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王朔的作品


    與王朔有關的影視作品我看了一些,有的喜歡,有的不喜歡。有些作品裏帶點烏迪·艾倫的風格,這是我喜歡的。有些作品裏也冒出些套話,這就沒法喜歡。總的來說,他是有藝術成就的,而且還不小;當然,和烏迪·艾倫的成就相比,還有不小的距離。現在他受到一些壓力,說他的作品沒有表達真善美,不夠崇高等等。對此我倒有點看法。有件事大家可能都知道:藝術的標準在世界上各個地方是不同的。以美國的標準為例,到了歐洲就會被視為淺薄。我知道美國有部格調高尚的片子,說上帝本人來到了美國,變成了一個和藹可親的美國老人,到處去助人為樂;聽見別人順嘴溜出一句:感謝上帝……就接上一句:不客氣!相信這個故事能使讀者聯想到一些國產片。這種片子叫歐洲人,尤其是法國人看了,一定會覺得淺薄。法國人對美國電影的看法是:除了烏迪·艾倫的電影,其它通通是狗屎一堆。


    相反,一些優秀的歐洲電影,美國人卻沒有看過。比方說,我小時看過一些極出色的意大利電影,如《羅馬十一時》》之類,美國人連聽都沒聽說過。為此我請教過意大利人,他們皺著鼻子說道:美國人看我們的電影?他們看不懂!把知識分子扣除在外,僅就一般老百姓而論,歐洲人和美國人在化上有些差異:歐洲、尤其是南歐的老百姓喜歡深刻的東西,美國人喜歡淺薄的東西;這一點連後者自己也是承認的。這種區別是因為歐洲有曆史,美國沒有曆史所致。


    因為有這種區別,所以對藝術的認識也有深淺的不同。假定你有深刻的認識,對淺薄的藝術就會視為庸俗——這正是歐洲人對美國電影的看法。現在來談談我們中國人民是哪一種人。我毫不懷疑,因為有五千年的明史,我們是全世界最深刻的人民。這一點連自以為深奧的歐洲人也是承認和佩服的。我在國外時,從電視上看到這樣一件事:美籍華人建築師貝先生主持了盧浮宮改造工程;法國人不服,有人說:美國人有什麽化?憑什麽來動我們的盧浮宮?對此,貝先生從容答道:我有化,我是中國人哪。對方也就啞口無言了。順便說說,烏迪·艾倫的電影,充滿了機智、反諷,在美國電影裏是絕無僅有的。這也難怪,他雖是美國箱,卻是猶太人,猶太化當然不能小看。他的電影,能搞到手的我都看過,我覺得也不壞,但對我來說,還略嫌淺薄。略嫌淺薄的原因除中華化比猶太化曆史悠久之外,還有別的。這也難怪,在美國的中國人當時不過百萬,作為觀眾為數太少;他也隻能遷就一下一般淺薄的美國觀眾。正因為中國的老百姓有曆史、有化、很深刻,想在中國搞出正麵謳歌的作品可不容易啊;無論是美國導演還是歐洲導演,哪怕是猶太導演,對我們來說,都太淺薄。我認為,真善美是一種老舊的藝術標準;新的藝術標準是:搞出漂亮的,有技巧的、有能力的東西。批判現實主義是藝術的一支,它就不是什麽真善美。王朔的東西在我看來基本屬於批判現實主義,烏迪·艾倫也屬這一類。這一類的藝術隻有成熟和深刻的觀眾才能欣賞。


    在我看來,所謂真善美就是一種甜膩膩的正麵描寫,在一個成熟的現代國度裏,一流的藝術作品沒有不包括一點批判成分的。因此,從批判轉入正麵歌頌往往意味著變得淺薄。王朔和他的創作集體在影視圈乃至化圈裏都是少數派。對於上述圈子裏的多數派,我有這樣一種意見:現在中青年化人之大多數,對化的一般見識,比之先輩老先生們,不唯沒有提高,反而大幅度下降。為了防止激起眾怒,我要聲明:我自己尤其遠不如老先生們。五六十年代的意大利的優秀電影一出現,老先生們就知道是好東西,給予“批判現實主義傑作”的美譽。現在的化人不要說這種見識,連這樣的名詞都不知道,隻會把“崇高”之類的名詞徑直講出口來,也不怕直露。當然,大家不乏謳歌主旋律的決心,但能力,或者幹脆說是才能,始終是個主要問題。多數的影視作品善良的創作動機是不容懷疑的,但都不好看。


    在此情況下,應該想到自己的藝術標準淺於大眾,和有五千年明史的中國人民之一般水平不符,宜往深處開掘——不要看不起小市民,也不要看不起芸芸眾生。**曾言: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你搞出的影視作品讓人家看了身上爆起三層雞皮疙瘩,誰聰明誰笨,也就不言自明。搞影視的人常抱怨老百姓口味太刁,這意思無非是說老百姓太聰明,自己太笨。我倒覺得不該這樣子不打自招,這就顯得更笨了。我覺得王朔過去的反嘲、反諷風格,使我們能見到深一層的東西。最近聽說他要改變風格,向主流靠攏,倒使我感到憂慮。王朔是個聰明人。根據我的人生經驗,假如沒有遇上車禍,聰明人很不容易變笨。可能他想要耍點小聰明,給自己的作品披上一層主旋律的外衣,故作崇高之狀。但是,中國人都太聰明,耍小聰明騙不了誰,隻能騙騙自己。就拿他最近的《紅櫻桃》來說,雖然披了一層主旋律的外衣,其核心內容和美國電影《九周半》還是一類。把這些不是一類的東西嫁接在一起,看上去真是不倫不類。照這個樣子搞下去,廣電部也未必會給他什麽獎勵,還要丟了觀眾。兩樣都沒得到,那才叫倒黴。


    第五十八章我是哪一種女權主義者


    因為太太在做婦女研究,讀了一批女權主義的理論書,我們常在一起討論自己的立場。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我們不可避免地會有一種接近某種女權主義的立場。我總覺得,一個人不尊重女權,就不能叫做一個知識分子,但是女權主義的理論門類繁多(我認為這一點並不好),到底是哪一種就很重要了。


    社會主義女權主義者認為,性別之間的不平等是社會製度造成的,要靠社會製度的變革來消除。這種觀點在西方帶點階段論的色彩,在中國就不一樣了。眾所周知,我國現在已是社會主義製度,黨主張男女平等,政府重視婦女的社會保障,在這方麵成就也不少。但恰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感到了社會主義女權理論的不足。舉個例子來說,現在企業精簡職工,很多女職工被迫下崗。假若你要指責企業經理,他就反問道:你何不問問這些女職工自身的素質如何?像這樣的題目報刊上討論得已經很多了。很明顯,一個人的生活不能單純地依賴社會保障,還要靠自身的努力,而且一個人得到的社會保障越多,自身的努力往往就越少。正如其他女權主義門派指出的那樣,社會主義女權主義向社會尋求保障的同時,也就承認了自己是弱者,這是一個不小的失策。在社舍主義製度下,得到較多保障的人總是值得羨慕的——我年輕時,大家都羨慕國營企業的工人,因為他們最有保陣。但保障和尊嚴是兩迴事。


    與此有關的問題是:我們國家的男女是否平等了?在這方麵有一點爭議。中國人自己以為,在這方麵做得已經很不錯。但是西方一些觀察家不同意。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問題,而是兩個問題。頭一個問題是:在我們的社會裏,是否把男人和女人同等看待。這個問題有難以評論的性質。眾所周知,一有需要,上麵就可以規定各級政府裏女幹部的比例,各級人代會裏女代表的比例,我還聽說為了配合95世婦會,出版社正在大出女作家的專輯。因為想把她們如何看待就可以以如何看待,這件事就喪失了客觀性,而且無法討論。另一個問題是:在我們國家裏,婦女的實際地位如何,她們自身的素質、成就、掌握的決策權,能不能和男性相比。這個問題很嚴肅,我的意見是:當然不能比。婦女差得很多——也許隻有競技體育例外,但競技體育不說明什麽。我們國家總是從社會主義女權理論的框架出發去關懷女性,分配給她各種東西,包括代表名額。我以為這種關懷是不夠的。真正的成就是自己爭取來的,而不是分配來的東西。


    西方還有一種激進的女權主義立場,認為女性比男性優越,女人天性熱愛和平、關心生態,就是她們優越的證明。據說女人可以有比男人更強烈、持久的**,也是一種優越的證明,我很懷疑這種證明的嚴肅性。雖然女人熱愛自己的性別是值得讚美的,但也不可走火入魔。一個人在坐胎時就有男女之分,我以為這種差異本身是美好的。別人也許不同意,但我以為,見到一種差異,就以為這裏有優劣之分,這是一種市儈心理——生為一個女人,好像占了很多便宜。當然,要按這個標準,中國人裏市儈更多,他們死乞白賴地想要男孩,並覺得這樣能占到便宜。將來人類很可能隻剩下一種性別——男或女。這時候的人知道過去人有性別之分,就會不勝痛惜,並且說:我們的祖先是些市儈。當然,在我們這裏,有些女人有激進女權主義者的風貌,中國話叫做“氣管炎”。我個人認為,“氣管炎”不是中國女性風範的傑出代表。我總是從審美的角度,而不是從勢利的角度來看世界,而且覺得自己是個市儈——當然,這一點還要別人來評判。


    西方女權主義者認為,性之於女權主義理論,正如勞動之於馬克思的理論一樣重要。這個觀點中國人看來很是意外。再過一些年,中國人就會體會到這種說法的含義,現在的潮流正把女人逐漸地往性這個圈子裏套。性對於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但是單方麵地要求婦女,就很不平等。西方婦女以為自己在這個圈子裏喪失了尊嚴,這是有道理的。但迴過頭去看看“化革命”裏,中國的婦女和男人除了頭發長幾寸,就沒有了區別,尊嚴倒是有的,隻可惜了無生趣。自由女權主義者認為,男人也該來取悅婦女,這樣就恢複了婦女的尊嚴。假如你不同意這個觀點,就要在毫無尊嚴和了無生趣裏選一種了。作為男子,我寧願自己多打扮,希望這樣有助於婦女的尊嚴,也不願看到婦女再變成一片藍螞蟻。當然,按激進女權的觀點,這還遠算不上有了棄暗投明的決心,真正有決心應該去做變性手術,起碼把自己閹掉。


    我太太現在對後現代女權主義理論著了迷。這種理論總想對性別問題提供一種全新的解讀方式。我很同意地說,以往的人對性別問題理解得不對——亙古以來,人類在性和性別問題上就沒有平常心,開頭有點假模假式,後來就有點五迷三道,最後幹脆是不三不四,或者是蠻橫無理——這些錯誤主要是男人犯的——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但和後現代女權理論沒有絲毫的相近之處。那些哲學家、福柯的女弟子們,她們對此有著一套遠為複雜和深奧的解讀方法。我正盼著從中學到一點東西,但還沒有學會。


    作為一個男人,我同意自由女權主義,並且覺得這就夠了。從這種認同裏,我能獲得一點平常心,並向其他男人推薦這種想法。我承認男人和女人很不同,但這種差異並不意味著別的:既不意味著某個性別的人比另一種性別的人優越,也不意味著某種性別的人比另一種性別的人高明。一個女孩子來到人世間,應該像男孩一樣,有權利尋求她所要的一切。假如她所得到的正是她所要的,那就是最好的——假如我是她的父親,我也別無所求了


    第五十九章男人眼中的女性美


    從男人的角度談女人的外在美,這個題目真沒什麽可說的。這是一個簡單的、絕對的命題。從遠了說,海倫之美引起了特洛伊戰爭,從近了說,瑪麗蓮·夢露之美曾經風靡美國。一個男人,隻要他視力沒有大毛病,就都能欣賞女人的美。因為大家都有這種能力,所以這件事常被人用來打比方——孟夫子就喜歡用“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這個例子來說明大家可以有一致的意見,很顯然,他覺得這樣一說大家就會明白。誰都喜歡看見好看一點的女人,這一點在男人中間可說是不言自明的。假如還有什麽爭議,那是在女人中間,絕不是在男人中間。


    當年瑪麗蓮·夢露的三圍從上麵數,好像是34、22、34(英寸)。有位太太看這個小妖精太討厭,就自己掏錢買了一套內衣給她寄去,尺寸是22、34、22,讓她按這個尺寸練練,煞煞男人的火。據我所知,夢露小姐沒有接受她的意見。這是說到身材,還沒說到化妝不化妝、打扮不打扮。這類題目隻有在女人雜誌上才是中心議題,我所認識的男人在這方麵都有一顆平常心,也就是說,見到好看的女人就多看一眼,見到不好看的就少看一眼,僅此而已。多看一眼和少看一眼都沒什麽嚴重性。所以我認為,在我們這裏,這問題在女人中比在男人中**。


    大賢羅素曾說:人人理應生來平等。但很可惜,事實不是這樣。有人生來漂亮,有人生來就不漂亮。與男人相比,女人更覺得自己是這種不平等的犧牲品。至於如何來消除這種不平等,就有各種解決的辦法。給夢露小姐寄內衣的那位太太就提出了一種解法,假設那套內衣是她本人穿的,這就意味著請夢露向她看齊;假如這個辦法被普遍地采用,那麽男人會成為真正的犧牲品。


    在國外可以看到另一種解決不平等的方法,那裏年輕漂亮的小姐們不怎麽化妝,倒是中老年婦女總是要化點妝。這樣從總體上看,大家都相當漂亮。另外,年輕、健康,這本身就是最美麗的,用不著用化妝品來掩蓋它。我覺得這樣做有相當的合理性。國內的情況則相反,越是年輕漂亮的小姐越要化妝,上點歲數的就破罐破摔,蓬頭垢麵——我以為這是不好的。


    假如有一位婦女修飾得恰到好處地出現在我麵前,我是很高興的。這說明她在乎我對她的看法,對我來說是一種尊重。但若修飾不得法,就是一種災難。幾年前,我到北方一座城市出差,看到當地的小姐們都化妝,塗很重的粉,但那種粉顏色有點發藍,走在陽光燦爛的大街上尚稱好看,走到了暗處就讓人想起了戲台上的竇爾敦。另外,當地的小姐都穿一種針織超短裙,大概此種裙子很是新潮,但有一處弊病,就是會朝上收縮,走在街上裙子就會呈現一種倒馬鞍形。於是常能看到有些很可愛的婦女走在當街叉開腿站下來,用手抓住裙子的下擺往下拉——那情景實在可怕。所以我建議女同誌們在選購時裝和化妝品時要多用些心,否則穿得隨便一點,不化妝會更好一點。


    對於婦女在外貌方麵的焦慮情緒,男人的平常心是一副解毒劑。另外,還該提到女權主義者的看法,她們說:我們幹嗎要給男人打扮?這話有些道理,也有點過激。假如修飾自己意味著尊重對方,還是打扮一下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精神家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小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小波並收藏我的精神家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