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涵搖頭道:“我隻想要您雕的東西,您店裏的那些物件,我還真沒看上眼。”
“噢?”
何宇坤盯著林子涵多看了兩眼,發現這小子的口氣變大了,連他店裏的物件都沒看上眼,那又有什麽東西能入得了他的法眼了?
“林小弟,你也許聽說過,我給人雕翠琢玉,可是有令兒的。”
“我知道,您有三不雕:第一,少於十萬的工錢不雕;第二,格式不對不雕;第三,料子不好不雕。”
何宇坤撚著胡須洋洋自得的點頭笑道:“你說的一點都沒錯,我還真有這麽三不雕。
沒想到你這後輩也聽說過,真是難為你了。”
說到這裏,他端起了桌子上的紫砂壺,給自己續了一盅茶水:“其實呢,我也不是耍個性。
你就說吧,現在什麽不是用錢來衡量的?
一分錢一分貨嘛。
憑我何某的手藝,它還真就值這個價!”
這還真不是何宇坤吹牛,他的雕刻手藝別說是在海陽,就是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
但凡是他親手雕琢的作品,肯定身價不菲,哪一件不拍個幾十上百萬的。
“再一個,萬事都講個尺度格式,雕玉也是這個道理。
好好的玉料子你讓我雕個機器貓,那我可不幹。”
這話把林子涵和陳胖都給逗笑了。
何宇坤卻一臉嚴肅,又侃侃的道:“當然了,最後這一條才是至關重要。
老話不是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嗎。
我手藝再好,可你給我塊大理石讓我雕,我肯定雕不出個好玩意來。”
說到這裏,何宇坤指了指身後的櫃台道:“你看看這些物件,從幾千到幾十萬的,沒一件我上過手。
為啥?
就是因為這些料子入不了我的法眼!”
他冷笑一聲,看著林子涵道:“林小弟,我知道你現在手頭有錢了,別說十萬,二十個十萬你也能拿得起。
我也知道,你懂規矩,明白尺度格式——但最後一樣,你未必有——就是能入得了我法眼的好料子!”
林子涵不急不緩的道:“何老板過諡了,我一個後學末進的小字輩,哪懂得什麽規矩,更不明白尺度格式了,隻是這料子……”“怎麽?”
“料子我倒是真有一塊,不知道入不入得您老人家的法眼。”
何宇坤牽起了嘴角,漫不經心的笑了:“算了,我勸你還是別拿出來了,幾百萬的一塊料子我都見識過,別說你那些不入流的東西。”
正說話間,隔壁落霞居古玩店的嶽紫山嶽老板推門走了進來,開口就嚷嚷道:“老何,可了不得了,您那個老哥又犯軸了!”
何宇坤剛才還氣定神閑,聽了這話立刻變了臉色,站起身問嶽紫山:“我哥怎麽了?”
“剛才他到我店裏溜達,瞅著那幅《戲嬰圖》順眼了,非說那畫是真的,愣是要給小左塞錢。”
“這事要是換了別人,我二話不說就把錢收了,可這是你哥,我哪敢那麽做呀!”
何宇坤的哥哥叫何宇乾,從前是海陽博物館的館長,退休以後閑得無聊,就像模像樣的玩起了收藏。
隻是何宇乾不像何宇坤那麽油滑,遇事容易犯軸,非要認死理,不撞南牆不迴頭。
他仗著自己曾是博物館的館長,認定自己的眼光視角比別人開闊,往往把錯的說成對的,把假的說成真的。
這幾年花了不少冤枉錢,愣是買了一大堆假貨在家裏堆著。
誰要是說他買的東西不對,他就跟誰急,連何宇坤都拿這個哥哥沒轍兒。
何宇坤一聽說老哥又開始犯軸了,也顧不上和林子涵侃大山,連忙風急火燎的跑過去看看。
林子涵也有些好奇,想看看何宇坤這位老哥到底怎麽個軸法,就跟著何宇坤嶽紫山二人走進了落霞居。
落霞居的麵積比翠玉軒至少小了一半,大概齊也就五六十平。
再加上店裏麵擺的雜品又多,就更顯得局促了。
林子涵進來時,連個站的地兒都沒有,隻好坐在一個仿明代的官帽椅上。
可沒想到椅子上還放著東西,他剛一坐下去,就把屁股硌得生疼。
林子涵把手伸進屁股底下,摸出來一個隻有拇指大小的玉製貔貅來。
雖然這東西不大,但雕工非常精細,這小瑞獸昂首挺胸,吹胡子瞪眼,形製特別逼真,且憨態可掬。
隻可惜,這東西的玉質太差了,那身上不青不黃,像重感冒病人吐的一口濃痰。
不僅透光度不好,跟溫潤一點兒都不搭邊,後背上還有一條長長的綹裂,就更影響美觀了。
像這類東西,在外麵地攤上擺得到處都是,十幾二十塊就能買上一個。
也難怪嶽紫山沒把它當寶貝,隨便就丟棄在椅子上。
不過林子涵卻被這隻貔貅的精細雕工吸引了,他目不轉睛的看著這個東西,總覺得有哪兒不對勁兒。
如果這東西是模子倒出來的,這也就罷了,偏偏它又是精雕細琢的產物,精細到纖毫畢現,栩栩如生。
就像一隻原本活蹦亂跳的小獸,突然被凝固了,才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這麽好的雕工,林子涵還真是第一次見,哪怕用鬼斧神工來形容,都一點不算誇張。
可是誰又能用這麽糟糕的玉,來雕刻這麽精致的作品呢?
難道說,這個東西裏另藏玄機?
林子涵用了透視功能,可仍然看不出一絲端倪,說到底,他還是一隻玉質極爛的貔貅而已。
這邊林子涵正對著那隻貔貅聚精會神,那邊何家兄弟兩個卻為了那幅畫,眼看就要動手打起來了。
“哥,我求你別往家瞎倒騰了行嗎?
連我都能看出來它是假的,你怎麽還認這個死理呢?”
“它怎麽就是假的了?
你看看它的裝裱格式,明顯就是清中期的嗎!它的天地頭用的是上品花綾,也隻有宮裏才用得起這種東西,還有這軸頭,明擺著就是象牙的,一般假貨哪用得起這種東西?”
嶽紫山攤開手插嘴道:“我的老哥哥呀,你光看裱不看畫,哪能分得出真假?
我承認這是老裱,可是畫是新的,最多不超過五十年,能畫出這種水平的,頂天也隻是個入門級,連個半掉子都算不上。
何況這印章題款都不對,別說郎世寧了,就是他的十八代徒子徒孫都畫不出這麽難看的東西!”
耳聽著這三個老頭激烈爭論,林子涵也不由得把目光轉向了那幅畫上。
正如何宇乾所說,那幅畫裱得的確規規整整,泛青色的絹綾上暗顯著錦繡團花,雅致簡潔,古意深沉。
再加上那一對奶黃色的象牙軸頭,更彰顯這幅畫絕非俗物凡品。
可這再看那畫的畫心,卻讓人有些泄氣。
這是一幅工筆畫,畫的是老叟戲嬰童。
本來這種題材民間很常見,過去拜壽時一般都愛用這類東西當壽禮,喻意老人兒孫滿堂,老來有樂。
不過宮庭中,似乎少有這類題材的畫作。
林子涵對此研究不深,當然也不敢確定。
但有一點他敢肯定,就是這幅畫畫得這麽爛,肯定不可能是宮裏流出來的。
首先畫麵用色很髒,筆法俗氣,布局也有問題,字寫得更像雞爬拉,但凡有點眼力,也能看出來這畫是假的。
林子涵覺得奇怪,連他都覺得這畫不對,憑什麽何宇乾非要認定它是真的呢?
難道就是因為這畫裱得好?
那豈不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
偏偏何宇乾誰的話也不聽,仍固執己見,非說這畫是真的不可:“就算這畫的不好,其中肯定是有什麽深意,不然怎麽會用這麽好的花綾來裝裱?
我猜這畫肯定是真的,不過是肉眼凡胎看不出其中的深意罷了。”
林子涵聽他這麽說,也覺得有些道理,就忍不住動用了自己的透視功能,仔細的打量著那幅畫。
這一眼看過去,眸子裏就像點了一盞聚光燈,頓時變得閃閃發光。
原來這裏真有玄機!盡管他興奮得心頭微顫,但麵色仍是平靜如初,冷不丁的在三個老頭背後插了一句:“這畫兒我也看好了,嶽老板說個價,我想和何館長公平競爭,價高者得,怎麽樣?”
嶽紫山聽林子涵這麽說,猜到他也是想幫這個忙,斷了老倔頭子何宇乾的念想,就笑了道:“好啊,何大哥出三萬,小兄弟你能出多少?”
“我嘛,”林子涵伸出了三隻手指,說:“我出三十萬!”
“噢?”
何宇坤盯著林子涵多看了兩眼,發現這小子的口氣變大了,連他店裏的物件都沒看上眼,那又有什麽東西能入得了他的法眼了?
“林小弟,你也許聽說過,我給人雕翠琢玉,可是有令兒的。”
“我知道,您有三不雕:第一,少於十萬的工錢不雕;第二,格式不對不雕;第三,料子不好不雕。”
何宇坤撚著胡須洋洋自得的點頭笑道:“你說的一點都沒錯,我還真有這麽三不雕。
沒想到你這後輩也聽說過,真是難為你了。”
說到這裏,他端起了桌子上的紫砂壺,給自己續了一盅茶水:“其實呢,我也不是耍個性。
你就說吧,現在什麽不是用錢來衡量的?
一分錢一分貨嘛。
憑我何某的手藝,它還真就值這個價!”
這還真不是何宇坤吹牛,他的雕刻手藝別說是在海陽,就是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
但凡是他親手雕琢的作品,肯定身價不菲,哪一件不拍個幾十上百萬的。
“再一個,萬事都講個尺度格式,雕玉也是這個道理。
好好的玉料子你讓我雕個機器貓,那我可不幹。”
這話把林子涵和陳胖都給逗笑了。
何宇坤卻一臉嚴肅,又侃侃的道:“當然了,最後這一條才是至關重要。
老話不是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嗎。
我手藝再好,可你給我塊大理石讓我雕,我肯定雕不出個好玩意來。”
說到這裏,何宇坤指了指身後的櫃台道:“你看看這些物件,從幾千到幾十萬的,沒一件我上過手。
為啥?
就是因為這些料子入不了我的法眼!”
他冷笑一聲,看著林子涵道:“林小弟,我知道你現在手頭有錢了,別說十萬,二十個十萬你也能拿得起。
我也知道,你懂規矩,明白尺度格式——但最後一樣,你未必有——就是能入得了我法眼的好料子!”
林子涵不急不緩的道:“何老板過諡了,我一個後學末進的小字輩,哪懂得什麽規矩,更不明白尺度格式了,隻是這料子……”“怎麽?”
“料子我倒是真有一塊,不知道入不入得您老人家的法眼。”
何宇坤牽起了嘴角,漫不經心的笑了:“算了,我勸你還是別拿出來了,幾百萬的一塊料子我都見識過,別說你那些不入流的東西。”
正說話間,隔壁落霞居古玩店的嶽紫山嶽老板推門走了進來,開口就嚷嚷道:“老何,可了不得了,您那個老哥又犯軸了!”
何宇坤剛才還氣定神閑,聽了這話立刻變了臉色,站起身問嶽紫山:“我哥怎麽了?”
“剛才他到我店裏溜達,瞅著那幅《戲嬰圖》順眼了,非說那畫是真的,愣是要給小左塞錢。”
“這事要是換了別人,我二話不說就把錢收了,可這是你哥,我哪敢那麽做呀!”
何宇坤的哥哥叫何宇乾,從前是海陽博物館的館長,退休以後閑得無聊,就像模像樣的玩起了收藏。
隻是何宇乾不像何宇坤那麽油滑,遇事容易犯軸,非要認死理,不撞南牆不迴頭。
他仗著自己曾是博物館的館長,認定自己的眼光視角比別人開闊,往往把錯的說成對的,把假的說成真的。
這幾年花了不少冤枉錢,愣是買了一大堆假貨在家裏堆著。
誰要是說他買的東西不對,他就跟誰急,連何宇坤都拿這個哥哥沒轍兒。
何宇坤一聽說老哥又開始犯軸了,也顧不上和林子涵侃大山,連忙風急火燎的跑過去看看。
林子涵也有些好奇,想看看何宇坤這位老哥到底怎麽個軸法,就跟著何宇坤嶽紫山二人走進了落霞居。
落霞居的麵積比翠玉軒至少小了一半,大概齊也就五六十平。
再加上店裏麵擺的雜品又多,就更顯得局促了。
林子涵進來時,連個站的地兒都沒有,隻好坐在一個仿明代的官帽椅上。
可沒想到椅子上還放著東西,他剛一坐下去,就把屁股硌得生疼。
林子涵把手伸進屁股底下,摸出來一個隻有拇指大小的玉製貔貅來。
雖然這東西不大,但雕工非常精細,這小瑞獸昂首挺胸,吹胡子瞪眼,形製特別逼真,且憨態可掬。
隻可惜,這東西的玉質太差了,那身上不青不黃,像重感冒病人吐的一口濃痰。
不僅透光度不好,跟溫潤一點兒都不搭邊,後背上還有一條長長的綹裂,就更影響美觀了。
像這類東西,在外麵地攤上擺得到處都是,十幾二十塊就能買上一個。
也難怪嶽紫山沒把它當寶貝,隨便就丟棄在椅子上。
不過林子涵卻被這隻貔貅的精細雕工吸引了,他目不轉睛的看著這個東西,總覺得有哪兒不對勁兒。
如果這東西是模子倒出來的,這也就罷了,偏偏它又是精雕細琢的產物,精細到纖毫畢現,栩栩如生。
就像一隻原本活蹦亂跳的小獸,突然被凝固了,才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這麽好的雕工,林子涵還真是第一次見,哪怕用鬼斧神工來形容,都一點不算誇張。
可是誰又能用這麽糟糕的玉,來雕刻這麽精致的作品呢?
難道說,這個東西裏另藏玄機?
林子涵用了透視功能,可仍然看不出一絲端倪,說到底,他還是一隻玉質極爛的貔貅而已。
這邊林子涵正對著那隻貔貅聚精會神,那邊何家兄弟兩個卻為了那幅畫,眼看就要動手打起來了。
“哥,我求你別往家瞎倒騰了行嗎?
連我都能看出來它是假的,你怎麽還認這個死理呢?”
“它怎麽就是假的了?
你看看它的裝裱格式,明顯就是清中期的嗎!它的天地頭用的是上品花綾,也隻有宮裏才用得起這種東西,還有這軸頭,明擺著就是象牙的,一般假貨哪用得起這種東西?”
嶽紫山攤開手插嘴道:“我的老哥哥呀,你光看裱不看畫,哪能分得出真假?
我承認這是老裱,可是畫是新的,最多不超過五十年,能畫出這種水平的,頂天也隻是個入門級,連個半掉子都算不上。
何況這印章題款都不對,別說郎世寧了,就是他的十八代徒子徒孫都畫不出這麽難看的東西!”
耳聽著這三個老頭激烈爭論,林子涵也不由得把目光轉向了那幅畫上。
正如何宇乾所說,那幅畫裱得的確規規整整,泛青色的絹綾上暗顯著錦繡團花,雅致簡潔,古意深沉。
再加上那一對奶黃色的象牙軸頭,更彰顯這幅畫絕非俗物凡品。
可這再看那畫的畫心,卻讓人有些泄氣。
這是一幅工筆畫,畫的是老叟戲嬰童。
本來這種題材民間很常見,過去拜壽時一般都愛用這類東西當壽禮,喻意老人兒孫滿堂,老來有樂。
不過宮庭中,似乎少有這類題材的畫作。
林子涵對此研究不深,當然也不敢確定。
但有一點他敢肯定,就是這幅畫畫得這麽爛,肯定不可能是宮裏流出來的。
首先畫麵用色很髒,筆法俗氣,布局也有問題,字寫得更像雞爬拉,但凡有點眼力,也能看出來這畫是假的。
林子涵覺得奇怪,連他都覺得這畫不對,憑什麽何宇乾非要認定它是真的呢?
難道就是因為這畫裱得好?
那豈不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
偏偏何宇乾誰的話也不聽,仍固執己見,非說這畫是真的不可:“就算這畫的不好,其中肯定是有什麽深意,不然怎麽會用這麽好的花綾來裝裱?
我猜這畫肯定是真的,不過是肉眼凡胎看不出其中的深意罷了。”
林子涵聽他這麽說,也覺得有些道理,就忍不住動用了自己的透視功能,仔細的打量著那幅畫。
這一眼看過去,眸子裏就像點了一盞聚光燈,頓時變得閃閃發光。
原來這裏真有玄機!盡管他興奮得心頭微顫,但麵色仍是平靜如初,冷不丁的在三個老頭背後插了一句:“這畫兒我也看好了,嶽老板說個價,我想和何館長公平競爭,價高者得,怎麽樣?”
嶽紫山聽林子涵這麽說,猜到他也是想幫這個忙,斷了老倔頭子何宇乾的念想,就笑了道:“好啊,何大哥出三萬,小兄弟你能出多少?”
“我嘛,”林子涵伸出了三隻手指,說:“我出三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