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再開會的時候,易青還準備縮在那個角落,結果被眼尖的王台長一眼給瞅見了,還沒等他坐下,就被人給“請”到了前麵。


    這是要把小爺攏在火上烤啊!


    屁股還沒等粘上椅子,易青就感覺到周圍飛過來一堆詫異的目光,立刻感覺頭皮發麻。


    唉~~~~~~~~


    眾人入場,還是一大幫人,端著茶水的,點著煙的,還有幾個婦女躲在最後排偷偷的打毛活,順便偷偷的交流心得。


    “王姐!你這個花是怎麽織出來的,也教教我唄!”


    易青耳朵靈,聽得清清楚楚,這會開著有什麽意思,嘴上說著集思廣益,可是到最後還不是領導怎麽說就怎麽幹。


    這麽一大幫人湊在一起唯一的作用就是,最後證明這件事是經過了民主討論,大家一致同意後才決定的。


    “安靜,都安靜一下,下麵咱們接著開會,還是請王台長來講話!”


    會議室內瞬間安靜下來,隻剩下喝茶時的吸溜吸溜聲,這水忒熱了。


    王台長清了清嗓子,開口說道:“上午的時候,我已經~~~~~~~~~”


    又是長篇大論,易青聽著犯困,他實在是不能理解,京台辦個春晚,怎麽就能和國際形勢扯上關係,還以此為論點,大說特說的。


    沒個卵用,幹脆也就不聽了。


    他莫名其妙的被冠上了一個晚會策劃的職銜,哪怕是被抓壯丁,可既然都給抓住了,易青也就不想光是混個名頭,總歸要幹點兒什麽。


    如果讓他從無到有策劃一場晚會,而且是春晚這麽大的命題,易青肯定做不好,不過不要緊,他前世看過那麽多年春晚,一開始是期待著看,後來是邊罵邊看,可不管怎麽看,每年到了那個時候,身體就跟不受控製一樣,會老老實實的坐在電視機前,等著那幾個主持人蹦出來說上一聲:新年好!


    相信很多人都是這樣,哪怕最厲害的嘴炮,每年看過春晚之後,罵的再兇,可還是每年不落的看,事實上,看春晚已經成為了一種習俗,就跟過年貼春聯一樣,沒啥實際意義,可就是少不了。


    盡管後來對春晚存在各種爭議,甚至廢除春晚的聲音也不停息,可實際上春晚已經成為了一種民俗。


    每年除夕,全世界的華人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關注中央電視台春晚。除夕,國內大多數家庭在家收視春晚。春節期間,海外華人春節集會,播放中央電視台春晚,或者它的錄像,往往成為了一個必然節目。


    春晚作為億萬中國人,華人華僑們共同矚目的電視節目,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曆史性巨變。


    比如當下,國人的生活水平僅處於剛剛解決溫飽水平的地步,尚無餘力去注重自身文化等其他方麵的提升。


    因而,春晚作為覆蓋麵最廣的電視節目,在春節這個特殊的時間段內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隨著央視在1983年開啟這個項目,除夕之夜全家共同看春晚就成了一個必備的項目。


    從此之後,看春晚就成了春節的習俗之一,而且春節有著守歲的習俗,春晚就成了一家人守歲過程中的娛樂方式之一,並且一家人看春節聯歡晚會還能夠促進彼此之間的關係。


    隻是後來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升,開始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領域,春節假期就變得不僅僅是春節,還有假期。


    對於許多人而言,一些該有的拜年等春節活動還是可以有,但假期的放鬆特質也必須要有。


    而對於常年工作在一線的人而言,這個長假不僅僅是一起打打牌、擺擺龍門陣、看看春晚,更想要的是一種輕鬆自在的生活狀態,差異化的需求很顯然就分流了一部分春晚觀眾。


    除此之外,互聯網傳播的特性,也讓春晚依靠央視這種“從一到多”的傳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新生一代更願意參與其中,而不願意做一個被動的接受者。


    當然,從手機短信參與到後來的各種搖一搖、掃碼等方式,春晚節目組也是煞費苦心,但效果卻不甚理想。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傳統傳播渠道的影響力正在衰退。


    而另一方麵,經常會聽到有人說“今年的春晚不好看,年味越來越淡了”。


    這其中,固然有人們注意力轉移的因素,但春晚內容製作可能也是越來越不走心了。春節本來應該是一個團聚的節日,一個喜慶的節日,也是一個懷舊的節日。


    在節目設置上,本就應該圍繞著這些主題來進行。但後來的春晚似乎越來越流行風了,請來一堆所謂的明星大腕來助陣,歌舞越來越多,傳統的惹人樂不停的節目越來越少,簡直就變成了一場場演唱會,而非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歡慶的舞台。


    京台要辦春晚的話,這些首先都是要避免的,就比如上午還會的時候,甚至有人提出把中央交響樂團請來,直接辦一場音樂會。


    真要是這麽幹的話,易青就隻有一句話:等著大年初一向全京城人民謝罪吧!


    至於還有人提出把芭蕾舞團請來跳天鵝湖,這個就更扯淡了,國內的都還沒掰扯清楚,就打算帶著觀眾走向世界,還欣賞老外所謂的高雅藝術,這不是開玩笑嘛。


    要是讓易青來操辦的話,他的想法就一個一一接地氣!


    不搞那些玄乎乎的東西,什麽交響樂,芭蕾舞的,通通閃到一邊去,老子要弄就弄一個老百姓喜歡,愛看的春晚。


    當然了,這麽大的平台,也不能光搞那些小玩意兒,畢竟這是春晚,哪怕是地方台的春晚,也得有它的文化象征意義。


    首先,春晚既要有對國富民安、國計民生等大事的關注,又要對家庭矛盾、養老、婚戀等柴米油鹽的小事有所反映。既要表現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幸福和愉悅,又要對守護邊疆的戰士、在工作崗位堅守的普通職工以及生活在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送去新春祝福。既要照顧中老年觀眾的文化趣味,又不能忘記小鎮青年和廣大鄉村觀眾的欣賞習慣。畢竟,春晚本來就應該是一個帶有全民色彩的文化舞台。


    其次,春晚還應該呈現出一種包容性和多元化的文化景觀,不應該被搞成是整齊劃一和自上而下的文化宣傳,而是應當吸納不同的表演風格和文化形式。


    例如,主流文化與通俗文化的結合,就像央視的春晚,人家從1984年就開始邀請港台的演藝明星參加春晚,這不僅推動港台流行文化在內地傳播,而且實現了內地與港台的文化融合。再有就是高雅文化與群眾文化的融匯,既有男高音等美聲唱法、京劇、昆曲等國粹經典,也有娛樂演藝明星的成名曲,還要有出身草根等非職業達人們的才藝表演。還有就是民族文化、小眾文化等的展示,央視後來每年春晚,少數民族舞蹈和歌曲是必不可少的節目,一些受到青年人歡迎的節目也會閃亮登場。


    總之,春晚就是個大雜燴,方方麵麵都要照顧到,不可能做的每個人都滿意,別陽春白雪,也別下裏巴人,但是得保證每個人都能在這鍋大雜燴裏麵找到自己喜歡的那口菜。


    易青腦子裏想著,手上就不由自主的開始在本子上寫寫畫畫,這筆和本都是上午開會前發的,本子前麵已經被易青當成了稿紙,寫滿了的稿子,下午才算是真正發揮了它的作用。


    易青以前沒搞過大型文藝演出,不過有著前世的諸多記憶,一點兒也不妨礙他照貓畫虎,同時按照自己的理解,分時間段的將晚會每一個部分設計出來。


    開場自然是要熱鬧的歌舞表演,開門紅就得熱熱鬧鬧,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說直白點兒就是炸台,一下子就把整個舞台炒熱,讓每個看這場演出的人瞧的第一眼就得有這種感覺。


    臥槽!過年啦!


    然後就是~~~~~~~


    易青正寫著,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的名字,下意識的抬起頭,正好和王台長來了個對視,嚇得手裏的筆都差點兒掉地上。


    王台長還特含蓄的點了點頭:“下麵,讓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心來的易青同誌,也來談一談他的看法,請吧,小易同誌!”


    這咋還點名了呢!?


    易青有點兒懵,會議室裏的其他人也都在發懵。


    易青?


    易青是誰?


    哪個是易青?


    所有人在這一刻都集體做著同一個動作,東張西望,看來看去,瞧見一個陌生的麵孔都要盯上好幾秒鍾。


    嘿!說的是不是你啊!?


    易青這邊也有人在盯著,不是別人,正是李虹,眼神一個勁兒的在催促。


    王台叫你呢,趕緊的啊,屁股黏在凳子上了,趕緊給我站起來。


    易青知道今天這一劫是躲不過去了,盡管不情願,可還是磨磨蹭蹭的站了起來。


    一瞬間,會議室內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


    哎呀!小爺要被烤化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黃金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慎思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慎思量並收藏華娛之黃金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