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甫對於下棋並無太多興趣,棋力也一般,不過欣賞兩位高手對弈,還是看得津津有味,至於棋品,自然是比孫寅高出十幾層樓。
孫寅自言自語道:“可惜陳少保和嚴池集不在,否則我看得上眼的家夥,就都在一窩了。”
劉懷下棋極為專注,其實劉懷無論讀書還是做事,都是這般心無旁騖。
不知打譜多少次的範長後當然也是如此,可謂落子之時,雷打不動。
宋恪禮聞言若有所思。
隻有李吉甫笑了笑,隻是很高興。
很奇怪,雖然與孫寅相識相交相知不短了,可是兩人之間,從無什麽肺腑言語。孫寅總喜歡怔怔出神想事情,經常神遊物外。李吉甫在孫寅身邊,也很少主動說話,往往就是安安靜靜看看書,想想官場的大小事、衙門裏的高低人。
孫寅自顧自說道:“其實啊,範短先勝負心重,又拿得起放得下,還真適合當官,不適合下棋,先在翰林院國子監、崇文館這些地方逛蕩,不怕慢就怕快。宋雛雞……哦不對,宋雛鳳呢,倒是貴在勇猛精進,三年當侍郎,五年當尚書,十年當首輔……哦又不對了,首輔得我孫寅來當,才算名至實歸,宋恪禮你還是乖乖當你的一部尚書吧,大不了到時候我讓你六部尚書隨便挑就是。劉懷呢,千萬別鑽書堆裏出不來,做教書先生,沒啥大出息,撐死了也就是嗝屁後,給個不上不下的中等諡號,什麽文潔啊文義啊文達啊,哪裏是美諡,罵人呢不是……至於李吉甫你啊,湊合著在公門修行熬日子吧,記得沒事就多燒燒香拜拜佛,運氣好撈個正三品的侍郎,或是一州刺史啥的,可要運氣不好的話,唉,就隻能跟老子借錢度日了,估計娶個過得去的小媳婦都懸乎……”
李吉甫鄭重其事地用力點頭。
得,看樣子這位狀元郎還當真了。
宋恪禮又是搖頭。
京城夜禁之前,範長後、宋恪禮告辭離去,劉懷當時起身送至門外。李吉甫晚些離開宅子,劉懷幫忙提著燈籠送到小巷拐角處,這才遞出燈籠。
劉懷分明看到這位狀元郎在漸漸遠去的時候,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橫臂攔住視線,雙肩微微顫動。
在出門前,孫寅拿起那本被宋恪禮擱放在桌上的奉版書籍,隨意丟給正要離開的李吉甫,沒好氣道:“書借你,交情歸交情,得還的!最短三年,最遲五年,老子會掰著手指頭算著日子的。你要敢不還,我到時候扛著糞桶去你家門口潑去。信不信由你!別婆婆媽媽的,趕緊滾蛋!”
夜色中,李吉甫漸行漸遠,然後越走越快,大步向前。
事實上這位官場坎坷的狀元郎不知為何,最近一段時間不斷跟同僚借錢,但是始終咬牙不曾向孫寅開口,據說是家裏寄信至京城,急需一筆不小的銀子渡過難關。隻不過李吉甫的家裏人,多半是天真地以為光宗耀祖的李吉甫注定已經在京城飛黃騰達,哪裏知道在太安城官場攀升的不容易,若是李吉甫不是那個令人眼紅的一甲頭名,而隻是個名次較高的進士及第,可能日子都要比現在好過很多,最不濟手頭也會寬裕許多,朋友也更多一些。退一步說,哪怕是得以外放地方的次等進士,或是得以馬上幸運補缺的同進士,好的,就是牧守一方的父母官了,差的,也是想兩袖清風都難。偏偏是狀元,又偏偏無家世根腳錦上添花,且官場前輩無雪中送炭,李吉甫如何能夠一遇風雲便化龍?早給京城前輩地頭蛇們壓彎了腰才是,所以之前孫寅可能是無心之語那個“熬”字,真是一語中的。
可再難熬,到底是狀元出身,李吉甫未來的仕途,隻要沒有太大波折,終究是會越走越順當,不說什麽位極人臣,以離陽王朝曆任皇帝的氣量,還真沒有半道夭折的狀元,最差也都磕磕碰碰當上了從四品官員。
那麽三五年之後,李吉甫一本奉版書籍的錢,當然掏得出、還得起。
那麽李吉甫現在偷偷將書賣了,哪怕是賤賣,也有兩百來兩銀子,對於李吉甫的那個家族而言,天大的坎,隻要有這筆銀子開路,肯定能邁過去。
狂士孫寅,既然能夠在科舉製藝之上冠絕離陽的讀書人,豈是死讀書之輩?當真是不諳世事不通人情?
不可能的。
劉懷百感交集地迴到宅子,看著那個蹺起二郎腿翻書的孫寅,輕聲道:“哪怕明知多此一舉,我也要替李兄向你說聲謝謝。”
孫寅頭也沒轉,淡然道:“你替他謝我?嘿,小心以後姓李的榆木疙瘩在官場上,不念你的情。”
劉懷坦然道:“我與李兄,本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雖味不如酒,可酒解饞,水卻能解渴。我從不希望與李兄之間有任何利益來往,既然如此……”
孫寅打斷劉懷的言語:“錯啦,大錯特錯!你知道為何遍觀曆史,好像曆朝曆代的激烈黨爭,都是真君子輸得一塌塗地,而偽君子卻能捷報連連嗎?”
劉懷正要說話,又被孫寅打斷,這位狂士凝望著那盞油燈,娓娓道來:“你不知道,就算你現在以為自己所知道的,也是錯的。君子喜歡自稱朋而不黨,真君子傻乎乎奉為圭臬,真這麽做了。要知道官場登頂途中,最忌諱看似高朋滿座,實則孤立無援。落難之時,尤其是惹來帝王君主厭煩之時,身旁君子的施以援手,很多時候隻會適得其反。為何?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天底下最大的順毛驢是何人。倒是豁得出臉皮的偽君子,和那些在賭桌上有膽子押上全部家當去以小博大的真小人,才有可能幫著化險為夷。話說迴來,你別以為偽君子和真小人就是腹內空空的讀書人,我告訴你,讀書人之品行高潔低劣與否,和他們讀過多少書得到多少功名聲望,有一定關係,卻絕無必然關係。我問你,宋恪禮的父親祖父,永徽年間享譽海外的‘宋家兩夫子’,宋老夫子的字寫得如何?一等一的大宗師,指不定幾百年以後,依舊有無數讀書人臨摹苦練。宋小夫子的文章好不好?當然好得不能再好了,詩詞歌賦無所不精,隻說散文,我猜千年以後,評定什麽十大散文家之類的,宋恪禮的那位父親,還是會有一席之地。可這父子二人,若說晚節不保,最終身敗名裂,隻是老首輔張巨鹿不滿他們的文壇霸主地位,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你劉懷真信?我孫寅不信,或者準確說隻信一半。這件事要往深了說,掰碎了說個通透,你得聽我說到天亮才行,因為涉及太多朝政秘事了,離陽科舉走勢,天下文脈興衰,江南輿論風向,吏禮兩部的沉屙,等等等等,估計你得聽得頭大。”
劉懷站在原地,呆若木雞。
孫寅還是蹺著二郎腿,一晃一晃,嘿嘿笑道:“隻要你躋身廟堂,真正誌同道合之人,肯定不多,對吧?但是你要記住一件事,無論在京為官,還是在地方執政,官場上的椅子,都是有定數的,你一屁股坐下,就肯定有個別人少了。官場結仇遠甚江湖,這句至理名言,是某位大文豪……嗯,就是我孫寅說的。當你位置夠高之後,椅子越來越少,更是如此。誌向遠大的讀書人,如果沒在官場沉浮裏泯滅初心,隻會越來越痛苦,因為你想放開手腳施展抱負,就越需要手握權柄,自然需要一大幫同僚下屬一起鞠躬盡瘁,方方麵麵的利益,你都得一一照應到。舉個簡單例子,官場對手向你潑髒水,哪怕皇帝沒上心,可是半個京城都跟著說你壞話呢?或是半個士林都在盲從附和呢?更可怕的是到時候連老百姓都會跟著罵你。你怎麽辦?罵迴去?你一個飽讀聖賢書的君子,都是黃紫公卿了,當麵跟人對罵,斯文掃地,總歸不像話吧?再者也壞了皇帝心中的印象。你需要怎麽做?你到底要不要朋黨?要不要打造一座張廬,要不要做青黨領袖?劉懷,你捫心自問便是,我給不了你答案。我隻想告訴你,欲要國事暢通政治清明,必然觸及種種最終阻塞朝野道路的弊端,而弊端來自弊政,也有可能是良政被貪官惡人,更有可能是不做事之官員的冷眼袖手。空談之人,最瀟灑。做事之人,最挨罵。天下熙熙攘攘,無非利來利往。我最後告訴你一個悲哀的事實。張巨鹿之所以自尋死路,在於他看到了,世家子弟把持朝廷,到底是富貴慣了的,對錢財一事,看得再重,同樣的稟性品行,前者肯定不如從寒門裏頭冒尖的貴子,我不是說所有人皆如此,但必定不在少數。試問後者驟然富貴之後,就算他能潔身自好,那麽他所在家族之中,會不會有人索求無度?會不會在地方上仗勢欺人?會不會成為橫行一地的豪族劣紳?百善孝為先,當了官,多少人敢不認無仁義的父母?兄友弟恭,兄長一路助你苦讀成才,他若說我要娶妻納妾,要良田千百畝,你答應不答應?夫妻兩人相敬如賓,妻族有人為非作歹,東窗事發,你敢不敢任由其頭顱滾地,願不願看到同床共枕的妻子,每日以淚洗麵?同鄉寒窗多年,你富貴他無名,他求個小官當當,若他確有才學,無奈命運不濟,你如何應付?若是攜手富貴,子女聯姻,日後他卻貪瀆誤國,來求你網開一麵,至交好友滿門上下數十口,有你賜表字的讀書郎,有認你做幹爺爺的黃口小兒,卻皆是命懸一線,你又當如何?”
孫寅終於不再說話,大概是說得口幹舌燥,開始起身翻箱倒櫃找酒喝去了。
劉懷目瞪口呆,汗流浹背。
孫寅總算找到了一壺綠蟻酒,仰頭痛飲,然後瞥了眼劉懷,笑眯眯道:“為富不仁,我倒是不怎麽怕,那些家夥死就死了,高樓崩塌便塌了,說不定我孫寅還會主動找他們的麻煩。可窮兇極惡四個字,人窮誌短又四個字,你怕不怕?我孫寅怕!他張巨鹿更怕!”
劉懷始終沒有挪步,沒有吭聲。
孫寅走到他跟前,在劉懷眼前晃了晃手臂:“咋的,嚇傻了?”
劉懷眼眶通紅,隱約有些淚水。
孫寅把酒壺遞給這個北涼讀書人,打趣道:“別怕啊,喝酒壓壓驚。”
劉懷搖頭苦笑道:“還是不喝了,我沒喝過酒。”
孫寅翻了個白眼,收迴手,去門檻上坐著,嬉皮笑臉道:“得嘞,那我就有福獨享嘍。”
劉懷默默坐在他身邊。
初春時節,以倒春寒和化雪時,最為凍人骨。
孫寅自顧自說道:“退一萬步說,無親無故之人,無牽無掛,有朝一日終於身居高位,小善之事願不願做,小惡之事怕不怕做?反正這兩種事,我孫寅是既不願做,也不怕做。”
劉懷歎了口氣。
孫寅喝酒向來牛飲且快速,晃蕩著價格不菲的那小半壺綠蟻酒,唏噓道:“唉,頭疼!心太高,看得太明白,想得太清楚,所以我孫寅比你們這些蠢材更寂寞啊。以後,再也不跟你這個北涼老鄉說這些廢話了,浪費老子的綠蟻酒。”
劉懷輕聲道:“我想好了,我還是要當官。”
孫寅立即笑罵道:“狗日的,你比李吉甫那榆木疙瘩還榆木疙瘩,老子什麽時候沒讓你做官了!你小子要不做官,以後怎麽給我孫寅當那官場幫閑?”
劉懷悶悶道:“可我隻為自己當官,為北涼做些事。”
這次輪到孫寅愣在當場。
長久沉默後,孫寅站起身,放下那隻酒壺,走向自己那間屋子,好似自言自語道:“看來是真想明白了,那我酒沒白喝,話沒白說。”
劉懷猶豫了一下,提起酒壺,聞了聞,轉頭問道:“我喝了啊?”
背對劉懷的孫寅伸出一隻手,隻彎曲大小拇指:“約莫著還剩下三口酒,就當欠我三兩銀子了,看在北涼老鄉的分上,隻收你……六兩銀子!”
劉懷問道:“你這是怎麽算的賬?!”
孫寅自言自語道:“可惜陳少保和嚴池集不在,否則我看得上眼的家夥,就都在一窩了。”
劉懷下棋極為專注,其實劉懷無論讀書還是做事,都是這般心無旁騖。
不知打譜多少次的範長後當然也是如此,可謂落子之時,雷打不動。
宋恪禮聞言若有所思。
隻有李吉甫笑了笑,隻是很高興。
很奇怪,雖然與孫寅相識相交相知不短了,可是兩人之間,從無什麽肺腑言語。孫寅總喜歡怔怔出神想事情,經常神遊物外。李吉甫在孫寅身邊,也很少主動說話,往往就是安安靜靜看看書,想想官場的大小事、衙門裏的高低人。
孫寅自顧自說道:“其實啊,範短先勝負心重,又拿得起放得下,還真適合當官,不適合下棋,先在翰林院國子監、崇文館這些地方逛蕩,不怕慢就怕快。宋雛雞……哦不對,宋雛鳳呢,倒是貴在勇猛精進,三年當侍郎,五年當尚書,十年當首輔……哦又不對了,首輔得我孫寅來當,才算名至實歸,宋恪禮你還是乖乖當你的一部尚書吧,大不了到時候我讓你六部尚書隨便挑就是。劉懷呢,千萬別鑽書堆裏出不來,做教書先生,沒啥大出息,撐死了也就是嗝屁後,給個不上不下的中等諡號,什麽文潔啊文義啊文達啊,哪裏是美諡,罵人呢不是……至於李吉甫你啊,湊合著在公門修行熬日子吧,記得沒事就多燒燒香拜拜佛,運氣好撈個正三品的侍郎,或是一州刺史啥的,可要運氣不好的話,唉,就隻能跟老子借錢度日了,估計娶個過得去的小媳婦都懸乎……”
李吉甫鄭重其事地用力點頭。
得,看樣子這位狀元郎還當真了。
宋恪禮又是搖頭。
京城夜禁之前,範長後、宋恪禮告辭離去,劉懷當時起身送至門外。李吉甫晚些離開宅子,劉懷幫忙提著燈籠送到小巷拐角處,這才遞出燈籠。
劉懷分明看到這位狀元郎在漸漸遠去的時候,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橫臂攔住視線,雙肩微微顫動。
在出門前,孫寅拿起那本被宋恪禮擱放在桌上的奉版書籍,隨意丟給正要離開的李吉甫,沒好氣道:“書借你,交情歸交情,得還的!最短三年,最遲五年,老子會掰著手指頭算著日子的。你要敢不還,我到時候扛著糞桶去你家門口潑去。信不信由你!別婆婆媽媽的,趕緊滾蛋!”
夜色中,李吉甫漸行漸遠,然後越走越快,大步向前。
事實上這位官場坎坷的狀元郎不知為何,最近一段時間不斷跟同僚借錢,但是始終咬牙不曾向孫寅開口,據說是家裏寄信至京城,急需一筆不小的銀子渡過難關。隻不過李吉甫的家裏人,多半是天真地以為光宗耀祖的李吉甫注定已經在京城飛黃騰達,哪裏知道在太安城官場攀升的不容易,若是李吉甫不是那個令人眼紅的一甲頭名,而隻是個名次較高的進士及第,可能日子都要比現在好過很多,最不濟手頭也會寬裕許多,朋友也更多一些。退一步說,哪怕是得以外放地方的次等進士,或是得以馬上幸運補缺的同進士,好的,就是牧守一方的父母官了,差的,也是想兩袖清風都難。偏偏是狀元,又偏偏無家世根腳錦上添花,且官場前輩無雪中送炭,李吉甫如何能夠一遇風雲便化龍?早給京城前輩地頭蛇們壓彎了腰才是,所以之前孫寅可能是無心之語那個“熬”字,真是一語中的。
可再難熬,到底是狀元出身,李吉甫未來的仕途,隻要沒有太大波折,終究是會越走越順當,不說什麽位極人臣,以離陽王朝曆任皇帝的氣量,還真沒有半道夭折的狀元,最差也都磕磕碰碰當上了從四品官員。
那麽三五年之後,李吉甫一本奉版書籍的錢,當然掏得出、還得起。
那麽李吉甫現在偷偷將書賣了,哪怕是賤賣,也有兩百來兩銀子,對於李吉甫的那個家族而言,天大的坎,隻要有這筆銀子開路,肯定能邁過去。
狂士孫寅,既然能夠在科舉製藝之上冠絕離陽的讀書人,豈是死讀書之輩?當真是不諳世事不通人情?
不可能的。
劉懷百感交集地迴到宅子,看著那個蹺起二郎腿翻書的孫寅,輕聲道:“哪怕明知多此一舉,我也要替李兄向你說聲謝謝。”
孫寅頭也沒轉,淡然道:“你替他謝我?嘿,小心以後姓李的榆木疙瘩在官場上,不念你的情。”
劉懷坦然道:“我與李兄,本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雖味不如酒,可酒解饞,水卻能解渴。我從不希望與李兄之間有任何利益來往,既然如此……”
孫寅打斷劉懷的言語:“錯啦,大錯特錯!你知道為何遍觀曆史,好像曆朝曆代的激烈黨爭,都是真君子輸得一塌塗地,而偽君子卻能捷報連連嗎?”
劉懷正要說話,又被孫寅打斷,這位狂士凝望著那盞油燈,娓娓道來:“你不知道,就算你現在以為自己所知道的,也是錯的。君子喜歡自稱朋而不黨,真君子傻乎乎奉為圭臬,真這麽做了。要知道官場登頂途中,最忌諱看似高朋滿座,實則孤立無援。落難之時,尤其是惹來帝王君主厭煩之時,身旁君子的施以援手,很多時候隻會適得其反。為何?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天底下最大的順毛驢是何人。倒是豁得出臉皮的偽君子,和那些在賭桌上有膽子押上全部家當去以小博大的真小人,才有可能幫著化險為夷。話說迴來,你別以為偽君子和真小人就是腹內空空的讀書人,我告訴你,讀書人之品行高潔低劣與否,和他們讀過多少書得到多少功名聲望,有一定關係,卻絕無必然關係。我問你,宋恪禮的父親祖父,永徽年間享譽海外的‘宋家兩夫子’,宋老夫子的字寫得如何?一等一的大宗師,指不定幾百年以後,依舊有無數讀書人臨摹苦練。宋小夫子的文章好不好?當然好得不能再好了,詩詞歌賦無所不精,隻說散文,我猜千年以後,評定什麽十大散文家之類的,宋恪禮的那位父親,還是會有一席之地。可這父子二人,若說晚節不保,最終身敗名裂,隻是老首輔張巨鹿不滿他們的文壇霸主地位,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你劉懷真信?我孫寅不信,或者準確說隻信一半。這件事要往深了說,掰碎了說個通透,你得聽我說到天亮才行,因為涉及太多朝政秘事了,離陽科舉走勢,天下文脈興衰,江南輿論風向,吏禮兩部的沉屙,等等等等,估計你得聽得頭大。”
劉懷站在原地,呆若木雞。
孫寅還是蹺著二郎腿,一晃一晃,嘿嘿笑道:“隻要你躋身廟堂,真正誌同道合之人,肯定不多,對吧?但是你要記住一件事,無論在京為官,還是在地方執政,官場上的椅子,都是有定數的,你一屁股坐下,就肯定有個別人少了。官場結仇遠甚江湖,這句至理名言,是某位大文豪……嗯,就是我孫寅說的。當你位置夠高之後,椅子越來越少,更是如此。誌向遠大的讀書人,如果沒在官場沉浮裏泯滅初心,隻會越來越痛苦,因為你想放開手腳施展抱負,就越需要手握權柄,自然需要一大幫同僚下屬一起鞠躬盡瘁,方方麵麵的利益,你都得一一照應到。舉個簡單例子,官場對手向你潑髒水,哪怕皇帝沒上心,可是半個京城都跟著說你壞話呢?或是半個士林都在盲從附和呢?更可怕的是到時候連老百姓都會跟著罵你。你怎麽辦?罵迴去?你一個飽讀聖賢書的君子,都是黃紫公卿了,當麵跟人對罵,斯文掃地,總歸不像話吧?再者也壞了皇帝心中的印象。你需要怎麽做?你到底要不要朋黨?要不要打造一座張廬,要不要做青黨領袖?劉懷,你捫心自問便是,我給不了你答案。我隻想告訴你,欲要國事暢通政治清明,必然觸及種種最終阻塞朝野道路的弊端,而弊端來自弊政,也有可能是良政被貪官惡人,更有可能是不做事之官員的冷眼袖手。空談之人,最瀟灑。做事之人,最挨罵。天下熙熙攘攘,無非利來利往。我最後告訴你一個悲哀的事實。張巨鹿之所以自尋死路,在於他看到了,世家子弟把持朝廷,到底是富貴慣了的,對錢財一事,看得再重,同樣的稟性品行,前者肯定不如從寒門裏頭冒尖的貴子,我不是說所有人皆如此,但必定不在少數。試問後者驟然富貴之後,就算他能潔身自好,那麽他所在家族之中,會不會有人索求無度?會不會在地方上仗勢欺人?會不會成為橫行一地的豪族劣紳?百善孝為先,當了官,多少人敢不認無仁義的父母?兄友弟恭,兄長一路助你苦讀成才,他若說我要娶妻納妾,要良田千百畝,你答應不答應?夫妻兩人相敬如賓,妻族有人為非作歹,東窗事發,你敢不敢任由其頭顱滾地,願不願看到同床共枕的妻子,每日以淚洗麵?同鄉寒窗多年,你富貴他無名,他求個小官當當,若他確有才學,無奈命運不濟,你如何應付?若是攜手富貴,子女聯姻,日後他卻貪瀆誤國,來求你網開一麵,至交好友滿門上下數十口,有你賜表字的讀書郎,有認你做幹爺爺的黃口小兒,卻皆是命懸一線,你又當如何?”
孫寅終於不再說話,大概是說得口幹舌燥,開始起身翻箱倒櫃找酒喝去了。
劉懷目瞪口呆,汗流浹背。
孫寅總算找到了一壺綠蟻酒,仰頭痛飲,然後瞥了眼劉懷,笑眯眯道:“為富不仁,我倒是不怎麽怕,那些家夥死就死了,高樓崩塌便塌了,說不定我孫寅還會主動找他們的麻煩。可窮兇極惡四個字,人窮誌短又四個字,你怕不怕?我孫寅怕!他張巨鹿更怕!”
劉懷始終沒有挪步,沒有吭聲。
孫寅走到他跟前,在劉懷眼前晃了晃手臂:“咋的,嚇傻了?”
劉懷眼眶通紅,隱約有些淚水。
孫寅把酒壺遞給這個北涼讀書人,打趣道:“別怕啊,喝酒壓壓驚。”
劉懷搖頭苦笑道:“還是不喝了,我沒喝過酒。”
孫寅翻了個白眼,收迴手,去門檻上坐著,嬉皮笑臉道:“得嘞,那我就有福獨享嘍。”
劉懷默默坐在他身邊。
初春時節,以倒春寒和化雪時,最為凍人骨。
孫寅自顧自說道:“退一萬步說,無親無故之人,無牽無掛,有朝一日終於身居高位,小善之事願不願做,小惡之事怕不怕做?反正這兩種事,我孫寅是既不願做,也不怕做。”
劉懷歎了口氣。
孫寅喝酒向來牛飲且快速,晃蕩著價格不菲的那小半壺綠蟻酒,唏噓道:“唉,頭疼!心太高,看得太明白,想得太清楚,所以我孫寅比你們這些蠢材更寂寞啊。以後,再也不跟你這個北涼老鄉說這些廢話了,浪費老子的綠蟻酒。”
劉懷輕聲道:“我想好了,我還是要當官。”
孫寅立即笑罵道:“狗日的,你比李吉甫那榆木疙瘩還榆木疙瘩,老子什麽時候沒讓你做官了!你小子要不做官,以後怎麽給我孫寅當那官場幫閑?”
劉懷悶悶道:“可我隻為自己當官,為北涼做些事。”
這次輪到孫寅愣在當場。
長久沉默後,孫寅站起身,放下那隻酒壺,走向自己那間屋子,好似自言自語道:“看來是真想明白了,那我酒沒白喝,話沒白說。”
劉懷猶豫了一下,提起酒壺,聞了聞,轉頭問道:“我喝了啊?”
背對劉懷的孫寅伸出一隻手,隻彎曲大小拇指:“約莫著還剩下三口酒,就當欠我三兩銀子了,看在北涼老鄉的分上,隻收你……六兩銀子!”
劉懷問道:“你這是怎麽算的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