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街空蕩,夜已深沉,但並不靜。
因為有潑剌剌的蹄聲,從遠處奔來。
冷巷中,走出條婀娜人影,緩步過街。
兩騎快馬,電掠而至,馬上人纓帽腰刀,似乎是什麽王府差官模樣?
因見有人過街,不能不略為勒馬收勢,左麵一人,竟似暴怒,異常驕狂地,揚手一鞭,便向那條婀娜人影擊去。
婀娜人影一伸手,便將擊來長鞭的鞭梢接住。
兩名王府差官模樣之人,這時才看清過街之人,是個年約二十三四,風神絕美的黑衣女子。
黑衣女子二指一夾,生牛皮所製的鞭梢立斷,恰好對方正用力迴奪,力量一空,幾乎被閃下馬背!
左麵馬上人“咦”了一聲,向右麵馬上人道:“劉兄,這妞兒有點邪門。”
劉姓右麵馬上人比較識貨,知曉既能二指斷鞭,對方必非等閑,遂搖手叫道:“老陳,別惹事了,倪非如此不識抬舉,七王爺必然震怒,若再節外生枝,出甚事兒,我們可擔待不起!”
幾句話兒,聽出身份,他們果然是京都群王中,比較跋扈的七王爺府差官。
陳姓差官聞言,怒視黑衣女子一眼,抖起斷鞭,擊向馬臀,與劉姓差官,雙雙縱轡馳去。
黑衣女子神色微愕,低聲自語道:“奇怪,七王爺要找倪非的什麽麻煩?……”
雙眉微蹙,身形閃處,向兩騎快馬追去。
× × ×
七王爺府的華麗後廳之中,笙歌未歇,四位豔姬,正在翩翩起舞,姿態曼妙,媚意撩人。
七王爺科頭便服,坐在一張軟榻上,一手掣杯,另一手則攬著侍立身側的豔姬柳腰,低聲說道:“媚兒,傳你哥哥。”
那名喚“媚兒”的豔姫,立向另一名侍女笑道:“王爺有命,去請三保師爺立刻穿衣,來此伺候。”
侍女領命退去,過了一會,有個約莫四十來歲,獐頭鼠目,相貌猥瑣之人,走入後廳,先向七王爺請了一個安兒,然後起立恭身,陪笑說道:“這麽晚了,王爺還沒安歇?”
七王爺笑道:“我在等劉得標和陳鵬的迴報,看看‘小孟嚐’倪非,肯不肯為了找尋三寶之事,替我飄洋過海,走趟台灣?”
三保師爺眼珠略轉,眉頭一皺道:“照皇上因事出傳聞,不願以官府力量,驚擾百姓的聖意來說,自然是以‘小孟嚐’倪非這種交遊廣闊,身有武功的江湖人物,比較容易勝任,但……”
一個“但”字,剛剛出口,劉得標和陳鵬等兩名王府差官,業已迴府報稱倪非對七王爺委差之事,根本連事由都不願聽,便立即加以拒絕。
七王爺怫然道:“這廝竟如此不識抬舉,我倒非要——”
三保師爺一旁接口笑道:“王爺不必氣惱,還是以辦妥事兒為重……”
七王爺取過一根製作得極為精美的綠玉旱煙袋來,由侍姫媚兒,吹燃紙煤,點煙吸了兩口,目注三保師爺,揚眉問道:“莫非你有辦法能令倪非俯首聽命麽?”
三保師爺笑了一笑,緩緩說道:“像倪非那等自命俠義的江湖人物,多半具有一種牛脾氣,隻可義動情拘,不可威逼利誘,王爺若以事為重,不妨……”
七王爺聽至此處,噴出一口濃煙,目注三保師爺道:“三保,你難道要我親自去找趟倪非?”
三保師爺從嘴角上,微現一絲譎笑,點頭答道:“正是此意,王爺倘能紓尊降貴,倪非受寵若驚,感激涕零之下,為王爺飄洋過海,前往台灣,找尋三保之事,定可迎刃而解!”
七王爺略一沉吟,又吸了兩口旱煙,緩緩噴出,點頭說道:“好,好主意,吩咐備轎!”
三保師爺脅肩諂笑地,陪笑說道:“夜已太深,倪家路又不近,何況此事更非急在一時,王爺不如明夜去吧!”
七王爺放下綠玉旱煙袋,伸了一個懶腰,臉上立現倦意……
× × ×
倪非,是京師的有名豪俠,由於慷慨好義,交遊廣闊,得號“小孟嚐”,但若論武功造詣,卻並不太深,充量言之,也隻中人以上而已。
如今,他正與好友石二,持蟄擎杯,在家中深夜對飲。
石二,或許有點平凡,但他哥哥石大,卻太不平凡。
胸襟豪邁,俠骨仁心,二十年麵壁苦練而成的“裂石神掌”、“咳唾成石”、“鐵石金鋼氣”等三大“石頭神功”堪稱冠蓋武林,所向無敵,故被江湖人物,推崇備至,賀號“石頭大俠”。
不單石大名震天下,連石大的紅妝密友“鐵娘子”陳寒梅,也有一身內外超絕神功,是當世武林中,響當當的拔尖人物。
石二有了這樣一位好哥哥,和未來的好嫂子,他在武功方麵,縱未登堂,定也入室,怎會落得“平凡”二字。
原因有三,懶,好吃,和太愛交遊,不肯像他哥哥一樣,盡屏百欲,麵壁苦修,以致看得雖多,練得卻少,甚至於比起倪非,還要差上一點。
但懶而好吃,並未影響到石二的如玉風神,他俊拔英挺,星目劍眉,夠漂亮,夠瀟灑,從外型看來,是位妒煞衛玠,羨煞潘安的風流文士。
兩人酒興方酣,門外突起叩擊之聲。
倪非訝然道:“奇怪,昨夜有七王爺府的差官惹厭,今夜怎會又有人來?……”
邊自說話,邊自站起身形,走向門口。
石二隨在身後,含笑說道:“倪兄,七王爺決不會無故找你,你何必立即把那兩名差官攆走,好歹也該讓人家說個理由……”
倪非冷哼一聲,把門啟開,隻見仍是昨夜來過的劉得標、陳鵬二人,當門而立。
劉得標知曉倪非性躁,遂不等他開口,便自抱拳笑道:“倪爺,七王爺親自來訪,府上若有閑雜人等,尚請迴避一下。”
這一招,大出倪非意料之外,眉頭雙皺詫道:“七王爺不惜紓尊降貴,深夜親自來訪我這一介草民則甚?……”
說至此處,已從眼角餘光中,看見七王爺果從一乘暖轎之內,撩袍走下,遂一指石二,高聲又道:“這是我好友石二,身家清白,正而不邪,在江湖中是條鐵錚錚的漢子,無須迴避,可以見得七王爺!”
這時,身著便服的七王爺,業已走近倪非,堆起滿臉笑容,嗬嗬說道:“倪非,想不到吧?不論是茶是酒,可願意讓我擾你幾杯?”
以七王爺如此十分顯赫的王爺身份,又複如此含笑相向,倪非隻得抱拳說道:“王爺說哪裏話來,倘不嫌殘肴剩酒,是草民無上榮寵。”
七王爺迴顧劉得標,陳鵬及轎夫等人道:“我要和倪非聊聊,除了小順子跟我進去裝煙外,你們不許滋擾,都在門外靜靜等候。”
劉得標等一齊恭身應喏,另一名年輕書僮小順子,則手捧拜匣,及綠玉旱煙袋,隨侍七王爺,進入倪家客廳。
倪非招唿七王爺落座後,陪笑問道:“王爺於如此深夜……”
七王爺不等倪非往下再問,便含笑接道:“來,來,來,大家坐下,我要講樁故事給你們聽。”
倪非為石二引介道:“這是我好友石二。”
石二抱拳道:“草民參見七王爺。”
七王爺含笑伸手道:“大家請隨便一點,我這是微服夜行,彼此不拘俗禮。”
倪非、石二聞言,也不再客氣,便在七王爺兩側坐下。
七王爺擎杯微飲,咳嗽一聲,緩緩說道:“聖上在江南聽得傳說,前朝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時,曾從佛國帶迴三件寶物,一為‘立業發財之寶’,一為‘安邦定國之寶’,一為‘長生不老之寶’,準備進貢永樂帝,但途中卻被船員盜走,流落於台灣民間……”
倪非“哦”了一聲:“王爺突提此事,莫非想要這三件寶物?”
七王爺搖頭微笑道:“不,想要的不是我,是當今萬歲。”
石二聞言,置下手中酒杯,含笑說道:“那還不容易,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聖上隻消行文台灣……”
七王爺搖了搖頭,截斷石二的話頭,含笑說道:“不然,一來因事出傳聞,尚難確定,二來聖上是有道明君,不願動用官家力量,輕易擾民,故而我自抱奮勇,替聖上便宜處理此事……”
這時,小順兒裝了一袋旱煙遞上,七王爺接在手中,抽了兩口。
倪非笑道:“王爺如此說法,又複夤夜屈駕,難道要我倪非……”
七王爺向空中噴出一口濃煙,頷首笑道:“台灣遠隔重洋,既不願動用官家力量,則最好便是找位可靠江湖人物,辦理此事,才比較容易得手……”
語言至此略頓,目注倪非,微笑又道:“倪非,我知你交遊素廣,義肝俠骨,一諾千金……”
倪非不等七王爺再往下說,便自避席起立,抱拳說道:“多謝王爺看重,但茲事體大,台灣又遠在海外,倪非自揣力薄,不敢承命。”
七王爺擺手笑道:“別急,別急,這件事不太好辦,自然獨力難成,我允許你邀約幾名好友,一同前往,無論花費多少金銀,都在所不計。”
倪非仍自連連搖頭,石二突然雙眉微挑,一旁笑道:“倪兄,常言道‘當仁不讓’,何況七王爺夤夜屈駕,這樣對你看重,哪裏還有不識抬舉之理?我替你在七王爺的駕前,答應這件事了。”
倪非萬想不到石二會有這麽一著,不禁對這位知交好友,愕然瞠目。
天空隱響雷聲,似有雨意!
電光微閃,見窗外簷間,有條婀娜人影,以雙足鉤住屋簷,倒掛竊聽,伹廳內七王爺、倪非、石二等人,卻均未發現。
七王爺見石二已代倪非答應此事,高興的哈哈大笑,從小順子手中,取過那隻拜匣遞過說道:“這是一千兩紋銀,以及另一張二百兩黃金莊票,萬一不夠,我在台灣有個心腹,名叫陳濟川,還可再加接濟。”
倪非眉頭仍皺,石二卻已將拜匣接過,向七王爺含笑問道:“王爺給我們多少限期?”
七王爺略一沉吟,緩緩答道:“這種事兒,相當難辦,本來不應加甚限期,但最好是在你們抵達台灣的三個月內辦妥,因為我想於聖上的嶽降吉辰,以這‘立業發財’‘安邦定國’‘長生不老’等三寶為壽!”
石二連連點頭,倪非卻向其憤然怒目。
七王爺又想起一事,以手中的綠玉旱煙袋,向倪非、石二展示道:“你們先去,我另派監督相助之人,隨後趕往,就以這‘綠玉旱煙袋’,作為指揮信物,認物不認人,你們要看清楚了。”
米以成飯,木以成舟,倪非也隻好與石二一同向那綠玉旱煙袋仔細注目。
七王爺滿麵微笑地,放下酒杯,站起身形道:“費神,費神,我告辭了。”
倪非蹩著滿腹悶氣,側身拱手,表示送客。
七王爺所願已達,也不在乎倪非的神色不悅,含笑出門,上轎而去。
倪非一麵關門,一麵便向石二以一種斥責神色,皺眉問道:“石兄,你是視功名若糞土,輕富貴如浮雲的江湖俠士,今夜為何改變情性,突然趨炎附勢起來?”
石二笑道:“倪兄此話怎講?”
倪非氣鼓鼓地答道:“你代我作此承諾則甚?難道你不知道七王爺素行不正,是個奸王?”
石二微笑道:“正因他是個奸王,我才代你作此承諾。”
倪非被他弄得一頭霧水,有點莫名其妙!”
石二一笑又道:“倪兄問你,你莫非忘了吳大人的恩典?”
倪非一聞“吳大人”三字,立即肅然示敬地,應聲答道:“這位清明仁厚的恩官,曾把我拔出泥塗,勸歸正道,如此一天二地之恩,倪非生當結草,死亦銜環,怎敢一日或忘?”
石二飲了一口酒兒,點頭說道:“倪兄雖對吳大人銜恩甚厚,但江湖廊廟,圖報無門,這次利用七王爺的財勢,遠遊台灣,倘能尋得三寶,以真品由吳大人呈貢聖上,以膺鼎向七王爺交差塞責,則吳大人必獲逾格升賞,七王爺可能失寵降罪,報恩除奸,豈非一舉兩得?”
倪非聞言大喜,猛的一掌,拍在石二肩上,狂笑道:“石兄,平日看你十分忠厚,想不到竟有能如此隨機應變的聰明頭腦?”
石二剛剛喝了一大口酒兒,被倪非驀然一掌,拍得嗆了出來,苦笑說道:“這大概屬於福至心靈,我以前凡遇災厄,往往都會逢兇化吉,遇難呈祥,江湖同道,不是早就稱我為一員福將嘛?”
倪非目注桌上七王爺所留,內貯黃金白銀莊票的那隻拜匣,皺眉道:“事情已作承諾,金銀也已收下,但人選方麵卻……”
石二仿佛早就胸有成竹,一聽倪非提起人選之事,立即接口說道:“你舅舅金福,以前因采辦藥材,曾經去過‘台灣’,他又精於醫道,豈不是個極好人選,應該拉他同去。”
倪非頷首道:“我舅舅當然跑不了,但還有兩位最理想的人選,卻根本無法邀請。”
石二問道:“誰是最理想的人選?”
倪非答道:“你哥哥石大,和他的紅妝密友‘鐵娘子’陳大姐呀。”
石二一拍桌案,點頭道:“對,我哥哥那一身天下無敵的‘石頭神功’,和威震江湖的‘石頭大兄’俠義,再加上‘鐵娘子’陳大姐藝出福建‘武夷仙子’門下,對閩台地勢,定極熟悉,確屬最佳人選,但他們兩人,一向四海遊俠,蹤跡不定……”
此時,雷聲再響,電閃又作,窗外簷下,仍見婀娜人影。
倪非斟了一杯酒兒,苦笑道:“正因石大哥和陳大姐的蹤跡難覓,我才……”
一語未畢,石二目光閃處,忽有所得地,軒眉叫道:“我有辦法,來個冒名頂替……”
倪非被他嚇了一跳,愕然注目,望著石二問道:“什麽叫冒名頂替?……”
石二把胸腩一拍,神氣活現的,揚眉答道:“所謂‘冒名頂替’,就是由我來冒充我的哥哥,中原各地的江湖人物,幾乎盡識‘石頭大兄’,但‘台灣’遠隔海外,或許還混得過去?換句話說,隻要一上海船,我石二便平升一級,變成石大。”
倪非想了一想,雙眉深蹙,向石二搖頭苦笑說道:“由弟弟冒充哥哥,到還不算太離譜,但你好吃貪玩,又複懶練,一身功夫,和我差不許多,隻能說庸俗平常……”
石二連連擺手,截斷了倪非話頭,軒眉含笑說道:“我們是去尋寶,又不是尋仇兇殺,需要什麽超凡拔俗的內家絕頂神功?僅僅憑借我哥哥足使江湖人物多半尊敬懾服的‘石頭大兄’威望,就可獲得不少方便!總而言之,我是‘福將’,你有點‘福相’,你舅舅又叫‘金福”,‘三福’遊台,千祥天降,一定會事事遂心,大吉大利!”
倪非笑道:“好吧,我們就到城南‘三福堂’藥店去找我舅舅金福。”
閃電又作,電光中瞥見窗外倒掛簷間的婀娜人影,倒翻上屋,失去蹤跡。
× × ×
“三福堂”在城南“珠市口”一帶,是相當大的藥店,尤其以藥店東主金福的神奇醫術,及仁厚醫德,更為馳名,並不比名震全國的“同仁堂”,有所多讓。
倪非和石二到時,金福正在製藥,因是至親,也不客氣,靜聽倪非說完來意後,金福點頭笑道:“我也記得那位吳大人真是位賢明溫厚的好官,也多虧石二想得出這條報恩除奸的兩全其美之計,打明天起,我就托人照顧藥店,收拾一點有用藥材,和你們一同上路。”
這時,因店夥已送上酒菜,石二遂一麵大快朵頤,一麵向金福笑道:“金福阿舅,我和倪兄起初還怕你不肯去,不料一請便允,這樣看來,你竟很喜歡台灣那個地方,頗有遊興。”
金福收好藥材,淨了淨手,邊自坐下,陪倪非、石二等飲酒,邊自指著壁上所懸的一副對聯,微笑說道:“你們且看看這副對聯,寫的正是台灣景色。”
倪非、石二注目看時,隻見是副極精致的灑金箋,箋上是以功力極深的“瘦金體”寫著十個字兒:
“四時花不謝,八節草長青。”
石二腹中的墨水,比倪非多了不少,一見之下,失驚說道:“除了蓬萊仙島之外,哪裏會有四時不謝之花,八節長青之草?”
倪、石二人,本已愛飲,金福則酒量更豪,擎杯在手,微笑說道:“不錯,台灣正是有‘蓬萊仙島’之稱,不單景色秀美,物產豐富,人情更極淳厚,我固然樂於再遊,你們去了,可能也會流連忘返的呢!”
說至此處,側顧石二,低聲又道:“石二,你雖與倪非,交稱莫逆,可能還不知道他有樁毛病。”
石二驚道:“倪兄身體素健……”
金福知曉石二有所誤會,遂含笑加以解釋道:“我所謂的‘毛病’,不是身體上的毛病,而是性格上的毛病。”
石二“哦”了一聲,目光微瞥倪非,揚眉問道:“什麽毛病?據我所知,倪兄是條鐵錚錚的漢子,一不貪財,二不好色……”
金福搖手笑道:“不是貪,是怕,你知不知道倪非從小怕鬼?”
倪非紅著臉兒道:“舅舅為何要出我洋相?我已長大成人,更闖蕩江湖甚久,不會再有這老毛病了。”
金福白他一眼道:“不會才怪,常言道:‘江山好改,秉性難移’,你記不記得,凡是出遠門時,倘若沒有我這舅舅跟在身邊,連覺都睡不著呢?”
三人大笑聲中,同作買舟渡海之計。
因為有潑剌剌的蹄聲,從遠處奔來。
冷巷中,走出條婀娜人影,緩步過街。
兩騎快馬,電掠而至,馬上人纓帽腰刀,似乎是什麽王府差官模樣?
因見有人過街,不能不略為勒馬收勢,左麵一人,竟似暴怒,異常驕狂地,揚手一鞭,便向那條婀娜人影擊去。
婀娜人影一伸手,便將擊來長鞭的鞭梢接住。
兩名王府差官模樣之人,這時才看清過街之人,是個年約二十三四,風神絕美的黑衣女子。
黑衣女子二指一夾,生牛皮所製的鞭梢立斷,恰好對方正用力迴奪,力量一空,幾乎被閃下馬背!
左麵馬上人“咦”了一聲,向右麵馬上人道:“劉兄,這妞兒有點邪門。”
劉姓右麵馬上人比較識貨,知曉既能二指斷鞭,對方必非等閑,遂搖手叫道:“老陳,別惹事了,倪非如此不識抬舉,七王爺必然震怒,若再節外生枝,出甚事兒,我們可擔待不起!”
幾句話兒,聽出身份,他們果然是京都群王中,比較跋扈的七王爺府差官。
陳姓差官聞言,怒視黑衣女子一眼,抖起斷鞭,擊向馬臀,與劉姓差官,雙雙縱轡馳去。
黑衣女子神色微愕,低聲自語道:“奇怪,七王爺要找倪非的什麽麻煩?……”
雙眉微蹙,身形閃處,向兩騎快馬追去。
× × ×
七王爺府的華麗後廳之中,笙歌未歇,四位豔姬,正在翩翩起舞,姿態曼妙,媚意撩人。
七王爺科頭便服,坐在一張軟榻上,一手掣杯,另一手則攬著侍立身側的豔姬柳腰,低聲說道:“媚兒,傳你哥哥。”
那名喚“媚兒”的豔姫,立向另一名侍女笑道:“王爺有命,去請三保師爺立刻穿衣,來此伺候。”
侍女領命退去,過了一會,有個約莫四十來歲,獐頭鼠目,相貌猥瑣之人,走入後廳,先向七王爺請了一個安兒,然後起立恭身,陪笑說道:“這麽晚了,王爺還沒安歇?”
七王爺笑道:“我在等劉得標和陳鵬的迴報,看看‘小孟嚐’倪非,肯不肯為了找尋三寶之事,替我飄洋過海,走趟台灣?”
三保師爺眼珠略轉,眉頭一皺道:“照皇上因事出傳聞,不願以官府力量,驚擾百姓的聖意來說,自然是以‘小孟嚐’倪非這種交遊廣闊,身有武功的江湖人物,比較容易勝任,但……”
一個“但”字,剛剛出口,劉得標和陳鵬等兩名王府差官,業已迴府報稱倪非對七王爺委差之事,根本連事由都不願聽,便立即加以拒絕。
七王爺怫然道:“這廝竟如此不識抬舉,我倒非要——”
三保師爺一旁接口笑道:“王爺不必氣惱,還是以辦妥事兒為重……”
七王爺取過一根製作得極為精美的綠玉旱煙袋來,由侍姫媚兒,吹燃紙煤,點煙吸了兩口,目注三保師爺,揚眉問道:“莫非你有辦法能令倪非俯首聽命麽?”
三保師爺笑了一笑,緩緩說道:“像倪非那等自命俠義的江湖人物,多半具有一種牛脾氣,隻可義動情拘,不可威逼利誘,王爺若以事為重,不妨……”
七王爺聽至此處,噴出一口濃煙,目注三保師爺道:“三保,你難道要我親自去找趟倪非?”
三保師爺從嘴角上,微現一絲譎笑,點頭答道:“正是此意,王爺倘能紓尊降貴,倪非受寵若驚,感激涕零之下,為王爺飄洋過海,前往台灣,找尋三保之事,定可迎刃而解!”
七王爺略一沉吟,又吸了兩口旱煙,緩緩噴出,點頭說道:“好,好主意,吩咐備轎!”
三保師爺脅肩諂笑地,陪笑說道:“夜已太深,倪家路又不近,何況此事更非急在一時,王爺不如明夜去吧!”
七王爺放下綠玉旱煙袋,伸了一個懶腰,臉上立現倦意……
× × ×
倪非,是京師的有名豪俠,由於慷慨好義,交遊廣闊,得號“小孟嚐”,但若論武功造詣,卻並不太深,充量言之,也隻中人以上而已。
如今,他正與好友石二,持蟄擎杯,在家中深夜對飲。
石二,或許有點平凡,但他哥哥石大,卻太不平凡。
胸襟豪邁,俠骨仁心,二十年麵壁苦練而成的“裂石神掌”、“咳唾成石”、“鐵石金鋼氣”等三大“石頭神功”堪稱冠蓋武林,所向無敵,故被江湖人物,推崇備至,賀號“石頭大俠”。
不單石大名震天下,連石大的紅妝密友“鐵娘子”陳寒梅,也有一身內外超絕神功,是當世武林中,響當當的拔尖人物。
石二有了這樣一位好哥哥,和未來的好嫂子,他在武功方麵,縱未登堂,定也入室,怎會落得“平凡”二字。
原因有三,懶,好吃,和太愛交遊,不肯像他哥哥一樣,盡屏百欲,麵壁苦修,以致看得雖多,練得卻少,甚至於比起倪非,還要差上一點。
但懶而好吃,並未影響到石二的如玉風神,他俊拔英挺,星目劍眉,夠漂亮,夠瀟灑,從外型看來,是位妒煞衛玠,羨煞潘安的風流文士。
兩人酒興方酣,門外突起叩擊之聲。
倪非訝然道:“奇怪,昨夜有七王爺府的差官惹厭,今夜怎會又有人來?……”
邊自說話,邊自站起身形,走向門口。
石二隨在身後,含笑說道:“倪兄,七王爺決不會無故找你,你何必立即把那兩名差官攆走,好歹也該讓人家說個理由……”
倪非冷哼一聲,把門啟開,隻見仍是昨夜來過的劉得標、陳鵬二人,當門而立。
劉得標知曉倪非性躁,遂不等他開口,便自抱拳笑道:“倪爺,七王爺親自來訪,府上若有閑雜人等,尚請迴避一下。”
這一招,大出倪非意料之外,眉頭雙皺詫道:“七王爺不惜紓尊降貴,深夜親自來訪我這一介草民則甚?……”
說至此處,已從眼角餘光中,看見七王爺果從一乘暖轎之內,撩袍走下,遂一指石二,高聲又道:“這是我好友石二,身家清白,正而不邪,在江湖中是條鐵錚錚的漢子,無須迴避,可以見得七王爺!”
這時,身著便服的七王爺,業已走近倪非,堆起滿臉笑容,嗬嗬說道:“倪非,想不到吧?不論是茶是酒,可願意讓我擾你幾杯?”
以七王爺如此十分顯赫的王爺身份,又複如此含笑相向,倪非隻得抱拳說道:“王爺說哪裏話來,倘不嫌殘肴剩酒,是草民無上榮寵。”
七王爺迴顧劉得標,陳鵬及轎夫等人道:“我要和倪非聊聊,除了小順子跟我進去裝煙外,你們不許滋擾,都在門外靜靜等候。”
劉得標等一齊恭身應喏,另一名年輕書僮小順子,則手捧拜匣,及綠玉旱煙袋,隨侍七王爺,進入倪家客廳。
倪非招唿七王爺落座後,陪笑問道:“王爺於如此深夜……”
七王爺不等倪非往下再問,便含笑接道:“來,來,來,大家坐下,我要講樁故事給你們聽。”
倪非為石二引介道:“這是我好友石二。”
石二抱拳道:“草民參見七王爺。”
七王爺含笑伸手道:“大家請隨便一點,我這是微服夜行,彼此不拘俗禮。”
倪非、石二聞言,也不再客氣,便在七王爺兩側坐下。
七王爺擎杯微飲,咳嗽一聲,緩緩說道:“聖上在江南聽得傳說,前朝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時,曾從佛國帶迴三件寶物,一為‘立業發財之寶’,一為‘安邦定國之寶’,一為‘長生不老之寶’,準備進貢永樂帝,但途中卻被船員盜走,流落於台灣民間……”
倪非“哦”了一聲:“王爺突提此事,莫非想要這三件寶物?”
七王爺搖頭微笑道:“不,想要的不是我,是當今萬歲。”
石二聞言,置下手中酒杯,含笑說道:“那還不容易,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聖上隻消行文台灣……”
七王爺搖了搖頭,截斷石二的話頭,含笑說道:“不然,一來因事出傳聞,尚難確定,二來聖上是有道明君,不願動用官家力量,輕易擾民,故而我自抱奮勇,替聖上便宜處理此事……”
這時,小順兒裝了一袋旱煙遞上,七王爺接在手中,抽了兩口。
倪非笑道:“王爺如此說法,又複夤夜屈駕,難道要我倪非……”
七王爺向空中噴出一口濃煙,頷首笑道:“台灣遠隔重洋,既不願動用官家力量,則最好便是找位可靠江湖人物,辦理此事,才比較容易得手……”
語言至此略頓,目注倪非,微笑又道:“倪非,我知你交遊素廣,義肝俠骨,一諾千金……”
倪非不等七王爺再往下說,便自避席起立,抱拳說道:“多謝王爺看重,但茲事體大,台灣又遠在海外,倪非自揣力薄,不敢承命。”
七王爺擺手笑道:“別急,別急,這件事不太好辦,自然獨力難成,我允許你邀約幾名好友,一同前往,無論花費多少金銀,都在所不計。”
倪非仍自連連搖頭,石二突然雙眉微挑,一旁笑道:“倪兄,常言道‘當仁不讓’,何況七王爺夤夜屈駕,這樣對你看重,哪裏還有不識抬舉之理?我替你在七王爺的駕前,答應這件事了。”
倪非萬想不到石二會有這麽一著,不禁對這位知交好友,愕然瞠目。
天空隱響雷聲,似有雨意!
電光微閃,見窗外簷間,有條婀娜人影,以雙足鉤住屋簷,倒掛竊聽,伹廳內七王爺、倪非、石二等人,卻均未發現。
七王爺見石二已代倪非答應此事,高興的哈哈大笑,從小順子手中,取過那隻拜匣遞過說道:“這是一千兩紋銀,以及另一張二百兩黃金莊票,萬一不夠,我在台灣有個心腹,名叫陳濟川,還可再加接濟。”
倪非眉頭仍皺,石二卻已將拜匣接過,向七王爺含笑問道:“王爺給我們多少限期?”
七王爺略一沉吟,緩緩答道:“這種事兒,相當難辦,本來不應加甚限期,但最好是在你們抵達台灣的三個月內辦妥,因為我想於聖上的嶽降吉辰,以這‘立業發財’‘安邦定國’‘長生不老’等三寶為壽!”
石二連連點頭,倪非卻向其憤然怒目。
七王爺又想起一事,以手中的綠玉旱煙袋,向倪非、石二展示道:“你們先去,我另派監督相助之人,隨後趕往,就以這‘綠玉旱煙袋’,作為指揮信物,認物不認人,你們要看清楚了。”
米以成飯,木以成舟,倪非也隻好與石二一同向那綠玉旱煙袋仔細注目。
七王爺滿麵微笑地,放下酒杯,站起身形道:“費神,費神,我告辭了。”
倪非蹩著滿腹悶氣,側身拱手,表示送客。
七王爺所願已達,也不在乎倪非的神色不悅,含笑出門,上轎而去。
倪非一麵關門,一麵便向石二以一種斥責神色,皺眉問道:“石兄,你是視功名若糞土,輕富貴如浮雲的江湖俠士,今夜為何改變情性,突然趨炎附勢起來?”
石二笑道:“倪兄此話怎講?”
倪非氣鼓鼓地答道:“你代我作此承諾則甚?難道你不知道七王爺素行不正,是個奸王?”
石二微笑道:“正因他是個奸王,我才代你作此承諾。”
倪非被他弄得一頭霧水,有點莫名其妙!”
石二一笑又道:“倪兄問你,你莫非忘了吳大人的恩典?”
倪非一聞“吳大人”三字,立即肅然示敬地,應聲答道:“這位清明仁厚的恩官,曾把我拔出泥塗,勸歸正道,如此一天二地之恩,倪非生當結草,死亦銜環,怎敢一日或忘?”
石二飲了一口酒兒,點頭說道:“倪兄雖對吳大人銜恩甚厚,但江湖廊廟,圖報無門,這次利用七王爺的財勢,遠遊台灣,倘能尋得三寶,以真品由吳大人呈貢聖上,以膺鼎向七王爺交差塞責,則吳大人必獲逾格升賞,七王爺可能失寵降罪,報恩除奸,豈非一舉兩得?”
倪非聞言大喜,猛的一掌,拍在石二肩上,狂笑道:“石兄,平日看你十分忠厚,想不到竟有能如此隨機應變的聰明頭腦?”
石二剛剛喝了一大口酒兒,被倪非驀然一掌,拍得嗆了出來,苦笑說道:“這大概屬於福至心靈,我以前凡遇災厄,往往都會逢兇化吉,遇難呈祥,江湖同道,不是早就稱我為一員福將嘛?”
倪非目注桌上七王爺所留,內貯黃金白銀莊票的那隻拜匣,皺眉道:“事情已作承諾,金銀也已收下,但人選方麵卻……”
石二仿佛早就胸有成竹,一聽倪非提起人選之事,立即接口說道:“你舅舅金福,以前因采辦藥材,曾經去過‘台灣’,他又精於醫道,豈不是個極好人選,應該拉他同去。”
倪非頷首道:“我舅舅當然跑不了,但還有兩位最理想的人選,卻根本無法邀請。”
石二問道:“誰是最理想的人選?”
倪非答道:“你哥哥石大,和他的紅妝密友‘鐵娘子’陳大姐呀。”
石二一拍桌案,點頭道:“對,我哥哥那一身天下無敵的‘石頭神功’,和威震江湖的‘石頭大兄’俠義,再加上‘鐵娘子’陳大姐藝出福建‘武夷仙子’門下,對閩台地勢,定極熟悉,確屬最佳人選,但他們兩人,一向四海遊俠,蹤跡不定……”
此時,雷聲再響,電閃又作,窗外簷下,仍見婀娜人影。
倪非斟了一杯酒兒,苦笑道:“正因石大哥和陳大姐的蹤跡難覓,我才……”
一語未畢,石二目光閃處,忽有所得地,軒眉叫道:“我有辦法,來個冒名頂替……”
倪非被他嚇了一跳,愕然注目,望著石二問道:“什麽叫冒名頂替?……”
石二把胸腩一拍,神氣活現的,揚眉答道:“所謂‘冒名頂替’,就是由我來冒充我的哥哥,中原各地的江湖人物,幾乎盡識‘石頭大兄’,但‘台灣’遠隔海外,或許還混得過去?換句話說,隻要一上海船,我石二便平升一級,變成石大。”
倪非想了一想,雙眉深蹙,向石二搖頭苦笑說道:“由弟弟冒充哥哥,到還不算太離譜,但你好吃貪玩,又複懶練,一身功夫,和我差不許多,隻能說庸俗平常……”
石二連連擺手,截斷了倪非話頭,軒眉含笑說道:“我們是去尋寶,又不是尋仇兇殺,需要什麽超凡拔俗的內家絕頂神功?僅僅憑借我哥哥足使江湖人物多半尊敬懾服的‘石頭大兄’威望,就可獲得不少方便!總而言之,我是‘福將’,你有點‘福相’,你舅舅又叫‘金福”,‘三福’遊台,千祥天降,一定會事事遂心,大吉大利!”
倪非笑道:“好吧,我們就到城南‘三福堂’藥店去找我舅舅金福。”
閃電又作,電光中瞥見窗外倒掛簷間的婀娜人影,倒翻上屋,失去蹤跡。
× × ×
“三福堂”在城南“珠市口”一帶,是相當大的藥店,尤其以藥店東主金福的神奇醫術,及仁厚醫德,更為馳名,並不比名震全國的“同仁堂”,有所多讓。
倪非和石二到時,金福正在製藥,因是至親,也不客氣,靜聽倪非說完來意後,金福點頭笑道:“我也記得那位吳大人真是位賢明溫厚的好官,也多虧石二想得出這條報恩除奸的兩全其美之計,打明天起,我就托人照顧藥店,收拾一點有用藥材,和你們一同上路。”
這時,因店夥已送上酒菜,石二遂一麵大快朵頤,一麵向金福笑道:“金福阿舅,我和倪兄起初還怕你不肯去,不料一請便允,這樣看來,你竟很喜歡台灣那個地方,頗有遊興。”
金福收好藥材,淨了淨手,邊自坐下,陪倪非、石二等飲酒,邊自指著壁上所懸的一副對聯,微笑說道:“你們且看看這副對聯,寫的正是台灣景色。”
倪非、石二注目看時,隻見是副極精致的灑金箋,箋上是以功力極深的“瘦金體”寫著十個字兒:
“四時花不謝,八節草長青。”
石二腹中的墨水,比倪非多了不少,一見之下,失驚說道:“除了蓬萊仙島之外,哪裏會有四時不謝之花,八節長青之草?”
倪、石二人,本已愛飲,金福則酒量更豪,擎杯在手,微笑說道:“不錯,台灣正是有‘蓬萊仙島’之稱,不單景色秀美,物產豐富,人情更極淳厚,我固然樂於再遊,你們去了,可能也會流連忘返的呢!”
說至此處,側顧石二,低聲又道:“石二,你雖與倪非,交稱莫逆,可能還不知道他有樁毛病。”
石二驚道:“倪兄身體素健……”
金福知曉石二有所誤會,遂含笑加以解釋道:“我所謂的‘毛病’,不是身體上的毛病,而是性格上的毛病。”
石二“哦”了一聲,目光微瞥倪非,揚眉問道:“什麽毛病?據我所知,倪兄是條鐵錚錚的漢子,一不貪財,二不好色……”
金福搖手笑道:“不是貪,是怕,你知不知道倪非從小怕鬼?”
倪非紅著臉兒道:“舅舅為何要出我洋相?我已長大成人,更闖蕩江湖甚久,不會再有這老毛病了。”
金福白他一眼道:“不會才怪,常言道:‘江山好改,秉性難移’,你記不記得,凡是出遠門時,倘若沒有我這舅舅跟在身邊,連覺都睡不著呢?”
三人大笑聲中,同作買舟渡海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