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賣報,今日奇聞,洛陽國子監算學諸生向安西大都護下戰書”
陳小二一邊賣力地吆喝著,一邊東張西望,希望能有人被他的聲音吸引,過來買他的報紙。.tw[棉花糖小說網]
如他所料,今天報紙上的奇聞也太過悚人,立刻就有好些人圍了上來:“賣報的小廝,你方才吆喝的是啥?”
“頭版頭條,洛陽國子監算學諸生,向安西大都護下戰書”陳小二揚了揚手中的報紙,舔著唇,看著站在麵前的那個年輕人。
年輕人二十歲左右的模樣,長得奇醜,說話還有些口吃,聽得這個消息,忍不住搖頭:“誑人的吧,這怎麽可能?”
“是不是誑人的,郎君買我一份報便知,若是郎君看了報紙還覺得我誑人,便揍我一頓”
“我揍你做什麽”那人失笑道。
這個時候,有許多人被吸引,都紛紛圍上來買報紙。那年輕人想了想,從懷裏掏出三文錢,交到了陳小二的手中:“給我一份吧”
陳小二交出報紙,笑嘻嘻地道:“郎君看了,必不後悔,這期報上,還有當今名茶品評呢。”
“咦?”那年輕人倒不急著看報了:“當今名茶品評……你如何知曉我對這感興趣?”
“郎君身上可是有茶葉味兒,小人雖是沒有福氣,去嚐嚐天涯茶客陸郎君所誇耀的天下三十六泉泡三十六茶,卻也聽人說過。郎君身上這樣的茶葉,顯然是清雅好茶之人”
那人哈哈大笑:“你這小廝,好生去做,前途無量”
“謝郎君吉言了。”
那人便是陸羽,天涯茶客,乃是他的自稱。在數年之前,他才在長安香雪海中當小廝,因苦研茶道,這兩年得了葉暢資助,開始周遊天下,尋找好茶好水。他一邊讀書一邊品茶,混出個“天涯茶客”的稱唿,年前返迴到長安,便應杜甫之約,給《民報》寫品評泉茶和遊覽天下的文,也就是所謂名茶品評。
看到這個陳小二,陸羽便想到當初的自己,若不是葉暢相助,他哪裏能象現在這樣怡然自得,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打開疊在一起的報紙,他便看到頭版頭條的標題:“戰書――洛陽算學學子致安西大都護葉公。”
“真有其事”陸羽訝然道。
確實是一份戰書,隻不過,這份戰書的內容,卻是算學。
算學的學子,也是書生,文寫得不差,故此先是一番恭維,將葉暢拔得高高的。過了中段之後,卻是筆鋒一轉,指責葉暢識人不明,被佞人張休等所惑,誤信邪說,偏離算學正道。洛陽學子屢屢致書勸諫,結果葉暢不但不肯改弦更張,反而羞辱這些學子。
故此,這些學子以自己所學,向葉暢發出挑戰書,雙方各出十題,比賽解題,誰解得多誰勝,若所解數量相同,則以隹用時少勝。
“這倒是有些象市賽了……也好,也好,終究是雅鬥。”陸羽看得心裏歡喜,心中自言自語道。
他對葉暢倒是有十足的信心,覺得葉暢絕對不會輸與那些尋摘句的腐儒豎子。不過他心思恬淡單純,終究沒有想到,一群書生,而且還是遠離長安這個政治中心的太學生,竟然敢卷入這樣的爭鬥,就連陸羽都看出來,這種明麵上的學術之爭,背後隱藏的還是政治鬥爭。
“既然趕上了,當葉公搖旗呐喊,世人隻知葉公財神,卻不知他亦是茶神,俗與雅,濁與清,豈是庸人可辨之者”
陸羽正想著,突然間身邊人群亂了亂,他抬頭一看,卻見十餘騎鮮衣怒馬,從麵前昂揚而過。
此時正值雪後,雖然鏟過雪了,但是路旁總有些髒雪,這些人馬蹄將雪濺起來之後,周圍人紛紛避讓。這十餘騎不以意,徑直衝過去,仿佛有什麽急事一般。
“讓他們遇著葉中丞就好”有人破口大罵:“生在長安作威福,出門便遇葉市虎”
“市虎”乃葉暢的又一個綽號,是說他剛烈兇猛,對惡人宛若猛虎。
那群人也聽到罵聲,有人迴頭望了望,卻沒有停下找麻煩。他們一路過去,到了金城坊,直接進了刑滓之宅。
“晦氣,今日進城,還被人罵了。”下馬之後,有人便道。
“不是罵,是咒,咒我們遇著葉中丞呢。”另一人哈哈大笑。
“閑話休說,刑公何在,召我們來,不知有何事”
他們鬧哄哄的,驚動了住在別院處的袁家兄弟,袁晁與袁瑛出來一看,這些人都是麵帶兇色,看起來乃是亡命之徒。
“今日有一件事情,洛陽的那群腐儒,向葉十一宣戰,昨夜我們得到消息,故此召你們來。”
刑滓出來將這些人招唿進屋,十餘人擠進去,屋裏頓時滿滿當當的。袁家兄弟未得邀請,隻能在院子裏,他們想要往那邊靠近些,便被人擋住。
二人隻得又迴到自己的屋中,袁瑛憤憤地道:“哥哥,這些家夥,根不信任咱們”
“咱們也不信任他們,無論他們讓咱們做何事,到時候見機行事,現在還須應付一番。”
“那個大食人,要想辦法弄出來。”
“可惜,咱們沒有人可用……對了,那個歙州人方清,你與他不是有聯絡麽,看看能不能將此人聯係上,此人亦是膽大妄之輩,若能與他聯係得上,咱們多一份助力。”
“他們不放心我們兄弟出去,如何能聯絡?”
“簡單,你一人去,我留在這裏,他們見我在此,不會疑心其餘。”
這兄弟二人秘議,那邊刑滓笑著對新來的同夥道:“你們這幾日還可以出去快活,但不要再離開長安,到哪兒去,也留個地址,我隨時會再請你們來議事。”
“刑大哥,何如此?”
“今日報紙上說的,洛陽那些太學生欲挑戰葉暢之事,你們都知曉否?”
“這是什麽事情,誰會在意這個?”有人訝然道。
“你們啊,整日裏就隻知道鬥雞走狗,也不管些正事,這報紙還是要看看的。”刑滓將那事情說了一遍,然後繼續道:“此事已經驚動朝廷,據說,天子聽聞這個消息,也極是感興趣。”
如今的《明報》並不是一天一期,而是五天一期,因此洛陽太學生挑戰葉暢的事情,五天前就傳到了長安,而且很快就被李隆基知曉。刑滓自有自己的情報來源,知道李隆基對這場比試很感興趣,據說止改變主意,前從溫泉宮迴長安。
“故此,最多三五日,聖人就會迴來,洛陽的那些太學生,如今也已經動身趕往長安,沒準此時已經到了驪山了。”
刑滓所料的沒錯,在瞿曇巽的率領下,洛陽算學的太學生們已經到了驪山。說起來有諷刺性,他們前往長安挑戰葉暢,所乘的便是葉暢一手測定的兩都轍軌列車。到了驪山之後,有人將消息傳到了李隆基處,李隆基對他們甚感興趣,特意召見他們。
“葉卿計算之術,朝中重臣裏可是數一數二,就是楊卿,也未必能及。”看著麵前的這些興奮得臉都紅了的太學生,李隆基笑著道:“諸位與他相爭……可有信心?”
這些太學生們自然輪不上發話,邊上的瞿曇巽施然上前行禮:“如今聖天子在,朝中又有群賢雅集,臣等雖隻是葦蔑之材,卻也不懼禍國殃民的賊子
李隆基臉不禁抽了一下,旁邊的楊釗則是冷笑。
楊釗確實準備對付葉暢,而且還準備了更隱蔽的手段,但這個瞿曇巽卻不是他的人。
他也很奇怪,此人在洛陽充任國子監助教,怎麽會挑得太學生鬧出這樣一番事端。現在看來,根不是學術之爭,而是政爭。
將葉暢稱禍國殃民的賊子……楊釗也很想這樣罵,隻不過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葉暢自十一年前出現在長安起,便快速挑動著大唐的變化,而當他在七年前開始經營遼東之後,又創造了一個詞:遼東速度。
短短六七年時間,遼東模樣大變,已經從大唐的雞肋,變成大唐一等一富庶之地。楊釗看到過一份秘密報告,遼東旅順城中百姓收入,平均起來約是長安百姓收入的三倍,洛陽百姓收入的兩倍半。而遼東鄉野間百姓收入,更是相當於關中鄉野百姓收入的五倍以上
故此,遼東在這並不長的時間裏,漢人人口最初的十五萬,暴增至天寶八載的三十萬,再到如今的五十餘萬。加上臣服於漢人的室韋、高麗、新羅、女直、契丹、奚等等諸族,人口總數已經有九十萬。
而這九十萬人一年所創造的財富,近於人口五千萬以上的大唐的十分之一
叵說這個數字還不直觀,那麽有各直觀的,就是鋼鐵產量。遼東一地的鋼鐵產量,是除遼東之外大唐鋼鐵產量的十倍
這些鋼鐵,變成了鐵釘、鐵鍬、鐵鋤、鐵鍋,變成了盔甲、箭鏃、刀劍、槍槊,變成了菜刀、剪刀……變成了從大唐土到日、新羅、安南等等諸地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用品。
這樣的人,可以說他所謀甚大,可以說他暗懷叛逆,卻不能說他禍國殃民,至少現在止,葉暢還沒有真正禍國殃民過。
當然,以後就不一樣了……
想到這裏,楊釗的嘴角噙起的冷笑變成微笑,還向朝他看過來的瞿曇巽微微點頭,表示對他的認可與讚許。
“瞿曇卿倒是信心十足,不過,葉卿雖有些不宜之舉,卻還算不上禍國殃民。這些年國庫充盈,百姓安樂,四夷賓服,葉卿出力甚大。”李隆基緩緩說道。
瞿曇卿霍然道:“此等情境,皆是天子洪福,臣僚盡力,將士效命,與葉某何於臣聞葉某憑借他之歪理邪說,於遼東收刮民脂民膏,故此富甲天下……此輩之金銀,盡皆陛下之私藏,此輩之行徑,乃陛下內庫之碩鼠也。陛下寬厚仁和,自古少有,隻因其僥幸一勝,縱容至今。而其人沽惡不悛,不思報恩,一昧貪枉。此輩最會矯飾欺瞞,故此他才能……”
“行了行了。”見這瞿曇巽還要罵下去,楊釗咳了一聲,揮手阻止道:“聖人麵前,不可如此無禮”
開玩笑,讓這廝真的就這樣一路罵下去,傳到葉暢耳中,肯定會以是他楊釗安排的人手。現在西馬場火災的消息也早就傳到楊釗這裏,原楊釗就有些擔憂,葉暢會把這筆賬算到他頭上,對他來一場不死不休的政爭,他還沒有完全準備好,這種政爭隻能兩敗俱傷,讓陳希烈等漁翁得利。
“某隻是稟承一片忠心。”瞿曇巽卻不買他的賬:“楊公懼他,某卻是不懼他”
“朕有些乏了,這位瞿曇助教,先退下吧。”李隆基淡淡地道。
這下子,瞿曇巽再遲鈍也意識到不對了:天子分明是惱了他
他受人指使,隻道葉暢已失聖眷,故此跳將出來,要樹起倒葉的大旗。他算是狡猾的,知道若自己隻是上書彈劾,肯定不會被重視,畢竟一個區區助教,朝中誰會在乎?因此,他先以學術之爭挑起紛爭,果然得了李隆基召見,這讓他認自己的政治投機得逞,下定決心要乘勝追擊。
結果到此時,他才意識到,即使葉暢聖眷不如以前,卻也不是他這樣的小人物能夠挑戰的。
蜉蚍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這個念頭在他心中閃過,再看周圍那些李隆基近臣的臉色,似乎都在譏笑他了。他心中翻滾著千百種念頭,所有念頭,都隻有一個結果:這次完了
上一迴他投機,才十七歲之時,便乘著僧一行死去的機會,大肆攻訐一行,試圖維護自己家族在大唐的特殊地位,那次失敗,讓他被趕到洛陽,成一介區區的國子監助教,半點地位都沒有。
這一次再失敗……會是什麽下場?
想到這裏,他不禁顫抖起來,然後孤注一擲,跪倒在地,嚎叫著道:“臣家自曾祖之時來到大唐,世代天家之臣,如今已逾百年,臣對天子,對大唐,是一片忠心……臣雖是學問淺薄,卻也願在此立誓,若臣領著太學生負於葉暢,那臣便是欺君,若臣勝了,葉暢之偽學,還請聖人斥退”
“哦?”李隆基眉頭輕輕一舒,那邊楊釗也眼前一亮。
“既是如此,就讓這廝與葉暢鬥上一場,無論勝負,皆可解悶。”這是李隆基的想法。
“要動搖葉暢根基,便須從他的學說開始,此人倒可以充當投石問路的石子”這是楊釗的想法。
陳小二一邊賣力地吆喝著,一邊東張西望,希望能有人被他的聲音吸引,過來買他的報紙。.tw[棉花糖小說網]
如他所料,今天報紙上的奇聞也太過悚人,立刻就有好些人圍了上來:“賣報的小廝,你方才吆喝的是啥?”
“頭版頭條,洛陽國子監算學諸生,向安西大都護下戰書”陳小二揚了揚手中的報紙,舔著唇,看著站在麵前的那個年輕人。
年輕人二十歲左右的模樣,長得奇醜,說話還有些口吃,聽得這個消息,忍不住搖頭:“誑人的吧,這怎麽可能?”
“是不是誑人的,郎君買我一份報便知,若是郎君看了報紙還覺得我誑人,便揍我一頓”
“我揍你做什麽”那人失笑道。
這個時候,有許多人被吸引,都紛紛圍上來買報紙。那年輕人想了想,從懷裏掏出三文錢,交到了陳小二的手中:“給我一份吧”
陳小二交出報紙,笑嘻嘻地道:“郎君看了,必不後悔,這期報上,還有當今名茶品評呢。”
“咦?”那年輕人倒不急著看報了:“當今名茶品評……你如何知曉我對這感興趣?”
“郎君身上可是有茶葉味兒,小人雖是沒有福氣,去嚐嚐天涯茶客陸郎君所誇耀的天下三十六泉泡三十六茶,卻也聽人說過。郎君身上這樣的茶葉,顯然是清雅好茶之人”
那人哈哈大笑:“你這小廝,好生去做,前途無量”
“謝郎君吉言了。”
那人便是陸羽,天涯茶客,乃是他的自稱。在數年之前,他才在長安香雪海中當小廝,因苦研茶道,這兩年得了葉暢資助,開始周遊天下,尋找好茶好水。他一邊讀書一邊品茶,混出個“天涯茶客”的稱唿,年前返迴到長安,便應杜甫之約,給《民報》寫品評泉茶和遊覽天下的文,也就是所謂名茶品評。
看到這個陳小二,陸羽便想到當初的自己,若不是葉暢相助,他哪裏能象現在這樣怡然自得,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打開疊在一起的報紙,他便看到頭版頭條的標題:“戰書――洛陽算學學子致安西大都護葉公。”
“真有其事”陸羽訝然道。
確實是一份戰書,隻不過,這份戰書的內容,卻是算學。
算學的學子,也是書生,文寫得不差,故此先是一番恭維,將葉暢拔得高高的。過了中段之後,卻是筆鋒一轉,指責葉暢識人不明,被佞人張休等所惑,誤信邪說,偏離算學正道。洛陽學子屢屢致書勸諫,結果葉暢不但不肯改弦更張,反而羞辱這些學子。
故此,這些學子以自己所學,向葉暢發出挑戰書,雙方各出十題,比賽解題,誰解得多誰勝,若所解數量相同,則以隹用時少勝。
“這倒是有些象市賽了……也好,也好,終究是雅鬥。”陸羽看得心裏歡喜,心中自言自語道。
他對葉暢倒是有十足的信心,覺得葉暢絕對不會輸與那些尋摘句的腐儒豎子。不過他心思恬淡單純,終究沒有想到,一群書生,而且還是遠離長安這個政治中心的太學生,竟然敢卷入這樣的爭鬥,就連陸羽都看出來,這種明麵上的學術之爭,背後隱藏的還是政治鬥爭。
“既然趕上了,當葉公搖旗呐喊,世人隻知葉公財神,卻不知他亦是茶神,俗與雅,濁與清,豈是庸人可辨之者”
陸羽正想著,突然間身邊人群亂了亂,他抬頭一看,卻見十餘騎鮮衣怒馬,從麵前昂揚而過。
此時正值雪後,雖然鏟過雪了,但是路旁總有些髒雪,這些人馬蹄將雪濺起來之後,周圍人紛紛避讓。這十餘騎不以意,徑直衝過去,仿佛有什麽急事一般。
“讓他們遇著葉中丞就好”有人破口大罵:“生在長安作威福,出門便遇葉市虎”
“市虎”乃葉暢的又一個綽號,是說他剛烈兇猛,對惡人宛若猛虎。
那群人也聽到罵聲,有人迴頭望了望,卻沒有停下找麻煩。他們一路過去,到了金城坊,直接進了刑滓之宅。
“晦氣,今日進城,還被人罵了。”下馬之後,有人便道。
“不是罵,是咒,咒我們遇著葉中丞呢。”另一人哈哈大笑。
“閑話休說,刑公何在,召我們來,不知有何事”
他們鬧哄哄的,驚動了住在別院處的袁家兄弟,袁晁與袁瑛出來一看,這些人都是麵帶兇色,看起來乃是亡命之徒。
“今日有一件事情,洛陽的那群腐儒,向葉十一宣戰,昨夜我們得到消息,故此召你們來。”
刑滓出來將這些人招唿進屋,十餘人擠進去,屋裏頓時滿滿當當的。袁家兄弟未得邀請,隻能在院子裏,他們想要往那邊靠近些,便被人擋住。
二人隻得又迴到自己的屋中,袁瑛憤憤地道:“哥哥,這些家夥,根不信任咱們”
“咱們也不信任他們,無論他們讓咱們做何事,到時候見機行事,現在還須應付一番。”
“那個大食人,要想辦法弄出來。”
“可惜,咱們沒有人可用……對了,那個歙州人方清,你與他不是有聯絡麽,看看能不能將此人聯係上,此人亦是膽大妄之輩,若能與他聯係得上,咱們多一份助力。”
“他們不放心我們兄弟出去,如何能聯絡?”
“簡單,你一人去,我留在這裏,他們見我在此,不會疑心其餘。”
這兄弟二人秘議,那邊刑滓笑著對新來的同夥道:“你們這幾日還可以出去快活,但不要再離開長安,到哪兒去,也留個地址,我隨時會再請你們來議事。”
“刑大哥,何如此?”
“今日報紙上說的,洛陽那些太學生欲挑戰葉暢之事,你們都知曉否?”
“這是什麽事情,誰會在意這個?”有人訝然道。
“你們啊,整日裏就隻知道鬥雞走狗,也不管些正事,這報紙還是要看看的。”刑滓將那事情說了一遍,然後繼續道:“此事已經驚動朝廷,據說,天子聽聞這個消息,也極是感興趣。”
如今的《明報》並不是一天一期,而是五天一期,因此洛陽太學生挑戰葉暢的事情,五天前就傳到了長安,而且很快就被李隆基知曉。刑滓自有自己的情報來源,知道李隆基對這場比試很感興趣,據說止改變主意,前從溫泉宮迴長安。
“故此,最多三五日,聖人就會迴來,洛陽的那些太學生,如今也已經動身趕往長安,沒準此時已經到了驪山了。”
刑滓所料的沒錯,在瞿曇巽的率領下,洛陽算學的太學生們已經到了驪山。說起來有諷刺性,他們前往長安挑戰葉暢,所乘的便是葉暢一手測定的兩都轍軌列車。到了驪山之後,有人將消息傳到了李隆基處,李隆基對他們甚感興趣,特意召見他們。
“葉卿計算之術,朝中重臣裏可是數一數二,就是楊卿,也未必能及。”看著麵前的這些興奮得臉都紅了的太學生,李隆基笑著道:“諸位與他相爭……可有信心?”
這些太學生們自然輪不上發話,邊上的瞿曇巽施然上前行禮:“如今聖天子在,朝中又有群賢雅集,臣等雖隻是葦蔑之材,卻也不懼禍國殃民的賊子
李隆基臉不禁抽了一下,旁邊的楊釗則是冷笑。
楊釗確實準備對付葉暢,而且還準備了更隱蔽的手段,但這個瞿曇巽卻不是他的人。
他也很奇怪,此人在洛陽充任國子監助教,怎麽會挑得太學生鬧出這樣一番事端。現在看來,根不是學術之爭,而是政爭。
將葉暢稱禍國殃民的賊子……楊釗也很想這樣罵,隻不過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葉暢自十一年前出現在長安起,便快速挑動著大唐的變化,而當他在七年前開始經營遼東之後,又創造了一個詞:遼東速度。
短短六七年時間,遼東模樣大變,已經從大唐的雞肋,變成大唐一等一富庶之地。楊釗看到過一份秘密報告,遼東旅順城中百姓收入,平均起來約是長安百姓收入的三倍,洛陽百姓收入的兩倍半。而遼東鄉野間百姓收入,更是相當於關中鄉野百姓收入的五倍以上
故此,遼東在這並不長的時間裏,漢人人口最初的十五萬,暴增至天寶八載的三十萬,再到如今的五十餘萬。加上臣服於漢人的室韋、高麗、新羅、女直、契丹、奚等等諸族,人口總數已經有九十萬。
而這九十萬人一年所創造的財富,近於人口五千萬以上的大唐的十分之一
叵說這個數字還不直觀,那麽有各直觀的,就是鋼鐵產量。遼東一地的鋼鐵產量,是除遼東之外大唐鋼鐵產量的十倍
這些鋼鐵,變成了鐵釘、鐵鍬、鐵鋤、鐵鍋,變成了盔甲、箭鏃、刀劍、槍槊,變成了菜刀、剪刀……變成了從大唐土到日、新羅、安南等等諸地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用品。
這樣的人,可以說他所謀甚大,可以說他暗懷叛逆,卻不能說他禍國殃民,至少現在止,葉暢還沒有真正禍國殃民過。
當然,以後就不一樣了……
想到這裏,楊釗的嘴角噙起的冷笑變成微笑,還向朝他看過來的瞿曇巽微微點頭,表示對他的認可與讚許。
“瞿曇卿倒是信心十足,不過,葉卿雖有些不宜之舉,卻還算不上禍國殃民。這些年國庫充盈,百姓安樂,四夷賓服,葉卿出力甚大。”李隆基緩緩說道。
瞿曇卿霍然道:“此等情境,皆是天子洪福,臣僚盡力,將士效命,與葉某何於臣聞葉某憑借他之歪理邪說,於遼東收刮民脂民膏,故此富甲天下……此輩之金銀,盡皆陛下之私藏,此輩之行徑,乃陛下內庫之碩鼠也。陛下寬厚仁和,自古少有,隻因其僥幸一勝,縱容至今。而其人沽惡不悛,不思報恩,一昧貪枉。此輩最會矯飾欺瞞,故此他才能……”
“行了行了。”見這瞿曇巽還要罵下去,楊釗咳了一聲,揮手阻止道:“聖人麵前,不可如此無禮”
開玩笑,讓這廝真的就這樣一路罵下去,傳到葉暢耳中,肯定會以是他楊釗安排的人手。現在西馬場火災的消息也早就傳到楊釗這裏,原楊釗就有些擔憂,葉暢會把這筆賬算到他頭上,對他來一場不死不休的政爭,他還沒有完全準備好,這種政爭隻能兩敗俱傷,讓陳希烈等漁翁得利。
“某隻是稟承一片忠心。”瞿曇巽卻不買他的賬:“楊公懼他,某卻是不懼他”
“朕有些乏了,這位瞿曇助教,先退下吧。”李隆基淡淡地道。
這下子,瞿曇巽再遲鈍也意識到不對了:天子分明是惱了他
他受人指使,隻道葉暢已失聖眷,故此跳將出來,要樹起倒葉的大旗。他算是狡猾的,知道若自己隻是上書彈劾,肯定不會被重視,畢竟一個區區助教,朝中誰會在乎?因此,他先以學術之爭挑起紛爭,果然得了李隆基召見,這讓他認自己的政治投機得逞,下定決心要乘勝追擊。
結果到此時,他才意識到,即使葉暢聖眷不如以前,卻也不是他這樣的小人物能夠挑戰的。
蜉蚍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這個念頭在他心中閃過,再看周圍那些李隆基近臣的臉色,似乎都在譏笑他了。他心中翻滾著千百種念頭,所有念頭,都隻有一個結果:這次完了
上一迴他投機,才十七歲之時,便乘著僧一行死去的機會,大肆攻訐一行,試圖維護自己家族在大唐的特殊地位,那次失敗,讓他被趕到洛陽,成一介區區的國子監助教,半點地位都沒有。
這一次再失敗……會是什麽下場?
想到這裏,他不禁顫抖起來,然後孤注一擲,跪倒在地,嚎叫著道:“臣家自曾祖之時來到大唐,世代天家之臣,如今已逾百年,臣對天子,對大唐,是一片忠心……臣雖是學問淺薄,卻也願在此立誓,若臣領著太學生負於葉暢,那臣便是欺君,若臣勝了,葉暢之偽學,還請聖人斥退”
“哦?”李隆基眉頭輕輕一舒,那邊楊釗也眼前一亮。
“既是如此,就讓這廝與葉暢鬥上一場,無論勝負,皆可解悶。”這是李隆基的想法。
“要動搖葉暢根基,便須從他的學說開始,此人倒可以充當投石問路的石子”這是楊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