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紛亂,大德之人以平亂天下為己任,投身廟堂之上,奮力拯救天下百姓脫離水深火熱之中;
世道紛亂,大才之人以明哲保身為宗旨,隱居山野之間,冷眼旁觀朝代更迭王權易主,有心黎民疾苦,卻不得不退到江湖之遠;
世道紛亂,有上古高士大隱於市,奪天地之造化,集萬民之心聲,窺運道之流轉,卻始終安坐堂屋之上,並無多舉。
南朝齊永明七年,南朝雖然有統一王權,可是世道始終沒有太平過,戰事不斷,哀嚎遍野。從西方而來的佛教趁勢興起,無孔不入地滲透進南北兩朝的每一個角落,大有取中土九州諸教而代之的趨勢。
當時,隻要你是個光頭,走在大街之上,都會有高人一等錯覺。
無論在哪個朝代,京都皇城永遠是最熱鬧的。
建康皇城,有一座城中山,因其形狀極似雞籠,古名雞籠山。
南朝齊武帝到鍾山射雉至此聞雞鳴,故雞籠山又改稱雞鳴山,南朝齊統治期間,雞籠山一直以雞鳴山聞名於世。
雞鳴山北近玄武湖,依湖而立,傳說數不勝數。
雞鳴山上有許多達官貴人的府邸,這些達官貴人其中就有竟陵王蕭子良。
雞鳴山腳,有一客棧,名為山湖之間。
相傳這間客棧的名字還是住在山上的竟陵王蕭子良親自撰寫的,而客棧老板似乎與竟陵王蕭子良也有些道不清說不明的交情,不然也不可能在雞鳴山北腳開客棧了。至於是何交情,世人便不得而知了。
這天,山湖客棧來了一個和尚,看那和尚樣貌,二十來歲,眉清目秀,一身灰色僧衣,簡單的厲害,身後背著一個遮風擋雨的老竹編鬥笠。
和尚站在山湖客棧門口,環顧四周,微微一笑,在客棧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了一個文士打扮的茶客,便在店小二走到他身邊之前,徑直向那個茶客走去。
能在山湖之間客棧做店小二的,都是機靈鬼,況且這世道,不勞不作的和尚,一般人是惹不起的,店小二見和尚有熟識的人在裏麵,便很識趣的退了迴去。
“掌櫃的,這位大師看著眼生,應該是外地來的吧?”小二退到櫃台之前,悄悄地問在櫃台之後老早就盯著那和尚的客棧掌櫃。
“應該是外地來的,不過看著那份氣度,應該還是大寺廟出來的有道高僧,怠慢不得。”掌櫃的看了那和尚幾眼,從和尚的舉手投足之間得到了自己的一些判斷。
“是嗎?可小的覺得那和尚也就一般,看不出什麽特殊啊。”店小二撓了撓頭,小聲說道。
“你能看出來,站在這裏麵的就是你,我就替你跑腿了。快幹活去,別在這瞎嘀咕了,給我好生伺候著,反正隻要是和尚,都不要得罪就好。”掌櫃的笑道,催促店小二去一邊伺候著。
就在這時,山湖客棧外又來了三個和尚,一個年老的和尚帶著兩個中年和尚站在門外,雙手合十,閉著雙眼,並沒有要進門的意思。
掌櫃的第一眼看到這三個和尚,就知道都是得道高僧,因為那個年老和尚身披金絲條紋的紅色袈裟,身後兩個中年和尚身上黃色僧衣的衣料也不是凡品,跟那些達官貴人身上的上等綾羅綢緞無異。
這身打扮,除了那被尊為佛教第一寺白馬寺的大和尚有這手筆,再就是建康皇城內的國寺相國寺能有這份實力。
因為當時社會雖說和尚的地位很高,但是整體的生產水平並不高,很多達官貴人都穿不起上好的綾羅綢緞,隻能穿劣質品與粗布麻衣,因此不是所有的寺廟都能讓高僧有一件品質極高的僧衣在身。
“嗯哼!”
掌櫃的故意對著店小二咳嗽一聲,意思很明顯了。
店小二馬上堆起笑臉,快速跑到門外,在三個和尚麵前先是雙手合十,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三位大師遠道而來,山湖之間有失遠迎。”
說完之後,店小二立刻恢複到了他原來那恭恭敬敬的模樣,對著三個和尚點頭哈腰,笑臉相迎。
後麵的有個中年和尚看店小二這般模樣,微微一笑,緩緩說道:“皇城就是皇城,連一個店小二都這麽有佛性。小二,我家師尊遠道而來,想找個地方好好休整一番,然後去山上參加竟陵王的論道,你這客棧可有上好的廂房?”
店小二聽那和尚這樣說道,雖然知道這些和尚是去準備參加竟陵王的論道,但還是有些迷茫,和尚一般不住店的,隨便到哪個寺廟都會得到很好的待遇,不會在一般俗世客棧打尖住店的。
於是店小二轉頭看了看身後的掌櫃的,掌櫃的微微點了點頭,於是店小二立刻滿臉堆笑,說道:“三位大師,裏麵請,本店有三間客房是專為最尊貴的客人準備的,三位大師是先吃飯,還是先到裏間休息呢?”
“師父,您的意思是?”那個說話的中年和尚低聲對前麵那個老年和尚說道。
“你們先去休息吧,為師在下麵喝喝茶,這裏有高人要來,為師得親自等等。”老年和尚依然閉目,緩緩說道。
“高人?師父,我們師徒三人徒步三個多月,終於來到雞鳴山腳,甚是勞累,要不您先上去休息,我與師兄在這裏等就好了。”那個中年和尚恭敬地說道。
“不用,聽為師的話,去吧。”那老年和尚再次說道。
“好的。小二,請在前麵帶路,先給師父安排一個雅座,然後再帶我與師兄進去休息。”那中年和尚對店小二平靜地說道,但神色之中卻感受不到任何慈悲之色,隱隱有些倨傲之感。
“三位大師,裏麵請,裏麵請。”店小二聞言,笑容更甚,立刻彎腰在前麵帶路。
不一會兒,店小二就將那年老和尚安排在二樓一個靠窗的雅座,然後帶著兩個中年和尚進裏屋休息去了。
就在這時,客棧內議論聲紛紛響起。
“掌櫃的,你能看出這三位大師什麽來路嗎?”一個年輕的公子哥對走到自己身邊的掌櫃的問道。
掌櫃的看了看坐在雅座的老年和尚,小聲說道:“這三位大師啊,現在看來應該是洛陽白馬寺的高僧。我們竟陵王這次集天下有才之士,展開一個論道大會,就是為佛教宣言,聽聞竟陵八友這次一個不落,全部都會參加。”
“那他們怎麽不去相國寺落腳,反而在你這客棧打尖住店呢?掌櫃的如此心細之人,定然能知道其中道道吧?”那個年輕公子哥微微一笑,對著掌櫃的舉了舉酒杯。
掌櫃的擺了擺手,環視正在附耳聆聽的諸多食客,笑著說道:“公子見笑了,既然大家有興趣知道,在下愚見,還請諸位聽聽就好,莫要記在心上。”
“洛陽白馬寺與我們大齊的相國寺,一個是佛教第一寺,一個皇城國寺,暗地裏爭鋒相對很久了。兩寺之人除了特大的場合,一般不會互有往來的,所以小店才有榮幸接納三位大師的。”掌櫃的臉上帶著驕傲的笑容,低聲說道,說完之後還迴頭了看了看坐在窗邊的老年和尚。
“哦,原來是這樣啊,早就聽聞兩大佛寺不對付了……”
“掌櫃的真是好眼力,這次有熱鬧可看了,不知道竟陵王會在哪裏舉辦論道大會,真想去看一看啊……”
“是啊,竟陵王向來大方,可能會讓天下豪傑一睹為快的,大家安靜等待著吧……”
“難怪最近會有這麽多僧人聚集在雞鳴山,原來都是為了論道大會,原以為這個大會隻是竟陵王為了招攬有才之士,想不到還與佛教有關……”
“這就是你的消息不通了吧,嗬嗬,這場論道啊,非同一般……”
……
客棧內議論四起的時候,客棧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最先進來的年輕和尚與那中年文士相對一笑,喝了一口茶,然後默默聽著談話。
議論聲持續不斷,那年輕和尚與中年文士聽了許久,覺得內容都差不多,於是相互舉杯喝了一口茶。
那個文士首先開口,帶著戲謔地聲音說道:“有沒有點失望,聽了這麽久,就是沒人提你的金山寺,哈哈。”
“錯、錯、錯,枉你還是一代文人,一句話竟然一錯再錯。”那年輕和尚臉色平靜,淡淡迴應道。
“是嗎?我想想。”那中年文士聞言,微微一愣,然後緩過神來,笑著說道:“首先,金山寺不是你的,這是第一錯;失望於你來說,根本就不存在,這是第二錯。可是第三錯,恕在下愚鈍,和尚有什麽高見…”
“至於這第三錯,範兄不知道也是情有可緣。範兄向來是無神論者,那麽須彌納芥子,彈指一揮間這種事情,你定然是不讚成的。”年輕和尚微微一笑,迴答著對麵的中年文士範縝。
範縝淡淡一笑,喝了一口茶,笑道:“不與你見麵,或者在認識你之前,我確實堅信神佛都是虛淡無妄的。不過,和尚,你這二十年一點變化都沒有,讓範某不得不相信,或許這世上真有一些事情不是我們能揣度的。”
“那麽,範兄以為,佛是否真的存在呢?”年輕人和尚微微一笑,淡淡問道。
“佛?哈哈,你就是佛!不是嗎?”
世道紛亂,大才之人以明哲保身為宗旨,隱居山野之間,冷眼旁觀朝代更迭王權易主,有心黎民疾苦,卻不得不退到江湖之遠;
世道紛亂,有上古高士大隱於市,奪天地之造化,集萬民之心聲,窺運道之流轉,卻始終安坐堂屋之上,並無多舉。
南朝齊永明七年,南朝雖然有統一王權,可是世道始終沒有太平過,戰事不斷,哀嚎遍野。從西方而來的佛教趁勢興起,無孔不入地滲透進南北兩朝的每一個角落,大有取中土九州諸教而代之的趨勢。
當時,隻要你是個光頭,走在大街之上,都會有高人一等錯覺。
無論在哪個朝代,京都皇城永遠是最熱鬧的。
建康皇城,有一座城中山,因其形狀極似雞籠,古名雞籠山。
南朝齊武帝到鍾山射雉至此聞雞鳴,故雞籠山又改稱雞鳴山,南朝齊統治期間,雞籠山一直以雞鳴山聞名於世。
雞鳴山北近玄武湖,依湖而立,傳說數不勝數。
雞鳴山上有許多達官貴人的府邸,這些達官貴人其中就有竟陵王蕭子良。
雞鳴山腳,有一客棧,名為山湖之間。
相傳這間客棧的名字還是住在山上的竟陵王蕭子良親自撰寫的,而客棧老板似乎與竟陵王蕭子良也有些道不清說不明的交情,不然也不可能在雞鳴山北腳開客棧了。至於是何交情,世人便不得而知了。
這天,山湖客棧來了一個和尚,看那和尚樣貌,二十來歲,眉清目秀,一身灰色僧衣,簡單的厲害,身後背著一個遮風擋雨的老竹編鬥笠。
和尚站在山湖客棧門口,環顧四周,微微一笑,在客棧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了一個文士打扮的茶客,便在店小二走到他身邊之前,徑直向那個茶客走去。
能在山湖之間客棧做店小二的,都是機靈鬼,況且這世道,不勞不作的和尚,一般人是惹不起的,店小二見和尚有熟識的人在裏麵,便很識趣的退了迴去。
“掌櫃的,這位大師看著眼生,應該是外地來的吧?”小二退到櫃台之前,悄悄地問在櫃台之後老早就盯著那和尚的客棧掌櫃。
“應該是外地來的,不過看著那份氣度,應該還是大寺廟出來的有道高僧,怠慢不得。”掌櫃的看了那和尚幾眼,從和尚的舉手投足之間得到了自己的一些判斷。
“是嗎?可小的覺得那和尚也就一般,看不出什麽特殊啊。”店小二撓了撓頭,小聲說道。
“你能看出來,站在這裏麵的就是你,我就替你跑腿了。快幹活去,別在這瞎嘀咕了,給我好生伺候著,反正隻要是和尚,都不要得罪就好。”掌櫃的笑道,催促店小二去一邊伺候著。
就在這時,山湖客棧外又來了三個和尚,一個年老的和尚帶著兩個中年和尚站在門外,雙手合十,閉著雙眼,並沒有要進門的意思。
掌櫃的第一眼看到這三個和尚,就知道都是得道高僧,因為那個年老和尚身披金絲條紋的紅色袈裟,身後兩個中年和尚身上黃色僧衣的衣料也不是凡品,跟那些達官貴人身上的上等綾羅綢緞無異。
這身打扮,除了那被尊為佛教第一寺白馬寺的大和尚有這手筆,再就是建康皇城內的國寺相國寺能有這份實力。
因為當時社會雖說和尚的地位很高,但是整體的生產水平並不高,很多達官貴人都穿不起上好的綾羅綢緞,隻能穿劣質品與粗布麻衣,因此不是所有的寺廟都能讓高僧有一件品質極高的僧衣在身。
“嗯哼!”
掌櫃的故意對著店小二咳嗽一聲,意思很明顯了。
店小二馬上堆起笑臉,快速跑到門外,在三個和尚麵前先是雙手合十,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三位大師遠道而來,山湖之間有失遠迎。”
說完之後,店小二立刻恢複到了他原來那恭恭敬敬的模樣,對著三個和尚點頭哈腰,笑臉相迎。
後麵的有個中年和尚看店小二這般模樣,微微一笑,緩緩說道:“皇城就是皇城,連一個店小二都這麽有佛性。小二,我家師尊遠道而來,想找個地方好好休整一番,然後去山上參加竟陵王的論道,你這客棧可有上好的廂房?”
店小二聽那和尚這樣說道,雖然知道這些和尚是去準備參加竟陵王的論道,但還是有些迷茫,和尚一般不住店的,隨便到哪個寺廟都會得到很好的待遇,不會在一般俗世客棧打尖住店的。
於是店小二轉頭看了看身後的掌櫃的,掌櫃的微微點了點頭,於是店小二立刻滿臉堆笑,說道:“三位大師,裏麵請,本店有三間客房是專為最尊貴的客人準備的,三位大師是先吃飯,還是先到裏間休息呢?”
“師父,您的意思是?”那個說話的中年和尚低聲對前麵那個老年和尚說道。
“你們先去休息吧,為師在下麵喝喝茶,這裏有高人要來,為師得親自等等。”老年和尚依然閉目,緩緩說道。
“高人?師父,我們師徒三人徒步三個多月,終於來到雞鳴山腳,甚是勞累,要不您先上去休息,我與師兄在這裏等就好了。”那個中年和尚恭敬地說道。
“不用,聽為師的話,去吧。”那老年和尚再次說道。
“好的。小二,請在前麵帶路,先給師父安排一個雅座,然後再帶我與師兄進去休息。”那中年和尚對店小二平靜地說道,但神色之中卻感受不到任何慈悲之色,隱隱有些倨傲之感。
“三位大師,裏麵請,裏麵請。”店小二聞言,笑容更甚,立刻彎腰在前麵帶路。
不一會兒,店小二就將那年老和尚安排在二樓一個靠窗的雅座,然後帶著兩個中年和尚進裏屋休息去了。
就在這時,客棧內議論聲紛紛響起。
“掌櫃的,你能看出這三位大師什麽來路嗎?”一個年輕的公子哥對走到自己身邊的掌櫃的問道。
掌櫃的看了看坐在雅座的老年和尚,小聲說道:“這三位大師啊,現在看來應該是洛陽白馬寺的高僧。我們竟陵王這次集天下有才之士,展開一個論道大會,就是為佛教宣言,聽聞竟陵八友這次一個不落,全部都會參加。”
“那他們怎麽不去相國寺落腳,反而在你這客棧打尖住店呢?掌櫃的如此心細之人,定然能知道其中道道吧?”那個年輕公子哥微微一笑,對著掌櫃的舉了舉酒杯。
掌櫃的擺了擺手,環視正在附耳聆聽的諸多食客,笑著說道:“公子見笑了,既然大家有興趣知道,在下愚見,還請諸位聽聽就好,莫要記在心上。”
“洛陽白馬寺與我們大齊的相國寺,一個是佛教第一寺,一個皇城國寺,暗地裏爭鋒相對很久了。兩寺之人除了特大的場合,一般不會互有往來的,所以小店才有榮幸接納三位大師的。”掌櫃的臉上帶著驕傲的笑容,低聲說道,說完之後還迴頭了看了看坐在窗邊的老年和尚。
“哦,原來是這樣啊,早就聽聞兩大佛寺不對付了……”
“掌櫃的真是好眼力,這次有熱鬧可看了,不知道竟陵王會在哪裏舉辦論道大會,真想去看一看啊……”
“是啊,竟陵王向來大方,可能會讓天下豪傑一睹為快的,大家安靜等待著吧……”
“難怪最近會有這麽多僧人聚集在雞鳴山,原來都是為了論道大會,原以為這個大會隻是竟陵王為了招攬有才之士,想不到還與佛教有關……”
“這就是你的消息不通了吧,嗬嗬,這場論道啊,非同一般……”
……
客棧內議論四起的時候,客棧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最先進來的年輕和尚與那中年文士相對一笑,喝了一口茶,然後默默聽著談話。
議論聲持續不斷,那年輕和尚與中年文士聽了許久,覺得內容都差不多,於是相互舉杯喝了一口茶。
那個文士首先開口,帶著戲謔地聲音說道:“有沒有點失望,聽了這麽久,就是沒人提你的金山寺,哈哈。”
“錯、錯、錯,枉你還是一代文人,一句話竟然一錯再錯。”那年輕和尚臉色平靜,淡淡迴應道。
“是嗎?我想想。”那中年文士聞言,微微一愣,然後緩過神來,笑著說道:“首先,金山寺不是你的,這是第一錯;失望於你來說,根本就不存在,這是第二錯。可是第三錯,恕在下愚鈍,和尚有什麽高見…”
“至於這第三錯,範兄不知道也是情有可緣。範兄向來是無神論者,那麽須彌納芥子,彈指一揮間這種事情,你定然是不讚成的。”年輕和尚微微一笑,迴答著對麵的中年文士範縝。
範縝淡淡一笑,喝了一口茶,笑道:“不與你見麵,或者在認識你之前,我確實堅信神佛都是虛淡無妄的。不過,和尚,你這二十年一點變化都沒有,讓範某不得不相信,或許這世上真有一些事情不是我們能揣度的。”
“那麽,範兄以為,佛是否真的存在呢?”年輕人和尚微微一笑,淡淡問道。
“佛?哈哈,你就是佛!不是嗎?”