夫歌”放進去,不過幾個編劇都建議引用毛宗崗版本的。


    現在聽易青一分析,王福林再仔細一琢磨,還真的是,毛宗崗版本的“丈夫歌”立足於功名二字,倒是顯得狹隘了,遠不如原著中的豪邁大氣,更能突顯周瑜這個人物的形象。


    再者,從周瑜屢次加害諸葛亮的動機出發,展開周公瑾和諸葛亮的幾次鬥法,雖然,還是顯得周瑜性格偏激,但嫉賢妒能這個罪名怎麽也落不到他的頭上了。


    兩國交兵,各為其主,本來就應該無所不用其極,周瑜受孫策托孤之恩,輔佐孫權,肯定要盡心竭力,劉備勢力與東吳爭奪荊州,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軍師,周瑜招攬不成,於是想方設法要除去諸葛亮,那麽這一切也就解釋的通了。


    “對!對!還可以這麽寫。”


    一個編劇想著想著,突然大笑起來,方才屋內還一派嚴肅壓抑,被他這一笑,立刻便給衝淡了。


    這些天,圍繞著周瑜這個人物,大家爭論了許久,有人建議按照《三國演義》原著的描寫來刻畫,也有人覺得單純的將周瑜這樣一個英雄人物寫成個心性狹隘,嫉賢妒能的小人太過偏頗。


    可是該怎麽改,卻又始終找不到突破口,現在被易青這麽一分析,很多脈絡一下子都通了。


    “小易啊!真有你的,不錯,不錯,把你請來算是請對了。”


    易青哪敢當這樣的評價,忙道:“王導,您可千萬別這麽說,我擔不起,其實,各位老師也都是當局者迷了,畢竟當初定調子的時候,首先確定的就是要以原著為基礎,圍著那個圈子走,周瑜這個人物肯定不好寫,稍微換個思路來分析,各位老師肯定能想出更好的脈絡。”


    王福林擺擺手:“小易啊,你就別謙虛了,肚子裏還裝著什麽沒有,趕緊全都倒出來。”


    其他的,還真有。


    “再有就是刻畫周瑜這個人物,我覺得不妨讓他變得兒女情長一些,曲有誤,周郎顧,說的是周瑜精通音律,才識淵博,這樣一個風流人物才能佳配小喬,在劇本裏稍微加一點這一對神仙眷侶的戲,是不是能讓這個人物更豐滿?”


    周瑜這個人物主要就是出現在赤壁之戰這一節,而這一節最關鍵的兩個角色,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周瑜。


    可是原版《三國演義》中,著重描寫了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可以說將諸葛亮給寫的近乎仙人了。


    而周瑜作為整章的另一個重要角色,就顯得有些單薄了,除了群英會戲蔣幹之外,劇本中這個正史中赤壁之戰的主角,成了個給諸葛亮捧哏的小弟。


    因為劇本要側重原著,強行給周瑜加戲,顯然不合適,但是拋開赤壁之戰的主戰場,增加他和小喬之間的互動,不但不會搶了諸葛亮的風頭,也會讓周瑜這個角色更加鮮活。


    無情未必真豪傑。


    雖然正史當中關於周瑜和小喬沒有多少描寫,但是民間故事中,這對神仙眷侶的人氣還是非常高的。


    當然了,加戲也不能亂加,像吳雨森的《赤壁》,誌玲大姐姐演的小喬,那叫什麽玩意兒。


    “萌萌,站起來!”


    去你大爺的!萌你大爺的!


    “這個該怎麽加?”


    一個編劇皺眉問道,三國是男人戲,強行往裏麵加周瑜和小喬的感情戲,真的合適嗎?


    “又不是非得讓周瑜和小喬在戲裏秀恩愛。”


    秀恩愛?


    易青這個新鮮的說法,把在場眾人都給逗笑了。


    “小易啊!有什麽主意,你就直說,我們這幫人這些日子整天悶頭改劇本,這腦子確實不怎麽靈活了。”


    易青也沒端著,點了一句:“曲有誤,周郎顧,這麽有名的典故為什麽不用?”


    尼瑪!


    我們都是豬腦子啊!


    真是慚鬼,慚鬼。


    “加一段小喬撫琴的戲,周公瑾從三江口迴到建業,準備明日覲見孫權,勸其抗曹,深夜思索該怎麽說服孫權,小喬撫琴為周郎排解愁思,卻同樣因為心憂,曲中有誤,被周郎察覺,怎麽樣?”


    一個編劇說完,看著其他人,卻沒得到應有的讚許。


    人家都說的那麽明白了,你還得瑟個屁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黃金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慎思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慎思量並收藏華娛之黃金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