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道德保守主義及其他
為《東方》的社會倫理漫談專欄寫章時,我懷有一種特殊的責任感,期待自己的工作能為提高社會的道德水平做出一點貢獻。然而作為中國的知識分子,隨時保持內省的狀態是我們的傳統,不能丟掉。
我記得在我之前寫這個專欄的何懷宏先生,寫過一篇討論全社會的道德水平能否隨經濟發展提高的章,得出了“可以存疑”的結論。對於某些人來說,何先生的結論不能令人滿意。結論似乎應當是可以提高而且必須提高。如果是這樣,那篇章就和大多數章一樣,得到一種號召積極行動的結論。
號召積極行動的結論雖好,但不一定合理。再說,一篇章還沒有讀,結論就已知道,也不大有趣。我認為,目前化界存在著一種“道德保守主義”,其表現之一就是多數章都會得到這種結論。
在道德這個論域,假如不持保守的立場,就不會一味地鼓吹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舉例言之,假如你持宋儒的觀點,就會認為,全社會沒有了再醮的寡婦,所有的女孩子都躲在家裏等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道德水平就是很高的,應該馬上朝這個方向努力;而假設你是“五四”之後的化人,就會認為這種做法道德水平有多高是有問題的,也就不急於朝那個方麵努力。這個例子想要說明的是,當你急於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時,也許已經忽略了社會倫理方麵發生的變革;而且這種改革往往受到了別的因素的影響,實際上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上,因為我們國家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改變,這種變革也正在發生,所以如何去提高道德水平是個最複雜的問題;而當我們這樣提出問題時,也就喪失了提高道德水平的急迫感。
前年夏天,我到外地開一個會——在此聲明,我很少去開會,這個會議的夥食標準也不高一一看到一位男會友穿了一件化衫,上麵用龍飛鳳舞的筆跡寫著一串英:ok,let''spee!總的來說,這個口號讓人振奮,因為它帶有積極、振奮的語調,這正是我們都想聽到的。但是這個pee是什麽意思不大明白,我覺得這個字念起來不大對頭。迴來一查,果不出我所料,是尿尿的意思。搞明白了全句的意思,我就覺得這話不那麽激動人心了。眾所周知,我們已過了要人催尿的年齡,在小便這件事上無須別人的鼓勵。
我提到這件事,不是要討論如何小便的問題,而是想指出,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弄明白是在幹什麽,然後再決定是不是需要積極和振奮。
這隻是我個人的意見,當然,有些人在這類事情上一向以為,無論幹的是什麽,積極和振奮總是好的。假如倒迴幾年,到了“化革命”裏,連我也是這樣的人。當年我堅信,一切方向問題都已解決,隻剩下一件事,“**揮手我前進”;所以在迴憶年輕時代的所作所為之時,唯一可以感到自豪的事就是:那段時間我一直積極而振奮,其他的事都隻能令我傷心。我個人認為,一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取決於兩個方麵,一是價值取向,二是在這些取向上取得的成就;很顯然,第一個方麵是根本。倘若取向都變了,成就也就說不上,而且還會適得其反。因此,要提高社會的道德水準就要解決兩方麵的問題。一、弄清哪一種價值取向比較可取;二、以積極進取的態度來推進它。坦白地說,我隻關心第一個問題。換言之,我最關心pee是要幹什麽,在搞明白它是什麽意思之前,對“ok,let''s”中包含的強烈語氣無動於衷。我知道自己是個挺極端的例子;另一種極端的例子是對幹什麽毫不關心,隻關心積極進取,狂熱推動。我覺得自己所處的這個極端比較符合知識分子的身份,並為處於另一極端的朋友捏一把冷汗。假如他們湊巧持一種有益無害的價值取向,行為就會很好;假如不那麽湊巧,就要成為一種很大的禍害。因為這個緣故,他們的一生是否能於社會有益、於人類有益,就不再取決於自己,而是取決於機遇。正因為有這樣的人存在,思考何種社會倫理可取的人的責任就更重大了。
我本人關心社會倫理問題,是從研究同性戀始。我做社會學研究,但是這樣一個研究題目當然和社會倫理問題有關係。現在有人說,同性戀是一種社會醜惡現象,我反對這種說法,但不想在此詳加討論——我的看法是,同性戀是指一些人和他們的生活,說人家是種社會現象很不鄭重。我要是說女人是種社會現象,大家以為如何?——我隻想轉述一位萬事通先生在澡堂裏對這個問題發表的宏論,他說:“同性戀那是外國的高級玩意兒,我們這裏有些人就會趕時髦……這艾滋病也不是誰想得就配得的!”在他說這些話時,我的一位調查對象就在一邊坐著。後者告訴我說,他的同性戀傾向是與生俱來的。他既不是想趕時髦,也不是想得艾滋病。他還認為,生為一個同性戀者,是世間最沉重的事。我想,假如這位萬事通先生知道這一切,也不會對同性戀做出輕浮、趕時髦這樣的價值評判,除非他對自己說出的話是對是錯也不關心。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倫理道德的論域也和其他論域一樣,你也需要先明白有關事實才能下結論,而並非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樣,隻要你是個好人,或者說,站對了立場,一切都可以不言自明。不管你學物理也好,學數學也罷,都得想破了腦袋,才能得到一點成績;假設有一個領域,你在其中想都不用想就能得到大批的成績,那倒是很開心的事。不過,假如我有了這樣的感覺,一定要先去看看心理醫生。
在本開始的時候,提出了“道德保守主義”這樣一種說法。我以為“道德保守主義”和不問價值取向是否合理、隻求積極進取的傾向,在現象上是一迴事,雖然它們在邏輯上沒有什麽聯係。這主要是因為假如你不考慮價值取向這樣一個主要問題(換言之,你以為舊有的價值取向都是對的,無須為之動腦子),就會節省大量的精力,幹起唿籲、提倡這類事情時,當然精力充沛,無人能比。
舉例來說,有關傳統道德裏讓寡婦守節,我們知道,有人說過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又有人說過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這些先生沒有仔細考慮過讓寡婦守節是否合理,此種倫理是否有必要變革,所以才能如此輕鬆地得出要喪偶女士餓死這樣一個可怕的結論。
喜歡蕭伯納的朋友一定記得,在《巴巴拉少校》一劇裏,安德謝夫先生見到了平時很少見到的兒子斯泰芬。老先生要考一下兒子,就問他能幹點什麽。他答道:幹什麽都不行,我的特長在於明辨是非。假如我理解得對,斯泰芬先生是說他在倫理道德方麵有與生俱來的能力。安德謝夫把斯泰芬狠狠損了一頓,說道:你說的那件事,其實是世界上最難的事。
當然,這位老爺子不是在玩深沉,他的意思是說,你要明辨是非,就要把與此有關的一切事都搞清。這是最高的智慧,絕不是最低的一種。這件事絕不輕鬆,是與非並不是不言自明的。
在倫理道德的論域裏,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認為,隻有詳細地考慮有關證據,經過痛苦的思索過程,才能搞清什麽是對,什麽是錯一一我就是這樣考慮倫理問題的;另一種認為,什麽是對什麽是錯根本無須考慮,隻剩下了如何行動的問題——我嫉妒這種立論的方式,這實在太省心。假設有位女子風華絕代,那麽她可以認為,每個男人都會愛上她,而且這麽想是有理由的。但我很難想象,什麽樣的人才有資格相信自己一拍腦袋想出來的東西就是對的;現在能想出的唯一例子就是聖靈充滿的耶穌基督。我這輩子也不會自大到這種程度。還有一種東西可以拯救我們,那就是相信有一種東西絕對是對的,比如一個傳統,一本小紅書,你和它融為一體時,也就達到了聖靈充滿的境界。
在這種狀態下,你會感到一切價值取向上的是與非都一目了然,你會看到那些沒有被“充滿”的人都是那麽墮落,因而充滿了道德上的緊迫感。也許有一天,我會向這種**屈服,但現在還不肯。
第十一章我看化熱
我們已經有了好幾次化熱:第一次好像是在1985年,我正在海外留學,有朋友告訴我說,國內正在熱著。到1988年我迴國時,又趕上了第二次熱。這兩年又來了一次化批評熱,又名“人精神的討論”。看來化熱這種現象,和流行性感冒有某種近似之處。前兩次熱還有點正經,起碼介紹了些國外社會科學的成果,最近這次很不行,主要是在發些牢騷:說社會對人知識分子的態度不端正,知識分子自己也不端正;夫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我們要向君子看齊——可能還說了些別的。但我以為,以上所述,就是化批評熱中多數議論的要點。在化批評熱裏王朔被人臭罵,正如《水滸傳》裏鄆城縣都頭插翅虎雷橫在勾欄裏遭人奚落:你這廝若識得子弟門庭時,狗頭上生角!化就是這種子弟門庭,決不容痞子插足。如此看來,化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還有點黨同伐異的意思;但我不願把別人想得太壞,所以就說,這次熱的化,乃是一種操守,要求大家潔身自好,不要受物欲的玷汙。我們化人就如唐僧,俗世的物欲就如一個母蠍子精,我們可不要受她的勾引,和那個妖女睡覺,喪了元陽,走了真精,此後不再是童男子,不配前往西天禮佛——這樣胡扯下去,別人就會不承認我是化人,取消我討論化問題的權利。我想要說的是,像這樣熱下去,我就要不知道化是什麽了。
我知道一種化的定義是這樣的:化是一個社會裏精神財富的積累,通過物質媒介(書籍、藝術品等等)傳諸後世或向周圍傳播。根據這種觀點,化是創造性勞動的成果。現在正熱著的觀點卻說,化是種操守,是端正的態度,屬倫理學範疇。我也不便說哪種觀點更對。但就現在人們唿籲的“人精神的迴歸”,我倒知道一個例子:藝複興。這雖是個曆史時期,但現在還看得見、摸得著。為此我們可以前往佛羅倫薩,那裏滿街都是藝複興時期的建築,這種建築是種人的成果。佛羅倫薩還有無數的畫廊、博物館,走進去就可以看見當時的作品——精妙絕倫,前無古人。由於這些人的成果,才可以說有人精神。倘若沒有這些成果,佛羅倫薩的人空口說白話道:“我們這裏有過一種人精神”,別人不但不信,還要說他們是騙子。總而言之,所謂人精神,應當是對某個時期全部人成果的概括。
現在可以迴過頭去看看,為什麽在中國,一說到化,人們就往倫理道德方麵去理解。我以為這是種曆史的誤會。眾所周知,中國化的最大成就,乃是孔孟開創的倫理學、道德哲學。這當然是種了不得的大成果,如其不然,別人也不會承認有我們這種化。很不幸的是,這又造成了一種誤會,以為化即倫理道德,根本就忘了化應該是多方麵的成果——這是個很大的錯誤。不管怎麽說,隻有這麽一種成果,化顯得單薄乏味。打個比方來說,化好比是蔬菜,倫理道德是胡蘿卜。說胡蘿卜是蔬菜沒錯,說蔬菜是胡蘿卜就有點不對頭——這次化熱正說到這個地步,下一次就要說蔬菜是胡蘿卜纓子,讓我們徹底沒菜吃。所以,我希望別再熱了。
為《東方》的社會倫理漫談專欄寫章時,我懷有一種特殊的責任感,期待自己的工作能為提高社會的道德水平做出一點貢獻。然而作為中國的知識分子,隨時保持內省的狀態是我們的傳統,不能丟掉。
我記得在我之前寫這個專欄的何懷宏先生,寫過一篇討論全社會的道德水平能否隨經濟發展提高的章,得出了“可以存疑”的結論。對於某些人來說,何先生的結論不能令人滿意。結論似乎應當是可以提高而且必須提高。如果是這樣,那篇章就和大多數章一樣,得到一種號召積極行動的結論。
號召積極行動的結論雖好,但不一定合理。再說,一篇章還沒有讀,結論就已知道,也不大有趣。我認為,目前化界存在著一種“道德保守主義”,其表現之一就是多數章都會得到這種結論。
在道德這個論域,假如不持保守的立場,就不會一味地鼓吹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舉例言之,假如你持宋儒的觀點,就會認為,全社會沒有了再醮的寡婦,所有的女孩子都躲在家裏等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道德水平就是很高的,應該馬上朝這個方向努力;而假設你是“五四”之後的化人,就會認為這種做法道德水平有多高是有問題的,也就不急於朝那個方麵努力。這個例子想要說明的是,當你急於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時,也許已經忽略了社會倫理方麵發生的變革;而且這種改革往往受到了別的因素的影響,實際上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上,因為我們國家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改變,這種變革也正在發生,所以如何去提高道德水平是個最複雜的問題;而當我們這樣提出問題時,也就喪失了提高道德水平的急迫感。
前年夏天,我到外地開一個會——在此聲明,我很少去開會,這個會議的夥食標準也不高一一看到一位男會友穿了一件化衫,上麵用龍飛鳳舞的筆跡寫著一串英:ok,let''spee!總的來說,這個口號讓人振奮,因為它帶有積極、振奮的語調,這正是我們都想聽到的。但是這個pee是什麽意思不大明白,我覺得這個字念起來不大對頭。迴來一查,果不出我所料,是尿尿的意思。搞明白了全句的意思,我就覺得這話不那麽激動人心了。眾所周知,我們已過了要人催尿的年齡,在小便這件事上無須別人的鼓勵。
我提到這件事,不是要討論如何小便的問題,而是想指出,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弄明白是在幹什麽,然後再決定是不是需要積極和振奮。
這隻是我個人的意見,當然,有些人在這類事情上一向以為,無論幹的是什麽,積極和振奮總是好的。假如倒迴幾年,到了“化革命”裏,連我也是這樣的人。當年我堅信,一切方向問題都已解決,隻剩下一件事,“**揮手我前進”;所以在迴憶年輕時代的所作所為之時,唯一可以感到自豪的事就是:那段時間我一直積極而振奮,其他的事都隻能令我傷心。我個人認為,一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取決於兩個方麵,一是價值取向,二是在這些取向上取得的成就;很顯然,第一個方麵是根本。倘若取向都變了,成就也就說不上,而且還會適得其反。因此,要提高社會的道德水準就要解決兩方麵的問題。一、弄清哪一種價值取向比較可取;二、以積極進取的態度來推進它。坦白地說,我隻關心第一個問題。換言之,我最關心pee是要幹什麽,在搞明白它是什麽意思之前,對“ok,let''s”中包含的強烈語氣無動於衷。我知道自己是個挺極端的例子;另一種極端的例子是對幹什麽毫不關心,隻關心積極進取,狂熱推動。我覺得自己所處的這個極端比較符合知識分子的身份,並為處於另一極端的朋友捏一把冷汗。假如他們湊巧持一種有益無害的價值取向,行為就會很好;假如不那麽湊巧,就要成為一種很大的禍害。因為這個緣故,他們的一生是否能於社會有益、於人類有益,就不再取決於自己,而是取決於機遇。正因為有這樣的人存在,思考何種社會倫理可取的人的責任就更重大了。
我本人關心社會倫理問題,是從研究同性戀始。我做社會學研究,但是這樣一個研究題目當然和社會倫理問題有關係。現在有人說,同性戀是一種社會醜惡現象,我反對這種說法,但不想在此詳加討論——我的看法是,同性戀是指一些人和他們的生活,說人家是種社會現象很不鄭重。我要是說女人是種社會現象,大家以為如何?——我隻想轉述一位萬事通先生在澡堂裏對這個問題發表的宏論,他說:“同性戀那是外國的高級玩意兒,我們這裏有些人就會趕時髦……這艾滋病也不是誰想得就配得的!”在他說這些話時,我的一位調查對象就在一邊坐著。後者告訴我說,他的同性戀傾向是與生俱來的。他既不是想趕時髦,也不是想得艾滋病。他還認為,生為一個同性戀者,是世間最沉重的事。我想,假如這位萬事通先生知道這一切,也不會對同性戀做出輕浮、趕時髦這樣的價值評判,除非他對自己說出的話是對是錯也不關心。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倫理道德的論域也和其他論域一樣,你也需要先明白有關事實才能下結論,而並非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樣,隻要你是個好人,或者說,站對了立場,一切都可以不言自明。不管你學物理也好,學數學也罷,都得想破了腦袋,才能得到一點成績;假設有一個領域,你在其中想都不用想就能得到大批的成績,那倒是很開心的事。不過,假如我有了這樣的感覺,一定要先去看看心理醫生。
在本開始的時候,提出了“道德保守主義”這樣一種說法。我以為“道德保守主義”和不問價值取向是否合理、隻求積極進取的傾向,在現象上是一迴事,雖然它們在邏輯上沒有什麽聯係。這主要是因為假如你不考慮價值取向這樣一個主要問題(換言之,你以為舊有的價值取向都是對的,無須為之動腦子),就會節省大量的精力,幹起唿籲、提倡這類事情時,當然精力充沛,無人能比。
舉例來說,有關傳統道德裏讓寡婦守節,我們知道,有人說過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又有人說過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這些先生沒有仔細考慮過讓寡婦守節是否合理,此種倫理是否有必要變革,所以才能如此輕鬆地得出要喪偶女士餓死這樣一個可怕的結論。
喜歡蕭伯納的朋友一定記得,在《巴巴拉少校》一劇裏,安德謝夫先生見到了平時很少見到的兒子斯泰芬。老先生要考一下兒子,就問他能幹點什麽。他答道:幹什麽都不行,我的特長在於明辨是非。假如我理解得對,斯泰芬先生是說他在倫理道德方麵有與生俱來的能力。安德謝夫把斯泰芬狠狠損了一頓,說道:你說的那件事,其實是世界上最難的事。
當然,這位老爺子不是在玩深沉,他的意思是說,你要明辨是非,就要把與此有關的一切事都搞清。這是最高的智慧,絕不是最低的一種。這件事絕不輕鬆,是與非並不是不言自明的。
在倫理道德的論域裏,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認為,隻有詳細地考慮有關證據,經過痛苦的思索過程,才能搞清什麽是對,什麽是錯一一我就是這樣考慮倫理問題的;另一種認為,什麽是對什麽是錯根本無須考慮,隻剩下了如何行動的問題——我嫉妒這種立論的方式,這實在太省心。假設有位女子風華絕代,那麽她可以認為,每個男人都會愛上她,而且這麽想是有理由的。但我很難想象,什麽樣的人才有資格相信自己一拍腦袋想出來的東西就是對的;現在能想出的唯一例子就是聖靈充滿的耶穌基督。我這輩子也不會自大到這種程度。還有一種東西可以拯救我們,那就是相信有一種東西絕對是對的,比如一個傳統,一本小紅書,你和它融為一體時,也就達到了聖靈充滿的境界。
在這種狀態下,你會感到一切價值取向上的是與非都一目了然,你會看到那些沒有被“充滿”的人都是那麽墮落,因而充滿了道德上的緊迫感。也許有一天,我會向這種**屈服,但現在還不肯。
第十一章我看化熱
我們已經有了好幾次化熱:第一次好像是在1985年,我正在海外留學,有朋友告訴我說,國內正在熱著。到1988年我迴國時,又趕上了第二次熱。這兩年又來了一次化批評熱,又名“人精神的討論”。看來化熱這種現象,和流行性感冒有某種近似之處。前兩次熱還有點正經,起碼介紹了些國外社會科學的成果,最近這次很不行,主要是在發些牢騷:說社會對人知識分子的態度不端正,知識分子自己也不端正;夫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我們要向君子看齊——可能還說了些別的。但我以為,以上所述,就是化批評熱中多數議論的要點。在化批評熱裏王朔被人臭罵,正如《水滸傳》裏鄆城縣都頭插翅虎雷橫在勾欄裏遭人奚落:你這廝若識得子弟門庭時,狗頭上生角!化就是這種子弟門庭,決不容痞子插足。如此看來,化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還有點黨同伐異的意思;但我不願把別人想得太壞,所以就說,這次熱的化,乃是一種操守,要求大家潔身自好,不要受物欲的玷汙。我們化人就如唐僧,俗世的物欲就如一個母蠍子精,我們可不要受她的勾引,和那個妖女睡覺,喪了元陽,走了真精,此後不再是童男子,不配前往西天禮佛——這樣胡扯下去,別人就會不承認我是化人,取消我討論化問題的權利。我想要說的是,像這樣熱下去,我就要不知道化是什麽了。
我知道一種化的定義是這樣的:化是一個社會裏精神財富的積累,通過物質媒介(書籍、藝術品等等)傳諸後世或向周圍傳播。根據這種觀點,化是創造性勞動的成果。現在正熱著的觀點卻說,化是種操守,是端正的態度,屬倫理學範疇。我也不便說哪種觀點更對。但就現在人們唿籲的“人精神的迴歸”,我倒知道一個例子:藝複興。這雖是個曆史時期,但現在還看得見、摸得著。為此我們可以前往佛羅倫薩,那裏滿街都是藝複興時期的建築,這種建築是種人的成果。佛羅倫薩還有無數的畫廊、博物館,走進去就可以看見當時的作品——精妙絕倫,前無古人。由於這些人的成果,才可以說有人精神。倘若沒有這些成果,佛羅倫薩的人空口說白話道:“我們這裏有過一種人精神”,別人不但不信,還要說他們是騙子。總而言之,所謂人精神,應當是對某個時期全部人成果的概括。
現在可以迴過頭去看看,為什麽在中國,一說到化,人們就往倫理道德方麵去理解。我以為這是種曆史的誤會。眾所周知,中國化的最大成就,乃是孔孟開創的倫理學、道德哲學。這當然是種了不得的大成果,如其不然,別人也不會承認有我們這種化。很不幸的是,這又造成了一種誤會,以為化即倫理道德,根本就忘了化應該是多方麵的成果——這是個很大的錯誤。不管怎麽說,隻有這麽一種成果,化顯得單薄乏味。打個比方來說,化好比是蔬菜,倫理道德是胡蘿卜。說胡蘿卜是蔬菜沒錯,說蔬菜是胡蘿卜就有點不對頭——這次化熱正說到這個地步,下一次就要說蔬菜是胡蘿卜纓子,讓我們徹底沒菜吃。所以,我希望別再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