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妃驟聞武帝要把女兒遠嫁酷寒荒涼的突厥去和親時,直如五雷擊頂!雖不敢放聲大哭,卻也哽咽得心痛聲喑……
突厥和大周兩國突然交惡了——
自迎迴大周皇後不久,阿史那皇後的生父木-大汗便因病薨歿。木-大汗的弟弟佗缽繼
承汗位後,為了牽製大周,幾次派使前來求聘大周公主。
自迎迴皇後,武帝也和左右私議過:隻怕突厥接下來就該求聘大周的公主為王妃了。眾人當時曾商定,事到臨頭時,可把武帝同父異母的妹妹河陽公主聘嫁突厥。眾人沒有料到,突厥使臣公然說明:突厥太子當年送堂姐迴中夏時,在後宮曾見遇宇文賀公主。從此一直留戀鍾情,所以,這次突厥太子是非宇文賀公主而不娶的。
武帝一向疼愛賀公主,如何舍得將她遠嫁荒漠酷寒之地?朝中大臣於是幾番與突厥使臣好言交涉,並請轉告大可汗,此門婚事有二不妥:一是中夏風俗不同胡番之地,輩份不合不能嫁娶。突厥太子係皇後的堂弟,按輩份,宇文賀公主當叫他舅舅的,雖說突厥不論此說,可此事在中夏卻有亂倫之嫌,是風俗之大忌;二是陛下隻有這麽一個公主,自幼稟質柔弱,常年疾病,隻恐怕難禁風寒,故請改聘陛下的妹妹河陽公主。不想,突厥使者態度強硬得很,說什麽王命不可違,還說突厥太子已經發誓:非宇文賀不立正妃。
武帝清知突厥汗國有心拿自己的愛女做人質,直氣得兩手發抖,本欲一怒之下將突厥使臣逐出中夏,又顧慮大周眼下正在積蓄全部力量,準備一舉滅齊。擔心與突厥一旦鬧翻,會毀了大計,故而不願因此引發兩國交惡。
武帝神情憂戚地來到後宮時,李妃吃了一驚:自陛下親政以來,她從未見過陛下為什麽事這般憂慮的。一麵親手為他泡上新茶,一麵輕輕撫搓他的額頭和頸背,輕聲問道:“陛下有何心事,竟致憂戚如此?”
武帝猶豫許久,終於將突厥求聘之事述說了一遍。
李妃驀然怔住了!末了,當武帝又請她設法先與女兒商議,請述說國家朝廷和江山社稷的利害時,李妃直如五雷擊頂!雖不敢放聲大哭,卻也哽咽得心痛喉堵。
武帝一麵歎息不已,一麵含淚撫著李妃的肩膀說:“愛妃,朕知你是知大義之人。朕何嚐不疼愛賀兒?朕又何嚐舍得她遠嫁酷寒荒涼的大漠他國,遠離你我……”
李妃五內如裂地哭了許久,心內卻清知事關江山社稷,非到無奈之時,陛下也不會如此狠心,也清知陛下此時和自己一樣心內痛裂。為了國家百姓,李妃隻得忍悲含痛,答應陛下勸說公主。
離開陛下後,李妃一人躲在掖宮花園的角落悄悄哭了半晌,好容易收了淚,才來到公主的寢殿,繞了大半天的圈子,終於說明了話意。
賀公主一俟聽明白母妃的意思是來傳達父皇的旨意,要把自己遠嫁突厥和親之時,頓然臉色刹白、四肢冰涼起來,好半晌才突然放出悲聲:“母妃!你和父皇好狠的心哪!竟也要拿女兒去學那和親的昭君?可昭君畢竟不是真正的漢家公主啊!她不過是後宮的普通宮人。女兒可是你和父王的親生骨肉啊!”
李妃哭道:“女兒!娘怎麽忍心你遠離娘親?你父皇又何嚐忍心你嫁到那荒蠻酷寒之地?可是突厥可汗幾次派使求聘,突厥王子言明非你不娶。就連你小姑河陽公主,突厥都執意不肯聘娶。”
賀公主哭道:“母親!如果女兒與突厥的和親真能讓突厥永不南侵,女兒情願為了父皇,為了大周江山和黎民百姓遠嫁番地它國。可是這些年來,母親可曾聽說有哪兩國是通過和親就能真的平熄戰火了?統不過是緩兵之計罷了!你和父皇若為了眼前一時安定之計就把女兒送到那荒蠻酷寒之地,兩國有朝一日突然交惡,他國必會把女兒當成要挾父皇的人質,那時女兒可就生死兩難了!”
母女二人抱在一起早已泣不成聲了。
紫雲殿的眾宮人看著小公主自小長大,聞聽此信一時一片悲咽之聲。奶娘秀月未及勸說娘娘母女,自己早已先自哭得頭昏眼花、暈了過去。
賀公主漸漸生出一種滅頂之災的感覺來。她預感到了自己無法逃脫遠嫁和親的命運。她突然決定一死了之!一來斷了突厥的念頭,二來終算以死酬答翰成哥了。
想到此,乘李妃一時不備,賀公主驀地站起身來,朝著殿堂裏的大柱子石基一頭撞了過去!
雖說李妃和眾位宮人急忙去攔,賀公主也早已撞得鮮血迸流、昏死了過去……
武帝聞聽女兒撞了柱子,又驚又憐,隻得暫緩和親之事。
為防突厥因和親不成而借口進犯,武帝一麵與大臣緊急商議加固修築黑龍山一帶長城,並加派瓜州、西涼、酒泉等地的防守兵力,一麵令尉遲迥在秦蜀邊鄙調集兩萬步騎,準備隨時北上援增。
太子得知妹妹被人逼得撞了柱子,又見連著兩天都昏迷不醒時,不覺怒火填膺,幾次叩跪懇求父皇準予自己率兵討敵:“父皇,突厥對我中夏一向有侵淩之誌,決不會因為公主嫁過去就會永熄戰火、永結和好。木-大可汗薨歿後,佗缽隻是皇後叔父,決不會再因皇後而慮。父皇若再使公主遠嫁他國,隻能是一時緩兵之計。將來兩國一旦有變,突厥卻會因父皇愛女心切而拿公主做為要挾。那時,不僅公主死無葬身之地,父皇也會因顧忌骨肉而受製於他人。父皇,為了公主,兒臣願率三軍與突厥決一死戰,以示我大周天威!”
武帝見太子此番為了胞妹竟然如此義氣勃發、請纓求戰,發覺太子開始長大了,心內不覺感到了幾許安慰。
然而北方胡地,眼見又酷冬將至、風沙彌漫,一是擔心身子骨並不強壯的太子會吃不消,二也擔心他前番率兵西討無功而返,再次任用他為行軍元帥隻怕會遭人反對。更擔心此番果然允準他出征,再有什麽閃失差池,從此在朝中更難立足了,故而猶豫不決。
太子道:“父皇,兒臣前番西征吐穀渾不戰而歸,實是兒臣此生最大的恥辱。兒臣每念斯恥無不汗顏痛心。兒臣請父皇再給兒臣一次機會,許兒臣率兵北上,使兒臣雪洗舊恥、懲治狼族!兒臣願立下軍令狀:此番北伐不獲大捷,兒臣自當身死他國!”
武帝見太子如此堅決,便私下征詢了竇熾、尉遲運、長孫覽、於翼等諸位大將軍的主意,眾人皆說“太子雖文采過人,但畢竟陣前曆練太少。前番西進不得西吐一兵一卒、無功而返,正是太子武功匱乏之故。此番太子義憤當胸,主動請纓,必當全力迎敵,以雪前恥。若再輔之以百戰之勳做為左右二軍,篩選忠誠輔將佐之用兵,再請陛下給以太子一定的兵事進退之權,太子自知身兼家國千斤重擔,定能全勝以歸而聲德大振。”
武帝以為有理,開始思忖此番派誰做為太子的左右輔帥,才可確保北伐大軍能旗開得勝。
王軌聞知武帝有心派太子率兵進發的消息後,對小內史賀若弼言道:“突厥比吐穀渾更加兵強馬壯、勇猛善戰,事關朝廷國家和儲君的安危,將帥之任,我等還應勸諫陛下慎之。”
賀若弼深以為然,願意近日覲見陛下,陳諫一番。
武帝詔召諸位大臣商議太子率軍北伐之事時,王軌奏道:“陛下,此事關乎國家朝廷和太子安危,太子武功聲德不足以北伐勝敵。愚臣雖智短眼淺,但賀若弼文武奇才,請陛下聽聽賀公的主張。”
武帝轉臉征詢:“賀公,果然以為太子必不克負麽?”
賀若弼慌忙奏稟:“陛下若有心曆練太子武勳,臣以為,不妨輔之以老成輔將,使太子多曆練些將兵之法,倒也必要。”
武帝又詢問孝伯:“孝伯以為如何?”
孝伯奏道:“陛下,臣以為賀大夫所言有理。”
武帝麵含微笑道:“嗯,朕決定派吳安公和長孫將軍共同輔佐太子,兵分前、左、中三軍,率兵北討!”
王軌聞聽,也不及思慮後果,也不管朝堂中尚有越王、趙王、滕王等四五位王爺和朝臣在坐,驟然直諫道:“陛下,太子前番率兵西征,玩忽職守、遊戲軍務。社稷大計,臣以為太子不宜擔此重任,望陛下慎之。”
武帝麵無表情地說:“郯公,就這樣定下吧!”
下朝之後,一臉晦色的王軌攔住賀若弼和孝伯憤然質問道:“賀公平生一向無所不道,今日朝堂之上為何出爾反複?”又轉臉指責孝伯,“郡公素來也以直諫聞名朝野,為何也一反常態?”
賀若弼歎道:“太子乃國之儲君,言語稍有差池,便可導致滅族之禍。我答應你私下奏稟陛下,太子畢竟一國儲君,稍有不慎,隻恐埋下大禍……”
孝伯歎道:“郯公,太子西伐無功而返,陛下雖隻是處罰了太子和鄭譯等人,你我卻並非沒有嫌疑。陛下今日有心令太子振興武功,曆練軍事,你我若是硬加阻攔,不僅於事無補,反令陛下生疑!”
王軌沉默許久,歎氣道:“烏丸專心於國家朝廷大事,並未存半點私心,故而未有二位之慮。”
朝堂議定之後,武帝雖有心給太子一個揚眉吐氣的機會,但心內實在也擔心太子與驍勇善戰、控弦十萬的突厥人作戰,萬一有什麽好歹閃失,便致家國之大不幸。思慮再三,便決定突厥一旦南侵,便委任不大參與黨爭、又一向忠心耿耿的尉遲運和長孫覽分別為前軍和右軍總管,兩人原本是百戰將軍,此番協同太子北討必然拚力效命。若突厥來勢洶猛的話,可先令兩位將軍先行北上,待開創下有利戰局之後,再令太子發兵,如此便可保太子無虞。
武帝思慮,太子前些年因有吐穀渾之戰無功而返的過失,此番再次率兵出征,隻能勝不能敗。而此番太子的左右副將既不能是功大蓋主的朝中名將,也必得是忠誠老成又極有兵略的將軍,最後才決定派趙文表將軍和劉雄二人做為太子的輔將。私下裏又召見長孫和尉遲兩位將軍,再三再四地囑托了幾番方才放心。
太子得令後,除了即刻著手準備糧草兵馬並開始訓練兵馬諸事,又向父皇提出了一個請求,除了現有將士之外,請求父皇再下一份詔布,他要高築擂台,親自召募天下武功高強且知兵法的英雄充實軍中,沙場建勳!
武帝聞聽倒也頗為驚喜:前番吐穀渾之戰,太子吃了不懂兵,而手下又沒有自己親信輔將的虧。追隨他的全是一幫子吟詩做畫的文人儒士,王軌和孝伯雖知兵,卻因與鄭譯交惡而不肯全力效命,因此才有了太子第一次率軍伐敵無功而返的奇恥大辱。如今,太子請求擂台招將,看來已經開始改變了他以往隻重文治,輕視武功的偏向。
暗暗思忖,雖說太子此番親自招兵納將,必會引起一些人的警覺,但太子確也需要有一幫子由他自己親手提拔起來的武將良才。於是允準了他的請求,並詔敕:太子在軍中陣前,對有特殊功勳的將士,有權晉拔正四品將軍職權。
突厥和大周兩國突然交惡了——
自迎迴大周皇後不久,阿史那皇後的生父木-大汗便因病薨歿。木-大汗的弟弟佗缽繼
承汗位後,為了牽製大周,幾次派使前來求聘大周公主。
自迎迴皇後,武帝也和左右私議過:隻怕突厥接下來就該求聘大周的公主為王妃了。眾人當時曾商定,事到臨頭時,可把武帝同父異母的妹妹河陽公主聘嫁突厥。眾人沒有料到,突厥使臣公然說明:突厥太子當年送堂姐迴中夏時,在後宮曾見遇宇文賀公主。從此一直留戀鍾情,所以,這次突厥太子是非宇文賀公主而不娶的。
武帝一向疼愛賀公主,如何舍得將她遠嫁荒漠酷寒之地?朝中大臣於是幾番與突厥使臣好言交涉,並請轉告大可汗,此門婚事有二不妥:一是中夏風俗不同胡番之地,輩份不合不能嫁娶。突厥太子係皇後的堂弟,按輩份,宇文賀公主當叫他舅舅的,雖說突厥不論此說,可此事在中夏卻有亂倫之嫌,是風俗之大忌;二是陛下隻有這麽一個公主,自幼稟質柔弱,常年疾病,隻恐怕難禁風寒,故請改聘陛下的妹妹河陽公主。不想,突厥使者態度強硬得很,說什麽王命不可違,還說突厥太子已經發誓:非宇文賀不立正妃。
武帝清知突厥汗國有心拿自己的愛女做人質,直氣得兩手發抖,本欲一怒之下將突厥使臣逐出中夏,又顧慮大周眼下正在積蓄全部力量,準備一舉滅齊。擔心與突厥一旦鬧翻,會毀了大計,故而不願因此引發兩國交惡。
武帝神情憂戚地來到後宮時,李妃吃了一驚:自陛下親政以來,她從未見過陛下為什麽事這般憂慮的。一麵親手為他泡上新茶,一麵輕輕撫搓他的額頭和頸背,輕聲問道:“陛下有何心事,竟致憂戚如此?”
武帝猶豫許久,終於將突厥求聘之事述說了一遍。
李妃驀然怔住了!末了,當武帝又請她設法先與女兒商議,請述說國家朝廷和江山社稷的利害時,李妃直如五雷擊頂!雖不敢放聲大哭,卻也哽咽得心痛喉堵。
武帝一麵歎息不已,一麵含淚撫著李妃的肩膀說:“愛妃,朕知你是知大義之人。朕何嚐不疼愛賀兒?朕又何嚐舍得她遠嫁酷寒荒涼的大漠他國,遠離你我……”
李妃五內如裂地哭了許久,心內卻清知事關江山社稷,非到無奈之時,陛下也不會如此狠心,也清知陛下此時和自己一樣心內痛裂。為了國家百姓,李妃隻得忍悲含痛,答應陛下勸說公主。
離開陛下後,李妃一人躲在掖宮花園的角落悄悄哭了半晌,好容易收了淚,才來到公主的寢殿,繞了大半天的圈子,終於說明了話意。
賀公主一俟聽明白母妃的意思是來傳達父皇的旨意,要把自己遠嫁突厥和親之時,頓然臉色刹白、四肢冰涼起來,好半晌才突然放出悲聲:“母妃!你和父皇好狠的心哪!竟也要拿女兒去學那和親的昭君?可昭君畢竟不是真正的漢家公主啊!她不過是後宮的普通宮人。女兒可是你和父王的親生骨肉啊!”
李妃哭道:“女兒!娘怎麽忍心你遠離娘親?你父皇又何嚐忍心你嫁到那荒蠻酷寒之地?可是突厥可汗幾次派使求聘,突厥王子言明非你不娶。就連你小姑河陽公主,突厥都執意不肯聘娶。”
賀公主哭道:“母親!如果女兒與突厥的和親真能讓突厥永不南侵,女兒情願為了父皇,為了大周江山和黎民百姓遠嫁番地它國。可是這些年來,母親可曾聽說有哪兩國是通過和親就能真的平熄戰火了?統不過是緩兵之計罷了!你和父皇若為了眼前一時安定之計就把女兒送到那荒蠻酷寒之地,兩國有朝一日突然交惡,他國必會把女兒當成要挾父皇的人質,那時女兒可就生死兩難了!”
母女二人抱在一起早已泣不成聲了。
紫雲殿的眾宮人看著小公主自小長大,聞聽此信一時一片悲咽之聲。奶娘秀月未及勸說娘娘母女,自己早已先自哭得頭昏眼花、暈了過去。
賀公主漸漸生出一種滅頂之災的感覺來。她預感到了自己無法逃脫遠嫁和親的命運。她突然決定一死了之!一來斷了突厥的念頭,二來終算以死酬答翰成哥了。
想到此,乘李妃一時不備,賀公主驀地站起身來,朝著殿堂裏的大柱子石基一頭撞了過去!
雖說李妃和眾位宮人急忙去攔,賀公主也早已撞得鮮血迸流、昏死了過去……
武帝聞聽女兒撞了柱子,又驚又憐,隻得暫緩和親之事。
為防突厥因和親不成而借口進犯,武帝一麵與大臣緊急商議加固修築黑龍山一帶長城,並加派瓜州、西涼、酒泉等地的防守兵力,一麵令尉遲迥在秦蜀邊鄙調集兩萬步騎,準備隨時北上援增。
太子得知妹妹被人逼得撞了柱子,又見連著兩天都昏迷不醒時,不覺怒火填膺,幾次叩跪懇求父皇準予自己率兵討敵:“父皇,突厥對我中夏一向有侵淩之誌,決不會因為公主嫁過去就會永熄戰火、永結和好。木-大可汗薨歿後,佗缽隻是皇後叔父,決不會再因皇後而慮。父皇若再使公主遠嫁他國,隻能是一時緩兵之計。將來兩國一旦有變,突厥卻會因父皇愛女心切而拿公主做為要挾。那時,不僅公主死無葬身之地,父皇也會因顧忌骨肉而受製於他人。父皇,為了公主,兒臣願率三軍與突厥決一死戰,以示我大周天威!”
武帝見太子此番為了胞妹竟然如此義氣勃發、請纓求戰,發覺太子開始長大了,心內不覺感到了幾許安慰。
然而北方胡地,眼見又酷冬將至、風沙彌漫,一是擔心身子骨並不強壯的太子會吃不消,二也擔心他前番率兵西討無功而返,再次任用他為行軍元帥隻怕會遭人反對。更擔心此番果然允準他出征,再有什麽閃失差池,從此在朝中更難立足了,故而猶豫不決。
太子道:“父皇,兒臣前番西征吐穀渾不戰而歸,實是兒臣此生最大的恥辱。兒臣每念斯恥無不汗顏痛心。兒臣請父皇再給兒臣一次機會,許兒臣率兵北上,使兒臣雪洗舊恥、懲治狼族!兒臣願立下軍令狀:此番北伐不獲大捷,兒臣自當身死他國!”
武帝見太子如此堅決,便私下征詢了竇熾、尉遲運、長孫覽、於翼等諸位大將軍的主意,眾人皆說“太子雖文采過人,但畢竟陣前曆練太少。前番西進不得西吐一兵一卒、無功而返,正是太子武功匱乏之故。此番太子義憤當胸,主動請纓,必當全力迎敵,以雪前恥。若再輔之以百戰之勳做為左右二軍,篩選忠誠輔將佐之用兵,再請陛下給以太子一定的兵事進退之權,太子自知身兼家國千斤重擔,定能全勝以歸而聲德大振。”
武帝以為有理,開始思忖此番派誰做為太子的左右輔帥,才可確保北伐大軍能旗開得勝。
王軌聞知武帝有心派太子率兵進發的消息後,對小內史賀若弼言道:“突厥比吐穀渾更加兵強馬壯、勇猛善戰,事關朝廷國家和儲君的安危,將帥之任,我等還應勸諫陛下慎之。”
賀若弼深以為然,願意近日覲見陛下,陳諫一番。
武帝詔召諸位大臣商議太子率軍北伐之事時,王軌奏道:“陛下,此事關乎國家朝廷和太子安危,太子武功聲德不足以北伐勝敵。愚臣雖智短眼淺,但賀若弼文武奇才,請陛下聽聽賀公的主張。”
武帝轉臉征詢:“賀公,果然以為太子必不克負麽?”
賀若弼慌忙奏稟:“陛下若有心曆練太子武勳,臣以為,不妨輔之以老成輔將,使太子多曆練些將兵之法,倒也必要。”
武帝又詢問孝伯:“孝伯以為如何?”
孝伯奏道:“陛下,臣以為賀大夫所言有理。”
武帝麵含微笑道:“嗯,朕決定派吳安公和長孫將軍共同輔佐太子,兵分前、左、中三軍,率兵北討!”
王軌聞聽,也不及思慮後果,也不管朝堂中尚有越王、趙王、滕王等四五位王爺和朝臣在坐,驟然直諫道:“陛下,太子前番率兵西征,玩忽職守、遊戲軍務。社稷大計,臣以為太子不宜擔此重任,望陛下慎之。”
武帝麵無表情地說:“郯公,就這樣定下吧!”
下朝之後,一臉晦色的王軌攔住賀若弼和孝伯憤然質問道:“賀公平生一向無所不道,今日朝堂之上為何出爾反複?”又轉臉指責孝伯,“郡公素來也以直諫聞名朝野,為何也一反常態?”
賀若弼歎道:“太子乃國之儲君,言語稍有差池,便可導致滅族之禍。我答應你私下奏稟陛下,太子畢竟一國儲君,稍有不慎,隻恐埋下大禍……”
孝伯歎道:“郯公,太子西伐無功而返,陛下雖隻是處罰了太子和鄭譯等人,你我卻並非沒有嫌疑。陛下今日有心令太子振興武功,曆練軍事,你我若是硬加阻攔,不僅於事無補,反令陛下生疑!”
王軌沉默許久,歎氣道:“烏丸專心於國家朝廷大事,並未存半點私心,故而未有二位之慮。”
朝堂議定之後,武帝雖有心給太子一個揚眉吐氣的機會,但心內實在也擔心太子與驍勇善戰、控弦十萬的突厥人作戰,萬一有什麽好歹閃失,便致家國之大不幸。思慮再三,便決定突厥一旦南侵,便委任不大參與黨爭、又一向忠心耿耿的尉遲運和長孫覽分別為前軍和右軍總管,兩人原本是百戰將軍,此番協同太子北討必然拚力效命。若突厥來勢洶猛的話,可先令兩位將軍先行北上,待開創下有利戰局之後,再令太子發兵,如此便可保太子無虞。
武帝思慮,太子前些年因有吐穀渾之戰無功而返的過失,此番再次率兵出征,隻能勝不能敗。而此番太子的左右副將既不能是功大蓋主的朝中名將,也必得是忠誠老成又極有兵略的將軍,最後才決定派趙文表將軍和劉雄二人做為太子的輔將。私下裏又召見長孫和尉遲兩位將軍,再三再四地囑托了幾番方才放心。
太子得令後,除了即刻著手準備糧草兵馬並開始訓練兵馬諸事,又向父皇提出了一個請求,除了現有將士之外,請求父皇再下一份詔布,他要高築擂台,親自召募天下武功高強且知兵法的英雄充實軍中,沙場建勳!
武帝聞聽倒也頗為驚喜:前番吐穀渾之戰,太子吃了不懂兵,而手下又沒有自己親信輔將的虧。追隨他的全是一幫子吟詩做畫的文人儒士,王軌和孝伯雖知兵,卻因與鄭譯交惡而不肯全力效命,因此才有了太子第一次率軍伐敵無功而返的奇恥大辱。如今,太子請求擂台招將,看來已經開始改變了他以往隻重文治,輕視武功的偏向。
暗暗思忖,雖說太子此番親自招兵納將,必會引起一些人的警覺,但太子確也需要有一幫子由他自己親手提拔起來的武將良才。於是允準了他的請求,並詔敕:太子在軍中陣前,對有特殊功勳的將士,有權晉拔正四品將軍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