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一線生機
全道門都欠我一個人情 作者:騎鯨南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聲皆寂, 片刻之後, 正要嘩然,忽被一陣強大的森冷鬼氣襲身。
日光猶寒了三分, 他們一張嘴, 幾乎要嗬出濃厚的冷氣來。
盈虛君暴躁道:“不要再叫我聽到你們說一個字!不然, 有一個算一個,我馬上叫你們下去陪他!”
盈虛君身體非比常人, 在白日裏反應會比常人慢上一線, 方才如故動作實在太快,一切隻在瞬息間, 他根本來不及阻止。
如今懊喪也是無用, 他瞬身飛抵山間, 於空中留下淡淡虛影,盈步落於浩然亭上。
如故的兩名徒弟奔至亭外,盈虛君無意與他們虛應故事,一把丈八長·槍自袖中憑空而生, 望風而長, 反刃鉤住衝在最前的羅浮春的前襟, 將他淩空挑起,掀到後麵桑落久的身上,將二人齊齊逼出亭外。
他背身嗬斥一聲:“莫要礙事!閃開!”
言罷,盈虛君襟擺一動,將長·槍隨手刺入亭旁泥土,如血紅纓, 淩風而動。
羅浮春淚流了滿臉,還要向前,卻被桑落久從後一把扯住。
短短一程路奔來,羅浮春已是氣空力盡,掙紮也透著股垂死的虛弱:“師父……”
桑落久:“師兄!”
從封如故袖口淌下的血炙痛了羅浮春的眼睛:“師父……”
桑落久環住他的手臂一緊,命令道:“師兄!”
他把臉抵在羅浮春後背上,不欲讓旁人看清自己此刻的表情。
桑落久向來如此,他的情感波動、思緒起伏、哪怕是死去活來,從沒有示於人前的習慣。
羅浮春這才被喊得迴了神。
他怔怔望著前方,微顫的手握住了桑落久緊緊環住自己腰身的手,和他一起握緊。
盈虛君大步踏入浩然亭中,卻見一名年輕的長發僧人比他來得更早,跪在封如故身側,將他的上半身抱於懷中。
此人竟抵住了他周身翻湧的煞煞鬼氣,眉目間平靜至極,正用指尖輕輕撫摸描摹著封如故的眉形,似乎是生平第一次與他相識。
盈虛君掃了這陌生的青年一眼,望見他眼裏像是落了一場大雪似的眼神,心間不由一悸。
他沒有將封如故奪走,而是同他一起俯身,單膝跪地,將一股泛著寒意的靈力融入封如故體內。
陸禦九身為清涼穀穀主,深諳收魂之術。
但今日,他礙於身份,未曾前來。
好在盈虛君久在他身側,耳濡目染,也懂得了些鳴鴉鬼族的收魂之術。
至少收得魂核,帶迴清涼穀,或許還有一線……
盈虛君臉色遽變。
……封如故居然連魂核也一道熔去了?
修道者與凡人不同,三華聚頂,內化為核,身亡之後,多有機會修入鬼道,隻需收其魂核,善加滋養,便能以鬼身存於世間。
盈虛君本身,便是這樣的存在。
而封如故居然是連這條路都斷絕了!
此時,荊三釵乘風而來。
他忘了與盈虛君的一切齟齬和衝突,抓住他的衣袖,聲急而顫:“如何了?”
盈虛君撤迴手來,偏開雙目。
荊三釵聲音變了調:“師父,他如何……如何了……”
盈虛君讓開了身,好讓荊三釵最後看上封如故一眼。
道友亡身、親朋永隔的事情,他見得很多了。
隻是至今他都無法習慣。
而道君的枷鎖,讓他無法肆意放出悲聲,隻將一雙拳在袖中攥緊,忍下胸中萬般焦熾:“多看看他罷。”
荊三釵雙膝跪地,不肯去看封如故,隻定定地看著他,雙手仍癡握著他的袖口,不肯放鬆,嘴唇盡歸雪白:“師父,你不要同我賭氣,你有辦法的……”
盈虛君見他神色有異,頓感不妙,指尖一抬,及時點住他胸前幾處經脈:“三釵!定心,調息!”
大悲大慟之下,向來急性的荊三釵嘴角竟已湧出血沫!
見事態越發難控,盈虛君不敢再拖延,冰冷手掌按在荊三釵前額半寸之處:“……三釵,抱歉。”
刹那間,一股洪濤似的冰冷鬼氣卷入荊三釵腦中。
荊三釵渾身一震,神誌皆失,身體前傾,昏迷過去。
在他即將跌摔在地時,盈虛君揭下肩上注入鬼力的披風,將荊三釵徑直打橫抱起,一手攬入懷中,一手掐指巡紋,定辨封如故離散的魂魄。
至少要抓住兩魂四魄……
然而,浩然亭間,空空如也。
封如故的魂魄,似是融於體內,似是化為千風,總之,已不存於亭中了。
望舒君從小亦是看著封如故長大,心中驚痛難言,但她迅速穩住心神,站起身來維持局麵:“諸君,對此結果,你們還有什麽話講?”
玄極君也未曾想到,封如故會如此幹淨利落地就死,若是再窮追猛打,逼風陵承認包庇之罪,便實在有些張不開嘴了。
但就這般偃旗息鼓,也實在太浪費這大好局麵了!
在他正籌謀著如何繼續,常伯寧竟是未趕到亭中查看狀況,長袖一拂,立於人前,抹去嘴角滲出的血線,眼圈微微泛紅:“或是,各位需要我常伯寧,效仿雲中君,自盡謝罪?”
此話一出,玄極君便是微微的一閉眼。
他知道,大事難成了。
果然,人群在經曆了久久的靜寂之後,發出了嗡嗡的勸和聲:“倒也不必如此……”
“這……端容君言重了。”
“雲中君其實也不用自盡,我等也不是為了逼他自盡才來的,不過是要一個交代罷了……”
望舒君款款來到常伯寧身側,與他並肩而立,想要代他發言:“各位,今日之事——”
誰想,常伯寧接過了她的話來:“……今日之事,是我風陵未能處理好陳年之事,才惹來眾家非議,如今,如故給了各位一個結果,眾家道友還想要什麽樣的結果,常伯寧盡力而為,絕不推辭!”
望舒君不動聲色,伸手搭上他的肩膀,拍上兩拍,以示安慰。
常伯寧年紀比她還小上兩歲,又是新一代四門弟子中最早入門的一個,是以望舒君與他最為熟悉。
她低聲道:“伯寧,冷靜。”
“我很冷靜。”常伯寧微低下了頭,“這是如故拚死換來的局麵,我不可……不可浪費……”
常伯寧輕聲喃語,仿佛是在反複告誡自己:“我是風陵山主,我是常伯寧,師父將風陵托付於我,這是我的責任。我該擔起責任……”
望舒君察覺他語態有異,不禁提醒他:“伯寧。”
“我知道,冷靜……我該冷靜。”常伯寧的身體發起抖來,“可我真想……我有一事不明……”
望舒君把聲音盡量放柔:“何事?”
常伯寧迷茫地看向她:“……他們為什麽不逼我自盡?”
若是這樣,他追如故而去,如故許是就不會責怪自己不負責任了吧?
望舒君一時無言,目光望向浩然亭中。
周遭的一切混亂,都像是與如一隔著一層透明的薄層。
如一一直是平靜地木然著,低頭望著自己空蕩了的小指,望著封如故的臉。
如一輕輕抱住他的身體,摸他的頸脈,額頭,隻是小心的撫摸,似是生怕觸痛了他。
在周身經脈熔斷後,鮮血從封如故周身盛開得靡豔萬分的七花花心湧出。
玄衣不顯。血無聲地緩緩順著他的衣物沁出。
如一一身白金色僧袍,漸漸暈開血的紋路,袍身上的金線蓮花一絲絲爬上血色。
他將封如故的身軀合入懷中,於是他身上染上了更多的血,膝頭、前胸、腰腹、臉上,他察覺不到似的,在一片血腥氣中,珍之重之地擁抱著他。
如一用氣聲詢問:“是……你嗎?”
他另一隻手握在袖中,緊緊掐著一樣東西,掐得指尖發疼。
如一將那重若千鈞的兩個字緩緩念出:“……義父?”
嘣的一聲細響,他袖中的紅豆手串散開了。
豔豔紅豆蹦跳著灑落一地,有些落入他身下匯成的小小血潭中,有些沒有。
他將封如故肩頭的衣服抓得起了幾絲皺褶,頭皮發麻,指尖蘇得發軟,所以,他不知道自己用了幾分氣力。
如一低下頭,用盡全力地低語:“……封如故。你又騙我……”
燕江南趕至近旁,眼見封如故氣息斷絕,她仍是不肯甘心,上前一一試過諸樣救治之法,一顆心在腔子裏緩緩跳著,漸漸冷了。
她輕聲說:“如一居士,將他交給我吧。”
如一抱著他,似是聽不懂燕江南的意思。
燕江南將眼淚艱難下咽:“小師兄……是風陵山人。”
如一望著她,嘴角輕輕牽扯,竟是做出了個模糊的笑的模樣。
是啊。
小師兄,小師兄。
明明之前,封如故露出了那麽多的破綻,可他總是放過了。
與義父相同的箜篌之藝,與義父同樣的精巧心思,與義父同樣的不羈容止。
而他給以了什麽樣的迴應呢?
“照貓畫虎,終不相似。”
“雲中君,請自重。”
“但也請你勿要自作多情。”
“螢燭之光,無從與明月爭輝。”
這樁樁件件的細節,他從未察覺過嗎?
或許,他根本是有意放過的。
他心中是不願承認的,承認封如故是義父,承認,他竟會……
懷中一空,封如故已離他而去。
如一想喊一聲,卻已失聲。
他的右手直連髒腑,離開封如故的身體,方覺出掌心麻得動彈不得。
他慌亂抬起手來,手指卻隻來得及觸到封如故散落的長發發尾。
燕江南實在不知該對他說些什麽才好,隻低言一聲“抱歉”,便轉身而去。
如一什麽都不曾拿到,隻有三根長發掛在他的指尖,迎風而動。
……就像他這一生,真正想得到的、想抓住的,一樣都未曾在他手中。
他的頭突然疼得難以忍受了。
如一佝下身子,扶著欲裂的頭,前情種種,俱在眼前。
他猛嗆出一口溫熱來,血水從唇邊瀝瀝滴下,與封如故體內流出的血匯作一處,再不離分。
搜魂失敗的盈虛君懷擁著荊三釵,一直在留心這個年輕蓄發的俗家僧人,見他突然嘔血,忙“喂”了一聲:“你如何了?”
然而如一充耳未聞,隻是擦淨嘴角,便爬起身來,茫茫然出了亭外,與羅浮春、桑落久擦肩而過。
三人相逢無言,唯餘一眼之緣,便再無交集。
無人關注如一的去向。
他染血的手握緊“眾生相”,一步一踉蹌地往前走去。
如一茫然在自己的思緒當中,直到“眾生相”興奮地嗡鳴了許久,且內裏魂魄頂撞騷動不止時,他才抬起劍來,平舉在掌中,觀視片刻,釋出劍中之魂。
最先搖頭擺尾鑽出來的是“人柱”小五。
她像是嗅到了什麽味道似的,飛快朝前奔去。
如一似有所感,提起全身之力,勉強跟上了她。
風陵眾人,為禦外侵,都集中在了浩然亭前亭中,主殿青竹殿前,是一片平坦空地。
此時望去,殿前並無異常,隱見清氣流動,一如往常。
但“人柱”卻像是嗅到了骨頭氣味的小狗,活潑潑地繞著青竹殿前漂浮一圈,旋即站定,像是探手破開了什麽陣法,隨後,從虛空之中,抱出了一個纖瘦人形。
隻見了那人影一眼,如一的身體便劇烈地顫抖起來了。
他化作一點淡淡的光聚在青竹殿前,人形的手腳抱在一處,縮得緊緊,像是佛前清池裏未曾開放的抱身之蓮,散出淡淡的蓮華。
同為鬼軀,“人柱”小五歡天喜地地抱住了這個孱弱的人影,邀功似的捧到如一眼前。
“……進去。”
如一來不及想封如故的魂魄為何會離開浩然亭,在青竹殿前徘徊,像是在發夢,連他自己也不知這夢是噩是善,隻是突然地滿心歡喜了,以至於幾近落淚。
他將“眾生相”向“人柱”舉起:“……帶他進去。我……帶他離開。”
……這柄劍,名曰“眾生相”,如今,卻是真正容納了他的茫茫天地中,眾生中的唯一了。
事發突然,他怕封如故魂魄不經嗬護,會消失在劍中,更擔憂消息走漏,引起還未散去的道門反撲,是而悄悄離開了風陵山,不曾引起任何人的主意。
他走後不久,青竹殿前,再迎來了兩名來客。
卅四與徐平生隱匿行跡,一路潛行入山,到了青竹殿前,繞殿搜索一圈,似乎是在尋找什麽東西。
然而,他們一無所獲。
卅四握著林雪競的手書,又將其上文字看了一遍。
“不應如此啊。”他質疑道,“這裏到底是不是青竹殿?你是不是記錯了?”
徐平生懶得搭理他。
他曾在這裏生活過十餘年,對風陵的角角落落都爛熟於心,雖在初死之時,他神魂顛倒、很是瘋過一段時間,但這幾年來,他的瘋病已好了許多,徐平生不高興他對自己的質疑,趁他轉身搜尋,在他後臀上悄悄補了一腳。
卅四找不到信中所說的應尋之物,正值心浮氣躁之時,挨了這一腳,豈肯吃虧。
主仆兩人正要廝打起來,卻見一名風陵打扮的弟子遠遠地往這邊來了。
卅四隻得作罷,一把拎住徐平生的耳朵,二人踢踢打打、跌跌撞撞,隱於殿後青竹之中。
身著風陵弟子服飾的韓兢,孤身立於青竹殿前,四下張望一番,不見異氣,隻得捺下滿腹惑然,轉步前往隻剩餘煙嫋嫋的“靜水流深”方向。
……不可能。
封如故絕不是會自盡的性格。
他一生之中,最可能自盡的時候,是在他剛從“遺世”中出來、得知他終身不可用劍之時。
當日,他未死。
今日,他也不會死。
所以,這當中,定是有人插手,弄了什麽玄虛。
他不可能死,既然如此,他便定要將他找出!
……
如一為求一個萬全的安全之地,返迴了寒山寺,並再次公然違反寺規,將一縷魂魄夾帶入寺。
方丈在清晨時分知曉了他的脫逃,如今見他迴轉,並沒有太過為難於他,隻在聽如一木然講起風陵山喋血之事時,徐徐歎息一聲,誦了一聲“阿彌陀佛”。
戒律院長老卻不肯輕易縱了如一去,一支竹讖擲下堂來,罰他受五十道荊棘索。
端正地跪於羅漢像前,如一心平氣和地把生滿尖刺的荊棘索勒入自己的皮肉,看得督刑的小和尚眉頭狂跳不止。
他覺得如一居士有點瘋相,而且是個端端莊莊的文瘋子,不然,何以解釋他會這般認真地苛罰於自己?
他不知如一心裏懷揣著何等的期待與希冀。
受過刑罰,他囫圇掖上滿布血腥的僧袍,快步返迴他那遠避人煙的佛舍,吱呀一聲推開門去,關上門扉窗扇,沾著衣上還未全幹的血跡,在門窗上寫下防鬼的佛咒,稍停頓一番後,又匆匆除去沾滿血跡的佛衣,不顧周身傷痕,簡單沐浴後,換上了另一套幹淨衣衫,確保不會驚嚇到封如故後,才將“眾生相”啟開。
孰料,不等“人柱”有所動作,一道幽影便從劍中逃出,驚弓之鳥似的,一頭撞上了緊合的門框。
他痛得捂著頭蹲下身來,低低哼唧著。
如一望著那失而複得的人,已冷了的胸中漸漸聚起一團熱氣來,小心翼翼繞至他身後,伸手要扶他肩膀:“封……”
然而,他的指尖隻是剛剛觸到他的肩膀,那身影便似被雷擊了似的,刺溜一下,小野獸似的轉衝到窗前,拚命搖撼窗戶。
確認自己確實是無路可逃了,他才沮喪地垂下頭來,漂浮在房間角落,把自己又抱成了小小的一團。
如一唿吸有些不穩。
他來到他身前,蹲下身來,將他護著頭臉的手臂強行打開。
他看到的,仍是封如故那張豔光熠熠的臉,隻是,他的麵色白得似雪,看他的目光是全然陌生的。
因為陌生,他自然而然地恐懼著。
如一撫上他的胳膊,才發現,他在匆促間拾迴的,是一具千瘡百孔的殘魂,強行離體,記憶全失,虛弱得猶如一道一吹即散的夢幻泡影。
他不僅連自己是誰都忘卻了,恐怕連自己是不是人,都是一片混沌迷茫,不敢確信。
如一原本添了些熱氣的心髒再度一寸寸冷卻下去:“你……怕我?”
日光猶寒了三分, 他們一張嘴, 幾乎要嗬出濃厚的冷氣來。
盈虛君暴躁道:“不要再叫我聽到你們說一個字!不然, 有一個算一個,我馬上叫你們下去陪他!”
盈虛君身體非比常人, 在白日裏反應會比常人慢上一線, 方才如故動作實在太快,一切隻在瞬息間, 他根本來不及阻止。
如今懊喪也是無用, 他瞬身飛抵山間, 於空中留下淡淡虛影,盈步落於浩然亭上。
如故的兩名徒弟奔至亭外,盈虛君無意與他們虛應故事,一把丈八長·槍自袖中憑空而生, 望風而長, 反刃鉤住衝在最前的羅浮春的前襟, 將他淩空挑起,掀到後麵桑落久的身上,將二人齊齊逼出亭外。
他背身嗬斥一聲:“莫要礙事!閃開!”
言罷,盈虛君襟擺一動,將長·槍隨手刺入亭旁泥土,如血紅纓, 淩風而動。
羅浮春淚流了滿臉,還要向前,卻被桑落久從後一把扯住。
短短一程路奔來,羅浮春已是氣空力盡,掙紮也透著股垂死的虛弱:“師父……”
桑落久:“師兄!”
從封如故袖口淌下的血炙痛了羅浮春的眼睛:“師父……”
桑落久環住他的手臂一緊,命令道:“師兄!”
他把臉抵在羅浮春後背上,不欲讓旁人看清自己此刻的表情。
桑落久向來如此,他的情感波動、思緒起伏、哪怕是死去活來,從沒有示於人前的習慣。
羅浮春這才被喊得迴了神。
他怔怔望著前方,微顫的手握住了桑落久緊緊環住自己腰身的手,和他一起握緊。
盈虛君大步踏入浩然亭中,卻見一名年輕的長發僧人比他來得更早,跪在封如故身側,將他的上半身抱於懷中。
此人竟抵住了他周身翻湧的煞煞鬼氣,眉目間平靜至極,正用指尖輕輕撫摸描摹著封如故的眉形,似乎是生平第一次與他相識。
盈虛君掃了這陌生的青年一眼,望見他眼裏像是落了一場大雪似的眼神,心間不由一悸。
他沒有將封如故奪走,而是同他一起俯身,單膝跪地,將一股泛著寒意的靈力融入封如故體內。
陸禦九身為清涼穀穀主,深諳收魂之術。
但今日,他礙於身份,未曾前來。
好在盈虛君久在他身側,耳濡目染,也懂得了些鳴鴉鬼族的收魂之術。
至少收得魂核,帶迴清涼穀,或許還有一線……
盈虛君臉色遽變。
……封如故居然連魂核也一道熔去了?
修道者與凡人不同,三華聚頂,內化為核,身亡之後,多有機會修入鬼道,隻需收其魂核,善加滋養,便能以鬼身存於世間。
盈虛君本身,便是這樣的存在。
而封如故居然是連這條路都斷絕了!
此時,荊三釵乘風而來。
他忘了與盈虛君的一切齟齬和衝突,抓住他的衣袖,聲急而顫:“如何了?”
盈虛君撤迴手來,偏開雙目。
荊三釵聲音變了調:“師父,他如何……如何了……”
盈虛君讓開了身,好讓荊三釵最後看上封如故一眼。
道友亡身、親朋永隔的事情,他見得很多了。
隻是至今他都無法習慣。
而道君的枷鎖,讓他無法肆意放出悲聲,隻將一雙拳在袖中攥緊,忍下胸中萬般焦熾:“多看看他罷。”
荊三釵雙膝跪地,不肯去看封如故,隻定定地看著他,雙手仍癡握著他的袖口,不肯放鬆,嘴唇盡歸雪白:“師父,你不要同我賭氣,你有辦法的……”
盈虛君見他神色有異,頓感不妙,指尖一抬,及時點住他胸前幾處經脈:“三釵!定心,調息!”
大悲大慟之下,向來急性的荊三釵嘴角竟已湧出血沫!
見事態越發難控,盈虛君不敢再拖延,冰冷手掌按在荊三釵前額半寸之處:“……三釵,抱歉。”
刹那間,一股洪濤似的冰冷鬼氣卷入荊三釵腦中。
荊三釵渾身一震,神誌皆失,身體前傾,昏迷過去。
在他即將跌摔在地時,盈虛君揭下肩上注入鬼力的披風,將荊三釵徑直打橫抱起,一手攬入懷中,一手掐指巡紋,定辨封如故離散的魂魄。
至少要抓住兩魂四魄……
然而,浩然亭間,空空如也。
封如故的魂魄,似是融於體內,似是化為千風,總之,已不存於亭中了。
望舒君從小亦是看著封如故長大,心中驚痛難言,但她迅速穩住心神,站起身來維持局麵:“諸君,對此結果,你們還有什麽話講?”
玄極君也未曾想到,封如故會如此幹淨利落地就死,若是再窮追猛打,逼風陵承認包庇之罪,便實在有些張不開嘴了。
但就這般偃旗息鼓,也實在太浪費這大好局麵了!
在他正籌謀著如何繼續,常伯寧竟是未趕到亭中查看狀況,長袖一拂,立於人前,抹去嘴角滲出的血線,眼圈微微泛紅:“或是,各位需要我常伯寧,效仿雲中君,自盡謝罪?”
此話一出,玄極君便是微微的一閉眼。
他知道,大事難成了。
果然,人群在經曆了久久的靜寂之後,發出了嗡嗡的勸和聲:“倒也不必如此……”
“這……端容君言重了。”
“雲中君其實也不用自盡,我等也不是為了逼他自盡才來的,不過是要一個交代罷了……”
望舒君款款來到常伯寧身側,與他並肩而立,想要代他發言:“各位,今日之事——”
誰想,常伯寧接過了她的話來:“……今日之事,是我風陵未能處理好陳年之事,才惹來眾家非議,如今,如故給了各位一個結果,眾家道友還想要什麽樣的結果,常伯寧盡力而為,絕不推辭!”
望舒君不動聲色,伸手搭上他的肩膀,拍上兩拍,以示安慰。
常伯寧年紀比她還小上兩歲,又是新一代四門弟子中最早入門的一個,是以望舒君與他最為熟悉。
她低聲道:“伯寧,冷靜。”
“我很冷靜。”常伯寧微低下了頭,“這是如故拚死換來的局麵,我不可……不可浪費……”
常伯寧輕聲喃語,仿佛是在反複告誡自己:“我是風陵山主,我是常伯寧,師父將風陵托付於我,這是我的責任。我該擔起責任……”
望舒君察覺他語態有異,不禁提醒他:“伯寧。”
“我知道,冷靜……我該冷靜。”常伯寧的身體發起抖來,“可我真想……我有一事不明……”
望舒君把聲音盡量放柔:“何事?”
常伯寧迷茫地看向她:“……他們為什麽不逼我自盡?”
若是這樣,他追如故而去,如故許是就不會責怪自己不負責任了吧?
望舒君一時無言,目光望向浩然亭中。
周遭的一切混亂,都像是與如一隔著一層透明的薄層。
如一一直是平靜地木然著,低頭望著自己空蕩了的小指,望著封如故的臉。
如一輕輕抱住他的身體,摸他的頸脈,額頭,隻是小心的撫摸,似是生怕觸痛了他。
在周身經脈熔斷後,鮮血從封如故周身盛開得靡豔萬分的七花花心湧出。
玄衣不顯。血無聲地緩緩順著他的衣物沁出。
如一一身白金色僧袍,漸漸暈開血的紋路,袍身上的金線蓮花一絲絲爬上血色。
他將封如故的身軀合入懷中,於是他身上染上了更多的血,膝頭、前胸、腰腹、臉上,他察覺不到似的,在一片血腥氣中,珍之重之地擁抱著他。
如一用氣聲詢問:“是……你嗎?”
他另一隻手握在袖中,緊緊掐著一樣東西,掐得指尖發疼。
如一將那重若千鈞的兩個字緩緩念出:“……義父?”
嘣的一聲細響,他袖中的紅豆手串散開了。
豔豔紅豆蹦跳著灑落一地,有些落入他身下匯成的小小血潭中,有些沒有。
他將封如故肩頭的衣服抓得起了幾絲皺褶,頭皮發麻,指尖蘇得發軟,所以,他不知道自己用了幾分氣力。
如一低下頭,用盡全力地低語:“……封如故。你又騙我……”
燕江南趕至近旁,眼見封如故氣息斷絕,她仍是不肯甘心,上前一一試過諸樣救治之法,一顆心在腔子裏緩緩跳著,漸漸冷了。
她輕聲說:“如一居士,將他交給我吧。”
如一抱著他,似是聽不懂燕江南的意思。
燕江南將眼淚艱難下咽:“小師兄……是風陵山人。”
如一望著她,嘴角輕輕牽扯,竟是做出了個模糊的笑的模樣。
是啊。
小師兄,小師兄。
明明之前,封如故露出了那麽多的破綻,可他總是放過了。
與義父相同的箜篌之藝,與義父同樣的精巧心思,與義父同樣的不羈容止。
而他給以了什麽樣的迴應呢?
“照貓畫虎,終不相似。”
“雲中君,請自重。”
“但也請你勿要自作多情。”
“螢燭之光,無從與明月爭輝。”
這樁樁件件的細節,他從未察覺過嗎?
或許,他根本是有意放過的。
他心中是不願承認的,承認封如故是義父,承認,他竟會……
懷中一空,封如故已離他而去。
如一想喊一聲,卻已失聲。
他的右手直連髒腑,離開封如故的身體,方覺出掌心麻得動彈不得。
他慌亂抬起手來,手指卻隻來得及觸到封如故散落的長發發尾。
燕江南實在不知該對他說些什麽才好,隻低言一聲“抱歉”,便轉身而去。
如一什麽都不曾拿到,隻有三根長發掛在他的指尖,迎風而動。
……就像他這一生,真正想得到的、想抓住的,一樣都未曾在他手中。
他的頭突然疼得難以忍受了。
如一佝下身子,扶著欲裂的頭,前情種種,俱在眼前。
他猛嗆出一口溫熱來,血水從唇邊瀝瀝滴下,與封如故體內流出的血匯作一處,再不離分。
搜魂失敗的盈虛君懷擁著荊三釵,一直在留心這個年輕蓄發的俗家僧人,見他突然嘔血,忙“喂”了一聲:“你如何了?”
然而如一充耳未聞,隻是擦淨嘴角,便爬起身來,茫茫然出了亭外,與羅浮春、桑落久擦肩而過。
三人相逢無言,唯餘一眼之緣,便再無交集。
無人關注如一的去向。
他染血的手握緊“眾生相”,一步一踉蹌地往前走去。
如一茫然在自己的思緒當中,直到“眾生相”興奮地嗡鳴了許久,且內裏魂魄頂撞騷動不止時,他才抬起劍來,平舉在掌中,觀視片刻,釋出劍中之魂。
最先搖頭擺尾鑽出來的是“人柱”小五。
她像是嗅到了什麽味道似的,飛快朝前奔去。
如一似有所感,提起全身之力,勉強跟上了她。
風陵眾人,為禦外侵,都集中在了浩然亭前亭中,主殿青竹殿前,是一片平坦空地。
此時望去,殿前並無異常,隱見清氣流動,一如往常。
但“人柱”卻像是嗅到了骨頭氣味的小狗,活潑潑地繞著青竹殿前漂浮一圈,旋即站定,像是探手破開了什麽陣法,隨後,從虛空之中,抱出了一個纖瘦人形。
隻見了那人影一眼,如一的身體便劇烈地顫抖起來了。
他化作一點淡淡的光聚在青竹殿前,人形的手腳抱在一處,縮得緊緊,像是佛前清池裏未曾開放的抱身之蓮,散出淡淡的蓮華。
同為鬼軀,“人柱”小五歡天喜地地抱住了這個孱弱的人影,邀功似的捧到如一眼前。
“……進去。”
如一來不及想封如故的魂魄為何會離開浩然亭,在青竹殿前徘徊,像是在發夢,連他自己也不知這夢是噩是善,隻是突然地滿心歡喜了,以至於幾近落淚。
他將“眾生相”向“人柱”舉起:“……帶他進去。我……帶他離開。”
……這柄劍,名曰“眾生相”,如今,卻是真正容納了他的茫茫天地中,眾生中的唯一了。
事發突然,他怕封如故魂魄不經嗬護,會消失在劍中,更擔憂消息走漏,引起還未散去的道門反撲,是而悄悄離開了風陵山,不曾引起任何人的主意。
他走後不久,青竹殿前,再迎來了兩名來客。
卅四與徐平生隱匿行跡,一路潛行入山,到了青竹殿前,繞殿搜索一圈,似乎是在尋找什麽東西。
然而,他們一無所獲。
卅四握著林雪競的手書,又將其上文字看了一遍。
“不應如此啊。”他質疑道,“這裏到底是不是青竹殿?你是不是記錯了?”
徐平生懶得搭理他。
他曾在這裏生活過十餘年,對風陵的角角落落都爛熟於心,雖在初死之時,他神魂顛倒、很是瘋過一段時間,但這幾年來,他的瘋病已好了許多,徐平生不高興他對自己的質疑,趁他轉身搜尋,在他後臀上悄悄補了一腳。
卅四找不到信中所說的應尋之物,正值心浮氣躁之時,挨了這一腳,豈肯吃虧。
主仆兩人正要廝打起來,卻見一名風陵打扮的弟子遠遠地往這邊來了。
卅四隻得作罷,一把拎住徐平生的耳朵,二人踢踢打打、跌跌撞撞,隱於殿後青竹之中。
身著風陵弟子服飾的韓兢,孤身立於青竹殿前,四下張望一番,不見異氣,隻得捺下滿腹惑然,轉步前往隻剩餘煙嫋嫋的“靜水流深”方向。
……不可能。
封如故絕不是會自盡的性格。
他一生之中,最可能自盡的時候,是在他剛從“遺世”中出來、得知他終身不可用劍之時。
當日,他未死。
今日,他也不會死。
所以,這當中,定是有人插手,弄了什麽玄虛。
他不可能死,既然如此,他便定要將他找出!
……
如一為求一個萬全的安全之地,返迴了寒山寺,並再次公然違反寺規,將一縷魂魄夾帶入寺。
方丈在清晨時分知曉了他的脫逃,如今見他迴轉,並沒有太過為難於他,隻在聽如一木然講起風陵山喋血之事時,徐徐歎息一聲,誦了一聲“阿彌陀佛”。
戒律院長老卻不肯輕易縱了如一去,一支竹讖擲下堂來,罰他受五十道荊棘索。
端正地跪於羅漢像前,如一心平氣和地把生滿尖刺的荊棘索勒入自己的皮肉,看得督刑的小和尚眉頭狂跳不止。
他覺得如一居士有點瘋相,而且是個端端莊莊的文瘋子,不然,何以解釋他會這般認真地苛罰於自己?
他不知如一心裏懷揣著何等的期待與希冀。
受過刑罰,他囫圇掖上滿布血腥的僧袍,快步返迴他那遠避人煙的佛舍,吱呀一聲推開門去,關上門扉窗扇,沾著衣上還未全幹的血跡,在門窗上寫下防鬼的佛咒,稍停頓一番後,又匆匆除去沾滿血跡的佛衣,不顧周身傷痕,簡單沐浴後,換上了另一套幹淨衣衫,確保不會驚嚇到封如故後,才將“眾生相”啟開。
孰料,不等“人柱”有所動作,一道幽影便從劍中逃出,驚弓之鳥似的,一頭撞上了緊合的門框。
他痛得捂著頭蹲下身來,低低哼唧著。
如一望著那失而複得的人,已冷了的胸中漸漸聚起一團熱氣來,小心翼翼繞至他身後,伸手要扶他肩膀:“封……”
然而,他的指尖隻是剛剛觸到他的肩膀,那身影便似被雷擊了似的,刺溜一下,小野獸似的轉衝到窗前,拚命搖撼窗戶。
確認自己確實是無路可逃了,他才沮喪地垂下頭來,漂浮在房間角落,把自己又抱成了小小的一團。
如一唿吸有些不穩。
他來到他身前,蹲下身來,將他護著頭臉的手臂強行打開。
他看到的,仍是封如故那張豔光熠熠的臉,隻是,他的麵色白得似雪,看他的目光是全然陌生的。
因為陌生,他自然而然地恐懼著。
如一撫上他的胳膊,才發現,他在匆促間拾迴的,是一具千瘡百孔的殘魂,強行離體,記憶全失,虛弱得猶如一道一吹即散的夢幻泡影。
他不僅連自己是誰都忘卻了,恐怕連自己是不是人,都是一片混沌迷茫,不敢確信。
如一原本添了些熱氣的心髒再度一寸寸冷卻下去:“你……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