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沒等方雲沉下心去修行,京城這邊,人皇和玄靈道祖先後連通量子通訊儀,讓方雲迴來參見幾位前輩,討論關乎華夏未來大局的大事。


    知道方雲在北望塔的修士本身就不多,知道北望塔強渡夏風具體情報的人,整個華夏,不到五人。


    人皇和玄靈就是其中之一。


    他們看到了方雲在夏風之中大展神威,絲毫不比幾位老祖遜色的事實。


    此時,他們卻讓方雲低調一些。


    這兩位是真正的演戲高手,狡猾的老狐狸。


    默默旁聽,方雲發現,幾個老祖對仙法普及到凡人層級,很有不同意見,表示這顛覆了修士不出世的理念,讓仙人變得很不值錢,表示很不妥。


    不過同時,幾位仙人也對當前的一些修真科技表示了適當的好評,認為人皇做出了較大的貢獻,讓修真體係變得更加充實。


    繞了老大的圈子,幾位仙人這才說上正題。


    無論是道家還是佛門,還是魔修,在沉睡的時候,能夠沉睡下去,等待複蘇的修士,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修為足夠強大,並且接觸到了華夏的核心機密,懂得類似冬眠類的修行之法,並且有著特殊的曆史使命。


    他們從沉睡的那一刻起,其實都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都有傳承之中的特殊使命,那就是幫助靈氣複蘇的華夏渡過當前最大的難關。


    又繞了老大的圈子,這幾位又強調了自身使命的特殊重要性之後,這才說起了他們重生之後會麵的第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找到並攻關通天塔,為華夏大地博取一個未來。”


    方雲冷眼旁觀,逐漸地,根據這幾位大能前輩的態度品出味來,他們雖然說的輕描淡寫,但是,極有可能,通天塔極為不簡單,要想找到或者攻關,可能都不簡單。


    而且,如若方雲判斷不出錯的話,這幾位複蘇之後,要想在大夏紀的天空下活得好好的,也或者是再續壽元的話,可能就必須攻關通天塔,獲得至關重要的東西才行。


    要不然,方雲覺得,這幾位蘇醒之後,不會第一時間齊聚京城,不會如此上心通天塔。


    那麽,什麽是通天塔?它又在什麽方位呢?!


    第五九七章 通天塔(二)


    “通天塔,又叫天柱,乃是連通蒼天的存在,原本就是不周山”,在座的所有修士之中,彭祖年歲最長,說起通天塔的時候,冒出了這麽一句讓人心中大驚的話:“不過遺憾的是,當年先祖顓頊和共工大戰,讓祝融戰而勝之,共工怒觸不周山,致其斷裂,所以,現在,我也不知道通天塔會在什麽地方了。”


    彭祖可就是三皇五帝時期的人物。


    更重要的是,他可是帝顓頊之孫,他爺爺輩的故事,此時由他講述出來,可信度就極高了!


    也就是說,這通天塔,是不是真的已經斷裂了?


    如若真是如此,豈不是,根本就沒有什麽通天塔能夠找到?


    彭祖說完,頓時,現場氣氛微微僵直了片刻。


    人皇身後,作為他的智囊之一的周教授,此時朗聲說道:“關於通天塔,不僅僅華夏有記載,實際,西方聖經之中,也有相關傳紀……”


    方雲心中不由一動。


    七位大仙頓時齊齊精神一振,鐵拐李笑著說道:“這位先生,還請告知,隻要是通天之塔,東西方都完全一樣。”


    周教授咳嗽一聲,開始詳細講述西方的神話故事。


    猶太人的《聖經?舊約?創世記》第11章 記載了通天塔的故事。


    大洪水劫後,天上出現了第一道彩虹,上帝以彩虹與地上的人們定下約定,不再用大洪水毀滅大地。


    可是諾亞的子孫越來越多,遍布地麵,於是向東遷移古巴比倫附近,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驚動上帝。


    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最終通天塔功虧一簣,人類自此各散東西,世上出現不同語言和種族。


    聽完周教授的講述,鬼穀子很快總結出來其中至關重要的信息,低聲說道:“這個通天塔的故事,講述的時期,應該跟大禹帝時期差不多,都是大洪水時代,不過,聽這故事所說,那個通天塔最終還是沒能完成,我們就算找到,豈不是也需要補足其欠缺部分才成?不然也無法上去啊!”


    昆侖三位道祖均在會議之列,來了之後,在幾位至強者麵前,大氣都不敢喘,小心翼翼。


    此時看討論到了正事,玄真道祖那根怪異的手指伸了出來,綻放白玉般的光華,引起所有老祖的留意之後,這才低聲說道:“其實,我這一脈,一直有個說法。”


    鐵拐李雙目眯起,看向玄真,點頭說道:“河圖洛書一脈,真正的先天傳承,你有資格說話,說說你的見解。”


    陳摶不由看向玄真,雙目之中異彩閃爍。


    當年他那個時期,論及實力,無人可比陳摶老祖,可是論及陣道,全天下修士,他卻不得不服昆侖河圖洛書一脈,此時再見這一脈的傳人,心中竟然湧起往事如煙的感覺。


    玄真麵對幾個老祖微微躬身,不慌不忙地說道:“不周山,本身就是傳說之中的仙山,自從其被共工撞塌之後,真正的不周山已經消失,但是,我這河圖洛書卻雲,不周本不在,不在而在,但在心中,意思就是說,不周山是被撞塌了,但是,從此之後,華夏的任何一座山,都有可能是不周山。”


    不周本不周,不在而在,但在心中!


    這個理論,還真是無比奇怪。


    但是,七位大仙人對望一眼之後,卻齊齊說道:“原來如此?果然如此……”


    好吧,方雲表示無語了,這種模棱兩可的話,到了修士這兒,卻是被廣為認可,玄真神不隆冬的來這麽一句,居然也沒人質疑,方雲看不懂了。


    呂洞賓認可了玄真一句,接下來問出了方雲的疑惑:“不過,道友雖然說出了通天塔極有可能依然存在,可是,我華夏大山何其多,難道要我們一座座去盤查不成?真要是這樣,說不定我們還沒找到通天塔,也就已經壽元耗盡,隕落在這天空下了,也或者是,大夏紀真正的災難降臨,大家玩完了。”


    好吧,呂洞賓的一番話,倒是真正讓方雲明白過來。


    七位大仙人找到通天塔,果然是有著特殊的意義,他們的目的,可能也真是雙向的。


    一個方向就是幫助華夏渡過大災,這可能真是他們的使命;另一個方向,則就是他們本身熬過悠久的歲月之後,需要找到通天塔來錘煉自身,增加壽元,要不然,他們可能真的活不了多久。


    那麽,通天塔之內,到底隱藏了什麽秘密呢?


    方雲心中不由好奇起來。


    此時,好似雙簧一般,鐵拐李輕笑著說道:“四弟別急,你認真去看,玄真這句話,叫話中有話,其實已經給我們找到了線索,順著這條線索捋一捋,找到答案,其實不難。”


    方雲不由訝然,玄真的話,十分難以理解,怎麽就是找到答案其實不難呢?


    也就是此時,呂洞賓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其他幾個修士的神態,也瞬間悠然起來,好似真的找到了答案一般。


    不周本不周,不在而在,但在心中!


    這句話,很好懂嗎?


    方雲表示自己雖然腦域開發度即將接近10%,但依然想不懂其中奧妙,這些前輩高人,也未免太會解題了吧?!


    不過此時,當方雲看向玄真的時候,看到他的手指所指的方向,心中不由豁然開朗,原來如此!


    這些老家夥,果然都不是省油的燈,果然都是老奸巨猾,打啞謎這麽久,原來在這等著呢。


    想通這個環節,方雲頓時明白了為何這些大能修士會第一時間選擇齊聚京城,其實他們心中早就知道一些答案,前麵不過是一直在演戲而已。


    這些老頭,真是讓人無語!


    真正沒搞懂的,還是玄靈,這位道宮宮主無奈說道:“各位老祖,還請明確告知,需要弟子等人怎麽籌備,怎麽去準備,才能找到心中的不周山,通天塔。”


    葛洪含笑說道:“始皇帝、漢武帝,文治武功,震天蓋世,兩位大帝,曾經先後到過泰山‘封禪祭祀’,答謝受命於天之恩,上天賜予吉祥的‘符瑞’……”


    無暇金身豎掌說了句:“阿彌陀佛,此乃山在心中。”


    方雲心說,果然如此。


    所謂的山在心中,果然就是指的華夏氣運。


    玄靈乃道修一脈,悟性了得,葛洪這一說,頓時心中明了。


    同時,玄靈心中也就埋汰起來,心說,這幾個老頭,一蘇醒就往華夏氣運核心處跑,就來這兒聚會,自己早就應該想到他們到這兒是有特殊目的。


    原來卻是如此。


    那麽是不是說,大家跑去泰山,再來封禪,就能讓通天之塔現世呢?


    傳說之中,泰山為盤古開天辟地後其頭顱幻化而成,因此中國人自古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


    而且,古人認為群山中泰山最高,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間的帝王應到最高的泰山去祭過天帝,才算受命於天。


    遠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禪的傳說。


    古代封泰山、禪梁父的有七十二代的帝王,著名的有無懷氏、伏羲、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等十二個,都是受命之後才舉行封禪儀式的。


    傳說之中,他們那時封禪,有嘉禾生出,鳳凰來儀,種種祥瑞不召而至。


    如今,大夏紀之中,距離京城並不是太遠的泰山,已經被軍部收複,建設了比較安全的城市,要去封禪,


    第五九八章 封天禪地


    先秦始皇帝封泰山、禪梁父,刻石頌秦德,頌辭稱:“皇帝臨位,作製明法,臣下修飭。二十有六年,初並天下,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隻頌功德。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


    華夏先祖,為何熱衷封禪,現已不得而知。


    不過,三皇五帝,還有始皇帝,漢武帝,這等大帝,都曾經有封禪之舉。


    後世的解釋就是,封禪,溝通天人之際,協調天、地、神、人之間的關係,使之達到精神意誌與外在行為的和諧統一。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華夏文化的一種核心和追求,天人合一,授命於天的意思。


    然而現在,幾位老祖出現之後,拐彎抹角,提出了封禪之說,再加上泰山本身的一些傳說,頓時,方雲心中明白,怕是這封禪,並不會太簡單。


    而且,這幾位之所以對人皇相當客氣,極有可能人皇的凜然氣勢隻是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是,他們需要人皇幫他們去做這件事。


    曆史的真相,已經淹沒在時間之中,泰山封禪,估計也並不是什麽人都能封的,而且,封了之後會出現什麽,也不為外人道也。


    正因為如此,這些視蒼如螻蟻的仙人,現在才這麽好說話吧。


    這些仙人都是些老狐狸,擺出種種姿態,隻是一些假象。


    人皇相當睿智,大是大非麵前絕不含糊,弄清幾個仙人的意想之後,毫不猶疑地表態支持:“既然如此,我們就可以按照祖法,封禪泰山,不過,希望各位仙長得封禪之助後,能胸懷蒼生,助我華夏崛起……”


    幾個大能仙人沒有輕易表態,在人皇麵前,這話可真不能隨便亂說,他們可都是真正的得道高人,最重因果,尤其是最重虛無縹緲的氣運之力,一旦許諾,就不得不兌現。


    最終,慈眉善目的彭祖輕笑著說道:“人皇言重了,我等需要登上通天塔,找到機緣,解決自身問題,隻要我等有了餘力,自然會為我華夏一脈貢獻力量。”


    多幾個高手總是好事,人皇也不再多說,帶領道宮三祖、方雲和幾位仙人,開通磁懸浮專列,不到半個小時,已經出現在了泰山腳下。


    升封者,增高也;下禪者,廣厚也。


    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報天,附梁父之址以報地。


    封泰山以禮天。


    禪梁父以報地。


    大夏紀之前,泰山封禪,其實很常見,泰山甚至是將其開發成了大型的實景演出節目,經常封禪。


    但一來,這種封禪沒有氣運之力加持,都隻是些演員的娛樂節目,也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二來,大夏紀之後,靈氣複蘇,封禪之後引動的變化,也就不可同日而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夏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博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博耀並收藏大夏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