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諾確實是在幾乎一瞬間讓自己的心境更上了一個台階!
不是說那種玄幻小說當的頓悟或者一下子修為上升之類的,而是更加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以及接下來要走的道路。
這對於一個人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他是秦王,還是帶著外掛的秦王,所以之前哪怕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他也能弄出天大的動靜來。
但是,歸根結底,他終究不過是飯店老板出身的小市民。
雖然他比起這個年代的人來說,眼界、見識什麽的算得上高深莫測、無比廣博了,可他自己清楚,他真不是巔峰人物,沒見過山頂上的風景。
但如今的他,已然明了,自己其實是真正有可能做到如自己所說的那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
張諾以前不明白,但他現在不知道怎麽一下子就想明白了,所謂的為天地立心,看起來很空泛,其實說白了就是在世間建立一套道德以及法律規範,從而讓所有的大唐民眾不說成為聖人,但至少在道德水準以及行為規範上,絕對要高上不少。
至少,張諾從一開始的教育當就沒有把儒家那一套全部丟掉,反而是把間仁義禮智信的部分放到了開篇來說,因為在他看來,這其實就是一套道德標準的建立過程。
或許這種改變和建立道德標準的時間會很長,改變的也會很慢,但是在沒有後世那種所謂“自由思想”幹涉的情況下,這種道德標準隻會堅定不移的建設下去,並且最終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
畢竟這才是原民族的民族特性,溫和、包容卻又有著自己的底線與堅持。
所以說,其實“為天地立心”這一條,張諾在不知不覺當已然在做了,甚至目前來看做得還不錯,大唐的法律在參考了許許多多資料以後,在進一步的完善,道德素養的話,其實大唐的民風本就不錯,如今更是在教育上直接把道德培養放到了開篇來說,長此以往肯定會有所成效的。
當然了,其實最重要的是,如今是個封建皇權社會,這時候可沒那麽多人權上的麻煩,比方說真出現了那種沒違法但是違反了約定俗成的道德規範的行為,在後世可能有點麻煩,但在這個年代,嗬嗬,問題大了直接弄死你無非就是事後補個報告的事。
而緊接著就是“為生民立命”這一條了,這一點其實就是張諾接下來要做的,他以前隻是讓大唐的民眾勞有所得,能吃飽穿暖,但是如今的他,打算讓大唐的百姓過上更加富足、精彩的生活。
要做到這點,單憑張諾肯定是不可能的,甚至加上李世民都不行,因為這涉及到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但是張諾完全不用自己去費勁做這些啊,以往的他總覺著去做點什麽會打破自己鹹魚般的生活,那他為什麽要自己去做呢?
反正都已經足夠有錢了,功勳什麽的也早已足夠他對得起自己的秦王爵位,甚至都足夠他青史留名了,那為啥不拉著別人去幹去?
他提供技術、思路,讓那些勳貴、商人們去做不就行了?
反正涉及到大唐百姓衣食住行乃至看病、吃藥等各種問題,其實說白了都是商機啊,雖然有投入,但分散開來的話,其實沒什麽不能承擔的。
畢竟每個家族其實就是建立個工坊的事情,反正這些東西隻要生產出來就能賣錢,那這就是一筆生意,是一個產業啊,誰會拒絕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情?
而張諾有損失嘛?
他不但沒有任何損失,反而會得到更多,因為他哪怕僅僅給出了部分他遲早會掏出來的低端科技,他就能收獲部分股份,同時他的目的也達到了,有了這些產業的蓬勃發展,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不用多長時間,整個大唐的民眾的生活質量將進一步提高。
而且,這將是一種正向循環,產業增多就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機會以及原材料需求和其他配套需求,而這些需求就會給大唐民眾更多的收入,而他們收入增加了以後就會購買這些物美價廉的產品。
在整個過程當,國家得到了誰說,商人得到了利潤,百姓得到了物質,大家皆大歡喜,但是這就是整個社會的進步以及國力的提升啊。
這就是張諾眼的“為生民立命”了,真正做到了這點,他自己也得為自己驕傲,而且也不用他一直盯著。
這就是選用一批家族和商人合作的好處了,隻要看到了利潤,那麽根本不用他去催了,這些被利益引誘的人就會不自覺地繼續瘋狂推進下去的,擴大生產、繼續研發、產品迭代,這些事情根本不用張諾開口這幫人就會屁顛屁顛的去幹好的。
畢竟,這些人家大業大的,可還沒到張諾這種拿錢不當錢的境界,他們是巴不得自己家產業越多越好的。
張諾想到這裏,豁然發現,其實自己不知不覺當,一直在踐行著自己當初吹的那個牛啊。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兩點,其實張諾一直就在做不是嘛,無論是各種科技知識的傳播還是大唐軍力的不斷建設,可以說張諾之前一直在這兩點上做得非常不錯。
甚至可以說,綜合起來的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張諾不管是無意也好有意也罷,但最終他確實是朝著這條路上在堅定不移的走著。
或者換個說法,張諾心底裏一直堅持的,其實就是這套標準,這或許是他當年讀書時國家、學校、社會、父母對他教育的結果。
反過來說的話,也能看出來,教育的偉力其實是深入人心的,哪怕張諾讀書時成績真的很一般,但那些內容卻深深的影響了他的整個一生。
這對於張諾來說,無疑是一種激勵,因為他這讓他堅信,他也可以通過學校慢慢的促使整個大唐的百姓進一步提升!
不是說那種玄幻小說當的頓悟或者一下子修為上升之類的,而是更加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以及接下來要走的道路。
這對於一個人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他是秦王,還是帶著外掛的秦王,所以之前哪怕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他也能弄出天大的動靜來。
但是,歸根結底,他終究不過是飯店老板出身的小市民。
雖然他比起這個年代的人來說,眼界、見識什麽的算得上高深莫測、無比廣博了,可他自己清楚,他真不是巔峰人物,沒見過山頂上的風景。
但如今的他,已然明了,自己其實是真正有可能做到如自己所說的那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
張諾以前不明白,但他現在不知道怎麽一下子就想明白了,所謂的為天地立心,看起來很空泛,其實說白了就是在世間建立一套道德以及法律規範,從而讓所有的大唐民眾不說成為聖人,但至少在道德水準以及行為規範上,絕對要高上不少。
至少,張諾從一開始的教育當就沒有把儒家那一套全部丟掉,反而是把間仁義禮智信的部分放到了開篇來說,因為在他看來,這其實就是一套道德標準的建立過程。
或許這種改變和建立道德標準的時間會很長,改變的也會很慢,但是在沒有後世那種所謂“自由思想”幹涉的情況下,這種道德標準隻會堅定不移的建設下去,並且最終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
畢竟這才是原民族的民族特性,溫和、包容卻又有著自己的底線與堅持。
所以說,其實“為天地立心”這一條,張諾在不知不覺當已然在做了,甚至目前來看做得還不錯,大唐的法律在參考了許許多多資料以後,在進一步的完善,道德素養的話,其實大唐的民風本就不錯,如今更是在教育上直接把道德培養放到了開篇來說,長此以往肯定會有所成效的。
當然了,其實最重要的是,如今是個封建皇權社會,這時候可沒那麽多人權上的麻煩,比方說真出現了那種沒違法但是違反了約定俗成的道德規範的行為,在後世可能有點麻煩,但在這個年代,嗬嗬,問題大了直接弄死你無非就是事後補個報告的事。
而緊接著就是“為生民立命”這一條了,這一點其實就是張諾接下來要做的,他以前隻是讓大唐的民眾勞有所得,能吃飽穿暖,但是如今的他,打算讓大唐的百姓過上更加富足、精彩的生活。
要做到這點,單憑張諾肯定是不可能的,甚至加上李世民都不行,因為這涉及到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但是張諾完全不用自己去費勁做這些啊,以往的他總覺著去做點什麽會打破自己鹹魚般的生活,那他為什麽要自己去做呢?
反正都已經足夠有錢了,功勳什麽的也早已足夠他對得起自己的秦王爵位,甚至都足夠他青史留名了,那為啥不拉著別人去幹去?
他提供技術、思路,讓那些勳貴、商人們去做不就行了?
反正涉及到大唐百姓衣食住行乃至看病、吃藥等各種問題,其實說白了都是商機啊,雖然有投入,但分散開來的話,其實沒什麽不能承擔的。
畢竟每個家族其實就是建立個工坊的事情,反正這些東西隻要生產出來就能賣錢,那這就是一筆生意,是一個產業啊,誰會拒絕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情?
而張諾有損失嘛?
他不但沒有任何損失,反而會得到更多,因為他哪怕僅僅給出了部分他遲早會掏出來的低端科技,他就能收獲部分股份,同時他的目的也達到了,有了這些產業的蓬勃發展,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不用多長時間,整個大唐的民眾的生活質量將進一步提高。
而且,這將是一種正向循環,產業增多就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機會以及原材料需求和其他配套需求,而這些需求就會給大唐民眾更多的收入,而他們收入增加了以後就會購買這些物美價廉的產品。
在整個過程當,國家得到了誰說,商人得到了利潤,百姓得到了物質,大家皆大歡喜,但是這就是整個社會的進步以及國力的提升啊。
這就是張諾眼的“為生民立命”了,真正做到了這點,他自己也得為自己驕傲,而且也不用他一直盯著。
這就是選用一批家族和商人合作的好處了,隻要看到了利潤,那麽根本不用他去催了,這些被利益引誘的人就會不自覺地繼續瘋狂推進下去的,擴大生產、繼續研發、產品迭代,這些事情根本不用張諾開口這幫人就會屁顛屁顛的去幹好的。
畢竟,這些人家大業大的,可還沒到張諾這種拿錢不當錢的境界,他們是巴不得自己家產業越多越好的。
張諾想到這裏,豁然發現,其實自己不知不覺當,一直在踐行著自己當初吹的那個牛啊。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兩點,其實張諾一直就在做不是嘛,無論是各種科技知識的傳播還是大唐軍力的不斷建設,可以說張諾之前一直在這兩點上做得非常不錯。
甚至可以說,綜合起來的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張諾不管是無意也好有意也罷,但最終他確實是朝著這條路上在堅定不移的走著。
或者換個說法,張諾心底裏一直堅持的,其實就是這套標準,這或許是他當年讀書時國家、學校、社會、父母對他教育的結果。
反過來說的話,也能看出來,教育的偉力其實是深入人心的,哪怕張諾讀書時成績真的很一般,但那些內容卻深深的影響了他的整個一生。
這對於張諾來說,無疑是一種激勵,因為他這讓他堅信,他也可以通過學校慢慢的促使整個大唐的百姓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