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驚波一起三山動 第二節“咻……”長箭厲嘯而至,犀利的箭簇撞在矛尖上,發出一聲沉悶低響。


    斷箭手臂酸麻,手腕顫動,矛尖擦著脖頸而過,帶起一抹猩紅血珠。


    “咻,咻……”不待斷箭做出反應,兩支長箭接踵而至,幾乎同時間釘在矛杆上。


    斷箭虎口巨震,痛得慘哼一聲鬆開了手指。


    長矛一分為三,墜落於地。


    “好箭……”斷箭低聲輕歎,絕望而沮喪地低下了頭。


    一縷鮮血從右手震裂的虎口處流出,淌過寬大的手掌,從指縫間悄然掉落,四分五裂。


    他的心就和這鮮血一樣,碎裂了。


    當日自己和一幫兄弟們奉命殺出重圍求援,有什麽錯?為什麽會蒙受這等不白之冤?斷箭站在陽光下,一動不動,就象一尊沒有生命的石雕。


    沒人敢上去抓他,他手上還有刀,他的強悍和血腥讓戍卒們感到恐怖。


    =沉重的腳步聲慢慢傳來。


    一雙沾滿灰塵的陳舊戰靴映入斷箭的眼裏,接著他看到了一把弓。


    這把弓很普通,沒有任何裝飾,是騎卒慣用的角弓。


    斷箭盯著這把弓,心弦一陣震顫。


    剛才那三箭就是從這張弓上射出來的,射手箭術非常精湛,自己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種神射手了。


    斷箭的目光稍稍上移,他看到了係在箭手腰間的印綬,那是正七命高官的印綬。


    斷箭驀然狂喜,強烈的窒息感讓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我有活命的機會了,我有活命的機會了。


    他猛然抬頭望向對方。


    那是一個高大魁梧的將軍,二十七八歲,相貌威武,兩眼炯炯有神,嘴角帶著一絲冷傲的笑意。


    斷箭想跪下去,想高聲陳述自己的冤屈,但他擔心被戍卒衝上來抓住,失去唯一的機會。


    自從三個多月前自己殺出重圍趕到龍門齊公宇文憲的大營後,就遇到了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


    先是被抓,然後被叛流刑,沒有審問,沒有申訴的機會,甚至連一個有份量的官員都沒碰上。


    斷箭緩緩舉起戰刀,全神戒備,但因為太過激動,他握刀的雙手輕微顫抖著。


    李雄停下腳步,若有所思地望著斷箭的眼睛。


    微風拂過,斷箭蓬散的長發隨風而動,露出了他那張又髒又黑的麵孔。


    李雄的眼裏突顯驚疑之色,他上前一步,眯起眼睛仔細地看了又看。


    良久,他向躺在地上聲息全無的大胡子瞥了一眼,“他死了嗎?”“他沒死,我沒有殺死他。”


    斷箭搖搖頭,極力壓製著心中的激動,嘶啞著聲音急促叫道,“我有話說。


    我們不是逃卒,我們奉臨貞公(楊敷)的命令突圍求援,我們沒有臨陣脫逃。”


    “誰能證明?”“華山公(楊文紀)能證明。”


    “華山公?”李雄吃了一驚,“你是說華山公?”“正是。”


    斷箭急切說道,“那天清晨,華山公帶著我們一百鐵騎強行突圍。


    我們殺出重圍後,華山公命令我留下阻擊,他帶著十四名親衛疾馳華穀城而去。


    我無法擺脫追兵,隻好選擇最近的路線撤往龍門。”


    李雄臉色大變,轉身衝著正急步而來的獨孤風和十幾個戍卒大聲吼道:“退下去,都給我退下去。”


    =“這些話你對齊公(宇文憲)說了嗎?”李雄一邊收起角弓,一邊走進了斷箭。


    斷箭下意識地退了一步,戰刀橫推,示意李雄不要逼近。


    他不知道對方是什麽人,也不知道對方是否值得信任,但他依舊抱著一絲僥幸,他確信隻要自己把話說完,對方肯定不敢置自己於死地。


    “我到了龍門就被抓了起來,根本沒看到齊公(宇文憲)。”


    斷箭怒聲說道,“我帶迴來九個人,兩個人重傷而死,剩下六個人和我一起被判了流刑。


    我實在不知道,我們到底犯了什麽罪。”


    “這麽說,你一直沒有機會說話?”“是的。”


    李雄摸了摸短須,稍加沉吟後慢條斯理地說道,“華山公(楊文紀)在關西宜陽戰場,他在陳公(宇文純)麾下效力。


    宜陽距離定陽有七八百裏,中間還隔著一條黃河。”


    接著他神情一變,冷聲說道,“你在說謊。”


    “沒有,我沒有說謊,我認識華山公(楊文紀)。”


    斷箭大聲叫道,“我發誓,我可以拿腦袋發誓。”


    李雄盯著斷箭連連搖頭,“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據我所知,華山公(楊文紀)一直在關西戰場,他不可能出現在河東定陽城。


    當然了,如果你說的是真的,那麽……”李雄壓低聲音,慢慢說道,“你說的這件事隻能讓你死得更快。”


    斷箭突然想到什麽,背心一涼,渾身上下頓時驚出一身冷汗,臉色霎時變得極其恐懼,手中的刀不由自主地垂了下來。


    李雄望著斷箭,不停地撫摸著短須,眼神漸漸凝重。


    “華山公認識你嗎?”斷箭搖頭,“他不認識我。”


    “你是臨貞公(楊敷)帳下的幢主,華山公(楊文紀)是臨貞公的堂弟,他應該知道你?”“我不是臨貞公(楊敷)的人。


    我過去是梁山公(李澣)的親衛隊主。


    去年宜陽大戰,梁山公(李澣)和華山公(楊文紀)都在齊公(宇文憲)帳下聽命,所以我認識華山公。


    斛律光擊敗我們後,梁山公(李澣)重傷不治而死,他的軍隊隨即被齊公(宇文憲)收編,隨其一起趕到河東戰場繼續對抗斛律光。”


    斷箭把手上的戰刀丟到地上,有氣無力地說道,“梁山公(李澣)的軍隊現在所剩無幾了,臨貞公(楊敷)的軍隊又全軍覆沒,沒有多少人認識我了。”


    “你是梁山公的人?”李雄臉上再顯驚色。


    “是的。”


    斷箭跪倒在地,拱手說道,“梁山公的女兒是當今天子的弘德夫人,是皇太子的母親,隻有她能救我了。”


    李雄暗自駭然。


    他現在知道宇文憲為什麽沒有誅殺斷箭,而是把他流放到敦煌,並且千裏迢迢書告自己務必妥為照顧的原因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你知道我是誰嗎?”斷箭的心一下子懸了起來。


    如果此將是楊家的人,自己當真是死無葬身之地。


    “我是汝南公(李標)之子李雄。”


    斷箭長籲一口氣,癱倒於地。


    =獨孤風怒氣衝天,揮舞著雙手跟在李雄後麵扯著嗓子連聲吼叫,“你為什麽放了他?他打傷了我十四個手下,重創了烽副,罪不可赦。”


    “放了他,還有他的六個手下,都放了,我要把他們帶到鎮將府。”


    李雄揮揮手中的馬鞭,“石墩的新烽帥馬上就到。


    你把烽燧的事交待好,即刻趕到鎮將府來見我。”


    “嘉瑋公……”獨孤風一把拽住了李雄,指著自己的鼻子氣唿唿地說道,“你就讓我這樣灰頭灰臉地離開石墩?”“怎麽?要我派鼓吹來接你?”李雄不屑地撇撇嘴,“你小子在石墩是怎麽帶兵的?十幾個人轉眼之間就被打趴下了,這也叫精銳?我這張臉給你丟盡了。”


    李雄不再理他,衝著親衛連連揮手,示意他們上馬,離開烽燧。


    獨孤風氣得麵紅耳赤,瞪著李雄的背影,狠狠吐了一口唾沫,嘴裏不幹不淨地低聲咒罵。


    斷箭帶著六個手下飛身上馬,跟在李雄的後麵如飛一般衝出了營壘。


    “你叫什麽?”“斷箭。”


    “斷箭?”李雄低聲念了兩遍,轉頭問道,“你不是梁山公(李澣)的家將嗎?為什麽不姓李?”“我是在寺廟裏長大的。”


    斷箭策馬走進李雄,“從我記事時起,用的就是這個名字。”


    “你是沙門?”“不是。”


    斷箭笑道,“我雖然在寺廟長大,卻並不信佛。”


    李雄疑惑地望著他。


    “我是寺廟裏的佛圖戶。”


    斷箭解釋道,“十七年前(公元554年),長安的軍隊殺進江陵(今湖北江陵),將江陵十多萬百姓遷移到關中。


    梁山公(李澣)一家也遷到了長安。


    那座寺廟是梁山公出錢修建的,因此寺廟裏的很多佛圖戶也隨其一起北遷了。


    那一年,我八歲。”


    “你什麽時候做為梁山公的部曲隨軍征戰?”“十三歲。”


    李雄笑了起來,舉起馬鞭拍了拍斷箭的肩膀,“我也是十三歲隨父出征。


    打了十幾年仗了,今天還是第一次看到出手如電的人。


    你的攻擊速度太快了。”


    “將軍的箭也是神乎其技,當世罕見。”


    李雄大笑,“你我都是漢人,理應坦陳相待,你看我們是不是可以切磋一下?”“敢不從命。”


    ==注釋:本書為了方便,一律取用漢姓。


    關於北周使用鮮卑姓的緣由。


    宇文泰出身散亡了的鮮卑宇文部,西魏君臣是鮮卑拓跋部人(漢臣及少數宇文部人除外),宇文氏滅西魏,拓跋部人自然並不甘心,八柱國十二大將軍裏很多是拓跋部人,宇文部人反居極少數。


    後來宇文政權輕而易舉地轉移給隋文帝,漢士族勢力的增長和拓跋部人的歸附是重要的原因。


    宇文泰想用漢人鮮卑化的方法來抵消鮮卑人的漢化。


    五五四年,宇文泰使改姓元的人(包括魏帝)都再姓拓跋。


    魏孝文帝改鮮卑人複姓為單姓,宇文泰使改單姓的人一律恢複複姓。


    宇文泰又使漢將帥改姓鮮卑姓,如李弼賜姓徒河氏,趙貴賜姓乙弗氏,楊忠賜姓普六茹氏,李虎賜姓大野氏,耿豪賜姓和稽氏,王勇賜姓庫汗氏。


    宇文泰不僅使漢將帥改用鮮卑姓,並且使各將帥所統率的士卒都改姓將帥的鮮卑姓。


    宇文泰以為自將帥以至所統率的府兵都用一個鮮卑姓,可以恢複鮮卑部落的原來組織,保存鮮卑人的原始麵貌,政權盡管漢化,政權的掌握者還是姓鮮卑姓的人,漢化也就對鮮卑政權無害了。


    事實上宇文泰這一作為,隻能引起元氏為首的漢化鮮卑人的不滿,更引起廣大漢人的不滿,楊堅作周相時,下令被改姓的文武官都恢複原姓。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十二月十二日,詔凡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宇文泰以諸將漢姓改鮮卑姓者,悉複舊姓。


    諸將所補九十九胡姓全部迴複漢姓。


    以上引自《中國通史》=沙門:出家製度並不是佛教特有的,印度古代各教派都有出家的規定。


    其出家者統稱為‘沙門’(舊稱‘桑門’),義為止息一切惡行。


    印度其他教派既未傳入中國,於是沙門也就成為出家佛教徒的專用名稱了。


    世俗也稱比丘為‘和尚’。


    和尚是印度的俗語,若用梵文典語則是‘鄔波馱那’,義為親教師,與習俗所稱師傳相同。


    世俗又稱比丘中的知識分子為‘法師’,意謂講說經法的師傅。


    其中比丘,沙門二詞多用於文字;僧人,和尚多用於口語=佛圖戶:北魏時期屬於一個寺院管轄的身份接近奴婢的人戶。


    延興前後,沙門統曇曜奏請以重罪囚犯和官奴婢為佛圖戶。


    其奏議獲準,佛圖戶編入各州鎮寺院。


    佛圖戶又稱“寺戶”,屬寺院直接管轄。


    他們除為寺院服灑掃雜役之外,還須營田輸穀。


    僧祇戶屬僧曹總領,每年輸穀六十斛,一般不服雜役。


    佛圖戶身份比僧祇戶更為低賤,處境也更為艱難。


    寺戶在隋唐時期也稱“淨人”,唐中葉以後,在吐蕃統治下的敦煌地區仍然存在。


    =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猛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猛子並收藏大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